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加拿大石油开采多少年
扩展阅读
苹果8资源库如何管理 2025-05-21 22:21:59
ps产品普修一张多少价格 2025-05-21 22:19:55

加拿大石油开采多少年

发布时间: 2022-05-20 05:43:38

1.  世界油气资源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迫于美国的压力,欧佩克国家增加了石油产量,使得世界石油供应基本保持稳中有升。中东地区、东欧和独联体地区是世界上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另外美洲地区的加拿大、巴西、墨西哥,亚太地区的澳大利亚和非洲地区的利比亚的石油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应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增产状况不会持续太久,未来决定世界油气供应的还是欧佩克国家。随着人类日益重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因此世界各国天然气的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需求量也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天然气的产地主要在中东、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在未来的油气供应地中,中东、俄罗斯、北非、中亚和美洲地区处于首要地位。

一、世界油气资源供给现状

1.石油产量

据统计(图4-3),2002年全球石油产量为330213.5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产量333733.5万吨减少了1.05%,其中欧佩克2002年的产量为126175.0万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135170.0万吨下降了6.65%,其中中东地区2002年产量估计值为97643.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104285.5万吨下降了6.37%。西半球2000年产量估计值为85572.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85313.5万吨增长了0.30%。东欧和前苏联2002年产量估计值为45692.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42109.5万吨增长了8.51%。亚太地区2002年的产量估计值为36884.0万吨,比2001年的实际产量36563.5万吨增长了0.88%。非洲地区2002年的估计产量为34087.5万吨,比2001年的实际产量34506.5万吨减少了1.21%。西欧地区2002年的产量为30335.0万吨,比上年的实际产量30954.5万吨减少了1.99%(梁刚,2003)。

图4-32002年世界各地区石油产量(单位:万吨)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02年东欧和独联体地区是世界上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其中俄罗斯产量已由2001年的第二位变为居世界第一位,沙特阿拉伯由2001年的第一位变为居世界石油产量的第二位(见表4-4)。2001年俄罗斯石油产量约为3.4亿吨,出口2亿吨。俄罗斯石油的主要出口方向是西欧、美国及地中海沿岸国家。在欧佩克考虑是否减产、伊拉克停止石油出口时,俄罗斯总是开足马力生产。俄罗斯增加石油出口,弥补了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不足,稳定了油价。但是俄罗斯跻身于世界产油国行列之首,企图在世界石油市场攫取更多的份额的态势,使欧佩克处于两难处境:继续实行减产保价政策,会失去世界石油市场份额,不减产则难以维持其理想油价。因此,欧佩克想独自左右油价的状况已经成为历史。

表4-42002年底世界前25位主要国家石油产量和剩余探明可采储量

续表

(据梁刚,2003)

2.天然气产量

据统计,2002年世界天然气总产量为24981.15亿立方米,比2001年的总产量增长了0.72%。就各大区而言,美洲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产区,2002年底产量达9265.45亿立方米,比2001年底下降了0.15%;其次是东欧和前苏联,2002年底的产量为7160.07亿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了1.49%。除非洲和美洲外(非洲的产量比上年同期减少4.78%,美洲的产量仅比上年减少0.15%),世界各地区的天然气产量均比上年有所增加,反映出世界各国加快天然气开发。从国家的角度来看,2002年底居世界天然气产量前六位的国家是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和挪威。2002年世界各大区天然气产量见图4-4,世界前25位天然气生产国的产量见表4-4。由于天然气是比石油和其他能源更为清洁的能源,而且其燃烧后产生的热量也非常高,所以其消费量和应用领域也在不断地扩大。除发电、工业燃料、化工和民用外,也正在向交通动力方面发展,并将部分替代石油。而且天然气是增长最快的能源,需求量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图4-42002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产量(单位:亿立方米)

二、世界油气资源供需发展趋势

1.世界石油资源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

(1)世界石油供应状况

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增加了十几倍。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1年这段时间,世界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变化不大,净增量非常小,远远低于每年的开采量(图4-5)。

图4-5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变化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近年来,通过采用更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应用提高采收率方法,越来越多的产油国的石油部门对外国投资开放,石油行业大多对其长期满足世界需求的能力表示相当乐观。但是随着油气的消费增加和石油勘探成本的增加,近年来石油的新增探明储量的速度已不能满足石油开采速度,石油的储采比在逐年降低,其接替率越来越小,这说明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继续超过其供应的增长,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扩大,如果世界对石油的消费量继续持续增长,其价格在不远的将来可能越来越高。据HIS能源集团估算,2000年“新油气田出探井”(NFW)的数量增加了31%,达到了826口,而新发现的石油储量却减少了10%,为143亿桶。HIS能源集团的报告指出,1991~2000年世界年平均产油量从6850万桶/日增加到了7360万桶/日,而同期剩余石油储量却减少了9%(从1991年的12070亿桶下降到2000年的11000亿桶),世界石油储采比从48(年)降至42年。其中中东地区的石油可采储量可以继续开采约86年。

但是,2002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比2001年增加254.44亿吨,主要是因为采用新工艺将可大幅降低生产成本而使油砂利用更具竞争力,因此加拿大石油剩余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近年来,由于安哥拉在深海及超深海区众多的石油发现,预计该国石油产量到2007年时将跃升至200万桶/日。随着深海石油项目的不断开发,预计安哥拉石油产量将由目前的90万桶/日翻番至2007~2008年的200万桶/日,加上最近在超深海域又获得石油发现,到2010年安哥拉石油生产能力可超过250万桶/日。据全球能源研究中心(CGES)研究表明,由于国际石油公司如埃克森美孚公司、BP公司、道达尔公司纷纷投资安哥拉海域深水项目,2003年安哥拉海域钻井作业异常繁荣,也不断有新的油气发现。2002年底安哥拉已成为尼日尔爾利亚和利比亚之后的非洲第三大产油国,产量已超过埃及和阿尔及利亚,预计到2006年其石油产量将超过利比亚。

(2)世界石油需求状况

BP《2003年世界能源统计评论》指出,2002年全球能源消费比上年增加2.6%,快于近10年平均1.4%的增长速度;世界石油生产能力超过需求;世界石油供应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虽然有伊拉克战争以及委内瑞拉和尼日尔爾利亚的供应中断,但是石油生产国依然能够满足消费国的需求,消费国无需动用战略石油储备。伊拉克战争期间,欧佩克利用它的近400万桶/日的剩余生产能力来保证市场供应。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仅比上年增加29万桶/日,为7570万桶/日。需求的增加主要来自中国,2002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增加了5.8%(33.2万桶/日)。全球石油供应为7390万桶/日,比2001年减少了0.7%(41.5万桶/日)。其中,欧佩克石油产量为2820万桶/日,比2001年减少了6.4%(187万桶/日)。非欧佩克石油产量比2001年增加了145万桶/日,增加产量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增加64万桶/日)、哈萨克斯坦(15万桶/日)、加拿大(17万桶/日)、安哥拉(16万桶/日)和巴西(16万桶/日)。在过去的3年里,来自俄罗斯、里海、大西洋深水盆地以及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合计已增加了330万桶/日(增长了26.5%),到2007年还可能再增加500万桶/日。

(3)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机构(IEA)在近日发布的最新的油品市场报告中,预测了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情况。据估计,2004年全球市场对油品的需求将增加100万桶/天,而来自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供应及欧佩克国家天然气液体产品(NGL)的增长为174万桶/天。IEA预测,在一些经济增长较为显着的地区2004年油品需求增长将比较强劲。2004年美国经济将出现较大程度的恢复,同时将带动油品需求的快速增长,2004年美国新增油品需求将达到34万桶/天,占据全球油品需求增长的三分之一。2001年美国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占石油总需求量的55%,预计2025年将达到68%。成品油进口量占石油进口量的比例将从2001年的15%增加到2025年的34%。在非经合组织国家中,中国对石油需求量较大,预计2005年、2010年、2015年中国需进口的原油分别为1亿吨、1.3亿吨和1.6亿吨。

虽然IEA预测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的增长率将与今年相同,但这两个数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2003年全球油品需求增长受到了一些日常因素的影响,如日本核电站的停运使得日本的石油需求出现快速上升,美国天然气价格的高涨使部分使用天然气的用户改而用石油,伊拉克战争使得非经合组织国家提前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等,这些异常的因素都促使2003年全球油品需求出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IEA对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增长的预测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全球气候恢复正常、全球经济出现阶段性恢复、较低的原油和天然气平均价格、日本核电反应器投入运行等。因此,在剔除了2003年的几个异常因素影响外,2004年全球油品市场需求增长从油品市场内在的运行机制来说显得更为强劲。2004年来自非欧佩克国家石油出口的增长要比全球油品市场需求的增长多出70万桶/天,这就要求欧佩克国家在2004年继续削减石油产量,这将是欧佩克连续第五年对石油产量进行削减。据预测,2004年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产量将在今年增加111万桶/天的基础上继续增加132万桶/天,其中一些成熟的石油开采区,如北海、俄罗斯和北美将继续通过增加钻井数和运用新技术小幅增加石油产量,而美国的墨西哥海湾、北海、拉美和西非的深水油气产量在2004年将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2.世界天然气供需状况和发展趋势

(1)天然气供应状况

2000年世界天然气出口量比1999年增长了8.6%,达5262.7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出口量为3893.1亿立方米,液化气(以下简称LNG)出口量为369.6亿立方米。2000年世界管道天然气的5大出口国是俄罗斯、加拿大、挪威、荷兰和阿尔及利亚,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0.7%。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占世界管道气出口量的33.5%。5大进口国是美国、德国、意大利、法国和荷兰,2000年其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70.9%。2000年LNG出口量比1999年增长10.3%。世界5大LNG出口国是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马来西亚、卡塔尔和澳大利亚,其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78.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LNG出口国,占世界LNG总出口量的78.3%。LNG的主要进口国是日本、韩国和法国。2002年世界天然气总出口量为5813.4亿立方米,其中管道天然气出口量达4313.5亿立方米,LNG出口量达1499.9亿立方米(刘增洁,2002)。

另据上海天然气项目筹备组提供的世界LNG供需状况表明:截至1999年,世界LNG出口国主要有11个,天然气的液化能力为1490亿立方米/年,约11040万吨。亚太地区4个LNG出口国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和文莱;非洲和中东地区5个LNG出口国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尔爾利亚、阿布扎比和卡塔尔,其余2个LNG出口国是美国和特立尼达-多巴哥。特立尼达-多巴哥和尼日尔爾利亚于1999年加入LNG出口国行列。1999年,特立尼达-多巴哥的大西洋LNG公司向美国和西班牙共出口了20.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尼日尔爾利亚的LNG公司向欧洲供应了7.4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同年6月,卡塔尔的第二个天然气液化厂(拉斯拉凡LNG工厂)投入生产,1999年卡塔尔共出口了8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占世界LNG贸易量的6.5%,其他主要的LNG出口国所占的份额分别是印尼占31.2%,阿尔及利亚占20.7%,马来西亚占16.5%。

天然气的产地主要在中东、俄罗斯和中亚地区。在未来的油气供应地中,中东、俄罗斯、北非、中亚和美洲地区处于首要地位,具有非常重大的地缘战略意义。

(2)天然气需求状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进口国。随着经济大发展,美国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会不断扩大。世界上LNG进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等地区的少数几个国家。亚洲地区LNG进口国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欧洲LNG的进口国主要是法国、土耳其、比利时、西班牙和意大利,另加上美国,共九个LNG进口国。世界上列在前三位的LNG进口大国分别是日本、韩国和法国。1999年的进口份额分别占世界LNG出口总量的55.8%、14.1%和8.3%。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和中国台湾省LNG进口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1999年中国台湾省LNG进口比例增加到4.3%。(刘增洁,2002)

1999年,亚洲的LNG进口量比去年增加了62亿立方米,达922亿立方米,从而显示出日本尤其是韩国的经济状况有了明显好转。这两国的LNG进口量分别比去年上升4.4%和22.4%,美国的LNG进口量也几乎比去年翻一倍,达46亿立方米。尽管美国LNG的进口量有所增加,但国内总的天然气消费中LNG所占比例不大,预计以后十年美国LNG进口量不会有大的增加。

亚洲地区部分国家正在筹划LNG项目。新加坡正考虑进口LNG,计划投资5亿美元建设LNG接收终端,使能源来源多样化;泰国与阿曼签订了LNG购买合同,要求2003年开始供应天然气;印度正计划在沿海地区建设十二个LNG接收终端,把天然气作为发电厂长期使用的燃料。尽管印度目前的化肥用气是天然气主要需求之一,但天然气发电将成为天然气消费的主要领域;中国也已决定在东南沿海地区适量引进LNG,并明确先在广东省进行试点,LNG接收终端计划建于珠江口海岸深圳市大鹏湾内的秤头角镇,分两期建设,一期LNG进口量为300万吨/年,两期增加200万吨/年,总进口规模达到500万吨/年。

2002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增加了2.8%,美国增加了3.9%,亚太非经合组织国家增加了7%。天然气消费的增长超过了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增长,天然气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达到24%,与煤炭相当。

(3)发展趋势

出于环境保护的需要,各国都积极鼓励天然气生产和消费,为天然气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机会。同时为应付国际油价波动频繁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大。据EIA等分析,世界各地区在2010年对天然气的需求有较大增长(图4-6)。未来天然气主要消费国为美国、中国。

图4-62010年世界各地区天然气需求情况(单位:亿立方英尺)

资料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管理中心(EIA)、阿瑟德里特公司(ADL)CIS:独联体

1)美国:根据美国能源部信息局预测,到2025年美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增长54%,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供应将日益依靠国内新的大型天然气建设项目。美国国内天然气增加供应将主要依靠两种资源:一种是非传统储备(致密砂层、煤层甲烷和页岩等),另一种是阿拉斯加管输天然气(供应其它48个州)。非传统天然气总产量将从2001年的5.4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025年的9.5万亿立方英尺,同时阿拉斯加天然气产量将从0.4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6万亿立方英尺。美国天然气进口量将从2001年的3.6万亿立方英尺增加到2025年的7.8万亿立方英尺。

2)亚太地区:到2010年,预计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110亿立方英尺。因中国和印度显示出较大的天然气市场,2010年亚太地区天然气需求量将是1999年的两倍以上。2000年到2010年间,预计亚太地区的天然气需求量分别是:2000年为310亿立方英尺,2005年为450亿立方英尺,2010年为580亿立方英尺。今后10年,在上海等地区能源需求的推动下,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会很大。预计201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量为1.25亿吨油当量左右。据此预测的天然气需求量与本国今后潜在的、可生产的天然气产量相比还有缺口(图4-7)。这部分的缺口,需要进口管道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弥补。

图4-7中国的天然气供需状况和潜力

据产业预测、阿瑟德里特公司(ADL)等

2. 人类大规模利用石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从1859年开始。

1859年,美国人德雷克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第一口具有现代意义的油井——德雷克井,标志着近代石油工业的开始。

最初的石油工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个为煤油时期。一个为汽油时期(动力时期)。煤油时期大约是1860~1900年,这一时期煤的主要用途是照明和民用燃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石油工业从勘探、开采、炼制加工、储运到销售。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迅速发展起来。

(2)加拿大石油开采多少年扩展阅读: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迄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3. 石油是什么时候发现的是谁发现了它这么多的用途

石油发现的时间其实已经没有办法考究了,只知道在几百年前祖先们就已经懂得使用石油了。

在古巴比伦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人类已经学会开采石油了,而在中国北宋的时候也有文字记载了关于石油的内容,并且还是沈括第一次提到了石油这个词。波斯人在公元前490年的时候也就已经会利用石油来打仗了,所以石油发现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但是没有定论。

当然在古人最先发现的还是石油的可燃性,之前打仗的时候需要利用火攻的时候,也会利用到石油。直到现在的科技不断地完善,对于石油的提炼更加纯净,然后得到的衍生品越来越多,所以人们对于石油的用途也了解得越广,比如制作药品、润滑油、护肤品等等,相信这些用途古人是万万想不到的。

4. 世界石油大国排名

截至2018年,世界石油储量排名如下。

1、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按照其每日消耗74.6万桶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775年。

2、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储存,其国家90%的经济来自于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

3、加拿大

加拿大的石油储量位居世界前茅,但是很多人说起石油只会想到中东地区,其实是加拿大出于保护自然资源的考虑,并没有过多的去开采石油。

4、伊朗

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输出国,其国家工业主要以石油开采为主,国家经济命脉和外汇也主要以石油为主要来源,可以说石油收入占据了伊外汇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5、伊拉克

伊拉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原油储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国家的经济支柱,工业也主要跟石油有关,70%的天然气属于石油伴生气。

6、科威特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国民的经济支柱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气为主,是整个中东海湾地区的石油大国,石油和天然气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

7、中国

虽然中国一直都被称为“进口原油大国”,但其实我们国家的石油资源其实也很丰富,虽然发现了大油田,但是由于技术和时间问题,开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维持稳定,所以一直都进口大量的原油。

8、阿联酋

1962年的时候就成为了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国、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491年,而且近些年来,阿联酋也在考虑多元化发展,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性。

9、俄罗斯

俄罗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石油储量也很丰富,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74年

10、是利比亚

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命脉和主要支柱,国家工业也是主要依靠石油来发展的。

(4)加拿大石油开采多少年扩展阅读:

2012年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实际上,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 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石油

5. 石油还能开采多少年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能开采多久,取决于以下因素:

1、已经探明的储量: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截止2013年,世界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天然气119万亿立方米。以目前的石油消耗速度,预计还可开采40~60年;但是,石油勘探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例如,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地质储量保持在大约15亿吨。

  • 还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就是可采储量。并不是所有储量都可以开采,可采储量一般最多占地质储量的30%。当然,还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带来开采工艺的进步,原有的一些暂时不可开发的石油区块,会逐步被利用。

  • 目前探明储量最高的是沙特,占世界总储量的18%;然后依次是委内瑞拉15%;加拿大12%;伊朗10%;伊拉克8%;科威特7%;阿联酋6.6%;俄罗斯4%;利比亚3%;尼日尔爾利亚2.5%;哈萨克斯坦2%;美国排在第13位占1.5%,我国排在第14位占1%。

2、日益增长的石油能源消耗:

  • 以我国为例,2013年石油总消耗量为5亿吨,其中2.8亿吨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38%;随着私家车总量的不断攀升,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而且我国还有近1000万吨的高硫原油,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无法提炼,需要出口。

  • 同时期,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而到2015年,美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台;同时大力发展地热、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美国本土的石油仅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中部有开采,大部分油井封闭,仅做地质勘探。主要进口国是沙特和加拿大、委内瑞拉。

3、地球经过几十亿年孕育的液体能源储备,终会被人类耗尽。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发展核聚变发电,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方向,所以也不必担忧,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必将越来越高,化学能源也终将被淘汰!

6. 石油还可以开采多少年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能开采多久,取决于以下因素:
1、已经探明的储量: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截止2013年,世界已探明可采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天然气119万亿立方米。以目前的石油消耗速度,预计还可开采40~60年;但是,石油勘探每年都会有新的发现,例如,我国目前每年新增地质储量保持在大约15亿吨。
还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就是可采储量。并不是所有储量都可以开采,可采储量一般最多占地质储量的30%。当然,还有科技水平的提高,带来开采工艺的进步,原有的一些暂时不可开发的石油区块,会逐步被利用。
目前探明储量最高的是沙特,占世界总储量的18%;然后依次是委内瑞拉15%;加拿大12%;伊朗10%;伊拉克8%;科威特7%;阿联酋6.6%;俄罗斯4%;利比亚3%;尼日尔爾利亚2.5%;哈萨克斯坦2%;美国排在第13位占1.5%,我国排在第14位占1%。
2、日益增长的石油能源消耗:
以我国为例,2013年石油总消耗量为5亿吨,其中2.8亿吨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57%,天然气对外依存度38%;随着私家车总量的不断攀升,这个比例还在逐年提高。而且我国还有近1000万吨的高硫原油,由于工艺水平的限制无法提炼,需要出口。
同时期,美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而到2015年,美国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将超过100万台;同时大力发展地热、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美国本土的石油仅在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中部有开采,大部分油井封闭,仅做地质勘探。主要进口国是沙特和加拿大、委内瑞拉。
3、地球经过几十亿年孕育的液体能源储备,终会被人类耗尽。发展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特别是发展核聚变发电,是未来能源的主要方向,所以也不必担忧,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必将越来越高,化学能源也终将被淘汰!

7. 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

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储存,其国家90%的经济来自于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273年。

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一是委内瑞拉。委内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按照其每日消耗74.6万桶计算,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储可供其使用775年。石油产业是其经济命脉,该项所得占委内瑞拉出口收入的约80%。

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三为加拿大。其实是加拿大出于保护自然资源的考虑,并没有过多的去开采石油,而且加拿大的石油97%以上的石油皆为油砂,大部分都用于了出口,在不考虑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长的因素前提下,其石油存储可供其使用217年。

(7)加拿大石油开采多少年扩展阅读:

我国石油分布: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8个盆地,天然气资源集中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德9个盆地。陇南和渤海湾。

从资源深度分布来看,我国80%的石油可采资源集中在浅层(<2000米)和中深层(2000米-3500米),而深层(3500米-4500米)和超深层(<4500米)分布较少,天然气资源相对单一。浅层、中深层、深层和超深层。

根据地理环境分布,我国石油可采资源76%分布在平原、浅海、戈壁和沙漠,74%的天然气可采资源分布在浅海、沙漠、山地、平原和戈壁。

从资源等级来看,63%的石油可采资源为优质资源,28%为低渗资源,9%为重油资源,76%为优质资源,24%为低渗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油

8. 加拿大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截至2006年1月,加拿大拥有探明石油储量1788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位居全球第二。不过这些储量的绝大多数(超过95%)是位于该国阿尔伯塔省的油砂储藏。由于油砂在抽提和加工方面比常规原油要难得多,因此这种包括油砂在内的探明石油储量数据受到了争议。

2005年加拿大石油日产量(包括所有的液体产品)达到310万桶,而当年该国的石油日消费量为230万桶。由于新油砂项目和海洋油田的陆续投产弥补了西部省份老化油田的减产,自1999年起加拿大的石油产量出现稳步增长。据《油气杂志》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1月,加拿大拥有探明天然气储量56.6万亿立方英尺。2003年加拿大的天然气产量为6.5万亿立方英尺,同年天然气消费量为3.2万亿立方英尺。加拿大是美国主要的天然气来源国之一。2005年前11个月共计向美国出口约3.9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约占期间美国天然气进口量的85%。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天然气主要通过管线输送。

同石油工业一样,加拿大的天然气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加拿大沉积盆地(WCSB),特别是阿尔伯塔省。即便在WCSB已发现了一些新的常规天然气储藏,但众多分析师预测在WCSB的常规天然气产量已达到顶峰。加拿大未来新增天然气产量应该来自煤层气储藏、北极圈天然气储藏、Deep Basin区域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天然气田。

到2009年石油产量达到1.6亿吨,天然气产量发展也较快,但总量并不是很大,如图23-2和图23-3所示。

图23-2加拿大石油产量变化图

加拿大原油出口总量的99%以上是出口至美国。2005年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原油量达到160万桶/天,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来源国。同时2005年加拿大还向美国出口约52万桶/天的成品油。加拿大出口至美国的石油主要流向美国中西部地区,有少量流向落基山脉和东海岸地区。加拿大石油进出口情况见表23-1。

表23-1加拿大石油出口与进口量

加拿大政府在1975年成立了Petro-Canada公司,当时的目的是为降低美国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业的统治地位。Petro-Canada在成立之初从加拿大政府手中接收了大量的油气资源,不过后来评论家们指责Petro-Canada在配置这些资源时的低效以及干涉私人公司的业务。1991年,加拿大政府开始对Petro-Canada进行私有化改革,2004年底,加拿大政府出售了其在该公司中剩余20%的股权。

加拿大的石油工业已私有化,近年来该国的石油工业已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整合。加拿大最大的综合油气生产商是帝国石油公司,该公司的绝大部分股权由埃克森美孚公司持有。2002年,阿尔伯塔能源(Alberta Energy)公司和泛加拿大能源(PanCanadian Energy)公司合并创建了EnCana公司,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独立油气上游领域生产商。加拿大其他主要的石油生产商包括塔利斯曼能源(Talisman Energy)公司、Suncor、EOG Resources、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公司和阿帕奇加拿大(Apache Canada)公司。美国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业占据了相当大的规模。

加拿大的石油产量主要来自三个不同地方:西加拿大沉积盆地、阿尔伯塔省北部的油砂储藏和海洋油田。

一、西加拿大沉积盆地

西加拿大沉积盆地(WCSB)是过去50年加拿大主要的石油生产基地,该盆地大部分位于阿尔伯塔省,部分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萨斯喀彻温省、马尼托巴省和西北地区。由于大部分油田日趋老化,因此该盆地的常规石油产量呈现逐步下降的状况。业内分析师们预测油砂将完全替代常规原油作为未来西加拿大石油生产的重点。

二、油砂

油砂中包含有沥青,一种重质黏稠的石油。当前从地底抽取沥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地表开采,另一种是就地开采。其中地表开采采用了常规的采矿技术,对于抽取邻近地表的油砂储藏非常有效。然而加拿大估计油砂储量的大多数(约80%)位于地下深处,无法使用地表开采方法。第二种方法是就地开采,这种方法可以开采地下较深处的油砂储藏。就地开采法使用蒸汽分离被砂土包裹的沥青,并将沥青提升至邻近地表的收集池。截至目前,加拿大油砂开采商对这两种方法的青睐程度几乎一样,但是未来的开采似乎会倾向于使用就地开采法。一旦沥青抽提出来了,油砂开采商必须向沥青中加入较为轻质的石油,以保证其在管道内的流动性。然后沥青就输送至油品改质装置加工成合成原油。当前一些油砂项目已集成了沥青改质装置,而另一些油砂项目必须将沥青产品输送至另外的改质装置。

位于阿尔伯塔省北部的Athabasca油砂储藏是全球最大的油砂储藏之一。此外在加拿大北冰洋的Melville岛也拥有相当规模的油砂储藏,在阿尔伯塔省北部靠近Cold Lake和Peace River还有两处较小的油砂储藏。

在Athabasca地区的所有大型油砂项目均利用地表开采方式。由加拿大油砂有限公司运营的Syncrude项目在2004年时的油砂日产量达到28万桶。Suncor公司的油砂项目的总产能为28万桶/天,不过2005年发生的火灾导致公司的油砂产量下降,2005年的平均日产量下降至17.1万桶。由壳牌加拿大公司运营的Athabasca油砂项目(AOSP)自2002年起开始投产,当前的产能为15.5万桶/天。

Athabasca地区采用就地开采方式的油砂项目在规模上均小于采用地表开采方式的项目。2004年,Suncor开始运营其Firebag油砂项目,该项目采用相对先进的就地开采技术蒸汽辅助重力驱动生产法(SAGD)。2005年Firebag油砂项目的产能达到3.5万桶/天。其他采用SAGD技术的油砂项目包括Petro-Canada公司的MacKay River油砂项目(3万桶/天)和Dover项目(1400桶/天);EnCana公司的Foster Creek项目(4万桶/天)和Christina Lake项目(1万桶/天);Nexen公司的Athabasca项目(1300桶/天)和Long Lake项目(2500桶/天)。Petro-Canada公司的Dover项目还包含了一个试验项目,该项目采用一种称为蒸汽抽提(VAPEX)的新型就地开采技术。VAPEX使用溶剂如丁烷而不是水蒸气去抽提沥青,该技术可以显着节省生产成本。

Athabasca地区还有众多的油砂项目正在进行扩能,这些项目包括康菲公司的Surmount油砂项目(2.5万桶/天)和道达尔公司的Joslyn项目(1万桶/天)。Petro-Canada公司5万桶/天的Fort Hills油砂项目在2009年投产。2005年2月,加拿大自然资源有限公司(CNRL)决定继续推进投资达110亿美元的Horizon油砂项目,该项目到2012年投产,届时产能将达到21.2万桶/天。

除了Athabasca地区,加拿大最大的油砂项目就是帝国石油公司的Cold Lake项目,该项目采用的是就地开采方式,设计产能为14万桶/天。同样在Cold Lake地区,CNRL运营着产能力5万桶/天的Primrose油砂项目,而赫斯基能源公司在2006年将其3万桶/天的Tucker油砂项目投入生产。在Peace River地区,壳牌加拿大运营着Cadotte Lake油砂项目(1.1万桶/天)。

尽管加拿大油砂项目的开发前景非常鼓舞人心,但仍然困难重重。第一个困难是油砂生产合成原油的成本较高,据分析师们预测来自油砂的合成原油只有在油价达到30美元/桶以上的水平才是经济可行的。不过未来随着油砂技术的进步应该会降低油砂合成原油的生产成本,到时只要油价维持在较高水平,油砂项目就有利可图。第二个困难是油砂工业对水和天然气的需求量非常大,这两者在从油砂中抽提出沥青以及将沥青改质成合成油过程中都是必需的,因此天然气价格的增加以及天然气供应的减少对油砂工业的影响都非常大。第三个困难是油砂项目的兴起使得阿尔伯塔省石油业劳工缺乏,这促使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建设项目的延期。

尽管困难重重,但众多全球石油市场分析师估计加拿大油砂将日益成为全球石油供应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到2025年加拿大来自油砂项目的合成原油产量将达到350万桶/天。

9. 加拿大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加拿大在其大西洋沿岸拥有3个石油项目,均位于Jeanned’Arc盆地。这3个石油项目分别是Hibernia油田、Terra Nova油田和White Rose油田。其中Hibernia油田发现于1979年,2004年时的石油日产量为20.4万桶。Terra Nova油田于2002年开始生产石油,2004年的石油日产量为11万桶。2005年6月,Terra Nova油田的大股东Petro-Canada向管理层提出,同意其将油田的生产扩大至Far East,这样的话将新增4000万桶可开采石油储量。White Rose油田在2005年底投产,作业者是赫斯基能源公司,该油田的最终日产量将达到9万桶。
加拿大同时还在Orphan海洋盆地进行勘探作业,该盆地位于Jeanned’Arc盆地北边的深水区域。不过大西洋油田的作业者必须面对严峻的自然条件,包括风大浪急的海面、季节性的冰山和极端的温度。这些因素增加了该地区石油开采的难度和成本。
许多专家相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太平洋沿岸也含有大量的石油储量。然而由于联邦政府禁止在太平洋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及开采活动,因此加拿大太平洋沿岸至今没有进行石油开采。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一直在游说联邦政府废除该禁令。
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海岸的Scotian盆地是大西洋海岸的天然气生产中心。由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加拿大为首的Sable Offshore Energy Project(SOEP)于1999年开始在该盆地进行天然气生产。SOEP运营着众多的海洋天然气田,其中包括新近投产的Alma和South Venture天然气田。SOEP当前的天然气产能为4亿立方英尺/天,天然气液体产品产能为2万桶/天。
加拿大纽芬兰省的海洋油田运营商们预测,他们也能从油田生产出相当数量的天然气。据估计Hibernia油田和White Rose油田合计拥有4万亿立方英尺的可开采天然气储量。虽然当前这两个油田还没有产出天然气,但埃克森美孚(Hibernia油田的运营商)和赫斯基能源公司(White Rose油田的运营商)已计划在不远的将来进行商业化天然气生产。
如前文所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希望在太平洋进行海洋油气勘探钻井,据悉加拿大太平洋沿岸估计拥有43.4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协会(CSUG)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加拿大拥有的天然气储量足够维持目前的天然气生产100多年。
可以说海洋对加拿大来说极其重要,具有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加拿大政府将实施长期策略促进石油、天然气、矿物等非生物资源的开发。
到目前为止,加拿大的全部海洋石油生产开发都集中在大西洋纽芬兰沿海的Jeanned’Arc盆地海域。大西洋沿岸和北极地区的勘探开发在持续进行中,太平洋沿岸的油气资源也已逐渐提上议程。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所濒临的太平洋沿海海域也可能蕴藏有非常可观的石油资源。然而,由于联邦政府对在太平洋海域开展海洋石油开发活动的有关禁令,该地区的正式生产作业尚还无日可待。
天然气方面,西部沉积盆地的天然气产量已经达到了极盛时期,未来加拿大海洋天然气的发展将会转移到北极边界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以及加拿大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海域的天然气开发几个方向。几乎所有的加拿大天然气公司都在本地区开展了勘探工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希望在太平洋进行海洋油气勘探钻井,据悉加拿大太平洋沿岸估计拥有43.4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

10. 油砂开采技术日趋成熟,开采成本逐渐降低

加拿大的油砂资源已开采30多年,无论是露天开采技术(<100m),还是地下开采技术(>100m),以及油砂油改质和合成技术已趋于成熟。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现场开采经验积累,如今的加拿大油砂开发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油砂开发产业发展非常迅速。

加拿大油砂开发已进入大规模的商业开发阶段。目前,在阿尔伯塔省一共有26个油砂项目投入生产,其中露天开采项目7个,以热化学碱水洗的方法分离油砂油,采用地下开采技术的项目有19个,总生产规模达到每天83万桶,占加拿大石油产量的43%。随着加拿大传统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油砂油在加拿大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将逐年增加。2002年,油砂油产量达3.03亿桶,占阿尔伯达总原油供给的48%,预计到了2012年可上升到77%(达到270万桶/天)。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加拿大油砂油开采总成本已从1999年的25美元/桶降到10美元/桶,使油砂的投资项目近年来迅速增大,预计2003~2012年投资加拿大油砂开采的项目达579亿加元。

国内油砂开采分离技术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2003开始,中国石油股份公司开展了油砂开采分离技术研究,并与2004年在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开展了干馏法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辽宁抚顺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针对吉林和内蒙油砂油分离展开了一些研究。数家机构的研究都证明,中国油砂油的分离方法在室内证明是可行的,其中一些实验室技术已经开始在现场中试行,并逐步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