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苏联怎么做的石油
扩展阅读
膨胀螺栓要用什么工具 2025-08-08 23:36:38
资本补充工具如何减计 2025-08-08 23:15:12

苏联怎么做的石油

发布时间: 2022-12-22 01:29:26

1. 因为石油而亡国美国为什么能用石油搞垮苏联

1991年,牢不可破的联盟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苏联解体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统治者成功的将苏联拆散。虽然目前俄罗斯仍然在正面硬刚西方阵营,但是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已经完全没有那种震慑力了。如果说苏联是全面压制欧洲,那么俄罗斯就是全面被欧洲压制。苏联时期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那么是如何被美国解体呢?我个人认为主要的原因是美国联合沙特对石油进行炒作,控制油价。

  • 3、苏联解体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开始了对苏联的军备竞赛。

本身的经济状况不好,美国还推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意图对苏联形成压制性的技术优势。苏联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只能拼了命的氪金。但是和土豪美帝相比,苏联的钱包劣势还是挺大的。同时阿富汗地区也在给苏联持续放血,就这样,曾经平推德军的苏联。最终轰然解体,而那句牢不可破的联盟,此时也基本上成为了笑话。

2.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一、176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表明观点:石油起源于植物。

二、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说”。他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它们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就生成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沿着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的部位储存凝结,最终形成石油。但这一假说的不足之处是:地球深处的碳化铁含量极其微小,并且地球内部的高温也使地下水无法到达地球深处。

三、1866年,勒斯奎劳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可能是由古代海生的纤维状植物沉积到地层以后慢慢转化而成的。

四、1888年,杰菲尔指出石油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的古勃金又提出了石油的“动植物混合成因说”;四、五十年代,有人还提出石油的“分子生油说”,就是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

五、十九世纪末,俄国另一位科学家索科洛夫提出了“宇宙成因”假说。他认为,在地球还处在溶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大量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原始地球不断冷却,这些碳氢化合物逐渐凝结埋藏,并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六、1951年,前苏联地质学家创立了“岩浆说”。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岩浆作用中形成的。地球深处的岩浆里面,不仅有碳和氢,而且有氧、碳、氮等元素。

在岩浆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这些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甲烷、碳氢化合物等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迁移、聚集、最终形成石油矿藏。

(2)苏联怎么做的石油扩展阅读: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

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

3. 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说起沙特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石油富国。说的没错,沙特确实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富国。但这仅仅是几十年的历史而已,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西亚各国没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没什么区别。”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基本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知道,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同样是出口石油,为何苏联始终玩不过沙特。

一、石油资源大规模使用于一战,当时沙特各国没有优势

其实石油这个东西,古人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只是感觉当时没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经发现了石油,可是当时的大宋王朝一点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国也差不多,虽然西方各国探险家也曾发现石油。但是在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时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内燃机的出现,石油才开始成为主要资源。不过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石油尚未大规模推广之前。沙特等国家虽然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当真不比非洲强多少。在一战的过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现,例如战机、坦克等等。这些武器通常都以内燃机为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油的地位开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基本上抖储藏在地表很浅的位置,所以开采难度并不大。

在一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出现。起初苏联的石油重心并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巴库地区,当时西伯利亚还没有发现石油。在二战的过程中,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进而确定了西亚各石油国的地位。西亚各个石油国的石油毕竟都在浅层,开采难度都很小。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涨。当时的苏联虽然并不缺石油,但也无力对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亚各个石油国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国家。变数出现在1973年,就在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同为阿拉伯国家,海湾石油国为了抗议西方各国援助以色列,决定以石油为武器反击。海湾各国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就在此时,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超级油田。

二、苏联石油曾经非常畅通,但是价格始终不如沙特

海湾各国降低了石油的产量,但是西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各国必须寻找新的石油供应国。很不幸,它们只能去买苏联的石油。苏联依靠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苏联开始与美国全面争霸,而且处于战略攻势。其实苏联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苏联的粮食一直歉收,苏联需要拿出一部分卖石油的钱,转手去买美国的粮食。请注意,苏联石油都在地表深层,开采成本比较高。但在高油价的驱动下,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月满则亏,进入80年代中期后,国际油价开始疯狂的回落。

由于压制了石油产量,沙特等石油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沙特甚至背负了300多亿美元的债务。在80年代中期,沙特与美国达成了一系列协定。由于已经谈拢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国开始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国际油价在1年之内,从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低,价格低没有关系,可是苏联石油的开采成本太高,石油价格下跌,这严重挤压了石油带来的利润。到了1987年,苏联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现了赔本的情况。苏联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53%,军费开支却是美国的两倍以上。长期的高额军费给苏联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为支撑。

在漫长的时间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军工的严重畸形经济结构,早已为其发展种下了不良的种子。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苏联人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以至于轻而易举地被一次油价大跌击倒,这背后也潜藏着长期以来的执政失误。

对原油,铜,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丽莎品金微信:473562950,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4. 苏联是如何用石油制造食物的呢

苏联院士Alexander Nesmeyanov长期提前制造人造食品的项目。俄罗斯科学家的大胆想法和发展现在才被采用,自从实现发明人的第一个大规模项目从反面合成蛋白质颗粒鱼子酱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

这可能只是一个素食主义者

人造黑鱼子酱和油酵母的发明者曾一度受到20世纪20年代苏联饥荒的强烈影响。Nesmeyanov是征粮队,谁去村庄和村庄,从农民没收粮食的成员,并且已经看够了所有的,包括吃人的,并已提请悲痛欲绝的村民营养不良的情况。他所看到的震惊,他发誓尽一切可能解决食物问题,不仅在苏联,而且在其他方??面。

化学家,谁从小他是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很幸运大恐怖(兄弟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被枪杀于1941年以间谍罪之一)中生存。斯大林,并获得者随后,列宁奖,未来两次英雄社会主义劳动,Nesmeyanov 50年代初已经变得相当尊敬的有机化学家,1948年至1951年,他在rektorstvoval MSU。自1951年以来 - 苏联科学院院长。

Nesmeyanov关于用碳氢化合物制造食物和建立工业生产的想法不被赫鲁晓夫农民所喜欢。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从根本上不同意这样一个事实,即这个项目可以成为农业的真正替代品,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之后,农业很难恢复并且步伐缓慢。在担任总统10年后,AN Nesmeyanov辞去了苏联科学院院长的职务。

一开始是回归

尽管官方当局不承认人造食品制造方面的发展是否有用,但该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AN Nesmeyanov的指导下继续在该国的化学和生物研究所进行。主要任务是从动物来源以外的原料中获取食物蛋白质 - 素食主义者Nesmeyanov不想为此目的杀死动物。

在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所的苏联科学院化学家的早期60当中它已经开发并掌握通过该蛋白被做“鱼子酱”,这鲟鱼产品的类似物的工业方法。它是以反向蛋白质作为基础 - 牛奶生产的废物产品。同时,进行了从石油烃生长酵母,然后从该物质生产食物蛋白的工作。

正如化学家同时代人所回忆的那样,Nesmeyanov的合成产品的味道并不重要 - 他相信盐,糖,食物酸,咖啡因或奎宁可以创造它。在化学产生的蛋白质中,科学家的助手以某种方式制作了意大利面。实验负责人试图发现该产品非常适合食用。意大利面后,轮到“粒状鱼子酱”。

Nesmeyanov痴迷于向国家提供化学食品的想法,在科学论文中坚持其众多优势,并谈到合成食品工业生产的前景。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一直敦促从植物非农作物中积极生产食物蛋白(这些想法在21世纪才开始引起科学家们的兴趣。

这位科学家声称从油中获得的酵母“肉”,“黄油”,“奶酪”比天然类似物便宜得多。

集体农民在哪里?

Nesmeyanov的想法似乎是乌托邦,因此当局没有认真对待。此外,科学家认为非政治化 - 由化学家的逻辑,如果你开始发展工业生产石油的蛋白质,但大部分犁地,播种和农村劳动者的收获否认的工作 - 在这种方法中,农业生产不会需要它!Nesmeyanov鼓起勇气决定苏共中央如何消除苏联的粮食问题。化学家在电力结构方面提出的建议没有获得批准,科学家的实验仍然处于实验室实验的水平。

...返回到创建合成产品的主题,现在,超过半世纪后,因为试验发展Nesmeyanov的开始 - 在西方人造肉正在试图基于动物的干细胞做,基于植物蛋白制成的“鸡” ......很多科学家认为,由于我们这个星球的人口过剩很快就会产生人造食物的话题变得特别相关 - 迟早会有一段时间用于增肥的天然产品 没有足够的。

5. 为什么苏联发动出口石油的竞争

1955年,苏联发动出口石油的竞争。
冷战时,苏联的工业品主要在社会主义阵营和亲近苏联的国家之间销售。这种工业品贸易带来的外汇比对西方出口能源获取的外汇要少得多,不能满足苏联从西方进口本国短缺物资的需求。为此,苏联把扩大能源出口作为发展外贸的基本政策。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和石油产品已经成为苏联对西方出口换取外汇的主要项目。

6.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吗

作为当今世界工业第一能源要素——石油,它的来源却一直众说纷纭。最流行的是生物变油和石化变油两种学说。

其实仔细想一下,石油是化石变得,有点离奇,中东那边那么大的油田,往往都几十公里长宽高,那要多少恐龙和森林才能堆在一起,才能变成啊,难道恐龙会自己聚在一起,等着小新星来撞击地球,就为了若干年后,为人类的几次工业革命提供燃料?? 恐龙觉悟有这么高嘛?

我们先看一下石油成因的假说

生物成油理论(罗蒙诺索夫假说)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罗纪生成。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脚着自己肾要补对自己长度、莳间不太满意的朋友,看faa后跟数086的湓,有圈坚持个把小时不是问题!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油田开采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油田

实际上,这个假说并不成立,原因是即使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转化为石油的话,成油量与地球上探明的储量相差过大。

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石油峰值论”

1956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抛出一篇论文,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石油峰值论”。论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亿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成。但这个核心理论只是个假设,并没有任何的科学实证,却成了近代“生物变油”理论的主要依据。1989年,哈伯特在去世前的一次访谈中承认,自己用来估算美国石油储量的方法与科学没有半点关系。他创造化石燃料的说法,主要是为了对“石油峰值论”提供理论支持,即原始生成的石油总量是有限的。

他还承认在他发表石油峰值论之前,事先把论文送给某位英美石油巨头的董事长过目,这位董事长表示:一定要和威克斯(美国当时最具权威的石油储量专家,他当时预计美国石油储量就有4000亿桶,而且不断调高预期) “高估”石油储量的观点分庭抗礼。

石油

如果威克斯理论成为主流,石油巨头们如何维持甚至拉高油价呢?

哈伯特心领神会,随即提出美国储量只有1500-2000亿桶,而全球石油终极储量只有1.25万亿桶,在1970年将达到开采峰值。而石油在广泛使用半个多世纪后,2008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统计,全球原油储量仍有1.8-2.2万亿桶。

苏联人对石油来源的全新理论

早在1950年代初,苏联就发现了石油来源的全新理论。他们的结论是,美国人所称石油源自生物的理论纯粹一派胡言。而且石油储量也不像美国人说的那样非常有限,事实是世界上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多。1956年,宣布了团队研究结论:“原油和天然气与地下埋藏的生物没有内在联系,它们是地球深处涌出的太初物质。”

如果苏联人是对的,那么地球上的石油总量只与地层深处碳氢有机物的数量有关,而这些物质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形成了,那人类能获得石油的数量只与钻井深度有关。而且,苏联人还发现废弃的油田可以自我修复,即“自充式”油田。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的高温高压下自然生成的,与钻石的生成条件相仿。是地壳深处的太初物质,在高压下冷喷发进入地壳浅层地带。

地球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苏联在西方科学家认为是晶基地质不毛之地的第聂伯-顿涅茨盆地有了重大发现。他们在那里一共钻井61口,其中37口具有商业开采价值,成功率高达60%(美国的勘探成功率只有10%左右),而且那里发现的油田面积可以与阿拉斯加北坡的巨大油田相媲美。

冷战时期,苏联科学家将自己的理论和经验作为国家高级机密。美国在沙特、科威特、伊朗等国大肆抢占石油资源的同时,苏联人却在埋头苦干,在号称石油荒原的西伯利亚勘探出11个大油田和1个超级油田,使苏联在198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

7. 关于二战苏联的石油来源

苏联石油多了是,远东地区就有很多,高加索地区也有很多。还可以通过煤田获得大量的煤代替部分油料。美国支援的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

8. 二战主要参战国的石油来源

苏联的石油来自高加索地区美国的石油来自本土,如宾夕法尼亚 还有一部分来时东南亚日本的石油来自菲律宾和印尼等地英国的来自其殖民地 有中亚和北非的德国的石油来自罗马尼亚

9. 当初苏联的工业那么强大,为什么后期俄罗斯要靠卖石油度日

曾经实力非同一般的苏联过于在意军事和重工业发展,导致轻工业、农业以及人口增长缓慢,最后导致苏联后期以及俄罗斯依靠卖石油度日的局面。现在许多人对于苏联辉煌的过往并不熟悉,在过去苏联的军事能力非常强,以至于让蠢蠢欲动的美国都不敢动一丝一毫可见能力不可小觑。

一、当初的苏联工业非常强,成为全球军事化强国

苏联曾经是世界霸主之一,无论是军事还是工业实力都非常强,是可以跟美国媲美的超级大国。在沙俄时期,苏联掠夺了许多领土,成为了当时全球面积最大的国家,具有非常强的军事潜力。作为二战时期最大的战胜国之一,仅次于美国取得了战后的红利,于是苏联着力发展重工业发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的成为了与美国实力不相上下的国家,特别是在军事能力上更胜于美国。

总结

因为没有轻工业的发展,整个国务无法增长,越是依靠卖资源渡日,工业化越难以实现,资源卖不出一个强国也无法令国家强大。因此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只是依靠军事的强大,还要依靠许多方面,轻工业的发展、人才的储备、民心所向、科技的进步等等因素。

10. 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吗

石油的形成普遍认为有两只种理论,普遍认为是古生物的尸体形成的,但是,还有另一种的形成理论,先介绍第一种理论,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

(1)生物成油理论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通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加热,由古老的有机物逐渐形成的。根据这一理论,石油是由史前海洋动物和死藻的变化形成的。 (土地植物通常形成木炭。)在长期的地质年龄之后,这些有机物质与淤泥混合并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

它们在高温高压下逐渐变化,首先形成蜡质油页岩,然后降解为液态和气态烃。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邻近的岩石轻,因此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它们渗透到上方的中空,密不可渗透的岩层中。如此收集的油形成油田。人们可以通过钻井和抽水从油田中获取石油。

地质学家称油层的温度范围为“油窗”。如果温度太低则不会形成油,而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尽管世界各地的石油形成深度不同,但“典型”深度在4至6公里之间。由于石油在形成后会进入其他岩层,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烃源岩,可渗透的通道以及可以积聚石油的岩层。

(2)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形成油产生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德(Thomas Gold)是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拉·库德里亚夫采夫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该理论认为,地壳中已经有很多碳,其中一些自然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油在岩石缝隙中比水轻,因此它沿着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生活在岩石中的嗜热微生物引起的。它与石油本身无关。

地质学家中只有少数人支持这种理论。它通常用于解释石油无法解释地流入某些油田的情况,但是这种现象很少发生。非生物油形成理论不能解释说世界上超过99%的油都存储在沉积岩中,这些非沉积岩中的油也可以解释为是从其他地方的沉积岩中迁移出来的。

古生物尸体形成石油的理论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教科书上所传授给大家的是:石油是古生物化石形成的。这是目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就这个观点而言,不仅是在民间,就是在科学界,也有非常多的反对声音。

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这一论断,个人认为只是个猜想。因为没有完整的证据链证明石油确实是古生物形成的。只是这一观点最早被一大批人所接受,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就像最早期的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样,大家都认为正确的未必是真理。

对石油是古生物化石形成并且是不可再生资源这一观点,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认为这是石油利益集团的阴谋。目的是控制油价,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在他的名着《石油战争》中有具体的论述。并且在书中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石油是可再生资源,是在地壳的一系列运动中产生的,永远不会枯竭。

相比于石油是化石形成的这一观点,我更相信威廉恩德尔所说的石油是地球运动产生的这一观点。即便他的观点也没有完整的证据链来证明。早在几十年前前者观点就宣称石油产量已过峰值,但都被日后更高的产量所超越。至少在这一点上威廉恩道尔是正确的。那就是石油是可再生的,没有所谓的产量峰值,它是在地壳运动中不断产生出来的。

对于石油成因概括起来是无机起源与有机起源两大派别的对垒。无机学派在19世纪占上风,有机学派在20世纪以来占上风。

油气无机成因说

19世纪中叶,最具影响力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1876年提出的碳化物说,认为石油是地下重金属碳化物与下渗的水相互作用所生成。反应生成的石油蒸汽在冲向地壳的过程中冷凝于地层孔隙中。

无机起源说另一典型代表是19世纪晚期有索科洛夫提出的宇宙说。其理论依据是在一些天体中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因此他认为碳氢化合物是宇宙所固有的,早就在地球尚处于熔融状态阶段是就已存在于气圈之中了。

此外,当时还有以库德梁采夫为代表的岩浆说;以考斯特为代表的火山说;以叶兰斯基为代表的蛇纹石生油说;以切卡留克为代表的高温生成说等。

油气有机成因学说

早在18世纪中叶,苏联化学家洛蒙诺索夫认为石油和煤炭一样是泥炭在高温条件下蒸馏生成的,即蒸馏说。1933年,俄国着名矿物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还研究了有机质(即成油母质)的地质作用,详细讨论了石油的有机组成和有机成因,提出了碳循环模式,使得成油理论步入地球化学研究阶段,后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烃源岩理论。

有机成因说早期认为有机质直接成油,但由于与实际情况有出入,进而提出了新的理论,即干酪根热降解成油。

上图详细表述了有机质的演化过程。看起来我们的确可以认为石油是由古生物形成的,而且统计表明石油在地壳中的出现,与地史上生物的发育和兴衰密切相关。

有朋友不赞同有机成油理论,以需要多少“肉”来作比喻,这是不科学的。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有机质的概念。

有机质的来源我们常常认为有四种:浮游动物、浮游植物、高等植物和高等动物。有机质沉积下来并非都可保存,由于微生物分解等损耗,只有一部分能够随颗粒沉积并保存下来,我们称为沉积有机质。能形成石油的有机质以前两种为主,高等植物常常成煤或天然气,高等动物保存下来的较少,成油贡献较少,这是由它们的组分和沉积环境共同决定的。地球形成已有46亿年,生物出现已有38亿年,38亿年的生物演化史是何其漫长,这段时间内有多少生物的遗体累积并保存入地下呢?而且在地质理论中时间是以百万年作为单位的,在这宏大的视角之下,一切数据都将庞大到让非专业人士吃惊,我们可以怀疑,甚至反对,但是在我们抛出自己观点之前是不是应该先将对方的观点理解透彻呢?

当然是古生物形成的,地球存在了46亿年,这么长的时间,地球人生活过多少生物!下面介绍一下石油形成过程

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处于恐龙时代,那个时代空气好,含氧量高,所以动物的体型都非常庞大!

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还有放的屁等等,生物产生的这些废气体量也非常大,加上气温升高,导致冰川融化,大量的水汇入海洋,海洋压力增大!

大量海水挤压地壳,引发强烈地壳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导致海水温度升高,生物几乎全被煮死了!

大量火山喷发地球到处弥漫着火山灰,万年不退,地球几万年不见阳光,生物灭绝!

地球回归冰川时代,一切都被冰封或者尘封!经过地形的巧妙引流,那些生物腐烂液体汇聚,最终成片成片的汇聚,经过长久发酵形成石油!

多年以后,火山灰散尽,地球重现阳光,大地回暖,重新出现生物,人类也随之出现!

石油是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些资源,造福人类!

地球就像一个大型机器,他需要运转磨合,最终形成现在这个形态,春暖花开,适合人类居住等,是宇宙中最美的星球!

大多数科学家认为,石油是一种所谓的化石燃料,是很久以前死亡生物体的转化残留物。大多数石油被认为来自植物和微小海洋生物的化石。较大的动物也可能对这种混合物有所贡献。

但另一种理论认为,从一开始地球上的石油就比死动物产生的多,但我们还没有开发它。

在主导理论中,死亡的有机物质积累在海洋、河床或沼泽的底部,与泥和沙混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沉积物堆积在顶部,由此产生的热和压力将有机层转化为一种称为干酪根的深色蜡质物质。 不管怎样,干酪根分子最终会破裂,分裂成更短更轻的分子,几乎完全由碳和氢原子组成。根据这种混合物是液态还是气态,它会变成石油或天然气。 科学家们不太确定,但他们认为这可能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 这当然不是一个瞬间的过程,石油的形成速度不会解决我们的石油供应问题。

石油是由死亡的有机物形成的这一观点被称为石油形成的“生物理论”,是由大约250年前一位俄国科学家首次提出的。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一些苏联科学家开始质疑这一传统观点,并提出石油可以在地球深处自然形成。 根据一种假设,这种所谓的“非生物成因”石油可能会通过小行星撞击形成的裂缝向上渗透,形成地下油层。一些地质学家建议进行探测古代陨石撞击坑寻找石油。

已经发现了非生物性的石油来源,但没有商业利润。争论的焦点不是自然形成的石油储备是否存在。这是关于它们对地球总储量的贡献有多大,以及地质学家应该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寻找它们。

科学家们说,如果非生物成因的石油来源确实被发现是丰富的,这将意味着地球含有大量未开发的石油储量,而且由于其他岩石物体是由与地球相同的原材料形成的,原油可能存在于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或卫星上。 制造石油的两个过程都可能需要数千万年。即使地球包含的石油比目前认为的要多得多,总有一天储量会耗尽,这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现在的话,对于石油是如何形成的,目前还是存在争议的。当下主要有生物沉积成油和石化成油两种学说。

生物沉积成油学说认为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 历史 过程中,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死去后,有机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但是这个学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据2019年各国更新的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数据,全球石油储量较上一年稳中有升。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2305.8亿吨,增长0.6%,如果是有生物沉积变成的石油,那在远古时期,真的有那么多远古的生物吗?不过这个学说确实也是当下最主流的学说。

石化成油学说则认为,认为在地壳内有许多碳,有些碳本身就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这些物质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就已经形成了,至于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物管。那人类能获得石油的数量只与钻井深度有关。

不过不管是哪种学说,都可以确定的是,我们正在不断的消耗地球的资源,就算石油是可再生的,但当我们人类开采消耗的速度过大时,一样会造成失衡,所以现在大家都在致力于开发新能源,一是因为新能源是可再生且高效的,还一方面也是防止了消耗石油造成的环境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