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超为何突然没钱了山东泰山争双冠,韦世豪会来吗
中超为什么突然没有钱了呢?
好好看看一下中超俱乐部的投资人就明白了,有近80%的投资人是房地产行业。现在的地产业进入严冬,中超当然也随之低迷。
山东泰山本赛季相对稳定,而且实力雄厚,有希望争夺双冠王。至于韦世豪能否加入山东泰山,应该是个未知数。
能在中超里混的球队,没钱,是万万的不能当冠军的。
目前中超没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取消了企业球队的冠名权。根据无利不出银的原则,既然我花了那么多的钱,你连个冠名权都不给我,我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凭什么还要继续投资给球队?
中国足球有中国自己的特色。而中国足协的掌门人却偏偏要和世界最老牌的足球强国学:足球队不使用球队老板的企业名称冠名。
这一点上,足协做的对不对呢?对。但是盲目的去把世界排名第76位,亚洲排名第9位的中国足球,在中超球队中取消了企业的冠名权,是不是只学到了足球发达国家的皮毛?没学到其本质的东西呢?我看是!
足球运动开展最早的国家,英国,早在1885年就有了足球俱乐部了。还有我国的近邻日本,也在1921年就成立了足球协会,成立了第一家足球俱乐部。
这些国家足球运动开始的都很早,也都属于足球发达国家之列。通过这么多年的足球运动和足球俱乐部的发展,他们足协的掌门人基本都是懂足球,有名望的人氏来担当。对做出的每一项足球运动发展有利的措施和方案都会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后才做出重大决定的。
而我国的足球运动才发展了多少年?我国的足协才成立了多少年?有几个足协的掌门人对我国的足球运动做出过贡献?中国球迷,一说起足协的掌门人,总会想到那个谢亚龙和南勇被判十年去半坐牢的丑事。
也许有人会说了,我国在汉唐时期“蹴鞠”运动就有了。我们是足球运动的祖宗!但是,蹴鞠运动和足球运动的形式相差的是十万八千里。蹴鞠在汉唐时期是皇族贵胄,有钱人家,最低标准也是得是丰衣足食条件下的人去玩的玩意儿,最高的境界是玩儿花样,作技巧。基本的目的就是为这些“闲人”找点乐子。同时也活动活动身体,出身大汗,好能够下一顿多吃几碗大米饭。就像水浒中施耐庵编纂出来的那个高俅,就属于那种尚能足食,且把蹴鞠玩儿的不错的闲人,结果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被皇上看上了,招在自己身边,陪他玩儿乐。最后因此还爬上了宋徽宗时期正一品的高官:太尉。蹴鞠,就是一个供有钱有势还有闲的人玩乐的 游戏 !而对足球运动来说,简而言之就是:进球多者就是赢!(符合足球规则的进球)。
在今年年初,足协不知怎么想的,就做出了取消企业冠名权的觉定。做决定做的非常突然,非常的彻底。统统都不许带企业的冠名。这样牵扯到整个中超球队经营权企业的大事,足协连个试点都不做,根本上就违反了“摸着石头过河”“由点带面”的经营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
这句话说的太对了。
今天这件事情,看起来是中超的一些球队没钱了难以继续的表象,实际上是相关企业老板得到的是:花了钱不买好的后果。如今,世上还有花钱不落好的事吗?
看看投资人就知道了,大部分是房地产公司,现在的房地产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母公司都死了,别的会好吗。中超联赛要想好起来,自己的会挣钱,光靠投资人早晚的死。
山东球迷想法正常,但在目前中国是标新立异
不是突然没钱是早就显露了,比如恒大如果不是忽悠淘宝一把早完蛋了,比苏宁还早退出
有钱更踢不好,从小抓起,持之以恒,可走向世界杯矣
选球员是不是和处对象一样,需要看人品吗?房地产不景气中超没钱了
来也不要
Ⅱ 为什么大部分中超俱乐部突然间就没钱了
都让外教.外援.国内球员赚去了,入不敷出,自然没钱。
突然间有信仰了。
因为中超俱乐部大部分投资人都是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发展高峰期为取得当地土地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汹涌进入足球领域投资,不计成本盲目烧钱买成绩,大幅度推高足球俱乐部运行成本。国家房住不炒政策出台,房地产企业集体遭遇寒冬,有些本身就遇到重大债务危机,其他也入不敷出,此时中超俱乐部的巨额投入就变得难以承受。尽管中国足协出台了限薪限投中性化等措施,但大量的未到期合同仍然使俱乐部成本畸高,不具备任何投资价值。
不愿陪足邪玩了。。
都准备踢信仰足球和公益足球了!
不是突然间没钱了,而是这几年一直就是经营不好,多数中超俱乐部投资商都是地产商,这几年地产业不景气,他们没钱也很正常!
大部分中超俱乐部,后台老板都是房地产公司,在房地产行业景气的时候,中超公司有广告效应,和房地产主业有协同作用。现在房地产公司相继暴雷,作为副业的中超俱乐部当然成了鸡肋,能省就省,缺钱就是当然的
Ⅲ 阿联酋的石油大亨们为什么不收购一支中超球队呢
个人觉得:1.中国的上座率是挺高,最新排名好像第九,但是相对全球的影响来说,不如欧洲球队。欧洲球队一百多年的底蕴,不是中超一朝一夕可以抗衡的。
2.中国的联赛水平不高,球员技术不高,难以形成轰动效应。
3.阿联酋的大亨他们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免费提高你的水平的。
Ⅳ 房企救不了中超联赛,16家俱乐部濒临解散
文/孙鹏越
编辑/大风
欠薪、解散、托管,这似乎是中超联赛的主旋律。
中超联赛一直摆脱不了房地产商的“阴影”,在房企势力最猖獗的时候,中超16支俱乐部背后全部都有房企背景。被人戏称“房地产联赛”的中超,却也是最辉煌的时期。
随着房企大鳄一掷千金,里皮、贝尼特斯、卡纳瓦罗、保利尼奥、奥斯卡、佩莱等等一众在欧洲足坛声名显赫的大牌教练和超级球星,都被中超的金元足球吸引,登陆中超淘金。
英超迎来中东石油大亨,带来了全球关注量最高的 体育 赛事;中超迎来房地产巨鳄,最后却是一地鸡毛,潦草收场。
早在2010年,当时的恒大远没有现在的影响力,当时的房地产行业Top3分别是万科、保利和绿地,恒大最多排在第六名。更让恒大头疼的是自己企业知名度太低,除了业内人士以外,消费者完全不知道恒大是做什么的。
而当时的中超联赛正处于最低谷:假球、赌球、涉黑等等负面消息让足坛进入大整顿,多名足坛权贵沦为阶下之囚。国内足球的名声一落千丈,和臭豆腐划为等号。唯一能让中国球迷露出笑容的,就是春晚上调侃国足的小品。
别人只看到了中超联赛的衰败,而许家印却洞察到中超联赛背后的影响力。
恒大集团斥资1个亿,高调收购因打假球降级的广州太阳神队全部股权,将其改名为广州恒大。然后一掷千金引进巴西前锋穆里奇,这笔交易高达350万美元,是中超史无前例的身价;除强力外援以外,郑智、郜林、张琳芃等一众国家队主力都被重金挖来,让广州恒大仅用1年就重返中超,开启了恒大足球的霸主时代。
恒大一系列大手笔让它成为媒体报刊的常客,从名不经传到全国知名,恒大仅用了一年时间。许家印对自己神来之笔得意洋洋: “在中央电视台打广告的话,1秒钟大概15万元。我们一场球下来,有25家电视台现场直播,有300多家媒体报道。11个运动员穿着印上了‘恒大’两个字的球衣。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时间,如果做广告,要多少钱?”
2011赛季,广州恒大升上中超以后,许家印完美诠释了“足球就是靠钱砸”的真理:斥资1000万美元,签下阿根廷国脚孔卡,仅一年时间就打破了穆里奇350万美元的转会记录。作为升班马的广州恒大,首个赛季就创造出44场联赛不败纪录,提前四轮获得中超联赛冠军,打破中超 历史 。这也是广州足球 历史 上第一次拿到顶级联赛冠军。
更令国人感到骄傲的是,在2012年3月7日,广州恒大的亚冠赛场首秀,5比1大胜韩国全北现代。一举洗刷掉国内足球“逢韩不胜”、“恐韩”的耻辱记录,就在当天,广州恒大成功登上每晚7点的CCTV,举国欢呼胜利。从那时候起,广州恒大成为了中超联赛崛起的缩影,让无数球迷成为它的粉丝。
而许家印的烧钱之路并未停歇,2012年,他亲手创造了震惊世界足坛的消息:世界杯冠军教练、欧冠冠军教练,马尔切洛·里皮正式出任广州恒大主教练。在里皮的签约仪式上,全国约百家媒体及央视高规格全程直播,让世界开始注意到中超联赛。
这位国内足球史上最大牌的主教练,他的年薪高达840万欧元,奖金360万元。这个年薪水准超越皇马巴萨拜仁等一系列欧洲豪门。
里皮不负众望,带领着广州恒大击败各路亚洲豪强,拿到了中超联赛史上第一个亚冠冠军。并且作为亚洲代表出战世俱杯,和欧洲冠军拜仁正面交锋。这也是第一次有中国俱乐部,出现在世界足球的舞台上。
王健林曾说:“投入足球不会让你赚钱,但可以给你带来影响力。”随着广州恒大卫冕中超、夺下亚冠、登陆世俱杯,为母公司带足了话题热度,甚至几度登上了CCTV。恒大地产也变得家喻户晓,年销售额从2009年的303亿元飙升到了2013年的1082.5亿元。
其他房企巨头迅速看穿了许家印的套路,万达王健林、绿地张玉良、富力地产张力、河南建业胡葆森、华夏幸福王文学、绿城创始人宋卫平、佳兆业郭英成等等全国前列的房地产公司,纷纷开始收购足球俱乐部、大量投入资金引进球员。
至此之后,中超彻底成了房企手里的足球玩具。
自2014年起,国内足球市场就出现爆炸式增长,球场上座率从400万人增长到800万人,翻了一倍。据2020年中超官方统计,全年共有16.5亿人在线上观看比赛。 虽然“世界第六联赛”被网友叫嚷着凶,但国内足球还是一笔赔钱生意。
据统计,疫情之前,中超俱乐部的平均收入为6.86亿元,但引援支出、工资支出、设备支出等平均支出达到了11.6亿元,相当于每个俱乐部都在亏钱,赔本赚吆喝。 每一场比赛,纯粹是房企的移动广告牌。
而作为有16.5亿人观看的转播费用,更是微不足道。疫情之前,全部中超的转播分成是仅为6500万,平均分给16个俱乐部仅有400万多一点。这400万的分成,还不到俱乐部外援年薪的三分之一。
单凭门票、转播费、球衣等周边商品,根本无力支持每年数亿的花销。中超联赛俱乐部就如同一个巨婴,全靠母公司输血运转。
2016年,恒大斥资超过42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2亿元)引进J-马丁内斯,签约4年,他的总年薪高达5000万欧元。也就是说恒大在一名球员身上投入了超过7亿人民币,相当于10年中超转播分成。而J-马丁内斯却水土不服,几年时间仅为恒大出场16次,打进4球,相当于每球价值1.75亿。
毫无节制地砸钱,只能带来球迷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却对国内足球起不到任何好的影响。
2011年,亚洲杯小组出局;2012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小组出局;2015年,亚洲杯8强;2016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12强;2019年亚洲杯8强;202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12强赛,中国两胜一负,出线机会渺茫……
整整十年时间,国内联赛热火朝天,国外最好成绩仅仅是8强,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让中国球迷满意。 明明钱赚得多了,训练环境变好了,为什么球越踢越差呢?
问题就在于房企大佬急于求成,过于看重成绩,砸钱请来天价外援。那些外援们领着高额年薪、还霸占着前锋和中场核心的位置,中国球员只能充当“工具人”给外援们打下手。到了国家队没有外援们的支撑,中国球员水平暴露无遗;
在国内现有的训练体系下,根本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球员。想要提高,就需要学习日本韩国,将大量的中国球员送去留洋、旅欧。但以恒大为首的房企,它们的金元策略破坏了整个足球市场,导致中国球员身价虚高。本来水平就差,还身价高,彻底断绝了外国俱乐部引进中国球员的可能性。
这样病态的金元足球,最终引来了大整顿。
金元足球这把火,足足烧了十年。到了2021年,房地产行业迎来管控最严最密集的一年,自身难保的房企巨头纷纷丢下手里的足球玩具,中超联赛热潮迅速冷冻,迈入生死存亡的严酷寒冬。
今年,足协明文要求中超、中甲、中乙俱乐部的单个财政年度总支出分别控制在6亿、2亿以及5000万人民币内,球员个人薪酬控制在税前500万、300万余120万人民币内,中超、中甲的外籍球员薪酬控制在税前300万欧元与150万欧元内。
同时,正式开始实施“俱乐部名称中性化”,要求球队名称不得含有其他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名称,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或股东关联方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也不得使用与上述相似的名称。
这两个措施直接打击了高薪外援,和拿足球做广告的房企们。狂热的金元足球开始降温,限薪令的出台让中超失去“钞能力”,各个球队的顶级外援纷纷离开;而“俱乐部中性化”则让所有中超球队,队名开始去企业化。
广州恒大改名广州队;山东鲁能改名山东泰山;广州富力改名为广州城;河北华夏幸福改名为河北队;上海上港改名为上海海港……
当电视转播台里,再没有出现恒大、富力、华夏幸福、绿城等房企名字,那足球就失去了作为广告的意义。资本们纷纷开始退潮。
不仅仅是场内因素,房地产行业也迎来政策收紧,楼市惨淡。作为被房企统治的中国职业足球,一旦房地产行业出现动乱,褪去了资本的光环围绕后,中超联赛就开始迅速陷入瘫痪。
据俱乐部上报经营情况统计,目前中超5家、中甲4家、中乙7家俱乐部面临经营困难并且无人接手的情况。如果赛季结束前,这些俱乐部还是没有找到下家,那么将有16家俱乐部濒临解散。
而作为8次中超联赛冠军、2次亚冠冠军的中超霸主广州恒大,它的处境更加险恶。
据第一 财经 报道,今年8月,广州恒大为了现金流,将自家的大球场以及配套公寓全部卖掉。这座造价43亿元的莲花大球场,仅仅动工一年就要全部拆除;紧接着广州恒大宣布解约主教练卡纳瓦罗,据悉他年薪高达1400万欧元(约为1.06亿元人民币),排名世界第八。
不仅如此,网络上还纷纷流传恒大将俱乐部剩余的运营费用全部收回;还要将俱乐部交给广州 体育 局托管,全面从球队撤资。
中超联赛,这个只投入却没有回报(现金流)的病态行业,最终迎来休止符。
房企和足球,究竟谁是谁的“毒药”,全靠大家自己心里揣度。如今房企的落魄,根本无力支撑起俱乐部的烧钱,中超联赛的下场只会是一场悲剧。
过去十年,房企利用足球影响力,实现了品牌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现在它们的潦草离场,空留一片混乱溢价的足球市场,将继续遗毒中超联赛。而亿万中国球迷心心盼望的世界杯,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Ⅳ 中超联赛球队为什么解散
因为根本就没有投资方接手。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运行的并不是特别的好,工资支付不起,公司处于一种拉垮的状态,巨额的亏损,自然而然就找不到投资方再去接手了,慢慢的也只能走向解散这一个结局。
中超的球队有广州城,山东泰山,上海海港,河北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