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见外石油是什么
扩展阅读
什么资源可以共享 2025-08-08 10:13:08
弹性价格货币是什么意思 2025-08-08 10:11:37

见外石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25 08:19:52

㈠ 原油和石油的区别是什么

原油与石油的区别:
1.狭义上的石油是指原油。广义而言,石油是一个大概念,包括原油和各种成品油。
2.原油是在石油加工和精炼过程中提取的。未经任何处理就从油田中提取的是原油。原油是未经加工的石油。石油是原油的组成部分,从原油中提取。
3.原油的外延不同于石油,一个外延窄,一个外延较宽。前者仅指从地层中提取的原始油,未经任何加工和精炼;后者指从地层中提取的可燃油性物质。

加工前后,我们可以称之为“石油”,但加工后的石油产品。根据它们的特性和用途,人们给它们起了更准确的名字,如“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以便区分它们。

我们过去称未加工石油为原油,是一种黑褐色粘稠油状液体,绿色荧光,有特殊气味,是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石油则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原油的问题在于它含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碳氢化合物,所有这些碳氢化合物都混合在一起。不同种类的碳氢化合物需要分离以提取有用的物质。幸运的是,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分离这些物质,那就是石油精炼。

石油精炼过程从分馏塔开始。随着烃链长度的增加,其沸点将逐渐升高,因此可以通过蒸馏将其完全分离。这就是炼油厂的情况——在炼油过程的一部分,原油被加热,不同长度的烃链在不同的蒸发温度下被分离。不同长度的链具有不同的性质,对应于不同的用途。
这样,就可以从原油中提取石油。

(1)见外石油是什么扩展阅读:
原油价上涨对石油股影响:
原油价格上涨利好石油股,因此石油股可能会被炒作,股价会被拉高。原因是:
1、原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因原油需求大,因此原油短期供给少,而原油涨价那么意味着石油类的上市公司成本增加,利润也会跟随增加。
2、原油是世界经济的血液,经济发展离不开原油,这几年美国一直攻打中东地区主要也是因为石油战争,比如说拜登上台后下令空袭叙利亚,因此在2021年2月份时,石油股上涨过一段时间。
原油价格上涨,对股价虽然利好,但由于我国大多数石油股属于大盘股,大盘股由于盘子太大,所以拉升一只股票需要很大的资金成本,即便利好也很难出现涨停的情形。因此当原油价格上涨时,投资者购买一些小盘的石油股,这样盈利机会更大。

原油交易时间:
原油在不同市场上,其交易时间不同,在国内市场上,原油交易时间被分为白盘和夜盘。白盘交易时间为每周周一至周五的09:00到10:15、10:30到11:30和13:30到15:00;夜盘交易时间为每周一到周五21:00-次日02:30,法定节假日除外。
在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的交易时间段如下:
交易所交易时间段,周一至周五,美国东部时间10:00到14:30,而北京时间显示为周一至周五的23:00到3:30,节假日除外。
电子盘交易时间段,周一至周四,美国东部时间15:15到次日9:00,而北京时间显示为周二至周五的4:15到22:00;周日,美国东部时间19:00到周一9:00,而北京时间为周一8:00到22:00。
除此之外,原油交易规则与A股交易规则存在一些不同,原油采取双向交易、实行T+0交易方式,其杠杆性较高。

㈡ 石油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去过油田,你会看到从地下采出来的石油是一种粘稠的,颜色很深的液体,人们叫它原油。

原油的颜色虽然很深,但各地产的石油并不是同一个色。大庆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门出的原油是绿色的、克拉玛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原来里面含的胶质和沥青多少不一样,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原油带有各种特殊的气味,这是由于里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种原油有股臭鸡蛋味,这是因为里面含有硫化氢。

原油的“体重”比较轻,密度大约是水的0.75或多一点,只有极少数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说好这些是原油的“外表”状况,那么它的“内心本质”是由碳和氢构成。其中碳占84%~87%左右,氢占12%~14%左右。余下的百分之一是极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氢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按它们的原子数从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这些化合物组成的。

由于组成石油的各种化合物“脾气”不一样,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这就像各种性格的人搅在一起,发挥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样。为此,科学家决定给石油“分家”。“分家”的办法就是加热,也就是蒸馏。

由于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温下呈气体状态,所以一蒸馏,它们就从蒸馏塔顶跑出来。

当加温到40~150摄氏度时,就会从蒸馏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来,它们在这个温度下呈液态。这部分液体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温150摄氏度以上,至300摄氏度时,在蒸馏塔中部会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态,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继续加温,从200摄氏度加到350摄氏度时,则会在蒸馏塔下部流出另一种液体——柴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温,从300摄氏度开始,则会在蒸馏塔底部流出沸点很高的重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组成的。

由于重油的沸点很高,到400摄氏度也不蒸发,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热的方法来给石油“分家”了。科学家采用减压加热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还有润滑油、石蜡、沥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

这样,我们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们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来了。

㈢ 什么是石油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刚开采的石油不用加工能不能使用

是一种能源,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原油,能够燃烧产生能量。长期的无机物在地下腐烂后演变成油料。原油一般不能直接使用,一般要加工处理后使用。

㈣ 石油是干什么的

石油可以提炼成汽油、煤油、柴油、沥青、润滑油、石蜡等用于国家的经济生产中和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的起源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着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着《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见到石油或其附属品的身影,不知你注意了吗?比如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沥青、塑料、纤维等还有很多!这些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而我们日常所用的天然气(液化气)是从专门的气田中产出的!通过输气管道和气站再到各家各户。

目前就石油的成因有两种说法:①无机论 即石油是在基性岩浆中形成的;②有机论 既各种有机物如动物、植物、特别是低等的动植物像藻类、细菌、蚌壳、鱼类等死后埋藏在不断下沉缺氧的海湾、潟湖、三角洲、湖泊等地经过许多物理化学作用,最后逐渐形成为石油。

形貌与成分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
物探: 专门负责利用各种物探设备并结合地质资料在可能含油气的区域内确定油气层的位置;
钻井: 利用钻井的机械设备在含油气的区域钻探出一口石油井并录取该地区的地质资料;
井下作业: 利用井下作业设备在地面向井内下入各种井下工具或生产管柱以录取该井的各项生产资料,或使该井正常产出原油或天然气并负责日后石油井的维护作业;
采油: 在石油井的正常生产过程中录取石油井的各项生产资料并对石油井的生产设备进行日常维护;
集输: 负责原油的对外输送工作;炼油 将输送到炼油厂的原油按要求炼制出不同的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煤油等!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容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等)。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不同产地的石油中,各种烃类的结构和所占比例相差很大, 但主要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 通常以烷烃为主的石油称为石蜡基石油;以环烷烃、芳香烃为主的称环烃基石油;介于二者之间的称中间基石油。我国主要原油的特点是含蜡较多,凝固点高,硫含量低, 镍、氮含量中等,钒含量极少。除个别油田外,原油中汽油馏分较少,渣油占1/3。组成不同类的石油,加工方法有差别,产品的性能也不同,应当物尽其用。大庆原油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凝点高,硫含量低,属低硫石蜡基原油。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下面就这四个环节来追溯一下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有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

“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着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

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㈤ 石油是由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

石油的形成:石油是由数百万年前的史前海洋生物遗骸形成的.这些生物死后躯体下沉,并被埋在泥沙层下.泥沙层
后来逐渐变成岩石层 .岩石层的压力和细菌的作用使生物遗骸变成了浓稠的石油.石油会穿过疏松岩石层向上流动,
一直流到致密岩石层才被挡住.天然气和煤的形成方式与此相似.因此,它们统称为石化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等
在地球上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将来必定会用完.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能随意浪费.
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暴露了它们的来源,它们都是有机物,应当与古代生物有关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油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伴随着沉积岩的形成而产生的.远古时期繁盛的生物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在流水的搬运下,大量的有机物被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这些巨大的水盆中,有机物与无机的碎屑混合,并沉积在盆底.宁静的深层水体是缺乏氧气的还原环境,有机物中的氧逐渐散失了,而碳和氢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碳氢化合物,并与无机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在石油源岩中,油气是零散地分布的,还没有形成可以开采的油田.此时,水盆底部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沉.在地下的压力和高温的影响下,沉积物逐渐被压实,最终变成沉积岩.而液体的石油油滴们拒绝变成岩石,在沉积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它们被挤了出来,并聚集在一处,由于密度比水还轻,所以石油开始向上迁移.幸运的话,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终会遭遇一层致密的岩石,比如页岩、泥岩、盐岩等,这些岩石缺少让石油通过的裂隙,拒绝给石油发通行证,石油于是停留在致密岩层的下面,逐渐富集,形成了油田.含有石油的岩层,叫做储集层,拒绝让石油通过的岩石,叫做盖层.如果没有盖层,石油会上升回到地表,最终消失在地球历史的尘烟中,保留不到人类出现的时候.

㈥ 石油外采是什么意思

但是一般不用采过的油气田,因为国内油田追求采收率,第一次采油之后都有压裂的环节,地层已经破碎了。储气库找的是地下盐矿,注水把盐洗出来,剩下的空腔注气。重新采出来损耗30%左右。

另外石油不会这么搞。外行人以为石油存在一个地下油湖里,实际上石油是存在多孔岩石里。像海绵里的水一样,你要注进去再采出来,损耗太大。

㈦ 给小朋友讲什么是石油

石油:在古代,人们发现从石头缝里冒出黑色的液体,并且可以燃烧,所以古人称起为石头里出来的油,石油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
石油是一种黑色液体,有些轻质石油也呈现橙色,就像拖拉机加的柴油的颜色。
石油比水轻,能燃烧。
石油可以做沥青,可以炼成汽油、柴油、航空煤油,也可以做塑料袋、化纤等,用途十分广泛;
石油一般都埋在地下几百米到几千米的深度,需要钻一口井,把他们开采出来。
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估计和小朋友们讲这些,他们应该能听懂了,再让他们找找身边有没有用石油的地方,比如汽车、塑料带、衣服,甚至是发电,都与石油有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