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锦州六厂的发展状况
1999年重组后,锦州石油化工公司业务范围涉及精细化工、供热、发电、供电、工程施工、油品储运、液化气储运经销、机械制造等。现拥有员工10867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干部1541人。公司控股上市公司1家(锦州六陆股份有限公司,53.55%)、参股公司2家(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8.82%、锦州节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34.51%)。
基本建设、施工检修队伍技术力量雄厚,施工设备齐全,能独立完成炼油化工装置的建设安装和大中修任务。设计、科研机构配套,能承担新产品试制、开发和新项目的设计任务。拥有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化工石油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三个专业承包一级资质、GA2级(长输管道)、GC1级(工业管道)的安装资格证书;具有化工石化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石油炼制、石油产品深加工、有机化工、石油化工产品储运及油气库的甲级设计资质和工程监理(化工石油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甲级资质,并拥有工程质量监督站。近年来完成的总承包建设项目投资40多亿元。
“十五”期间,该公司“四大基地”即能源生产供应基地、油品仓储基地、液化气储运经销基地和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基本建成。该公司所属的六陆兴海油港分公司现有油品仓储能力45万立方米/年,原油管输能力950万吨/年,成品油及化工产品管输能力445万吨/年,集海路、公路、铁路运输于一体,配套设施齐全,是辽西地区最大的原油、成品油、石油焦仓储基地。该公司的液化气分公司拥有8000立方米液化气仓储能力,年周转液化气10万吨,既可装船海运,又可汽车、火车槽车装卸,是理想的液化气储运经销基地。总投资6.17亿元的“十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煤代油”热电厂已建成投产,安装3台240吨/小时锅炉和2台25MW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四亿度,产汽量四百万吨。 石化下游产品加工制造板块是锦州石化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之一。拥有国内最大的重整重芳烃深加工生产偏三甲苯装置,重芳烃加工能力达到4.5万吨/年,并联产1000吨/年高纯度均三甲苯;5000吨/年环丁砜装置是目前世界上较大工业生产装置,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与国外大公司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87%以上;3000吨/年高纯度异丁烯生产装置和4万吨/年焦化污油装置均为国内首创技术,并拥有自己的专利。此外还有5万吨/年建筑沥青装置、3万吨/年二氧化碳装置。总投资4亿元的8万吨/年乙苯/苯乙烯装置将于2005年开工建设。
公司2003年底总资产28.06亿元,总负债7.71亿元,资产负债率27.49%。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59078万元。
还有锦州六厂贴吧 欢迎锦州六厂和想了解锦州六厂的人来此吧互动!
锦州六厂 不光光只是一个炼油厂 ,他叫六厂更多的是代表 生活在六厂这里的人 !现在的锦州六厂 也更像是一个地标! 锦州六厂厂区内 有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生活用品区,夜市、活动中心,一应俱全,这更多的是 锦州六厂人的努力 使这个社区变成了一个多元化的生活空间!
② 锦州六厂的介绍
锦州石油化工公司前身是石油工业部石油六厂,是一个有68年厂龄的老企业,。20世纪50年代初成功炼制出新中国第一滴人造石油,60年代后期企业开始改炼天然原油,经过“六五”至“九五”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形成了以天然原油加工优质高档车用燃料油,以轻油液化气为原料生产芳烃、溶剂油、异丙醇、正丙醇、环丁砜、偏三甲苯、顺丁橡胶、聚丙烯及各种润滑油添加剂产品,以渣油深加工生产石油焦、针状焦、煅烧焦等油头化尾、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的优化生产格局,成为我国顺丁橡胶成套生产技术的诞生地和润滑油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基地。
③ 锦州六厂是国企还是央企
是国企。
州石油化工公司是世界五百强企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直属企业,是国有特大型企业。
锦州石油六厂它座落于锦州城区的西北角,是锦州的支架产业。锦州石油六厂建厂多年,为锦州贡献了很多。石油六厂在锦州当地是令锦州人非常献m0的企业。工资高,福利好,成为六厂一名职工是锦州人的梦想。
④ 锦州石化公司的概况
公司前身始建于1938年,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滴人造石油、第一块合成顺丁橡胶,是我国顺丁橡胶成套生产技术诞生地和润滑油添加剂的科研生产基地。公司特色产品有异丙醇、针状焦、煅烧焦、润滑油添加剂、稀土顺丁橡胶等。
公司原油加工能力接近800万吨/年,现有生产装置85套。现有员工一万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三千余人。公司重视并积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确定“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不懈努力、永不满足”的管理哲学,树立“尊重、爱护、发挥、发展”的人才理念;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内外部发展环境。 1935年,日本为扩大侵华战争物资供应,计划在辽宁地区建设一座煤炼油工厂。
1937年7月7日,工厂筹委会建立,8月6日有伪满政府及多个日方会社合资成立“满洲合成燃料株式会社”。
1938年3月,厂址选在锦州市小凌河北岸,5月7日正式破土动工,定名“满洲合成燃料株式会社锦州工场”,以煤为原料,应用“费托法”炼制石油。是当时东方唯一以水煤气为原料常压钴剂合成油工厂。
1942年春,工厂建设安装完毕。
1943年,首次试车,产轻质油100多吨。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工厂停产。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后,苏军进入锦州占领工厂。驱使日俘运走大量设备物资。
1945年10月,国民党军进入锦州接管工厂,移交给伪“资源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东北炼油厂”,改名为“锦州工厂”。此后,国民政府宣布“无经济价值,且已停办”,盗走设备、物资4000余吨。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10月4日晨6时,毛泽东发电给林罗刘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10月14日10时,刘亚楼下达了总攻锦州命令。
1948年10月15日解放军解放锦州,之后接管了工厂。共产党控制工厂后改名为“东北工业部化学管理局锦州合成厂”。
1949年,工厂恢复工作全面展开。
1951年2月10日,生产出新中国第一滴煤炼油,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奠定了基础。
1952年10月,更名“石油六厂”,隶属石油部。
1954年12月,96台原料煤气发生炉全面投产,合成油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年。 1967年,随着大庆油田开采和国家需要,根据中央有关部门部署,石油六厂由原来的煤炼油转向炼制天然石油,工厂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1971年2月,筹划并建设多套炼油装置,生产能力250万吨/年。实现“第一次腾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推进,企业根据中央和有关部委同意部署,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成为现代化管理的国有企业。
1982年7月,成立“锦州石油工业总公司”。1983年6月,随着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改名为“中国石化锦州石化公司”,此时锦州石化公司下属锦州炼油厂(原石油六厂)、锦西炼油厂(原石油五厂,现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锦州化工一厂、锦州化工二厂等。
1985年,合成顺丁橡胶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9年,锦西建立地级市(1993年锦西市更名葫芦岛市), 锦西炼油厂(原石油五厂,现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公司)划出锦州石化公司。 1997年,隶属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参与股份制改革。
1998、1999年中石油、中石化重组,锦州石化公司划转为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000年,锦州石化公司根据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石油统一部署,重组为“中国石油集团锦州石油化工公司”和“中国石油股份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
2003年被国家人事部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7年,锦州石油化工公司和锦州石化分公司重组为“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公司”。
2010年,13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建成开车,标志锦州石化公司实现“二次腾飞”。
生产能力
公司原油加工能力接近650万吨/年,现有生产装置85套,其中包括亚洲最大异丙醇装置、国内唯一的针状焦生产装置、国内先进水平的130万吨/年加氢裂化装置等。公司直属22个生产车间,12个机关职能部门,15个直属部门。锦州石化是辽西地区最大的原油、成品油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参股的锦州港与石化公司间有六条长输管道,原油管输能力在950万吨/年,成品油、液化气输送能力475万吨/年,自备库房场地10万平方米,拥有32公里自备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