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船如果在海上泄露,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清理海面溢油污染不是一个简单的方法,而是多种物理化学方法和多步骤。清理溢油的第一步是切断污染源,防止浮油扩大。第二步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去除海面的油污,如用吸油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油器刮油、用吸油毡吸收原油并回收等。这一步只能广泛回收部分油污,减少漏油损失;但是它不能完全清洁水。这就需要第三步,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可以消散在水中的微小球体。
但燃烧法只适用于油膜厚度大于2 mm的事故,原理是燃烧后会在海面留下焦油球,油轮直接打捞这些球状物质。这种方法可以去除水面上约50%至90%的油。这种方法的缺点很明显,会造成大面积的空气污染,对海洋生物有很大的破坏性。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海洋原油泄漏。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对原油进行自然消化,但会扩大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污染区生物的危害不可低估。
Ⅱ 处理石油污染有哪些方法
除了废水污染外,石油对水体的污染也很严重,每年运输过程中有150万吨原油流入世界水域,同时由于近年来原油和各种精炼石油产品在陆地上就地排放或进入水域中,特别是油船遇难或由于海上钻井的操作失控,引起石油的大规模泄漏,使水域被石油污染。
消除石油引起的水质污染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一大重点。用微生物处理石油污染既经济又快捷。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村地下泄漏了约6000加仑汽油,严重污染了水源,影响供水。最初,事故的责任者使用的是掘井提油的办法,即开掘能够打出地下水的深井,用泵打捞浮在水表层的汽油,用这种方法约除去了3000加仑。但剩下的汽油如果仍采用这种方法清除,预计尚需100年时间。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事故责任者决定利用培养当地有分解汽油能力的细菌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成功地进行了净化。微生物净化石油的方法将是21世纪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石油是多种烃类组成的混合物,仅是一种细菌不可能完全分解石油。现在科学家们将能降解石油的几种基因结合转移到一株假单孢菌中,构建“超级微生物”,能够降解掉多种原油成分。
在油田、炼油厂、油轮和被石油污染了的海洋、陆地都可以用这种“超级微生物”去消除石油污染。
Ⅲ 海上漏油应该怎么样处理油污
对生物的危害
油膜减弱了太阳辐射透入海水的能量,会影响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油膜沾污海兽的皮毛和海鸟羽毛,溶解其中的油脂物质,使它们失去保温、游泳或飞行的能力。石油污染物会干扰生物的摄食、繁殖、生长、行为和生物的趋化性等能力。受石油严重污染的海域还会导致个别生物种丰度和分布的变化,从而改变群落的种类组成。高浓度的石油会降低微型藻类的固氮能力,阻碍其生长,终而导致其死亡。沉降于潮间带和浅水海底的石油,使一些动物幼虫、海藻孢子失去适宜的固着基质或使其成体降低固着能力。石油会渗入大米草和红树等较高等的植物体内,改变细胞的渗透性等生理机能,严重的油污染甚至会导致这些潮间带和盐沼植物的死亡。石油对海洋生物的化学毒性,依油的种类和成分而不同。通常,炼制油的毒性要高于原油,低分子烃的毒性要大于高分子烃,在各种烃类中,其毒性一般按芳香烃、烯烃、环烃、链烃的顺序而依次下降。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害,主要是破坏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透性,干扰生物体的酶系,进而影响生物体的正常生理、生化过程。如油污能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阻碍细胞的分裂、繁殖,使许多动物的胚胎和幼体发育异常、生长迟缓;油污还能使一些动物致病,如鱼鳃坏死、皮肤糜烂、患胃病以至致癌。
Ⅳ 什么细菌能够清除流入海洋的石油呢
目前,人们正在探索活跃细菌的变种,从中不断培育出新的灭虫“健将”,为防治植物病虫害作出新的贡献,帮助清除海洋污染的细菌。
近年来,由于工业、交通的发展,大量石油产品污染物流入海洋,导致了海洋环境的污染。有人估计,每年约有1000万吨石油流入海洋,漂浮于海面,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有什么办法能够清除流入海洋的石油呢?人们又想到了生物。经过长期观察研究,生物学家发现了一种能以石油为食的海洋细菌。这种海洋细菌吃了石油,怎么不会中毒死亡呢?原来在它们体内有一种能分解石油的特殊催化剂——酶。
于是,人们让能吃石油的细菌去清除海洋中的石油。现在,生物学家成功地培育出了一种以石油为“食”的完全新型的细菌。这种“超级细菌”只要几小时就可以除去海上的浮油。如果油船在海上遇难,所造成的石油污染将会很快被这种超级细菌清除。科学工作者还进一步设想:把能吞吃石油的细菌制成菌粉,撒在被石油污染的海域,以清除海中石油;或者模仿吞吃石油的海洋微生物及海洋细菌的机理,制造出高效化学吸附剂或净化剂,以清除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环境。
以石油为食的海洋细菌
Ⅳ 处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种方法
1、物理处理法:使用清污船及附属回收装置、围油栏、吸油材料及磁性分离等;
2、化学处理法:燃烧、使用化学处理剂(如乳化分散剂、凝油剂、集油剂、沉降剂)等;
3、生物处理法:人工选择、培育,甚至改良这些噬油微生物,然后将其投放到受污海域,进行人工石油烃类生物降解。
石油入海后即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包括扩散,蒸发,溶解,乳化,光化学氧化,微生物氧化,沉降,形成沥青球,以及沿着食物链转移等过程(见图)。这些过程在时、空上虽有先后和大小的差异,但大多是交互进行的。
(5)石油在海上怎么消毒扩展阅读
石油在海面形成的油膜能阻碍大气与海水之间的气体交换,影响了海面对电磁辐射的吸收、传递和反射。长期覆盖在极地冰面的油膜,会增强冰块吸热能力,加速冰层融化,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长期气候变化造成潜在影响。
海面和海水中的石油会溶解卤代烃等污染物中的亲油组分,降低其界面间迁移转化速率。石油污染会破坏海滨风景区和海滨浴场。如1983年12月,“东方大使”号油轮在青岛胶州湾触礁搁浅,溢油3000多吨,严重地污染了青岛海滨及胶州湾。
制定有关法规,制止海洋活动过程中非法排放含油污水,严格控制沿岸炼油厂和其他工厂含油污水的排放。监测监视海区石油污染状况,改进油轮的导航通讯等设备的性能,防止海难事故。
发生石油污染后,可应用围油栏等把浮油阻隔包围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并用各种机械设备尽量加以回收,对无法回收的薄油膜或分散在水中的油粒,可以喷洒各种低毒性的化学消油剂。
鉴于回收和消除海上油污的技术和方法尚待改进,港湾和近海地形复杂,因此,目前尚难全部消除海上油污。若遇上恶劣的气象条件,则大部分石油无法回收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