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天发现中国石油的股票简称前面加了个ST。请问是什么意思
中国石油的股票简称前面加了ST字样,可能是因为这只股票长期亏损,证监会表示特别处理标识,因此会挂上ST字样,也是为了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
那既然提到了ST股票,今天就来跟大家普及一下ST股票,也希望我的科普能对大家有用!
科普之前,给大家分享几个炒股神器:炒股的九大神器免费领取(附分享码)
一、ST、*ST股票是什么?
ST即Special Treatment,意为特别处理--对财务或其他状况异常的上市公司的股票交易进行另外的管制,在简称前冠以ST。ST并不是上市公司受到处罚的标志,这只是一种投资风险的警示手段,也是为了引导消费者们理性投资。在这段时间内股票的日涨跌限制在±5%,当公司摆脱异常情况,交易也就能随之恢复了。除了ST,大家还会时常看到*ST。*ST意味着公司连续三年亏损退市的风险,不出意外的话,下个月就会退出市场(但也会视情况而定)。
二、为什么有人热衷炒ST股票?
ST股票的投资价值一般是从这两方面反映:
1、摘帽:摘帽意味着公司状况恢复,股价可能会回升。于是当上市公司被ST的时候,部分投资者预期公司业绩早晚会有好转,所以就会大肆买进股票,然后坐等股价上涨就行了。
2、股价低:当经过一段比较长时间的下跌后,ST股票价位已经处在了较低的位置,就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间,有的投资者通过短线操作,抓住在此期间的反弹机会,来赚取股票差价。
新手很难获取信息,对ST股票最终整改状况或者业绩是否好转的信息获取渠道非常单一,所以你需要有足够的准备去应对投资ST股的风险,这里给大家推荐股市播报,及时获取相关信息:【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场一手资讯播报
三、ST股票怎么买卖?
1、为什么买不了ST?
一般之前没有买过ST股票的朋友,在首次购买时可能会出现无法购买的情况。股票出现ST就代表着风险提示,因而,需要先开通对应的权限,后购买ST的股票,而且开通权限,需要按照规定签署风险协议书。
2、如何开通买卖权限?
正常情况下,在选择ST股票挂单买入的时候,就会弹出窗口,提示你有风险,你既可以直接点“警示板”,打开风险警示权限。风险提示书还可以在网上开通或者到营业部柜台也可以签署。(温馨提示:卖出持有的ST股票不需要权限,可直接卖出)
3、持有的股票变ST怎么办、会怎样?
许多股票被ST都会显着下跌,此时,很多投资者会被套,并且ST个股后期还存在退市的可能性。要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有些ST股就特别需要着手解决经营性亏损这一重大难题,通过加强管理,在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扭亏为盈。所以通常在ST公告正式发布之后,投资者就会把它们给卖掉,导致了出现连续跌停板的现象,明显能感觉到,成交量非常小。有的股票ST是受到了一些特殊原因的影响,我们不能忽视有些正在资产重组的ST股,往往这些股票的潜力最大。舍得酒业就是符合上述所说的情况,主要是控股股东没根据规定而占用资金被ST,后问题解决完了,尽管股票被ST,不过根据业绩来看近一年来舍得酒业表现不错。去年9月22日的ST到今年5月19日的ST,就复牌“摘帽”恢复正常了,ST这段时间里股价骤升超300%。
许多股民怀有迫切判断手中股票行情如何的心情 ,各位可以看看要不要快去做个诊股,及时抓住时机,免费的诊股链接在这里哦:给你看中的股票一个深度体检:【免费】测一测你的股票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08-1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② 中石油为什么一路下跌
中石油的下跌因素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1.估值过高,07年的每股收益当时机构预计为0.75~0.80元,08的每股收益大概0.9元左右,对应的开盘价48.6元,08年动态市盈率过50倍,但以中石油那么巨型的公司,每年增长15%都很了不起啦,所以当时的市盈率严重偏高导致股价下跌是其中之一
2.当时美国次债的爆发,贝尔斯登第一家投行爆出出现严重的问题,导致市场气氛出现拐点
3.当时48.6元机构的持流通股不超过1%,绝大部分为散户持仓,筹码完全分散
虽然中石油的含金量高,但在多种因素结合起来,导致中石油跌到发行价边缘
③ 中石油中石化等拟从纽交所退市,退市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石油8月12日公告,公司已于2022年8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通知纽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纽交所),公司将根据一九三四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经修订)(以下简称证券交易法)等相关规定,申请自愿将其美国存托股份(以下简称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中石油中石化等拟从纽交所退市,退市的原因是什么?
④ 中石油中石化为什么退市
就在8月12日的时候,中国石油、上海石化、中国铝业、中国石化以及中国人寿五大央企集体发布公告,将从美国纽交所退市。
这条消息很快上了热搜,并震惊了整个业内外。
为什么五大央企会在此时宣布退市?这是否是脱钩之前的征兆?其他私营美股上市企业又该怎么办?
五大央企退市的原因?
根据证监会的回复,上市和退市属于资本市场的常态,五大央企之所以退市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并且这些企业都在多地上市,在美国上市的证券占比也很小,所以即便退市影响也不大。
但是我们都知道,退市的可是五大央企,如果仅仅从商业视角来看的话,未免太过狭隘。
目前而言,之所以退市,市场流传有以下三大原因:
第1点:《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出台。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5月,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随后同年12月2日,老美众议院表决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该法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这个法案是干嘛的呢?就是字面意思,要对所有在纽交所上市的外国企业进行问责,所谓的问责就是对这些企业进行定期审查。
如果不同意审查,那么就会被纽交所强制退市。
市场传言,我方和老美进行了谈判,允许纽交所对我国大多数非国有企业进行审查,但是不能我国关键国有企业和科技公司进行审查,但是老美没同意,坚持所有外国企业都必须向其公开审计底稿。
所以最终还是谈崩了,按照法案要求,如果连续三年未能接受审查,那么就会启动强制退市程序。
从法案出台时间来看,2023年就是最后期限,所以与其让对方启动强制退市,倒不如我方主动退市。
第2点:预防可能出现的巨大风险。
大家都知道4月份的“俄概股退市令”吧?为了应对同一家公司股票“国内一块钱,国外一分钱”的现象,俄方果断出手,签署了“俄概股退市令”,以此反制西方。
可以说,俄市场已经提前把欧美的金融制裁措施给试探出来了,如今我方主动退市,属于超前部署,化被动为主动,一旦真的出现某些重大情况也算是提前规避了风险。
第3点:内循环即将开始,严格控制外部输出。
从2020年开始,我国经济就已经开始走上以内循环为主,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个经济内循环一定要完善。
所以慢慢的,很多企业都会开始回归,尤其是一些大股东是外资掌控的本土大公司。这些企业虽然是中国公司,但是每年大部分利润却都给到了海外资本,这些利润量级可达数千亿,如果再加上一些关联交易,那么破万亿也不难。
而在内循环为主的经济模式之下,这种对外输出的情况自然需要严格控制。
当然,除去上述三大原因之外,五大央企之所以从纽交所退市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原因,那就是双方关系的急剧恶化。
既然中企已经不具备在美国市场生存的环境,国企更是不可能在美国市场融到资金,那么为什么不主动退出呢?
国内企业不能去美国上市了吗?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退市已经成为了潮流,是不是意味着以后中企都不能去美国上市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关于这次五大央企退市,有悲观者认为,五大央企的主动退市将拉开中概股集体退市的序幕。
但是也有乐观者认为,只要全部国有企业完成退市,那么接下来老美会放开对其他民营中企的限制。
其次,我方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企业赴美上市,只是对于一些掌握大量关键信息的企业赴美上市设置了门槛。
比如根据最新修订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规定,自2022年2月15日起,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最后,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已经做出了应对,比如阿里巴巴、贝壳、小鹏、理想等企业都已经选择了双重主要上市。
什么是双重主要上市呢?其实就是字面意思,即香港和纽约两个市场均为第一上市地。
这有什么好处呢?
好处就是两家的股价表现相对独立,股票不可以流通,即便纽约市场崩塌,对另一个香港市场的影响也极其有限。
这是释放脱钩信号吗?
有人说,去年我国三大运营商从美国退市,现在又有五大央企从美国退市,这是不是脱钩的前兆?
其实这远远谈不上脱钩,因为前面证监会已经说了,这些大型国企、央企在美国上市的份额非常小,即便退市影响也不大,自然也就谈不上脱钩。
相反,我们的主动退出释放出了至少3个积极信号:
我们的市场已经可以独立了,不再对外让利;
化被动为主动,进行反击和竞争;
关系恶化,合作空间被压缩,接下来我国经济内循环的大幕就将拉开。
简单来说,如今的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不仅规模庞大,同时对外需求也已经大幅度降低,与美国市场接下来将会形成强力竞争。
而关于这一点,不得不佩服马云。
早在2020年的一次演讲中,马云就明确表态,中国的14亿人口内需也还远远没有被发掘,未来全球化将由中国内需驱动。
以内需为主,外需为辅,实现大循环,打造一个全新的经济中心。
而内需从哪里来呢?当然是靠更多的低收入人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富人的消费能力确实强,但是富人一天三顿饭,就算一顿饭10万,20万,一辆车几百万,几千万,但是这样的富人有多少呢?他们的消费力度比得上1万人,十万人,还是百万人呢?
说到底,这个世界上还是穷人多。
至于如何刺激消费,实现经济内循环,那就是另外的话题了。
不过可以提前预知的一点是,接下来大公司、大企业,尤其是有跨国业务的大公司可能会不好过,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可能会得到更多机会。
毕竟要让马儿跑,肯定得先让马儿吃草,共同富裕可绝不是简简单单一句空话、大话、套话!
⑤ 中石油股票怎么样
盘子太大,上万亿的市值。想要翻几倍是很难得。关键是名声也不太好,没什么人愿意投资,想要赚大钱不太容易,反正目前为止可以算作垃圾。
⑥ 中石油市值12年蒸发8万亿!网友:我怎么感觉不到油价在跌
最近中国石油股份的股价可用一个“跌”字形容。
先是中国石油股份A股,踏入2020年即跌至5元心理关口;2月24日,中国石油股份H股更一度下跌超4%,低见3.24港元,创2008年来新低,更被瑞银调低其目标股价至4.5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而中石油市值也跌破万亿,徘徊在9700亿元,较2007年的最高市值8.89万亿元,蒸发近8万亿元。有市场分析指,这不够13年的时间,中石油跌去了阿里+腾讯+网络+网易市值的总和。
而2020年中石油的股价表现、市值和利率都不会太亮眼(H股A股一样),这对持有中石油股票的股民,无疑是个要接受的现实,然而中石油的股价早就低处未算低了,2007年中石油收于30.96元,2008年收于10.17元,2019年跌破6元,2020年刚一个月,又破了5元关口,屡次刷新“地板价”。
对外界漫天盖地“缩水8万亿”的报道来说,中石油确实有点冤,多年来油价的涨多跌少,让老司机们听到“三桶油”就对等“打家劫舍”。其实中石油本质上是“非盈利组织”,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而油价升跌主要受国际原油市场的影响。别忘了,我国是石油输入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⑦ 中国石油a股为什么这几年一直在几块钱左右2022年油价暴涨a股有望反弹吗
中石油当年上市,以其巨大的营收规模,叠加中国广阔的市场前景给了很多人无限遐想,致使上市当天股价高达48元。随着理性的回归,中石油利润大幅波动,难以支撑当时全球第一市值的宝座,高估值低成长,最后就是一地鸡毛。
随着能源革命的到来,清洁能源广泛使用,传统能源份额会逐渐降低,这样中石油的前景也日趋暗淡。股价当然跌跌不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或"中石油")是中国油气行业占主导地位的最大的油气生产和销售商,是国有企业,是中国销售收入最大的公司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