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产品挥发性用什么表示
扩展阅读
特膳减肥产品多少钱一盒 2025-07-05 13:22:19
中石油年产乙烯多少吨 2025-07-05 13:21:38

石油产品挥发性用什么表示

发布时间: 2023-04-06 14:18:26

㈠ 润滑油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润滑油质量指标的意义

一、水分
1.石油产品中水分的来源有几种?
(1)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进入石油产品中的水。
(2)石油产品有一定程度的吸水性,能从大气中或与水接触时,吸收和溶解一部分水。汽油、煤油几乎不与水混合,但可溶有不超过0.01%的水。把这为数极少的溶解水完全除去是较困难的。
2.石油产品中存在的状态主要有几种?
(1)悬浮状:水分以水滴形态悬浮于油中。多发生于粘度较大的重油。
(2)浮化状:水分以极细小的水滴状均匀分散于油中。这种分散很细的乳浊液,由于水滴微粒极小,比悬浮状水更难从石油中分出。
(3)溶解状:水分溶解于油中。其能溶解在油中的量,决定于石油产品化学成分和温度。通常,烷烃、环烷烃及烯烃溶解水的能力较弱,芳香烃能溶解较多的水分。温度越高,水能溶解于油品的数量越多。一般汽油、煤油、柴油和某些轻润滑油溶解水的数量很少,用GB/T260无法测出,可忽略不计。
3.水分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轻质油品中的水分会使燃烧过程恶化。并能将溶解的盐带入汽缸内,生成积炭,增加汽缸的磨损。
(2)在低温情况下,燃料中的水会结冰,堵塞燃料导管和滤清器,妨碍发动机燃料系统的燃料供给。
(3)石油产品中有水时,会加速油品的氧化和胶化。
(4)润滑油有水时不但会引起发动机零件的腐蚀,而且水和高于100度的金属零件接触时会形成蒸汽,破坏润滑油膜。
(5)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造成锈蚀。使添加剂失效,低温流动性变差,堵塞油路,防碍油的循环及供油。
(6)还能使油品乳化加剧,使变压器油的耐电压下降。

二、水溶性酸碱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水溶性酸碱?
石油产品的水溶性酸或碱是指加工及贮存过程中落入石油产品内的可溶于水的矿物酸碱。矿物酸主要为硫酸及其衍生物,包括磺酸和酸性硫酸酯。水溶性碱主要为苛性钠和碳酸钠。它们多是由于用酸碱精制时清除不净,由其残余物所形成的。
2.石油产品水溶性酸碱在生产和应用中有什么意义?
(1)石油产品中有水溶性酸碱,表明经酸碱精制处理后,酸没有完全中和或碱洗后用水冲洗得不完全。这些矿物酸碱在生产、使用或贮存时,能腐蚀与其接触的金属构件。水溶性酸几乎对所有金属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而碱只对铝腐蚀。汽油中如有水溶性碱,在它的作用下,汽化器的铝制零件会生成氢氧化铝的胶体物质,堵塞油路、滤清器及油嘴。
(2)油品中存有水溶性酸碱会促使油品老化。因为油中存有水溶性酸碱,在大气中的水分、氧气的相互作用及受热情况下,天长日久就会引起油品氧化、胶化及分解。所以在出厂的成品分析中,哪怕是发现有极微量的水溶性酸碱,都认为是不合格,是不能出厂的。

三、酸值
1.什么叫酸值?
酸值是表明油品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中和1克石油产品中的酸性物质所需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值(用mgKOH/g表示)。所测得的酸值为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总值。但在多数情况下,油品中没有无机酸存在,因此所测定的酸值几乎都代表有机酸。油品中所含有的有机酸主要为环烷酸,是环烷烃的羧基衍生物(多为五碳环)。此外,还有在贮存时因氧化生成的酸性产物。在重质馏分中也含有高分子有机酸,某些油品还含有酚、脂肪酸和一些硫化物、沥青质等酸性化合物。
2.石油产品的酸值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根据酸值的大小,可判断油品中所含有的酸性物质的量。一般来说,酸值越高,在油品中所含有的酸性物质就多。油品中酸性物质的数量随原料与油品精制程度而变化。
(2)按酸值可概略地判断油品对金属的腐蚀性质。油品中有机酸含量少,在无水分和温度低时,对金属不会有腐蚀作用。但当含量多及存在水分时就能腐蚀金属。有机酸的分子量越小,它的腐蚀能力越大。当存在水分时,即使是微量的低分子酸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石油馏分中的环烷酸虽属弱酸,在有水分情况下,对于某些有色金属也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铅和锌,腐蚀的结果是生成金属皂类。这样的皂类会引起润滑油加速氧化。同时,皂类渐渐聚集在油中成为沉积物,破坏机器正常工作。汽油在储存中氧化所生成的酸性物质,比环烷酸的腐蚀性强,它们的一部分能溶于水中,当油罐中有水落入时,便会增加其腐蚀金属容器的能力。
(3)柴油的酸值对柴油发动机工作状况有非常大的影响。酸值大的柴油会使发动机内的积炭增加,这种积炭是造成活塞磨损和喷嘴结焦的原因。
(4)由酸值大小可判断使用中润滑油的变质程度。润滑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油品受到氧化逐渐变质,表现在酸值增大。当酸值超过一定限度,就应更换新油。

四、闪点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闪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将油品加热,随油温的升高,油蒸气在液面上的浓度也随之增加,当升到某一温度时,油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中,油蒸气含量达到可燃浓度,若把火焰拿近这种混合物,它就会闪火,把产生这种现象的最低温度称为石油产品的闪点(用℃表示)。 闪点分为开口闪点和闭口闪点两种测定方法。通常挥发性较大的轻质石油产品多用闭口杯法测定。对于多数润滑油及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测定。
在闪点温度下,只能使油蒸气与空气所组成的混合物燃烧,而不能使液体油品燃烧。这是因为在闪点温度下油蒸发速度慢的缘故。这时蒸气混合物很快烧完,来不及产生一批燃烧所需的新蒸气,于是燃烧也就停止。 闪点实际上,是微小的爆炸。可燃气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爆炸混合物,当火焰靠近它时就发生爆炸。但不是所有的混合都能爆炸,在混合物中可燃气体过少或过多都不会爆炸。过少时由于过剩的空气吸收爆炸点放出的热,因此没有使热扩散到别的部分,以及引起其他部分气体燃烧的可能;过多时,因为混合物内含氧不足,混合物也不会爆炸。按物理本质,闪点相当于加热油品使空气中油蒸气浓度达到爆炸下限时的温度, 也就是说油品通常在爆炸下限时闪火。除汽油外,所有其它油在室温条件下,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所需的蒸气浓度,必须对油品加热才能引起闪火。
2.石油产品的闪点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从油品的闪点可判断其馏分组成的轻重。一般的规律是:馏分轻的闪点低,馏分重的闪点高。
(2)从闪点可鉴定油品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因为闪点是有火灾危险出现的最低温度。按闪点的高低可确定其运输、贮存和使用的各种防火安全措施。
(3)对于某些润滑油来说,同时测定开口和闭口闪点,可作为油品含有低沸点混入物的指标,用于生产检查。通常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20~30度,这是因为开口闪点在测定时,有一部分油蒸气挥发了。但如果两者结果悬殊太大时,则说明该油混有轻质馏分,或是蒸馏时有裂解现象,或是脱蜡过程中用溶剂精制时,溶剂分离不完全等。

五、铜片腐蚀
1.铜片腐蚀试验法的实质是什么?
铜片腐蚀试验法的实质是:把一块一定规格的铜片磨光,用溶剂洗涤晾干后,浸入试油中,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取出铜片,根据其颜色变化,来定性地检查试油中是否含有腐蚀金属的活性硫化物或游离硫。 活性硫化物包括:元素硫、硫化氢、低级硫醇、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磺酸和酸性硫酸酯等。二氧化硫多数是用硫酸精制及再蒸馏时,残留的中性及酸性硫酸酯分解生成的。 铜片对硫化氢和硫元素的存在非常敏感。铜片在元素硫为百万分之十五的油中,在50度下经过3小时即覆盖上黑色薄层。在百万分之三的硫化氢作用下,就会有紫红色斑点。 在油品中所含有的其它非活性硫化物,如二硫化物,噻吩、多硫化物等,在50度下对铜片的腐蚀很小,几乎没有颜色的变化。
2.铜片腐蚀试验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通过试验可判断油品中是否含有腐蚀金属的活性硫化物。为了脱除原油中所含的硫化氢和低级硫醇,通常在管线里打进碱液或用酸碱精制法,使活性硫化物生成胶质叠合物而除去。
(2)可预知油品在使用时对金属腐蚀的可能性。油品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都和金属接触。它所接触的金属当中,除钢铁之外,还有铜和铅合金、铝合金等。尤其对供油系统中的金属接触关系更大,故铜片腐蚀是油品的重要指标。

六、倾点和凝点
1.什么是倾点和凝点?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冷却,油品能够流动的最低温度称为倾点,不能流动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 石油产品是多种烃类的复杂混合物。每一种烃类都有它自己的倾点。因此它不象均匀的单体物质,具有一定的倾点。当温度降低时,油品并不立即凝固,要经过一个稠化阶段,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逐渐凝固。油品凝点只是油品丧失流动性时的近似的最高温度。是测定石油产品力学特性变化温度的常用方法之一,受条件局限性很大。特别是残渣重油,往往同一种产品,由于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不一样,所得结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油品凝点从科学观点来看,不是一般意义的物理常数,而是一种条件试验所得的相对数值。为此,不得不在严格的试验条件下测定油品的凝点。
2.石油产品在低温时失去流动性的原因是什么?
(1)油品随着温度的降低而粘度增大,当粘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油品丧失流动性。
(2)由于溶解在油品内的石蜡发生结晶所引起。油品冷却到某一临界温度时,石蜡开始形成小结晶体。再进一步冷却时,液相中分出石蜡的现象加剧,并使各单位微粒的结晶体聚合起来,形成所谓“石蜡结晶网络”。在凝固过程中,这种网络延展到全部液体,逐渐地吸住液体,最后完全控制住液相。这样的油品凝固,严格说来只是油品中所含百分之几的石蜡凝固,大部分油品依然是液体。然而这种析出的石蜡结晶是如此均匀地分布在液体中,完全牵制着全部液体微粒,以致全部油品失去流动性。
3.影响石油产品凝点的因素有哪些?
(1)凝点与油品的化学组成有关。由石蜡石油制成的直馏重油,其凝点要比以环烷-芳香基石油制成的重油高;正构烷烃的凝点随链长的增加而升高;异构烷烃的凝点比正构烷烃的要低;不饱和烃的凝点比饱和烃的凝点低。
(2)凝点与冷却速度有关。冷却速度太快,有些油品凝点偏低,因为当迅速冷却时,随着油品粘度的增大,晶体增长的很慢,在晶体尚未形成坚固的“石蜡结晶网络”前,温度就降低了很多;但也有凝点偏高的,要看油品性质而异。
(3)含蜡油品的凝点与热处理作用有关。所谓热处理是指使油品加热到某一温度,然后冷却到某温度的过程。热处理后含蜡油品凝点起变化的原因,是因为进行加热时溶解于油中的石蜡起了变化,因而在油品冷却时,石结晶过程改变了自己的特性,改变了开始结晶温度,结晶体形状及其形成连续结晶结构的能力。
4.测定石油产品的倾点及凝点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凝点对于含蜡油品来说,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估计石蜡含量的指标。油中的石蜡含量越多,越容易凝固。如果在油中加0.1%的石蜡,凝点约升高9.5~13度,如果从油中除去部分石蜡,则油的凝点可降低。
(2)列入规格作为贮运、保管时作质量检查之用。由于石油产品的凝点和使用时实际失去流动性的温度有所不同,故凝点只作为石油产品在低温下的工作效能的参考指标。

七、机械杂质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机械杂质?
石油产品的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油中所有不溶于溶剂(汽油或苯)的沉淀状或悬浮状物质。这些杂质多由砂子、粘土、铁屑粒子等组成。但现行方法测出的杂质也包含了一些不溶于溶剂的有机成分。如碳青质和炭化物等。
2.石油产品中的机械杂质是怎样来的?
(1)在加工过程混入的机械杂质。如用白土精制的油品,大部分的机械杂质是白土的微粒。用其它方法精制的油品中,机械杂质包括铁锈,矿物盐等。
(2)油品中的机械杂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运输、储存时落入的。如罐、桶清洗不净或容器不严密飞入的尘土、混进铁锈等。
(3)某些重油,如渣油型齿轮油中的炭青质,也被当作机械杂质。
(4)润滑油中含有添加剂时,可发现含有0.025%以下的机械杂质,但不一定是外来杂质,而是添加剂组成中的物质。
3.石油产品中的机械杂质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含有杂质的燃料能降低发动机的效率。使摩擦面造成较大程度的磨损。
(2)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特别是能擦伤机械表面的坚硬固体颗粒,会增加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和堵塞滤油器。
(3)粘度小的轻质油品,由于杂质很易沉降分离,通常不含或只含较少的机械杂质。粘度大的重油,若含有杂质并事前不过滤的话,在测定残炭、灰分、粘度等项目时,结果会偏大。
(4)使用中的润滑油,除含有尘埃、砂土等杂质外,还含有炭渣、金属屑等。这些杂质在润滑油中集聚的多少随设备的使用情况而不同,因此对设备磨损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机械杂质不能单独作为润滑油报废或换油的指标。

八、残炭
1.什么叫石油产品的残炭?
油品的残炭,是指将油品放入残炭测定器中,在不通入空气的试验条件下,加热使其蒸发和分解,排出燃烧的气体后,秘剩余的焦黑色残留物。测定结果用重量百分比表示。
2.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有哪些?
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品中的沥青质、胶质及多环芳烃的叠合物。烷烃只起分解反应,完全不参加聚合反应所以不会形成残炭。不饱和烃和芳香烃在形成残炭的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但不是所有芳香烃的残炭值都很高,而是随其结构不同而不同。以多环芳香烃的残炭值最高,环烷烃形成残炭的情况居中。
3.石油产品中的残炭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残炭是油品中胶状物质和不稳定化合物的间接指标。残炭越大,油品中不稳定的烃类和胶状物质就越多。例如裂化原料油若残炭较大,表明其含胶状物质多,在裂化过程中易生成焦炭,使设备结焦。
(2)用含胶状物质较多的重油制成的润滑油,有较高的残炭值。残炭值可用以间接查明润滑油的精制程度。

九、灰分
1.什么叫做石油产品的灰分?它的组成是怎样的?
油品在规定条件下灼烧后,所剩的不燃物质,称为灰分。以百分数表示。
组成灰分的主要组分为下列元素的化合物,即硫、硅、钙、镁、铁、钠、铝、锰等,有些原油还发现有钒、磷、铜、镍等。油品灰分的颜色由组成灰分的化合物决定。通常为白色、淡黄色或赤红色。油品中的灰分是极少的,含量一般为万分之几或十万分之几。油品灰分不能蒸馏出来,而留在残油中。通常重质含胶及酸性组分含量高的油品含灰分较多。
2.石油产品的灰分从哪里来?
(1)经蒸馏后的油品的灰分,是由设备腐蚀而生成金属盐和酸碱洗涤、白土处理时,脱渣不完全所致。
(2)油品在各种不同管线流动和在油罐及其它容器储存时,混入铁锈等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盐类形成灰分。
(3)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因与油接触的金属被腐蚀、油漆的溶解、灰尘的污染而增加灰分。
3.灰分对生产和应用有何意义?
(1)灰分可作为油品洗涤精制是否正常的指标,如用酸碱精制时,脱渣不完全,则残余的盐类和皂类使灰分增大。
(2)重质燃料油若含灰分太大,降低了使用效率。灰分沉积在管壁、蒸汽过滤器、节油器和空气预热器上,不但使传热效率降低,而且会引起这些设备的提前损坏。
(3)在油品应用上,如柴油灰分超过一定数量,灰分进入积炭将增加积炭的坚硬性,使气缸套和活塞和活塞圈的磨损增大。
(4)润滑油的灰分,在一定程度上,可评定润滑油在发动机零件上形成积炭的情况。灰分少的润滑油产的积炭是松软的,易从零件上脱落;灰分多的润滑油其积炭的紧密程度较大,较坚硬。但是这种结论只对不含添加剂的润滑油才是可靠的。若润滑油灰分是由于某些添加剂所造成,则难以从灰分的多少判断其形成积炭的情况。

十、粘度
1.什么叫粘度?
液体受外力作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2.如何理解粘度的概念?
在物理学中粘度是用流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解释的。假设把液体看成是许多层次排列而成的。那么,当外力作用而互相移动时,一层液体沿着另一层液体相互流动,在各液层之间发生了剪切作用,这一作用就是液体的内摩擦。流动较快的液层产生一剪切力作于流动较慢的液层,使之加速;与此同时流动较慢的液层产生反剪切力作用于流动较快的液层,使之减速。这种对剪切力显示阻抗作用的力,称为内摩擦力。液体内部这种相互作用的性质称为液体的粘度。
3.粘度通常分为哪几种?它们的单位是什么?
粘度通常分为动力粘度(绝对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
(1)动力粘度:在流体中两个面积各为1平方米,相距1米的液面,相对移动速度为1米每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如果是1牛顿,则运动粘度为1帕斯卡秒。动力粘度用η表示。
(2)运动粘度:是液体的运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液体密度的比,用符号ν表示。
(3)条件粘度:指采用不同的特定粘度计,所测得的以条件单位表示的粘度。各国通常用的条件粘度有以下几种:
A:恩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50度、80度、100度)下,从恩氏粘度计流出200毫升所用的秒数,与同体积水在20度下流出200毫升所用秒数的比值。用符号E表示。
B:赛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赛氏粘度计流出60毫升所用的秒数。以秒为单位。主要在美国使用。
C:雷氏粘度:是一定量的试样在规定温度下,从协雷氏粘度计中流出50毫升所用的秒数。以秒为单位。主要在英国使用。
用绝对测量法测定液体粘度一般很麻烦,而且不易得到较高的测量精确度。所以通常都是借助毛细管粘度计,把被测液体与已知粘度的标准液进行比较而测得的粘度。这种方法称为相对测量法。结果应标明测量时的温度。
4.粘度对生产和使用有何意义?
(1)可用来划分润滑油品的牌号。
(2)粘度是润滑油最重要的质量指标,正确选择一定粘度的润滑油,可保证发动机稳定可靠的工作状况。随粘度的增大,会降低发动机的功率,增大燃料的消耗,若粘度过大会造成起动困难;若粘度过小,会降低油膜的支撑能力,使摩擦面之间不能保持连续的润滑层,增加磨损。
(3)粘度对于润滑油的输送有重要意义。当油品的粘度增大时,输送压力便要增加。
(4)粘度是工艺计算的主要参考数据之一。例如,计算流体在管线中的压力损失,需查出雷诺数,而雷诺数与绝对粘度有关。
(5)油品的粘度通常随着它的馏程增高而增加。但同一馏程的馏分,因化学组成不同,其粘度也不相同。在油品中的烃类,以烷烃的粘度最小,以带有长侧链及多侧链的环状烃类的粘度最大。从粘度较大的润滑油馏分中去掉带有长侧链及多侧链的环状烃类,便能降低其粘度。在生产上可以从粘度变化判断润滑油的精制深度。通常是:未精制馏分油的粘度大于硫酸精制油的粘度,大于溶剂精制馏分油的粘度。
(6)燃料雾化的好坏是喷气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最重要条件之一。喷气燃料的粘度对燃料雾化程度影响最大。为了保证喷气发动机在不同温度下,所必需的雾化程度,所以在燃料规格标准中规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粘度值。
(7)粘度是柴油的重要性质之一,它可决定柴油在内燃机雾化及燃烧的情况。粘度过大,喷油嘴喷出的油滴颗粒大且不均匀,雾化状态不好,与空气混合不充分,燃烧不完全。柴油同时能对柱塞泵起润滑作用,粘度过小,会影响油泵润滑,增加柱塞磨损。

十一、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是一个用来表示润滑油粘温性质的工业参数。也就是将润滑油试样与一种粘温性较好(粘度指数为100)及另一种粘性较差(粘度指数为0)的标准油进行比较,而得出表示润滑油粘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程度的相对数值。

十二、抗乳化性
1. 什么叫润滑油的抗乳化性?
是指润滑油与水接触时,与水的分离速度。按规定方法加入定量的润滑油与蒸馏水,在一定搅拌速度下,搅拌一定时间,之后记录分出一定量水所用的时间或分出水的体积数,测定方法有GB/T7305和GB/T8022。
2. 生产或使用中影响抗乳化性的原因有哪些?
(1)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精制深度不当,或油在使用时变质,生成了环烷酸或其它有机酸,以致油中环烷酸金属皂化物含量增加,使油的抗乳化性变差。
(2)油中混入了由于设备磨损带来的金属物质和外来砂土、尘埃等粉状杂质,以及某些酸类物质,妨碍了油水分离而使抗乳化性变坏。
(3)长期使用并已变质的润滑油,其中的油泥残渣也能促使油品乳化,使抗乳化时间增加。
3. 抗乳化性对润滑油的使用有何意义?
(1)乳化液在轴承等处析出水分时,可能破坏油膜。
(2)乳化液有引起腐蚀金属的作用。
(3)乳化液沉积于油循环系统时,妨害油的循环,造成供油不足,引起故障。
(4)油乳化后,加速油的变质,使酸值增高,生产较多的沉淀物,进一步增长了油的破乳化时间。
(4)油乳化后,使润滑油逐渐降低润滑作用,增大各部件间的摩擦,引起轴承过热,以至损坏机件。

十三、润滑油抗氧化安定性
1. 什么叫润滑油的氧化?
润滑油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一定的条件下,便会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一些新的氧化产物,如酸类、胶质等。这些氧化产物聚集在油中,使油不论在外观或理化性质上都会发生变化,如颜色变暗、粘度增加、酸性增大,并且可能会有沉淀物析出。象这样的化学反应,称为润滑油的氧化。
2. 氧化深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1)润滑油的化学组成以及这些组成的数量。
(2)温度条件。
(3)氧化时间。
(4)金属及其它物质的催化作用。
3. 什么叫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抵抗氧化作用的能力,称为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
4. 测定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有何意义?
测定润滑油的氧化安定性虽然不能充分地表示出润滑油的使用特性,但供判断润滑在使用过程中的氧化倾向,从而间接了解精制深度及可能使用的年限,在一定程度上评定润滑的使用价值,仍有一定意义。
由多种不同的烃类混合组成的润滑油,其氧化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因为润滑油的组成成分不同外界氧化条件不同,因此生成的氧化物也不同。属于酸性氧化产物的有羧酸、酚等,深度氧化还会生成低分子酸。这些产物会使酸值增大,故氧化后酸值的大小可作为油氧化程度的指标之一。同时也可作为能否长期使用的标准。但有时氧化仅能形成小部分酸性物质,大部分则形成中性产物。属于中性氧化产物的有醇类、酮类、脂类、胶类及沥青质等。这些产物和它们之间的缩合物,能生成深色沉淀。往往有些油在氧化很深时,酸值反而降低,这是由于生成了不溶于油的高分子酸沉淀物。故深度氧化时推测油的抗氧化安定性,除酸值外,还有一项沉淀物含量的指标。
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愈好,则按此方法氧化后所测得的酸值、沉淀物含量就越小,使用时造成的危害也越小。反之,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差,则氧化后生成的氧化产物多,使用时造成的危害也大。如生成的有机酸类(特别是当有水存在时)能腐蚀金属,缩短金属设备的使用期限,酸与金属作用生成的皂化产物,更能加速油的氧化。此外,对于绝缘油来讲,酸性产物能使浸入油中的纤维质绝缘材料变坏、污染油质、降低油的绝缘强度。能溶于油的中性胶质和沥青质,可加深油的颜色,增大粘度,影响正常的润滑和散热作用。不溶于油的氧化产物,在汽轮机油系统中,特别是在冷油器温度较低的地方,析出较多的沉淀,使传热效率降低。如沉淀物过多时,会堵塞油路,威胁安全运转。在变压器中沉淀物沉积在变压器线圈表面,堵塞线圈冷却通路,易造成过热,甚至烧毁设备。如果沉淀物在变压器的散热管中析出,还会影响油的对流散热作用。
因为汽轮机油和绝缘油在运行中都有不断被氧化的特性,故必须做抗氧化安定性的试验,否则,单凭酸值、粘度合格,也不能肯定是否可长期使用。

㈡ 汽油的挥发性指的是什么好端端的汽油它自己还挥发,为什么汽油的价格还那么高呢

汽油由液体状态转化为气体状态的性能叫做汽油的挥发性。汽油挥发性好,容易汽化。与空气混合均匀,燃烧速度快,燃烧完全,可提高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且可保证起动容易,加速及时,各工况转换柔和.挥发性不好的汽油气化不完全,造成燃烧不完全,增加油耗及排放污染,没有完全燃烧的油滴还可能破坏缸壁机油膜,增加磨损。汽油的挥发性可用馏程和馏出温度表示。汽油密度比较低,一般在0.7---0.8之间。汽油容易挥发且由于其挥发性比较强所以也最容易爆炸。据了解,由于汽油具有挥发性和膨胀性,出于安全性考虑,汽车油箱在设计时都留有一定空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㈢ LPG,LNG分别是什么气体

LPG是液化石油气,CNG是压缩天然气,LNG是液化天然气。

LPG主要成分是丙烷,天然气经过压缩到20MPa形成的高压天然气称为压缩天然气(CNG);天然气经过超低温深到-162℃形成的液态天然气称为液化天然气(LNG)。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


丙烷的沸点是-42摄氏度,因此是特别有用的轻便燃料。这就意味着即使温度很低,丙烷从高压容器释放后,也能立刻汽化。因此它是清洁燃料,不需要许多设备使其汽化并与空气混合。一个简单喷嘴就足够了。

丁烷的沸点约为-0.6摄氏度,温度很低时不会汽化。因此丁烷的用途有限,需与丙烷混和使用,而非单独使用。


(3)石油产品挥发性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LPG商用:

LPG是石油产品之一,是从油气田开采、炼油厂和乙烯工厂中生产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主要应用于汽车、城市燃气、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切割通等行业。

近几年全球LPG产量增长较快,2011年全球LPG产量达到约2.5亿吨,同比增长3.73%,预计到2014年全球LPG产量将增长到2.75亿吨。

中国是全球LPG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产量从2004年的1399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18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6.55%;2012年1-4月中国LPG产量为733.24万吨。

㈣ 石油馏分的蒸汽压如何表示何为雷德蒸汽压

石油馏分的蒸汽压用雷德法表示,雷德蒸汽压是雷德蒸气压(reid vapour pressure):汽油挥发度表示方法之一种,指汽油在摄氏三十七点八度(华氏一网络),蒸气油料体积比为四比一时之蒸气压。

雷氏蒸气压:汽油挥发度表示方法之一种,指汽油在摄氏三十七点八度,蒸气油料体积比为四比一时之蒸气压。

另一种判断汽油挥发性的方法是使用雷特蒸气,压力或气液容积比;雷特蒸气压力是将汽油放在一密封容器内,上面有四倍于液体容积的大气容积,在温度为37.8℃时测出的油蒸气压力。



㈤ 石油焦的灰分和挥发分用什么英语字母代替,绝对不要粘贴复制的那种 ,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来,

在煤炭领域,灰分(ash)用字母A表示,挥发分(Volatile matter)用字母V表示(详见GB/T315-2007《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不知石油焦是否一样。提供给你,仅供参考。

㈥ LPG的全称是什么

LPG: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

液化石油气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通常加入一种强烈的气味剂乙硫醇,这样石油气的泄漏会很容易被发觉。

液化石油气是在提炼原油时生产出来的,或从石油或天然气开采过程挥发出的气体。 液化石油气(LPG)常被人们误认为是丙烷。

实际上LPG是石油和天然气在适当的压力下形成的混合物并以常温液态的方式存在。在美国和加拿大,对这两种物质的混合通常被认为主要是由丙烷组成,而在许多欧洲国家其LPG中的丙烷含量都只有50%或更低。

(6)石油产品挥发性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LPG商用:

LPG是石油产品之一,是从油气田开采、炼油厂和乙烯工厂中生产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气体,主要应用于汽车、城市燃气、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切割通等行业。

近几年全球LPG产量增长较快,2011年全球LPG产量达到约2.5亿吨,同比增长3.73%,预计到2014年全球LPG产量将增长到2.75亿吨。

中国是全球LPG行业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产量从2004年的1399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18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达6.55%;2012年1-4月中国LPG产量为733.24万吨。

中国LPG的消费增长也较快,从2004年的万吨增长到2011年的2419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95%。2012年1-4月我国LPG消费量为755万吨,同比增长5.30%。

LPG作为中国汽车替代能源技术中应用最成熟的燃料,预计未来我国城市民用燃气中的LPG大部分将被天然气所替代,而作为石油炼制的副产品LPG产量将随着炼油总量的增长而增长。

届时,LPG产能过剩,价格自然不会如同汽柴油一路攀升,应用于汽车上不仅经济效益凸显,还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因此,LPG作为汽车燃料的前景值得看好。

商用LPG的主要来源是对天然气和石油的处理和提炼原材料中通常包含过量的丙烷和丁烷部分。以防这两种物质在高压排气管中凝结,所以必须要将它们去除。

在石油提炼过程中。LPG是从原油溶解的比重较轻的混合物中通过滴定法来收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比重大的碳氢化合物的分子裂变来产生。因此,LPG被人们认为是附属产品。它的准确成份和特性通常依来源不同而各异。

LPG的单位重量比汽油所能提供的能量要高8%。(LHV=19,757BTU/lbm)理论上来说配有LPG的车辆要比汽油驱动的车辆产生更高的效率。这种车可以获得更低的油耗同时提高运行里程。然而,这只是针对专门为LPG设计和改造的发动机而言。

如果将一台汽油机改成LPG驱动型,就不会获得这种增加效率。因为LPG比汽油的密度低的多,相对对氧的需求就高,而这种更低密度的燃料将进入的空气取代。所以进入到缸体内的空气就会变少,这就使单位体积的效率降低。比起原汽油发动机所产生的动力来说。动力会降低。

㈦ 石油产品的五大特性是什么

  1. 易燃性

  2. 易爆性

  3. 易挥发

  4. 易产生静电

  5. 易膨胀

㈧ LPG是什么东西

有两种意思,其一是韩国女子组合,其二是液化石油气

1、LPG(Lovely Pretty Girls)

Lovely Pretty Girls,韩国女子组合,四名成员分别为由美、世美、佳妍、秀妍,退团成员恩星、多恩。2009年通过歌曲《张东健 李孝利》出道,并成为话题。由原先以身材高挑的美女们为主打的Long Pretty Girls组合,更名为Lovely Pretty Girls组合。

2、LPG(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 (LPG))是石油产品之一,是从油气田开采、炼油厂和乙烯工厂中生产的一种无色、挥发性的液体,主要应用于汽车、城市燃气、有色金属冶炼和金属切割通等行业。液化石油气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通常伴有少量的丙烯和丁烯。通常加入一种强烈的气味剂乙硫醇,这样石油气的泄漏会很容易被发觉。

液化石油气的成分组成也是有标准的,并不是该成分组成的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液化石油气,只有气体组成成分丙烷加丁烷百分之比超过百分之六十才可以被称为液化石油气。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此外,液化石油气还用于切割金属,用于农产品的烘烤和工业窑炉的焙烧等。

(8)石油产品挥发性用什么表示扩展阅读:

危险特性——

1、液化石油气的易爆特性

液化石油气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液化石油气的易爆性。一般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的时候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而且在燃烧之前爆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较高,单单从热值来进行比较液化石油气要比普通的煤气的热值要高出好几倍,所以当液化石油气出现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爆炸的情况。

2、液化石油气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也具备烃类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包含的这些烃类化合物的闪点和自燃点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烧。

3、液化石油气的毒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但是这种毒性的挥发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了10%时才会挥发出让人体出现反应的毒性。当人体接触到这样的毒性之后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的情况,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㈨ 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
汽油具有挥发性,表示的是物理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是否易码丛融前模正化、凝固、升华、挥发,慧悔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 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㈩ 石油的物理性质

石油的化学成分将决定它的物理性质和经济价值,而石油没有固定的成分,因此也就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但通过对分布广泛的石油大量相关资料的分析整理,还是能归纳出反映石油总特征的物理性质或相关物理性质的变化范围。了解这些性质对认识石油、进行石油地质研究和评价石油品质及经济价值是很有用的。

( 一) 颜色

在透射光下石油颜色可以呈淡黄、褐黄、深褐、淡红、棕、黑绿及黑等颜色。原油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其含量愈高,则颜色愈深。

( 二) 密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石油密度一般介于 0. 75 ~ 0. 98 之间。通常把密度大于 0. 90 的称为重质石油,小于0. 90 的称为轻质石油。世界各国的原油大多为轻质石油,重质石油居次要地位。石油密度最大的可达 1. 00 以上,这种石油用一般方法难于开采。

石油的密度主要取决于化学组成。就烃类而言,密度随碳数增加而增大。碳数相同的烃类,烷烃密度小些,环烷烃居中,芳烃密度较大。

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一般用 g/ml 或 g/cm3表示。密度与物质本身的成分和体积变化相关。液体石油的体积,在常压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每增加1 ℉,单位体积所增加的体积数称为膨胀系数。它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而是随密度减小而增大 ( 表 1 - 4) 。压力对石油的体积也有影响,随压力增大体积将因被压缩而减小。压力每增加 101325Pa,单位体积被压缩的体积数称为压缩系数。压缩系数也不是一个常数。

显然,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石油体积的两个主要因素。考虑原油是气、液、固三相物质的混合物,以液态烃为主体的石油中含有不同数量的溶解气态烃、固态烃及非烃。实际上,在地下油气藏中,温度和压力不仅影响石油的体积,同时还影响到石油本身的物质组成,从而影响其质量。一方面,温度的增加有使溶解气逸出液态石油的趋势; 另一方面,压力的增加,将使原油中溶解气量增加。在地下油气藏中,温度、压力同时增加,而压力增加使溶解气增加的效应远大于温度增加使溶解气逸出的效应; 与此同时,溶解气量增加引起体积增加的效应远远超过随压力增加而使体积减小的效应。因此出现压力增加体积不是缩小而是增大,直至达到饱和压力为止 ( 图 1 -5) 。

表 1 -4 不同密度石油的膨胀系数

图 1 -5 在有气顶气条件下石油体积随压力增大而变化的情况( 转引自 A. I. Levorsen,1954)

由此可见,地下石油的密度不仅与温度、压力有关,还与溶解气量有关,且后者才是影响石油密度的本质因素。溶解气量增加则密度降低。地表与地下温度、压力条件不同,不仅影响石油体积,更主要的是由于溶解气量的差异,导致石油物质组成的差异,实质上是改变了石油的质量。地下石油含有较多的溶解气,这是地下石油密度比地表石油密度低的根本原因。

( 三) 黏度

黏度是反映流体流动难易程度的一个物理参数。黏度值实质上是反映流体流动时分子之间相对运动所引起内摩擦力的大小。黏度大则流动性差,反之则流动性好。石油黏度是制定石油开发方案、油井动态分析及石油储运都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黏度分为动力黏度、运动黏度和相对黏度。

动力黏度又称绝对黏度。在国际计量单位SI制中,单位为帕斯卡·秒(Pa·s)。其定义为:流体通过长度(L)为1m,横截面积(F)为1m2,渗透率(K)为1μm2的介质,当压差(ΔP)为1Pa,流量(Q)为1m3/s时,流体的黏度(η)为1Pa·s。其表达式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1Pa·s相当于C.G.S制10P,1mPa·s=10-3Pa·s。在101325Pa,20℃时,水的动力黏度为1mP·s。不同温度下的动力黏度用ηt表示。

动力黏度/密度,称为运动黏度。其单位为m2/s,称二次方米每秒。不同温度下的运动黏度用νt表示。

相对黏度又称恩氏黏度,是在恩氏黏度计中200mL原油与20℃时同体积的蒸馏水流出时间之比。常用Et表示。根据实验室测定的Et值,可以通过查换算表获得运动黏度,并计算出动力黏度。

石油地质学上通常所用的黏度多指动力黏度。石油黏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如果小分子的烷烃、环烷烃含量高,黏度就低;而如果石蜡、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黏度就高。

石油黏度随温度升高、溶解气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地下石油的黏度常低于地表。在地下1500~1700m处,石油的黏度通常仅为地表的一半。如我国克拉玛依的原油,在地下温度为50℃时,η50=19.2mPa·s,在地表20℃时,η20=64.11mPa·s。

(四)溶解性

石油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醚等。石油是多种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实际上各种化合物都可以看做有机溶剂,换言之,各成分之间具有互溶性。其中轻质组分对重质组分的溶解作用可能更明显些,也更容易理解。有可能这种溶解作用正是重质组分得以实现运移的有效途径。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很低,通常随分子量的增加很快变小,但随不同烃类化学性质的差异而有很大的差别。其中芳烃的溶解度最大,可达数百到上千微克/克;环烷烃次之,一般为(14~150)微克/克;烷烃最低,仅几个到几十微克/克。在碳数相同时,一般芳烃的溶解度大于链烷。如己烷、环己烷和苯分别为9.5mg/L、60mg/L和1750mg/L,差别是非常明显的。苯和甲苯是溶解度最大的液态烃。

当压力不变时,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芳烃更明显,但其随含盐度和压力的增大而变小(McAuliffe,1979)。当水中饱和CO2和烃气时,石油的溶解度将明显增加。

(五)凝固和液化

石油的凝固和液化温度没有固定的数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间可以出现中间状态。富含沥青的石油在温度降低时无明显凝固现象。石油的凝固点与黏度和重质石蜡的含量有关,尤其与后者关系密切。富石蜡的石油在温度下降到结蜡点时,即伴随石蜡晶出而出现凝固现象;高黏度原油一般富含石蜡,10℃左右便会变成黏糊状或固体状;石油凝固点的高低与含蜡量及烷烃碳原子数具有正相关性。凝固点高的原油容易使井底及油管结蜡,这给采油增加困难。轻质石油凝固点很低,所以一般低凝固点的石油为优质石油。

(六)蒸发与挥发

蒸发和挥发都是指在常温常压下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二者可视为同义词。蒸发侧重于气化现象本身,而挥发则是侧重于表述这种现象的动态过程和结果。石油蒸发时轻组分优先逸出;而通常石油的挥发性即指其轻组分以气体形式离开石油散发掉的现象和事实;其结果使石油的密度增大。

(七)荧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产生荧光的特性称为荧光性。石油中只有不饱和烃及其衍生物具有荧光性。这是因为它们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长较短、能量较高的光子,随后放出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的光子,产生荧光。饱和烃不发荧光。荧光性可能与存在双键有关。

荧光色随不饱和烃及含双键的非烃浓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烃呈天蓝色,胶质为黄色,沥青质为褐色。利用石油具有荧光性,可以用紫外灯鉴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沥青类物质的存在。在有机溶剂中只要含有10-5沥青类物质即可被发现。

(八)旋光性

大多数石油都具有旋光性,即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一定角度的性能。石油的旋光角一般是几分之一度到几度之间。绝大多数石油的旋光角是使偏振面向右旋移而成,仅有少数为左旋。石油的旋光性主要是与组成石油的化合物结构上存在不对称碳原子(又称手征碳原子或手征中心)有关。而通常存在手征碳原子的甾、萜类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标志化合物。因此旋光性可以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重要证据之一。

(九)导电性

石油及其产品具有极高的电阻率,石油的电阻率为109~1016Ω·m,与高矿化度的油田水(电阻率为0.02~0.1Ω·m)和沉积岩(1~104Ω·m)相比,可视为无限大。石油及其产品都是非导体。

(十)热值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其主要经济价值就在于它的热能。石油的热值因石油的品质差别而有所差异,密度在0.7~0.8kg/L的原油为44.5~47MJ/kg;密度为0.8~0.9kg/L的原油为43~44.5MJ/kg;密度为0.9~0.95kg/L的原油为42~43MJ/kg。与煤比较(煤的热值为22~32MJ/kg),大约1.5t煤的热值才相当于1t石油的热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