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油井里的石油怎么分
扩展阅读
帝浪手表为什么价格贵 2025-07-10 19:54:43

油井里的石油怎么分

发布时间: 2023-03-09 08:24:12

1. 原油分几类怎么判断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原油的性质包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密度、粘度、凝固点、溶解性、杂质含量等;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组成、氧化、燃烧等。
颜色:原油的色泽按产地和成分不同,一般有褐色、黄褐色、深棕色和黑色。通常颜色越深则比重越大,同时含沸点成分就越少,反之亦然。然而原油中纯粹烃类为无色物质,原油的颜色是由石油中含有的其它物质所形成的。
密度: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
粘度:原油粘度是指原油在流动时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凝固点: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溶解性:原油很难溶于水中,但却能溶于普通的有机溶剂,如苯、氯仿、酒精、乙醚、四氯化碳等。虽然原油几乎完全不能和水相溶解,但仍有少量水分会“包溶”于原油中,一定条件下可自然析出。
含蜡量:含蜡量是指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原油中所含石蜡和地蜡的百分比。石蜡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固体,由高级烷烃组成,熔点为37℃~76℃。石蜡在地下以胶体状溶于石油中,当压力和温度降低时,可从石油中析出。地层原油中的石蜡开始结晶析出的温度叫析蜡温度,含蜡量越高,析蜡温度越高。
析蜡温度高,油井容易结蜡,对油井管理不利。含硫量是指原油中所含硫(硫化物或单质硫分)的百分数。原油中含硫量较小,一般小于1%,但对原油性质的影响很大,对管线有腐蚀作用,对人体健康有害。根据硫含量不同,可以分为低硫或含硫石油。
含胶量:含胶量是指原油中所含胶质的百分数。原油的含胶量一般在5%~20%之间。胶质是指原油中分子量较大(300~1000)的含有氧、氮、硫等元素的多环芳香烃化合物,呈半固态分散状溶解于原油中。胶质易溶于石油醚、润滑油、汽油、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含盐量:原油从油井采出,其中含有大量的盐分,最高可达1000ppm(百万分之一千),它们多为钠、钙、镁和氯化物的混合物。通常原油含盐量在0.02%~0.055%之间。
其他:原油中沥青质的含量较少,一般小于1%。沥青质是一种高分子量(大于1000以上)具有多环结构的黑色固体物质,不溶于酒精和石油醚,易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沥青质含量增高时,原油质量变坏。

2. 石油的分类

石油的分类常因目的(用途)不同而采用的参数各异。目前石油地质学上较为流行的是蒂索和威尔特(1978)提出的分类。下面对该分类作一简单介绍。

该分类主要是依据原油中各烃类的含量比例关系,以烷(石蜡)烃、环烷烃、芳烃+S、N、O化合物3个参数作为3个端元,采用三角图解来划分原油类型。注意该方案中所用参数是原油中沸点>210℃馏分的分析数据。

图1-3 在636个正常的和重质降解石油样品中饱和烃的分布

该方案是考虑到饱和烃含量对于石油性质有重大影响,且饱和烃分布在 50% 处为频率最小值,可以明显地将芳香型原油与石蜡型和石蜡 -环烷型原油分开 ( 图1 -3) 。因此,以饱和烃含量 50%为界将三角图分为两大部分。在饱和烃含量 >50% 的区域内,再根据石蜡烃和环烷烃的相对含量,即以石蜡烃含量 50%、40%处建立次一级分类界线,将饱和烃 >50% 区域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石蜡型、环烷型和石蜡 - 环烷型。在芳烃 + S、N、O 化合物 >50% 的区域内,以石蜡烃含量 10% 建立分类界线,将石蜡烃含量 > 10% 的区域作为芳香 - 中间型原油; 而石蜡烃 < 10% 的区域为重质降解原油。在重质降解原油中又于环烷烃含量 25% 处建立分类界线,将环烷烃含量 >25%的称为芳香 - 环烷型; 而 <25%者称为芳香 - 沥青型。根据上述原则,可将石油分为 6 种类型,各类石油在三角图中的位置及分类参数如图 1 -4 和表 1 -3 所示。

图 1 -4 表示 6 种石油类型的三角图解( 据 B. P. Tissot et al. ,1978)

表 1 -3 石油的分类表

( 据 B. P. Tissot et al. ,1978)

3. 石油有哪些种类

矿物油:所有种类的石油都富含碳和氢组分,据此可以追索出它们的生物起源或相关性。在地下多孔岩层中发现的矿物油也不例外,它们起源于有机质,如死去的浮游生物——它们在地质历史中曾在海底大量分布。经过多种复杂的地球化学过程,这些有机质转化为矿物油,或称“石油”和它的组分,如煤油、石蜡、汽油、柴油等。它们被归类为矿物油,因为在人类的时间框架下,它们不属于有机质,它们来自地下的地质体,从地下岩层到地下的圈闭,再到地下的砂层。一些油状物质也可以在一些自然环境中找到,广为人知的就是沥青。在自然界中,沥青往往以焦油斑的形式存在于地下裂缝中。石油和其他矿物油已经成为现代人类社会极为重要的资源,它们常常以人们四周无处不在的“油”来冠名。
有机油:由植物、动物和其他有机质通过有机过程而形成,这些油类以其多样性为显着特征。从化学观点来看,这是一个模糊的术语,而油类真正的科学术语应该是脂肪、蜡、胆固醇在活着的生物体内发现的油类物质及它们的分泌物、脂类。从蜡到类固醇都可归类为脂类,有时它很难定义。通常,人们几乎仅仅根据它们都排斥水或不溶于水的特征将其归为一大类。脂类可以完全溶解于其他液态脂类中。它们中碳和氢的含量很高,与其他有机组分和矿物质相比,脂类内部几乎不含氧。

4. 什么是石油分馏

石油是由几百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开采时从油井中喷出的分子量较大的液态烃类混合物叫原油,分子量较小的气态烃类混合物叫油田气。

石油是烃的混合物,因此没有固定的沸点。含碳原子愈少的烃,沸点愈低。因此,在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汽化,经过冷凝后分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汽化,经过冷凝后又分离出来。这种方法就是石油的分馏。

石油通过分馏能得到含碳原子个数不同的各种产品,有液化石油气(C4以下的烃的混合物)、汽油(C4~C11的烃的混合物)、煤油(C11~C16的烃的混合物)、柴油(C15~C18的烃的混合物)和重油(C20以上的烃的混合物)等。重油中所含烃的相对质量较大、沸点较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我们可以将这些相对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质重较小、沸点较低的烃,我们称这个过程为裂化。石油经分馏和裂化后就可以得到我们所需的各种产品了。

5. 致密油、页岩油、原油、石油,这些概念如何区分

致密油[3]: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生油岩中,或与生油岩互层、近领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储集岩中,未经过大规模长距离运移的石油聚集。四个特征:①大面积分布的致密储层(孔隙度小于10%,基质覆压渗透率K小于0.1mD,孔吼直径小于1μm);②广覆式分布的成熟优质生油层(TOC大于1%,Ro为0.6~1.3%)③连续性分布的致密储层与生油岩紧密接触的共生关系,无明显的圈闭边界,无油“藏”的概念;④致密储层内原油密度大于40°API,油质较轻。
致密油是非常现实的石油阶梯资源。

页岩油:页岩油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页是指以页岩为主的页岩层系中所含的石油资源,其中包括泥页岩孔隙和裂缝中的石油,也包括泥页岩层系中的致密碳酸岩或碎屑岩邻层和夹层中的石油资源。

原油即石油,也称“黑色金子”,习惯上称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未加工的石油为原油,它是一种由各种烃类组成的黑褐色或暗绿色黏稠液态或半固态的可燃物质

6. 请问原油、石油、汽油、柴油的区别

1、性质不同:原油是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石油是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柴油是轻质石油产品,复杂烃类(碳原子数约10~22)混合物。

(6)油井里的石油怎么分扩展阅读:

汽油存放注意事项:

1、油罐及贮存桶装汽油,附近要严禁烟火。一切火种如打火机、火柴等都要禁止带入油库。在油库、车库内要用防爆灯具和防爆开关,切莫使用明火或油灯照明。不要将汽油与棉花、火柴、雷管、炸药、氧气等物放在一起。

2、不要用铁器工具敲击汽油桶,特别是汽油的空大桶更危险。因为桶内充满汽油与空气的混合气,而且经常处于爆炸极限之内(即在爆炸上限2.6%与下限1.7%之内),一遇明火,就能引起爆炸。

3、当进行灌装汽油时,邻近的汽车、拖拉机的排气管要戴上防火帽后才能发动,存汽油地区附近严禁检修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