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飓风“艾达”侵袭美国,95%石油生产关闭,美国如何度过危机
据最新消息报道,飚风艾达侵袭美国,95%的石油生产被迫关闭。他的出现给美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那么美国该如何度过这次危机呢?个人认为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尽量控制人员伤亡,同时对于其他区域做好预防准备。这样的话才能尽量减少他的损失和他的影响,现在已经发生了地方我们无法改变什么,但是可能其他地方会受到牵连,所以我们趁现在还有机会的时候,就要提前做好相关的转移,从而保障我们的损失最小化。面对这种天灾我们确实非常的无力,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必须面对,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这种结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自己的方式来减少他的影响和损失。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一下。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引起重视,因为这些东西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与我们生活也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这样我们才能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一些积极而有效的应对方式。
② 国家油价低廉,中石油为什么不能停产
不生产,很多开关都会坏掉。
采油地下是个压力系统,本来整个压力系统都正常的,能出油,一不采了,压力系统就会被破坏掉,等再想恢复的时候,可能就打不出来了,经济上这么干也得不偿失。
重启生产的成本很高。石油的开采要靠压力,要不断往地下加压,不是想关就关,想开就能开。一旦关停,就有可能出现地质上的变化,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了。如果现有国内的原油生产能力大幅度萎缩,将有可能直接威胁到能源安全。
(2)石油什么时候关闭扩展阅读:
受经济减速影响,原油需求出现下滑,价格也大幅下跌,即便如此,大庆油田仍在持续开采石油。之后大庆市便遭遇变天,市内的石油开采机接连紧急停产,油井关闭。
石油的开采要靠压力,要不断往地下加压,不是想关就关,想开就能开。一旦关停,就有可能出现地质上的变化,这口井有可能就再也不能出油。原油自产成本高,减产关井后重启又难度大,那直接减少这部分原油生产能力、更多的依赖于进口
③ 英国石油公司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炼油厂20日晚发生火灾,目前情况如何
英国石油公司位于美国俄亥俄州一家炼油厂发生火灾,目前该炼油厂已经关闭,在此次火灾当中有两名员工死亡。
炼油厂可以说是非常容易发生火灾事故,稍有不注意一旦出现某些火星存在,就容易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在此工作的员工对于安全问题的责任非常重要,此次英国石油公司炼油厂发生火灾,相关部门应当以此吸取教训,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两名员工死亡。
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我们了解到,在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晚上,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炼油厂发生火灾事故,由于当时是晚上火势看得非常清楚,整个炼油厂升起非常大的火焰,而且现场浓烟滚滚。在接到报警之后,当地的消防工作人员立即赶往现场实施救援,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急扑救,在当天晚上10:15左右火势已经被扑灭。不幸的是在这场火灾事故当中,有两名员工失去性命,其他员工目前状况良好。
④ 1973中东石油问题怎么解决的
A 1973年10月16日,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
在10月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憾世界的石油斗争,成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
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接着,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突破了美国石油垄断资本对国际石油产销的控制,沉重打击了美国在世界石油领域的霸权地位。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两百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急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掉,尼克松还下令减低他的座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美国为了对抗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斗争,威胁要使用武力占领这些国家的油田,美国的恫吓遭到阿拉伯国家的迎头痛击。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利比亚发出严正警告,如果美国胆敢武装入侵,就立即炸毁油田和有关设施,彻底摧毁美国在中东的全部石油利益。阿拉伯国家的坚决态度,迫使美国不敢贸然动手。
为了利用矛盾集中力量打击美以侵略者,阿拉伯国家对石油进口国采取分别对待的策略,根据其对这场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它们分为“友好”、“中立”和“不友好”三类。凡是对以色列实行某种经济制裁或断绝外交关系或为阿拉伯各国提供某种军事援助的国家,划为友好一类,可以获得减产前的供应数量。凡是积极支持援助以色列侵略者、反对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事业的国家,则被划为不友好一类,停止对它们的石油供应,对中立国家,适当限制对它们的石油供应。
这场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在政治上分化了西欧、日本与美国的关系,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许多西欧国家为了获得中东的石油供应,都对美国支持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的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例如,英国不许美国利用它的国内和海外领地的运输设施为以色列转运补给,西德禁止美国供应以色列的军火从西德港口起运,西班牙、希腊和意大利等国都不允许美国飞机在其领土着陆或飞越其领空,欧洲经济共同体九国外长会议发表的联合声明进一步提出:以色列必须结束从1965年冲突以来所保持的领土占领,必须考虑巴勒斯坦人的合法权利。日本起初采取所谓“中立”立场,阿拉伯国家限制了对它的石油供应。11月22日,日本政府发表四点声明,表示以色列军队应从“六·五”战争所占领的土地撤出,应当承认和尊重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并敦促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宪章原则,否则“将重新考虑对以色列的政策”。美国国务院对此十分懊恼地说:“我们的一些盟国实际上作出了很大的努力,把它们自己同我们公开分开。”
石油本来是阿拉伯国家的宝藏,可是多年来它并不能为阿拉伯人民造福,却成了帝国主义掠夺的对象。这一次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把宝藏当作“武器”,在反对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石油武器的运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予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大长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志气。阿拉伯人民通过这场斗争,在政治上扬眉吐气,进一步觉醒,认识到自己手中握有制服帝国主义的有效力量,他们决心要掌握自己的资源,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石油斗争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仅提价一项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极大地鼓舞了第三世界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保护民族经济权益的斗争,它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⑤ 石油什么时候会用完
每年全世界所消耗的石油总量大约为40亿吨,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消耗速度,乐观一点能够供人类使用两三百年左右的时间。
一旦石油资源被消耗一空,就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如今石油危机已经成为了很多国家的头等大事,所以为了减少石油消耗人们又相继开发出各种新能源来替代石油资源。除了能够帮助人们转移对石油的大部分依赖,更是为了让石油的可使用时间能够尽量延长。
当然造成这个延期的因素可能很多,能源专家会根据当前的探明储量和现代石油勘探技术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估,然后根据当前石油消耗模型计算石油可以使用的时间,就像英国石油公司BP的专家们预估的一样,并不是说70年后石油就用完,因为有两个可能,一个是石油探明储量增加,另一个是人类石油消耗量增加,前者大于后者,那么这个期限一直都会推迟,后者大于前者,石油可能就会提前耗尽!
社会背景:
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总有一天会被消耗光。很多人都觉得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但其实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只不过它的形成通常都需要亿万年的时间,这对人类来说是等不那么久的,所以也可以说是不可再生了。
全世界的汽车每年所消耗的石油资源量是非常巨大的,而且不光是汽车,还有很多东西都需要用到石油资源。可能很多人都过比较好奇目前世界上的石油还能够支持人类使用多久。根据现有的资料表明,世界上已经探明的石油总储量大约是两千亿吨,再算上未被探明的石油,大概能有一万亿吨。
⑥ 石油会在什么时候耗尽
现在全世界究竟有多少石油储藏量?已经探明的大概为1万1500亿桶。虽然这比前两年的估计数字增长了10%, 但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地球上的石油储量只够满足全世界石油消费需要41年。
世界石油储藏量主要分布在中东、拉美、欧洲、非洲、亚洲与北美。按储量大小计算,前10个国家为沙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墨西哥、美国与中国。其中沙地阿拉伯的探明储量最大,占世界总储量的25%,可以开采90年以上。伊拉克、科威特、阿联酋等国则可分别开采100年以上,美国按目前的产量计算只能开采10年。
据美国能源部门估计,今后20年内,世界石油还能供求平衡,但20年后就要面临缺油的局面。虽然中东仍是世界最大的供应者,波斯湾仍将供应全球石油的一半或三分之二,但是沙特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发现新油田,很多旧油井已经灌水。
目前世界还没有油荒,跨国石油公司正在西非、俄国与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油源。但从长远看,世界越来越接近油源枯竭的日子。这一天可能在一两代人的时间内到来。
⑦ 石油危机的对世界影响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0天,阿拉伯几个主要产油国宣布,将海湾地区石油价格提高17%。阿拉伯世界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而发动的石油战正式打响,震撼世界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这次石油危机触发了二战后最大规模的全球经济危机,并对此后的世界经济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等12个阿拉伯国家向以色列发动“斋月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配合战争,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战争爆发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其南部重要的石油输送港口西顿。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国际石油市场一片恐慌,标志着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开始。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短短三天,阿拉伯各产油国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给西方国家来了个措手不及。
1973年12月,欧佩克组织中的阿拉伯成员国宣布收回原油标价权,并将其基准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从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武器,沉重打击了严重依赖石油的世界经济。当时,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200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门停工。正在受到能源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和电力的紧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星期天关闭全国加油站,禁止和限制户外灯光广告等,甚至连白宫顶上和联合国大厦周围的电灯也限时关闭。尼克松总统还下令降低总统专机飞行的正常速度,取消了他周末旅行的护航飞机。
美国国会则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的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它们的战时石油储备。
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工业化国家的生产力增长都明显放慢。而发动石油战争的阿拉伯国家却因此增强了经济实力,据统计,仅提价一项,就使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收入由1973年的300亿美元,猛增到1974年的1100亿美元。
1978年12月,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到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顿,终于使油价创下每桶41美元的纪录,从而酿成了第二次世界石油危机。致使尚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造成的经济危机中恢复元气的世界经济再一次陷入大规模的严重经济危机。
石油危机促使西方改变经济战略,调整经济结构,以减少石油危机的影响。西方还被迫加快了新油田的勘探开发。由于各国积极开发油源,非欧佩克国家的原油产量在1982年超过了欧佩克组织。石油危机促进了节能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到20世纪80年代前期,美、德及日本等国还逐步建立起大量的战略性石油储备。
尽管各国防范石油危机的意识日益增强,但石油危机仍然无法完全避免。1990年海湾战争和2001年的“9·11”恐怖事件,也引发了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尽管由于国际间防止石油危机形成的机制日趋完善,但在能源需求和供给日趋紧张的情况下,石油危机的阴影仍然无法消除。“石油安全”已经成为各国紧要的战略问题。
⑧ 有没有关于73年石油斗争的资料
阿拉伯国家的石油斗争 1973年中东十月战争中,阿拉伯产油国以
石油为武器,采取提价、减产、禁运、增加股份及国有化等措施联合行动,
配合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超级大国的霸权地位。10月6
日,战争爆发的当天,叙利亚首先卡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关闭了输送
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翌日,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
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全部收归国有。
10月16日,科威特、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
塔尔6个海湾产油国决定不顾西方石油公司的反对,单方面把海湾原油
标价提高70%。17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
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逐月减
少石油供应5%。紧接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科威
特等阿拉伯主要产油国相继宣布对美国和支持以色列的荷兰实行全面的
石油禁运。十月战争结束后,阿拉伯产油国采取了进一步减产、提价和禁
运等措施。11月4日,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再次决定成员国立即减产
25%。12月22日,石油国输出国组织决定再次大幅度提价,从1974年1
月起阿拉伯标准轻油的标价从5.11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与此同时,
为了感谢非洲人民同以色列断交,支持阿拉伯人民斗争的正义行动和声
援非洲人民的反帝、反殖及反种族主义的斗争,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对葡萄
牙、罗得西亚和南非实行石油禁运。此外,阿拉伯产油国还采取了增加股
份和国有化行动。阿拉伯产油国把提价、减产和禁运等措旅结合在一起开
展的石油斗争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威力和影响,极大地支持了阿拉伯人民
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打击了超极大国的强权政治和以色列的侵略扩
张政策。在阿拉伯人民的坚决、有效的斗争和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以
色列被迫于1974年2月和5月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作了一定程度的
后撤。接着,在1974年的联合国第29届大会上,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获准
以常驻观察员的身份参加联大的会议和工作,国际地位显着提高。这些均
是阿拉伯人民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和运用石油武器的成果。同时,通过石油
斗争,阿拉伯及第三世界产油国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夺回了控制石
油生产和供应,以及决定石油标价的权利,结束了帝国主义肆意掠夺和剥
削第三世界产油国的历史,冲破了帝国主义长期垄断国际经济的局面,冲
击了超级大国对第三世界资源、国际市场及金融体系的控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