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石油怎么开采呢
采油方法主要有自喷采油和人工举升两种。在油井的开发过程中,当对油井试油后,会根据油井的油层物性、压力,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
在实际生产中,油层物性好、压力高的油井,油气可自喷到地表,即自喷采油。油层物性差、压力低的油井,当地层能量不足以将油气举升到底表时,应人工补充能量,进行人工举升。
油井自喷生产,一般要经过四种流动过程:
(1)原油从油层流到井底;
(2)从井底沿着井筒上升到井口;
(3)原油到井口之后通过油嘴;
(4)沿着地面管线流到分离器、计量站。
(1)西沙怎么开采石油扩展阅读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❷ 石油是怎样采出来的
石油开采方法:
1、很早很早以前,人们用最简单的提捞方式开采石油,就像用吊桶在水井中提水一样,用绞车把石油从油井中提取上来。
2、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产量高、油层埋藏很深的油田被发现,原来那套人工提捞的方法无法在这些油井上使用,所以逐渐被淘汰,自喷采油和各种人工举升采油的方法应运而生。
3、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能量逐渐消耗,油井最终会停止自喷。由于地层的地质特点 ,有的油井一开始就不能自喷。对于上述不能自喷的油井,必须用人工举升的方法给油流补充能量,将井底的石油采出来。利用人工举升将石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的方法可分为气举法和抽油法两大类。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1-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❸ 石油是怎么样开采的
石油是深埋在地下的流体矿物。最初人们把自然界产生的油状液体矿物称石油,把可燃气体称天然气,把固态可燃油质矿物称沥青。随着对这些矿物研究的深入,认识到它们在组成上均属烃类化合物,在成因上互有联系,因此把它们统称为石油。1983年9月第11次世界石油大会提出,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所以石油开采也包括了天然气开采。
测井工程,在井筒中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钻过的岩层和油气藏中的原始状况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特别是油、气、水在油藏中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信息,通过电缆传到地面,据以综合判断,确定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见工程测井,生产测井,饱和度测井)。
钻井工程,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一个油气田中,钻井工程往往要占总投资的50%以上。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对用于开采、观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以及专为检查水洗油效果的检查井等)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应保证钻出的井对油气层的污染最少,固井质量高,能经受开采几十年中的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改进钻井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速度,是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见钻井方法,钻井工艺,完井)。
采油工程,是把油、气在油井中从井底举升到井口的整个过程的工艺技术。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气举等人工增补的能量举出。各种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经常出现的结蜡、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水力压裂或酸化等增产措施,能提高因油层渗透率太低,或因钻井技术措施不当污染、损害油气层而降低的产能。对注入井来说,则是提高注入能力(见采油方法,采气工艺,分层开采技术,油气井增产工艺)。
❹ 中国能在西沙群岛及以南生产出石油吗
首亮陵先猜拆石油敬兆戚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是不能生产的只能开采。
其次,以目前中国的技术条件及财力来看,只要哪里有石油资源,就能开采。
❺ 饥荒海难石油怎么开采
首先,确认游戏更新至新版本,然后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打开电脑中的饥荒游戏,然后创建一个海难的地图。
2、查看如何制造石油开采机。它在制船栏中最下面,需要2个椰子,4个竹子和4块石灰石。
3、通过砍椰子树获得椰子,一定注意树上是否带椰子,一个成熟的椰子树上就会掉下来两个椰子。
4、找到竹子就是砍伐就可以获得了。
5、在海上找到珊瑚礁,用稿子把上面的珊瑚敲掉后,然后用锤子敲,即可获得石灰石。
6、一切材料准备就绪后,就去海上寻找石油,石油为黑色团状。
7、找到以后,把刚才我们造好的石油开采机放到石油上面,然后指向石油开采机单击右键就开始开采了。
❻ 1974年西沙海战,蒋介石直接给解放军“让道”真相到底如何
1973年,美军开始逐步撤离越南战场,战争胜利的天平开始逐渐向北越倾斜。然而,撤军并不意味着美军对越南局势的干涉就此罢手 。 在正式撤离之前,美军留下了当时一批最为先进的军舰,将它们移交给了南越 ,这让南越的海军一度成为了当时亚洲海域较强的军事存在。
而南越在获取这批美军装备后,便开始在周边横行霸道,并将它的野心投注在了当时和我国交界的西沙群岛—— 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沙群岛就已经被勘探出有丰富的石油矿藏 。如果南越在当时控制西沙群岛,并成功勘探石油,那么对于南越的经济发展,乃至越南战争未来的走向都尚未可知。
可我国领导向来高瞻远瞩,在南越做出进先一步的行动前,便做出了对西沙群岛的防御措施。1973年12月,隶属于广东水产厅管理的南海水产公司派遣出南渔402、407号渔船,前往西沙群岛附近进行捕鱼作业。 此番既是为了我国沿海省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向世界宣告我国对西沙群岛有着不容置疑的主权 。后来,为了方便捕鱼作业,我国还在隶属于西沙群岛的琛航岛上建设工厂、无线电台等设施,更尺御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对西沙群岛的控制力。
而南越在接收了美军的海军军备后,于1974年1月初才宣布 “ 我们要计划在西沙群岛开采石油 ”,然而当南越政权浩浩荡荡地带着舰队,来到西沙群岛时,却只看到了岛屿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容侵犯” 的界碑,以及在茫茫海域中格外耀眼,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然而,南越方面非但无理忽视了中国的合理要求,并且随后还派遣了2艘驱逐舰,载有27名南越士兵登上甘泉岛,将中国工作人员曾插上的红星红旗拔下,换上南越国旗。在多次警告无果的情况下, 我国最终做出决定——对南越舰队进行自卫反击。
但是,对当时的我国而言,是否真的对南越进行自卫反击的军事行动,还是有很多疑虑的: 1972年,中美两国刚实现了关系的正常化,如果战争规模扩大,也会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增添许多新的未知数。 同时,北越和南越之间的越南统一战争也在持续,北越如何看待中国和当前南越之间的争端,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外,南越海军在当时确实具有着一定的优势, 部署在西沙群岛的海军军舰总吨位高达5983吨 ,且均为美式舰炮, 而我国后来参战的海军吨位数仅有2530吨 —— 更为重要的是,自建国以来,我国当时还未发生过与他国进行的大规模海上自卫反击战。
但是,我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尊严一直是我们的原则和底线。虽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我国最终还是决定了: 为了西沙群岛的主权,人民解放军海军不惜为之一战。 1974年1月17日,我国南海舰队派遣出271、274号等六艘军舰,在西沙群岛附近集结待命,由魏鸣森等人在西沙组成海上临时指挥所,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但在临行之前,周总理特地嘱咐: “我们既要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但同时也要避免战争扩大。”
而南越海军也不甘示弱,在意识到我国军舰在西沙群岛附近集结之后,南越方面也派遣出多艘军舰抵达西沙群岛海域。1月18日晚,南越四艘军舰和我国海军四艘军舰相遇发生对峙——但是,我军当时海军军舰的单体吨位,要小于南越,而且当时南越的美式军舰普遍采用的是火陵仿岩控系统,而我国海军军舰多数还在采大侍用人力发射火炮。见我军装备有劣势,南越海军便一时产生了轻敌的心理,率先对我军发起进攻。可是,南越海军配备的火力是远程舰炮,而我国则是近程的小口径火炮,为了调整发射距离, 南越海军浪费了很多时间,而我国海军则咬紧南越海军的尾巴不放,最终把南越海军舰队逼到了劣势发射距离 。 在我国小口径舰炮的齐发之下,南越海军舰队遭到重创,同时得到前线已经爆发战斗的2艘中国潜艇也及时赶到,改变了当时的战力对比,吃亏的南越舰队只好率先撤退。
在西沙海战取得胜利之后,我军已经取得了在西沙海域的制海权,而当时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负责指挥作战的许世友则下令趁机进行登陆作战。最终在1月20日,我国解放军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成功在甘泉岛滩头登陆,对侵占我国领土的岛上南越军队发动进攻, 仅仅用了10分钟的时间南越岛上的48名官兵便全部成为了我军的俘虏,其中还有一名当时未撤走的美国顾问。
经过一系列战斗,我国海军击沉南越军舰2艘,击伤南越军舰3艘,击毙、俘虏南越部队人员近百人。自恃有“美式军舰”的南越首次海战,便被我国打得落花流水,于是便恼羞成怒地决定再次派遣6艘军舰,和我国海军进行“决战”。同时, 南越方面还向当时驻扎在亚洲海域的美军“第七舰队”发出求助,表示希望和南越舰队能够一起加入对中国海军的战斗中 。
虽然中国的此番军事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并不想让战争扩大,但在面对着南越方面继续调集军舰,并向美国第七舰队呼救的举措时,我国还是决定从东海舰队中调动3艘导弹护卫舰秘密南下,支援当时和南越进行对峙的南海舰队。但是,考虑到我国大陆同蒋介石的关系,当时从东海到南海调集舰队一般是走巴士海峡,而不是最近距离的台湾海峡。 可在战事紧急的情况下,毛主席最终批示“就从台湾海峡过! ”。 最终,这3艘导弹护卫舰于1月23日成功渡过台湾海峡,抵达广东潮阳企望湾待命,改变了西沙群岛中越两国力量的对比形式,也为后来中国西沙海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时很多人都难以置信,这3艘导弹护卫舰是如何平安驶过台湾海峡,最终改变西沙海战走向的?近年,有网上流传出“ 是蒋介石下令,让台湾方面舰队给解放军海军让道,并且开出航行灯为我军指路 ” 的说法,认为是蒋介石在关键时期的“一臂之力”,促成了西沙海战的胜利。这种说法究竟是不是真的呢?、
其实,当时这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是我军的“秘密行动”,在此次军事行动前,我军从未将这3艘导弹护卫舰的行军路线透露给任何一方,包括台湾当局。在整个航行中,3艘导弹护卫舰也是“熄灯航行”,“电报只接不发”。因此,蒋介石提前得知我军行动,并且下令让海军“退避三舍”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开航行灯我我军指路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台湾海峡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就算是蒋介石下令要“开航行灯”,对于我国舰队而言那点微小的灯光在海上也是看不到的。
但是,在这3艘导弹护卫舰南下航行的过程中,确实在台湾海峡的乌丘以东海域遇到了国民党方面的一支驱逐舰编队,但是这支驱逐舰编队并未对我国的导弹护卫舰进行拦截,而是在见到我国军舰后主动退离,并未进行任何接触—— 至于这支驱逐舰编队为何退离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台湾当局对此也未做出过任何表态。
最终,美国方面也拒绝了南越“请求第七舰队出兵”的要求,并且对南越和我国爆发军事摩擦“深表遗憾”。而南越见美国未做出进行军事援助的表态,之前对我国西沙群岛的蛮横要求也就只好不了了之。最终, 西沙海战我国以付出18名解放军战士生命的代价,获取了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这场胜利,向世界宣告了我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不可置疑的主权 。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捍卫西沙群岛事业的终点。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北越政权便承接了之前所有南越方面对我国西沙、南沙海域的非法领土诉求,并且多次和我国产生摩擦, 1988年,中越两国之间的赤瓜礁海战爆发——但这场战役最终也是以我国的胜利而告终。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国家捍卫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决心,从未动摇,而这也是每一位中国人应有的良知。
❼ 怎么挖矿开采石油
虽然贴吧什么的都有一些关于开采资源的介绍,但都是资深玩家一句话概括,很多刚玩的还很懵懂。在此写一篇详细的步骤分享下。
方法/步骤
在游戏界面点击左上角的查看信息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❽ 中南海东部石油开采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成立于1983年6月,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四个地区油公司之一。负责南海东部东经113°10′以东、面积约13.1万平方千米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业务,主要是珠江口盆地,授权全面执行该海域的对外合作的石油合同和协议。1996年产油量超过1000万吨,1997年1297万吨,发现油田和含油气构造24个,探明优质储量近5亿吨,南海东部连续10年油气产量超千万立方米。2008年产量达到1200万吨。
一、油气历史
1974年,开始海洋石油物探作业。
1976年,西沙群岛永兴岛钻探了南海第一口深探井——西永1井。
1983年,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成立。
1983年11月,恩平构造上钻探对外合作第一口探井,发现第一个含油构造。
1984年,菲利普斯公司在西江24-3获得第一口高产油井,发现西江24-3油田。
1985年8月,发现惠州21-1油田。
1987年,发现陆丰13-1油田。
1996年,原油产量超过1000万吨,成为全国第四大油田。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与美国阿莫科公司合作投产,成为当时我国海上最大对外合作油田。
1997年1月,与圣太非石油公司合作发现番禺4-2油田。
1997年6月,与菲利普斯公司和派克顿公司合作,我国第一口大位移井——南海西江24-3-A14井钻探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钻井上又一进步。
2005年12月,南海东部海域第一个自营开发的油田——陆丰13-1油田投产,证实了技术的提高。
2006年,通过与哈斯基公司的精诚合作,中国海上第一口水深超千米的探井——荔湾3-1-1井获得成功。南海珠江口盆地荔湾深水天然气构造的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深水油气发现的空白。该构造拥有约1000亿立方米的探明储量,大大增强了公司对中国海域深水勘探前景的信心。
2007年8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新加坡石油有限公司就26/18区块签订产品分成合同,这是中国海油与新加坡石油的首度合作。据知,26/18区块位于中国南海东部海域的珠江口盆地,区块面积4961平方千米,水深85~200米。根据合同规定,在勘探期内,新加坡石油将在26/18区块进行二维地震数据采集,并钻探预探井。在勘探期内,新加坡石油将承担全部的勘探费用。中国海油将有权参与合同区内所有商业油气发现最多51%的权益。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副总裁兼勘探部总经理朱伟林先生表示,中国海域丰富的勘探潜力有着高度的吸引力,也正缘于此,我们才能不断地迎来新老朋友,合作勘探中国海域的油气资源。
2009年,陆丰13-1油田成为中国海油第一个因石油合同到期而回归自营的油田。
二、惠州油田群
由惠州21-1油田、惠州26-1油田、惠州32-2油田、惠州32-3油田和惠州32-5油田形成惠州油田群。其中,惠州21-1油田于1985年8月发现,1990年9月投产。惠州26-1油田于1988年3月发现,1991年11月投产。惠州32-2油田于1990年12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3油田于1991年1月发现,1995年6月投产。惠州32-5油田于1996年9月发现,1999年2月投产。
2000年6月,惠州26-1北项目成功投产。
三、流花11-1油田
1987年发现流花11-1油田。
流花11-1油田是目前南中国海发现的最大的油田。该油田位于南中国海的珠江口盆地,在香港东南方向300米的水中。阿莫科于1985年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得区块29/04合同。经过初步勘探研究后,流花11-1A开钻。测试产油量是每天2240桶重油。随后进行的评价井钻探流花11-1-3和流花11-1-4证实油储量巨大,超过10亿桶。1993年12月,科麦奇公司加入合作开发的队伍,持有24.5%的股份,阿莫科也持有24.5%股份,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东部公司持有51%的股份。
1996年5月,流花11-1油田与美国阿莫科公司合作投产,成为当时我国海上最大对外合作油田。中外合作采用创7项世界第一、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发生产技术。流花油田因此被世界海洋石油界誉为“国际海洋石油皇冠上的明珠”。
2003年7月24日,中国海油从跨国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和科麦奇手中接过油田所有权,随即进行了机构重组,本部对油田作业的支持大大增强。同时,拓展管理思路、细化管理、强化成本控制、稳定骨干队伍等一系列措施得以实施。2004年,油田产量增加7.7%,生产时率提高至94.31%。2004年10月22日流花油田提前完成年度生产任务,产量甚至超过2001年生产高峰时期。与之对应的是,油田直接作业费减少3.9%,桶油成本降低10%,行政管理费压缩到2003年的30%,并且逐年降低。
2006年5月17日,台风“珍珠”中心直袭流花11-1油田。在油田作业的“南海胜利”号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6根锚链被台风刮断,3根软管断裂,油舱破裂。油田被迫停产。中国海油自力更生,经过一年奋战,流花油田提前成功复产,并取得7项创新成果,意味着中国人开始掌握深水油气田设备维修技术,一举打破了外国公司对世界深水工程领域的垄断。
❾ 地下石油如何抽取
石油开采分为两种,一种是陆地开采,而另一种则是海洋开采。
我们先来说比较简单的陆地开采,由于石油资源都是储存在1000米以下的岩层当中,所以说抽取石油就需要先探明石油的储存位置,再探明之后就可以从地上打入管道,而管道在下探的过程当中也会有另外的一些管道进行一些水泥的储存,就是为了防止山体的塌陷。
因此在海上抽取石油的过程是更为复杂的,现在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修建一些人造的或者是海上的钻井平台。在开采的过程当中,还非常的要关注这片海域的一些环境问题,毕竟是有污染也是非常不容易解决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