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油泄漏怎么处理
原油泄漏怎么处理
目前,原油泄漏的有效处理办法不多。
一般有三种方式:
1、设置阻隔带,回收原油;
2、燃烧,这要考虑天气状况;
3、对于已经污染了的海滩,进行挖掘填埋。
经济方面的损失还是有限、次要的。
污染造成环境方面的后果较大,而且要看原油泄漏的地点。20年前埃克森美孚在阿拉斯加的原油泄漏事故,由于当地生物链脆弱,危害极大。原油泄漏的主要的影响在污染海域的海水,尤其是礁石和沙滩上生活的动、植物。对于在该地栖息的鸟、鱼、海龟,乃至哺乳类动物的影响可能会是灭绝性的。而且原油中存在很多有毒物质,不易分解,其影响往往会持续多年。全掴靠qian,手需费朝低
2. 汽车后备箱撒了液化石油气液体很臭,怎么可以处理
找个通风的地方,先打开后备厢进行通风处理。如果有泄漏了液体石油气在车厢里,可使用洗涤用品进行清洁,清洁完之后用吹风筒吹干,然后再用空气清新剂喷一下,等它自然晾干后,异味基本能够清除。
3. 液化气石油泄漏时为什么会闻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为了提醒用户,液化气有泄漏的情况。
液化气生产厂家特别在出厂前添加的臭味剂,乙硫醇(C2H5SH),有强烈的刺鼻气味。目的是提醒用户,液化气在泄漏。也是一种安全措施。
液化石油气安全使用常识
一、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是从石油加工过程中得来的较轻组分,是饱和和不饱和的烃类混合物。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品,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泄漏,并保持燃气具使用场所空气流通。
(一)液化气组份
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正异丁烷、正异丁烯等烃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戊烷及硫化物等杂质,从不同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其组成有所差异。
(二)液化气的主要特性
(1)易燃易爆。比汽油等油类、天然气有更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液化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即使在寒冷地区,遇到静电或金属撞击时发出的细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烧。液化气加空气混合浓度2--10%,就会引发爆炸。
(2)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
(3)液态比重比水轻。像油类一样,浮于水面,约相当于水比重的一半。
(4)气态比重比空气重,约为空气比重的1.5一一2倍,所以液化石油气泄漏,极易沉积在低洼处,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5)体积膨张系数大。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1度,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2~0.3MPa 。
(6)沸点低。一般沸点在0℃以下,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即使是冬季最冷的气温条件下,也能自然气化。
(7)闪点低。低于28℃,形成挥发性混合气体的最低燃烧温度叫闪点,闪点易发生的燃烧只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闪点是火灾的先兆。
(8)腐蚀性:液化气中的腐蚀性,主要是少量的硫化物,对钢材设备有微量的腐蚀性,对橡胶有溶化作用。
(9)可嗅性:液化气无特殊气味,为了易于察觉泄漏,在液化石油气中加乙硫醇等添加剂加臭。
(10)毒害性和窒息性:液化石油气有低毒性,当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1%时,就会使人呕吐,感到头痛;达到10%时,二分钟就能使人麻醉,人体吸入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时,就会发生窒息死亡。
4. 如何去除液化气残液的臭味
将残渣擦净,然后开窗通风。
液化气残液的主要成分是戊烷,在常温下是液态的,但不稳定,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极易气化。残液的气味很难闻,会引起人们的紧张情绪,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压力。
倒入河中、垃圾堆等公共环境里的残液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最严重的危害是,残液比空气重,不易挥发,与空气接触后,浓度达到2.1%~9.9%时极易发生爆炸。
(4)石油泄漏有味怎么办扩展阅读
危险特性
(1)液化石油气的易爆特性
液化石油气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液化石油气的易爆性。一般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的时候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而且在燃烧之前爆炸。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较高,单单从热值来进行比较液化石油气要比普通的煤气的热值要高出好几倍,所以当液化石油气出现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爆炸的情况。在爆炸之后就会出现燃烧现象,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也与爆炸的威力相似,破坏性大。
(2)液化石油气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也具备烃类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包含的这些烃类化合物的闪点和自燃点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烧。
(3)液化石油气的毒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但是这种毒性的挥发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了10%时才会挥发出让人体出现反应的毒性。当人体接触到这样的毒性之后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的情况,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4)液化石油气的易流性
液化石油气是非常容易流淌的,一旦出现泄漏的情况液化石油气就会从储存器里流淌出来。而且一般情况下1升的液化石油气在流淌出来后就会挥发成350升左右的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电的时候就会产生燃烧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火灾。
安全使用
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许多城镇已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做燃料。
液化石油气虽然使用方便,但也有不安全的隐患。万一管道漏气或阀门未关严,液化石油气向室内扩散,当含量达到爆炸极限(1.5%~9.5%)时,遇到火星或电火花就会发生爆炸。
为了提醒人们及时发现液化气是否泄漏,加工厂常向液化气中混入少量有恶臭味的硫醇或硫醚类化合物。一旦有液化气泄漏,立即闻到这种气味。而采取应急措施。
1.钢瓶请注意检验期限,并附有检验合格标。
2.放置于通风良好且避免日晒场所。
3.不可将钢瓶放倒使用。
4.钢瓶上不可放置物品,以免引燃。
液化石油气管线是否漏气如何查知?
怀疑家中液化石油气管(管线)有漏气时,不可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测试,应以肥皂泡检查有无泄漏。
液化石油气热水器应装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可避免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之意外。
液化石油气火焰正常呈淡蓝色,如发现呈红色,即表示不完全燃烧现象。会产生一氧化碳中毒之危险,应立即请煤气专业人员检修、调整炉具。
液化石油气外泄
1.嗅觉——家用液化石油气中掺有臭剂,漏出时会有臭味。
2.视觉——液化石油气外泄,会造成空气中形成雾状白烟。
3.听觉——会有“嘶嘶”的声音。
4.触觉——手接近外泄的漏洞,会有凉凉的感觉。
液化石油气漏气处置
1.立即关闭液化石油气开关。
2.千万不可开启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
3.轻轻的打开所有门窗并迅速逃出户外。
4.打报警电话处理。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仓间,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可超压超量运输。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参考资料:网络-液化气
5. 液化石油气外漏该怎么处理
1.使用液化石油气时,如果听到微小的漏气声或者是闻到异味时,应立刻关火仔细检查。
2.微量漏气时,可以用布头或毛刷在可能漏气的地方涂上肥皂水,从肥皂泡出现的地方找到漏气处,并请父母予以处理。
3.大量漏气时,不但可以听到漏气声而且可以看到漏气处产生白色烟雾,这时要立即关上气管阀门,打开窗户通风,熄灭附近所有火源。不要使用电灯、电风扇、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尽快通知煤气站工作人员进行处理。
6. 如何解决石油泄漏
现在棘手的部分是确定泄漏的确切位置,因为任何地点都可能是一个潜在的泄漏源。 检查垫圈阀盖上是否有污泥或泄漏的痕迹,在替换垫片前,先试着收紧螺栓夹紧阀盖的密封垫。如果你发现一个松散的螺栓,这可能就是泄漏点,你可以使用一个套筒扳手和螺丝刀来执行这项工作。 如果石油依然泄漏,放松所有的阀盖螺栓和垫片,使用一个平头螺丝刀将坚固的垫片放松。拆除所有的火花塞电缆和通气电缆。 在操作过程中,垫片可能硬化或破碎,这个时候你要认真做,以便垫片落入你的发动机内部,然后用刮刀除去仍附在阀盖上剩余的垫片,接下来把新垫片安装在原来的位置。最后是收紧螺栓,一般新垫片将持续至少100000公里的路程。 现在,检查放油塞螺栓处是否有积累的污泥,因为这也有可能是隐患点。 继续检查机油滤清器和油底壳,油过滤器可能比较难拆除,所以你可能需要使点劲。油底壳是由螺栓和一个垫片组成的,确保油底壳紧密密封从而防止油渗漏。然后使用扭力扳手试着收紧所有螺栓,如果问题仍然存在,你可能需要更换垫片。 首先,你必须将所有的机油排出来,然后使用平头螺丝刀将顽固的垫片拆下来,然后继续使用高临时硅胶把新垫片粘上去,最后观察的是否有泄漏的迹象。
7. 石油泄漏,污染了海滩,怎样清理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清理海面石油泄漏污染,不是几种简单的方法就可以的哦,要物理、化学多种方法,多步骤哦!
清理石油泄漏的第一步是切断污染源,阻止浮油区继续扩大。
第二步是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清除海面石油污染,比如用抽吸机吸油,用水栅和撇沫器刮油,用吸油毡吸附原油并回收处理等。这一步只能粗放地回收部分油污,减少石油泄漏的损失;但并不能彻底清洁水面。
这就需要第三步,喷洒化学消油剂,通过化学反应,促进石油的分解或沉降,形成能消散于水中的微小球状物。但利用化学试剂的弊端在于可能引起二次污染,只能用于清理少量油污。
国际上通用的清理石油泄漏的方法还有燃烧和放任。但是,燃烧的方法只适用于浮油厚度大于2毫米的事故,原理是,燃烧后海上会留下一种焦油球,油船再直接把这些球状物质打捞起来,这种做法可清除水面50%到90%左右的石油。这种做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会引起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对于海洋生物的破坏性也非常大。放任适用于远离海岸和人类活动区的大洋中的原油泄漏,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使原油自然消解,但会扩大污染范围,尤其是对污染地区生物的破坏不容小觑。
高手在民间。比如对于海滩的污染处理,英国一位农场主曾发明了一种用机编禾草排治理石油污染的方法,不仅能防止石油在海中扩散,而且能吸收比自身质量多15倍的石油。禾草中又以大麦秸秆治污最为有效。美国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发生后,当地环保志愿者用废旧丝袜装上收集来的毛发,用来围堵海岸边,可以吸附清理海面的油污。还可以利用玉米叶编成辫子型,利用现在嫩玉米上市,将收集的玉米叶晒干,编成辫子型,围在海岸边,吸附海面残余油污,防止油污粘附在沙滩上。
8. 如何清除室内泄露的液化气气味
要开窗通风,建议联系煤气公司上门检查一下是否泄漏并且修复。
由炼厂气或天然气加压降温液化得到的一种无色挥发性液体。易燃。空气中液化石油气含量达一定浓度范围时,遇明火即爆炸。由炼厂气得到的液化石油气,主要组分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烃的混合物),并含有少量戊烷、戊烯和微量硫化物杂质。其中氧硫化碳用醇胺吸收塔脱除,并用碱洗法去除硫化物。由天然气(包括油田伴生气)得到的液化气基本上不含烯烃。炼油厂汽油稳定操作塔顶产品为液化石油气。可用作发动机燃料、家用燃料、基本有机合成原料等。
成分:较多:“丙烷、丁烷”。较少:“乙烯、丙烯、乙烷丁烯”等。
外观与性状:无色气体或黄棕色油状液体有特殊臭味。
密度:液态液化石油气580kg/立方米,气态密度为:2.35kg每立方米,气态相对密度:1.686 (即设空气的密度为1,天液态液化石油气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1.686)。
9. 家里液化石油气泄漏后
如果轻度泄漏:
1、关闭气瓶上的角阀或者室内管道阀门。
2、打开门窗通风。
如果泄漏严重或者关闭阀门后依然泄漏:
1、关闭气瓶上的角阀或者室内管道阀门。
2、打开门窗通风。
3、外出报警。
10. 原油泄露问题如何解决
问题一:原油泄漏的处理 原油泄漏有很多种,主要有陆地泄露和海上油轮泄露陆地泄露危害性大一点,简单处理方法是直接烧掉。油轮泄露就要打捞了。原油泄露后是漂浮海面的,首先用东西圈起来,然后聚拢,用水泵之类直接抽到运输船上,上岸后再行处理。不过,原油泄漏后造成的环境问题蛮严重的且难以处理。最好就是先预防原油泄漏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二:如何处理石油泄漏的事故 5分 石油泄漏后从环保角度首先做两方面的工作:1是堵漏油;2是去除已有的漏油。去除漏油最希望的是快速,简便,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至于漏油再利用那都是次要的问题。
另外,石油和水的混合物是可以常离的,需要特殊的工艺。仅用蒸发是不行的,因为姑且不说蒸发效率低下,石油中有些组分本身就会蒸发,还有石油和水会形成乳状液,自然情况下分离不易。
问题三:怎样处理石油泄露到土壤中的问题 正在科研过程中的生物降解法,目前伐用最广泛的去除表层污染土壤法,不太令人放心的填埋法,也有人提到洗涤法。
问题四:原油泄露导致路面湿滑如何定性 大致有以下两点:1.路面湿滑,如车速过快,导致刹车距离延长或者车辆甩尾、侧翻之类的;2.酒后驾车导致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反应慢或者处理方式不当。
还有隐性因素:假如此时有较强太阳光照射,会导致路面积雪反射阳光,造成驾驶员眩目,对路况判定不准确等因素。
问题五:怎样避免泄露在海里的石油扩散 石油会漂浮在海面上,用隔离栏把它圈起来,再用专用机器吸收,最后剩下的很薄的一层点燃就可以了!
问题六:谁知道怎样才能最科学的处理石油泄漏? 上次墨西哥湾那个事件就说明了没有最有效的,目前只能综合各种方法:
物理法:分子筛法等 化学法:找到一种能和石油反应的物质。 就地燃烧法 生物法: 微生物转化法,至于这样的微生物可以用诱变法选择
问题七:关于最近的石油泄漏 第一个问题答案:美国墨西哥湾 第二个问题答案: 这是因为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太大 影响海气系统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1吨石油在海上形成的油膜可以覆盖12平方千米的海面破坏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石油污染会给生物带来危害制约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是不溶于水的化合物,进入海洋中的石油会在海面上形成大面积的油膜,影响了海气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海面覆盖着粘稠的大面积的油膜,影响了大气中的氧气进入海水中,影响了海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使温室气体相对增多,进一步使全球变暖;大量海水不容易蒸发进入大气,使污染海区上空空气干燥,降水比其他海区明显减少。海洋上存在石油薄膜,海面的反射率加大,大大减少了进入海水中的太阳能。油膜的存在使海洋潜热转移量减少,污染海区上空大气,使年、日差别变大,使海洋失去调节作用,产生海洋荒漠化现象,直接影响到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当海面漂浮着大量油膜时,能够降低表层海水中的日光辐射量,因而引起靠光合作用的浮游植物数量的减少。大家知道,浮游植物处于海洋食物链的最底层,其初级生产力约占海洋生物总生产力的90%。浮游植物数量的减少,自然会引起食物链中其他更高环节上的生物数量的相应减少,这样就导致了整个海洋生物群落的衰退.石油在海面上的氧化和分解需要大量的氧气。据统计,造成海洋中O2减少,CO2的相对增多,以及进入海水中的太阳光减少,使海洋中大量藻类和微生物死亡,厌氧生物大量繁衍,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失衡。 第三个问题答案: ①扩散。入海石油首先在重力、惯性力、摩擦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在海洋表面迅速扩展成薄膜,进而在风浪和海流作用下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状或带状油膜,随风漂移扩散。扩散是消除局部海域石油污染的主要过程。风是影响油在海面漂移的最主要因素,油的漂移速度大约为风速的百分之三。中国山东半岛沿岸发现的漂油,冬季在半岛北岸较多,春季在半岛的南岸较多,也主要是风的影响所致。石油中的氮、硫、氧等非烃组分是表面活性剂,能促进石油的扩散。 ②蒸发。石油在扩散和漂移过程中,轻组分通过蒸发逸入大气,其速率随分子量、沸点、油膜表面积、厚度和海况而不同。含碳原子数小于12的烃在入海几小时内便大部分蒸发逸走,碳原子数在12~20的烃的蒸发要经过若干星期,碳原子数大于20的烃不易蒸发。蒸发作用是海洋油污染自然消失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蒸发作用大约消除泄入海中石油总量的1/4~1/3。 ③氧化。海面油膜在光和微量元素的催化下发生自氧化和光化学氧化反应,氧化是石油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其速率取决于石油烃的化学特性。扩散、蒸发和氧化过程在石油入海后的若干天内对水体石油的消失起重要作用,其中扩散速率高于自然分解速率。 ④溶解。低分子烃和有些极性化合物还会溶入海水中。正链烷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分子量成反比,芳烃的溶解度大于链烷。溶解作用和蒸发作用尽管都是低分子烃的效应,但它们对水环境的影响却不同。石油烃溶于海水中,易被海洋生物吸收而产生有害的影响。 ⑤乳化。石油入海后,由于海流、涡流、潮汐和风浪的搅动,容易发生乳化作用。乳化有两种形式:油包水乳化和水包油乳化,前者较稳定,常聚成外观象冰淇淋状的块或球,较长期在水面上漂浮;后者较不稳定且易消失。油溢后如使用分散剂有助于水包油乳化的形成,加速海面油污的去除,也加速生物对石油的吸收。 ⑥沉积。海面的石油经过蒸发和溶解后,形成致密的分散离子,聚合成沥青块,或吸附于其他颗粒物上,最后沉降于海底,或漂浮上海滩。在海流和海浪的作用下,沉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