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油将在50年后用尽,那什么能源会取代石油
实现巴黎协定温升目标
能源转型将何去何从?
从20世纪后期开始,石油成为全球的主要能源。
到2018年,全球石油消费量44.96亿吨标油,占全球能源消费的31.5%,为占比最大能源品种。石油消费主要用于交通、工业、居民消费等,其中交通占比超过75%,石油化工占16%以上。
石油化工使用的石油,尽管在生产过程中有技术可以实现净零排放,但是产品中的碳在产品废弃处理时,还很有可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排放出来,因而欧盟的2050年温室气体中和战略中,力推以绿氢为基础的化工。
根据我们的研究,如果零碳电力价格低于0.15元/千瓦时,利用绿氢制造合成氨、苯、乙醇、乙烯等就具有成本竞争性。而我国在河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区,拥有成本低于0.15元/千瓦时的可利用光伏潜力超过61亿千瓦,可以发电9万亿千瓦时,制氢2亿吨以上,远超需求的6000万吨氢。
总体上可以判断,在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能源转型和经济转型路径中,石油有可能在2050年被完全替代,替代的能源为零碳电力和氢。
B. 石油还能用多少年
地下总共大约有2万亿桶石油可供开采利用,可供人类消费近80年。
地层中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蕴藏量不可能十分准确地估算出来,但据石油专家们粗略估计:人类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00年间向地球索取了大约5000亿~8000亿桶石油(一吨约等于7桶),占当时探明储蓄量的85%。
(2)到20多少年停石油扩展阅读:
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C. 引起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年-1974年),又称作1973年石油危机。由于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是20世纪下半叶三大石油危机之一。[编辑] 影响 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下降了4.7%,欧洲的增长下降了2.5%,日本下降了7%
D. 地球的资源还能供应人类多少年
石油资源的持续时间是多少?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普遍认为石油资源最终将枯竭。瑞典可持续发展部长莫娜·萨林近日表示,到2020年,瑞典将不再依赖矿物燃料。这意味着,届时将没有家庭需要依赖石油供暖,机动车司机也不再只有汽油这一个选择。
面对能源危机,欧美等国家正在加紧行动。自2002年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到2005年8月底,油价更是因为美国墨西哥湾的“卡特里娜”飓风而突破70美元/桶。专家认为,开发替代能源已是当务之急。
关于石油资源的持续时间,专家们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地球上的石油仅够使用三四十年,而有人则认为可使用一二百年。1998年6月7日的《洛杉矶时报》文章指出,未来10年内,世界石油供应似乎是充足的,但20年后,全球石油产量可能开始持续下降。尽管市场力量和石油生产技术的改进可能使石油供应保持到21世纪,但石油危机的到来可能比一般人的设想要早。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达7100万桶,几乎每年增加2%。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年,全世界将消耗掉从经济到技术上都容易开采的全部石油的一半。
尽管地质勘探技术有了进步,但新发现的石油储量明显减少,现有消费量与新勘探量的比例为4:1。据美国石油业协会估计,地球上尚未开采的原油储藏量不足两万亿桶,可供人类开采时间不超过95年。在2050年之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依赖煤炭。2250到2500年间,煤炭也将消耗殆尽,矿物燃料供应枯竭。
面对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全世界认识到必须采取开源节流的战略,即一方面节约能源,另一方面开发新能源。节能就是拯救明天。目前,一些工业化国家正在采取节能措施,联合热电(又称“同时发热发电”)成为热门话题之一。普通发电厂的能源效率只有35%,而多达65%的能源都作为热能白白浪费。联合热电则将这部分热能用来发电或为工业和家庭供热,因此可使能源利用率提高到85%以上,大大节约了初级能源。
“原煤气化发电”是领先的清洁能源技术,世界第一套大型煤炭气化发电设施已于1994年在荷兰投入试运行。这套设施将原煤经气化和除硫后用来发电,可使效率达到43-50%,而且基本不污染环境。专家们估计,原煤气化技术可作为火力发电厂的发展方向,目前的电厂到2030年几乎将全部改成煤炭气化发电,到那时可使同样数量的煤发的电量增加一倍。欧洲能源委员会已经决定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这一新技术的推广。
欧美发达国家正在发展替代能源。伊朗核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国际原油价格攀升,以及俄乌天然气之争,都引发了关于“摆脱石油”的政治讨论。尤其是严重依赖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欧洲,能源再次成为政治议事日程的重点。奥地利《新闻报》2月16日在头版发表文章,称欧美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石油替代能源。
在很多欧洲国家,一度失宠的核能重获新生。荷兰经济部宣布将在几年内新建三座核电站,波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法国也有类似计划,芬兰和罗马尼亚的核设施正在建造中。同时,欧洲国家也在大力开发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
尽管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性远低于欧洲,仅占美国石油总需求的20%,但布什总统在对国民发表讲话时称,美国将斥资数十亿美元发展生物汽油,以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
开源又节流,啤酒变燃料,环保车受宠。瑞典在15年后有望摆脱石油,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瑞典曾经相当依赖石油能源。完成如此惊人的转变,瑞典的秘诀就是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如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瑞典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