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危机后的车为什么变小了
扩展阅读
如何编制成本差异计算表 2025-07-08 04:27:44
亲子活动费用怎么看 2025-07-08 04:26:42

石油危机后的车为什么变小了

发布时间: 2023-03-22 02:40:06

① 为什么70年代后期(石油危机时期)起,很多美国车大排量却没有大马力

对于当时已经是大马力了。大的排量尽管从马力上看没有明显增大,但也会提高很大的扭矩。

② 欧洲能源“寒冬”下,给汽车行业带来了哪些影响

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首先会增加汽车行业的制造成本,从而导致汽车行业的销量大幅度下降。其次,会影响到汽车行业的发展。

汽车是我们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但是对于很多人而言,购买汽车之前必须要经过深思熟虑。同样我国在汽车方面领域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汽车领域方面的发展,必须要有充足的技术以及充足的能源。

欧洲能源“寒冬”下,汽车行业遭受损失。

对于欧洲国家而郑闷言,能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欧洲国家要想在经济以及制造工业方面有所进步,必须要有充足的石油以及天然气。但是随着俄乌战争局势的恶化,导致俄罗斯与欧盟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所以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能源危机,国内的汽车行业以及其他制造行业都遭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③ 介绍下石油危机给日本微型车带来的好处

呵呵 不知道哪里来的题目 我多一句嘴
石油危机没能给日本微型车带来好处
日本现在买的最好的是 新型的电力汽车 同时日本国家在2012年前给与购买补助。巧睁就是跟中国家电下乡一样,买一辆国家帮你免税同时再给与现金补偿。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国,环保是这个国家发展的主题。越来越多的环档搭保节能的产品在问世。
甚至日本现在向个人的4口之家推销家用燃料电池,政府同样给与现金补行宽拿偿。

④ 美国肌肉车代表 道奇Challenger车系历史

MuscleCar(肌肉车),是流行于美国的一种高性能双门车种,根据美国人对MuscleCar的定义,MuscleCar是一种搭载高性能V8引擎、拥有全尺寸车身的双门4座车;与欧洲的高性能跑车不同,MuscleCar不具备复杂的底盘设计,不在乎弯道的操控性能,MuscleCar是一种专注于高速巡航的双门车。MuscleCar向来是美国人最爱的高性能车种之一,但随着时代发展,尤其是石油危机后MuscleCar逐渐没落;人们说如今已不存在纯正的MuscleCar,但在笔者看来,这个说法并不全对,因为还有道奇挑战者(DodgeChallenger)的存在啊。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不少车友已经忍耐不住心中怒火扰厅培,想要告诉笔者DodgeChallenger是一款PonyCar了。请大家先冷静一下,让笔者来向大家慢慢解释。

Challenger,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DodgeCornet车系中,Dodge在1959年推出了一款名为SilverChallenger的特别版Cornet,但这款车型仅生产了一年就销声匿迹了,直至1970年,Challenger这个名字以全新车系的身份出现在人们面前。

图:最新推出的ChallengerSRTDemon采用后轮硬轴悬挂,搭载可输出840匹马力和106.5公斤.米扭矩的6.2公升机械增压V8引擎,这款疯狂Challenger称得上是标准的MuscleCar。

综上所述,Challenger是一款典型的美式双门房车,如果您购买的不是SRT及以上的高性能版本,那么请不要对它的加速与操控性能抱有跑车级别的期望;与以往的MuscleCar一样,Challenger是一款更适合高速巡航的双门房车,您可以开着它舒舒服服地进行一次长途旅行,但如果要激烈驾驶,那么它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⑤ 有谁知道70年代美国石油危机的具体情况么最好是有当时情况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不断受到石油供给的冲击。那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普遍认为的世界石油危机时期。

石油成阿拉伯世界的武器

1973年10月,中东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停止了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的石油输出。这次禁运造成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国内的原油价格大幅度上升。

这场突如其来的石油危机为何产生?这可以追溯到阿拉伯与以色列由来已久的冲突上。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伯人眼看着自己的家园变成了犹太人的乐土,这激怒了他们。他们拒绝承认以色列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并认为惟有武力夺回自己的土地才是公正的。

出于把苏伊士运河国际化的目的,英国人和法国人自然地站在了以色列人的一边。于是有了英法支持的以军在最初的战争中占尽先机。而失利的阿拉伯人立马结成同盟,对以色列发动了为期6天的战争。1973年的赎罪日,在这个犹太人最神圣的假期中,以色列经历了阿拉伯军队在苏联支持下的沉重报复。

这次战争以后,阿拉伯产油国家发现使用石油禁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政治战术,并且这种方法也同样可以在经济上产生作用。阿拉伯国家开始意识到他们自身的强大力量,认识到他们可以通过石油去控制原本在世界各地发号施令的西方社会。他们意识到,禁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对付西方社会的手段。即使恢复了石油输出,他们依然能够保证以一个较高的价格控制油市并能获得高额利润。恐慌的投资者和石油公司会因为不断增长的油价而陷入不只是美国一个国家在内的经济旋涡,这显然是非常危险的。

"财主们的聚会结束了"

仿佛一夜之间,美国如梦初醒地发现它已不再能承担原有的原油消耗。“财主们的聚会结束了。”这让所有的美国人无法接受。

石油危机带来的恶果纷至沓来。

这些直接结果是相当戏剧性的。汽油价格只不过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就狂涨了4倍。人们眼看着原油价格从仅仅25美分/加仑的增幅越过1美元后仍然不停往上涨。根据美国汽车协会的记录,当时绝大部分西方国家的加油站,竟然有20%在危机期间整整一周没有燃料可以供应。在更多的地方,司机们被迫等待2到3个小时,只是为了获得加油的机会。当时,美国的原油总消耗量猛然下降了20个百分点。

美国政府的绝望并没有让他们选择放弃,他们试图去修改议案以改进这个糟糕的局面。国会发布了对在公路上行驶车辆每小时55英里的速度限制。当然这是一个好消息。不仅因为原油消耗可以减少,而且也让车祸一夜间减少。由此看来,今天的燃料经济指标与来自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时为了节约能源而做出的努力息息相关。许多国家在当时也通过修改夏令时间以求降低电的使用量。所有这一切都象征了美国人所怀着的保护能源的微弱希望。

税额减免在当时也成为了可能。总统尼克松成立了能源部,并使其成为内阁办公室,其职责主要是发展国家能源事业。汽油公司和加油站也竭尽全力保护原油量。除了尼克松发起了一次自愿减少汽油消耗的行动外,各大加油站也宣布每个星期日自愿关闭,并且声称:他们拒绝出售给不是“常规顾客”的用户。不过,加油站仍然不只一次把超过10加仑的汽油出售给同一个用户。他们希望这些努力可以帮助公众,使大家更节省燃料。当然,普通大众也没有只是成为旁观者,很多美国家庭把家中的空调转向25度———油价的提高的确让人们养成了节省燃料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很多公司、企业开始尝试着改变它们的能源消费方式,甚至寻求新的能源以替代对原油的依赖。

经济快速增长时代谢幕

阿拉伯国家开始再次把石油装运到西方国家,但是这次是以更加膨胀的价格。整个世界性的经济衰退成为了这次禁运最显着的长期效应。通货膨胀保持率超过了10%,失业记录也出现了历史最高。人们无奈地发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时代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谢幕了。

由于石油禁运,小汽车的生产也出现了巨大变化。在底特律,狂涨的汽油让人们无法承受。为了保护用油量并且推动经济发展,人们不再制造那些使用大发动机大功率的小汽车。底特律被迫去提升全部小汽车使用燃料的效率。日本制造的小汽车因为具有美国小汽车达不到的效率标准而越来越畅销,销售额迅速增加。这一时期的美国汽车工业被迫陷入了无奈的境地。

虽然这场噩梦持续的时间自1973年开始,前后不过一年,但是欧佩克国家已经成功地使西方市场的石油价格增加了4倍。这种石油禁运在国际关系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也带领着中东国家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无疑是中东国家的一项政治和经济重要成就。

第三世界国家第一次发现了它们的自然资源能在政治和经济环境下被当作武器使用。提高的油价不仅是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一次威胁,更是对整个世界经济的严正警告。

这个时期,很多必要的商品价格经历了首次迅速而戏剧性的上升。从此,西方世界的脆弱被毫无掩饰地扒开了。

"请允许我发动汽车"

几年后,刚刚从重创中苏醒的美国,在1979年伊朗总统霍梅尼上台的时候,又一次卷入了石油危机。伊朗人没有让美国人睡得安稳,霍梅尼很快就宣布对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油价从每桶15美元上涨至35美元,在全球经济界重新刮起飓风。

二度受创的西方人如同惊弓之鸟,开始为第二天醒来是否能够有油发动汽车而失眠。“请允许我发动我的汽车”,这是当时美国报纸的一个头条标题,更是美国人当时最奢侈的心愿。

⑥ 后驱车为什么越来越少

细心地小伙伴们都发现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市场上销售的家用车里,后驱车越来越少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前驱车和后驱车的区别,后驱车动力是由发动机经过传动轴传到后轮,再由后轮驱动整个辆车,轿派也就是后面轮子推着前面轮子走,而后驱车的发动机大多数都是纵向放置,发动机将纵向力由传动轴,传递至后驱动轴,再转化为横向转动的动力,从而驱动后轮转动。

后驱车最大的优点就是操控好,经典的操控就是后轮负责驱动,前轮负责转向,因为这样车辆转向时反映会更加灵敏,而一些前后零件的搭配也可以有足够的空间打造完美的比例,进而提升车辆的稳定性和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宝马曾经豪言前驱都是垃圾,因为宝马的操控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但是俗话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有优势就有劣势,而前置后驱车的越来越少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劣势。

我们都知道,后驱要比前置前驱车复杂,所以生产工序以及生产成本都要比前置前驱高出很多,而且前置后驱容易转向过度,所以前驱跑起来更稳当,特别是雪地。

另外前置后驱车虽然操控好,但是能真正做到这种境界的,可能也就宝马,锐志,皇冠等。

普通的后驱车受限于成本、技术等各种复杂因素,很多时候真的不如前驱车实用。

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 汽车 行业的竞争激烈。压缩成本已经成了不可避免,为了加强竞争力,造成成本越来越少,所以造价更高的后驱车根本就不利于摊薄利润大饼的需求。再加上后驱车的噪音大,维修成本过高,而且发动机前置的驱车因为要通过传动轴传递动力给后轮,在第二和第三排座椅中间的地板会高高的隆起,严重影响车内地板空间的使用以及乘座舒适度,所以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导致后驱车原来越少了。

首先我们得定个基调再来讨论这个问题。虽然很多豪华高性能车习惯采用后驱设计,但并不能说后驱就天生比前驱高级一等,前驱车就只能当买菜车的份。

新一代奥迪A8纵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平台架构,难道就不高则中级了?另外,五菱宏光采用的是中置后驱,和超跑同样的驱动方式,那是不是就离豪华车很近了?

回到前驱和后驱的问题。前驱车顾名思义就是将发动机安装在车辆前部,动力无需经过传动轴直接传递到前轮上。由于组件更少,减少了传动轴等装置,很显然,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能降低空间占有率,比如它在大家常抱怨的后排过道隆包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

当然了,它不仅对后排乘客有利,对前排同样如此。特别是横置发动机+前驱的设计,可以将发动机和变速箱平行连接在一起,集中布置在前轴前,大幅提高了前排的腿部空间。

另外,一般而言同样排量的车型,前驱车往往能做到更低的油耗。一方面是因为其结构简单,更有利于轻量化。另一方面,因为传动系紧凑、传递链短的优势,其有效动能输出更高。

虽然前驱车由于重心靠前容易出现推头的问题,顺着这个思路看,我们可以发现后驱车的操控能力要比前驱车更好,这也是为什么除了一些低级别的赛事会采用前驱车外,大部分中高级别赛事都是采用的后驱模式。

但这并不能说明前驱车没有市场。仅以中国为例,2017年,乘用车共销售2471.83万辆,从公布的数据看,除个别像五菱宏光这样功能性强大的中置后驱车型外(2017年销量533950辆),前驱车才是这片江山下的王者。

说白了,只要不考验极限操控能力,前驱车和后驱车的差距不会特别大。但空间、成本问题在二者上的差距确实立竿见影的。对于紧凑型家用车而言,前驱车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问题描述不够客观·后驱 汽车 会越来越多
内容概述:

“前置后驱”是 汽车 最早使用的驱动系统,其概念是发动机在前,动力输出端朝向后桥;通过硕大的传动轴连接后桥差速器与驱动车轮,这种驱动系统的特点是适合载重且能够提升加速性能与操控,但为什么后驱 汽车 越来越少呢?

原因有两点,都有“油”有关。

FR系统的“质量”
前置后驱系统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于欧洲没落,同期开始流行的是前置前驱车;而且是以法国 汽车 雪铁龙为核心,以戴高乐和多为法国知名人士为用户进行的宣传。似乎欧洲车更喜欢前置前驱的小微型车,这是为什么呢?

前驱雪铁龙 汽车 在50年代之前是没有什么市场的,而二战阶段也只是被无后驱车可用的法国自由军使用;这就是问题所在了——无车可用才选择了前驱 汽车 ,这就足以说明前驱不如后驱。

原因为前驱系统的三大核心总成都集中于车头,这会造成后轮的正压力低于前轮,在转弯闭盯贺是车尾容易侧滑;同时加速时车辆重心后移,造成前轮抓地力减弱,在急加速时很容易出现前驱动轮打滑。

不过对于实用车型而言还是因重载爬坡时,前轮更容易打滑而造成车辆失控,从而造成前驱 汽车 并不很受欢迎。所以早期也只有法国偏好这种车辆,那么后期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主流选项的呢?

“石油危机&经济危机”在20世纪下半叶对于欧美影响是极大的,其中欧洲的英系、德系、法系 汽车 在这一阶段中受到很大冲击;英系 汽车 除杂牌摩根之外已经全数被其他国家的车企收购,德系的宝马、奔驰、奥迪、大众、宝沃等品牌先后经历破产危机,宝沃直接破产,大众等品牌形成是联盟车企才勉强度过难关;意大利也以菲亚特为核心模仿大众模式……

而车企的艰难的核心因素还是消费市场的表现变差,用户对于用车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于车辆的品质要求越来越低;于是有明显节油优势的前置前驱车逐渐成为主流,前驱系统的高度集成取消了笨重的后传动系统,对于后悬架的要求也不高了。

这样的设计能有效降低车身整备质量,而质量每下降100kg则油耗可下降0.5L左右;加之前驱系统的制造成本更低,车辆的价格也能随之下探。

那么有油耗和价格双重优势的前驱 汽车 必然会成为主流,但在品质方面仍旧不如前置后驱;说白了淘汰后驱的原因不是主观上的“不爱了”,而是客观上的“爱不起”。

后驱 汽车 即将“回到C位”
综上所述,前置前驱车是消费者的“妥协”的产物,买方市场是不变的道理,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就得生产什么;所以后驱车不再是主流,但这仅仅是燃油动力 汽车 时代的无奈。在车辆进入混合动力与最终实现全数电动化之后,后驱与四驱 汽车 毕竟重新成为主流, 汽车 的品质也算回到高标准了。

这个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电机好布置”!

图1:内燃机与变速箱

图2:电机与减速器

燃油 汽车 使用的发动机是内燃式热机,匹配的是多挡变速器;这两种机器都很笨重而且体积很大,这也是 汽车 为什么有那么长的车头的原因——稍微小一些的发动机舱都放不下这两台机器。

但是电机就要小巧很多了,减速器基本都是集成;一般的都独立悬架中间的位置,其小小的空间都足以安装性能超越2.0T-3.0T内燃机的高性能电驱系统。那么电机则可以采用“后置后驱”的布局,这是跳过前置后驱直接升级为跑车更多使用的驱动模式了。

“后置电机”不仅能通过自身的质量增加后轮的正压力,通过压力的升高而提升车轮抓地力;起步时车辆重心后移可以进一步防止后轮打滑,这样的设计要比燃油 汽车 的前置后驱理想得多。

而且后置后驱不需要负责的传动结构,制造成本也可以理想控制;所以大量的电动 汽车 都采用了这种布局,甚至一些价格不足五万元的微型代步 汽车 也不例外。那么未来的 汽车 则不会在偏向前置前驱,这种属于燃油 汽车 的驱动系统可能会成为过去式。

“过渡阶段”中的船插电混动 汽车 更有意思,以BYD-DM3.0双擎平台为例;车辆的前桥由内燃机和BSG集成后驱动,BSG主要用于增程发电,以及油电混合模式运行时保证不亏电——后桥由大功率电机驱动。

那么运行模式则为纯电驾驶后轮驱动,油电混合全时四驱;这是燃油动力轿车实现不了的,加上电机后就能轻松实现。所以单纯的前驱 汽车 虽然热门了半个世纪,但只要用车成本更低的混动和电动 汽车 价格重合前驱 汽车 ,这种不够理想的驱动系统必然会被淘汰。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成本还是最大的因素,后驱车的一些优势只对一部分朋友有吸引力,而其带来设计、使用成本使各主机厂更倾向于前驱车的生产。连一直坚持后驱的宝马,像旗下宝马X1车型也是像市场妥协了。

比如相比于后驱车,前驱车有这些优势:

1省略了传动轴装置,结构比较紧凑。有效地利用了发动机舱的空间,驾驶室内空间更为宽敞,并有利于降低地板高度,提高乘坐舒适性。

2减轻了车重,动力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3简化了后悬架系统,行李箱布置在 汽车 后部,所以有足够大的行李箱空间。

可以看到大部分国人看重的 空间、价格、燃油经济性 这几个重要的方面,前驱车都比后驱车有优势。所以前驱车的市场更广阔,市场决定了供求关系,自然后驱车的产量远远比不上前驱车型。 其实也正常,如果真的不是特别喜欢后驱车的特性,前驱车也没有什么问题。

说实话,一辆前驱和后驱车让普通车主开,大部分的车主也不一定能感受到两者的区别。

其实曾经在 汽车 市场中,很多车型以及厂商都推出过后驱的车型,但是目前似乎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丰田锐志,皇冠以及一些高性能跑车以外几乎很难再找到后驱车的踪迹,综合起来主要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于后驱方式相对于前驱憋醒来说。无论是从车型结构复杂性还是研发成本的预算,相对于前置前驱的车型都要高出很多,这最为直接地导致车辆在级别一样的沙河市场中不具备竞争力。

第二,前置后驱的车型由于驱动轮在后轮上,相对前置前驱的车型驾驶起来比较容易转向过度或者入位不准的情况,特别是在湿滑或者雪地的路面表现的更为明显,这部分劣势最后也是需要研发费用来解决。

第三,乘坐的舒适性上。后驱车相对于前驱车噪音会更为明显,并且会带来后排地板中间凸起的情况,这对于家用轿车而言,这严重后排乘客的乘坐舒适度。

以上的三个原因就导致了目前市面上后驱车型越来越少的现象。

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都是在乘用车范围。前驱动优势结构紧凑、集成度高、制造成本低、重心低的同时通过性还能趋近于后驱车的水平,尤其是横置发动机的传动系统还可简化终端传动的结构方式,传动效率好结构强度高。与后驱车相比较,后驱的缺点是前驱的优势,后驱的优势是前驱的弱项。这两者的取舍与道路发展有直接关系,谁的方式越适应路况同时又简洁,肯定优先权是谁。对此不能以多少论技术水平,最终还是消费者买单。个人观点,优选后驱,传统结构,一是百年老店,久经沙场历尽了风吹雨打,修成正果。二是买的明白,钱饱货足,心安理得,结构强悍,使用放心。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见一个视频,就是后驱动地车,由于加速太猛,整个车直接后仰,然后再侧翻,后果很严重。为什么呢?因为当车肯定是前行的时候速度快,倒车的时候速度慢,出来玩车地呵呵!后驱车一般都是车身前轻后重,加速度过快必然产生如此后果,相信学过物理的都能理解。

⑦ 一座两次死去活来的汽车厂(三)

1980年通用汽车公司出现了60年以来的首次财务年度亏损,亏损了7.63亿美元,引起美国业内外的震惊。

名古屋人向来节俭惯了,招待客人的午餐只是一个便当。人高马大的美国佬饭量自然大大,一个便当哪里吃得饱?比尔认为受了怠慢,提了包就想回美国,杰克一把拉住了他。

杰克觉得应该先把话讲清楚,他打电话给中间人,叙述了通用考察团的遭遇。

消息立即反馈到丰田章一郎和丰田英二的办公室,他们大吃一惊,连声说:“这完全是误会!”

两人紧急商议后,决走由丰田英二发出正式请帖,在古堡大饭店宴请通用考察团全体人员。丰田英二为手下办事人员的怠慢道歉,宴会上宾主把酒言欢,一天的云彩都散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⑧ 全球的石油危机,给汽车行业造成了什么影响

关于汽车节油技术的讨论

曹俊学 杨学功 (天津港第三港端口公司)

摘要:随着能源的日渐紧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迫切,节能工作更加深入;汽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越来越普及,尤其对于我国,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空间,如何节油,有效地利用和节约资源,使之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问题。

由于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的短缺,节约使用石油产品,已马为人们的共识。目前,节油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以及使用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让人记忆犹新的1973年石油危机,曾触发石油价格上升4倍以上,从此汽车业开始了降低燃油消耗量的长期努力。到目前为止,节油技术在汽车设计、制造以及使用方面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我国对提高燃油经济性早已提出要求,各汽车厂商及使用者在降低油耗上也做了相当的努力,获得了可观的成果。新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提出:汽车及相关产业要注重发展和应用新技术,提高燃油经济性。随着我国《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的颁布实施,汽车生产者和使用者不得不就如何降低燃油消耗而进一步采取对策。下面就国内外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途径加以综述及分析,讨论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方法与潜力。

1优化汽车设计,实现节油

1.1优化燃烧系统设计

内燃机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燃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燃烧室结构是影响燃烧过程的主要因素,它涉及到活塞顶和缸盖的形状,火花塞的位置,进、排气门的尺寸和数量,以及进气口的设计等一系列问题。设计者对燃烧室形状、燃烧室布置以及喷射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具体目标是:

a)在全部工况下都能实现快速、稳定、连续的燃烧;

b)在油门全开时有高的容积效率;

c)由燃烧室壁传走的热量损失少;

d)排放污染物低;

e)抗爆燃性能好。

1.2优化供油系统设计

现代内燃机向着提高功率、改善燃油经济性和符合环境保护法规的方向发展,供油系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式来提高燃油效率。

a) 彩用增压技术。这样不仅能提高发动机功率,还能降低燃油消耗和减少有害排放物。

b) 改善燃油经济性。为达到这一目的,车用柴油机越来越多地采用直喷燃烧系统,并要求较高的喷油压力和喷油率。

c)精确控制喷油过程参数。随着电控技术在供油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内燃机在每个工况点上对喷油过程参数(喷油定时、喷油率、持续时间)的控制,从而达到了最低油耗,控制了排放污染和噪声污染,使供油系统达到最佳化。

1.3优化传动系统设计

汽车的机械损失主要包括运动部件摩擦损失和驱动功率损失,这两大类损失约占总机械损失的90%以上,发动机附件所耗功率占发动机总功率的12%左右,其中冷却风扇消耗的功率为5%~10%。目前,某些汽车上装用一种带有离合器的风扇,它随水温的变化而改变工况。该措施可降低燃油消耗6%左右。此外,还可以在降低运动副的摩擦系数和提高传动效率方面做文章,即主要通过减少活塞组、曲轴与连杆、配气机构、传动系统、各驱动装置的机械损失来实现。另外,使用时在润滑油中添加各种减摩剂,也可使各运动副摩擦系数降低。目前使用的减摩剂主要有二硫化钼、石墨和有机钼、有机硼、GRT、YGC节能减摩剂等,还有一些摩擦改进剂,如磷酸脂、硫磷酸钼、油酸环氧脂等。

1.4采用新材料,促进节油

由于汽车质量的大小影响到滚动阻力、爬坡阻力与加速阻力,因此汽车质量与其燃油消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当汽车每减轻lkg时,每升汽油可多行驶0.011km,如果该车行驶10万km,则减轻1kg可节省1lL汽油,若减轻500kg,则可节省燃油5500L。德国专家称:如果汽车减轻质量10%,则可降低油耗8%~9%,汽车行驶所耗能量为78%。由此可见,汽车轻量化与节省燃油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1.5改善车体设计

空气阻力与汽车的外形尺寸、空气阻力系数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通常汽车速度越快,空气阻力也越大,从而消耗在克服空气阻力上的功率也就越多。所以,无论是对轿车,还是对载货汽车来说,都应在车体设计上尽可能地减少空气阻力。

1.6滚动阻力的轮胎实现节油

车轮滚动阻力与路面、车速、轮胎的构造、材料和气压有关。发动机输出功率的约30%~40%用于克服轮胎的滚动阻力。子午线轮胎是早已为国内外公认的一种可以减小滚动阻力的轮胎。据专家计算,如果美国所有载货汽车都改用子午线轮胎,每年可减少油耗700万t左右。

1.7发动机柴油化提高节油率

汽油发动机的热效率为20%~30%,柴油发动机为30%~40%。如能广泛地使用柴油机,将会节约大量燃料。柴油机的优点还在于它可以使用纯度比较低、价格比汽油便宜的柴油作燃料。据统计,将汽油机转换为柴油机,每升燃料的行程里程平均可增加35%,同样质量和功率相同的柴油机与汽油机相比,油耗可降15%~25%。因此,各汽车制造商都积极地增加柴油车的比重,目前绝大多数商用车都装备柴油机,而各汽车厂商提供的装有柴油

机的轿车、旅行车也日益增多,如宝马、奔驰、奥迪、丰田、本田、马自达等都在全力开发并推出环保型柴油车。在欧洲,轿车柴油化的比例已高达40%,且有不断上升之势。

2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

现代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汽车诊断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实践证明,如能及时地借助诊断设备对汽车状态进行诊断,使汽车技术状况经常保持良好,对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和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表明,如能定期诊断汽车废气,并及时对汽车排放加以限制,可使被查汽车油耗降低5%左右;相反,点火系统如在有故障的情况下工作,则油耗最大可超过标准的80%左右。

3节油技术的合理选用

3.1按功效选用

根据节油技术的功效选择适当的节油技术,如在节省柴油方面,若发动机工作以重负荷为主,可选用重负荷工况区段节油效果好的节油技术,如乳化柴油、惯性增压等。若发动机工作以中轻负荷为主,则可选用整个工况区段都具有节油效果的节油技术,如磁化柴油等。

如果从提高发动机功率角度选择。可选用惯性增压、磁化柴油、进气喷水等。如果从环保要求选择,可选用磁化柴油、乳化柴油等。

3.2按季节选用

高温、干燥的季节,可选用能够强化冷却的一些节油技术,如进气喷水、乳化柴油等,而在低温、潮湿的季节,则不宜采用上述技术。

风冷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往往热负荷高,发动机容易过热,影响工作效率和可靠性,可选用有强化冷却作用的节油技术。

鉴于汽车对排放污染要求较高,其发动机可选用减少排放污染效果突出的节油技术,由于汽车对防火安全要求较高,可选用具有一定安全防火作用的节油技术(乳化柴油等)。

3.3按地域选用

不同的地域特点,导致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节油技术选择。这主要表现在南方的炎热和北方的寒冷上。南方温度高,一些兼有强化冷却作用的节油技术效果较好;而北方寒冷,则宜选用具备预温加热的燃油系统。这不仅可以收到节油的良好效果,还可解决发动机的高温散热不良或低温起动困难的问题。

4正确地调整和保养汽车有利节油

对汽车的调整和保养,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与汽车的行驶阻力,所以对油耗有相当大的影响。发动机及其附件有故障或失调,以及发动机过热、过冷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功率,使油耗增大。此外,前轮定位的正确与否、轮胎气压是否符合规定、制动间隙与轮毂轴承松紧度以及传动系各箱体内润滑油质量好坏等均会影响燃油消耗率。一般驾驶员常用滑行距离来检查汽车底盘的技术状况,经正确调整与保养、技术状况良好的汽车,行驶阻力小,滑行距离大大增加。

5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促进节油

提高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也是降低汽车燃油消耗量的重要途径之一,驾驶员要遵守汽车使用保养手册的规定。如冷却液的温度对油耗有着重大影响:水温过低时要比最佳水温油耗多10%~14%,当水温高于最佳水温时,油耗也将增大5%~10%。美国一家公司所做的一项试验表明,汽车燃油大约有30%消耗在最初行驶的8km或更少的行程之内。据俄罗斯有关部门统计,不同熟练程度的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其油耗差可达20%~25%。

6使用添加剂,调整燃油品质,实现节油。

最近,国内外已研制出应用纳米技术的汽油微乳化剂,使用时只需将该微乳化剂以适当比例加入汽油即可。试验表明,此措施可降低油耗10%~20%,增加25%的动力性,污染物排放也大有下降。

综上所述,降低燃油消耗与汽车的动力性、排放状况、结构设计、车身选型、新技术和新材料以及使用条件等各方面均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探讨如何降低燃油消耗的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汽车设计制造水平和汽车运用管理的先进程度。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汽车的设计制造人员还是汽车的维修使用人员,都应不遗余力地去挖掘降低燃油消耗的潜力,把寻求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实用方法作为长期的目标。我们相信,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广大汽车设计、制造人员的不懈努力,汽车节能技术必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蔡风田-汽车运行油耗的影响因素与汽车节能技术《汽车运输节能技术》,2001,(2)

2 GB/T1495-1994汽车节能技术评定方法

3 JT/T 306-1997汽车节能产品使用技术条件

4 曹承宝.汽车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措施能源研究与利用,1998,(1)

5 郭廷杰.汽车节油减污技术开发简介能源技术,1998,(1)

6 李纲.汽车发动机润滑油更换周期的实验研究.《润滑与密封》,1997

⑨ 石油能源危机会不会让汽车减少

就可预见的未来来看,汽车不会大量减少耐枯的,但是石油危机的确会对汽档正车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开发新型昌蠢洞汽车(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氢动力、太阳能等)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汽车使用(主要是指私家车)以节约燃料等,但是总的来看不用担心汽车减少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