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饥荒海难石油怎么开采
首先,确认游戏更新至新版本,然后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打开电脑中的饥荒游戏,然后创建一个海难的地图。
② 我国没有能力开采深海石油吗
中国已拥有深海采油的技术手段,至少在技术层面已经为深海采油提供了可行性。
全球70%以上的油气资源蕴藏在海底,其中50%的海底油气资源集中在300至500米的深海,浅于200米的海底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7%。因此,研制深海采油技术设备是中国开发能源的必经之路。于是,中国在成功实施载人航天项目之后,又从天际潜入了海底。
截至不久前,中国仅具备开发不足300米水深的浅海油气田的能力,而西方石油公司早已拥有开发3000米水深的深海油气田的能力。鉴于此,上世纪末,中国对深海采油技术设备予以立项,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工程,亦即举世最先进的第六代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前后投资人民币60亿元(11.2亿新元)。这座钻井平台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承担设计、采购、建造和完工调试,美国Friede Goldman公司承担初步设计,上海第708研究所承担详细设计。2004年起,中国加快了该项目的进度,并于2008年开工建造钻井平台。
该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等多种作业功能,设计自重3万吨,长114米,宽79米,平台稳性和强度能抵御南中国海两百年一遇的波浪载荷,在1500米水深内可使用锚泊定位,甲板最大载荷9000吨。最大作业水深超过3000米,钻井深度超过1万米。这些技术指标堪与世界最先进的钻井平台相媲美。
2010年2月,该钻井平台被命名为“海洋石油981”,其后交付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使用。中海油将用来在南中国海北部海域投入商业运营,这标志着中国将向深海进军开发油气资源。
同时中国研制载人潜水器的项目也在齐头并进。日前“蛟龙号”载人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成功,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全球七成海底。中国经济高增长的速度自然触发了该国对资源开发的异常渴求。估计今后“蛟龙号”之类的载人潜水器也将在南中国海开发中起到非凡的作用。“蛟龙号”的设计深度为7000米,为世界第一,预计2012年将进行7000米级海试。耐压和密封是考验深海载人潜水器性能最重要的两个指标。潜入水下7000米时,将承受相当于700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等于1平方米面积承重7000吨。巨大的水压对潜水器的耐压能力、密封性能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另外,潜航员身处狭小的空间,要在极深的海底孤军作战,连续工作6至8小时,可能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
台湾对拥有油气田资源的渴望,比大陆有过之而无不及,却缺乏经济、军事能力;大陆经济、军事能力固然差强人意,却在南中国海没有立足点。从某一个侧面看待这个问题,似乎两岸在经济层面进行合作,联合勘探并开发南中国海油气田,也不失为一个绝处逢生的良机。
③ 深海石油勘探方法有几种特别是现代的深海石油勘探方法。
目前中海油公司正在南海钻探超过3000米、世界上最深的深海石油勘探钻井。有关设备、数学方法、程序软件等属于国家高级机密,不可以公开。
④ 海上采石油的东西是怎么固定的
海上钻井平台有两种,一种是移动式的,一种是固定式的。
固定式的固定就是用混凝土什么的柱子固定在海底,这种一般都在浅海区。
移动式平台包括:坐底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钻井浮船和半潜式钻井平台。现在中国用于深海石油开采的一般是半潜式钻井平台和钻井船式钻井平台。钻井船都是漂浮不定的,固定不了,就是靠抛锚停在某个地方。半潜式钻井平台是上下两个船体,用立柱相连,工作的时候让下面的船体潜到水下,上部作业。
⑤ 南海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储藏地吗
是的。南海不仅是中国的固有海上领土,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储藏地,随着国际油价攀升,给一些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拥有石油储备的国家,都在寻求通过开采储备石油,减少国际油价上涨对国内物价产生的波动和影响。
这个替代性很强的方法最终被中国重视,因此国家总耗资70个亿建设了10级台风毫不惧怕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南海又一超级工程重磅出世惊艳亮相后,美国只有默默羡慕的份儿,直接遭到美国嫉妒。
中国虽然是对石油依赖度较高的国家,但是中国并不缺少储备石油。
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达到350亿吨,位居世界第13名,其中海上储备的石油数量就占到250亿吨,很多人可能会疑惑?既然中国拥有储量巨大的石油,那么为何不自行开采呢?其实国家很早就有了开采石油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的计划,并强调要在2025年左右,推进建设南海的油田生产基地。
想要在深海挖掘石油,最大的困难是需要有先进的深海石油开采设备,就是常说的半潜式深海石油钻井平台,这种石油开采设备,属于高科技产品,中国从上世纪就开始重视对这种设备的研发,在此之前,全球仅有欧美少数国家掌握海上石油开采平台的核心技术,中国曾向美国和挪威等公司租赁石油钻井平台,了解到这一设备对国家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因此中国工程师发愤图强,研发出了国产先进深海石油钻井平台。
⑥ 深海资源比陆地更丰富,各国都在采用什么方式去开发
美国是用声呐技术开采的。
美国正在开发一种用于深海3000米深的海底热液矿的自动钻孔爆破采矿技术,计划于2020年投入生产。考虑了由四个美国财团研发的管线提升技术成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第一代深海矿产资源商业系统。为了完成深海发展战略,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建立了一个大型深潜基地,将美国海岸警卫队,美国地质调查局,美国国家海洋渔业局,海洋生物实验室,和海洋教育协会。研究和教育机构具备这项工作的研究能力。美国几家主要公司与其他发达国家紧密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究和市场开发,以确保美国在海洋勘探,水下声通信以及深海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方面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⑦ 我国深海油气开发面临诸多挑战吗
我国海上能源工程战略型新兴产业和技术虽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以及我国海上能源开发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深水工程装备差距大:2011年我国建成部分深水工程重大装备,但距离形成系统作业和施工作业的深水船队还有很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南海深水开发的实际需求,同时与之配套的深水作业能力还处于探索阶段;
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装备差距大:我国在建深水油气田开发水深为1480m,而世界纪录为2743m;
海上应急处理技术、装备差距大:去年夏天出现的渤海蓬莱19-3漏油事故,说明我们在应对海上溢油等重大事故时,装备和技术需要继续加强,一些特殊技术需要加强研究,如轻质油膜回收技术和装备研制等。
我国南海深水环境条件恶劣,以百年一遇的风浪条件做比较,我国南海波高为12.9m,与墨西哥湾相等,是西非海域的3倍,南海表面流速和风速接近墨西哥湾的2倍。我国南海具有特有的内波流,海底地质条件复杂(包括海底滑坡、海底陡坎、浊流沉积层、碎屑流沉积等)。同时,我国南海油气具有高黏、高凝、二氧化碳含量高等特点,使深水低温高压环境下的远距离油气输送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国海洋工程自主实践经验仅在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形成巨大反差,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开发的瓶颈。一方面,目前深水核心技术仅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引进中存在技术壁垒;另一方面,我国南海特有的强热带风暴、内波等灾害环境以及我国复杂的原油物性及油气藏特性,本身就是世界石油领域面临的难题,这就决定了我国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只有通过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尽快突破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我国才能获得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主动权。
18号台风“纳沙”肆虐
目前我国已启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等相关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研究项目。随着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田的开发,深水技术将得到迅速发展,2015年将形成深水工程基本设计能力,2020年将形成深水工程作业船队和涵盖地下、水下、水面的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体系,为促成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建设“深水大庆”奠定基础。
⑧ 深海油气的开采难度和浅海油气的开采难度的主要差别在哪
难度在于更复杂的环境影响,这直接导致技术门槛和资金门槛比浅海要高很多。虽然中国已经开始具备深海采油的能力,但现在还处于消化吸收西方各种设计和技术的阶段。乐观的是,依托便宜的船厂收费和国家对海洋资源的长远需求,中国正在吸收大量的建造订单,从Jackup到FPSO都有不少中国企业在做(感谢@小石子@ZG Holiday纠正)。而且几乎所有外国主流石油公司都和国内的企业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合作,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企业就可以在技术上迎头赶上。考虑到现在的深海开采成本还非常高,中国未来完全有空间设计出新的开采设施来压缩成本。国外知名公司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Subsea7等等。
⑨ 我国深海采油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可为何我国海外油田并不多
开采油田不止需要先进的技术,也要考虑所处的环境。运用先进的技术开采完以后,需要把石油运到合适的地方,这个运送的步骤很难。
利布拉油田是巴西迄今勘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单体盐下层区块,且为油的质量上乘,通过开发有望让巴西成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国之一,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但是,这块油田处于1英里厚的海盐层之下的深海层,技术上的难题与资金的瓶颈令巴西本土石油公司不得不通过国际合作寻求突破,巴西尚且如此,我国亦然,不能冲动的进行深海采油。
深海采油固然是开采油田的一个好办法,但是环境问题也不容小觑。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与他国合作一起开采油田,不可贸然行动。
⑩ 中国是如何钻探深海石油的
深海,开发的少,深海在南海东部,以前都是合资平台,现在有hysy981,逐步自己探索,自营开发深海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