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美国石油能源占比降低了多少
扩展阅读
ps套锁索工具怎么用 2025-07-10 12:19:47

美国石油能源占比降低了多少

发布时间: 2023-03-10 05:36:40

❶ 近年来世界和俄罗斯的能源状况及前景预测

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从稳步下降到急剧上升的转折点是1999年。与1998年相比,世界的石油需求增长了1.1%,而开采量下降了2.1%。1999年全世界石油产量少于1998年的主要原因是“欧佩克”成员国降低了产量。其中,减产最多的是沙特阿拉伯(3000万吨)和委内瑞拉(1600万吨)。相反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增长迅速,近两年增长了1.5倍。所以,1999年伊拉克回到了世界产油国的前10位。而美国在油价下跌期间曾关闭了许多低产井使产量急剧下降。因此,目前产油大国的前三名是沙特阿拉伯(3.84亿吨),俄罗斯(3.03亿吨),美国(2.95亿吨)。

从探明储量的情况来看形势并不乐观,1999年世界石油储量减少了1.8%。其中,美国的石油储量几乎减少了7%,美国政府也称这是近53年来最大的降幅,各个州已探明的新增储量仅能弥补采油量的24%;而“欧佩克”国家增加了1.3%,使他们在世界储量中的份额占到43.5%。在更长的时间段里对储量进行分析可得出结论,近十年来天然气储量增加了22.3%,而石油储量仅增加了1.7%,也就是说天然气储量的增长是石油储量的10倍。

表1.2给出了世界各地区和主要石油消费国1998~2000年每天石油需求量的数据,其中1998年为来自国际能源署石油月报的实际数据,1999年为估计数据,2000年为预测数据。

表1.2 1998~2000年对石油的需求量(百万桶/天)

俄罗斯1991~1998年经济危机中主要燃料的产量急剧下降,石油减少了34%,天然气减少了9.5%,煤(与1988年相比)几乎减少1倍,在工业生产实现攀升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尖锐的能源短缺现象。

俄罗斯目前每个居民的石油平均消耗量相当于美国1920年的水平。也就是说,美国一个居民的年平均石油消耗量为3吨,加拿大、挪威、芬兰、瑞士为1.9~2.6吨,欧盟国家为1.6吨,日本为2.2吨,俄罗斯仅为0.9吨(但在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曾达到过将近2吨)。必须看到,近年来俄罗斯的能源生产与消费领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导致能源不足的现象漫延。这里指的是,1991~1999年给燃料-能源行业的投资缩减了2倍。自1994年起石油、天然气的新增储量开始小于其开采量。而在改革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耗电量增长了0.5倍,一些工业部门的固定资产大量损耗:煤炭工业损耗率为56%,天然气为35%,采油部门为51%,石油化工为80%左右,电力工程为48%。现有的输油管网损耗了63%,将近40%的发电站已运行25年以上。表1.3中引述的数据可说明这一情况。

表1.3 1998年反映俄罗斯燃料-能源部门不稳定因素的相关指标

1998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相当于1990年水平的73.7%,这时国内产品总量降至1990年的60%,而能耗却为1990年的70%。为什么生产不景气,对燃料和能源的需求量却下降不多呢?原因在于:市政、居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的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即内需增大了,同时许多工厂的生产不景气使能耗比增大,从而使1998年的国内总能耗比1990年提高了16%。

专家们的基本观点是,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情况将进一步恶化:到2005年一次能源的产量只能达到2000年的80%,国内燃料和能源的供应量将比1998年下降30%,采油量下降18%,发电量下降11%。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俄罗斯的能源安全体系具有特别意义。安全体系应包括保证国家能源工业稳步发展的理论和规则体系,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发点,把保证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作为主要内容具体化。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当然有必要全面了解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和生产趋势(表1.4)。

我们注意到,由于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变好,由东南亚1997~1998年金融危机引起的石油需求下降趋势已被遏制,使得石油需求量出现新的增长。这时“欧佩克”成员国于1999年首次突然提高了石油产量。但是,由于缺乏世界石油储量的确切信息,所以当前国际石油市场上仍迷漫着一种不安情绪。国际能源署认为,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人们已开始开采“库存”的储量。国际能源署和国际能源委员会第15次世界能源代表会提出了2020年之前世界能源需求量的预测报告,报告中列举了三种发展世界能源经济的可能方案(表1.5)。

表1.4 各时间段世界发电所需能源的增长速率

表1.5 世界能源需求量预测

注:分子——需求量,×10亿吨标准燃料;括号内的数据——能源载体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分母——与1990年相比的增量。

(1)参考方案——在保持20世纪80年代下半叶年均经济增长率3.3%的前提下,假设各国能耗下降的速率比以前更快,世界的能源需求将由1990年的125亿吨增至2020年的191亿吨标准燃料。

(2)加速发展的方案——假设发展中国家将以比参考方案更高(增加1%)的经济增长率发展,2020年能源消耗几乎要增长1倍,达247亿吨标准燃料。

(3)环保方案——尽量考虑到环境保护政策的要求,假设各国的能耗下降速率比近15年来快50%,则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需求将增加30%,为160亿吨标准燃料。

众所周知,大量已探明的石油储量都集中在“欧佩克”成员国(大于1060亿吨),主要分布在中东和近东地区(将近900亿吨),这些国家完全有能力长时间进行高速开采。但考虑到目前国际上的石油供求关系非常复杂,预计将来石油供应的形势将更严峻。可以肯定,今后世界油价必然上涨,为获取石油来源和争夺远景区地质勘探权的斗争必将加剧。

据国外专家预测,世界上有70%未开发的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中东和近东地区、前苏联地区和美国。所以人们特别关注五个有油气前景并在近年来已投入大量开发的地区:巴西的卡姆波斯地区、东委内瑞拉地区、前苏联的北卡斯皮斯克和卡尔斯克地区、沙特阿拉伯的波斯湾省,以及新的含油气区域——中国西部的塔里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地区和巴列海东部。

世界天然气资源的相关数据列于表1.6。

表1.6 截止1999年1月1日的全球天然气资源

注:据1994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召开的国际天然气资源代表大会资料。单位:上表—万亿m3,下表—%。

对许多国家来说,随着自有资源的枯竭,天然气的供应形势将进一步复杂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得不去寻找并开发新的含气区域,其中包括一些难进入的地区。

Н.А.克雷洛夫对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远期前景做了预测。他认为,第一阶段(25~30年内)将在已经开发或打算开发的矿区进行开采;第二阶段(至2100年)的石油天然气基地就是今天尚未勘探的地区。目前主要用地质模拟的方法来对这些地区的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资源预测的重要基础。预测2030年以后的采油动向时,他以1993年1月1日公布的俄罗斯陆上和水上石油资源评估资料、报告和历史资料为基础。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已投入60%~70%资金但目前尚未探明的资源可能就是21世纪的工业储量。Н.А.克雷洛夫预测,在2030~2100年间俄罗斯将进入采油量下降的阶段,但下降的速率可能逐步减缓,到2100年石油和冷析油的产量可能达1.8亿~2.0亿吨(图1.2)。他把21世纪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分成三个大阶段:

图1.2 俄罗斯年采油量(包括含气冷析油)实际值和至2100年预测值的曲线

图中1、2、3分别表示最大值、最可能的值和最小值

(1)2000~2030年:开发西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开发巴伦支海、喀拉海、萨哈林岛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资源。

(2)2031~2060年:在开采强度下降的情况下继续开采西西伯利亚气田,开发喀拉海和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的资源,并开始勘探北极东海。这时大陆架和东西伯利亚的开采强度开始普遍下降。

(3)2061~2100年:继续开发北极西部水域的资源并开始开采北极东部海域的资源,在西伯利亚开采强度进一步下降的同时,继续开发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的陆地资源。

作者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21世纪世界能源的需求动态及燃料-能源基地的结构”相吻合。

虽然人们在预报世界石油开始减产的时间上有些分歧,但有一个结论是共同的,即在21世纪前25年必然会出现石油减产。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动力委员会预测,到2005年全球煤的需求量将是1990年的1.24倍(由33亿增至41亿吨标准燃料)。国际能源委员会预测,在1990~2020年间世界煤炭的需求量按参考(中等)发展模式将增至46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1.39倍;而按快速发展模式将增至69亿吨标准燃料,或者说2020年将是1990年的2.09倍。

不同的学者对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做出了或乐观或保守的预测。例如,德国学者屠达斯预计,到2060年煤的需求量将比1980年增加3倍,在2060年和以后的200年里煤将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契德维克则认为,煤的产量将平稳而适中地增长,他对欧洲和原经互会国家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缺乏信心。许多专家还预测,可用露天方法开采的煤炭资源将很快用尽。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长,无论露天采区还是地下采区的煤炭资源都将被快速开发。

煤炭的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发电。许多国家一半以上的能耗来自煤发电厂提供的电能。例如,美国每年有将近2/3的煤炭产量用于发电。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在新建的发电站里将采用组合循环工艺,使燃烧效率由现在的35%~40%提高到45%以上。

随着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消耗,人们期待着在煤层气化领域取得新的技术突破。因为世界上煤的储量非常巨大,那怕只有一小部分能用来产生人工流体燃料也是很可观的,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世界经济的面貌。

目前世界主要产煤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波兰等国将成为主要的煤炭生产和出口国。中国计划到2010年采煤20亿吨;美国在采用“净化工艺”的条件下,到2010年将产煤11.95~13.88亿吨。可以预计,哥伦比亚、巴西、委内瑞拉、印度尼西亚、越南和其他国家煤的开采量、消耗量和出口量也将增加。

可燃页岩是我们关心的另一个热点。加拿大和前苏联都曾做过许多利用可燃页岩作为热电站燃料的试验。然而,可燃页岩更吸引人的用途是将来可作为获取人造石油和其他化工产品(包括副产品二氧化钛)的重要来源。今后应按这个目标来开发利用莲斯克矿区的大量可燃页岩储量。

国际原子能办事处和欧洲原子能铀矿组的技术委员会会议指出,在1995~2010年期间全世界对铀矿的需求量为106.8万吨,其中包括WOCA成员国的87.7万吨和其他国家的19.1万吨(表1.7)。据全俄矿物原料和资源利用研究所的数据,再结合某些原子能欠发达国家(例如一些亚洲大陆国家)准备快速发展原子能的预报,可以肯定今后原子能的需求量将出现实质性增长,许多国家都将开展铀的开采和加工。其中,中国准备到2010年使铀的生产至少达到3500吨/年。

表1.7 2010年之前每年对铀的需求量预测

注:

,608为需求量,单位千吨;100.0为所占比例,%。

一些铀矿的主要用户(西欧和东欧某些国家,日本,美国等)由于自身缺乏铀矿资源,所以将主要依赖从铀矿丰富、开采业发达的国家进口。这些国家主要指加拿大、澳大利亚、尼泊尔、纳米比亚,而巴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和乌克兰也可能成为铀矿的出口国。将来通过销毁核弹头,从高浓缩铀中获得的低浓缩铀也将成为原子能发电站核燃料的重大补充来源。

即使采用“绿色”运行模式,原子能发电的成本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原子能发电站发出1千瓦小时电能的成本是15.2戈比,而天然气发电成本是23.6戈比,重油发电是72.7戈比,煤发电是44.5戈比。

预计今后十多年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对包括原子能在内的能量需求也将猛增。考虑到1995~2010年间许多矿山将由于储量枯竭和其他原因而停产,所以必须加速铀矿新区的勘探和开发,在形成等级储量的矿区引进新的采矿设备,使采矿成本控制在80美元/千克之内,将来再升至130美元/千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采矿速度,并繁荣世界的铀矿贸易。近期内,许多国家(包括原子能技术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铀原料的供应问题。所以,争夺铀原料必将成为一个尖锐的世界性经济政治问题。

至于其他的未来能源,还有钍、氚、天然气水合物、泥炭和地热等。目前人们尚未注意到可作为能源载体的钍。但是现在工业应用钍的工艺已研制成功,其主要优点是钍比铀在环保方面要安全得多。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钍的矿产地就是采锆矿时产生的矿渣。所以对钍资源必须重新评价。氚的储量有无限大。天然气水合物是将来可能的动力原料之一,我国北方的海洋中就有天然气水合物的成矿显示。应从农村经济的需要出发对泥炭重新评价。再远的未来,人类将大量从地热和海洋能中获取热能。

❷ 美国的简介(资源方面的)

一、前言 美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美国的矿产资源与矿业管理制度,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国作为世界资源消耗大国,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虽然也是资源大国,但它高度发达的经济消耗了太多的资源,造成了美国的"能源危机",经常为了能源而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发动对外战争。 在经历资源破坏、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一系列灾难及能源危机给经济造成的重创后,美国开始在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方面采取了一些举措,并取得显着成效。开源节流,使美国逐步改变其资源使用方式,走上了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之路。 美国在节约能源及合理利用资源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 二、矿产资源概况 美国矿产资源丰富。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6年和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2006年提供的最新资料数据,美国目前探明的矿产储量为:石油3600百万吨,煤炭246643百万吨,天然气192.5万亿立方英尺,铁矿石6900百万吨,钼270万吨,铜3500万吨等。 其中,美国的煤炭、稀土、铁矿石、钼、铜、铅、锌、金、银、硼、硅藻土、天然碳酸钠、重晶石等矿产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7.1%(煤炭)、14.8%(稀土)、4.3%(铁矿石)、31.4%(钼)、7.4%(铜)、12.1%(铅)、13.6%(锌)、6.4%(金)、9.3%(银)、23.5%(硼)、27.2%(硅藻土)、95.8%(天然碳酸钠)和12.5%(重晶石)。分别列居世界第1、3、7、2、2、3、3、5、6、2、1、1和3位。 此外,美国的石膏、滑石(和叶腊石)、高岭土、膨润土等矿产储量或资源量,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位置。 美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全国5大油气区30多个油气盆地中。5大油气区分别为:墨西哥湾含油气区、北美地台含油气区、加利福尼亚含油气区、落基山含油气区和阿拉斯加含油气区。 目前探明的石油储量主要集中在德克萨斯、路易斯安纳、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等4个州。其中,得克萨斯州的石油储量占美国总储量的22%,路易斯安那州占20%;阿拉斯加占20%;加利福尼亚州占18%。 美国煤炭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蒙大拿州、伊利诺斯州、怀俄明、西弗吉尼亚、堪萨斯、宾西法尼亚、德克萨斯和印第安那等州,其中,蒙大拿州和伊利诺斯州是美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两个州,蒙大拿州煤炭资源量占美国煤炭总资源量的24%,而伊利诺斯州占美国煤炭总资源量的21%。 美国金属矿产资源如铜、铅、锌、金、银、钼、铀等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包括内华达、犹他、亚利桑那、蒙大拿、爱达荷、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科罗拉多和新墨西哥等州。 铁矿资源则主要分布在苏必利尔湖区一带。美国非金属矿产资源则遍布全美各地,但以东部和西部地区居多。 三、石油与金属消费状况 2005年,美国石油消费为每天20660千桶,煤炭消费为1023.4百万吨,天然气消费量为219780亿立方英尺,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5.0%、19.6%和23.0%。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美国石油年消费量最高为2005年的每天20660千桶,最低为2004年的每天19625千桶,平均为每天19907千桶。煤炭消费量则变化在961.4-1023.4百万吨之间,平均年消费量为988.2百万吨。天然气消费量变化在219780-233330亿立方英尺之间,平均年消费量为225420亿立方英尺。 在消费发展趋势上,从2000年到2005年,美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0%,煤炭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0.8%,而天然气消费量则成负增长,即减少趋势2005年,美国精炼铝消费量为611.4万吨,精炼铜消费量为233.6万吨,精炼铅消费量为146.9万吨,精炼锌(锌锭)消费量为101.8万吨,精炼镍消费量为13.3万吨,精炼锡消费量为4.21万吨,钨消费量为1.16万吨,钼消费量为3.42万吨。 前六种金属(铝、铜、铅、锌、镍和锡)的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分别为19.3%、13.5%、19.5%、9.8%、10.1%和12.1%。2005年美国钨和钼的消费量在世界总消费量中的比例,目前无可得数据进行计算。 在2000年到2005年的6年中,精炼铝的消费量变化在523.0-616.1万吨之间,平均每年消费量为574.7万吨;精炼铜的消费量变化在229.0-301.0万吨之间,平均每年消费量为250.5万吨;精炼铅消费量变化在146.9-169.4万吨,平均年消费量为158.0万吨;精炼锌消费量变化在101.8-131.5万吨之间,平均年消费量为116.6万吨;精炼镍消费量变化在11.8-14.7万吨之间,平均年消费量为13.0万吨;精炼锡消费量变化在4.21-5.72万吨之间,平均年消费量为4.88万吨;钨消费量变化在1.01-1.45万吨之间,平均年消费量为1.25万吨;钼消费量变化在1.96-3.42万吨之间,平均年消费量为2.65万吨。 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经验 (一)以节约能源为重点。美国对资源的节约使用始于节能,并始终视为重点。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节能政策和措施可分为两类:一是在政府管理下,通过法律等形式施行,属于政策性手段;二是通过财税等经济手段鼓励节能,属于市场行为。 1.实施能源管理。美国政府设有专门的节能机构,同时允许非政府组织参与能源管理。这些机构的职责主要是为节能工作创造一个有规则的市场环境,同时对政策的实施起到监督和调控作用。美国负责能源管理的政府机构分为国家(联邦)和地方(州政府)两个主要层次。其中,美国能源部(DOE)是最主要的政府机构,负责能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美国环保署(EPA)和联邦能源管理机构(FERC)是推动节能工作的辅助部门。此外,大部分州政府设有相应的能源管理部门,负责抓各州的节能工作和执行国家的能源政策。美国节能机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政府机构,美国能源效率经济委员会(ACEEE)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组织。 2.制定节约能源的法律法规。美国在能源管理方面十分重视法制建设,注重用法律手段加强节能管理,形成了完善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美国能源立法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能源危机紧急应对阶段。为应对1973年以来的两次石油危机,美国于1975年颁布《能源政策和节能法案》,于1978年颁布《国家节能政策法案》和《公用电力公司管理政策法案》。第二,降低电器设备耗能阶段。美国于1987年制定了国家设备能源保护法,颁布《国家家用电器节能法案》。第三,制定国家能源综合战略阶段。美国于1992年颁布《能源政策法案》,于1998年公布了《国家能源综合战略》,并于2005年颁布《国家能源政策法》。 3.重视能效标准的制定。制定并执行能源效率标准是美国节能工作的重要一环。美国颁布和实施的能源效率标准分为强制性和自愿性两类。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强制性标准需经过国会讨论和批准,具有法律效力。自愿性标准则由企业界自行制定和实施,若实施后得到政府、企业界和公众的认可,则有可能被改为强制性标准。能效标准的具体应用归功于"能源之星"项目的推行。"能源之星"是美国政府推出的一项旨在指导企业和个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保护环境的节能项目。它是美国环保局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商品节能标识体系,凡符合节能标准的商品会贴上带有绿色五角星的标签,并进入美国环保局的商品目录得到推广。 4.对节能行为进行现金补贴。现金补贴是直接刺激节能行为的一种有效方式。在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及电力公司等公用事业组织每年均会给予大量经费补贴用予鼓励用户购买节能产品。此外,美国在节能研发方面也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提供现金支持,并以多种形式进行资金资助和补贴。 5.减免节能项目的税收。税收减免是节能财税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如,在2001年美国财政预算中,对新建的节能住宅、高效节能建筑设备等实行了减免税收政策,规定在2001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期间,凡在美国国家节能标准(IECC标准)基础上再节能50%的新建建筑,每幢减免税收2 000美元,对各种节能型设备,根据能效指标分别减税10%或20%。 6.提供抵押贷款服务。美国一些官方和商业贷款机构对节能型产品提供抵押贷款服务,对此类产品提供优惠的低息贷款以鼓励节能产品的开发。此外,还采取返还现金、低利息等措施鼓励居民购买"能源之星"认证的住宅等。 (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提出循环经济概念。由于政府措施得当,加之产业界和公众的支持,美国正在向循环型社会发展。美国制定一系列以循环利用为目标的资源使用政策,主要内容有:一是促进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三是鼓励节能。 1.回收利用废弃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在美国取得了很大发展。据美国环保局公布的数据,1999年美国回收利用的固体废弃物高达6 400万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比15年前提高一倍,达28%。 2.鼓励发展可再生资源。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调控手段培育与可再生资源相关的市场。如,1993年克林顿总统签署行政令,要求再生产品在所有政府机构的办公用品中应占20%,1999年将这一比例提高到30%,这一行政令的实施使再生产品在联邦政府的采购物品中两年内增加到35%。在政府的带动下,各州和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政策,鼓励人们购买使用再生物质的产品,推动了美国可再生资源的开发。 (三)实施资源节约战略 1.通过立法管理资源。美国政府注重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资源。迄今为止,美国已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主要有《多重利用、持续产出法》、《森林、牧场可更新资源规划法》、《联邦土地利用和管理法》、《濒危物种法》、《海岸带管理法》及国家公园管理法规系列。这些资源保护法和控制资源开发活动的各类经济法,加上有关国际公约,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大大增强了对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效应。 2.利用经济手段管理资源。美国经济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充分利用经济手段管理资源。为改变资源短缺与资源大量耗用并存的矛盾,美国政府着力完善资源产权制度,调动各方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积极性,实现资源产业化管理,改变了资源无偿或低价使用的状况。此外,美国正逐步建立完善统一的资源市场及合理的资源价格体系,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能源资源利用的现状 (一)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由于节能政策的不断调整和技术上的不断进步,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节能取得显着成效,GDP单位能耗逐年下降,从1970~2005年,全美GDP单位能耗下降了将近50%。目前美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仍然很高:2007年美国单位GDP能耗为8.8百万BTU/美元(BTU:英制热单位),比1973年下降了98%。 (二)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美国能源消费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为主。二战后,美国的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石油进口依存度极高。随着美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相应措施,其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优化。据美国能源部统计,2005年全美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占40%,煤炭占23%,天然气占23%,核能占8%,可再生能源占6%;发电消耗的一次能源中,煤炭占49.8%,核电占19.9%,天然气占17.9%,可再生能源约占9.1%。这表明美国石油消费比例已大大降低。 (三)可再生能源发展成效显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国,并实现了可再生能源的多元化利用。美国联邦政府还制定许多经济激励政策,以降低可再生能源产品及服务的成本和价格,培育和扩大可再生能源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对几种不同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现状如下:风力发电方面,美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02年累计装机容量达46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方面,美国已开展100万套屋顶光伏计划;美国是世界上生物质发电装机最多的国家,目前拥有350多座生物质发电站;美国还非常重视氢能,2003年投资17亿美元启动氢燃料开发计划,2004年建立了第一座氢气站。 六、经验启示 (一)建立基于市场的节能政策调节机制。美国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节能的激励、约束作用基础上,灵活采用财税政策,引导不同群体出于自身利益去自发节能。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作用。 (二)出台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制定能效标准。进行节能立法,制定能效标识和节能监督等法律法规,形成完备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实施能效标准体系,为节能工作提供依据和衡量标准。 (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发可再生资源。坚持节能与开发并举,在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地热能,等等,实现能源利用多元化。借鉴循环经济的做法,提高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并着力开发各类可再生资源,鼓励消费者使用可再生资源生产的产品。 (四)加强节约型社会理念的宣传。美国在制定每项政策措施的同时注重宣传,公众的积极参与是推动美国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动力。利用各类媒体进行宣传,建立长效宣传机制,在全社会形成科学消费、循环节约的理念

❸ 美国石油主要分布

美国是世界上已探明石油探明储量最多的国家之一。截至2004年1月1日,其探明石油储量为227亿桶,在世界上排名第11位。美国全国80%以上的储量集中于美国的四个州:得克萨斯州(24%)、阿拉斯加州(22%)、路易斯安纳州(20%)和加利福尼亚州(19%)。其他产油州还包括新墨西哥州、俄克拉何马州、怀俄明州、堪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北达科他州等。由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上半期的过度开采,石油储量下降较快,美国石油储量较1990年下降了约20%。

美国是继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联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产油国,美国油气杂志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美国石油产量为790万桶/日,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9.2%。其中原油产量为570万桶 /日,其余为天然气液(NGL)。目前产量为过去50年来的最低点,比1985年的1060万桶/日下降约25%。美国现有大约50万口产油井,但大多属于“边际”井,根据2003年统计,主要产油区域集中在墨西哥湾、得克萨斯州陆地油田、阿拉斯加州北坡、加利福尼亚州、路易斯安纳州陆地油田、俄克拉何马州和怀俄明州。2003年美国新钻探30151口油气井,其中油井为5694口,天然气井为20011口,干井为4446口。比2002年的钻井数量25536口上升18%。随着物探技术和钻探设备的进步和发展,墨西哥湾深水油田的产量迅速增长,深水油田产量已占美国墨西哥湾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二。由于美国大部分的能源资源集中在联邦政府所属的领地内,而油气的勘探开采受到联邦政府的诸多限制,因此石油产量难以有大幅增长。由于能源投资的低回报,1980年以来石油工业投资大为缩减,导致美国现有的管道运输、炼厂加工等石油供应基础设施陈旧老化,产能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国内生产成本高于国际水平,环保要求日益苛刻,受此影响,许多炼油厂被迫关闭,有关资料数据显示,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美国没有新建一座炼油厂。美国的石油炼制加工行业主要集中于得克萨斯州、路易斯安纳州、加利福尼亚州、伊利诺伊州、宾西法尼亚州、新泽西州、华盛顿州、俄亥俄州和印第安纳州。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统计,美国2002年石油炼制加工能力为1676万桶/日,占当年世界总炼油能力8390桶/日的 20%左右。

❹ 美国的石油主要来自哪里

以前一直以为中东地区是美国石油的主要来源地、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的最大石油供应国,其实不然。

事实上中东地区供应的石油只占美国石油进口量的17%,
沙特阿拉伯则是美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

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是加拿大,加拿大输入美国的石油是沙特阿拉伯的2.7倍;
第二大石油供应国是墨西哥。
许多美国人根本不知道加拿大与墨西哥这两个美国的南北邻居是自己国家数一数二的石油供应国,
一说到石油进口,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远在中东的沙特阿拉伯。

2009年进口石油占需求量的51%。
(图表:美国能源信息署)据美国能源信息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5月27日的最新统计,
截至今年三月份,平均每天输入美国的石油(包括原油以及精炼石油产品),加拿大是277.3万桶,墨西哥是126.9万桶,沙特阿拉伯是110.8万桶,
委内瑞拉是103万桶,
这四个国家每天输入美国的石油均超过百万桶。
除了这四个国家外,排名前15位的石油供应

国依次是:

尼日尔爾利亚:96.6万桶

俄罗斯:55.6万桶

阿尔及利亚:48.9万桶

伊拉克:37.5万桶

哥伦比亚:31.8万桶

安哥拉:32.0万桶

巴西:20.5万桶

维尔京群岛:20.3万桶

英国:15.5万桶

科威特:14.3万桶

挪威:10.4万桶

2009年进口石油地区百分比表 (图表:美国能源信息署)
2009年美国的石油消费每天约1880万桶,其中进口石油占51%。
在进口石油中,西半球的南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区占51%,
是美国石油的主要进口地区;
非洲占22%、波斯湾地区
(即中东地区,包括巴林、伊拉克、科威特、
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的进口则占17%,其他地区占10%。

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但也出口石油,主要是加工过的石油,2009年美国出口的石油大约每天200万桶。美国从墨西哥进口原油,而后在德州等地的炼油厂加工成各种石油制品,再出口到墨西哥,这样做与将石油制品运送到美国东部地区相比,经济效益比较高,而东部地区从欧洲进口石油制品则比较划算。

最近几年美国在能源方面越来越重视节能与开发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等传统再生能源也得到青睐,石油在整个能源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目前全国40%的能源来自石油。与此同时,美国也在逐渐摆脱依赖进口石油的状况,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统计,2005以及2006年进口石油占全国石油消费量的60%,2009年下降到51%,预计到2035年这一比例将下降到42%。

❺ 美国有哪些丰富资源

储量丰富的美国矿产资源(一)

美国国土面积937.3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居世界第四位。全国划分为50个州和一个特区。本土48个州,位于北美洲中南部,北面与加拿大接壤,西南与墨西哥相连,东南滨墨西哥湾,东、西两面分别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另有两个海外州,一个是位于北美大陆西北端的阿拉斯加;另一个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夏威夷。哥伦比亚特区为首都华盛顿所在地。

美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资源、生产、消费和贸易国之一,是世界矿业的中心。矿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是其基础性产业之一。

一、矿产资源

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一。许多矿产的储量居世界前列(表1)。

美国矿产储量居世界第1位的有:煤、钼、天然碱、硼、溴、硫酸钠;第2位的有:铜、金、镉、银、钇、磷、硫;第3位的有:铅、锌、稀土、重晶石、碘;第4位的有:铂族金属、钨;第5位的有:铁矿石;第6位的有:天然气、锑、铋、钾盐;第8位的有:钛铁矿、铀:石油居第11位。

美国矿产资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 美国矿产资源总量丰富, 余缺并存。美国矿产资源丰富, 发现2500多种矿物, 经地质勘查工作证实,美国探明有矿产储量的矿产有88 种, 是世界上探明储量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美国矿产资源总量虽然丰富, 但有些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甚至有些矿产资源主要依靠从国外进口。在诸多矿产中, 资源比较丰富的有煤、铀等能源矿产,铜矿、金矿、钼矿、铅矿、锌矿等金属矿产资源和硼矿、硫矿、磷矿、天然碱、膨润土、硅藻土、高岭土、硅灰石、滑石、石膏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尤以铜矿、金矿和化肥化学矿产资源最为丰富。对美国来说,石油能源资源、铁矿和锰矿、铬矿、镍矿等钢铁矿产资源并不丰富,铝土矿及砷矿、铋矿、钨矿、锡矿、石英、萤石、云母矿等几十种矿产则属于短缺资源。

第二, 美国各类矿产资源丰度状况不尽相同。就总体来看, 以非金属矿资源最为丰富, 分布亦广,金属矿和能源矿次之。能源矿产以煤矿和铀矿资源比较丰富, 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而油气资源丰度一般,金属矿产中以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和金银等贵金属矿产较为丰富, 其他金属矿产一般; 非金属矿产中以化工矿产和轻工矿产为最丰富。

第三, 美国矿产资源地理分布广泛, 但不均匀。美国各州均有数量不等的某些矿产,但分布是不均匀的。中部地台区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铅、锌和铜矿等矿产;东部阿巴拉契亚褶皱带中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有色金属和贵金属; 西部科迪勒拉褶皱带是美国矿产资源的主要富集区, 不仅产有大量铜、钼、金、银、铀、钒、铅、锌等金属矿产, 而且非金属矿产和煤、石油、天然气、地热等能源矿产也很丰富;墨西哥湾和大西洋拗陷带中的矿产以石油、天然气、褐煤和钾、硫、磷等沉积矿产为主。总体看来, 固体矿产中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中部和东部较少; 非金属矿产则在东、中、西部州均有分布。

根据美国目前的矿山生产能力(2005年产量数据)计算,美国主要矿产储量的静态保证年限如下:铜31年,钼47年,铝土矿100年,金11年,铅19年,锌40年,银20年,重晶石51年,石膏33等。另外,美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26.1%,居世界第一;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2.4%和3.0%,分别排世界第11位和第6位。

美国矿产资源分布

二、生产和消费

美国目前开采的金属矿产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钼、铂族金属等,开发的金属矿山主要位于西部地区(铁矿山主要在明尼苏达州和密歇根州)。而开采的非金属矿产品主要为石料、石灰、磷酸盐、高岭土、盐、苏打灰、斑脱岩、钾岩、硼矿物、硅藻土、石膏、宝石等,主要开采地多位于东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相对较少。在工业产值上,非金属矿产的工业产值目前大于金属矿产的工业产值。

表2

能源矿产

美国是世界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国,其石油、天然气和煤产量一直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从2001到2005年,美国石油产量从3.49亿吨逐步下降到3.10亿吨,平均年下降率为2.9%,美国石油产量占世界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9.7%下降到8.0%(表2);同期美国天然气产量从5658亿立方米逐步下降到5257亿立方米,平均年下降率为1.8%,占世界的比重从2001年的22.7%下降到2005年的19.0%;与石油和天然气不同,从2003年开始,美国煤生产形势迅速好转,产量连年增加。由于2002年和2003年煤产量大幅下降的影响,2001年~2005年煤产量只出现了小幅度增长,从2001年的10.23亿吨增长到2005年的10.28亿吨,平均年增长率仅为0.13%。同期,由于中国和印度等国煤产量的大幅增加(中国和印度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2.2%和5.7%),世界煤总产量大幅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5.0%。相比之下,美国煤产量在世界产量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从2001年的21.2%下降到2005年的17.6%。

美国也是世界重要的能源消费大国。2005年美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3.37亿吨石油当量,与2004年略低,占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为22.2%(表3)。石油、天然气和煤是美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主体,2005年占美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分别为40.4%、24.4%和24.6%;而核能和水电则仅分别占8.0%和2.6%。200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万美元)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2吨石油当量,2005年则下降到1.9吨石油当量。2005年美国各种一次能源消费量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如下:石油24.6%,天然气23.0%,煤19.61%,核电29.6%,水电9.1%。

近5年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其能源消费稳步增加。石油消费量从2001年的8.96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9.45亿吨,年均增长1.3%;煤消费量从2001年的5.52亿吨石油当量上升到2005年的5.75亿吨石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0%;同期天然气消费量从2001年的6414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的6335亿立方米,年均年增长率为-0.3%。

金属矿产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矿产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钢、铁矿石、金、银、以及主要有色金属的生产和消费均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铜、铅、锌、钼、钢材和贵金属。美国是世界最大钼生产国,主要是作为副产品从斑岩铜矿中回收的。2005年钼的产量为5.8万吨,在世界产量中所占比重为31.2%。黄金矿山产量为256吨,仅次于南非,在世界产量中所占比重为11.0%。矿山银的产量为1178.8吨,在世界产量中所占比重为6.1%,其中一半以上为铜、铅、锌和金的冶炼副产品。此外,氧化铝和矿山铅的产量所占的比重也都超过了10%;钢铁、精炼铝、矿山铜和精炼铜、矿山锌、镁和镁化合物、钛铁矿和矿山银的产量在世界产量中所占比重也都达到了5%~10%。

2001年~2005年,由于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对美国金属矿产品的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通过统计的35种金属矿产品生产数据来看,17种矿产品的年均增长率为正增长,17种矿产品年均增长率为负增长;但主要原生金属矿产品的生产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精炼铅产量从2001年的26.6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4.3万吨,年均下降率为14.0%;矿山铅产量从2001年的46.6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42.6万吨,年均下降率为2.2%;精炼铜从2001年的180万吨下降到2005的126万吨,年均下降率为8.5%;矿山铜产量从2001年的134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14万吨,平均下降率为4.0%;矿山金产量从2001年的335吨下降到2005年的256吨,平均下降率为6.5%;矿山银产量从2001年的1606吨下降到2005年的1179吨,平均下降率为7.4%;矿山锌产量从2001年的84.2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74.8万吨,平均下降率为2.9%;精炼锌产量从2001年的20.31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19.1万吨,平均下降率为1.5%;精炼铝产量从2001年的263.7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248.1万吨,平均下降率为1.5%。此外,镁、铬、镉等金属的产量年增长率也为负增长。

多年来,美国由于国内主要金属矿产资源有限,矿石和金属产量不断下降,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只能不断增加进口量。为了减少对国外矿产品的依赖,美国逐渐加强再生金属的回收利用。近几年在主要原生金属产量普遍呈下降趋势,但再生金属的生产却出现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许多金属的再生利用发展迅速,特别是金、铅、锌、铝、锡、锑、汞、钨、镍和铂族金属等。这些再生金属的产量占其总消费量的比例高的达70%(金),低的为5%(铂族金属)。

(信息来源:中国建材网)

❻  北美地区典型国家的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北美地区的天然气和石油在世界油气资源分布的比例分别是19%和18%。2002年(估计值)北美地区的石油产量为55725万吨,占世界产量的16.88%,天然气产量为8234.98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32.96%。美国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加拿大的油气资源较丰富,是美国油气的最大供应国。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又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现已成为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美国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美国油气的产储量

美国是世界油气资源大国,到目前为止,美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大体占世界总量的2.8%,天然气探明储量占3.2%。2003年1月1日美国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为5.19万亿立方米,比2002年同期的估计探明储量5.02万亿立方米增加了3.39%。2002年底石油的剩余探明储量为30.75亿吨,比2001年底的剩余探明储量30.07亿吨增加了2.26%。2002年其石油产量为2.89亿吨(实际值),比上年的2.90亿吨减少了0.34%。2002年天然气的产量为5703.87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5758.48亿立方米下降了0.95%。

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趋势为:从1950年到1999年水电在能源生产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天然气从1950年到1980年在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但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天然气所占比重先是忽然急剧减少,然后在90年代之后基本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石油在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中所占比重从1950年到1999年稳中有降(见图6-1)。

图6-1美国一次能源生产结构变化

2.美国的油气贸易

美国不但是油气资源大国,而且也是油气消费大国。其国内的油气生产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进口大量的油气。据英国BP《2003年6月世界能源统计述评》统计,美国2002年石油进口为11357千桶/日,比2001年减少了2.2%。天然气的进口量为1089.1亿立方米,天然气消费量为6675亿立方米,比2001年增长3.9%。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巨大,其进口量占世界总进口量的26%。油气对外依赖程度非常大。

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据预测,美国的石油进口量在未来将稳步增长(见图6-2)。

图6-2美国未来石油生产与进口趋势

(美国石油消费,百万桶/日)

美国进口石油的地区主要是西半球(指美洲地区)、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见下图)由于地缘政治和一体化管网的自由贸易协定、能源部门相互投资、分担的安全义务以及可靠的供应关系等原因,2000年美国石油总进口的55%集中来自四个国家:加拿大(15%)、沙特阿拉伯(14%)、委内瑞拉(14%)和墨西哥(12%)(见图6-3和图6-4)。

图6-3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的地区分布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图6-42000年美国石油进口的10大供应国(单位:千桶/日)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1)

除了继续巩固与美洲国家的关系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的焦点。

3.油气消费

(1)美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预测

美国近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使美国消费的石油就占全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25%强。从1973~1998年间,美国的能源消费量增长了22.42%,而1998年美国的GDP是1973年的1.93倍。

美国是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大国,虽然近期美国经济增长有趋缓的态势,但美国的经济在未来将继续缓慢增长,因此,其能源消费在未来也将继续增长,见图6-5。

图6-5美国石油总需求量趋势(百万桶/日)

(据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2000)

(2)美国油气消费量

美国每年平均消费石油8.97亿吨,天然气6544亿立方米。见表6-1和表6-2。

表6-1美国1987~2000年石油消费(单位:亿吨)

(据BP.2001)

表6-2美国1985~1998年世界天然气消费(单位:亿立方米)

(据BP,2001)

(3)美国油气消费结构

从总体上看,美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基本相同,从1950年到1980年,美国的煤炭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逐渐下降。而石油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天然气消费量所占比重却不断上升。1980年后,石油所占消费比重还是基本未变,而天然气所占消费比重在突然下降后逐步回升,煤炭所占比重在1980年之后稳中有升。

美国1999年能源消费总量为8533.6百万吨油当量,其中石油所占比重为40.6%,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5.2%,二者合计占美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64.8%。

二、加拿大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加拿大油气的产储量

加拿大的油气资源量也比较丰富。2002年加拿大的石油探明可采储量为246.60亿吨,比2001年的石油探明储量6.63亿吨增加了3619%。2003年报道天然气的估计探明储量1.70万亿立方米,比2002年1月1日的天然气估计探明储量1.69万亿立方米增加了0.59%。

加拿大2002年底的石油产量为10975.0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6.5%。2002年的天然气产量为2074.2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产量2057.72亿立方米增加了0.80%。

2.加拿大的油气贸易

加拿大是石油净出口国,1998年其进口原油为3830万吨,进口油品为860万吨,出口原油6350万吨,出口油品为1570万吨。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气商品量为1780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1695亿立方米增加了5%,其中输往美国的天然气上升8.5%,达到了947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消费总量的15%,这主要是1998年末投入运营的管输能力扩容工程已开始发挥作用。

加拿大是美国天然气、石油和电力最大的供应国。2000年加拿大石油贸易增长了4%,对美增长了10%。2000年加拿大出口天然气1016.6亿立方米。

3.油气消费

加拿大1998年的石油消费量为8320万吨,比1997年的消费量8210万吨增加了1.3%(见表6-3),1999年加拿大的天然气消费量为842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833亿立方米增加了1.1%(表6-4)。

表6-31990~1998年加拿大的石油消费量(单位:百万吨)

(据BP,2001)

表6-41985~1999年加拿大天然气消费量(单位:亿立方米)

(据BP,2001)

在加拿大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1999年石油所占比重为36.4%,天然气所占比重为28.2%。

三、墨西哥油气工业发展概况

1.墨西哥的油气产量和储量

截止到2001年底,墨西哥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7.29亿吨,比上年同期的36.75亿吨减少了52.95%。墨西哥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原油产量年平均约为1.55亿吨。2002年墨西哥的石油产量为1.59亿吨(估计值),比2001年的1.56亿吨(实际值)增加了1.69%。

截止到2003年1月1日,墨西哥的天然气证实储量为2485.10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的8354.93亿立方米减少了70.26%。2002年墨西哥的天然气产量为456.91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了约1.94%。墨西哥的天然气储量在拉美仅次于委内瑞拉,在美洲居第四位。墨西哥开采的天然气大部分是伴生气,只有不足25%的天然气产自非伴生气田。由于墨西哥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投资很少,所以产量近5年一直不高。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估计,今后十年墨西哥对天然气的需求将增长9%,而天然气产量却会不断下降(王锡华、焦震衡,2003)。

2.墨西哥的油气贸易和油气消费

墨西哥国土面积为192万平方公里,人口有9860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4000亿美元,人均GDP为4000美元,石油消费量为178万桶/日,人均石油消费量6.6桶/年,成品油需求量为165.1万桶/日,其中汽油占三分之一。1998年汽油消费量为50.7万桶/日,其中国内炼厂供应量为45.3万桶/日。目前该国每日进口的13.5万桶高辛烷值汽油大部分来自壳牌的帝尔帕克合资炼厂,同时也从欧洲进口汽油。该国汽油出口量为8.1万桶/日,通常销往美国。另外该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也有所增加。一些以燃料油为动力的电厂已经改用天然气为燃料,新建电厂全部采用天然气为燃料。

1999年墨西哥的天然气商品量为35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了2.3%。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石油为1359千桶/日。1999年墨西哥出口天然气16亿立方米,比1998年的出口量4亿立方米增加了300%。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1.7亿立方米,而从美国进口31.1亿立方米。

❼ 美国的国内的石油资源多不

美国石油储量丰富,是石油生产大国。据美国能源部情报局公布的统计数字,美国已探明石油储量超过209亿桶,居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国石油日产量达510万桶,居世界第三。得克萨斯、阿拉斯加和墨西哥湾是美国主要产油区,其中,墨西哥湾地区集中了美国大部分石油和天然气海上钻井平台,石油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

出于长远能源战略和环境保护等多种原因,占全美近海水域85%的大西洋、太平洋和佛罗里达州墨西哥湾水域均不允许近海石油开采。而美国能源部依据25年前的数据估算,这些区域可开采石油180亿桶、天然气76万亿立方英尺。

据新华社电 美国总统布什14日宣布解除在美国近海开采石油的行政禁令,并希望国会采取类似措施废除相关法律禁令,以应对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局面。如果放开近海石油开采,美国原油生产量最多能增加180亿桶 1.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中游堪萨斯州,密苏里州一带;
2.美国南部,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一带;
3.美国飞地阿拉斯加洲北部以及近沿岸一带;
4.得克萨斯州沿岸墨西哥湾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