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庆油田多少吨级
石油预测地质储量12.68亿吨。
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先后开发了萨尔图、杏树岗和喇嘛甸三大主力油田,以平均每年增长300万吨的速度快速上产,年产油量于1976年上升到5000万吨,并在这一水平上实现连续27年高产稳产,为1976年原油产量跨上5000万吨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
油气勘探
勘探范围包括中国黑龙江省全境、内蒙古海拉尔、大杨树、吉林延吉、珲春、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等16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约26.6万平方公里,石油远景资源量140多亿吨,探明储量65亿多吨,连续五年石油储量年增长超亿吨。
油气开发
油气开发区域包括大庆油田和蒙古塔木察格油田。根据官方网站数据,到2014年12月 ,大庆油田有油水井9万多口,年产原油4000万吨,曾连续27年原油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
大庆油田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三次采油基地,管理和实施着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等油田EOR工业化生产项目,聚驱原油年产量1000多万吨,三元复合驱原油年产量100多万吨。
⑵ 二战时期,日本在东北开采石油了没
东北的石油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庆油田和辽河油田。
日本“满洲石油公司”曾在大庆油田的边缘地区打了一口1000米深的探井,流出来的是黏稠、含硫量很高的重油,而且流量很小(王进喜的1205钻井队的第一口井的深度为1100米)。有人后来为这件事解脱说,以日本当时的炼油技术,很难用这种石油提炼90号以上的航空汽油,陆军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最高不过是78号,要想用高含硫的重油生产航空汽油,就必须从美国导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仅这一点恐怕就要等上十年八载,所以就放弃了继续在大庆地区找油的计划。实际上,新中国时标志大庆油田发现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开钻到1357-1382米之间的油层才出油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种说法。
日本作家草柳大藏在《实录满铁调查部》一书中认为:“石油探矿是由满铁和日本石油公司进行的。从兴安北省的海拉尔到热河省这样的范围内做了广泛的勘察。日本石油公司甚至建设了常驻住宅,进行了深度达一千米的钻探。满铁的钻探技术达到1800米是可能的。这样先进的钻探技术,却将它搁置起来,实在是遗憾。”草柳大藏感到,不是钻探技术达不到,而是没有深入钻探罢了。
而日本曾经集中勘探的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辽河油田1995年的生产量是1500万吨,也是日本当时需要量的5倍。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处,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下探到2000米。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
中国地质大师黄汲清则提出了“陆相地层生油”理论,他曾讲:日本人在东北找了整整三十年却没有找到油田,他们找油技术比我们先进,为什么没有发现,而我们只用了五年就发现了大油田?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陆相地层可以生油。这是日本人没能找到大庆油田的另一种解释。对此,日本地质史学者小松直干也认为,除了勘探的范围、密度不够外,从根本上说不是钻探设备不行,而是“探矿思想和探矿技术的问题”。
当时的日本专家非常迷信当时非常流行的“海相生油理论”,即海中大量浮游生物死去,其尸体与植物和淤泥等混合在一起,成为沉积物,这些动植物腐烂,沉积物就会生出油气。
世界上90%的石油都符合“海相生油理论”,中东地区全部符合。
日本人在东北找了14年花费数百万美元,依然一无所获,又没有坚实可靠的理论支撑,终于坚持不下去了。最终,日本将其大部分设备和技术人员全部派往了“南方”,即苏门答腊等地。
但并不是说日本在东北没有得到石油。
日本对东北石油工业的掠夺主要体现在人造油的两个方面:即煤炭液化石油和抚顺页岩油。
合成石油哪家强?答案是德国。1933年纳粹上台以后,在解决战争机器的动力问题时采取开发液化煤炭生产“合成石油”。希特勒对化学家们说过:“现在离开石油的经济是不能想象的,对于要求独立的德意志来说,付出什么代价也要把液化煤炭计划进行下去。”1939年9月,德国开始进攻波兰的时候,合成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日产7.2万桶,占到了全德国石油供给量的46%。
看到德国在合成石油方面成功所带来的有利局面,日本自然坚定了开发人造石油的决心。但是,德国把这项技术视为国防工业机密,不肯外泄给日本。一无所获的日本人只得自己钻研。1939年7月,日本煤炭液化作业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煤液化油。不过只装满了3个玻璃瓶,其中一瓶献给了皇宫,另一瓶送给伊势神宫,第三瓶赠给了阿部的母校北海道的轻臼小学校。
由于对石油的渴求,日本不惜耗费巨资进行该项目,将煤炭液化人造石油作为第一次产业开发的一项重点。在1936年,建设抚顺煤炭液化工厂,1939年开始试行生产,1941年实现了一次液化轻油和二次加氢液化石油生产。1943年,抚顺液化厂移交给“满洲人造石油株式会社”,并由日军军需部门直接指导,主要生产加氢油,即航空和汽车用油。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产量不高,“1944年生产航空汽油1289吨,普通汽油1487吨”。1937年,伪满成立了“满洲合成燃料株式会社”,主要用阜新煤制造人造石油,计划用以强化国防,后因设备问题未能成功。还有四平的油化工业会社、吉林的吉林人造石油会社等其他人造油工厂机构都因后期的资金、设备不足等问题,均未成功。
日本人雄心勃勃地致力于生产人造石油,然而到1943年产量为100万桶,仅为原定当年生产1400万桶的8%。由于一半以上的产量来自中国东北,1944年末和1945年,日本近海航道被水雷封锁而无法将那些人造石油运回本土。
而页岩油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这种开采方式后来被美国吹上了天。
日本人掠夺抚顺页岩油最为严重。“抚顺煤矿的油页岩厚约120多米,藏量达55亿吨,按平均含油量5.5%计算,可得原油3亿吨”。关东军与日本海军均参与到对页岩油的争夺中,开始对页岩油工业化进行试验。1928年建立炼油厂,1930年开始实际运营,到“九一八”事变前,1930年产原油达5.7万吨。抚顺炼油事业能够大量生产,且作为当时唯一的石油资源,为满足日本与伪“满洲国”需求,开始着手进行扩建。1934年到1936年,抚顺煤矿西制油厂实行第一期改建计划,改造干馏装置并新建精炼油装置,原油年产量达到了14.5万吨。“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对页岩油的掠夺,在1936年到1939年,又实行二期扩建,使原油年产量增加到19.1万吨。1939年着手建设抚顺东制油厂,1944年投产,到1945年共产原油9078吨。抚顺炼油厂所生产的原油基本上全部运往日本,供以军用。1942年,抚顺煤矿两制油厂的设备能力是年产粗油30万吨。而在1944年实际粗油产量是20.4万吨。
最后说句,日本陆军的装甲化、机械化程度比德国差远了,其石油消耗量不过占到日本庞大海军的一个零头,所以“只要石油这东西能满足,日本的飞机坦克装甲车汽车就能动起来啊,中国完全抵挡不住日的轮番轰炸啊,中国必亡啊”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
⑶ 东北石油局情况怎么样
东北分公司地处松辽盆地南部地区,总部机关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主要勘探区分布在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长岭县、农安县、乾安县等县区。新区勘探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开鲁境内,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全区总勘探面积3.5万平方公里。
到2004年末,东北分公司(局)先后勘探开发了四五家子、八屋、孤家子、秦家屯、伏龙泉等10几个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输气能力达到70万立方米/日,原油150吨/日。累计生产原油29万吨,生产天然气14亿立方米,产销二氧化碳24万吨。通往一汽、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公主岭市、长岭县等乡镇输气管线500多公里。为数百万户城镇居民和数十家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提供天然气能源。占供应吉林省天然气能源市场90%以上的份额。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4年油气勘探取得7项重大突破性成果,圆满完成23万吨产量目标。按照集团公司整体部署要求,制定了企业发展和改革目标: 2005年油气产量力争突破23万吨目标,从2006年开始,实现油气产量年增10%,"十一五"油气产量要达到30万吨油当量,二氧化碳销售年增1万吨,"十一五"末达到销售 6万吨。企业按照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独立核算的管理模式并于2005年正式运行,逐步向"一企一制"过渡。整合后的东北分公司(局)下设8个直属单位,正式职工800人,高级职称人数占总数40%以上,固定资产7.07亿元,成为中石化在东北地区新的亮点。
2005年总部下达的油气产量目标是23万吨油当量,其中原油5.5万吨,天然气1.8亿方,新增天然气控制储量10亿方,新增天然气探明储量 10亿方,天然气预测储量10亿方,新增石油探明储量200万吨,新增石油控制储量200万吨,石油预测储量200万吨。完成二氧化碳销售3.3万吨,新建原油产能1.01万吨,天然气0.68亿方,新钻油气发现井2-3口井,达到80万/日产天然气,150吨/日产原油的目标。
到2004年末,东北分公司勘探区块累计完成二维地震6544平方公里,完成三维地震1243平方公里,共完钻探评井151口,总进尺29.53 万米。共发现10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7.7 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945万吨,探明含气面积43.9 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 17058亿立方米。
⑷ 我国的石油主要分布在那里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主要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塔里木油田、四川油田等。
(4)东北石油有多少吨扩展阅读
石油的分布:
石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着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⑸ 东北石油储量和卡塔尔储量对比
东北石油是卡塔尔3倍。大庆油田是卡塔尔的3倍,大庆油只分销轿枣给东北用比迪拜都富有,大庆帆世油田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陆相砂岩油田。截至2021年12月8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三次采油年产量再次突破千万吨,连续20年产量超千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86亿吨,建成了全球规亏拆模最大的三次采油生产基地。
⑹ 请问大庆的石油还有多少
大庆油田在经过20多年的稳产5000万吨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不是说大庆油田没有油了,而是现在的开采技术没有很快的发展。大家都知道,油田的开采率也只有二十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说大庆地下还有很多的石油,但是以目前的勘探开采方式很难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把石油弄出来。据有关专家估计,大庆油田到2020年时,石油的年产量可能在3000~4000万吨的级别,不过大庆油田在开50年是没问题的,江汉油田一年的产量还不及大庆油田的一个采油厂,人家还不是活得挺好。
⑺ 大庆石油最原始的储量是多少是1959年发现的吗
1959年3月22日,人们已经确定之前圈定的松基1井没有石油流出。,“7月初至7月20日,松基三井取芯,见到含砂油层,含油饱满,气味浓烈”,“9月26日,松基3井喷
出工业油流,发现大庆油田”。
1959年正值新中国成立10周年,而发现油田的日期也临近国庆,于是,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提议,将油田所在地大同镇改名为大庆镇,以出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
10周年。接下来,石油工业部将这个新发现的油田定名为“大庆油田”。
正是因为大庆等特大油田的发现,新华社在1963年12月4日播发的《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新闻公报》中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过去大部分依靠进口,现在已
经可以基本自给了。”
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位于松辽平原中央部分。滨洲铁路横贯油田中部。大庆油田于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 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油田自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连续25年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大庆油田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6.7亿吨,累计生产原油18.21亿吨,占同期全国陆上石油总产量的47%。出口原油3.55亿吨,创汇494.8亿美元,上缴各种资金3242.08亿元,承担原油价差419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