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石油的出现,拯救了抹香鲸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说石油的出现,拯救了抹香鲸?
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煤油灯,但你一定不知道煤油灯和抹香鲸之间的故事。煤油是现代的产物。和外国火柴、外国钉子、外国汽车一样,煤油是从外国进口的,所以前面会有一个外国字。说白了,煤油是石油做的。
在此之前,在中国,动植物油通常被用作燃料,如大豆油和菜籽油。这些老式燃料不仅照明效果差,而且有刺鼻的气味和黑烟。清末,煤油开始被引进。这种燃料不仅灯火通明,而且没有异味和黑烟,所以很快就传播到了普通中国人的家中。
19世纪,石油被开采和利用。用石油制成的煤油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质量上乘。因此抹香鲸对市场的吸引力开始减弱,巨大的利润损失。人们不再对抹香鲸着迷。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从远洋航行的出现到石油的出现,只用了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但这几乎造成了抹香鲸种群的灭绝。因此,必须说石油拯救了抹香鲸。
② 鲸鱼碰到石油会怎么样
石油是有毒的,对生物和水都是会有影响的,鲸鱼如果误食石油也是中毒的吧
③ 如何解决海上的石油污染
方法一先把浮油围住
如果泄漏的石油量大,第一步是用漂浮围栏围住石油。这些漂浮围栏有些是充气的,有些是用比水轻的材料做的,一般都高出水面1米左右,有些就“坐”在波浪上,还有些会向水下伸展出1米的“裙子”。
方法二物理化学法
对于水面的浮油,可以使用“汲油船”让油水分离。有的汲油船把油水混合物吸进船上的罐子里,然后用离心机分离,再把水排到海里。还可以用类似海绵之类的东西把油吸到里面,这种东西用化纤可以做,也可以用头发之类的天然纤维。
为了获取石油,有时候可以在其中加上“凝油剂”。它可以让水中的石油从液体状态变成半固体状态,甚至像橡胶一样的固体状态。这种物体容易捞取,也可以避免石油向空气中挥发苯、甲醛、丙酮等物质。这种固化剂对环境的危害相对较小。一些固化剂生产商宣称,这种固化石油可以被再利用生产沥青或者人造橡胶,甚至用作一种灰烬很少的燃料。
还有一种方法正相反,它不让石油固化,而是让它们和水更好地结合。“分散剂”打破石油完整的油膜,让它们在海水中分散成一个个的小油滴。
方法三采用“吃油菌”
现在利用细菌降解石油主要用在修复海上小规模溢油、陆地石油污染等方面的治理。如果是大规模的海上石油泄漏,一般都先用物理、化学方法收集泄漏石油,直到剩下一些很难收集的石油,再用微生物降解。
至于要多长时间才能把石油完全降解,和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比如环境的冷热,在阿拉斯加和赤道的分解速度肯定不一样。还和石油的成分有关,重油越多分解越困难,再有海水盐分比较高,营养物质比较少,分解也会比较困难。总的来说,肯定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分解完的。这个速度和细菌的生物量、活性、存活时间也有很大关系。
总之,人类对付石油污染有“十八般兵器”,哪一般都很难除尽石油,同时难免伤及自己,所以它们最好永远没有被使用的机会。
国际上都有哪些清除方法
海洋石油污染事件发生后,石油漂浮在海面上,迅速扩散形成油膜,可通过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降解以及生物降解和吸收等进行迁移、转化。油类可沾附在鱼鳃上,使鱼窒息,抑制水鸟产卵和孵化,破坏其羽毛的不透水性,降低水产品质量。油膜形成可阻碍水体的复氧作用,影响海洋浮游生物生长,破坏海洋生态平衡,此外还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石油污染防治,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收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清理石油泄漏的第一步是切断污染源,阻止浮油区继续扩大。在此次大连“7·16”油管爆炸事故处理中,消防员奋战20小时将油罐险情扑灭。随后辽宁海事局总共布置了约9000米的围油栏,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区域扩大。围油栏是一种漂浮型隔离装置,能够将泄漏的石油控制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的风、波浪和水流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围油栏的拦截效果。
第二步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毡吸附原油并回收处理等。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减少石油泄漏的损失;但并不能彻底清洁水面。
这就需要第三步,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但利用化学试剂的弊端在于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于清理少量油污。
国际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还有燃烧和放任。但是,燃烧的方法只适用于浮油厚度大于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燃烧后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会引起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破坏性也非常大。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污染地区生物的破坏不容小觑。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有关部门还讨论在海上修建一座“障壁岛”,以阻止墨西哥湾浮油靠岸。根据修建计划,“障壁岛”高约1.8米,长约60米,建岛泥沙将从海底挖掘,工程预计耗资3.5亿美元。
清理海洋石油污染始终困扰着人们,各国科学家都在积极研究各种技术,力争早日攻克这一世界难题,但很多方法还只停留在试验阶段。如有的科学家研究利用生物除污,即利用某些微生物及生物制剂“吃掉”或降解浮油。也有的科学家尝试用农作物废料清污,还有的科学家研究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这些技术还未成熟,离大规模投入实际清理泄漏原油还有相当的距离。目前,大规模清除海洋石油污染,仍以传统方法如围油栏、燃烧、喷洒化学试剂为主。
④ 如何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治理被石油污染的海水--- 要阻止石油的扩散,方法有两种
A 屏风 用致密隔板材料将污染海域隔离,此种方法隔离完全,但是费时费力,且材料造价昂贵。
B 沉浮式 由于石油的密度低于水,所以可以用浮子简单的将油膜围起来,此方法简单易行,但是无法阻止水生生物进入污染海域。 接下来就是处理石油,由于石油是珍贵的能源,所以优先考虑回收,方法如下
A 用吸附材料吸收
B 专用的油料回收船只
C 人海战术,用工具将油料舀出 最后就是处理,可以用萃取等手段可以将油料回收 当情况实在无法控制,那么只好用焚烧的手段消除石油的影响。此种方法是最后的手段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出现了用生物手段处理石油污染的方法。即用微生物将油料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此法是最为高明,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手段,但是此法尚未普及,一旦科技发展到位,处理石油污染将不再是难题。
但是,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最佳的治理手段就是扼杀石油污染的源头
A 严格控制江河,工矿企业的排污口
B 加强海洋运输
C 严防井喷事件
⑤ 家人们,为什么说石油的出现拯救了鲸呢
捕鲸业繁荣的背后是各类鲸的灭顶之灾,繁殖速度远不及捕杀速度,你以为捕鲸主要是为了吃它的肉吗?并不是,当时人们捕鲸主要是为了提炼精油,用于工业原料。石油的出现使许多鲸免收捕杀。
商业化捕鲸被约束,世界各国中除了个别国家,商业化捕鲸现象已不多见了。不过一些原始的捕鲸行为依然被允许,如位于印度尼西亚的拉玛了拉村,那里的村民一直以来靠海吃海,还在用最原始的方法杀进,他们会在发现今后驾小船靠近,从船头跃起,把鲸叉叉入鲸的肉里。那里的男孩子从小教育金博斗,不过你也别担心,他们不会对金群数量构成实质性威胁的,因为他们人口数量有限,每年的捕鲸数还是一只手数得过来的。
⑥ 海洋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
前言 海洋面积辽阔而又拥有巨量的海水,由陆地流入海洋的各种物质全部被海洋所吞没,而海洋本身却没有因此而发生重大变化。正是因为这种稳定性,加上海洋是重要的运输渠道,使得海洋成为人类各类污染物的聚集地。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国每年排入大海的石油达11.5 万吨,并呈增长趋势。目前,我国近海海域石油的平均浓度已达到0.055mg/L,海洋石油污染的日益加重,严重影响了沿海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1、 海洋石油污染的产生 海洋石油污染的产生主要来自四个方面:海损事故溢油、海上石油运输开采、含油污水排放和大气石油烃沉降。 1.1 海损事故溢油 我国的油轮以单壳船、小船、旧船居多,这些油轮因船型结构不合理、管理操作人员安全环保意识淡薄、技术水平低下等原因,极易发生灾难性船舶溢油事故。另外,船舶因碰撞、触损、搁浅等事故引起的油箱泄漏也会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2 海上石油开采运输 海底石油勘探和生产过程中油井井喷、油管破裂和钻井过程中所产生的含油泥浆等均会造成海洋石油污染。另外,日常装卸储运中石油产品的零星跑冒滴,输油软管的残旧、老化及伸缩接头、阀门的松动等也会造成油品渗漏。 1.3 含油污水排放 油船的机舱油污水、压载水、洗舱水中均含有大量石油, 浓度可达1500mg/L,这些废水的直接排放将造成水体油污染。另外, 陆岸上的贮油库、炼油厂等将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水直接排放,废水经河流汇聚到海洋也将造成海洋石油污染。 1.4 大气石油烃沉降 大气石油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燃料的不充分燃烧和石油类的蒸发。这些从工厂、船坞、车辆排出的石油烃进入大气后,一部分被光氧化,另一部分则沉降到地球表面,污染水体和土壤。 ...... 目录 不存在 参考资料 ‘1’ 陈建秋,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影响和防治, 节能与环保, 2002, (3), 15-17. ‘2’ 李建明.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与净化, 生物学教学, 2002, 27(7), 35. ‘3’ 楚海明. 浅谈水面溢油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4, 24(1), 16- 17. ‘4’ 陈尧. 中国近海石油污染现状及防治,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3, 29(11), 20-24. ‘5’ 李言涛. 海上溢油的处理与回收, 海洋湖沼通报, 1996, (1), 73-83. ‘6’ 宋志文, 夏文香, 曹军. 海洋石油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与生物修复, 生态学杂志, 2004, 23(3), 99-102. ‘7’ 郭志平. 我国近海面临的石油污染及其防治,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3(3), 269-272.
⑦ 被石油污染的动物怎么清洁
石油污染的动物,最好的清洁方法,就是剃毛。
剔除动物的毛发后,再行使用洗洁精(洗洁精是我国目前市场上卫生要求最高的洗涤产品),为动物冲洗、搓揉沾染的石油。
比剃毛略复杂的方法,是大量使用清洁剂(推荐使用洗洁精),为动物冲洗毛发上的石油。
第三种方法,则成本更高:将动物放在温水里,用洗发水为其清洗身上的石油。
⑧ 石油的出现有挽救了鲸鱼么
鲸鱼全身是宝可不止鲸油哦(这就是还有国家在屠杀鲸鱼的原因),还有的是,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越来越多的侵入海洋,势必会影响到鲸鱼等海洋动物的生存
⑨ 处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种方法
1、物理处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属回收装置、围油栏、吸油材料及磁性分离等;
2、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3、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石油入海后即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念握启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见图)。这些过程在时、空上虽有先后和大小的差异,但大多是交互进行的。
(9)鲸鱼石油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会溶解卤代烃等污染物中的亲油组分,降低其界面间迁移转化速率。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如1983年12月,皮兆“东方大使”号油轮在青岛胶州湾触礁搁浅,溢油3000多吨,严重地污染了青岛海滨及胶州湾。
制定有关法规,制止海洋活动过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严格控制沿岸炼油厂和其他工厂含油污水的排放。监测监视海区石油污染状况,改进油轮的导航通讯等设备的性能,防止海难事故。
发生石油污染后,可应用围油栏等把浮油阻隔包围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并用各种机械设备尽量加以回收,对无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喷仔如洒各种低毒性的化学消油剂。
鉴于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术和方法尚待改进,港湾和近海地形复杂,因此,目前尚难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恶劣的气象条件,则大部分石油无法回收处置。
⑩ 鲸鱼:感谢石油的出现,否则我们恐怕就要灭绝了
鲸鱼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其中蓝鲸更是被科学家认为是地球45亿年 历史 中最大的动物。弯祥
这样巨大的生物,按理说是没有什么天敌的。可惜,它们生错了年代,因为地球上出现了人类。
原本一个在海洋,一个在陆地,河水不犯海水,也没什么。直到近代,人类开始涉足海洋,鲸鱼被人类发现,也卜吵开始了自己悲惨的遭遇。
人类发现,在鲸鱼巨大的身躯内,隐藏着大量的“财富”。
鲸鱼体内含有大量的鲸油,可以用来制作香皂、护肤品、润滑油等许多日常用品。为了供应全世界的人类使用,捕鲸者们大肆屠杀,给鲸鱼带来了灭顶之灾。
而我们熟悉的香料龙涎香,也是来自鲸鱼——抹香鲸的消化道。在了解龙埋弊搏涎香的来源之前,人类只能靠海边捡拾被冲上岸的龙涎香。当它们的出处终于被发现后,抹香鲸也成为了人类攻击的目标。
19世纪,是人类捕鲸行业最繁荣、捕鲸者最猖狂的一个世纪。这一百年里,到底有多少鲸鱼死于非命,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即使是在人类开始逐渐懂得食物链平衡的重要性、开始控制捕鲸数量的20世纪,人类就至少捕杀了280万头鲸鱼。
知道1859年,鲸鱼的“救星”出现了——石油。
尽管人类早就发现了石油,但是始终没有正式的开采渠道。
就在这一年,美国的科农·德雷克上校在宾夕法尼亚打出了第一口现代工业油井。从此,石油制品逐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鲸油终于有了替代品。
这口油井的出现,远比人类意识到鲸鱼对地球的重要性要早。如果不是石油的出现,鲸鱼恐怕还会被大肆捕杀,灭绝恐怕也是在所难免的事。
然而,即使到了今天,鲸鱼依然面临着人类的威胁。尽管许多鲸鱼保护组织相继出台了保护鲸鱼的政策,但挪威、日本等国依然打着科研的旗号,每年残杀至少2.5万头鲸鱼。
这些出现在至少5000万年前的巨大生物,经历了地球的风风雨雨,始终屹立不倒,却在今天面临灭绝的风险。
鲸鱼不仅活着的时候影响着海洋的生态链,甚至在死后也能用自己的身躯哺育海洋生物长达100年之久。
很难想象,如果海洋里没有了鲸鱼,地球的海洋生态圈会面临怎样的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