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国际油价曾一度暴跌超10%,这对73%来自国外石油的中国有何影响
引言:这件事是对于中国有三方面的影响。第一个方面就是给国内三大石油巨头的经营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最大的油气生产供应企业不仅召开了座谈会,而且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战略举措。中石油不仅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肩负责任,而且在保障油气产业链稳定中也有很大的作用。面对这一次的生存危机,中石油表示,要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创新带着公司渡过难关。
在这个方面,中国海油企业就做的非常好。中国海油方面表示,不仅要重视这次的冲击和做好应对,而且要着力提升各方面的能力和夯实基础。虽然只是一个危机,但是其中蕴含了转机。如果这些石油企业能够有效地应对这次难关,那么这些企业就能够实现更快速的发展。虽然国内三大石油巨头都进行了相关的举措,但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还是出现了大面积的亏损情况。
❷ 打仗对油价的影响
战争会刺激油价上涨,因为战争对原油的需求高,而原油的产量是有限的,所以刺激油价上涨,因此对股票市场中的石油行业、室友开采、石油运输等行业都有一定的利好。
此外,战争还对天然气、黄金、有色金属、军工行业有一定的利好。除此之外,战争会应发市场上的恐慌情绪,因此会导致其他投资者变卖手中的股票,因此战争发生时可能会引发黑天鹅事件,投资者要做好应对市场的准备。
(2)石油战对中国有什么好影响扩展阅读:
中石油股价和国际油价的关系:
中国石油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中石油股价会受国际油价的影响,一般来说它们呈正相关,即国际油价上涨,中石油进口成本增加,从而导致其股股价上涨,国际油价下跌,中石油进口成本减少,从而导致其股股价下跌。
但是,也会受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中石油股价走出独立的行情,比如,国际油价下跌,但是国内出台一些汽车优惠政策,促使汽车需求量增加,从而带动国内石油需求量增加,刺激股价上涨,或者,国际油价上涨,但是国内石油开采量增加,减少对国外的原油进口,从而可能会导致中国油价上涨幅度不是很大,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下跌的可能性,中石油股价也跟着出现下跌的可能性。
国外打仗利好股票:
国外打仗对原油股、天然气股、军工股、国防防御股、黄金、有色金属等股票有一定的利好。此外原油、天然气等需要管道运输,因此对一些管道运输、洲际航运等也有一定的利好。
一般战争对原油和天然气的需求高,在供不应求的局面下,原油的价格就会上涨。
而战争会引发资金对军工股的关注是因为战争对军需品的增加,加上避险情绪就会选择军工股。
此外对黄金等贵金属或有色金属利好是因为:黄金具有避险属性,当战争发生的时候,人们会卖出手里的现金,持有黄金,因此会刺激金价上涨。另外,战争可能会对一些国际贸易的股票有利好。
战争发生时,这些股票可能会得到资金的青睐,但是事件发酵完毕,可能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因此警方追高。
❸ 石油断供对中国影响
如果发生石油断供,而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量不足的话,则意味着我国这样的严重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的生产生活会受到重大影响,停摆,甚至威胁国家安全,就像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对美国的冲击一样。
20世纪70年代,长达十余年的滞涨(增长停滞+通货膨胀)突然来袭,将美国经济瞬时带入黑铁时代,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弹。
1973年,OPEC对美国实施石油禁运,一时间油价高涨,成为通胀神助攻。在接下来的9年里,美国原油价格上涨9倍,交通、炼油厂、化工厂、钢铁厂、铝业公司、国际货运等能源大户受到严重冲击,波及整个经济体。
滞涨之下,人们承受着失业与通胀的双重打击,美国梦消失了,引发一系列社会动荡:工人要求提高工资,以匹配不断上升的生活成本;纳税人奋起反抗,因为名义收入上升推高了他们的纳税登记;储蓄者发现积累一生的财富像雪糕一样融化消失。
我国是原油依赖度高的国家
2022年9月我国进口原油数量为4024.2万吨,1-9月份累计进口原油数量为3.7亿吨;而原油出口方面则少的可以忽略不计,9月出口原油72.4万吨,1-9月累计出口原油182.1万吨。
2022年9月中国成品油出口量为564万吨,数量上虽然明显少于原油进口量但远多于原油出口量。
通过这两个数据能够清晰地发现咱们国家的石油贸易模式为进口原油、出口成品油,所以问题中的石油依赖与出口石油并不矛盾,进口和出口的东西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商品。
我们常说中国其实是一个石油依赖性国家,指的是对原油的依赖性,这几年原油对外依存度虽然有所下降但还是在70%以上。
❹ 请问石油价格的下降与上涨说明了什么问题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经济会有什么影响请用经济学的有关原
石油给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国家早就意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前几年建设的几个石油储存基地也已建好。但还远远不够,我国的原油储备只够45天,而美国是120天,连日本也有90天的战略储备。由于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对石油应当加大调控力度和监管力度。平抑物价,调节经济收入。我的感受是,国家对特殊行业和农业的补贴做得比较好了,但在卫生,医疗,教育的投入还不足。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如退休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初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工资和福利。这些因石油上涨而带来的物价上涨,严重的降低了这些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质量。国家应适时调节与调控。
石油不仅关系到国济民生,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稳定。石油在国家战略中是基石,是实现军事战略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国家的安全应是国内的稳定和领土的安全。国家在制定石油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人民生计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考虑石油在军事战略中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作用。
石油不在是一种单纯的产品,它还是一种威力无比的武器,俄罗斯人就是这样做的。并且在普京的手里使用得非常有效。当欧洲那些国家与俄国发生利益冲突时,俄国人总会拿石油来卡别国的脖子。美国尽管强大无比,但在伊朗人面前也会显得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动怒,因为伊朗人有石油做武器。所以,我国在使用石油这件武器时,还要考虑它的安全性,如石油的储存与储备,运输及运输路线,石油技术的的提升和开发。以及对石油产品的合理利用等。
❺ 石油开发的战略意义对中国有何影响
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石油依靠进口,而东南亚的石油已经满足不了国内的需求,中国把目光投向西亚,而西亚坚定支持中国的只有伊拉克和伊朗,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中国在伊拉克的巨额石油投资打了水漂,现在伊朗的局势也很紧张,并且中国从西亚进口石油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而那里好多敌对国都有驻军,再加上海盗,对石油运输产生极大威胁,并且通过海运效率相对低下。中国把目光投向俄罗斯,而日本也盯着俄罗斯,日本曾经许诺以日本全体国民的名义给俄罗斯向世行担保提供低息贷款供俄罗斯从事远东地区基础建设,而普京总统不为所动,依然答应把石油卖给中国,而目前具体事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管道铺设也是一大难点
❻ 石油对一个国家战略发展的影响
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若人体中血液不够,轻则致病,重则有生命危险。对于石油进口较多的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战略储备,那么一旦石油进口中断,在缺乏石油供应的地区必然会对各行各业产生灾难性打击,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交通瘫痪,生产停滞。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能源的不断供给来保证。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0%,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国某报上有幅漫画,画了“9.11”3个竖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阴影却形成了“oil(石油)”三个字母,生动地揭示了美国“反恐倒萨”是为石油而战。中东石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号称“世界油库”,谁能控制中东石油,谁就能支配世界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近期明显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计委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供应年均增长只有1.67%。1993年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共进口石油7000 万吨,2003年进口石油已超过8000万吨,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第3大石油进口国。据统计,1995年国内所需石油的6.6%靠进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这个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进口石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石油进口,保障石油供给。为此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必须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以应付突发事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进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缓解石油危机和调节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由21个原油进口国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建议,至少储备90天的原油进口量。美国20世纪末的石油储备量高达1.6亿吨,日本石油消费的99.6%依靠进口,因此石油储备更多,达到160天的原油进口量。储备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设大型油库。 水库在雨季多水时储水,在旱季缺水时放水,以调节江河水量和稳定发电。石油储备库的作用类似,当产油地区动乱或运输通道不畅而无法正常供油时,可动用储备石油满足国内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当国际油价波动较大时,可低买高卖,谋求国家经济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我国基本上没有石油战略储备,因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当务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在“十五”期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从2003年开始,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陆地石油储备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❼ 石油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随着美元在某些国家的过快贬值,石油在疯狂的上涨,粮食产量在全世界的减产,已开始给全球的许多国家带来了,直接的乱象了.美元兑人民币已经在6.8元左右了,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在中国的许多外资企业,如果能挺过今年,也许明年会有机会出头,如果挺不过今年,那就只好关门大吉了. 随着人民的币的一路飘红,而越南盾的一路滑落(至6月23日止,黑市交易价为1美元/17600越南盾左右),将给整个亚洲和世界带来新一轮的通货膨胀,由于出口企业的原材料,都是以人民币来购料,但是出口到美国的价格却并未有多大变化,这导致大部份出口企业的产品成本上涨,但是以美元结算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不平衡波动,造成目前至少中国每天的外汇储备要凭空蒸发几十亿美元.而这种由美元体系建立的石油经济,粮食经济等象瘟疫一样,迅速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和美元外汇储备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作为世界最多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在亚洲的各发展中国家里头,可能是损失最大的一个国家. 由于人民币不断的升值,造成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也越来越严重.因为,中国人的人民币升值,并没有给中国人带来好处,中国人并没有太多机会用这个优势去消费美国的产品. 同时,当全世界其它的国家都在跟美元体系的波动相关联时,也间接地帮助美国消除了次贷危机的压力,这也是美国人想控制的局面,但是如今只能看运气的实际情况,因为他们的手也再无法伸这么长了,连美国都无法控制局面,那么中国这个世界美元储备第一的国家,也只好跟着美国跳迪斯科了.
如今,石油已涨到了145美元左右一桶,前几天,有石油输出国,曾戏称可能涨到300美元一桶,如果到了这个地步,那对于中国来说真的不是一件什么好事了.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能源消耗国,手中原来的美元能买的石油也越来越少了.美元也就越来越不值钱了,随着石油输出国的对美元疲软情况的担忧,对价格的提高,以避免贬值带来的压力,将是给石油需求大国,美国.中国.日本等能源消耗大国,带来更大的能源危机,这也就间接的造成了发生能源战争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了.
曾经有人说,美元上涨和下降,对中国人没什么影响的说法.如今,可能再也不成立了:石油对当今各国的通货膨胀影响: 当你们的汽车在路上跑时,一公里需要2元成本时,你还能说与你没有关系吗?(当然现在还没到这个价位,在此只是比方.如果以100公里平均10升油,如今的97#汽油/6.7元升左右;柴油6.3元升左右),我们公司的一台东风神行2.4商务车,每跑100公里,需油12升左右,按现有油价格计算,每公里需已经0.8元了。如果是私人的车,特别是按揭一族,每天平均跑20公里,油钱16元 + 保险费天/12元左右 + 养路费天/2元左右 + 每天个人生活费10元 + 每天按按揭车费用30元 + 社交及个人日常费用平均天/10元 = 80元 , 这些费用只是个人供车的人士,不包括其养家糊口支付的费用。 当一个公司的汽车开支,以前每个月开支是2万元,现在是3万元甚至4万元,你们还能说对公司的健康发展没有影响吗?当石油产品材料,由原来的几千元/1吨,涨到现在的二三万元/吨,你还能说对公司的产品价格没有影响吗? 可是我们出口到美国的或者世界各国的产品均是以美元结算的占70%大多数以上,如果是以人民币结算的情况下,那么人民币升值反之则是真的对中国来讲是好事.特别是我们要多进口外国货,全部要用人民币兑美元的比例,用人民币支付.所有石油产品,也用人民币结算,这样中国的人民币升值,才有可能给中国带来一些真的实惠,否则象现在这种墙里开花墙外香,除了中国政府拿了一大笔废纸在手上,随时随着各种能源的高速涨价(这其中包括石油),中国的手头上的美金最终会变成过期的船票,分文不值!
我在2007年的12月份就提出过中国政府要大量购进黄金和保值的能源产品,但是却有一些不知是不是网特的人员,公然说我卖国和扯淡等甚至更恶劣的语言. 其实,作为一个中国的平凡民众,都能看到的情况.我不相信中国的政府看不到吗? 国家领导人真的不知道这些情况吗? 我看不是,主要是真正的卖国精蝇太多了,这些人中有许多是在国外读书回来的,脑袋里早就装满了西方社会那种变质的优越感,仿佛自己也是外国人,在一些场合下甚至动不动就说你们国内人怎样怎样,他们完全忘了自己的父母或者是祖先曾经也是中国人,甚到如今有的人也还是中国人的身份,只不过因为出了趟国留了个学,镀了一层金.就自以为变成了一等公民,而成天地在自己有机会施展时,以国外的一套来进行企业或者政府的实务管理,这样的人多了,被这样座阵的公司.机关.政府公务员占领的领域多了,多到中国的最高领导层都没办法控制的局面,中国危矣! 如不能及时从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对最主要的经济领域和国家战略单位的一把手进行一次清理,中国将会用十年或者是二十年发展的时间,来为这些民族败类买单.
一个没有民族危机感的国家,是极端危险的.改革开放后,国人才刚刚开始能吃上饭,可有些所谓的精蝇们,却已经“国内房子住不了,国外房子又找好,家里养个黄脸婆,二三四奶竟赛包,一顿饭局以万计,一只宠物赛百民,一部小车上千万,一股黑势镇八方。”这样的公务员多了,这样的精蝇多了,如果国家再不去整治,未来真的很渺茫了。
我不喜欢日本人,但是正是因为日本人全体国民都有一种危机感,所以他们的产品和经济成为了世界上第二的地位,连美国都不得不服日本人的创造力,而正是因为日本人有了危机感,他们才会去拼命吸取别国的能源,并且不断地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先廉价买回能源,作为国家的战略能源也好,未来生存能源也好,反正是用花纸去买回来他们最需要的实物。而不是,象中国的某些官方机构或者是个人,用花纸买回来并不比国产货好的“高级设备”,高级轿车,等等。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产品呢?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象我们这样的一介平民,既使有再多的好建议的想法,也只能在网上发发牢骚,根本没有任何人去关注,最多有几个有同感的忧国忧民之士,跟一个贴那就是作者找到知音的最大回报了.粮食产品对各国的经济及社会稳定的影响: 当粮食产品,食用油每1升/25元时,你会说与你没关系吗?(现在已经普通食用油5升桶装/75元左右);当普通大米涨到3元/斤时,你还敢说与你没有关系吗?(如今已经涨到1.5元/斤了),6月23日的央视的“国际时讯”新闻报道,《人民日报》记者任志彦在印度了发回的最新报道,印度的大米已经涨到44卢比1斤,而去年的这个时候是20多卢比1斤,在印度中产阶级的人现在是一天吃2餐饭,贫下中农连一餐有的都吃不上了,有的农村家庭连锅都揭不开了。卢比兑换人民币和美元的价格如下:
1 卢比 = 0.1903 元人民币 , 1 元人民币 = 5.2556 卢比
1卢比 = 0.02299 美金 , 1 美金 = 43.495 卢比 如果中国的大米涨到印度这个价格,大约是6.8元/斤时,可能月收入/低于2000元以下的家庭(3口之家),真的是同印度一般情况了。
而现实情况,好在中国出了个科学家袁隆平教授,用最少的土地养活了13亿人民,最其码没有让这13亿人民受饿,这是他老人家创造的世界奇迹,也是保障了人民其码能吃上饭的最低生活要求。在我们故乡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土地成片荒芜无人耕种,留守的都是老幼病残,有老人的除了一年种一季稻,可以够一家人一年的吃饭就够了。其它的什么作物都不再种了,比如早些年自家都还会种的油菜籽,小麦,棉花等。现在基本上,都没有种了,除了种几粒谷,其它的什么生活物资也都是全靠在外打工的儿女寄钱回家给他们到镇上去买。而镇上的物价,有一半以上比深圳经济特区还要贵许多。不过总算还好,中国农村起码还有粮食可以自供。 但是,象一些非洲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是在饥饿中渡过的,有许多儿童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食物最终被饿死或长期的营养不良而病死。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国家,现在记不清是哪一个国家,那里人民为了填饱肚子,去山上挖一种什么泥,用它做成泥饼来充饥。这样的国家,连最起码的连的粮食是什么都是一种奢侈的想法。 随着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国家,都在以粮食来提炼能源产品,以填补国内的能源危机情况。其实这是一种公然的反人类生存行为,在他们口口声声说中国的发展过快,导致世界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飞涨的混帐话中,完全忘却了自己正在用反人类生存法则的方式,向不发达国家和贫穷国家炫耀着自己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中国人正当地合理合法地使用能源,却被他们想方设法的妖魔化。 由于美国这样的无赖流氓国家的操控,导致人们连吃饭也在渐渐成问题了。原来早晨喝的豆浆,还有一点颜色,可如今只能喝能照见人影的豆浆了,因为黄豆已涨到5元一斤!原本可以吃到一个拳头大的馒头,现在只可吃到三分之二拳头大的馒头,因为面粉也在快速涨价!原本可以喝到有点绿豆影子的绿豆汤,现在只可以喝到大部分靠放调味料的绿豆汤,因为绿豆已涨到六七元钱一斤!原来,可以吃老远闻见香味的菜籽油,如今只可以吃到没有任何味道价格却贵得吓死人的调和油,而且还是什么转基因产品。总之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多到国人都麻木了,因为说什么都是在放屁,政府好象总是在为商人考虑得多些。金龙鱼油涨价毫不忧豫地批准,等到中国的企业来申请,又不再批准了,留给金龙鱼一个有道德良心的商家之美誉。 其实真正影响全球粮食危机的国家,要从粮食产量上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居垄断地位,仅美国一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出口国和乙醇燃料生产国。美国现有耕地面积1.9亿公顷,由于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过剩,长期采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复耕,且目前多数土地每年仅一熟,而其气候条件完全可一年两熟,可见国际“粮荒”和粮价上涨其实仍处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国,尤其是美国手中,一旦它们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危机就会缓解。美国掌握了世界粮食市场的控制权,粮食进口国将受控于美国是国际市场粮食短缺造成的必然趋势。美国每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印度推销其农产品,而印度为了保护自身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拒绝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力图实现粮食自给。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始终在大国之间反复较量。 印度目前是一个由粮食“出口国”衰落为“进口国”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粮食生产上走的弯路,值得很多国家来吸取教训。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维持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是自2005年开始,印度的粮食安全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粮食的产量也开始无法满足国内人口的日常所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于2006年7月首次从“小麦出口国”变成了“小麦进口国”,进口了300多万吨小麦以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2007年,印度又连续第二年从国际市场进口了小麦。印度农业委员会的一个官员告诉记者,辛格政府已经认识到粮食生产低迷“已经严重威胁到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粮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对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 由于最近粮食价格的疯狂上涨,“粮食暴动”情况开始威胁各国政府的生存,这种情况也许就会以战争的状态在这些国家蔓延开来,这是一场人类为了生存的战争,尤其是“饥饿骚乱”已经波及到与美欧各国利益紧密相关的地区,比如北非和南亚。在北非地区,激进的伊斯兰武装分子正利用粮食危机壮大自己的力量。而在南亚,在巴基斯坦1月份举行的议会选举中,选民们给了总统穆沙拉夫领导的政党沉重一击,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人无法忍受高涨的粮价,并将之归咎于政府。“我们关心恐怖主义和其他事情,但是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基本生活需要,”伊斯兰堡24岁的护士阿加蒂说:“人们希望找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中东是另一个热点。在约旦,主粮价格也在一年之中上涨了60%.“我的蔬菜几乎卖不出去了,”侯赛因布雷迪说,他在约旦首都大清真寺附近经营一个摊位,“这样下去可怎么行呢?”阿卜杜拉国王担心1996年出现的“粮食暴动”卷土重来,当时愤怒的市民攻进了卡拉克市的警察局。也门政府更加忧心忡忡。也门人的平均收入只有每天1.86美元,政府还得面对索马里难民潮以及北方的部族冲突和连续不断的恐怖主义威胁。粮价上涨如同火上浇油。自今年2月份起,也门小麦的价格翻了一番,大米和食用油的价格上涨了五分之一。自3月末起,面包价格引起的冲突已经导致数人死亡。过去一个季度以来,黎巴嫩的食物价格上涨了145%,叙利亚上涨了20%.“连过去不值什么钱的欧芹,价格也突然涨到原来的三倍,”大马士革一名居民抱怨说。 即便是在像迪拜这样富庶的地方,粮食危机也有重大影响,那里的超市保证至少在一年内不会对20种主粮提价。显然,许下这样的诺言是为了防止在当地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建筑军团”中引发不满和恐慌。没有这些建筑工厂,迪拜正在忙着建设的那些气势宏伟的酒店、博物馆和艺术岛都将化为泡影。这些外国工人薪水丰厚,但是以当地货币迪拉姆支付,与正在贬值的美元捆绑在一起。在摩天大楼和购物中心的阴影下,海湾地区全球化的受益者们几乎不能应付这场“食物暴动”。“与其他地方相比,不满、愤怒在中东地区带来的后果更加具有地理政治学意义,更加严重。”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工作人员罗宾洛奇说。结束语: 石油.粮食.美元正在越来越多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参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去吗? 总之家住农村的朋友,请千万要叮嘱家中的父母,粮食不要忙着拿去换几张纸呀!存粮比存钱更来得实惠些!! 粮食永远不会贬值. 新粮出来再卖旧粮吧!涂光明
❽ 利比亚的石油资源对中国的影响,战前和战后的影响都要答,用三句话概括!!!,答得好我还可以加分
战前中国在利比亚的石油中占据挺重要的地位,利比亚石油战前占中国进口量的4% 战后貌似利比亚反对派宣布不卖石油给俄罗斯、中国等……
❾ 沙特与俄国谈崩,引发石油战,为何有人说对中国不全是利好
短期来看或许兔子国家能收割一波中东的廉价石油,可是长期来说,一旦沙特在这次博弈中失败,那么兔子国家的能源只能靠俄罗斯或者是美国,这样的情形当然会对兔子的工业发展造成巨大的阻碍。别看现在沙特喊得最厉害,降得价格很有点狠,但是并不是全球最低的石油价格,美国的石油可比沙特的还要便宜,要不是离美国太远了,或许兔子已经去进口美国的石油了。
沙特是绝对撑不下去的,而世界其他两大产油国,一个是俄罗斯一个是美国 ,一旦沙特国家破产,很有可能就落入了美国政府的掌中,这下全球石油基本上都被他们掌握,对于兔子来说肯定很难受,不管向着哪一个,总有另一个不满意。美国不可能和兔子和平共处,而俄罗斯也打着算盘想接兔子之手恢复元气,一旦能源进口被俄罗斯掌握,这下就不得不和俄罗斯绑在同一条船上了,对于兔子来说咋选都不是正确答案。
❿ 石油暴跌对中国的影响
原油价格暴跌,对中国有哪些影响?
建信期货认为,根据中国现行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当挂靠油种价格低于40美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不再跟随国际油价进行下调,对于炼厂而言形成了政策套利机会。
“若油价进一步下跌,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中国炼厂的原油采购,进而托底原油需求。此外,低油价对于我国的战略储备也可能形成刺激。”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原油进口首次突破5亿吨,达5.06亿吨,同比增长9.5%。从近几年的进口量看,虽然原油进口量连年增加,基数不断扩大,但年进口量增速同比一直稳定在10%左右。
业内人士测算,油价每下行10美元,中国企业和居民将节省开支1070亿元。
北信瑞丰基金表示,中国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第二大油气消费国以及第一大油气增量消费国,总体而言,国际油价暴跌对中国发展利大于弊。
中国超70%原油消耗来源于进口,油价暴跌使得我国石油成本大幅降低,除汽油、柴油价格下调外,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以石油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原料成本会降低,如乙烯、丙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并直接带动产业链下游成本下降。
以疫情下最为紧缺的医用口罩为例,其核心上游原材料聚丙烯将直接受益于油价下降,带动口罩原材料生产成本的降低。
北信瑞丰基金认为,中国正面临一定的通胀压力,以及海外疫情局势的不确定性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有利于中国释放内部压力,为恢复经济发展赢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