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说一下作为一名石油工人的感受如何
在野外工作快30年了,知足常乐就好😄
⑵ 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中东人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中东地区,大部分属于沙漠地带。在沙漠地区,只有少量的绿洲,并且沙漠地区降水少,严重缺水。在整个中东地区,新月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好,大致上是伊拉克的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和约旦的两个河流流域,那里有相对丰富的水源和降水,非适合发展农业和畜牧业。那么,在没有发现石油之前,中东人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第三、以渔业和珍珠为生
中东地区有些国家。靠近大海,并且靠近大海的中东国家渔业,资源丰富,所以沿海的中东地区的国家主要以渔业和珍珠业为生,比如沙特阿拉伯和卡塔尔都是如此。
所以在发现石油之前,中东地区的人生活是穷困潦倒的。但现在他们生活在沙漠,看起来有一块贫瘠的土地,但上天又赐给了他们最挣钱的资源,那就是石油,他们过上了几十年的好日子,但是,在未来,石油肯定会枯竭,那么中东人还是要多考虑未来的生计问题。
⑶ 石油与衣食住行(举例)
石油产品可分为: 石油燃料、 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 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 各种燃料产量最大, 约占总产量的90%; 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 产量约占5%。 各国都制定了产品标准, 以适应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汽油
是消耗量最大的品种。 汽油的沸点范围(又称馏程)为30~205°C, 密度为0.70~0.78克/厘米3,商品汽油按该油在汽缸中燃烧时抗爆震燃烧性能的优劣区分,标记为辛烷值70、80、90或更高。号愈大,性能愈好,汽油主要用作汽车、摩托车、快艇、直升飞机、农林用飞机的燃料。商品汽油中添加有添加剂(如抗爆剂四乙基铅)以改善使用和储存性能。受环保要求,今后将限制芳烃和铅的含量。
喷气燃料
主要供喷气式飞机使用。沸点范围为60~280℃或150~315℃(俗称航空汽油)。为适应高空低温高速飞行需要,这类油要求发热量大,在-50C不出现固体结晶。 煤油 沸点范围为180~310℃ 主要供照明、生活炊事用。要求火焰平稳、光亮而不冒黑烟。目前产量不大。
柴油
沸点范围有180~370℃和350~410℃两类。对石油及其加工产品,习惯上对沸点或沸点范围低的称为轻,相反成为重。故上述前者称为轻柴油,后者称为重柴油。商品柴油按凝固点分级,如10、-20等,表示低使用温度,柴油广泛用于大型车辆、船舰。由于高速柴油机(汽车用)比汽油机省油,柴油需求量增长速度大于汽油,一些小型汽车也改用柴油。对柴油质量要求是燃烧性能和流动性好。燃烧性能用十六烷值表示愈高愈好,大庆原油制成的柴油十六烷值可达68。高速柴油机用的轻柴油十六烷值为42~55,低速的在35以下。
燃料油
用作锅炉、轮船及工业炉的燃料。商品燃料油用粘度大小区分不同牌号。
石油溶剂
用于香精、油脂、试剂、橡胶加工、涂料工业做溶剂,或清洗仪器、仪表、机械零件。
润滑油
从石油制得的润滑油约占总润滑剂产量的95%以上。除润滑性能外,还具有冷却、密封、防腐、绝缘、清洗、传递能量的作用。产量最大的是内燃机油(占40%),其余为齿轮油、液压油、汽轮机油、电器绝缘油、压缩机油,合计占40%。商品润滑油按粘度分级,负荷大,速度低的机械用高粘度油,否则用低粘度油。炼油装置生产的是采取各种精制工艺制成的基础油,再加多种添加剂,因此具有专用功能,附加产值高。
润滑脂
俗称黄油,是润滑剂加稠化剂制成的固体或半流体,用于不宜使用润滑油的轴承、齿轮部位。
石蜡油
包括石蜡(占总消耗量的10%)、地蜡、石油脂等。石蜡主要做包装材料、化妆品原料及蜡制品,也可做为化工原料产脂肪酸(肥皂原料)。
石油沥青
主要供道路、建筑用。
综上所述,与衣有关的是化工原料,与食有关的是香精,与住有关是燃料(也有化工原料),有行有关的是沥青.
⑷ 石油用完了他们靠什么生活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我们常用的能源物质,
而且非常重要,比如现在用来发电的主要能源还是煤,而且也是冬季取暖的主要能源,石油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也是汽车等交通工具需要的燃料,发动机都离不开它,而天然气则是各家各户生火做饭需要的能源,所以这三种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不可缺少的。
在发电方面,太阳能、水能、核能、风能发电也在被用来代替煤炭发电,如果将来可控核聚变发电技术成熟的话,人类的电力来源也将不再是大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电能的利用已经十分普遍,即便是在生活做饭的时候,很多家庭也都在用电操作,如果全部选择使用电器也已经是可以的了。
所以,未来能源的更新换代是乐观可见的,这也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福利,而且科技的发展也终将会给我们送来更高的能源供应,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更多的能源需求。
(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⑸ 石油人的故事100字
翻过那座山还是山,路好像没有了尽头,时间也仿佛开始停滞。烈日的暴晒让一切都没有了生机,孤独游走在每一丝空气中,而比远方更远的还是远方。在这片古老的川中土地上,有一群人远离了家乡亲人,远离了城市喧嚣,远离了灯红酒绿。他们常年驻扎在荒芜的野外,不管风吹日晒每天都按时作业。他们是一群石油人,一群离我们很远又离我们很近的人。
如果没有亲戚或朋友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其实对石油人和石油工程知之甚少。最多我们可能从电视或者广播上零星听到关于他们的消息。而且必定是有重大的发现我们才会注意到。比如说那个地方又发现大的油气田了,那个地方的钻井又出油了等等。除此之外好像日常生活中并没有太多关于他们的趣事。有时候想想其实也难免,有油气田的地方毕竟都是偏远的地方,远离了城市,远离了舆论中心,自然没有多少人关注这个群体。但我们的生活好像又和石油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加油站到输气站,从身上的衣服到居家的用品,每一样都和他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他们的生活又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钻井队的王队长已经记不清又多少次踏过那条小路了,生活的艰苦其实都不难忍受。但有时候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总是莫名地袭来。上次回家已经是几个月前了吧,母亲身体不大好。他一直很是挂念,但又有什么办法呢?钻井的石油工人又不像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那样方便,尤其这种勘探期的工作更是辛苦和繁忙。王队有时候也在想,要是自己在城市里工作就好了,这样的话把母亲接过去,可以随时随地照顾她。母亲老了,辛辛苦苦一辈子。晚年本该是享享清福了,但自己做的这份工作真是不能好好尽孝。其实很多时候他自己都心酸,上次回家和母亲聊天,老人家还说自己身子骨很硬朗呢。她说儿子做的是大事,不要因为家里什么的把工作耽误了。其实他自己比谁都清楚,母亲的身体真的不硬朗了。也许以后见面的日子都屈指可数了。最终他还是安排好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后走向了工作岗位。
有时候事情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好,有时候事情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你永远不会料到,下一个等待你的是好事还是坏事。那年五月底,专层井很顺利地进入试油阶段。但又恰好赶上了持续暴雨,探井现场一片汪洋。道路被淹,桥梁冲毁,施工车辆无法进入现场。王队和队员们奔赴现场抢险,在泥泞中艰难地步行前进。抢险工作从早上干到晚上,休息后接着又得干。很累啊,但是不能不干对不对,不然就是前功尽弃。这时候不坚守,那等到什么时候坚守呢?
王队还是听到了他最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来了。接到电话的一瞬间他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母亲可能不太好了,他甚至有一瞬间大脑呈现出空白状态。虽然家里人说不要太担心,但是那怎么可能不担心呢?都那么大岁数的人了,一旦有个大病可能就永远起不来了。但这时候正处在勘探最紧张的时候,他不可能离开工地的。一边是责任,一边是牵挂。人啊,总是要经历一些煎熬不是吗?谁知道他那些天是怎么过来的呢?但是我们知道王队从来没有在工作上又丝毫松懈,他一如既往地严谨,一如既往地坚守。当最后工作结束他赶回家里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病危了。那一刻他哭的像个孩子。愧疚?自责?无奈?也许是有的吧,但肯定不会是全部,没有经历过你永远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在最关键的时刻,他选择了坚守岗位。
80后,思维最活跃的一代人。对于这个群体来说,他们赶上了时代的转型期。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有希望也有压力。总体算是好的吧,毕竟时代进步了。他们面对的是更多的选择,很多人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从学校毕业后选择工作也有了更广阔的渠道。金融,互联网这些新兴的行业对吸引着无数的人。相对于传统行业,尤其是做一名工人他们已经没有了多少兴趣。
但是在西二线南昌——上海支干线的末站。这里却有着一支最年轻的队伍,他们大都是80后,平均年龄26岁。他们肩负的责任是向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上海市输气。这里是中亚天然气向上海供气的“最后”一班岗。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现在各种管道井然有序。也许他们也不曾想到,这里将是他们燃烧青春的地方。也许他们也不曾想过自己会进入一个“传统”的行业。但是既然选择了,那就必须走下去。想起以前为之奋斗的艰苦经历,如今他们总是倍感欣慰。这是一个需要坚守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坚守的岗位。这里没有互联网行业有那么多“故事”可讲,也没有金融行业有那么多的诱惑和惊涛骇浪。但正是因为他们耐得住寂寞,才让这份看似平凡的重要工作闪烁着迷人的光芒。你看,不远处就是中国的名片和窗口。我们在这里为它的正常运转站岗和坚守。
漠河,中国大陆的最北端。这里是很多人梦想中的旅游胜地。这里给人的联想是皑皑白雪,是漫长的冬季,是风景如画。隔着黑龙江往北就是俄罗斯。冬天的时候这里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而且这里多风。对于很多人来说,喜欢这里是因为可以在气温不那么低的时候来看一看美丽的风景,来避避暑。但如果真要在这里常年驻扎和工作,估计没有多少人愿意。但在这里,同样有一群人石油人在坚守。
管道班的吴班长总能想起一些趣事,也总能想起那凛冽的风,那厚厚的积雪。漫长的冬季是最艰苦的岁月,但巡护的重点也在这个季节。某些路永冻层经久不化的冰雪意味着除了步行,没有更好的交通工具可以利用。一百多公里的管线需要巡护,那有多少米要用脚步去丈量呢?在陡峭的山坡上总有他和同事的脚印。
他说同事曾经在爬上某个高点后,向着大庆方向堆了一个雪人。并写下了六个大字“我在这里坚守”。是的,你们在坚守,和那个可爱的雪人一起在坚守!守护一份责任,守护一份孤独,守护一份荣耀。
⑹ 石油工人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果真如外界传说的“人人月入过万”吗
石油工人工作条件异常艰苦,长期远离城市,扎根荒漠危险性还高。也不是人人月入过万。
引文: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三桶油扩招,将有大量的石油专业的学生进入石油行业,很多人在网上说钻井工人的工资高,真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钻井风险系数可能仅次于煤矿,尽管每个小组都配备有安全官员、安全监督员和非常标准化的hsse管理系统。公司每年都有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半年度检查等检查和评估。基层队的经历肯定很深刻,但是每年的安全事故还是很多的,可以查查新闻。
你还觉得钻井工人工资很高吗?
网友摸微温:一线工作者太辛苦了,拿不到比例回报!一个月一万不算太多,关键还是各种危险。
⑺ 为什么说石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非常密切
现在的人类社会的衣食住行都与石油息息相关!
吃的粮食生产必须依靠石油化工生产的化肥才能得到高产,满足人的胃口。现代化农业机械也离不开石油制品。
穿的衣服很大一部分都是化纤产品;
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塑料制成;也是石化产品。而且现在很多建材也是塑料的。
出门坐车一定离不开汽油、柴油。坐火车也有内燃机车;船舶用的也是石油。
可以说,没有石油,就没有现代社会。
⑻ 中东石油国家外来务工者过什么样的生活
伴随着中东海湾地区发现了石油,使海湾国家如沙特、卡塔尔、阿联酋等骤然暴富。由于民众享受比较高的福利待遇,不愿意从事各种苦累脏活,只要靠雇佣外籍劳工来发展本国的石油产业。在海湾国家,外籍劳工占据国家37%以上人口,可以看到外籍劳工与海湾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从事行业也覆盖海湾国家衣食住行与民众生活需要的各方面。
许多外籍劳工在海湾国家工作多年,早已适应了当地生活,有些甚至跻身中产阶级,期望能够获得公民身份,这一现象引发了海湾国家的极大不安,害怕改变本国的单一民族属性。但是由于对外籍劳工依赖太重,在制度上也很难堵塞外籍劳工对公民权的要求。
⑼ 钻井平台上的工人是如何生活的
他们的生活就是上28天的班,休息28天,周而复始。
上,中和下甲板各有3,000平方米以上。总面积大于足球场,员工的生产和生活在此进行。在平台的中间甲板上,有一个中央控制室,相当于整个平台的大脑。记者看到控制室四周是各种屏幕和设备,整个平台的工作状况一目了然。员工密切关注设备的动态,不时拿起电话,记录各部门报告的问题,并在进行特殊工作时通过广播向整个平台广播。离开中央控制室,然后沿着楼梯进入起居区。随着平台全天候运行,工人实施12小时的全天工作,许多夜班工人正在休息。起居区最多可容纳100人,并且提供办公室,餐厅,洗衣房,健身房等生活设施,被称为迷你城市。
⑽ 80后石油工的海上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据视觉中国报道,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湾的中北部,距离海岸约20公里,是1995年发现的亿吨级大型稠油油田。目前,这个油田由10座海上平台和一艘浮式生产储油装置组成,从空中俯瞰,一座座平台仿佛是撒在海面上的一个星座。程垚所在的CEPJ平台,是其中最为“年轻”的平台之一,于2014年投产。其大小相当于一座足球场,分为工作区和生活区,满员住宿能力为100人。
有了20多天的海休假期,程垚得以经常带妻子出去旅游。“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先注意那里的紧急逃生口和其他安全标示,他说海上最要紧的是安全,这个习惯也带到了陆地。”但如今,即将来临的新生命,带给了程垚新的责任。“
现在,他也不再外出旅游,而是想着当一名好父亲。海休结束的那天,早晨7点,程垚匆匆别过妻子张婷,开始他的又一次出海征程。等待他的是近4个小时的舟车劳顿,和28天的海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