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流动性是什么原因
扩展阅读
借款费用涉税怎么算 2025-08-05 02:14:22
东风洗扫车什么价格 2025-08-05 02:12:46
超过部门的费用怎么算 2025-08-05 02:01:13

石油流动性是什么原因

发布时间: 2023-01-04 05:29:14

Ⅰ 石油的无机成因

石油对人类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会知道,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业生产都离不开石油。在人类没有真正研究可取代的新能源之前,石油仍然会成为人类重要的能源。既然石油是人类发展所需的重要资源,那么自然我们对石油的起源就非常感兴趣了。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地球的金属资源,比如黄金等,它们大概率是来自于太阳系早期,小行星跟地球的撞击。像黄金这种贵金属资源,它在宇宙中也是非常稀有的资源,之所以稀有,是因为黄金一般是由超新星爆发形成的。因此,科学家猜测,地球上的黄金资源是由系外的小行星进入太阳系撞击地球而带来的。

金属等资源的形成跟石油是完全不同的,石油在地球早期的时候是没用的,不仅石油没有,煤炭,天然气等这些资源也是没有的。它们都是在后来地球的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煤炭的形成可能是来自于森林,天然气可能是由古生物残骸形成,那么石油是的形成原因会是什么呢?

对于石油的形成原因,科学家目前也没有确定的答案,只是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观点,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现在也没有定论。那么科学家提出的两种石油形成观点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下。


第一种说法是是由各种有机物经过上千年的地质改变慢慢演变而成的。科学家通过对石油的成分进行研究后发现,组成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只要搞明白了碳氢化合物人来历,我们也就揭开了石油形成之谜。

可是能够形成碳氢化合物的原因可能会有很多,其中一个主流观点就是来自于生物残骸。相信大家都知道,地球在数十亿年的生命演化史上,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这些灭绝的生物大部分都随着地质巨烈的运动翻到了地底之下。这些生物所含有的有机物在岩石中沉积下来,随着漫长地壳的移动和有机物的不断叠加,其中的氧成分消失,碳元素被保留下来,与剩下的无机物等化学物质形成了石油。

第二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和碳元素居多,这些物质与其它杂质相结合,重量比较轻,所以没能像岩石一般沉入到地壳之中,而是粘附在岩石壁上,随着地壳的运动,摩擦和产热,慢慢的就形成了具有流动性的石油。这种说法跟生物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大自然自知孕育形成的。


不过,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更多的人们还是支持生物残骸形成论,认为石油就是由大量死亡的生物残骸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化而形成的。海洋底的石油为什么如此丰富,原因可能就是海洋中有更多的生命,一旦发生生物大灭绝事件,也是海洋生物灭绝最多的,所以会有更多的生物残骸留下来。海洋资源的丰富可能跟它们都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两个观点是目前科学家对石油形成原因的两种观点,到底哪一个才是正确的,目前也没有确定的答案。石油的形成说白了就是碳物质与其它物质的结合,只不过它在远古时期到底是如何发生的,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知道,石油是地球留给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虽然储量丰富,但是迟早也有用尽的一天。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Ⅱ 为何有科学家提出石油并不会枯竭,他们有什么依据

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准确的来说还存在一些争议,但很多人已经开始传石油枯竭是天大的谎言,是利益集团在操纵,我觉得这样的说法还为时过早。如果目前真有那么确定石油可再生的话,不管哪个国家都会偷偷加大生产力度好好捞一把,省的以后掉价了。

你可能会认为,说不定是各个国家已经都知道了石油可再生,但都达成了统一并且缓慢的生产,以防止石油掉价?但是纵观当今的世界,在各种利益冲突面前,很难保持这样的一致性。难免会有一些国家出来搅局的。所以石油可再生并没有达成共识。

下面就说下石油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现在的争议在哪?


但是在有机形成说中,也存在一些疑点,包括上文中说的一个疑点,随着开采深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了在地球深处貌似存在石油和天然气的补给源,但是并不是很清楚石油的渗入是来自地球深处还是周围的含油层。所以这个疑点也被经常用来支持石油可再生的说法。还有就是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我们确实还在无生命的其他星球上发现类似于石油和天然气的物质,但是也没有得到很好的确实。不然早就推翻有机说了。

所以两个学说都不完整,都存在能被人挑出来的瑕疵。但是现在就急着说石油可再生简直就是在胡扯,就算最后证明的石油可以在地球的深处通过复杂的化学和物理过程形成,并缓慢地往上渗透,但是这个碳循环也是相当缓慢的,不是说我们人类抽多少就能往上立马往上渗多少,毕竟这是一个自发的碳循环过程,并不是机器在地球内部合成。

Ⅲ 流动性油气有哪些类型

石油的产生带给了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沉积岩进过一系列的地质变化,形成沉积盆地。随着地壳运动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海洋变成陆地,盆地变成高山。沉积岩层也跟着发生了规模不等的挠曲、褶皱和断裂现象。

在这种环境下,沉积层里具有流动性的点滴油气就会透过泥沙离开它们的原生之地(生油层),经“油气搬家”再集中起来,流到一个比较平坦的“盆”里,这个“盆”就是沉积盆。沉积盆把这些流动性的油气储集到一起,然后,就形成了可供开采的油气矿藏。

在这个储油构造里,流动性的油气大致为油、水、气三种类型。由于三者的比重不同而发生重力分异,一般气体都在上部,因为它密度是最小的。水密度是最大的,所以在下部。中间就是石油层了。储油构造包括油气居住的空间——储集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的不渗透层——盖层;以及遮挡油气进入后不再跑掉的“墙”——封闭条件。所以,只要能找到储油构造,就可以找到油气藏。油气藏往往是两种或几种类型的油气藏复合出现,多个油气藏的组合,就叫油气田。

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海底石油的开采始于20世纪初,但在相当长时期内仅发现少量的海底油田,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期海上石油的勘探和开采才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开采石油3

Ⅳ 石油价格上涨有哪些原因呢

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3、国际石油价格从长期看,在1986年至1998年的12年中基本上稳定在每桶15美元至20美元的水平,其间只有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以及1996年下半年有过短暂的波动;但1999年伴随欧元出台以及随后的科索沃战争,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攀升,逐渐扩大上涨幅度与速度步入大牛市。以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为例,1999年1月平均价格为每桶11.11美元,到12月份上涨为平均每桶25.45美元,即原油价格在1999年上涨了129%。从纽约石油市场看,1999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每年上涨幅度都达到20%以上。而从2001年至2006年6年之中,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18%,年平均价格水平从25美元上涨到66美元。
4、美国坐庄石油价格。其实背后真正的操控者就是美国政府和经济调控当局。一方面,美国有美元报价体系的支持,有美国海内外机构的作用;有美国纽约石油市场的效应;有与石油生产国密切的关系。美国当局运用美元贬值,在本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风潮中,放弃平抑国际石油价格机会,甚至被外界观察认为是故意利用公布石油商业库存数据与对冲基金等投机资本相配合,刺激拉抬国际石油价格扩大上涨,及时出仓和补仓形成价格推波助澜作用,主旨在增加石油美元流动性,维持美元依存度,实现美元全面霸权,石油美元环流是石油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态势的主线。美国“坐庄”石油价格是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5、全球经济增长引起石油需求上升(尤其是中国、印度),加上基金炒作和中东地区的政治前途等问题,使得油价步步攀高,并且在高位振荡。

Ⅳ 影响石油的物理因素有哪些

影响石油的物理因素如下。

1)石油的颜色  颜色与原油中含有的胶质、沥青质数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深色原油密度大、粘度高。液性明显的原油多呈淡色,甚至无色;粘性感强的原油,大多色暗,从深棕、墨绿到黑色。
2) 石油的密度  指在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气原油单位体积的质量。以吨每立方米(t/m3)或克每立方厘米(g/cm3)表示。石油相对密度(以往文献曾以比重表示)是15.5℃或20℃时原油密度与4℃时水的密度的比值。
3) 石油的粘度  指液体质点间移动的摩擦力,以m Pa·s表示。粘度大小决定着石油在地下、在管道中的流动性能。一般与原油的化学组成、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有密切关系。通常原油中含烷烃多、颜色浅、温度高、气溶量大时,粘度变小。而压力增大粘度也随之变大。地下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
4) 石油的荧光反应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受激发发光,并在照射后所发光立即消失的这种荧光反应特性,普遍被用于野外工作时作为判断岩石中是否含有石油显示的重要标志。按发光颜色的不同以及分布的情况,大体可推测所显示的石油组分及其百分含量。一般油质呈天蓝色,胶质呈黄绿色,沥青质呈棕褐色。
5) 石油的旋光性  石油在偏光下,具有把偏光面向右旋转的特性。偏转度一般小于1°。旋光性是有机质所特有的一种性质,而且当加温至300℃时即消失。因此,在研究石油生成时,常以这种旋光性和在石油中发现的素(由动植物色素如叶绿素或血红素变化而成,并在温度超过200℃时被破坏)的存在作为石油有机成因的依据。
6) 石油的凝固点与含蜡量  凝固点系指原油从流动的液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固态时的温度。这对不同温度尤其在低温地区考虑贮运条件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Ⅵ 石油成品油的特性是什么啊

一、易燃性

石油产品是碳氢化合物,遇火或受热很容易发生燃烧反应。油品的燃烧危险性大小可以用闪点、燃点和自燃点进行判断。

闪点: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油品蒸汽与空气混合物接近火焰闪出火花便立即熄灭的最低温度。燃点: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一般来说比闪点略高1—5度。

油品的闪点与燃点的产生需要外部火花,如果继续增加油品的温度,即使没有火花,也会发生自燃。油品的闪点越低,油品的着火危险性越大。汽油和柴油均属于遇到明火就会燃烧的油品。

二、易爆性

当石油蒸汽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混合比范围时遇火即发生爆炸,混合比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最低混合比称为爆炸下限,最高混合比称为上限。低于下限遇火不会爆炸,也不会燃烧。高于上限遇火燃烧,石油火灾中往往爆炸和燃烧交替出现。

三、易蒸发

1Kg汽油大约可蒸发0.4立方米的汽油蒸汽。油蒸汽比重一般在1.59—4之间,常常滞留在空气不流通的低部位或聚集在低洼处。

四、易产生静电

石油产品的电阻率一般在107~1013Ω.m之间。加油站经营油品的电阻率都很高,电阻率越高,导电率越小,积累电荷的能力越强。4V以上静电压产生的电火花就已达到汽油蒸汽点燃能量。 影响静电聚集的因素:周围空气的湿度、油料流动速度、油料承受压力、导电率。

五、流动性与膨胀性

油品是流体,具有流动性。同时油品与所有物质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温度升高,油品体积膨胀,压力增高;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压力下降。

(6)石油流动性是什么原因扩展阅读

成品油是经过原油的生产加工而成,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6类。 其中,石油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从2013年2月25日零时起.25元。自2013年3月27日零时起,汽、柴油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分别降低0.23元和0.26元,这是国内成品油价格2013年以来首次下调。

2013年11月1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均降低75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均降低0.06元,这一降幅创年内新低,也是十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