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探眼什么原理
扩展阅读
怎么很快弄出石油 2025-08-08 03:11:59
钻石新闻怎么关注 2025-08-08 03:10:25
钻石要什么参数的好 2025-08-08 03:10:23

石油探眼什么原理

发布时间: 2022-12-27 05:27:14

㈠ 石油勘探中的压裂是什么原理

压裂 就是利用水力作用,使油层形成裂缝的一种方法,又称油层水力压裂。油层压裂工艺过程是用压裂车,把高压大排量具有一定粘度的液体挤入油层,当把油层压出许多裂缝后,加入支撑剂(如石英砂等)充填进裂缝,提高油层的渗透能力,以增加注水量(注水井)或产油量(油井)。常用的压裂液有水基压裂液、油基压裂液、乳状压裂液、泡沫压裂液及酸基压裂液5种基本类型。

㈡ 油气田被发现的过程是怎样的

石油地质第一定律:油气比水轻,在没有阻碍的时候回往上运移,因此找油就是找四周闭合的高点(圈闭)。
石油地质第二定律:油气是富含有机质的页岩(烃源岩)在高温的作用下生成的,只有对盆地中的烃源岩有比较好的了解,才能推断出油气的类型和量。

如果一个盆地完全没有勘探过(现在世界上的这种盆地已经不多了),那么先飞机来测一下重磁电,看看大致构造,然后开始选几个地点开始打探井。以松辽盆地为例,是典型的凹中隆,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的。那么没商量,直接高点打井。打探井的时候取的资料最全,基本上能上的都上了(测井、录井、取芯、地温、压力等等)。如果见到油气(最好是直接喷了),那么量一下油气柱的高度,周围继续打井,直到找出比较可靠的圈闭面积,然后体积V=H*S*形状参数刨去水,然后折算一下压力温度转换成地表的体积,储量就算出来了。这算是最容易的情形了,世界上一批巨型油田就是这么找出来了。现在这种情况基本见不到了。

如果盆地没有凹中隆怎么办?或者见到了油气显示但是没有工业油流怎么办?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以胜利油田为例。胜利油田所在的济阳坳陷(谢谢朋友们指正)(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是一个典型的断陷盆地,正断层多的让人崩溃,跟大庆油田所在的松辽盆地很不同。如果不存在那种四面闭合的穹窿状的圈闭,那么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一边是断层,一边是倾斜的地层的断块油气田了。断块油气田一般不大,个别也有例外,比如胜利油田的胜坨油田就是这么一个比较大的整装断块油气田。此时断层的封闭性对是否有油气是决定性的。断块的确定几乎完全取决于地震资料的好坏了。此时地震勘探至少应该有几条大的二维剖面。

其它的环境就又不同了。比如墨西哥湾的深海勘探,相当一部分是在钻盐下的油气藏(sub-salt)。深海探勘成本非常高,不能像在陆上一样随便打井了,定井位要非常小心。此时三维地震资料对于整个项目的预算而言已经并不多了,因此一般会先取得非常好的三维成像资料。Sub-salt对地球物理成像而言非常有挑战。近些年发展出来的逆时偏移等技术使得盐下成像得以很大的提高。

如果是被动大陆边缘(比如美国东海岸等),那么基本上是在找地层圈闭,浊流沉积、三角洲前缘、点坝等等。其它各种环境不一而足。

基本上的思路就是:找圈闭》打井》见到工业油流后在周围继续打井确定面积》计算储量,不见到工业油流都是白扯。

这个时候算出来的是地质储量(控制储量?国内分类比较细,国外不怎么管),再乘以采收率(10%-40%)就是可采储量。

近年来的非常规是另外一块了,算储量的方式又有所不同。

盆地分析、构造地质和沉积学在勘探的过程中是灵魂。此外显然需要地球化学搞明白烃源岩以及油源对比,测量地热梯度等等。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多方面协作。

地球物理是石油勘探的眼睛,质量的好坏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勘探的成败。此外地球物理的一些特殊的技术比如亮点技术,会直接指出油气的位置,相当给力。题主要好好学习,将来有机会为祖国的石油勘探做出贡献。

㈢ LWD与MWD是在石油钻探中的哪个部分使用 钻井 OR 测井

他们是随钻测井的意思,也就是说 本来是先钻井再测井,但是为了测量原状地层的性质更快速 更准确(主要是防止井眼附近的地层受到破坏),提出的 将测井仪器装在钻杆上 边钻边测、、、您说它在那一部分使用呢?

㈣ 江汉油田放的探油的炮眼有多深

3000m以下。
埋藏深度在3000m以下。原油性质除个别层位外,一般都较好。比重0.82~0.92间,多数小于0.87。地下原油粘度0.7~49.9cP(厘泊),多数在10cP以下。
石油天然气的钻探勘察,要根据钻机和深度。常用的口径50、60、73、89、110等。

㈤ 如何提取原油

石油是从油页岩中提取出来的。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由沉积在浅海和湖沼中的腐泥转换而来的。在地壳不断下降和在深水缺氧的条件下,经嫌气细菌的作用,使腐泥中的有机物质发生还原与分解反应,形成含有丰富碳氢化合物的沥青砂和油页岩。它的原始物质除古代水生植物、孢子和花粉之外,还有若干动物质。面对日益临近的能源危机,各国科学家们非常重视研究新能源的开发使用,并且已经成功地从自然界的一些物质中提取出了石油。目前提取石油的新方法主要有:从树木中提取:科学家最近发现,有些树木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会将碳氢化合物存在体内,形成类似石油的烷烃类物质。如巴西的苦配巴树的树液稍作加工,便可当作柴油使用。从花草中提取:据科学家的研究结果,含有碳氢化合物的花草遍布世界各地,如美国的黄鼠草、澳洲的樱叶藤现已被用作提取石油。从煤炭中提取:英国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开发,在北威尔士修建了一座煤炼油厂,提取一吨石油用煤二点五吨。从废液中提取: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发明了一种从废液中提取石油的方法。他们将一些工业废液经过发酵、硝化、热裂、过滤、净化等过程,提取出碳氢化合物,从而获得石油。从粪便中提取:加拿大安大略省兴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工厂,原料是粪便,产品却是柴油。其方法是用高温使粪便起泡变成气体,再把气体变为液体,从中提取柴油

㈥ 井下掘进探水眼和炮眼的区别

1、探水眼是巷道掘进过程中接近积水区或易出水地点时,打设的防止突水事故发生及有效探明积水情况的探眼。
2、探水眼一般以探透老硐、老巷或采空区为准。
3、探水眼坚决不能当做炮眼使用。
4、炮眼是炮掘施工过程中施工的进尺眼,用来装药进行爆破。
结论:两者各有各的作用,木有什么大的联系,只是记住上面第三条即可。

㈦ 测井是做什么的

测井就是检测一下地下有没有值得开采的油气。测井是一门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要掌握很多基础物理、化学知识才能学好。比较形象的说测井就是搞石油的工作者伸向地层深处的眼睛,地下有没有值得开采的油气都靠测井技术来实现了。


油井:


为开采石油,按油田开发规划的布井系统所钻的孔眼,石油由井底上升到井口的通道。油井是通过钻井方法钻成的孔眼。一般油井在钻达油层后,下入油层套管,并在套管与井壁间的环形空间注入油井水泥,以维护井壁和封闭油、气、水层,后按油田开发的要求用射孔枪射开油层,形成通道,下入油管,用适宜的诱流方法,将石油由油井井底上升到井口。



㈧ 石油的钻井通常都有上千米深,大概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通俗简单的说吧:

能源是电力,

机械传动,通过方钻杆,转动的力在地面传给方钻杆,方钻杆下面是钻杆,钻杆下面是钻头,跟我们在地面上用电钻钻一个孔原理差不多

不同的是钻杆之间用螺纹连接,钻到一定深度,就得拧开中间再加一节钻杆,这样一节一节钻下去,就可以达到几千米深了。

每钻一定深度,还得测量,有专门的测井公司,如发生偏差及时修正,

现在的钻井水平,十分厉害,可以在直着钻上千米深后再拐弯90度,钻孔能拐弯这种情况,在其它行业,是完全不可能的,

㈨ 油气勘探之四—为什么要解剖构造带,甩开钻探

我国石油勘探的实践经验说明,油气田在一个含油区域内常常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个构造带的控制下,成群、成带地分布着(石油地质学称其为“构造带含油”)。为什么油气藏会成群、成带分布呢?
原来,一个构造带上的每个局部构造都是同一地质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它们有相同的地质成因和共同的发展历史。所以,当石油从深坳陷运移出来的时候,它不是单独进入某个构造,而是在一定面积内,由近到远、由低到高,进入各个构造。这样,当某一构造带处于油源充足的深坳陷附近时油气可以运移到各个构造,使得构造带上的各个局部构造都可能充填油气。在石油勘探中,在一个构造带上发现了油气田往往是发现一系列油气田的开始。因此,要有效地探明油田面积,就应采用以发现构造带整体含油为目标,综合部署钻探。
全面部署,整体解剖,钻探构造带。
首先,在确定井位时要甩开钻探,探井不但要打在构造的高点部位,也要打在构造的低部位。这样部署探井就能用较少的井了解整个构造带的全部情况。这是由于它既抓住了油气在构造中分布的共性—油气主要分布在构造中较高的部位;也抓住了它的个性—油气还可以富集在构造较低的部位。例如,大庆油田第一批探井打在局部构造高点上,见到石油后,并没有围着这几个孤立的高点打转转,而是甩开钻探,在低部位上也布置探井,结果发现低部位上也有丰富的石油,证实了整个构造带全含油,很快拿下了大油田。相反,一口井见到了油以后,那些眼光短浅的人,往往是围绕着出了油的井,一步一步向外打井,确定油田大致范围。这种办法是一种盲目的勘探方法,往往会把成群、成带分布的大油田丢掉。
其次,在勘探目的层上,要注意已知目的层,也要注意未见油的可能目的层,既要注意深层也要注意浅层。这是因为我国多数沉积盆地在动荡的地质环境中沉积了大量的陆相沉积物,其中生、储油层重复多次出现。而储油层又有多种类型,譬如,石灰岩风化壳也能储油,所以,已经发现的目的层与储油层并不一定是盆地惟一的储油层,经过深入钻探往往还会发现新的储油层。
在钻探构造带中,在找背斜油气藏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去勘探地层圈闭油气藏和岩性圈闭油气藏。
在构造带钻探中,要始终把大油田放在首位,这是一个重要原则。因为现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田虽有数万个,然而石油产量的75%是一些大油田中采出来的,这些油田只占已知油田总数的3%。美国、委内瑞拉的沉积盆地都打了很多井,一个盆地中发现了数十个甚至数百个油气田,但石油的储量和产量也只集中在少数几个大油气田中。因此,合理部署钻探工作,把迅速发现大油田放在首位,对加速石油工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石油产量的大幅度增加,关键是发现新的高产油气田。
在找大油田时,对小油田、低产油田也不要忽视。对于低产油田,要千方百计地进行改造,变低产为高产;对大面积内分布的一些小油田,不应孤立地看待它们,应综合分析,加强深、浅层及不同类型油气田勘探,从而使小油田不同层位的油层在大面积上不同层位连片,形成大油田。
对构造带部署钻探时,不能因为一两口井失利而放弃整体的钻探部署;也不能因为一两口井获得高产就急于在小范围内圈定油田面积。
只有坚持构造带的整体钻探工作,才能达到寻找大油田的目的。
在大庆油田三号探井出油并发现了油田以后,不是局限在出油的一个构造上进行钻探,而是在查明大庆构造带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在整个构造带上部署一系列探井,甩开钻探,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举拿下了大庆这个陆相大油田。
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等大型油气田都是这样发现的,虽然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但是坚持了综合评价,整体部署勘探工作,始终以有利的构造带作为钻探对象,因而迅速地拿下了大油田。

㈩ 油井的原理是什么

“采油”这个术语是指所有穿过地表,旨在发现并采集地下石油和天然气的施工作业。一口钻井的完钻和寿命可以分为5个部分,即设计、钻探、完井、开采和枯竭。钻井口的直径为30英寸,可供带有钻头的旋转着的钻杆插入。在一口井完成以后,会用一套直径略小于井径的钢管(套管)从地表插入井孔内,在井壁与套管之间用水泥固定。下套管的目的就在于给新钻成的井壁提供支撑力和保护,以防来自地表和井孔内的高压可能造成的对井孔的伤害。有了套管的隔离,井孔内的地层就可以得到保护,这样一来就可用直径较小的钻具向更深处钻进(可以钻入更加不稳定和剧烈变化的地层)。越深入地下,所采用的套管直径也会相应地越小。现代钻井常常进行2到5次下套管作业,每一次的套管直径都比前一次的直径略小一些,每一次都用水泥胶结。在钻井过程中,钻机的设备可以进行钻井液的循环,提升并旋转钻杆,控制井孔内的压力,将岩屑从钻井液中清除,并为这些操作提供实时动力支持。

一口井标准的钻井费用

钻井位置 标准费用(百万美元) 浅水区 5~15 高温和高压区 35~50 深水区 80~110 极为困难的环境下钻井 90~140海上钻井所需费用与井位离岸的距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与那些使用远离海岸线的深水钻井设备的项目相比,那些距岸较近的浅水区的钻井费用就要少得多。比如2007年,在北海中部,一口高压和高温井的钻井费用约为350万到500万美元,而在墨西哥湾深水区的钻井费用就超过1亿美元。陆上钻井相对要便宜一些,尤其在油气田埋藏深度较浅时,这种情况下的钻井费用低于500万美元,若埋藏较深且钻井难度大,则费用可达15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