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火星上的石油怎么收费
扩展阅读
王者荣耀如何迅速刷钻石 2025-08-08 07:39:39
外卖成本价3元卖多少好 2025-08-08 07:32:49
电影等资源不够怎么办 2025-08-08 07:25:47

火星上的石油怎么收费

发布时间: 2022-12-26 04:44:35

1. 火星或月球等其他星球有石油吗有何依据

答: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主流解释为生物成油理论,如果该理论正确,那么月球上不可能有石油,火星上还不得而知。

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按照目前主流的石油形成理论,石油是死亡动植物的生物质在地下,经过数百万年甚至千万年演化而成。

另外还有非生物成油理论,说石油是地壳中自然形成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密度比水轻,于是向上渗透后聚集而成,不过该理论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地球有45.5亿年的 历史 ,目前人类发现的石油油田,形成时间多为数亿年,最古老的油田在5亿年左右,这正好和地球上的生物演化相符合,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爆发,出现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

而在3亿年前的石炭纪,地球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了空前的60%,大气含氧量达到了 历史 最高45%,这一时期是形成煤炭和石油的主要时期。

如果生物成油理论正确的话,月球上不可能存在石油,因为月球不存在大规模的生命;而火星的情况比较复杂,火星处于太阳系的适居地带,2018年好奇号还在火星上发现了有机物,不排除火星在远古时候存在生命的可能。

而非生物成油理论,目前只是一种假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理论本身也存在很多漏洞,当然,如果该理论正确,在其他行星上或许也能形成石油。

科学爱好者报到!


石油的来源,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一种理论认为,石油源于古代湖泊、海洋中的生物遗骸沉积物,采一桶少一桶;另一种理论认为石油是地球“自产”的,是地质活动的力量将地球内部的碳、氢、氧等物质聚合到了一起,形成了石油,所以它是可以慢慢补充的。


如果理论一是正确的,那除地球外,太阳系其它的行星、卫星都没有石油。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比较倾向于这种生物形成理论,因为石油中经常能发现大量的生物遗骸。而理论二的支持者则认为那些遗骸是“不慎掉入油坑的倒霉蛋”,并且确实有一些采空的油井又重新蓄满了石油。

如果理论二是正确的,那太阳系中就不止地球上有石油了。所有内核还未凝固的、有地质运动的行星、卫星都有可能仍然在产生石油;而水星、月球、火星等已经“死去”的星球上也可能留存有远古形成的石油。

问题是,如果人类 科技 已经高度发展,有能力开采那些遥远星球的资源了,石油对我们还会有用吗?

我是科学爱好者章北海,抛弃繁复的计算公式,拒绝无聊的堆砌数据,科学,其实也挺好玩的。

在太阳系,很可能只有地球上有石油,因为石油是生物沉积演化的结果,而太阳系地球以外还没有证实有生命存在过。

石油的成因现在有两种假设,一种主流的说法是远古生物的沉积。这种说法认为,在古代海洋或者湖泊中的生物,由于地质变化被埋在了地底下,在高压和高温下,经过漫长的时间的演化,就成了石油。成油时间没有一个标准,一般认为最少要200万年,而现在有的石油年龄达5亿年之久。

如果石油是有机生物形成的,在火星上就可能不会有石油存在,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火星有过生命。

然而成油机制还有一种说法,是非生物成油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地球上探明已知油的储量是生物转化远远达不到的,这个量比相差太大,因此生物成油论不成立。

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理论基础上建立了非生物成油理论,他认为在地壳中本来就有很多碳,一些碳以碳氢化学物的形式存在,这种比水更轻的物质经过岩石空隙向上渗透,积聚成了油矿。而石油里具有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里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的形成无关。

如果这种形成机制,则很难确定火星有没有石油。但这种成油理论并没有多少人支持,而且理论也有不少漏洞。

美国NASA派出的洞察号火星探测器就在这几天到达火星,专门探测火星的底层内部结构,或许会给我们带来好消息。

现代火星探测和科学研究,有一定证据支持火星上有过海洋和湖泊的看法,还发现火星极地地底下有冰冻水,但生命有没有或者是不是曾经存在过,尚无结论。所以火星到底有没有生命,有没有石油,都还要等待。

人类现在已经加快了探测火星的步伐,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先后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已经有数十艘,成功的也有20几艘,绝大多数成功到达火星的探测器都是美国航天局(NASA)派出的。NASA已经派了5部火星车,现在还有2部一直在火星上工作着。

NASA今年5月5日又发射了洞察号探测器,是人类第一艘对火星进行深层内部研究的探测器。经过几个月漫长的太空旅途,洞察号将于北京时间11月27日凌晨4到达火星,届时会全球直播。

就在这几天,让我们密切关注。

洞察号将通过地震调查,测地学及热传导进行火星内部探测。科学家希望通过“洞察”火星内部,了解到火星的内核大小、成分和物理状态、地质构造、火星内部的温度、地震活动情况等信息。

这回能不能得出火星有没有石油的结论呢?我们拭目以待。

石油向来被认为是不可再生资源,成因主要分为生物成油理论和无机成油论,目前生物成油论占上风


生物成油论认为地球的石油资源来自于远古生物尸体遗骸的特殊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变成了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质。不少人对这个理论嗤之以鼻,反驳说“难道全世界的生物都死在中东产油区了吗?”

实际上人类能看到的生物只是地球生物圈的一小部分,数量巨大的微生物和海洋浮游动植物才是生物圈的主流,这些有机物的尸体在高温高压下用至少200万年的时间变成了石油,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油田年龄在5亿年左右,而5.3亿年前的寒武纪物种大爆炸正好和生物成油理论互相照应。

目前人类详细探测过的只有火星和月球,上面都没有发现生命的痕迹,因此按照目前的理论来看火星和月球上可能并没有石油,甚至全宇宙绝大部分星球都没有石油,因为绝大部分星球都没有生命。

不过话说回来,石油本质上并不是什么完美能源,人类只是受限于科学技术才大规模应用石油资源的,除了用作燃料外石油还用在塑料和橡胶等领域,但和核裂变与核聚变相比,石油的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未来人类是不可能靠着石油 探索 宇宙征服太空的,因此其他星球上有没有石油并不是什么重要条件,毕竟月球上的氦3和木星取之不尽的氢元素都能为可控核聚变提供能源。

我现在怀疑石油是动物尸体的理论。因为尸体是会腐烂的,生物很难大批死亡如果是分散,逐渐死亡,尸体不会沉积堆积形成石油。露天腐烂有机物很快分解,不会聚集成石油。从成分看,尸体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腐烂分解的结果也不太会是碳氢化合物,烷烃类物质

地球上的石油是由大量生物遗骸在特殊环境下形成,月球等星球没有生命,自然没有石油,但是月球、火星等太阳系星球上,却有不少可以充当能源的物质。

石油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简单说来就是生物遗骸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有机物发生特殊变化,成为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质。有人问得死多少地球生物才能形成那么多石油?这样的疑问是忽视了一个现实,海洋中除了大型生物,有数量非常多的浮游动植物,其中浮游植物产生的氧气占大气氧含量的70%,海底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的主要来源就是海洋上层生物的遗骸。

全球生物数量庞大的我们难以想象,由多个国家参与实施的“综合海洋钻探计划”,在海底岩层1000米以下的地方,仍发现了庞大的微生物种群。数量这么庞大的地球生物种群,在地球漫长的数十亿年中生物的生物数量更是骇人,形成一些石油还真不奇怪。地球之外的其他太阳系天体至今没有发现生命存在,但是却也有可以充当能源的物质。

月球上的氦-3是一种比较科幻的能源,未来作为可控核聚变的原料;火星上有季节性波动的甲烷,虽然总量不是很大,但好歹也有。

未来人类如果建设月球基地或者建设火星基地,最好的燃料供给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月球的科幻了一些,近期没可能实现,但火星上的甲烷人类却可以直接利用,或者改造一下再利用。

这里就涉及到石油的形成原因了,不过科学界关于石油的形成并没有形成统一口径,大部分科学家支持“生物沉积成油说”,而另一部分则支持“非生物成油说”。

所以按照两种形成理论,那么这道题的答案也就不唯一了。

如果是生物成油,那么火星上或许会存在石油,因为火星早期的环境还是比较好的(而后来环境的恶化是由于火星内核的冷却导致磁场消失,进而使得太阳风有了可乘之机,火星表面的大气以及水源都被消灭殆尽),因此是有可能存在过生物的;但月球就不一样了,由于不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因此也就不可能存在石油了。

如果按照非生物成油的理论,石油的产生是来自于地球内部本身的碳元素,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从底部向上渗透形成油田。这样说来,火星以及月球都是有可能存在石油的了。

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火星或月球等其他星球有石油吗?

当前流行的石油成因有两种,一种是生物成因,另一种则是无机成因!如果是前者的话那么月球上肯定是不会有石油的,因为月球自始至终不像有过生命的天体,但火星就不好说了!假如是无机成因的话,很明显只要天体足够大,碳氢物质能够富集并且被挤压流动以及汇集,那这些天体上都有可能有石油,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简单了解下!

上图是生物成因石油形成过程简单示意图;从生物到石油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形成干酪根,在这个过程中,早期形成的是什么物质并不是特别关键,主要还是有机物!

有机成因的来源可以藻类,浮游生物以及植物和动物尸体等!

随着深度增加,干酪根转化成石油的中间产物!当然干酪根有连个发展途径,一是热解成气态烃,成为天然气,以及热降解成石油!有机成因有两个有力的支持是石油馏分具有旋光性,生物有机质普遍具有这种旋光性!而另一个则是地质沉积物中含有的碳氢物质与构成石油的碳氢类化合物成分一致,并且最古老的油田与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时间基本能吻合(约5-6亿年前)!

无机成因则认为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在地下经过高温高压通过无机化学过程反应生成,从这一点上看,油田的埋藏并不深,行星和很多卫星都能构成这种条件,特别是土卫六甚至都有甲烷等碳氢湖泊,这一点也许是无机成因最好的支持!

不过无论是无机还是有机,对于火星来说都有可能挖到石油,因为这两种条件它都具备!如果是有机的话,那不正说明远古时期的火星正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星球吗?如果是无机的话,难不成我们要在火星建立一个炼油厂?

暂时没有发现。石油是多种有机化合混合物,首先要在火星和月球上存在有机物,才有可能通过有机物的合成产生石油。

火星和月球是没有石油的,因它们上面没有出现过动植物。石油是因为未完全氧化的动植物尸体沉积在过度堆积产生的巨大压力和大量热量的作用下,部份蒸馏而形成的。原油一生成就会流动,形成易于开采的油田。

2. 月球和火星上有没有石油石油是不是地球独有的物质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一直待在地球上,总有一天,人类会进入浩瀚的星辰大海,而人类实现这一目标的第一步,就是在太阳系的其它星球上定居,首选的星球当然就是月球和火星。

由于路途遥远,人类在其它星球上的居住点不可能完全依赖地球的供给,更多的物质应该从本星球来获取。

我们知道,石油被人们称为“工业的血液”,对人类的现代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当未来的人类在月球和火星上定居的时候,最期待的事情应该就是在星球上发现石油。

然而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人类只知道地球上存在石油,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太阳系中,石油是不是地球独有的物质?月球和火星上有没有石油呢?

因为我们暂时还不能到月球和火星上进行实地勘测,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目前只能根据石油的形成机制来进行推测。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主要有“生物成油论”和“非生物成油论”这两种理论,相对来讲,人们对前者的认同度较高,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

该理论认为,石油来自于生物遗骸的沉积,在远古地球上的海洋、湖泊等区域中生活着大量的浮游生物、藻类以及动植物,它们留下的遗骸会在不停地在底部沉积,并与泥沙等物质混合在一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沉积物不断在上方形成,而“旧”的沉积物则会持续下沉,周围的温度和压强也会越来越高,当达到一定的程度时,生物遗骸中的有机物就会转化成一种被称为“干酪根”的物质。

随着沉降过程的持续,温度和压强也会进一步升高,在合适的温度下,“干酪根”就会发生热解,并释放出大量的碳氢化合物,其中液态的物质就是石油,气态的物质则是天然气。

该理论认为,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大量的金属碳化物(如碳化铁),这些物质是地球“与生俱来”的(可以是来自宇宙的物质,也可以是在地球形成之初的高温熔融物质中生成),当地球表面的水沿着地壳的缝隙渗透到高温高压的地球深处时,就会与金属碳化物发生反应,并形成大量的碳氢化合物。

反应过程可简单描述为,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金属碳化物与水反应后会生成金属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由于密度的原因,碳氢化合物会不断地向上渗透,随着温度和压强的降低,它们就会在地壳的浅层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根据科学界的主流观点,月球形成于大约45亿年前的一次撞击事件,在该事件中,一颗被称为“忒伊亚”的行星撞击了早期地球,月球则是由此次撞击产生的大量碎片凝聚而成。

而火星则是与地球一起形成于太阳系诞生之初的“原行星盘”,其形成机制与地球大同小异。

尽管月球和火星的形成机制是不一样的,但它们的物质组成却与地球基本一致,相关研究表明,月球和火星在早期同样存在着炽热的内核以及活跃的地质活动,这也就意味着,这两颗星球都具备“非生物成油论”中的条件,因此以“非生物成油论”来讲,月球和火星都可能存在石油。

如果从“生物成油论”来讲,月球上就不可能有石油了,因为从月球形成开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存在过孕育生命的自然条件,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早期月球上可能存在过大气层和液态水,但是科学界普遍认为,由于这段时间太过短暂,月球是不可能孕育出生命的。

(远古火星想象图)

正因为如此,科学家普遍对“火星上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一观点持有乐观的态度,甚至还有人认为,即使是现在的火星上,依然存在着生命力顽强的微生物。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在远古火星的海洋中,生活着大量的简单生物,它们一代接一代地繁衍生息,遗骸不停地在海洋的底部沉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机物逐渐转化成“干酪根”……

一切都和地球上发过的基本一样,直到某一天,火星上的自然环境不再宜居。

综上所述,月球具备了“非生物成油论”的条件,而火星则很可能同时具备了上述两种理论的条件,因此可以说,石油很可能并不是地球独有的物质。当然了,这只是一种合理的猜测,具体怎么样还有待人类的进一步 探索 。

3. 火星上有石油吗

很可能没有!!!
如果你的前提和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你的结论是一种可能。因为石油的形成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和气候变化还有地壳运动也有关系。
但宇航局的官员找到火星曾经有生命(甚至大型的动植物)
的证据!!
石油的资料(形成):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泻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

“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4. 火星上有石油吗两种石油生成方式皆可在火星上造油,却难以利用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当今世界最离不开的能源和物质原材料来源之一,体现为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石油存在于地球的地层中,那么在火星的地层中,会不会也有石油存在呢?

要讨论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石油是怎么形成的?一般认为石油是由于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的遗体在地层中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形成的,这是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石油是生物遗体沉积变油,是不可再生的,根据这种说法来判断,火星上会不会有石油存在呢?

我们都知道火星是一个表面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星球,起码至今还没有在火星的表面发现任何生物,那么既然火星人没有生物,应该说火星上也不会有石油了,但是石油的形成需要经历数百万甚至几亿年的时间,那么火星在远古的时候是不是有生命存在呢?如果那时候有类似地球这样的大量生物存在的话,火星的地层中也有可能是有石油存在的。

通过对太阳系演变的推算以及火星表面地形地貌状况的判断,天文学家普遍认为远古时期的火星表面上是有河流、湖泊和海洋存在的,液态水的存在也说明火星上有适宜的温度,既然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那么火星上就很可能有生物存在,在地球上原始的藻类曾经在大气层大量释放氧气,火星可能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因此远古的火星或者也不缺氧气,那么它的环境就会支持动物的存在,这些生物的遗体在火星地层中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也就形成石油了,所以如果火星上远古时期也曾经有生命存在,那么火星上应该也是有石油的。

但是石油的形成还有石化油的说法,也就是无机形成,是指碳氢元素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有机物,类似于甲烷这种简单有机物的形成,这种石油形成的说法目前还没有形成定论,但是也为很多科学家所接受,如果石油以这种状态也可以形成的话,那么火星上应该是和我们的地球一样存在不少石油的,而且不只是火星,应该是很多类地行星上都存在石油。

从如上两种情况来看,火星上是完全有可能存在石油的,只是如果石油只能以第1种情况形成的话,那么火星上的石油存在的可能性将会小很多,因为远古的火星存在生命还只是一种假象,而且迄今为止,人类也并没有在火星的表面上看到有石油或者天然气溢出的现象,只是觉察到了少量的甲烷溢出的现象。

不过现在判断火星上有没有石油还为 时尚 早,因为即便是有时有,我们也是用不了的,只有等到我们人类能够往火星上移民的时候,才能想办法利用它,而且即便火星上有石油,我们也无法在它的表面利用它,因为火星的大气层基本上都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其微小,石油中提炼出来的燃料不可能在火星的表面像在地球上这样燃烧使用,只有在人类建设的封闭式基地中,里面的空气含量类似于地球大气层,石油燃料才可以燃烧,但是那样对封闭式基地中的氧气消耗量又非常大,所以如果不将火星大气改造成地球这个样子,那么火星上就是有石油也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5. 火星或月球等其他星球有石油吗有何依据

关于石油的形成,目前主流解释为生物成油理论,如果该理论正确,那么月球上不可能有石油,火星上还不得而知。地球上的石油是由大量生物遗骸在特殊环境下形成,月球等星球没有生命,自然没有石油,但是月球、火星等太阳系星球上,却有不少可以充当能源的物质。

月球上的氦-3是一种比较科幻的能源,未来作为可控核聚变的原料;火星上有季节性波动的甲烷,虽然总量不是很大,但好歹也有。而非生物成油理论,目前只是一种假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理论本身也存在很多漏洞,当然,如果该理论正确,在其他行星上或许也能形成石油。

未来人类如果建设月球基地或者建设火星基地,最好的燃料供给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月球的科幻了一些,近期没可能实现,但火星上的甲烷人类却可以直接利用,或者改造一下再利用。

6. 石油发电

是的,是1356900!
不过,我计算的是2037kwh或587.78kwh.另外,给你补充些知识!
1月13日,山东省渤海湾南部水深仅25英尺(1英尺=0.3048米)浅海区的埕岛西油田冒出了滚滚原油。诺布尔能源公司(NYSENBL)旗下子公司——EDC和中石化一同开启了输油管线闸门,一条5英里(1英里=1.609344公里)长的输油管将原油送到岸上并销售给中石化。当天,3个油井实现采油,日产6000桶,本周内,剩下的十几口井将陆续开启,生产能力将达到日产1万桶(年产40万吨)。

《财经时报》从胜利油田得到消息,埕岛西区块合同区面积为149平方公里, 已勘测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5000万吨。EDC总计对该项目投资9亿元,持57% 的石油开采权,而合作方中石化持有43%的开采权,双方按照该权益进行产品分成。EDC总经理帕特·麦克森预计,EDC将在这个项目上每年获得赢利至少1个亿。

这对于总储量超过30亿吨的渤海湾大油田(预计今后至少还可以在这里找到15亿吨储量,使总储量达到45亿吨)来说,只是个“小故事”——引用中石化一 位员工的话来说就是——埕岛西“仅是冰山的一角”。

渤海湾:“海上大庆”

记者了解到,2001年渤海油田年产量已经接近600万吨,预计到2005年产量将达到2100万吨,渤海石油的产量将达到全国产量的近15%,而相当于中国整个海洋石油产量的一半。目前,这里再加上周边陆上的辽河、胜利、华北和大港油田 的石油产量,已经超过全国的40%。

包括大陆菲利普斯□Conoco Phillips□、雪佛龙、科麦奇、德士古、阿帕奇、王朝能源(加拿大)等公司在内的,至少有6家以上赫赫有名的国际石油巨头已经获得渤海湾区域的石油开采权,EDC只是其中名不见经传的一家而已。

2002年的最后一天,新华社发出了一条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田蓬莱19-3油田一期工程日前正式投产,设计产能最高可达4万桶油当量/天(约年产200万吨)。

蓬莱19-3油田是继陆上大庆油田以后,中国发现的第二大整装大油田,年产原油有望突破1000万吨,几乎占渤海石油产量的一半。其储量预计约26亿桶(约
3.5亿多吨),并具进一步评价的潜力,堪称“皇冠上的明珠”。大陆菲利普斯公司的前身——菲利普斯石油公司于1999发现了它,目前开发由菲利普斯中国有限公司□大陆菲利普斯的下属公司,简称“菲利普斯中国”与中海油合作进行。菲利普斯中国担任项目的作业者,据说拥有49%的权益,而中海油拥有51%的权益。

也就是说,这块油田差不多一半原油归美方所有。事实上,整个渤海石油的前景都是如此,中国还有许多的海上油田都是与外国合作开采。

国际石油巨头瓜分渤海湾

这让中国关心能源发展的人士骂起娘来——本来贫瘠的石油资源却被海外这些“风险投资”收割走——中外合资项目的大部分勘探合同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
中期以前签订的,那时候中国原油基本可以自给,石油价格也没有和国际接轨,海油的勘探极具风险,而且开采成本比陆地石油高出3-5倍。1990年年初中国勘
探、开发和开采海油的技术、经验和资金都远远不够,于是向外国石油公司出售特许权成为中国开采海油的重要手段。

埕岛西、蓬莱19-3油田就是“历史问题”,在渤海湾石油进入收获期的时候,坐享其成的中海油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外国石油公司也纷纷享受成功的喜悦。

事实上,渤海油田的勘探成功率,已连续6年保持在五成以上,远高于35%的世界水平。勘探的结果也表明油田质地非常高,以前的理论认为,油层可能在2000米以下的深层,结果却在1000米处的浅层收获多多:一年多时间内发现的石油储量竟相当于该地区的所有历史发现,7个1亿吨以上储量的油田被发现。受最近勘探成果的鼓舞,17家海外公司正在渤海湾狭小的地带内正抓紧进行着新一轮的勘探。

据悉,中外合作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开发合同(对于已经勘探出原油储量的区域进行开发)、提高产收率合同、单井合同(外方勘探,一旦发现油区就按照合同行使权益),以及原油勘探开发生产一体化合同。中方一般要求获得勘探权的海外公司投入一定比率的资金进行区域内的勘探。一般的做法是,中海油获得51%的权益,而外方获得49%的收益。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埕岛西项目的合作中,EDC的收益大于中石化。ED C向《财经时报》解释,1997年以前中方勘探出的石油地质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1997年EDC投产埕岛西,勘探出该区域石油储量总计达到5000多万吨,因而至今在该地区拥有占主导地位的开采权。

中国石油缺口惊人

相比美国油田全部封闭,在“9·11”以后进一步增加了储备,并只开采外国 的石油,中国的这一历史遗留政策不甚高明。目前盛传的国家能源委即将成立的
消息也反映了普遍的呼声,建立战略石油储备应该会很快被提上议事日程。

目前,石油在中国能源结构中约占20%,而全球平均数字是40%。由于陆上老油田产量开始走下坡路,中国今后20年石油、天然气、铜等矿产资源累计需求总量至少是目前储量的25倍,其中石油需求缺口超过60亿吨。而迫于环保和国际舆论压力,中国煤炭产量已由过去的13亿吨减少到现在的9亿吨。2001年以来,中国原油进口已经达到7000万吨,并成快会突破亿吨,接近石油消费的1/3。到2010年和2015年,中国石油年需求量可能达到3.6亿至4.3亿吨,届时,年进口量可能达到1.8亿吨至2.5亿吨。进口的80%可能来自中东,几乎全部是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油轮运输。

因此,美伊战争将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伤害。有人认为如果战争拖一年的话,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会减少一到两个百分点——因为中国几乎没有任何战略储备(美国的战略储备相当于其叁个月的进口量)。美国打击伊拉克之后,可能会对另一个产油大国伊朗施加压力,而伊朗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石油进口源。

国家石油政策变化

中国试图分散进口源和进口途径,中俄输油管计划即是一例。计划中,它在2005年投入使用,前五年内每年经该线路向中国进口2000万吨石油,2010年后提 高到3000万吨。

但是,最近传出可能泡汤的消息,输油管终点不再是大庆,而是太平洋沿岸的纳霍德卡港,因为日本和韩国都不希望“从中国人手中买油”,近日日本首相小泉访俄时,更向俄提出愿提供优惠贷款50亿美元,支持兴建绕过中国的输油管。这令普京态度游移——此前中国石油公司在压力下,已被迫中途退出了俄罗斯着名的斯拉夫石油公司投标拍卖。俄罗斯不允许中国染指他们的石油公司。

于是中国重拾从哈萨克修建长达3000公里的输油管达到新疆的计划。但是输油量却只有每日50万桶,本身并不经济。同时,由于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中亚五国纷纷靠近美国,原先修建输油管计划的大环境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中国石油的中亚战略也陷入尴尬之中。

与此同时,中国叁大石油公司拼命扩大海外领地,也意味着国家石油政策的变化。

中石油的主要投资集中在苏丹和哈萨克,在委内瑞拉、秘鲁和加拿大也有业 务。2002年中国石油宣布以2.16亿美元收购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油气资产,希望到2005年,实现海外销售收入40亿至50亿美元。2002年中海油斥资12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和印尼的叁块石油天然气田,计划在“十五”期间斥资100亿元用于海外业务拓展,到2005年获得每年200万至300万吨份额油。近日中石化和中信也表示正在收购海外油田资产。

亡羊补牢
同时,国内的勘探权许可显然已经收紧。知情人士透露,最近两叁年来,像渤海油田这样的地域是已经很难再出售勘探权给国外石油公司了。在那些勘探权到期之后的区域,中海油自己承担起了独立勘探任务,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2002年10月22日,中海油宣布位于渤海湾辽东区块的预探井锦州25-1S-1获得成功,担任此区块的作业者并拥有100%的权益。

至于蓬莱19-3项目的进展,知情人称,目前合作双方——中海油和菲利普斯中国仍旧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存在分歧,例如该项目是进行整体开发还是分区开发
。中海油希望采取整体开发方案,这样有利于提高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能保证中方利益,但双方并没有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1)世界石油化工工业发展四大趋势

一、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本届石油大会的主题是"石油工业,追求杰出业绩与承担服务社会的责任"。石油工业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人类居住环境造成了污染,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为了保持石油和石化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开发清洁生产技术和替代能源。这次大会号召石油公司要在追求杰出业绩的同时,承担起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政府密切合作,加强对话,共同创造能源的未来,这是关系到人类生存权的重大问题。

二、技术进步是发现新的油气田、增加油气储量的基本动力

在本届大会上,各国专家们在总结近年来深水和超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老油田下面发现新油田的经验时指出,勘探开发的技术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三、石油替代能源问题受到广泛重视

专家们认为,天然气变为液体的技术(GTL)和LNG技术可以在未来市场中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尽管由于经济性问题,GTL和LNG永远不能取代整个传统燃料,但是GTL作为车用优质环境友好燃料,在未来 15年内将占全球柴油燃料的10%,GTL和LNG将在解决世界能源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炼油与石化一体化,充分利用石油资源,提高产品竞争力

炼油厂与石化厂互供原料、总体优化,特别是以炼油过程生产低碳烯烃尤其是生产丙烯作为石化原料,使炼油厂与石化厂的结合更为紧密,这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2)在日益高涨的求“绿”大趋势下,化工企业讲理无门,只有及早迎合今年化企咬牙要过“绿”关

2002年,对化工企业而言,最敏感的词莫过于绿色了,不管是化肥、农药,还是涂料、染料,都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绿色的影响———一些企业让绿色逼得步履艰难,甚至无路可走;一些企业却也借着绿色的口号引来了不少人的眼球。在即将到来的 2003 年里,绿色对化工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呢?2002 年是我国加入 WTO后的第一年。在这一年里,更加开放的国门让更多的国内产品走出去,更多的国外产品走进来。随着出口大幅度上升,国际上针对产品的各种壁垒也随之出现,绿色壁垒就是今年我们的出口产品遭遇最多的一个。茶叶出口受阻,蔬菜出口受阻,水果出口受阻,服装出口受阻……一连串产品出口受阻几乎都与化工有染,不少化学物质残留过高成了产品受阻的口实。接下来就是不明真相的人把化工产品看成是万恶之源,甚至于对多年来一直充当农业生产保护神的化肥农药也不能幸免。绿色壁垒发难在先,绿色农业欲弃传统化肥农药在后,国内诸多企业不得不坐下来讨论对策。

国外压力尚且如此,国内在这一年中也一波一波地涌动着以绿色为口号的活动。今年二三月间,北京首先出现了一些声音,对即将出台的内墙涂料标准提出质疑,在圈内引来了一场动静不小的'护国标'与'抗国标'的争论。和以往大不相同的是,此次争论并非由于国标过于严格,而是企业认为国标太过宽泛,不如企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严格。争论虽然以一家企业退出协会为最后收场,但它却表现出人们对绿色异乎寻常的热爱。本属化工领域的业内技术之争也空前地引来了众多眼球。争论到此并未结束,就在国家内墙涂料标准正式施行前后,上海一家涂料企业也通过媒体质疑国标,同样认为标准中对有害物质的要求过于宽泛不利于行业发展。为此还导致了两家企业的直接交战。一时间,标准是否够'绿'硝烟再起。抛开南北二企业叫板涂料国家标准的最初动机,起码这两家企业因沾了绿色而名气流传开来。

2002年就这么过去了。没有人不相信,新的一年对绿色的追求将会更执着。在这种日益高涨的求'绿'大趋势下,化工企业无理可讲,既不能诉委屈也不能讲条件,只有迎合。 就农药而论,目前高毒农药在我国占据比例过高的状况必然要在近两年内得到改变,高毒高残留农药要退出舞台,低毒低残留农药唱主角是必然趋势。但是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开发能力不足、企业分散形不成大的集团等等困难都明摆在面前,产品结构的大调整所需要的就是产业的调整和企业的整合。这既为农药企业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产品结构调整是农药生产企业的生存之路,积极开发和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替代产品,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改进和改善低毒低效的用药效果,认真防范产品转型时期可能带来的各种经营风险,尽早抢占产品竞争的制高点。这是农药企业惟一的选择。

化肥企业在新的一年中也将受到更加严厉的绿色制约。据报道,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制定的《关于发布排污收费标准试行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已下发。通知的下达表明国家将大幅度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经有关方面测算,若按新标准收取排污费,将为目前收费标准的 5倍左右。以小氮肥行业为例,如果按新标准收费,排污费一项据初步估算仅尿素厂就达 1.36 亿元,碳铵厂为 1.87 亿元,小氮肥行业为 3.23 亿元,加上废气、废渣、噪音等的收费,新标准收费比老标准增加了 80%。据悉,新的一年我国化肥的进口配额将超过 1000万吨。这样,化肥生产企业在环境保护、绿色生产和进口压力下,供大于求的现象将会日益严重。中小企业的关停并转、大企业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这些都将围绕着绿色更广泛、更具体地展开。

据悉,明年国家有关部门将重点在涂料行业展开打假(实际上也就是打假绿)行动,一些假冒名牌产品的作坊式小厂将退出市场,充满绿色且适销对路的名牌产品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节能低污染的水性涂料、高固体分涂料、粉末涂料、无溶剂涂料和辐射固化涂料形势将看好。我国涂料年产量 200万吨,有报道说生产企业多达 8000 家,市场总的发展态势是总量供大于求。在这种形势下,绿色几乎成为涂料企业优胜劣汰的惟一尺度。过得了绿色关就过得了生存关,反之将会被淘汰。

绿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对化工企业来说,在新的一年里,如果你还有一点资金的话,如果你还有一点技术的话,如果你还有一点竞争的雄心的话,那就毫不动摇地投到绿色上吧,那是惟一的一条能够继续走下去的路。

7. 火星上真的有可能存在石油吗

前者是大家熟知的,数亿年前沉积物中的有机质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了干洛根,这是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基本源头!

干洛根:是沉积岩中不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另一种可溶于有机溶剂的角沥青!

如果是无机成因,那么同时形成于太阳系原始星云中的水星、金星、地球与火星将都存在石油的可能,那么为未来将产生火星石油工人?

未来的火星石油开采现场?当然马斯克倒并没有打算在火星开采石油后炼油,然后开着加满油的BFR回来,而是打算在火星使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烷燃料,尽管方法不同,但似乎火星石油的另一个版本的演绎!

8. 月球和火星上有没有石油石油是不是地球上独有的物质

虽然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摇篮,但是人类不可能从始至终生活在地球上,特别是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地球上的资源也逐渐的被开发。所以地球上的资源肯定有一天会被开发完的,这个时候人类就要寻求其他的星球生活了。实际上,现在人类也已经开始在找寻其他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了,火星就是大家寄予厚望的一个星球。所以现在人类对于月球和火星的探索也在持续的进行,希望能够在月球和火星上找到一些生命的痕迹,这样才能够证明月球和火星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因为路途比较遥远,所以如果人类必须要去其他星球上居住的话,肯定是没有办法再靠地球上的能源供给了。

另外一种理论就认为石油的形成是金属碳化物和水在高温高压的反应下形成的物质。如果是按照这种理论来说的话,那么火星和月球上都是有可能存在石油的。但是如果按照第一种理论来讲的话,那么火星和月球上本身就没有生命,那么就更不可能通过长时间尸体的沉淀来形成石油了。但是根据现在的研究表明,火星上是很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所以也不能否认火星上没有形成石油的特质。总而言之,月球上没有完全具备形成石油的条件,但是火星上形成石油的条件是相对比较完善的,所以火星上很有可能有石油。不过这些都只是猜测而已,月球和火星上究竟有没有石油现在我们还不得而知。

9. 火星上有石油吗

火星,质量为地球质量的0.11倍,大气非常稀薄,表面气压仅相当于地球上空30 — 40公里处的大气压,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碳,温度在20℃—140℃之间。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曾拍摄到宽阔而蜿蜒曲折的干河谷,说明火星上曾有过海洋和河流的存在。因此,可以断定,火星表面的沉积岩层中,一定蕴藏着石油矿藏。

10. 石油租地按什么标准收费

时间。石油租地由于会进行时间的计算,因此是按时间标准收费的。石油是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具有天然的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