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研究的主体对象是什么
扩展阅读
借款费用涉税怎么算 2025-08-05 02:14:22
东风洗扫车什么价格 2025-08-05 02:12:46
超过部门的费用怎么算 2025-08-05 02:01:13

石油研究的主体对象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1-04 05:26:52

㈠ 油气田勘探对象是什么

长期的勘探实践发现,油气在地壳中是受区域地质构造及岩性、岩相等地质条件的控制而成群、成带有规律出现的。油气藏只是地壳中油气聚集的最小单元。从小到大依次还有油气田、油气聚集带、含油气区和含油气盆地等。为了有效地进行油气田勘探工作,需要研究它们在地壳中的分布规律。

一、油气聚集单元1.构造单元划分一个沉积盆地的构造区划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级:一级构造、二级构造和三级构造。

一级构造是指根据盆地基底的起伏情况划分的隆起、坳陷和边缘斜坡等。

坳陷是盆地主要发育时期的沉降中心或沉积中心。一般是盆地中沉积地层最全、地层最厚的地方,其中心是生油的有利地区。

隆起是盆地中相对于坳陷地势较高的地方。一般沉积地层不全,即某一时期的沉积地层缺失或被剥蚀,因而厚度不大,不利于生油。

边缘斜坡是盆地中从坳陷到边界的过渡地区。其沉积地层一般是由老到新,呈超覆的接触关系。超覆带往往是储集油气的有利地带。

二级构造是指在一级构造范围内进一步划分的凹陷、凸起、长垣、背斜带和阶地等。

凹陷是盆地中沉积地层最厚的地方,一般是有利的生油区。

凸起、长垣和背斜带都是相对于凹陷的正向构造。一般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带。

阶地一般是在坳陷与隆起或坳陷与斜坡之间,由阶梯状正断层所形成的平坦地带。有时它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

三级构造也叫局部构造。它是二级构造范围内的背斜、向斜和鼻状构造等。其中背斜和鼻状构造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构造。

2.油气聚集单元1)油气藏油气在单个圈闭中具有统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称为油气藏。其中“基本聚集”的含义是油气聚集的数量足够大、具有开采价值。人们又把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称为“工业油气藏”。究竟聚集多大数量的油气才算有开采价值?这要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的条件和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是把经济收益大于全部投资费用的油气藏定为具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2)油气田油气田是指受同一局部构造面积控制的油气藏的总和。如果在这个局部构造范围内只有油藏,则称为油田;只有气藏则叫气田;既有油藏又有气藏的则为油气田。

油气田的全部含义,除上述地质学上的概念之外,还应理解为地理上包括一定范围、经济上是基本建设的独立投资核算单位。例如大庆油田的含义就相当广泛了。

3)油气聚集带油气聚集带是指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位置邻近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一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从油气藏形成的全过程可知,油气运移是区域性的,即运移的主要指向是二级构造带。当二级构造带与生油凹陷连通较好或相距较近时,整个二级构造带各局部构造内的所有圈闭都有可能形成油气藏,致使油气田成群、成带出现而成为油气聚集带。因此,油气聚集带的形成是二级构造带与油源区和储集岩相带有利配合的结果。

4)含油气区含油气区是指在同一大地构造单元内,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和油气生成、运移及储集条件的地区,包括若干二级构造带和生油凹陷的沉积坳陷。

5)含油气盆地在起伏不平的地壳表面上,那些被山峦或丘陵所环绕的低洼地,地貌学术语称为盆地。

地壳表面上的低洼地(包括陆地上的湖泊和大洋中的海域),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不断下沉、接受沉积物,如今已被沉积岩所充填,地质学术语称为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石油地质勘探工作者首先调查研究的对象。

含油气盆地是指那些在地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沉积盆地。或者说,在其中发现了具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的沉积盆地即可称为含油气盆地。也可以说,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史,存在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均可称为含油气盆地。

3.油气聚集单元与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油气聚集单元与构造单元的对应关系见表3-1。

1油气聚集单元与构造单元对应关系表构造单元油气聚集单元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一级坳陷隆起含油气区二级长垣、凸起背斜带、凹陷油气聚集带三级背斜鼻状构造油气田圈闭油气藏二、油气分布规律大量的勘探实践与科学研究证明,世界上99%的油气田都是在地壳上的沉积岩分布区发现的。因此,石油地质工作者总是把沉积盆地当作主要的勘探对象。如果在一个沉积盆地中发现了油气,其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

1.盆地基底的起伏盆地基底的起伏控制着生油凹陷的形成与分布。在一个沉积盆地中,由于基底结构不同及升降运动的差异,致使有的地区隆起、有的地区沉陷,形成相对的隆起区、坳陷区和斜坡区。相对坳陷或凹陷的沉积中心常常发育着厚度较大的生油层,而成为有利的生油区。隆起和斜坡区因水体较浅,生油层不发育,但储集层相对发育—些。

2.地壳运动的周期性地壳运动的周期性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形成与分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壳的升降运动是持续不断的。地壳上某一地区从开始下降到上升结束称为一个周期。地壳运动的一个周期也就相应的形成了一个沉积旋回。一个周期大致可以分为初期下沉、相对稳定下沉、小幅度振荡运动和趋于上升四个阶段。在升降过程中,相应形成了一套由粗到细再到粗的沉积旋回。

一个地区的地壳运动往往是多周期性的,因而形成的沉积也具有多旋回性。一般来说,在每个周期的稳定下沉阶段,容易形成还原相的灰黑色泥岩沉积,是有利的生油岩沉积期。在每个周期从下降至上升的转折阶段,即振荡阶段,往往形成以砂岩为主的沉积,这是有利的储集层沉积期。也就是说,在每一个旋回的中部,生、储、盖组合最有利,含油也最为丰富。碎屑岩沉积是这样,碳酸盐岩沉积基本上也是如此。一般是旋回开始所形成的石灰岩有利于生油;旋回结束时所形成的蒸发岩,如石膏、盐岩等成为良好的盖层;而旋回中期形成的碎屑灰岩、白云岩等有利于储油。

3.岩相古地理条件岩相是在一定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岩石组合。生、储、盖组合是一定沉积环境的产物。岩相古地理条件的变化,对生、储、盖组合的形成与分布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对陆相碎屑岩发育区来说,湖相多为有利的生油区,而三角洲相多为有利的储集区。对海相碳酸盐岩发育区来说,适宜于生油层发育的相带是水体较深的、低能还原环境下形成的泥灰岩、石灰岩发育区。适宜于储集层发育的相带则是水体较浅的、高能氧化环境下形成的碎屑灰岩、介壳灰岩和鲕粒灰岩等发育区。

4.二级构造带综上所述,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取决于大地构造条件。而油气的富集则受二级构造带的控制。由于各地区地质背景不同,二级构造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一样。归结起来主要是继承性的二级构造带和非继承性的二级构造带两种类型。

继承性的二级构造带不仅与盆地坳陷中的生油凹陷相毗邻,而且更重要的是与生油凹陷同时形成并一起持续发育。因此,它也接受了与凹陷相同时期的沉积,仅在岩性和厚度等方面有所区别。凹陷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而二级构造带则具备有利的储油条件。因此,它常常形成高丰度的油气聚集带。

非继承性的二级构造带是指由于受后期的侧压应力等构造运动而形成的二级构造,与古隆起的关系不大。分析非继承性二级构造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凡是在油气生成及最后一次运移之前或同时形成的二级构造,都有可能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反之,则不利。

总之,与生油凹陷匹配的或在二次运移时形成的二级构造带,控制着油气区域性运移和富集。因此,有利的二级构造带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㈡ 什么叫石油科学技术

石油科学技术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对象,研究其生成、发现、开采、处理、加工利用的一系列理论认识、方法手段的总称。
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由科学的概念、定律、定理、原理、学说等系统表述。技术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反映所采用的工艺、方法、技能、规则的手段系统。石油科学技术体系中阐述油气生成的原理、油气在自然界运移和赋存的形式、勘探发现的机制、地下油气水渗透和流动规律等的理论性认识部分,属于石油科学范畴;以开采、加工为目的的工艺方法、操作技能、信息手段和标准规范等,则属于石油技术范畴。技术中也有科学,凡技术工艺的机理性、基础性理论也属于科学范畴,称技术科学。如,指导石油钻井的岩石破碎力学、钻头及钻柱动力学、钻井工程力学、钻井液流变学等,以及指导油气田开发的油气地下渗流力学、油藏工程学、油层物理学、油田化学、油气动态分析与预测理论等,也应属于石油科学范畴。石油科学技术的组成,从大的部分而言,一般包括油气地质科学、油气勘探技术、油气钻井工程技术、油气田开发与开采工艺技术、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油气管道及储运工程、石油机械装备制造技术、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等几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可分解出众多的专项及单项科学技术。
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发展而形成的新学科群——软科学的普遍应用,石油软科学也得到了迅速的进展。它为制定决策、战略、策略、规划、计划、方针、政策服务,渗透到石油行业的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石油科学技术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另一个大部分。

㈢ 石油是什么

对于石油的具体描述,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油大家可以理解为是干酪根转化来的,而干酪根又几乎全部来自细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高等植物。

第二、目前有机成因说占据学术以及各国石油公司绝对主流。(包括无机成因说发源国俄国。1.1876年门捷列夫大佬提出碳化物说 2.1889年3月俄国学者索克诺夫发表宇宙说 3.前苏联学者库得梁采夫提出岩浆说 4.1971年切克留卡提出高温生成说 5.1966,1971年叶兰斯基提出蛇纹石化生说)

第三、有机成因说之所以被各国学术界广泛接受和认可并用于指导实践,有以下几大事实:

1.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分布于沉积岩中,无论是海相还是陆相盆地中都发现了油气田;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结晶基岩凸起发育区尚无油气发现。(想了想,还是有岩浆岩中发现石油的例子,就在准噶ga尔盆地里面,可是,可是,岩浆岩形成的储层确是被高度风化后的产物,严格来讲他已经大半步迈进了沉积岩的怀抱)

2.从前寒武纪到第四纪更新世地层都有石油发现(这意味着什么呢,不懂就去翻翻地质年代表哈,算了听说多图吸引人我给你们找个好图,算了我不卖关子了 这意味着地球上开始出现沉积岩的同时就生成了石油呀~)

3.光谱分析证明,中、新生代石油灰分以氧化铁为主(<70% 那个说O都消失了的你出来)古生代石油的灰分主要为氧化镍和氧化钴(<60%-80%)。将此数据与岩石圈元素含量对比,会发现钒镍铜钴这些元素的含量大约是岩石圈平均含量的2000,1000,50,30倍(想起来没?对!生物富集作用!真棒)。将石油灰分与煤灰分对比,各元素含量基本吻合,而煤是有机成因的已经被世界公认无可辩驳,石油与煤行业相关术语也是通用的,岂不是就证明了有机成因理论?

㈣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它的能的来源故事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常识能源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