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的可燃冰储量位于世界第一,它真的能取代石油吗
中国可燃冰储量占据世界第1位,可燃冰能不能取代石油,应该说可燃冰它是一种类似于固态天然气的东西,所以它本身跟石油不是一个性质,天然气本身的燃烧是非常清洁的,因为它燃烧只会产生氧化碳,不会产生其他的杂质,不像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汽油,柴油等燃烧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污染空气的东西。
而且如果等石油消耗殆尽,这100多年甚至是200年的时间,这期间科技发展到什么的程度会不会出现比氢气还要高效成本更低,并且对环境污染更小的东西这都有可能的这个东西说不准,因为你10年前都想不到科技能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程度,更不要说是100年之后能源的结构到底会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了。
Ⅱ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几倍以上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以上。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可燃冰资源密度高,具有极高的资源价值,是油气工业界长期研究的热点。
目前,人们在近海海域与冻土区发现了水合物矿点超过230处,随后涌现出一大批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区。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
温度、压力和原材料。
首先,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
其次,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
最后,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Ⅲ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几倍以上
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以上。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预测资源量相当于已发现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两倍以上,是公认的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替代能源,极具商业价值。
可燃冰详情:
可燃冰储量巨大。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全球已探明可燃冰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接替能源。在我国可燃冰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南海、东海海域,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的冻土区。
据粗略估计,仅南海北部陆坡的可燃冰资源就达到186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南海深水勘探已探明油气储量的6倍,达到我国陆上石油资源总量的50%。
通过勘查,2016年,在我国海域,已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远景区,在青南藏北已优选了9个有利区块,据预测,我国可燃冰远景资源量超过1000亿吨油当量,潜力巨大。而此次试开采地点,正是位于距离香港285公里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下200米的海床中。
Ⅳ 中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可用百年,它是否能够取代石油
我认为可燃冰取代石油的话是完全有可能的。可燃冰是世界分布最广泛的天然汽水合物,已探明的可燃冰分布区超过100处,在海洋底部或陆上永久冻土带均可见到。1立方米的可燃冰,能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淘汰石油天然气完全有可能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汽水合物,简称可燃冰,大多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是一种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它的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所以被称作“可燃冰”。天然汽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我至今也没见过,因为还没有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
Ⅳ 可燃冰的实用性怎么样,真的能替代石油吗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高效清洁、储量巨大的新能源。它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化合物。从外形上看,可燃冰就像是白色或浅灰色的冰雪晶体。如果有火源,它就可以像固体酒精一样被点燃,所以被称为“可燃冰”。
Ⅵ 可燃冰一度被称为石油的完美替代品,为什么却很少有人提及了呢
石油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燃料,石油的作用不只是成为汽油,润滑油,而且在制药方面,在护肤品化妆品方面,甚至在化学纤维产品上都依赖着石油。石油与可燃冰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可燃冰是石油的一小部分。
一、石油的成分
石油的成分当中有一种最重要的成分叫做甲烷,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就是甲烷。所以与石油相比,可燃冰只是石油的很小一部分功能,而这一部分的功能它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80%的石油都会被作为燃料油,那也就意味着可燃冰也可以发挥着同样的作用,那就是成为我国大部分的燃料油原产品。但是可燃冰虽然意义重大,却无法代替石油。
Ⅶ 中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它可以取代石油的地位吗
近年来,可燃冰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据统计,可燃冰的储量比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总量还要多。并且中国可燃冰的储量是世界第一,但是虽然可燃冰的储量如此之多。他想要取代石油仍然是十分困难的。
近年来,中国为了开采可燃冰,可谓下足功夫。为了获取天然是我们国家采用了“热激发开采法”“减压开采法”“化学试剂注入开采法”……我相信在日后可燃冰的开采,也会使可燃冰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
Ⅷ 可燃冰总量是石油天然气的多少倍
导语:世界上的一些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外观像冰,但是可以燃烧的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被形象地称为“可燃冰”。最近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可燃冰总量相当于石油天然气的多少倍?可燃冰总量是石油天然气的几倍?我国有多少可燃冰?下面我决定为大家总结一下,马上来看看吧。
可燃冰总量是石油天然气的多少倍
是石油天然气的2倍。可燃冰是我们对这种物质的形象称谓,实质上它的学名应该叫作天然气水合物,是在低温、高压环境下,天然气与水结合而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也就是说可以认为可燃冰是一种被高度压缩后所形成的固态天然气,其分子式可以表达为:CH4·nH2O。
我国有多少可燃冰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可燃冰的勘探力度越来越大,所发现的能够开采的可燃冰区域也越来越多。据科学家们估算,包括海底和陆地永久冻土层内的可燃冰总量,可以达到7*10^18立方米,其中碳含量达到10^13吨级别,这个数量相当于地球上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传统化石能源中碳含量的两倍以上,这些可燃冰广泛分布于超过10%的海洋底部以及30%左右的陆地区域(主要集中在永久冻土区域)。
根据我国的勘探结果,在我国的南海、东海海域以及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冻土带都存在着大量的可燃冰资源,预计资源总储量可分别达到65万亿、3.4万亿、12.5万亿和2.8万亿立方米,总体来看,我们可燃冰总量将超过80万亿立方米。我国的南海海域,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可燃冰饱和度最高的区域,平均接近40%;同时,我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海域开采可燃冰实现稳定产气的国家、第三个在中高纬度高原冻土带的陆域钻探获取可燃冰样品的国家。
可燃冰的分布范围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
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中国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黑海与里海等。
可燃冰的优势以及开采的风险
从优势上来看,可燃冰的有效热值组分含量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如果完全转化,可以变成164立方米的甲烷和0.8立方米的水,因此它的能量密度极高,对比正常状态下的天然气,0.1立方米的天然气可供燃气小轿车行驶300公里左右,如果替换为同体积的可燃冰,理论上可以让汽车行驶5万公里。
此外,可燃冰是非常清洁的能源,燃烧之后几乎不生其它残渣和废气,燃烧的热值很高。同等状态、同等体积的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的热值,要比煤、石油、天然气这些传统能源高出数十倍,绝对称得上高效、无污染的绿色新型能源。
从风险上看,由于可燃冰的组分中甲烷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但别忘了甲烷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温室气体,同等体积的甲烷,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碳的20倍左右。从目前来看,世界各国开采可燃冰的技术总体上还不成熟,特别是在将可燃冰从海底开采出来后,对因“失压”提前释放出来的甲烷,很难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集中收集储存,存在着泄露的风险。
另外,海底大规模开采,还有一定的几率引发海洋地壳特别是大陆架边缘的不稳定,造成地壳动荡甚至塌方,不但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还会加剧甲烷气体的释放,从而极大增强地球的温室效应,引发更为严重的全球变暖系列事件。
因此,虽然从发现可燃冰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如何在已勘探出来的区域,科学、合理、安全地进行开采,并且成功、高效地分离出甲烷,目前仍然是摆在世界各国能源利用领域的一个重要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