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石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普遍认为石油的形成有两种机理:
(1)生物成油理论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中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2)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这些碳有些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
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法解释世界99%以上的石油都储存在沉积岩中,而那些非沉积岩中的石油也可被解释为从别处沉积岩中运移而来。同样,非生物成油理论无法解释石油中广泛分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如甾烷,伽马蜡烷,植烷,藿烷,萜类以及同位素偏轻等现象。
拓展资料:
开采石油是非常昂贵的,也可能对环境带来破坏。海上探油和开采会打扰海洋环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坏环境最大。油轮事故后泄漏的原油或提炼过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岛、西班牙和许多其它地区脆弱的海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石油燃烧时向大气层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每能量单位石油释放的二氧化碳低于煤,但是高于天然气。但是作为交通用燃料要减少焚油导致的二氧化碳的释放尤其棘手。一般只有大的发电厂才能够装配吸收二氧化碳的装置,单个车辆无法装配这样的装置。
虽然现在也有可再生能源作为选择,但是可再生能源能够取代多少石油以及可再生能源本身可能导致的环境破坏还不肯定和有争议。阳光、风、地热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无法取代石油作为高能量密度的运输能源。要取代石油这些可再生能源必须转换为电(以蓄电池的形式)或者氢(通过燃料电池或内燃)来驱动运输工具。另一个方案是使用生物质能产生的液体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来驱动运输工具,但是目前的技术还无法让生质燃料够环保。总而言之要取代石油作为主要运输能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贰’ 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主要依靠什么运输
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982年探明储量86亿吨,占世界的9%以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科威特,居第四位;1982年产原油6,12亿吨,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多,居第一位。石油主要埋藏在东部地区,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就占全国石油储量的72%,北高加索为8.1%,中亚、哈萨克、库页岛共为7.8%。俄罗斯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外高加索、曼格什拉克、提曼——伯朝拉、北高加索、土库曼和乌克兰等8个采油区,其中以前4个采油区最为重要。
=============================
通常比较大的油田以及天然气田,采用管道方式传输。
至于说目前探明的最大的天然气田,则为当年中国清政府被迫送给俄国的库页岛,而现在库页岛正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采集及提炼工厂,他探明储量相对目前来说,是非常非产的大,他也将成为第2个沙特阿拉伯。。。
‘叁’ 俄罗斯的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俄罗斯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其中陆上石油资源占87.4%,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占61%)、伏尔加-乌拉尔(占16%)、东西伯利亚-远东(占15.1%)、季曼-伯朝拉(占5.0%)、高加索(占1.8%)、其他地区(占0.7%);海上石油资源占12.6%,主要分布在北极海、鄂霍次克海和里海等陆架油气区。
(3)俄罗斯石油是怎么生产的扩展阅读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碳氢化合物资源预计有850亿~900亿吨,包括石油200亿~220亿吨,凝析油30亿~50亿吨。2002年6月俄联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中着重提出要在东西伯利亚建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其石油储量占全俄的2/3,石油预测储量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这里分布着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和萨伊姆三大油区。
‘肆’ 俄罗斯北极地区发现大量石油,具体是如何发现的
这些石油是这样发现的,就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冰洋进行作业的时候,对一个地块进行一个钻探作业,然后他们就发现了地下的石油,并且这些石油每天最大流速为220立方米,并且知情人士透露该地区的石油是最为轻质,最为低粘度的,这足以说明该地区的石油品质很高,提炼的程度也能达到最好。总的来说,俄罗斯在北冰洋发现的石油矿产资源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在北冰洋开采作业的时候,用相关设备进行钻探,然后就发现了地下的石油矿产,虽然这次的石油矿产储备量不是很大,但是作为战略储备资源还是很不错的。
‘伍’ 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现状
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工业部门,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强生力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俄罗斯有“能源超级大国”之称,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分别占世界总储量的1/10和1/3,油气工业的生产潜力巨大。20世纪90年代,当俄罗斯所有经济部门生产急剧下滑,各个生产环节遭受灾难性破坏的时候,只有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活动运转正常,虽然生产形势和油气产量与20世纪80年代无法相比。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和国际市场上油气价格的日益攀升,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生产形势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石油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量屡创新高。作为俄罗斯经济运行中最稳定的生产部门,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工业以其不断增长的产量既保障了国家对能源燃料的基本需求,又为其他工业生产部门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财政基础。目前,强大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优势已经成为俄罗斯实施能源外交的雄厚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到国家对外政策的实施。
一、俄罗斯石油工业的生产现状
俄罗斯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以外最大的原油生产国,有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巨大的原油生产潜力。俄罗斯的石油工业包括寻找、勘探新油田、油井设施建设、原油开采与运输、原油深加工和油品销售、采油设备与原油加工设备的生产和维修等。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生产中心,这里集聚了全俄53%以上的原油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西西伯利亚的原油产量就占全俄原油总产量的67%~72%,其中汉特-曼西自治区不仅是西西伯利亚产油区的产油中心,也是俄罗斯最大的产油区,该地区的原油产量占西西伯利亚产油区总产量的80%,全俄原油开采总量的57%,世界原油开采总量的5.8%。俄罗斯的其他大型石油产区有伏尔加-乌拉尔产区、蒂曼-伯朝拉产区、北高加索油气省;东西伯利亚和海洋大陆架是俄罗斯未来最具前景的原油生产区。目前俄罗斯国内共有包括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内的10家垂直一体化石油公司,还有150家石油开采企业。其中垂直一体化石油公司的原油开采量约占俄罗斯原油开采总量的90%。
1.原油生产
在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中,原油生产与加工一直是燃料动力工业的主要产业,其产值约占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在1985~1991年苏联原油生产的高峰时期,原油产量曾经高达6.25亿吨,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21%,居世界首位,其中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为5. 687 亿吨,占世界原油总产量的 19%,为历史最高水平。然而,由于 1990 ~ 1995 年俄罗斯经济持续危机,国内原油需求量减少了 40% 以上,造成石油市场供大于求,加之国内石油工业的组织结构发生变革,对石油产业的投资减少,一些大型油田处于自然消耗期,致使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在 1988 ~1998 年 10 年间减少了近一半,从每天的 1100 万桶减少到 600万桶,1996 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下降到 3. 01 亿吨,落到沙特和美国之后,排在了第三位。直到 1999 年,在经历了 1998 年国际市场油价低迷之后,俄罗斯的原油产量才重新开始呈增长之势。
进入 21 世纪,受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和俄罗斯石油工业重组结束等利好因素的积极影响,俄罗斯原油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0 ~ 2003 年,俄罗斯原油产量的年增长率平均为 9. 1%,2003 年俄罗斯的原油产量为 4. 21 亿吨,超过了沙特阿拉伯,重新回到世界第一产油国的位置。2004 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再创新高,达到了 4. 59 亿吨,比 2003 年增长了 9 %。不过,从 2005 年起,俄罗斯的原油产量增速明显放缓,仅比 2004 年增长了2. 4% ,为 4. 70196 亿吨; 2006 年的原油产量为 4. 81 亿吨,比 2005 年增长了 2. 1% ,是自1999 年以来原油产量增长幅度最小的一年。2007 年俄罗斯原油生产继续保持小幅稳定增长态势,原油产量为4. 9145 亿吨,同比增长了2. 3%,甚至比俄罗斯工业能源部的预测指数还降低了近0. 1%。至此,俄罗斯原油产量的增速已经连续三年在2%的水平上徘徊 ( 表4 -1) 。
表 4 -1 俄罗斯原油生产情况 单位: 百万吨
资 料 来 源: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сборник/Росстат. - М. ,2004. - 727 с. ;Российский 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 ежегодник: 2007: Стат. сб. /Росстат. - М. ,2007. - 826 с.
由于国际能源市场上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虽然 2005 和 2006 年俄罗斯原油出口量同比均下降了 2%,可原油出口的价值却大幅度增加,其中 2005 年的原油出口价值比 2004 年增加了 43. 1%,达到了 834. 38 亿美元; 2006 年高达 1022. 83 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22. 6%,比2000 年增长了 4 倍还多。
从 1999 年到现在,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了 70%,其中原油出口对其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相当大。依靠原油出口所获得的巨额收入,俄罗斯政府补发了拖欠的工资,提高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了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改革措施,还提前偿还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全部债务。随着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原油还将成为俄罗斯的主要出口产品,为国家出口创汇作贡献。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的生产现状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丰富、开采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线最长、天然气出口量最多的国家。天然气工业不仅是俄罗斯能源动力综合体中最稳定的生产部门,还是世界能源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 世纪 90 年代初,天然气作为一次性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电力、重工业和轻工业、化学、农业和公共日常生活等领域中,在俄罗斯的能源消费中稳居首位。1970 年天然气在俄罗斯的能源动力平衡表中仅占 19%,1990 年却上升为 43%,本世纪初又提高到 50%。西西伯利亚是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俄罗斯 85% 的天然气均产自该地区。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 ОАО 《Газпром》) 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中的 “航空母舰”,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公司,其天然气生产规模和产量都遥遥领先于其他生产企业,在全俄天然气工业中占有绝对优势。该公司的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 17%,占全俄天然气总储量的60% ; 天然气产量约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 20% ,占全俄天然气总产量的 90% 。1. 天然气生产20 世纪 90 年代初,苏联的天然气产量曾高达 8000 亿立方米,占全世界天然气总产量的40%强,其中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产量为5800 亿立方米。20 世纪90 年代,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基本呈下降态势。1993 年,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产区———亚马尔 - 涅涅茨自治区的天然气产量也开始下降。2000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比 1991 年下降了 570 亿立方米,为5840 亿立方米。2001 年天然气产量继续下降,当年产量仅为 5810 亿立方米。2002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开始逐渐小幅回升,从 2001 年的 5810 亿立方米提高到5950 亿立方米,2006 年天然气产量增加到 6560 亿立方米,5 年里的年增长幅度仅为 2% 。据俄罗斯能源专家分析,虽然 2003 ~ 2005 年俄罗斯固定资产的年投资额达到了 60 亿 ~ 70亿美元,2006 年甚至超过了 100 亿美元,但是,由于俄罗斯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居高不下,导致天然气工业的生产费用不断上升,因此对天然气工业的实际投资水平非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降低。2007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为 6531 亿立方米,比 2006 年减少了 0. 5%。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预测,2008 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量将提高到 6730 亿立方米,比 2007 年增长 3%。2000 ~ 2007 年俄罗斯天然气生产情况见表 4 - 5。
表 4 -5 2000 ~2007 年俄罗斯天然气生产情况 单位: 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Российский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ийежегодник:2007:Стат.сб./Росстат.-М.,2007.-826с.
2.天然气出口
俄罗斯是天然气出口大国,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商,该公司不仅在俄罗斯的天然气出口方面占有垄断地位,在世界天然气市场上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俄罗斯总共向世界上 28 个国家出口天然气,欧洲国家是其最大的天然气销售市场,主要进口国是西欧的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法国、奥地利和芬兰,东欧的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波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独联体的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和哈萨克斯坦,以及波罗的海国家。
目前俄罗斯每年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出口量约占其天然气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出口量正在逐年增长。据俄联邦海关署的数据统计,2007 年 1 ~ 11 月份俄罗斯共出口天然气1519 亿立方 米,比 2006 年 同 期 下 降 了 6. 7% ,天然气出 口所 获收 入 比 上 年 同 期 减少 了15. 07% ,为 325. 25 亿美元。其中对独联体以外国家出口天然气减少了 5. 14% ,为 1365 亿立方米; 对独联体国家减少了 18. 52%,为 154 亿立方米。据初步预测,2008 年俄罗斯将出口天然气 2040 亿立方米。( 表 4 -6 中 2005 年和 2006 年的天然气出口量包括了中亚国家通过俄罗斯过境出口的天然气)
表 4 -6 2000 ~2007 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情况 单位: 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各年年报。
①该年度的天然气出口量包括中亚国家通过俄罗斯过境出口的天然气。
由于天然气具有价廉、清洁、环保等特点,是人们未来的理想消费能源。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和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不断加强,国际能源市场对俄罗斯天然气的需求量还会继续增加。作为世界上天然气储量最大、出口量最多的国家,俄罗斯一举一动都对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天然气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三、俄罗斯的油气运输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原油产量和出口量的大幅度提高,俄罗斯对国外市场的原油运输量也在逐年增长。不过,俄罗斯相对落后的油气运输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对国外市场的油气供应,成为制约俄罗斯原油出口的瓶颈。
1.油气输送管线
目前,俄罗斯输油输气干线总长度为22万千米,其中天然气干线15.5万千米,原油干线4.9万千米(管道直径为420~1220毫米),油品干线1.9万千米。此外,还有约11万千米集输管道(管径小于700毫米)分布在石油矿区,为石油公司所有。俄罗斯的油气输送干线为国家资产。
在俄罗斯的油气管线输送总量中,天然气占输送总量的55.4%,原油占40.3%,油品占4.3%。天然气产量全部通过输气干线输送,约99%的原油产量通过原油干线输送,油品管线沿线炼油厂的50%以上产品是通过油品管线输送的。原油和油品管线共有395座原油泵站和100座油品泵站,沿线油库的总容量为1750万立方米。
俄罗斯统一供气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输气系统,包括15.5万千米的长输天然气管线和6100千米的支线,264座压气站,总装机功率为4480万千瓦,24座地下储气库,6200多口生产井,160多套矿场天然气处理装置,3800多座配气站,7座天然气综合处理厂。俄罗斯统一供气系统由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垄断经营,除输送本公司所产天然气而外,还运输独立天然气生产商所产的天然气,以及从中亚国家经俄罗斯过境出口的天然气。
2.石油运输公司
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ОАО《Транснефть》)是俄联邦油气出口的重要职能公司,国家拥有该公司100%的普通股,承担着97%的俄产石油出口或向炼油厂供油的管道运输业务,被誉为“俄罗斯燃料动力综合体的神经”。目前,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系统总长度为48610千米,把东西伯利亚和西西伯利亚、蒂曼-伯朝拉油气区、伏尔加流域和南乌拉尔等主要采油区与东、西欧国家的销售市场连接在了一起。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任务是保证原油生产者平等地进入其输油管道,但通过输油管道运送原油的费用则由联邦能源公司来确定。不过,俄罗斯的石油公司并不能无限量地通过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出口原油,各公司的原油出口量仅允许占其原油产量的30%。
俄罗斯84%的出口原油通过输油管线运送给原油进口国,在余下的16%中,有13%是通过铁路输送,还有3%是靠水路运输。目前,俄罗斯通过铁路运输出口的原油有所增长,其主要原因是石油公司正常进入石油运输公司的输油管道受到限制,也就是说,是由于俄罗斯目前的管道输油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此外,东南亚各国对俄罗斯的原油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而俄罗斯目前还没有通往这些国家的输油管道,因此只能靠铁路来运输。
据俄罗斯能源部预测,截至2020年,世界原油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大约为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原油需求量为20%,发展中国家的原油需求量将达到50%,而发达国家将尽量降低对从中东国家进口原油的依赖,这一切都对俄罗斯的油气销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尽管世界各国对俄罗斯原油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符合俄罗斯旨在提高出口量,扩大能源销售市场的能源战略,可是现有油气管道运力不足的问题也更加凸现出来,而且已经成为俄罗斯政界和石油界关注的焦点。
‘陆’ 俄罗斯的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俄罗斯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产量最高的国家之一.1982年探明储量86亿吨,占世界的9%以上,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和科威特,居第四位;1982年产原油6,12亿吨,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多,居第一位.石油主要埋藏在东部地区,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就占全国石油储量的72%,北高加索为8.1%,中亚、哈萨克、库页岛共为7.8%.俄罗斯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外高加索、曼格什拉克、提曼——伯朝拉、北高加索、土库曼和乌克兰等8个采油区,其中以前4个采油区最为重要. 外高加索油区,即巴库油田,位于阿塞拜疆东部的阿普歇伦半岛及其附近的里海水域.是俄罗斯最古老的油田,十九世纪开采,产量长期居于优势,油质好.但由于长期集中开采,资源已近枯竭,生产日渐衰退,原油产量现仅占全苏的2%左右,居第四位. 伏尔加——乌拉尔油区,又称“第二巴库”,位于伏尔加河与乌拉尔河之间.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开采,六十年代为全苏最主要的采油区,七十年代末退居第二位.虽已进入开采的后期,但近年来产量仍为2亿吨左右,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西西伯利亚油区,又称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库”.位于鄂毕河中下游低地,自然条件恶劣,但却是全国最大的石油储藏和生产区.六十年代正式开采,七十年代末原油产量已居全国第一.1980年产油超过3亿吨,占全苏石油总产量的二分之一左右. 曼格什拉克油区,又称“第四巴库”,位于哈萨克西部曼格什拉克半岛.六十年代中期新开发的油田,储量较大,产量已达2,000万吨,占全国的3%左右,居第三位. 随着石油生产的不断提高,俄罗斯的石油加工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现有炼油厂46座,其中年加工能力超过600万吨的30多个,1,000万吨以上的有8座,超过3,000万吨的有乌发、古比雪夫和安加尔斯克等三处.
‘柒’ 俄罗斯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以及经济水能资源蕴藏最丰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近30年来,燃料生产增长5倍以上,电力生产增长了6倍多。同时,燃料动力的生产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石油和天然气在燃料动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核能的增长也很明显,而煤炭已由40年代占第1位降到目前的第3位,位于石油和天然气之后。
一、石油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年产原油5.5亿吨左右,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原油是俄罗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年出口量约1亿吨左右。原油工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部门。
俄罗斯原油主要蕴藏在西部与北部地区,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原油储量就占全俄罗斯的3/4左右,其次为季曼—伯朝拉地区。俄罗斯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地区。
(1)西西伯利亚油田。采油区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称秋明油田,因其开发晚于前苏联的巴库油田和伏尔加—乌拉尔油田,故而又称“第三巴库”。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储集区和产区,油田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远景储量24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约40亿吨。该油田于60年代初开始建设,于70年代末已超过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的产量,跃居俄罗斯第一位。于90年代初,其产量已超过4亿吨,已占俄罗斯原油总产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亚油田内共发现150多个储油区,已开发的有40多个,其中重要的有萨莫特罗尔、乌斯季—巴雷克和萨雷姆等大型油产区。西西伯利亚油田通过多条管道将原油输向前苏联各大炼油厂,进而把原油转运到黑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国外出口。
(2)伏尔加—乌拉尔油田,位于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区,又称“第二巴库”。储油区面积近70万平方千米。该油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建设,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间,一直是俄罗斯的最大石油产区,由1978年起产量落后于西西伯利亚油田,其产量也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在1.2亿~1.5亿吨,占俄罗斯产量的1/5以上。鞑靼自治共和国的罗马什金、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的阿尔兰和古比雪夫州为该油田的三大产油区,三者合计产量占全油田的4/5以上。该油田位于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域,油品需求量大,因此,原油加工与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区内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能力达1.5亿吨,原油与油品管道纵横交错并通往外区。
(3)季曼—伯朝拉油田,位于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北部的高纬地区,地处能源短缺的西北区,距耗能高的中央区也较近。原油生产主要集中于科米自治共和国,乌萨为该油田最大采油区。全油田年产原油2000万吨左右。
除上述三大油田外,还有北高加索油田(年产1000万吨左右)和萨哈林油田(年产250万吨左右)等。
俄罗斯的原油加工能力几乎与原油开采能力相当,但深加工水平远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炼油厂主要分布于油品需求量大的欧洲部分,乌法与萨马拉的炼油能力各为4000万吨左右,炼油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城市还有鄂木斯克、下诺夫哥罗德、安加尔斯克、彼尔姆、格罗兹尼、雅罗斯拉夫尔、基里希和莫斯科等。
二、天然气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的美誉。
80年代末俄罗斯天然气的探明储量约40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3以上。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地区,其探明储量占俄罗斯的4/5左右,其次为伏尔加—乌拉尔区、科米自治区共和国、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亚等地。
西西伯利亚天然气田几乎都分布在秋明州内,又称秋明天然气田。1989年产量达533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产量的85%以上。其中的乌连戈伊气田的探明储量约8万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一大气田,于70年代末着手开发。80年代末已达335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产量的1/2以上。扬堡凝析气田可采储量为4万亿立方米,为俄罗斯第二、世界第三大气田,80年代中期投产,80年代末的产量近1000亿立方米。梅德韦日耶气田可采储量1.5万亿立方米,为西西伯利亚第三气田,80年代末产量达500亿立方米。
此外,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奥伦堡、伏尔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和科米自治共和国的乌克特尔等,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天然气田。
俄罗斯天然气管道长度已超过20万千米,主要干线均由西西伯利亚各气田通向其欧洲地区,进而将管道伸向东欧与西欧,并向那里出口天然气。
‘捌’ 俄罗斯石油储量丰富的地质条件
俄罗斯的石油储量为:迄今为止,俄罗斯新发现的大型油田都集中在北部地区,因此北部地区将成为俄罗斯未来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俄罗斯石油储藏极为丰富,虽然许多油田的储量已经探明,但人们还无法把握最终能够开采出来的石油究竟有多少,因为这些油田大多分布在俄罗斯北方的寒冷地带,有的甚至是在北极地区或永久冻土层。
地质条件为:中西部的乌拉尔山区和远东山地,形成俄罗斯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希宾山地有世界最大的磷灰石矿,并蕴藏大量的制铝原料枣霞石。远东沿海山地的锡矿也很重要。
‘玖’ 俄罗斯油气资源概况
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年产石油5亿吨左右。石油是俄罗斯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2009年俄罗斯石油(包括凝析油)出口2.47亿吨。石油工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部门。俄罗斯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还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之称。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千米,广阔的国土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油气前景的陆地和海域面积约129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架和海域面积为56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气的总资源量分别为353.5亿吨、8.4亿吨和98.74万亿立方米。截至2001年底,俄罗斯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67亿吨,居世界第七位,占世界总储量1400亿吨的4.7%;原油探明程度不足34%,凝析油探明程度不足15.6%;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7.5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储量149万亿立方米的31.9%
俄罗斯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从地理分布上来说不十分合理,绝大部分储量集中在西伯利亚,远离国内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消费中心,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原油储量就占全俄的75%左右,其次为蒂曼-伯朝拉地区。俄罗斯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地区。其北部沿海及近海地区将是有希望的原油蕴藏区。天然气也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地区,其探明储量占全俄的80%左右;其次为伏尔加-乌拉尔区、科米自治区共和国、北高加索等地。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利用程度低,仅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气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储量开发利用程度已超过50%,发现新油气田的几率大大降低。
俄罗斯共有8个大油气区,其中主要油气区有5个:①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西西伯利亚油气区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十分丰富,1988年最高产量达4.1亿吨。该区共发现300多个油气田。已开发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的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油田区和萨伊姆油区。②欧洲的伏尔加-乌拉尔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俄罗斯西部,面积约78万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产量达到2亿吨。该区共发现900多个油气田。其石油产量仅次西西伯利亚,位居第二。③蒂曼-伯朝拉盆地。该盆地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北部,它是俄罗斯继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之后的重要油气产区和远景区,共发现油气田70多个。④东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预测石油储量为115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4万亿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继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之后将要开发的另一大油气区。已发现几十个油气田,成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产能接替地区。⑤俄罗斯周边海域大陆架含油气远景。俄罗斯周边海域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其中水深200~300米大陆架面积45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大陆架面积的13%。据地质学家预测,上述大陆架面积中的80%,即360万平方千米为含油气远景区。
俄罗斯周边海域油气潜在可采资源量可达900亿~1000亿吨(折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气储量大6倍。石油和天然气比例中,天然气的预测资源量又占有绝对优势,石油占比重不超过15%~20%。根据俄罗斯政府制定的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在大陆架探明的油气储量有望分别达到130亿吨和20万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