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质标准的石油类是包括什么
矿物油类化学物质,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石油类可以溶解态、乳化态和分散态存在于废水中。石油类进入水环境后,其含量超过0.1~0.4mg/L,即可在水面形成油膜,影响水体的复氧过程,造成水体缺氧,危害水生物的生活和有机污染物的好氧降解。
水体油类污染是海洋污染中最普遍、最严重的污染。石油是一种很复杂的自然的有机混合物,具有一定毒性。在极微量浓度下也可使鱼肉带有石油味。大量石油在海面形成油膜,会影响水中氧的补充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油污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多种复杂的影响。工业废水中的油类也可使地表水体遭受污染。
(1)石油含量多少为污染扩展阅读:
一、主要来源
油类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水体环境形成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是一种量大、面广且危害严重的污水. 全世界每年有500 ~ 1 000 万T石油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按其来源可分为:自然来源( 约占8%) 和人类活动来源( 约92%) 。
自然来源主要海底、大陆架渗漏,含油沉积岩缺损等。人类活动来源主要有油轮事故和海上石油开采的泄漏与井喷事故,港口和船舶的作业含油污水排放、石油工业的废水及餐饮业、食品加工业、洗车业排放的含油废水等。
二、油类污染物对渔业的影响
石油污染破坏水体环境给渔业带来的损害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石油污染能破坏渔场,沾污鱼网、养殖器材和渔获物,水体污染可直接引起鱼类死亡,造成渔获量的直接减产。
其次表现为产值损失,油污染能使鱼虾类生物产生特殊的气味和味道,而且这些气味和味道无论采取怎样的加工方法都无法消除,因此可降低水产品的食用价值,严重影响其经济利用价值。当海水中的石油含量为0.01 mg/L 时,在24 h内即可使鱼、虾、贝类产生异味。
人们在食用受石油烃衍生出的致癌物质特别是多环芳烃污染的水产品时,这些致癌物质可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危及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另外,水体石油污染还会造成相当大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如影响到旅游和娱乐。
② 水里面含石油类物质含量 多少认定为污染
石油类专门测油仪测想知道段废水石油类含量取段水咯般工业产都除油工艺特别电镀表面氧化厂直接两种厂取水.处.理问题环-保-通进行交流石油类主要含芳香烃、烷烃、环烷烃混合物原水电镀厂、机械厂等获
③ 石油污染防治问题
石油经济目前是生态经济区内的主体经济,石油工业也是造成区内水土体污染的主要因素,采油与炼化两大部门是最主要的工业污染行业。挥发酚、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是工业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石油工业废水的排放。区内的挑河、神仙沟、支脉河、广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湾7个主要水系的11条河流是主要的纳污水系,土壤污染源由钻井污染、采油污染及采油废水污染三部分构成。在试油、修井、洗井过程中进入土壤环境及油井喷溢、管道泄漏等落地之原油,是油气田开发建设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前面的叙述,挥发酚是区内地表水体第一位污染物,其余依次是石油类、化学需氧量。从地面分析资料看,各河流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石油类。但实际上挥发酚虽然由排污口外排是含量很高,但进入地面水后,由于稀释挥发物化等作用,在较短一段流程中削减较大,从而达到地面水国家标准。故应该把化学需氧量、石油类定为地面水控制的污染物。因此治理时主要应该以这两项目标,削减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的排放量。
自1986年以来,油田浅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区域也有扩大的趋势,神仙沟口及广利河口的潮间带污染较严重。因尽快采取措施控制入海河流及排涝站的水质,防止浅海海水的进一步恶化。
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过家饮用水标准。据监测,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石油类、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肠菌群、石油类和总磷最为严重。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其他地区污染轻微。控制污染的根本途径还是减少企业的排污量。
区内土壤污染较大的地区为东营市东侧和南侧一带、滨州北侧、河口西侧、北侧一带,均达到轻度污染程度,污染面积约占全区24%。石油类是最大的污染指标,严重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达40mg/kg以上,一般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为20mg/kg左右,轻度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为10mg/kg左右,而非污染区域土壤含油量为0.04mg/kg左右。从污染的深度上看,落地原油的70%~90%处于0~40cm的土壤深度上。
各项工业生产应按常规把其生产过程的污染物排放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工艺,并把污染控制逐步从未治理、或治理不达标为主转到污染过程与生产全过程控制。首先选择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石油化工企业特别是污染大户,大力改进工艺、设备和生产操作技术,把工业“三废”最大限度地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三废”研究,实现“三废”资源化,实现清洁生产,最终实现以点带面,推动整个石油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
④ 石油污染
上世纪50年代广泛建设的汽车加油站,不仅使世界各地加油站林立,也使地下储油罐、输油管彼彼皆是。据有关专家介绍,石油的基本成分是烷烃、芳香烃等碳氢化合物,具有这些烃类化合物的毒性。
赵章元指出,石油对环境的污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油气挥发污染大气环境,表现为油气挥发物与其它有害气体被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光化学烟雾,产生致癌物和温室效应,破坏臭氧层等。二是地下油罐和输油管线腐蚀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不仅造成土壤盐碱化、毒化,导致土壤破坏和废毁,而且其有毒物能通过农作物尤其是地下水进入食物链系统,最终直接危害人类。
研究表明,汽油、柴油、煤油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的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等都有危害。国外研究发现,生活在加油站或者汽车修理厂附近的孩子患急性白血病的风险要高出平均水平4倍,这些孩子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几率比住在同一地区但不在加油站附近的孩子高7倍。
有关统计表明,全国每年新生儿出生缺陷高达80万-120万人;全国每年死于肝癌的患者超过11万人,占世界每年肝癌死亡患者的比例高达42.5%。环境生物学研究和国际科研成果表明,上述某些病态的发生,与环境中有毒物的增加量直接相关,尤其与加油站和垃圾填埋场等污染源的污染日益加重相关。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把加油站与垃圾填埋场看成是地球上的两颗"毒瘤"。
⑤ 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出口中石油类一般是多少呢动植物油多少呢
执行标准;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一级A标; 动植物油,石油 :1mg/L
一级B标; 动植物油,石油 :3mg/L
⑥ 区内土体石油污染现状评价
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对本地区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突出表现为石油类污染。在油田开发较早和较集中的地区石油类污染也较重,多数达到了轻度污染水平,除开发较晚并注重环境保护的一些油区外,石油类是土体中最大的污染指标,东营、河口北侧一带污染较重。
从区域上看,东营市及其东南侧和河口一带,石油类含量40mg/kg以上,在广饶、滨州南侧、桩西海边一带为较低。此外,沿黄河两侧的区域土壤中石油类含量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从油田开发历史上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开发的油田,如临盘、利津、胜坨等油区土壤中石油类含量偏高,属轻度污染区,孤东地区土壤中石油类含量范围为12~38mg/kg。近几年投入开发的八面河油田土壤中石油含量最低。
从土壤类型上看,区域内土壤中石油类含量在9.2~180.9mg/kg之间,区内各类土壤石油类表层含量均值为43.75mg/kg,各类土壤石油类平均值含量差别不大,褐土为40.0mg/kg,潮土为44.4mg/kg,盐土44.2mg/kg。
从土壤污染深度上看,在受到污染的土壤中,表层(1~20cm)土壤污染最重,落地原油的40%~50%分布在0~20cm的上层。中层和下层土壤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30%~40%的石油类进入20~40cm深度土壤(图4-6)。由此可知:石油类主要集中于0~40cm土层。
图4-6 不同深度土壤中石油类含量
Fig.4-6 The oil contents in the soil of different depths
以上结论与大庆石油管理局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大庆油田开发区所做的《原油在土壤中迁移及降解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许多相似之处。该项研究结果表明:大庆油田开发区贮油池土壤原油淋滤深度绝大部分集中在0~30cm,以下原油明显减少(除砂化土壤外);盐碱土集中在0~10cm;黑钙土集中在0~50cm;柱内油水混合渗透试验,80%集中在0~20cm;原油覆盖土壤表面时清水淋渗较弱,在0~20cm内残留94%。
通过对比胜利油田和大庆油田石油在土壤中的迁移深度可以发现以下几点:①尽管土壤类型不同,但一般在0~50cm的深度上大多截获90%以上的落地原油;②粘性土壤对石油类有很强的吸附作用,据中国沈阳林土所对沈抚灌区石油污水处理研究,黄粘土除油率可达90%左右;③石油粘度越高,随土壤水分迁移能力越弱;④原油在自然植被下土壤中的淋渗较油池和柱内试验土壤淋渗的浅。原因是地表植物根系丰富盘结牢固,土壤结构坚实粘重,形成的空隙较少。
因此,大庆地区的石油实际渗透深度多小于胜利油田所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主要是由于其石油粘度较大,大庆地区粘土土壤类型渗透很低及植被较好所致。
此外,区域内土体中其他污染物的情况如下:
Cr含量以东营市东侧、河口西侧一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60mg/kg以上),其含量值在等值线图上表现为峰形,其他区域较为平坦。
Hg以东营东侧为最高(0.1mg/kg以上),其次为河口西侧和高清一带。
Zn含量以东营市西侧为最高(100mg/kg以上),其次为河口西侧和高清一带。
Cu含量以东营市东侧、河口西侧及高清一带较高(25mg/kg以上),河口东侧一带较低。
Pb含量以东营市及其北侧最高(15mg/kg以上),其次为河口西侧和滨州南侧一带,其他地区较为平坦。
Ni含量以东营市东侧为最高(48mg/kg),其次为河口西侧(42mg/kg以上),其他地区较低。
表4-7 调查区域测值统计表Tab.4-7 Statistics of analysed parameters in the survey area(mg/kg)
表4-8 三种土壤测值比较Tab.4-8 Comparison of analysed parameters of three types of soil(mg/kg)
⑦ 污水中CODcr、SS、石油类、氨氮的标准值是多少
看你排到那里。如果直接排入河流等外环境,应该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浓度分别是100、100、10、15mg/L。如果排入城市下水道送污水处理厂处理,应该适用《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或者相应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取二者较严格的一个)。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ODcr、SS、氨氮标准分别是500、400、35mg/L。
《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没有石油类,应该采用接管标准,没有接管标准可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500mg/L)。这需要污水处理厂及环境主管部门同意。
⑧ 油气聚集区水体的石油污染
5.1.1区内水体的基本情况
黄河是黄河三角洲地区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黄河自利津县南宋乡进入东营市区至入海口约188km,平均年径流量317亿m3,年内分布极不均匀,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63%,达199亿m3。非汛期内径流量只有118亿m3,枯水期常常出现断流现象,并且断流时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该地区工农业用水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黄河以外,区内大小入海河流20余条,其中主要的有15条。黄河以北有神仙沟、挑河、草桥河、潮河等沿海河流,大多自南向北流入渤海湾,河道顺直,无大的支流。黄河以南有广利河、广蒲河、溢洪河、支脉河、小清河、淄河等,这些河流大多由西向东流入莱洲湾。这些河流多系人工开挖,用于排碱、排涝和排污。
图5-1石油污染源分布示意图
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在形成过程中一方面受黄河侧渗和下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海洋潮汐顶托、淹没作用的制约,受盐土体和海水的影响形成近代黄河三角洲高矿化度地下水的主要特征。因此区内大部分地区(小清河以北)为咸淡水重叠区及全咸水区,基本不适于饮用。水化学类型比较复杂,主要为重碳酸氯化物-钠镁型、重碳酸氯化物-钠钙镁型、氯化物硫酸盐-钠镁型、氯化物-钠钙镁型和氯化物-钠型水,矿化度大于2g/L,多数大于5g/L,沿海地区分布有大于50g/L的卤水。区内主要的全淡水区分布于小清河以南山前地带,面积420km2,约占东营市面积的5%。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型水为主,矿化度0.5~1.5g/L,pH值在7.0~8.5之间,是生活、农业用水的良好水源。有关区内地下水更为详细的情况见前一章节的水文地质条件部分。
为解决东营地区用水问题,调节黄河枯水季节水资源短缺而修建的各种类型水库1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一座,库容量1.14亿m3;中型水库6座,库容量1.6亿m3;小型水库11余座,蓄水总量可达3.02亿m3,基本上满足东营市目前的用水需求。
根据黄河三角洲地表水分布的基本格局,全局(胜利石油管理局)所排工业废水主要分四路,最终排入渤海。孤岛地区废水经神仙沟排入渤海湾;河口地区废水经挑河排入渤海湾;东营地区废水经广利河排入莱洲湾。孤岛采油厂和桩西采油厂属滨海滩涂油田,工业废水主要经过各排涝站提升泵,直接排入莱洲湾和渤海湾。因此受纳油田污水的河流主要有挑河、神仙沟、支脉河、广利河、溢洪河,此外还有武家大沟、广蒲河两条比较小的河段。
以下为纳污各河流域的概况(见表5-2)。
1.挑河流域概况
挑河主要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境内,从利津县的集贤、神庙自南而北由新刁口入渤海湾,全长32.6km,流域面积504km2。1974年开挖,形成以排涝、防洪和排污为主要功能的河流。汇入挑河的污水主要为河口采油厂的采油废水、生活污水和地方工业企业废水及生活废水。
2.神仙沟流域概况
神仙沟位于东营市河口区孤岛油区境内,最初是承担黄河分流行水,自1979年黄河由清沟入海后,神仙沟不再承担黄河水的分流入海责任,其下游功能完全变为排污河道。全河长54km,流域面积250km2,流域内的主要废水污染源是孤岛、桩西采油厂的采油废水、生活废水以及地方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
3.支脉河流域概况
支脉河源于山东高青县,流域面积1338km2,全河长112.5km,流经东营区和广饶县交界处进入莱洲湾,该河功能主要用于排涝。受纳石油化工开发总公司、纯梁首站、王家岗联合站及胜利发电厂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4.广利河流域概况
广利河发源于垦利县胜坨乡王营,全长47.8km,流域面积844km2,最大排涝能力148m3/s。广利河流域内汇入的主要污水为西城区的生活污水、东辛采油厂、现河采油厂、动力机械厂、胜利采油厂的工业废水及地方工业企业废水。
5.溢洪河流域概况
溢洪河起源于垦利县崔家庄子,全长47.9km,流域面积2130km2,最大排涝能力110m3/s。流域内汇入的主要污水为胜利采油厂、东辛采油厂及钻井集团公司的生产、生活废水和地方工业企业生活废水。
表5-2胜利石油管理局主要纳污河流及排污企业
5.1.2主要的污染部门及排污种类
由前面区内的经济概述部分介绍可以看出:区内经济的主体是石油经济,对水体的影响也主要是石油企业的工业废水排放。
企业工业废水排放的具体情况如下:
1.主要工业污染行业
石油开采过程中,以采油产生的废水最多。采油与炼化两大部门构成了主要污染部门。采油部门等标污染负荷比为74.85%,是第一工业废水污染行业。炼化部门仅次于采油部门,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7.36%,是第二工业废水污染行业。两者等标污染负荷累计百分比为92.21%。油水井作业过程中,也可产生废水,由于一般都进干线,实行无污染作业,所以仅有少量废水排入井场土池中。1993年全局作业部门等标污染负荷比仅为0.24%,是工业废水污染最小的部门(图5-2,图5-3,表5-3)。
图5-2主要工业污染部门
图5-3各类废水排放达标率
表5-3主要工业污染部门评价表
2.石油行业主要的污染企业
全局工业废水主要污染企业有5个,其中4个是采油厂。现河采油厂等标污染负荷比为41.59%,是第一工业废水污染企业。其余按等标污染负荷比为大小顺序依次是:石油化工开发总公司、东辛采油厂、孤岛采油厂和孤东采油厂,其等标污染负荷比依次是17.36%、12.89%、10.24%和6.63%。以上5个单位的等标污染负荷累加比达88.71%,是主要的工业废水污染企业。
3.主要污染物排放种类
表5-4列出11项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从表中可以看出,挥发酚等标污染负荷比最高,为51.63%,是第一污染物。石油类等标污染负荷比为32.78%,是第二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等标污染负荷比为12.99%,是第三位污染物。三者等标污染负荷累加负荷比达到97.40%,是主要污染物。悬浮物、硫化物、氰化物、铜、铅、汞、锌和六价铬八项污染物相对污染较轻,等标污染负荷比总和仅为2.6%。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种类比例如图5-4。
表5-4石油企业工业废水主要污染物评价表
① 含Cu、Pb、Hg、CN-、Zn和Cr6+六项污染物。
图5-4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种类
5.1.3地表水体的纳污状况
区内的挑河、神仙沟、支脉河、广利河、溢洪河、小清河、渤海湾7个主要水系的11条河流是主要的纳污水系(图5-5),共接纳全局19个主要排污口外排工业废水1075.36万t,占全局工业废水外排总量的69.96%。接纳污染物4456.23t,占全局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总量的53.59%。其中含化学需氧量3065.09t,石油类545.84t、悬浮物820.95t、挥发酚17.45t、硫化物2.17t,分别占全局工业废水中同种污染物总量的67.16%、94.80%、26.03%、96.20%和76.95%。
在上述7个主要的纳污水系当中,支脉河、广利河、小清河水系和渤海湾又是其中最主要的纳污水体,1993年,接纳来自19个主要排污口的工业废水941.47万t,占纳污水体接纳工业废水总量的87.55%。接纳污染物3662t,占纳污水体接纳工业废水污染物总量的82.18%。支脉河水系接纳工业废水量最大,为549.9万t,接纳污染物1769.66t,其中含化学需氧量1238.22t、石油类153.89t、悬浮物366.78t、挥发酚10.3t、硫化物0.88t,是第一大纳污水体。各纳污水体接纳工业废水污染物状况详见表5-2。
5.1.4区内水体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1.地表河流
(1)黄河
区内最主要的地表河流黄河水质较好,根据东营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多年的监测结果,除了黄河特有的悬浮物含量较高外,绝大多数化学元素均在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三类水范围以内,另有COD和石油类含量超过五类水质标准。说明黄河入海处的水质虽好,能够满足饮用水源的要求,但已经受到石油等有机物的轻微污染。
黄河综合污染指数为2.97(见表5-5)。
表5-5黄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表
结论:黄河水质尚好,能满足饮用水源需要,但已经受到石油等有机物的轻微污染,今后应引起高度重视。
(2)广利河
广利河的所有监测断面化学需氧有机指标在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4.096倍。所有监测断面的氨氮在枯水期全部超标,最大超标倍数2.67倍。BOD5和总磷只在枯水期的个别断面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814和0.48倍。石油类除了丰水期各断面没有超标现象外,其余两个水期的个别断面上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倍数为8.21倍。
图5-5地表水系污染程度示意图
另据1999年度对广利河水质监测结果最新资料,广利河小赵家断面CODcr、挥发酚2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33.3%;广利河沙营断面CODcr、CODmn、DO、BOD5、挥发酚、油等6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83.3%、66.7%、100%、66.7%、83.3%;广利河广利港断面CODcr、CODmn、BOD5、挥发酚、油、氯化物、pH值等7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100%、100%、66.7%、83.3%、100%、33.3%。从三个断面的超标情况可以看出,上游小赵家断面超标项目少,而中、下游沙营、广利港断面则超标项目较多,这主要是由于西城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排入造成的。广利河三个断面水质均劣于V类水。小赵家沙营、广利港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7.52、27.07、15.78。
结论:广利河水质有机污染已经相当严重,不及时治理有加重趋势。造成广利河水质有机污染严重的主要污染源是西城区的大量生活污水、东辛采油厂的采油废水以及沿岸地方企业废水。
(3)支脉河
支脉河水质CODcr所有监测断面在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3.36倍。BOD5在平水期有两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2.835倍和1.438倍;石油类在枯水期的广利虾场南一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1.51倍。
1999年度王营断面的最新资料:超标指标有CODcr、CODmn、DO、BOD5、挥发酚、油,超标率分别为100%、75%、50%、50%、25%、75%。综合污染指数为12.1。已达到严重污染。
结论:支脉河已达到严重污染,污染项目增多,造成污染的原因是污染主要来自上游高青、博兴县的工业、生活污水及王家岗联合站纯梁首站等所排入的工业废水及地方企业所排入的各类废水。
(4)小清河
根据1999年度对小清河石村、三岔断面的监测结果可知:小清河石村断面有7项指标超标,其中CODcr、CODmn、BOD5、挥发酚等4项指标超标率为100%,其他3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为DO83.3%、汞83.3%、石油类16.7%;小清河三岔断面有6项指标超标,其中Cl-、CODcr、CODmn等三项指标超标率为100%,其他3项指标超标率分别为BOD583.3%、挥发酚33.3%、石油类16.7%;石村和三岔断面的污染指数分别为36.2和35.9。
结论:小清河水质各监测断面均劣于V类水,已失去水体功能。
(5)广蒲河
广蒲河水质1999年以前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氨氮、砷。
1999年度广蒲河东王路断面超标指标为CODcr、CODmn、DO、BOD5、油,超标率分别为100%、75%、75%、50%。综合污染指数为24.3。
结论:广蒲河已达到严重污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石化总公司、总机械厂、胜利发电厂所排工业废水及六户镇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
(6)淄河
淄河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流经广饶县境内,在三岔河口上游汇入小清河。1999年度对淄河西水、小营两个断面的检测结果表明,淄河西水断面CODcr、CODmn、BOD5、挥发酚、铅、油、DO等7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00%、100%、100%、80%、20%、40%、100%;淄河小营断面DO、CODcr、CODmn、BOD5、挥发酚、油等6项指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5%、100%、100%、50%、25%、25%。
结论:水质均劣于Ⅴ类。淄河西水、小营两个断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143.1和16.1,达到极严重污染程度,已失去水体功能。主要接纳临淄区工业、生活废水。
(7)溢洪河
溢洪河所有监测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在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5.215倍。氨氮在枯丰两个水期个别断面超标。溶解氧在丰水期的个别断面上超标,超标倍数1.26倍。石油类只有丰水期的个别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0.79倍。
结论:溢洪河水质也遭到严重的有机污染,造成有机污染严重的原因是由于胜利采油厂、东辛采油厂、垦利炼油厂等工业废水及生活废水。
(8)挑河
挑河化学需氧量在所有监测断面的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超标倍数3.904倍;其他有机污染指标氨氮、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在枯水期和平水期中的个别断面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1.28倍、3.96倍和0.272倍。
结论:挑河已经受有机污染。造成挑河水质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河口采油厂的采油、生活废水及地方企业废水。
(9)神仙沟
神仙沟化学需氧量在所有断面的枯、平、丰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3.72倍。其他有机污染指标:氨氮在枯水期所有断面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0.56倍;总磷在枯水期有一个断面超标,超标倍数为1.75倍,溶解氧和生化需氧量在枯、平、丰三个水期基本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9.0和7.3倍。污染指标石油类在枯、平、丰三个水期基本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68倍。
结论:神仙沟水质污染相当严重。造成神仙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军马造纸厂、桩西采油厂、孤岛采油厂工业及生活污水。
(10)武家大沟
武家大沟有机污染指标化学需氧量在三个水期都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1.93倍,生化需氧量和溶解氧有一个水期超标,超标倍数分别为0.027和1.305倍。
结论:武家大沟水质污染比其他河流轻,属有机污染类型。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现河采油厂的王家岗站所排的采油废水及附近的地方企业排放的废水。
2.油田浅海海水
胜利油田浅海滩涂地下油藏丰富,是重点开发区之一,这个区域又是我国的传统渔场,是渤海经济鱼虾、贝类产卵孵化和育肥的良好场所和水产养殖基地。在石油开采过程中,石油类等污染物会对近海水造成一定影响。此外,河流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大海,对近岸海域的水质也有较大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油田浅海水的质量状况,胜利油田曾在1989年组织了《胜利油田开发建设与浅海滩涂石油勘探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及研究》课题,对浅海海域的水质及浅海滩涂底质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与评价。当时的海域调查范围北起马颊河口,南至潍河口,海域的经纬度范围为117°58.3′~119°30.1′E,37°11.6′~38°50.6′N。浅海调查海域包括0~15m等深线水域,共设12条断面,大面观测站49个。49个大面观测站中包括3个连续观测站,对有关水质参数每隔两小时测一次,历时24小时连续监测。浅海调查时间在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8月)各进行一个航次。浅海水质调查的采样层次是水深小于10m者,只采表层,水深10~15m者,采表底两层。评价方法采用1990年3月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中国近海水质评价方法研究报告》所推荐的方法,评价标准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82中第一类海水标准。海水质量分为4个等级:A、B、C、D,A、B、C级大致相当于一类、二类、三类海水,劣于三级海水者属于D级。除了排污口以外,任何海域不允许D级海水存在(图5-6)。
海水水质评价结果为:
(1)单项海水水质等级
COD:超标站位1个,位于神仙沟口,超标率1.7%,仅神仙沟口潮间带出现D级水质,并影响到附近浅水域,使其水质等级为C级到B级,其余评价海域COD水质均为A级。
石油:超标站位7个,其中6个在潮间带,一个在小清河附近,超标率12%。石油类在海域里造成的局部污染是明显的,尤其突出的有两处,一是神仙沟口潮间带,二是旺河口与小清河口潮间带。石油的水质等级最差的出现在神仙沟口,为D级。孤东、小清河口潮间带均为B级。
挥发酚:挥发酚的超标站位主要在孤东和神仙沟口的潮间带,超标站位3个,超标率11.5%。挑河口、神仙沟口、黄河口、小清河、旺河口一直到莱洲湾底部一带沿岸区域水质均为A级。
图5-6油田浅海海水水质分区图
(2)综合海水水质等级
将两个水期的平均结果做出综合水质等级评价,水质最差的地方是在神仙沟口的潮间带,其主要污染物是石油和COD,尤其是石油超标较高。B级水质在靠近潮间带的一小块区域以及广利河口潮间带区域,潮下带就基本是A级水质。调查区绝大部分区域的水质属于A级,即一般的一类海水水质。
由于底质能很好地反映出水域环境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历史,此次调查除了海水水质以外,对浅海滩涂的底质污染状况也进行了相应的评价。
(3)浅海、滩涂底质状况
通过对浅海、滩涂地质调查发现:除了孤东油田潮间带底质超标以外,其他区域的滩涂及浅海底质均未超标。孤东油田受油污染存在灰黑色稀泥的底质宽度约100m。从污染程度上看极其严重,石油污染超标40倍,硫化物的污染超标2.5倍,酚和有机质的含量也是全区最高值。从污染发展的速度来看:1986年10月胜利油田对孤东油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时,该区域底质质量尚好,无超标项目,也未见明显的油污染。目前状况显然是1986年以后油田排出的污水中的石油在滩涂的底质上迅速积累所致。
此外,通过对整个区域底质污染指数分析可以发现:滩涂的污染指数最小,浅海近岸底质的指数大于滩涂,而小于离岸较远的浅海。显示出底质污染指数由滩涂向深水方向递增的条带状分区现象(这一点与浅海海水水质条带分区正好相反),这一方面反映了石油等污染物入海后主要是随细悬浮物输移到水动力较弱的海域沉积下来的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滩涂近岸水浅,水交换充分,氧化电位高,污染物不易形成所致。
总之,通过此次对黄河三角洲海岸带浅海水质及底质的全面调查可以看出:1989年时海水污染主要是在孤东油田的近海,由于油田濒临海边,排涝站直接将水排入海内,对海水影响较大,但污染仅限于潮间带,特别是神仙沟口和广利河口水质较差,除此之外大部分地区浅海水质基本上属于一般一类海水水质。
10年以后,通过收集到的1999年度对近岸海域的水质监测资料,根据GB3097—1997标准进行评价,另外根据海域功能区的不同,分别采用Ⅲ类标准、Ⅱ类标准进行评价,其中东营港、渤海埕岛石油开发区按Ⅲ类标准进行评价,其余按Ⅱ类标准进行评价。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见表5-6。
表5-6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评价结果表
通过1989年和1999年对海水水质的评价对比,尽管评价所采用的标准有所不同,超标项目也无法进行有效对比,但总体上1989年大部分区域的浅海海水属于一般的一类海水水质,主要污染区域孤东油田潮间带也多为二级海水水质,而1999年调查区海水水质状况多为三级水质,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区域也有扩大的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污染的进一步扩大和加重。
结论:自1986年以来,浅海海水污染有所加重,污染区域也有扩大的趋势。
3.地下水
黄河三角洲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元素含量超过家庭饮用水标准,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此外东营市地势偏低,受外来污水影响严重,据监测,东营市地下水污染主要是浅层地下水污染,以石油、挥发酚、COD为主,以广饶县南部浅层淡水分布区的地下水污染对人危害最大。尤其淄河沿岸地下水,局部地区肉眼可辨水颜色发黄、发黑。另外,在浅层地下水中,农药残留也有检出,据1992~1995年的检测结果,主要有乐果(检出值0.4~12mg/dm3,)、“六六六”(检出值0~0.18mg/dm3)、DDVP(检出值0.3~10.5mg/dm3)、“四〇四九”(检出值0.1~0.5mg/dm3)。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品尝到了人类自己酿成的苦果,因为已经发现了可能与地下水污染或者与早期污水灌溉有关的可疑病区,肝大、癌症发病率高(图5-7)。
图5-7浅层地下水质量分区示意图
(1)淄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淄河是一条重度污染河流,由于两岸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因而淄河的污水对地下水有较强的补给作用,造成沿岸地下水严重污染,近岸地带地下水具有异味,颜色呈黄灰色,60m以上的浅层地下水已不能饮用。
据垂直淄河布设的地下水取样点分析资料,主要污染物为挥发酚、油,并且砷和六价铬也有检出,挥发酚超过饮用水标准4.5~4.7倍。地下水的污染程度随着距淄河的距离加大而减小,污染区分布在淄河西岸梧村—皂户李—黄丘—白兔丘一带和东岸西朱营—杨庄—李璩—郭辛一带的临河地区,面积约32km2。污染区沿淄河呈条带状展布,宽度2~3km,污染区边界距淄河的距离一般为1.0~1.5km。区内浅层地下水中石油类的含量一般为0.18~0.50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OD的含量一般为0.90~2.00mg/L,最高为8.68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另外,区内浅层地下水中Cr6+和Mo的检出率较高,Cr6+的检出率约为40%,含量一般为0.005~0.025mg/L。Mo的检出率约为80%,含量一般为0.001~0.005mg/L(见表5-7)。
表5-7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监测断面水质分析成果表
未污染区分布在距淄河较远的呈羔—大张—晋王一带和大张淡—西营一带,面积约109km2。该区距淄河较远,浅层地下水仅受到轻微污染。该区浅层地下水中COD的含量一般为0.87~1.17mg/L,Cr6+含量一般为0.008mg/L。Mo含量一般为0.001~0.002mg/L,它们的含量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该区浅层地下水基本满足人畜供水水质要求(图5-8)。
图5-8淄河沿岸地下水污染评价分区示意图
区内中深层地下水基本未受污染,水质良好,仅个别村庄因开采中深层地下水造成串层污染,其污染呈点状,污染范围较小。这些污染点主要分布在南部淄河沿岸的杨庄、赵庄、明庄和北部的王昌屋子、常徐庄等村。南部发生串层污染的深井距淄河的距离都小于200m,它们均开凿于20世纪80年代初,井深小于160m,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和Cr6+,石油类的含量一般为0.44~1.06mg/L,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r6+含量一般为0.01~0.02mg/L。北部中深层地下水污染也是由上部咸水串层污染引起。
(2)小清河沿岸地下水的污染
小清河为严重污染河流,受小清河水影响,两岸浅层地下水已受到较严重的污染,地下水检出有机化合物58种,有31种直接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小清河水,个别取样点苯并(A)芘和CCL4浓度已分别超过我国生活饮用水标准几倍乃至上百倍,污染程度严重。浅层地下水污染本质为有机化合物的污染,已有研究成果表明,潜水含水层纵向弥散度为0.42m,小清河污染物质向潜水扩散速度1年约2.8m,现浅层地下水污染范围已达500m左右。小清河在枯水期、平水期排泄两岸地下水,仅在丰水期对浅层地下水有短期的补给,因此,小清河对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通过污染物质的弥散作用。另一个污染途经则是小清河污水灌溉,据调查,小清河两岸仍有污水灌溉区,这加剧了地下水和土壤以及粮食作物的污染。
(3)黄河三角洲平原区地下水污染现状
小清河以北的黄河三角洲平原区是胜利油田主要石油开发区,东营市的主要工业企业也在区内,地下水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取样点资料分析,地下水污染带主要分布于地表污染源附近,在远离污染源的地带,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较轻。主要污染物为油、挥发酚和重金属镉、铅、六价铬,如表5-8。
结论:区内主要是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是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石油类、COD和氨氮,其中以大肠菌群、石油类和总磷最为严重。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排污河道沿岸、城镇和工业集中区,其他地区污染轻微。相比之下深层地下水受污染程度较小,超标项目主要是石油类和挥发酚。但在该区内,由于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较少,对地下水的污染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的监测工作也做得较少。
4.水库
区内水库的水质总体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通过对辛安水库、广南水库、孤东水库、广北水库、孤北水库、耿井水库、民丰水库水质的检测结果,其pH值范围在7.69~8.42,其最高值虽然接近8.5标准但尚未超过,基本属于中偏碱性水质。虽然各水库水源来自黄河,但由于储水时间较长,又受地表含盐量高的影响,使各水库水质酸碱度增加,尤其是耿井水库。各水库中有机污染物都有检出,挥发酚和氰化物检出率不低于80%,但均低于国家地面水1类水标准。水库水质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问题,国家Ⅲ类水质标准规定,总大肠杆菌群数为1万个/L,广北水库大肠菌数高达3万个/L。这种现象明显说明受人为影响严重,居民生活、放牧是造成微生物污染的主要原因,需要净化消毒处理才能作为饮用水。
结论:区内水库的水质总体上良好,基本未受到石油开发带来的负面影响,水库水质中值得注意的是微生物污染问题。
表5-8黄河三角洲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