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润滑油添加剂的参照表
代码 名称全名T101 101 清净剂 低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2 102 清净剂 中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3 103 清净剂 高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4 104 清净剂 低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5 105 清净剂 中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6 106 清净剂 高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6A 106A 清净剂 高碱值合成磺钙 T107 107 清净剂 超碱值合成磺酸镁 T108 108 清净剂 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 T108A 108A 清净剂 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 T109 109 清净剂 烷基水杨酸钙 T111 111 清净剂 环烷酸镁 T114 114 清净剂 高三值环烷酸钙 T121 121 清净剂 中碱值硫化烷基酚钙 T122 122 清净剂 高三值硫化烷基酚钙 T151 151 分散剂 单烯基丁二酰亚胺 T152 152 分散剂 双烯基丁二酰亚胺 T153 153 分散剂 多烯基丁二酰亚胺 T154 154 分散剂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高氮) T155 155 分散剂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低氮) T201 201 抗氧抗腐剂 硫磷烷基酚锌盐 T202 202 抗氧抗腐剂 硫磷丁辛基锌盐 T203 203 抗氧抗腐剂 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 T203A 203A 抗氧抗腐剂 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 T204 204 抗氧抗腐剂 硫磷二烷基锌盐 T205 205 抗氧抗腐剂 硫磷二烷基锌盐 T301 301 极压抗磨剂 氯化石蜡 T304 304 极压抗磨剂 酸性亚磷酸二丁酯 T305 305 极压抗磨剂 硫磷酸含氮衍生物 T306 306 极压抗磨剂 磷酸三甲酚酯 T307 307 极压抗磨剂 硫代磷酸胺盐 T308 308 极压抗磨剂 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盐 T309 309 极压抗磨剂 硫代磷酸三茜酸 T321 321 极压抗磨剂 硫化异丁烯 T322 322 极压抗磨剂 二苄基二硫化物 T323 323 极压抗磨剂 氨基硫代酯 T341 341 极压抗磨剂 环烷酸铅 T351 351 极压抗磨剂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T352 352极压抗磨剂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 T353 353极压抗磨剂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 T361 361极压抗磨剂 硼酸盐 极压抗磨剂 硼化油酰胺 极压抗磨剂 A-型有机铜化合物 极压抗磨剂 磷酸三(2,3-二氯丙烷)酯 WH-E 有机硫化物 T401 401 油性剂 硫化鲸鱼油 T402 402 油性剂 二聚酸 T403 403 油性剂 油酸乙二醇酯 T403A 403A 油性剂 油酸乙二醇酯 T404 404 油性剂 硫化棉籽油 T405 405 油性剂 硫化烯烃棉籽油-1 T405A 405A 油性剂 硫化烯烃棉籽油-2 T406 406 油性剂 苯骈三氮唑脂肪酸胺盐 油性剂 亚磷酸三苯脂 油性剂 磷酸三乙酯 油性剂 油酸丁酯 油性剂 硬脂酸丁脂 油性剂 苯二甲酸二辛酯 油性剂 风吹菜油 油性剂 油酸 油性剂 SOS 油性剂 油性剂 SOAE 油性剂 T451 451 摩擦改进剂 磷酸酯 T461 461 摩擦改进剂 硫磷酸钼 摩擦改进剂 油酸环氧酯 减摩剂 FJM-1型节能材料 减摩剂 异氰尿酸三聚氰铵 减摩剂 TRIWON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有机钼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有机硼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GRT 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YGC 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SAI 同 T501 501 抗氧剂 2,6 二叔丁基对甲酚 T502 502 抗氧剂 2,6- 二叔丁基混合酯 T511 511 抗氧剂 4,4- 亚甲基双(2,6- 二叔丁基酚) T521 521 抗氧剂 2,6- 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 T531 531 抗氧剂 N- 苯基-α萘胺 T532 532 含苯三唑衍生物复合剂 抗氧剂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 酸]季戊四醇酯 抗氧剂 β- (3,5-叔丁基-4-m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 抗氧剂 硫化氨基甲酸锌 抗氧剂 二酚基丙烷 T551 551 金属减活剂 噻二唑衍生物 T561 561 金属减活剂 噻二唑衍生物 T601 601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乙烯基正丁基醚 T602 602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甲基丙烯酸酯 T603 603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A 603A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B 603B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C 603C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D 603D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11 611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 T612 612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6.5%) T612A 612A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8.5%) T613 613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11.5%) T614 614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13.5%) T631 631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丙烯酸酯 粘度指数改进剂 丁二酰亚胺乙丙共聚物 粘度指数改进剂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 粘度指数改进剂 苯乙烯-双烯共聚物 T621/622 粘度指数改进剂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高/低氮) 粘度指数改进剂 顺丁橡胶 粘度指数改进剂 无规聚丙烯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701 701 防锈剂 石油磺酸钡 T701B 防锈剂 合成磺酸钡 防锈剂 重烷基苯磺酸钡 T702 702 防锈剂 石油磺酸钠 T702A 防锈剂 合成磺酸钠 防锈剂 重烷基苯磺酸钠 T703 703 防锈剂 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盐 T704 704 防锈剂 环烷酸锌 T705 705 防锈剂 二壬基萘磺酸钡盐 T706 706 防锈剂 苯骈三氮唑 T707 707 防锈剂 合成磺酸镁 T708 708 防锈剂 烷基磷酸咪唑啉盐 T743 743 防锈剂 氧化石油脂钡皂 T746 746 防锈剂 烯基丁二酸酯 防锈剂 烯基丁二酸酯 防锈剂 羊毛脂镁皂 防锈剂 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 防锈剂 油酸三乙醇胺酯 防锈剂 磺化蓖麻油 防锈剂 蓖麻酯钾 防锈剂 三古丁胺 防锈剂 羊毛脂 防锈剂 T8-MC防锈润滑剂 防锈剂 CY-11水溶性防锈剂 T801 801 降凝剂 烷基萘 T803 803 降凝剂 聚α烯烃 T803A 803A 降凝剂 聚α烯烃-1 T803B 803B 降凝剂 聚α烯烃-2 T805 805 降凝剂 聚α烯烃-3 T806 806 降凝剂 α- 烯烃4 T814 814 降凝剂 聚丙烯酸酯 T901 901 抗泡剂 甲基硅油 T911 911 抗泡剂 丙烯酸与醚共聚物 T912 912 抗泡剂 丙烯酸与醚共聚物 EL 系列 抗泡剂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T1001 1001 抗乳化剂 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 T1002 1002 抗乳化剂 环氧乙烷、丙烷嵌段聚醚 抗乳化剂 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 平平加乳化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OP 系列乳化剂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NP 系列乳化剂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 磺化油DIH 乳化剂 磺化油 乳化剂 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
❷ 石油添加剂分为几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局于1987年4月1日发布了石油添加剂分类专业标准(ZBE60003一87)以代替原石油部标准SY1981-73。该分类标准将石油添加剂分为四大类,80个组。
四大类包括:润滑剂添加剂、燃料添加剂、复合添加剂、其它添加剂。
参考文献:润滑油添加剂
锦州惠发天合化学有限公司
❸ 石油产品添加剂的简介概述
石油产品添加剂
Petroleum procts additive
80年代初,欧美国家石油产品添加剂总产量为 2Mt(不包括四乙基铅抗爆剂),其中用于润滑油的约占80%以上。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也称增粘剂。用以提高油品的粘度,改善粘温特性,以适应宽温度范围对油品粘度的要求。主要用于调配多级内燃机油,也用于自动变速机油及低温液压油等。其主要品种有聚甲基丙烯酸酯、聚异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与双烯共聚物等。聚甲基丙烯酸酯改善油品低温性能的效果好,多用于汽油机油;乙烯丙烯共聚物剪切稳定性与热稳定性较好,适用于增压柴油机油,也能用于汽油机油。
❹ 石油的产品有哪些
石油产品分类
成品油
无铅汽油
重柴油
喷气燃料
标准轻柴油
重油(渣油、燃料油)
车用汽油
航空汽油
军用柴油
A重油
船用燃料油
航空洗涤汽油
液化石油气
煤油
石油干气
汽油
无铅汽油
船用(内燃机)燃料油
添加剂
破乳剂
甲基叔丁基醚
T203抗氧抗腐剂
T561金属减活剂
T1301防冰剂
二壬基萘磺酸锌
T705防锈添加剂
T1501A抗静电剂
T705A 防锈添加剂
T551金属减活剂
T701防锈添加剂
T621粘度指数改进剂
T202抗氧抗腐剂
聚α-烯烃合成油
T803降凝剂
硫化烷基酚钙
LAN3211复合剂
LAN3143复合剂
T746防锈剂
T801降凝剂
LAN3012复合剂
中碱值烷基水杨酸钙
LAN 746B 防锈剂
T703防锈剂
T803A 降凝剂
沥 青
光学沥青
专用石油沥青
阳离子乳化沥青
硬质沥青
道路沥青
绝缘沥青
普通石油沥青
油毡沥青
建筑石油沥青
氧化沥青料
弹体内膛涂料沥青
防腐沥青
电缆沥青
蓄电池沥青
光缆沥青
橡胶沥青
特种石油沥青
碱性石油沥青
油漆石油沥青
电池封口剂
润滑油、脂
真空(润滑)油
石油芳烃软化剂
内燃柴油机油
普通工业闭式齿轮油(L-CKB)
2号专用工艺油
二冲程汽油机油
中负荷工业闭式齿轮油(L-CKC)
重负荷车辆齿轮油
仪表油
白油
低噪音轴承润滑脂
100号织布机油
粘度标准油
润滑脂(极压锂基润脂)
船用柴油机油
重负荷工业闭式齿轮油(L-CKD)
内燃汽油机油
铁路内燃机车油
润滑油专用基础油
复合型涡轮涡杆油(L-CKE)
橡胶试验用标准油
润滑脂(汽车通用锂基润滑脂)
L-AN全损耗系统用油
极压型涡轮涡杆油(L-CKE/P)
橡胶填充油
黄矿物油
L-AY车轴油
压缩机油
通用内燃机油
中负荷车辆齿轮油(GL-4)
导轨油
冷冻机油
软麻油
24号薄层防锈油
轴承油(主轴油)
轧辊轴承润滑脂
助剂油料
热处理油
多用途低温润滑脂
汽缸油
普通车辆齿轮油(BL-3)
减速机润滑脂
汽轮机油
8号航空防锈润滑油
复合锂基润滑脂
16号防锈坦克润滑油
润滑油通用基础油
中小型电机轴承润滑脂
抽油机油
无粘结预应力筋专用防腐润滑脂
9301 EP锂基润滑脂
聚脲基润滑脂
3号耐醇密封润滑脂
液压油
电容器油
复合铝基润滑脂
白色特种润滑脂
金属加工油
变压器油
断路器油(油开关油)
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
绝缘油
绝缘胶
干式气柜密封油
钙基润滑脂
导热油
防锈枪油
复合钙基润滑脂
石 蜡
精石蜡
一 蜡
黄 蜡
凡士林
橡胶防护蜡
液体石蜡
皂用蜡
食品用石蜡
半精炼石蜡
全精炼石蜡
微晶蜡
石油焦
针焦
延迟石油焦
其他石油产品
碳四馏分
RFQ—1型燃气涡轮发动机清洗剂
无苯稀释剂
油漆工业用溶剂油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
碳五馏分
溶剂油
化工轻油(石脑油)
碳十馏分
6号抽提溶剂油
烷基苯料
❺ 石油产品的产品分类
根据石油产品的主要特征,GB498-87石油产品及润滑油的总分类将石油产品分为:燃料(F)、溶剂和化工原料(S)、润滑剂和有关产品(L)、蜡及其制品(W)、沥青(B)和焦(C)六大类,括号中字母为各类的类别名称。
各种燃料产量最大, 约占总产量的90%; 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 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 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 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 ~ 205°C, 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俞大,性能俞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
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不出现固体结晶。 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称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
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含有杂质时呈淡黄色。略具臭味。沸程180~310℃(不是绝对的,在生产时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变动)。平均分子量在200~250之间。密度大大于0.84g/cm3。闪点40℃以上。运动黏度40℃为1.0~2.0mm2/s。不溶于水,易溶于醇和其他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挥发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爆炸极限2-3% 。燃烧完全,亮度足,火焰稳定,不冒黑烟,不结灯花,无明显异味,对环境污染小。
不同用途的煤油,其化学成分不同。同一种煤油因制取方法和产地不同,其理化性质也有差异。各种
煤油
煤油的质量依次降低:动力煤油、溶剂煤油、灯用煤油、燃料煤油、洗涤煤油。
煤油因品种不同含有烷烃28-48%,芳烃20-50%或8%~15%,不饱和烃1-6%,环烃17-44%。碳原子数为11-16。此外,还有少量的杂质,如硫化物(硫醇)、胶质等。其中硫含量0.04%~0.10%。不含苯、二烯烃和裂化馏分。 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齿轮油、液压油、汽轮机油、电器绝缘油、压缩机油,合计占40%。商品润滑油按粘度分级,负荷大,速度低的机械用高粘度油,否则用低粘度油。炼油装置生产的是采取各种精制工艺制成的基础油,再加多种添加剂,因此具有专用功能,附加产值高。
润滑脂
俗称黄油,是润滑剂加稠化剂制成的固体或半流体,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的轴承、齿轮部位。 包括石蜡(占总消耗量的10%)、地蜡、石油脂等。石蜡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及蜡制品,也可做为化工原料产脂肪酸(肥皂原料)。
石油沥青
主要供道路、建筑用。
石油焦
用于冶金(钢、铝)、化工(电石)行业做电极。 除上述石油商品外,各个炼油装置还得到一些在常温下是气体的产物,总称炼厂气,可直接做燃料或加压液化分出液化石油气,可做原料或化工原料。 炼油厂提供的化工原料品种很多,是有机化工产品的原料基地,各种油、炼厂气都可按不同生产目的、生产工艺选用。常压下的气态原料主要制乙烯、丙烯、合成氨、氢气、乙炔、碳黑。液态原料(液化石油气、轻汽油、轻柴油、重柴油)经裂解可制成发展石油化工所需的绝大部分基础原料(乙炔除外),是发展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油因高温结焦严重,还不能直接生产基本有机原料。炼油厂还是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芳烃的提供者。 最后应当指出,汽油、航空煤油、柴油中或多或少加有添加剂以改进使用、储存性能。各个炼油装置生产的产物都需按商品标准加入添加剂和不同装置的油进行调和方能作为商品使用。石油添加剂用量少,功效大,属化学合成的精细化工产品,是发展高档产品所必需的,应大力发展。
❻ 石油添加剂的石油添加剂产品的符号说明
石油添加剂产品符号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用汉语拼音字母“T”表示类别
第二部分:从T后阿拉伯数字尾数计数,以百位或千位数字表示组别。
第三部分:从T后阿拉伯数字尾数计数,以个位或十位数字表示牌号。
❼ 中石油加油站用什么汽油添加剂
福建这边中石油都是使用维环节油宝!
维环节油宝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和厦门维环联合研发的维环汽油添加剂,是目前市场上技术最成熟、领先的产品;也是中国石油总部认可的入围产品;厦门市节能减排推荐产品;厦门市政府办公厅推荐为厦门市各级政府性投融资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和机关事业单位日常采购优选目录;
❽ 润滑油添加剂的代码和化学名称及相关用途
对于润滑油添加剂的代码,国内习惯性的规定是:
T代表:添加剂
T1XX: 代表清净剂,指磺酸盐系列产品,包括:石油磺酸盐(T101,T103);合成磺酸盐(T104等)
T11X: 代表酚盐系列添加剂
T15X--T16X: 代表分散剂
T3XX: 代表挤压抗磨剂,例如:T301, T307, T321
T20X: 代表抗氧抗磨,抗腐剂:例如:T202
T40X: 代表摩擦改进剂,油性剂;例如:T405,T406
T5XX: 代表抗氧剂
T6XX: 代表粘度指数改进剂;例如:T601,T602,T603,T611,T615,T618
T7XX: 代表防锈剂
T8XX: 代表降凝剂
T9XX: 代表抗泡剂
T12XX: 代表金属钝化剂
❾ 机油添加剂是什么有什么特殊作用吗
当他们与石油接触时,有些业主不会清楚,为什么要使用添加剂,今天,Topulan维修专家来与您聊天加油添加剂!
您是否知道石油添加剂的功能和影响?专家:私人经营伤害和伤害
什么是油添加剂
在理解石油添加剂之前,您将理解油本身将帮助您了解添加剂。
油的功能是润滑车辆的发动机并减少运动部件之间的摩擦。石油油防止腐蚀,有助于去除污染物,防止黏土堆叠的积累,并保持发动机冷却。
合成油是基础油和添加剂的组合,Topran专家指出:“石油由70-90%的基础油和10-30%的添加剂组成。”
建议提及制造商的建议,以确定发动机上使用的高质量油以及仔细选择添加剂。
❿ 石油添加剂都什么
1.石油添加剂(Petroleum Proct Additive),以一定量加入基础油中,可加强或给予人们希望的某些性能的化学品。如矿物油在潮湿箱中的防锈能力只有4h左右,而加有防锈剂的防锈油,防锈能力可达几百小时以上;基础油与水不能混溶,但在油中加入乳化剂后,就能使油水生成稳定的乳液。添加剂是提高油品的质量和增加油品品种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提出的是添加剂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使劣质油品变成优质油品,添加剂只是提高油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添加剂的贡献不仅取决于它的特殊组分,而且取决于基础油的质量(即基础油要有一定的精制深度或类型,即是溶剂精制、加氢精制、蜡异构化或合成油)和加入油品的添加剂配方技术,这二者缺一不可。 2.清净剂(Detergent),加到燃料或润滑剂中能使发动机部件得到清洗并保持发动机部件干净的化学品。在发动机油配方中,清净剂大多是用碱性金属皂来中和氧化或燃烧中生成的酸。如:高碱值线型烷基苯合成磺酸钙、长链线型烷基苯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BN300)、长链线型烷基苯高碱值合成磺酸钙(TBN400)、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长链线型烷基苯高碱值合成磺酸镁。 3.分散剂(Dispersant),能使固体污染物以胶体状态悬浮于油中的化学品,防止油泥、漆膜和淤渣等物质沉积在发动机部件上。分散剂通常是非金属(无灰),一般与清净剂复合使用。如:T154A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T154B硼化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T161A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T161B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T151A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T164A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T165A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 4.抗氧抗腐剂(Antioxidant and Corrosion Inhibitor 或 Oxidation-Corrosion Inhibitor),能抑制油品氧化及保护润滑表面不受水或其它污染物的化学侵蚀的化学品。如:T202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T203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T204碱式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T205硫磷丙辛仲伯烷基锌盐、T206硫磷伯仲烷基锌盐、T207硫磷伯仲辛烷基锌盐。 5.极压剂(Extreme Pressure Agent或EP Additive),在极压条件下防止滑动的金属表面烧结和擦伤的化学品。如:T321硫化异丁烯等。 6.抗磨剂(Antiwear Agent) ,能在较高负荷的部件上生成薄的韧性很强的膜来防止金属与金属接触的化学品。 7.油性剂(Oiliness Additive),在边界润滑条件下起增强润滑油的润滑性和防止磨损及擦伤的化学品。油性剂通常是动植物油或在烃链末端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亲和力,其作用是通过极性基团吸附在摩擦面上,形成分子定向吸附膜,阻止金属互相间的接触,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8.摩擦改进剂(Friction Modifier,FM),能降低两个接触的金属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的化学品。FM一般不与金属反应,而是吸附在金属表面上。吸附膜能降低油/金属界面的摩擦热,便于改进一定条件下的效率。FM通常是含磷或氮的衍生物。 9.抗氧剂( Antioxidant),能提高油品的抗氧化性能和延长其使用或贮存寿命的化学品。抗氧剂也称氧化抑制剂(Oxidation Inhibitor)。如:T501 2,6-二叔丁基对甲酚、T502 混合型液体屏蔽酚、T557 辛/丁基二苯胺、T558 二壬基二苯胺。 10.金属减活剂(Metal Deactivator),能使金属钝化失去催化活性的化学品称油品金属减活剂或金属钝化剂,又称抗催化剂添加剂(Anti-catalytic Additives)。烃的自动氧化是以自由基为媒介进行的连锁反应,由中间体经过氧化物分解成自由基的过程中,金属离子,特别是铜离子起着很强的催化作用。 11.粘度指数改进剂(Viscosity Index Improver,简称VII),能增加油品的粘度和提高油品的粘度指数,改善润滑油的粘温性能的化学品。 12.防锈剂(Rust Preventive或Antirust Additive ),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薄膜,防止金属锈蚀的化学品。所谓锈是由于氧和水作用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混合物,铁锈是红色的,铜锈是绿色的,而铝和锌的锈称白锈。机械在运行和贮存中很难不与空气中的氧、湿气或其它腐蚀性介质接触,这些物质在金属表面将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生锈,要防止锈蚀就得阻止以上物质与金属接触。 13.防腐剂(Anticorroseve Additive 或Corrosion Innibitor ),能抑制油品本身氧化变质生成的酸和某些添加剂分解的活性物对金属的化学浸蚀的化学品。 14.抑制剂(Inhibitor),用于抑止或控制副反应过程的改善油品的有关性能的添加剂,如氧化抑制剂、腐蚀抑制剂、锈蚀抑制剂等。 15.降凝剂或倾点下降剂(Pour Point Depressant),能降低石油产品的倾点和改善低温流动性的化学品。如:T809A 酯型降凝剂、T809B 酯型降凝剂。 16.抗泡剂(Antifoam Agent或Antifoaming Additive),能抑制油品在应用中的起泡倾向的化学品。 17.润滑油胶粘剂(Lubricating Oil Tackifier或Lubricating Oil Tackiness Agent),能改善润滑油的粘附性、滞留性和防止流失或飞溅的化学品。 18.乳化剂(Emulsifying Additive ),能促使油和水生成稳定的混合物或乳化液的化学品。 19.抗乳化剂(Demulsifying Agent ),能加速油水分离或使乳化液完全分离成水和油的化学品。 20.防霉剂(Mildew Inhibitor、Anti-mildew Agent 或Mildew-retarding Agent),能抑制油中存在的细菌、霉、酵母等微生物引起的各种有害作用的化学品称防霉剂,又称杀菌剂(Bactericide)、抗菌剂(Antimycotic Agent)或杀微生物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