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为什么建石油储备库
扩展阅读
德阳代驾价格如何计算 2025-08-07 03:13:43
农村柴油价格涨价怎么办 2025-08-07 03:08:04
中国资源为什么不开发 2025-08-07 02:45:57

为什么建石油储备库

发布时间: 2022-12-29 04:36:14

‘壹’ 牟定石油战略储备库投资多少

牟定石油战略储备库投资是46亿。建60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库,战略石油储备是在战争或自然灾难时,以保障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为目的的石油储备。其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以保障原油的不断供给为目的,同时具有平抑国内油价异常波动的功能,是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贰’ 建成品油储备库的条件有哪些办成品油经营许可证的条件

(一)具有长期、稳定的成品油供应渠道:
1. 拥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100万吨以上、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的汽油和柴油年生产量在50万吨以上的炼油企业,或者
2.具有成品油进口经营资格的进口企业,或者
3.与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且成品油年经营量在20万吨以上的企业签订1年以上的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成品油供油协议,或者
4.与成品油年进口量在10万吨以上的进口企业签订1年以上的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成品油供油协议;
(二)申请主体应具有中国企业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不低于3000万元人民币;
(三)申请主体是中国企业法人分支机构的,其法人应具有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
(四)拥有库容不低于10000立方米的成品油油库,油库建设符合城乡规划、油库布局规划;并通过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安全监管、公安消防、环境保护、气象、质检等部门的验收;
(五)拥有接卸成品油的输送管道或铁路专用线或公路运输车辆或1万吨以上的成品油水运码头等设施。

‘叁’ 原油商业储备库由炼厂代存的利弊

利端:借用商业储备原油作为商业储备
原油的运作模式之一,有利于炼油企业解决
原油供应紧张、减轻资金压力、节省财务费用、降低原油采购成本。在具体运作上,借用商业储备原油要注意把握借还时机、利用
价格工具、有效防控风险。
弊端:安全问题需要好好解决

‘肆’ 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

法律分析:《石油储备库设计规范》是一项新颁布的国家标准。

本规范共分14章和2个附录,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库址选择,库区布置,储运工艺及管道,油罐,消防设施,给排水及含油污水处理,电气,自动控制,电信,建、构筑物,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本规范附条文说明。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岩洞、地下盐穴、海上浮船、山洞、埋地等储存类型的石油储备库及成品油储备库的设计。

本规范面向石油化工设备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工程设计建设单位,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相关院校师生,资料库。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石油、天然气管道,保障石油、天然气输送安全,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和公共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送石油、天然气的管道的保护,适用本法。城镇燃气管道和炼油、化工等企业厂区内管道的保护,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所称石油包括原油和成品油,所称天然气包括天然气、煤层气和煤制气。

‘伍’ 建立石油储备属开源吗

不属于。
建立石油储备属节流,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目的是:①确保国家石油的不间断供给;②平抑国内油价的异常波动 。

‘陆’ 美国与日本战略石油储备方法.经验.政策.基地数量

构想始于二战 旨在维护经济安全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从酝酿到最终建立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艰苦磨练”。这一构想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44年,美国当时的内政部长哈诺德·伊克斯提出了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构想。1952年,美国国家矿产资源政策委员会也提出了类似建议。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的爆发使艾森豪威尔总统认识到了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再一次提议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由于种种原因,上述建议始终未能在政府和国会间达成一致并付诸实施。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对美国和西方国家实行全面石油禁运,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美国政府遂下决心建立战略石油储备。1975年12月22日,福特总统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能源政策与储备法》,该法授权美国政府建立高达10亿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美国政府从1977年7月21日正式开始储备石油,后来最终形成的储备能力为7亿桶。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布什政府认为战略石油储备对维护美国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提出了扩大石油战略储备容量的建议。2003年4月,国会正式批准了布什政府的建议,并批准拨款15亿美元用于扩建储油设施,使之达到10亿桶容量的要求。

地点选在沿海 方便安全成本低廉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地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主要选在得克萨斯和路易斯安那两个州的沿海地区,其原因有三:

一是运输和加工方便。墨西哥湾是美国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加工基地。由于紧靠油品生产和加工企业,不仅大大提高了战略石油储备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还降低了释放储备时的运输成本。
二是安全性较高。美国的战略石油均储藏在该地区地下610米至1200多米深的巨型盐矿洞穴中,这些盐洞足够容下原来的纽约世贸双塔。如此深度几乎可以防御任何人为和战争的破坏。

三是有利于储藏,且成本较低。墨西哥湾沿岸有500多个盐质洞穴,采用简单的“水溶技术”,即用清水将盐溶解便可将盐洞加工成巨型圆柱状“地下储油罐”。由于盐洞很深,地层压力将封闭任何裂缝。此外,盐洞的上下几千英尺落差所形成的自然温差,可使原油保持循环流动,有利于保持油品质量。据能源部介绍,采用盐洞储油,建造和维护费用很低,平均每桶容积建造成本只有1.5美元,每桶储备石油每年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为25美分,是采用地上罐储方式的1/10,是采用岩石矿洞储存方式的1/20。

政策多次调整 惟有总统有权动用

从1977年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持续增加。此后,克林顿政府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发生了一些改变,几次动用这一储备以调控石油市场油价。到2000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降至5.41亿桶,为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特别是“9·11”恐怖袭击后,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又明显调整。2001年11月中旬,布什下令能源部迅速增加战略石油储备,目标是2005年增加到7亿桶。到2002年底,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升到5.99亿桶,2004年3月又增至6.59亿桶,创历史最高水平。

目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约相当于美国目前6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如果加上商业石油储备,可以替代160天的进口量。战略石油储备的最大释放能力为每天430万桶,可以连续提取155天左右。
当然,要动用这些深藏地下的战略石油储备,只有美国总统一人说了算。一旦总统决定动用,能源部将采取招标方式向市场公布投放数量,通过竞标最终决定中标购买石油的公司。从开始决策到投放市场只需13天。

美国国会1990年在重新修订《能源政策与储备法》时,放松了动用战略石油储备的条件,理由是“战略石油储备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重要性有所降低”。根据新规定,除了“进口石油出现严重供应中断”的情况外,在国内石油产品供应出现中断或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总统也可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此外,在企业因突发事件导致其石油供应中断的情况下,能源部可有偿向这些企业借贷战略石油,但借贷期不能超过6个月,借贷总量不能超过500万桶。这样做既可解企业的燃眉之急,也给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带来一定收益。显然,布什政府此次动用战略石油储备,并不属于“进口石油出现严重供应中断”的情况。

5月28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签署了兴建中俄原油管道的协议和600万吨原油的铁路购销合同。消息传出,日本朝野大为震动,虽然俄罗斯已经表示将暂时搁置日本提出的安加尔斯克至纳霍德卡港的管道建设方案,但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仍不放弃努力,利用参加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的机会再次向普京游说。日本媒体评价,“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寻求稳定石油供给的心情是多么急切”。
日本将石油战略定为国策
记者亲身感受到日本社会对石油的重视程度:每天的经济新闻都会对美国道琼斯工业品中原油价格的变化进行详细报道,伊拉克战争期间,对世界原油价格的分析更是日本各大经济类报章的主题。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日本仅在日本海沿岸拥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油田,产量仅占全国石油供给量的0.2%,日本石油基本上依赖进口。
对于进口石油的高度依赖使日本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吃了大亏,此后,日本政府便将石油战略定为国策,一方面在中东以外的其他地区寻求稳定的石油供给,另一方面积极加强石油储备。
20世纪70年代,石油主要消费国对石油重要性的认识明显提高,为此创建了国际能源机构,各加盟国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90天石油储备和必要时互通有无的义务。在此框架下,日本全面推进民间石油储备,1975年制定了《石油储备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从事石油进口、精炼和销售业务的公司的责任义务关系。1978年,日本石油公团又开始推进国家储备,确立了日本现行的国家和民间两极储备体制的雏形。1981年,日本民间储备达到了90天的目标值,1988年,国家储备数量也达到了50天的使用量。在1994年之后,政府为降低相关石油企业的压力,将民间储备的义务额降至70天,同时将国家储备调高至5000万KL(千升)。
到1996年,日本相继建成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日本政府还从民间租借了21个石油储备设施,民间储备的石油则保存在各石油加工厂和销售网点。日本的国家储备全部是原油形式,民间储备中原油和成品油各占一半。根据日本政府最新的统计,今年4月的石油储备为8899万KL,可用169天,居世界第一。其中国家储备4844万KL,可用92天,民间储备4055万KL,可用77天。
储备库建在海上地下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要建设在储备费用低、安全程度高、地质条件适宜、运输方便的地方。日本是一个平原狭小、地形破碎、多火山地震的岛国,根据本国的石化工业布局,日本采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海上油罐方式和地下岩洞油库的多样化储备方式。
1983年建成的小川原国家石油储备基地是日本第一个石油储备基地,采取了地上半地上油罐方式储备。上五岛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位于九州长崎县,是世界上第一个海上油罐储蓄基地。在防波堤包围下并列放置了5条储藏船。每条储藏船长390米、宽97米、高27.6米,可以储藏440万KL原油。串木野石油储备基地位于鹿儿岛县,采取地下岩洞油库方式储存,基地内现有3个储油设施,一个宽18米、高22米、长1100米,另两个宽度高度与上一个相同,但长度为2200米,这三个设施总共储存着175万KL石油。地下岩洞油库储油的优点是,能够稳定保持约9摄氏度的温度,具有较强的抗地震、抗雷击等防灾性能,借助地下水的压力可阻止石油外泄的危险。
愿意把储备基地借给中国
在激烈的国际石油市场变化中,日本政府认为本国的石油安全将越来越与亚洲石油供需休戚相关。在不久前的国际能源机构大会上,日本还提出了建立亚洲共同储备基地和东亚能源安全保障机制的建议。
日本提出,东盟10国除拥有少量民间储备外均未建立国家储备;中国虽已着手建立国家储备,但储备能力还跟不上进口的增速。东亚这13个国家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均高达50%以上,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亚洲各国石油供应都面临较高风险。而日本的储油设施尚有一定空闲,为此日本提议,首先将冲绳两处储油基地借给离其较近并愿意进行合作的东盟各国和中国,随后在经东盟同意的基础上,选择诸如菲律宾和泰国的合适地点,由日本提供技术,合作建设新储油基地。▲

‘柒’ 大型原油储备库的建设,是否有意义

一直以来,美国这个建国才300余年的国家,甚至会给人一种全世界第一多秘密国家的感觉,神秘的51区、外星人传说、飞碟,而另有传言称美国南海岸的底下,埋藏有世界上最大的秘密原油库,这是真的吗?

答案的确为真,美国也在数次能源危机中承认了这一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的存在。最近一次美国高调展示该地下油库,是在沙特的炼油设施遭到袭击之后,为了平缓世界油价,美国表示在危机时刻将会动用国家储备原油,并投入市场降低沙特原油减产一半的影响。

据称,美国起码在墨西哥湾沿岸海岸线下,建立了4个原油的安全储存点,通过挖掘和扩张60个岩盐洞穴,美国最起码在地底储存有7亿桶原油,甚至近年来储量已经超过10亿桶。这是什么概念?按照世界产油大户沙特阿拉伯日产1200万桶原油来计算,美国的储油量最起码是沙特阿拉伯的2个月产量,是中国的半年产油量。外加美国产油量世界第一(1300万桶每天),美国的原油绝对能够多到一个你不可想象的程度。

美国的地下储油库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除了美国外,世界各国都有进行石油储存设施的投资建设,但都没有美国的规模大。那么为何美国要将从地底挖出来的石油,重新埋回地下储藏呢?

日本的主要原油储藏库所在位置

有如今的好日子自然就有艰苦的日子,美国也不例外。1973年美国支持以色列发动“赎罪日”战争,阿拉伯世界再次大败,不甘心回家啃羊腿的阿拉伯各主要原油输出国立刻联手起来针对美国,切断了向西方世界的石油出口,即着名的石油危机。当时美国并没有如今的原油产量,极其依赖从海湾国家进口原油,所以世界油价开始飙升,尤其是美国,即使是富人都对高油价感到肉痛。美国不少地方甚至加油站油库都已见底,为了保护他们的石油,不少民众持枪保卫他们的 汽车 ,以防“偷油贼”光顾。

随着石油危机结束,美国人再次用上了廉价的石油,但是危机意识开始萦绕。数年后美国开始兴建地下储油设备,将洞穴封死、不留缝隙后,美国人将低价购买来的原油倒入,将其填满。一旦再次发生能源危机,美国就将动用这些储备原油,通过对冲的方式平抑石油价格。别看仅仅只是价格的小波动,但地下石油储存库对于美国而言极其重要,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工具。

事实证明,洞穴藏油效果的确很棒,这些岩盐结构稳定,原油无法渗透或者发生反应,相当于天然的大油罐。在地面上你看不到任何关于储油设施的痕迹,仅能看到少许管道和竖井,但这些竖井往往深达数百乃至上千米才能到底。地下洞穴有时候并不会完全稳定,会发生侧壁或者顶部坍塌事故,所以为了安全选址和早期建设十分重要,一旦原油放入洞中,工程人员将无法再进入洞穴,只能通过远程操作的方式进行有限的修补。

美国近10亿桶的储油量虽然不能满足美国这种“大油耗子”的长期需要,但是加上本国原油产量大的补给,也算是够用。另外一个几乎不产油的国家——日本,相较而言地下油库就大得可怕,仅3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就储有5亿多桶原油,日本人的危机意识迫使他们要做好一切有用资源的存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后,部分近海出游设施一度受到影响,由于担忧未来这些油库仍然不够大、储油量不够多,有关人士开始呼吁日本继续扩建原油储藏库的规模至如今的数倍以上。

尽管有如此多的未雨绸缪,但在未来爆发的危机中仍然有可能出现石油储备无法获得迅速调拨利用的可能,1973年的能源危机会再次发生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我们每天都在严阵以待罢了。

世界博弈背后的根本目的是资源占用,而原油作为现在和未来一大段可预见的未来主要的能源材料,其对经济,国防等众多领域都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中国要维持高速发展,能源供应就如同人体血液一样不可或缺,中国本土的原油供应远远满足不了这些需求,只有不然国家就不需要费大精力和财力开通这么多跨国能源管道线也不需要跟别的资源国家签长协。另外加上国际局势的动荡变幻莫测,一旦能源线路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正所谓“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广积粮,缓称王”,有没有意义,可以细细思量。

众所周知, 石油是一种战略物资,影响着国家的方方面面,大型原油库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储存更多的原油,是一种战略储备,对于石油进口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历史 上,1973年至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通过控制原油的产量,使得当时原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升至11美元,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于是 在1974年,经合组织(OECD)的成员国成立了国际能源署(IEA),而且要求所有成员国至少要储备60天进口量的石油, 以应对石油危机,各国开始大力兴建大型原油储备库。

20世纪80年代发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43美元,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于是很多国家把石油储备增加到90天净进口量以上,以抵消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国进一步兴建了更多的原油库。

一直到现在,每当国际原油市场出现供应问题的时候,各个国家都会动用石油储备。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向市场投放了3300万桶储备原油,也曾请求中国释放原油储备,平抑国际油价。可见原油的战略储备是多么的重要。

我国的石油现在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之一。而在1993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一年我国正式转变为原油净进口国,而当时我国并没有大型原油储备库。直到2002年底,《国家计委关于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实施方案的请示》的批准,标志着开始正式启动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包括大型原油储备库以及地下水封岩洞储油)。

第一期建设选择在东部沿海地区。经过慎重的研究,最后选择了第一期4个储备项目,其中就包括了 舟山岙山、宁波镇海、青岛黄岛及大连4个基地。

这4个地方经济发达、需求旺盛,最重要的是附近都有大型炼油厂。而且当时也确定了,接下来的第二期、第三期储备建设项目,可以在西部适宜地区建设布局,更为安全。所以,现在西南、西北多地都非常积极地申请建设储备基地。二期工程也安排了若干西部石油储备基地。

而今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之间达成了相互妥协协议,内部团结一致, 以后原油的供应又会牢牢地被控制 ,所以,在国际油价低的时候大量储备,价格高的时候进行使用, 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平稳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只要条件允许,应该大力建设大型原油储备库。

‘捌’ 石油储运原理

石油储存原理,我们以地下水封洞库储存油的原理进行讲解一下。

地下水封洞库储油原理:地下水封洞库处于稳定的地下水位线以下一定的深度(5m为宜),通过人工在地下岩石中开挖出一定容积的洞室,利用稳定地下水的水封作用密封储存在洞室内的石油。

洞室开挖前,地下水通过节理裂隙等渗透到岩层的深部并完全充满岩层空隙。当储油洞库开挖形成后,周围岩石中的裂隙水就向被挖空的洞室流动,并充满洞室。

在洞室中注入油品后,油品周围会存在一定的压力差,因而在任一油面上,水压力都大于油压力,使油品不能从裂隙中漏走。同时利用油比水轻,以及油水不能混合的性质,流入洞内的水则沿洞壁汇集到洞底部形成水垫层,可由水泵抽出。

地下水封储油洞库作为地下储油库的一种,可以说是目前储存石油的最好形式,在未来的若干年里,我国将大力建设地下水封储油洞库,但是对于地下水封储油洞库的建设,也是有很多困难的。

‘玖’ 什么叫石油战略储备

人们常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若人体中血液不够,轻则致病,重则有生命危险。对于石油进口较多的国家,如果没有石油战略储备,那么一旦石油进口中断,在缺乏石油供应的地区必然会对各行各业产生灾难性打击,飞机不能飞,汽车不能跑,交通瘫痪,生产停滞。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能源的不断供给来保证。 目前,石油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约为40%,在可预见的将来仍是主要的能源。近期在美国某报上有幅漫画,画了“9.11”3个竖立的大字,投射在地面上的阴影却形成了“oil(石油)”三个字母,生动地揭示了美国“反恐倒萨”是为石油而战。中东石油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3,号称“世界油库”,谁能控制中东石油,谁就能支配世界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能源结构的改变,我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而国内原油产量增长近期明显放慢,使得石油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家计委统计表明,20世纪90年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77%,而石油供应年均增长只有1.67%。1993年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2000年共进口石油7000 万吨,2003年进口石油已超过8000万吨,成为美国、日本之后的第3大石油进口国。据统计,1995年国内所需石油的6.6%靠进口,2000年已升至25%,2005年这个比例提高到32.5%。 在大量进口石油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稳定石油进口,保障石油供给。为此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被动地接受“国际油价”,必须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以应付突发事件。积极参与国际石油资源的开发和进口石油多元化,可以缓解石油危机和调节石油供需平衡,然而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由21个原油进口国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IEA)建议,至少储备90天的原油进口量。美国20世纪末的石油储备量高达1.6亿吨,日本石油消费的99.6%依靠进口,因此石油储备更多,达到160天的原油进口量。储备石油的措施就是建设大型油库。 水库在雨季多水时储水,在旱季缺水时放水,以调节江河水量和稳定发电。石油储备库的作用类似,当产油地区动乱或运输通道不畅而无法正常供油时,可动用储备石油满足国内需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当国际油价波动较大时,可低买高卖,谋求国家经济利益。 在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我国基本上没有石油战略储备,因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库,既是未雨绸缪,也是当务之急。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已在“十五”期间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从2003年开始,首先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陆地石油储备基地,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希望采纳

‘拾’ 国油和石油有什么区别

区别:国储石油是国家储备石油的简称。即国家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战争、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等对石油的需要,而储备的石油。国储石油通常由国家投资的国家石油储备库完成。中国石油是我国石油行业的全产业链型特大能源企业。涉及石油勘探开发、炼制销售及海外投资等。中国石油承担部分国储石油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