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际原油是看美油还是布油
美原油和布伦特原油都是世界原油交易中的重要品种,美原油顾名思义是美国油,在美国交易所上市的,而布伦特原油是英国的,在英国北海布伦特交易所上市。优质券商经纪商,这两个品种是都有的,投资者可以自由选择自由交易。
【拓展资料】
美原油合约的具体信息如下:
一、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品种,代码Crude_oil(某些经纪商标为WTI);
二、交易币种:美金;
三、交易时间:8:00-3:59(次日),5:01-8:00;
四、最小变动价位:0.01美金;
五、合约数量:1000桶;
六、波动1下盈亏:10美金;
七、保证金比例:1%,
八、点差:3,价格波动0.3美金回本。
布伦特原油合约信息如下:
一、欧洲洲际期货交易所品种,代码Brent_oil;
二、交易币种:美金;
三、交易时间:8:00-5:59(次日);
四、最小变动价位:0.01美金;
五、合约数量:1000桶;
六、波动1下盈亏:10美金;
七、保证金比例:1%,
八、点差:4,价格波动0.04美金回本。
布油和美原油区别如下:
一、交易场所不同
布油
即布伦特原油,是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原油期货合约。布伦特原油产于北大西洋北海布伦特地区,主要在北欧加工提炼,是西北欧、非洲、亚洲等地区的原油计价基准。
美油
又称WTI原油,是西德克萨斯州轻质原油,是纽约商业交易(NYMEX)的原油期货合约。德州轻质原油是北美地区的通用油,所有在美国生产或者销往美国的油均以此为定价基准,又因为美国的影响力,一般所讲的国际油价即指美油价格。
二、成本不同
美油主要以中东轻质原油为主,挖掘难度小,成本低。
布油出自北海,而北海的原油都是海上挖掘,难度大,成本高。
三、供需因素不同
布伦特原油产量逐渐降低,在欧洲和中东还有亚洲的原油市场都以布伦特的原油为基准的情况下,巨大的市场规模支撑较高的价格。
而美原油在美国石油禁令之前由于大量从中东进口造成库存较高,抑制油价,后来随着页岩油技术发展,原油产量大增也造成油价较低。
2. 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和国家是什么
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和国家是伊朗。
从进口来源看,俄罗斯、安哥拉和沙特一直稳居前三,但是近三年沙特的进口比重下降,俄罗斯开始占据最大进口来源国地位,这是因为俄罗斯和中国接壤。
通过管道运输有利于节约成本,因此也推动了中俄的能源合作。而安哥拉一直是非洲对华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因此可见中国帮助非洲开拓石油资源是一个互利共赢的选择。
石油的特点
紧随前三的是伊拉克和阿曼,这两个产油国近三年基本上都是第四和第五把交椅,值得注意的是阿曼的产量很低,只有100万桶/日,但是几乎全部出口给中国,所以上海能源交易所的原油期货定价一定程度上也是基于阿曼原油的基准。而阿曼原油较好的品质也是迪拜交易日的重要价格权重。
2016年至2017年伊朗一直是第六名,而2018年之前伊朗也是稳居OPEC第三把交椅。但是随着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伊朗的原油产量不断的下降。到2018年伊朗对于中国的原油出口已经跌至了第7位,被后来居上的巴西所占据。
3. 美国石油进口来源
2018年7月,美国进口石油最多的五个国家是:加拿大第一,每天415.7万桶;沙特阿拉伯第二,每天87.6万桶;墨西哥第三,每天86.1万桶;第四是委内瑞拉,每天62.5万桶;伊拉克是第五大产油国,每日为48.5万桶。
拓展资料:
美原油暴跌是一个综合问题。主要有几个原因:
第一,近期主要产油国原油供应量增加;第二,世界对原油的需求正在逐渐下降,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这两个石油需求国的需求最近一直在持续下降;第三,因为美原油储量不断上升,达到历史新高,这也是下降的原因。
原油暴跌可能会影响的方面有:首先,原油价格暴跌,而油价或迎来下跌,这将刺激石油产品的使用,比如大排量车又会变得有吸引力。
其次,油价下跌可能会阻碍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高油价不仅为投资这些新技术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还间接为发展新能源提供舆论和政策环境,如果油价未来进一步下跌,新能源将失去在短期内的竞争优势,能源创新速度将放缓,油价最终将再次上涨。
第三,油价暴跌会造成石油相关金融资产的风险,石油公司和其他能源公司的股票可能会进一步下跌,能源债券和衍生品也面临风险。
最后,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上游市场原油价格下跌带来的好处不会像想象中那么大。以航空公司为例,由于航空燃油成本通常可以占到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而国际原油价格已经下跌,理论上我们应该大幅降低迎来的机票价格。
2017年,美国石油的进口量是1014万桶,主要来源于世界84个国家,包括原油、石油产品、乙醇和生物柴油。在其中,原油占所有石油进口的79%,非原油产品占21%,当年,美国向世界上168个国家出口石油,每天的数量为638万桶,而其中18%是原油,82%是非原油类石油产品。
从2017年相关数据对比可以看出,美国出口绝大部分是加工石油产品,进口原油占绝对比例。这表明美石油加工业非常发达,除了满足自身需求外,还能向世界市场出口大量石油产品。与主要出口原油的石油输出国相比,美国石油工业可以获得更多的额外利润。
4. 中国石化是进口油吗
是的,中国石油的前身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主管石油的开采、存储和运输,基本都是上游业务。
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的石化产品生产商和经销商,石化生产厂遍布中国东部、中部及南部等经济、市场发达地区,生产和销售各类石化产品,包括中间石化产品、合成树脂、合纤原料及聚合物、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和化肥。
该公司的石化产品生产与该公司的炼油业务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化工原料(如石脑油)主要由该公司各炼油生产企业提供。该公司绝大部分石化产品均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
境内合资合作
2013年,公司先后成立了中韩(武汉)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茂名石化巴斯夫有限公司、茂名新金明石油有限公司、重庆爱维化工有限公司4家中外合资企业,上海高桥丁腈橡胶项目、扬子石化苯酚丙酮合资项目、扬子石化碳九树脂合资项目、九江空分合资项目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质性推动了福建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进展。
2013年,公司与国内企业的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先后成立了南京实华油运船务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润滑油山东有限公司等中中合资公司,境内合资合作取得积极进展。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中国石化辟谣:中石化不再从沙特进口更多原油系谣言
5. 中国的石油主要从哪些国家进口用什么方式运输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45个国家向中国进口原油。中国进口原油的一半(44.1%)来自9个中东国家,其中,沙特阿拉伯最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净进口国、排名第二的石油消费国。中国石油进口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国内经济和消费增长的驱动。
一、以下是向中国进口原油的前15个国家/地:
俄罗斯: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5.8%
沙特阿拉伯: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2.4%
安哥拉: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0.4%
伊拉克: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9.4%
阿曼: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7.2%
巴西: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6.8%
伊朗: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6.3%
科威特: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5%
委内瑞拉: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2.9%
美国: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2.8%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2.8%
刚果: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2.7%
哥伦比亚: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2.1%
马来西亚: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2%
利比亚: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2%
二、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海运、国际输油管道等方式
在最开始运输石油的时候,是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因为生产力不发达,但是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渐渐地演变到了第二个阶段,那就是铁路运输。相比于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的量更,更便宜。
到现在,管道运输才是王道。现在,在中国石油运输的途径当中管道运输占了将近80%,至于咱们在刚开始说到的空运,这根本是不可能的,这赔本的买卖,谁都不可能干。那么管道运输有哪些优点呢?第一个就是量大,那一根根粗粗的管子,就仿佛瀑布一样,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石油。而且还不需要你太多维护,投入的话,也就是那几根管子,只需要把管子建好就行,建在地下的话,对于地面上的环境也没有什么影响,最大的担忧就是有些人挖路的时候把石油管道挖破了,那这损失可大了去了,这主要是对于挖穿石油管道的那些人而言的。
除了输油管道,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海运,咱们从国外进口来的石油,除了轮船运输,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咱们先把国外的石油通过大型的油轮运到码头上,然后再通过输油管输送到国内的各大炼油厂,从而提炼出各种石油产品。当然了,咱们还建了一些国际的输油管道,但是也没多少,比如中哈石油管道、中俄石油管道以及中缅输油气管道等等。至于更远的地方要建国际输油管道的话,成本太高,而且打通关系太麻烦,不值得。
6. 中国会从哪些国家进口石油
另外排名第5至10名的国家分别是阿曼、巴西、伊朗、科威特、委内瑞拉和美国。由于伊朗和委内瑞拉的石油出口受到美国的经济制裁影响,2018年对我国的石油供应量出现了下滑,伊朗减少了5%左右,委内瑞拉下滑20%。
有下滑的也有大幅增长的,巴西和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开始大幅增加,2018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原油较去年大涨37%,从美国的原油进口量更是接近90%。美国对中国原油出口大幅增长主要是,美国已经从过去的石油纯进口国家,一跃变成了原油出口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外,为了平衡中美过大的贸易顺差,中方也适当加大了美国原油的进口数量。
7. 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出口国有哪些它们是否就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
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沙特、美国、俄罗、伊朗、中国、墨西哥、挪威、委内瑞拉、加拿大、阿联酋。
世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中国、沙特。
世界主要的石油进口国:美国、中国、日本、德国、韩国、法国。
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国:美国、西欧、俄罗斯、日本、中国。而世界最大石油产区中东的消费量却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