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大量车主因油价飙升放弃自驾,印度的油价现在是多少
因为其他国家的能源危机的影响,印度部分地区的燃油价格也在不断上涨,因为高价燃油,印度有不少车主放弃了自驾,因为他们觉得这样高价的燃油,已经让他们负担不起,有不少原本是开着私家车出行的车主,不得不放弃自驾,改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印度日常使用得最多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这也是一样需要燃油的交通工具,使用摩托作为交通工具的民众一般每天都没有办法赚到一天使用的油钱,这样一天下来,赚的钱还不能加油,使得不少印度的车友纷纷放弃自驾。
2. 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油价或迎年内第七涨,导致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14日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将再次开启,据测算对应汽柴油将上调118元每吨,92号汽油每升将上调0.09元。此消息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网民们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认为当前油价或迎来年内第七涨,而与此相关的便是大宗商品价格也在不断上涨,这意味着当前世界的经济形势并不容乐观;也有部分网民认为当前世界疫情正在逐渐平息,而疫情平息之后油价或者会迎来降价。那么当前油价涨价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笔者来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世界经济局势不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当前印度正处于新冠疫情的肆虐之中,据相关数据显示印度疫情感染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实际上整个世界的局势与油价有着一定的关联,因为原油与黄金一样,它们作为世界的硬通货,它的价格会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而印度疫情尚未平息,也便对其价格造成了冲击。
3. 印度海洋油气发展史有多久
早在1956年,印度政府就建立了石油与天然气委员会,该委员会后来成为印度首要的石油勘探公司。该公司在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打了若干口油井,1958年在坎贝地区探测到石油,后来于1960年在安克莱斯瓦尔、1961年在卡洛尔、1964年在拉克瓦、1968年在加勒基发现石油。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就成为首先产油的两个邦。虽然在泰米尔纳德邦、安德拉邦、阿鲁纳恰尔邦有一些陆上油田,但大多数陆上油田仍需在古吉拉特邦、阿萨姆邦寻找。
印度近海勘探始于1973年,目前印度的海上石油勘探能力水深已达到500米,大陆架开采水深在100米左右,现又在孟加拉湾发现了三个含油构造,两个含气构造。
印度在其西海岸附近经过广泛的近海勘探之后,于1975年发现了孟买高地油田。这是印度第一个近海油田。1976年印度开始商业性石油生产,不久印度国内石油产量大幅度增加。至1993年印度的陆上油田原油产量达1120万吨。近海油田原油产量达1570万吨,总计2690万吨。在发现了孟买高地油田之后,探明的石油储量几乎年年增加,显示了迅速的增长率。但是,探明的石油总储量于1991年达到8.06亿吨的最高点后开始下降,1992年下降到8.01亿吨,1993年为7.79亿吨。孟买油田是印度最大的油田,位于印度的西部、阿拉伯海岸,是印度的第一大城市,也是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面积603平方千米,人口约有1400万。濒临阿拉伯海,是天然良港,被称为印度的“西部门户”,是印度海军的重要基地,在印度的政治、经济、金融、军事及文化等各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印度是石油消费大国,海上石油的发现为印度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其工业的发展,为印度崛起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因此印度越来越重视海洋石油的勘探与开发,其海上石油的发展步伐也迈得越来越大。
以印度最主要的石油公司——印度石油公司和国家油气公司为例展开其历史过程。
一、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的前身是印度政府于1958年成立的印度炼油有限公司。1959年,印度政府成立印度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为印度国有企业提供石油产品并销售国营炼油企业的产品。1961年以后成为印度主要的石油有限公司,之后合并成立印度石油公司。
印度政府除采用上述办法减少国内石油消费量以缓和石油涨价带来的矛盾以外,主要把重点放在加速勘探和开采石油上,特别是大力开发海上油田。第六个五年计划拨款287.4亿卢比用于石油天然气委员会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工作。
印度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约为140万平方千米,水深20米以下的近海沉积盆地面积大约是38万平方千米。全部沉积盆地的碳氢化合物总储量估计为127亿吨。目前可探明的石油储量估计为40亿吨,其中陆上占40%,近海占60%。天然气93%的储量在近海。陆上油田勘探开发工作主要依靠苏联。印苏双方1980年签订合同,由苏联帮助在西孟加拉邦和特里普拉邦进行石油勘探。1981年苏联石油工业部正、副部长接连到印度访问,并将派40名技术人员帮助制订详细勘探计划。1981年经过反复谈判,英资缅甸石油公司和印度政府合股经营的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由印度政府接管。印度石油工业全部实现国有化,有利于加速勘探开发工作。现印度政府正计划对最老的迪格博伊油田加强勘探,以发现更多的石油储量。
印度从1962年开始在坎贝湾进行海上油田地震勘探工作。1964—1967年在近海地区进行区域普查。70年代初期发现孟买浅海储油结构。1974年2月19日,在孟买西北90千米的海上钻探成功。孟买浅海油田的建立开始了印度石油工业的新时期。孟买浅海油田于1976年5月开始投入生产,现在成为印度石油的重要产地。这个油田现在已进入建设的第四阶段。第一阶段(1976年5月至1977年1月)达到日产4万桶(年产20万吨)的目标;第二阶段(1977年4月至1978年1月)实现日产8万桶(年产40万吨);第三阶段(1978年l月至1981年1月)除把石油产量提高到日产14万桶(年产70万吨)以外,还建成乌兰天然气田(已于1981年3月正式投产),达到日产40万立方米(年产19.8万吨)。1981年5月28日乌兰低温液化石油气厂举行开工典礼,这是印度第一个从天然气生产液化石油气的工厂,日产3.8万罐。孟买浅海油田第四阶段到1982年日产提高到24万桶(年产1200万吨)。1981年8月12日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和法国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在4年内使孟买浅海油田的产量提高到1900万吨(1981—1982年估计产油840万吨)。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根据协议付给法国公司500万美元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费,生产的石油全部归印度使用,双方不进行产品分成。截至1981年3月,共钻井91口,其中56口出油,成功率较高。到1980年1月已探明石油可采储量为2.5亿吨,天然气为2700亿立方米。孟买浅海地区陆续发现新的石油储藏,主要的有1976年2月发现的北巴塞因浅海结构,在水深1714米处钻探成功。1977年9月和1979年5月在该地区分别打出油井。在孟买以东35千米的地方,发现80平方千米的油区。此外还发现南巴塞因—塔普提结构,据石油和天然气委员会估计,总蕴藏量约为2500亿立方米,每天可产气180万~200万立方米,已于1983年投产。
除孟买浅海油田外,1981年8月在东海岸考维里盆地保克海峡北部打出一口油井,日产1500桶。另外在印度东海岸安得拉邦的戈达瓦里海湾(1980年中打出一口日产650桶的油井)、奥里萨邦的马哈纳迪海湾、安达曼尼科巴群岛(1980年打出一口油气井)等近海地区也进行了勘探活动,并且发现了一些油气结构。为了解决当前石油短缺的问题,根据陆上和海上石油勘探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果,印度政府提出了争取石油自给的远景目标。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和印度石油有限公司的官员和技术专家制订石油生产20年发展计划。印度政府决定要使油田的石油产量到1984—1985年达到300万吨,国内石油自给率达到75%。届时将生产折合40万吨原油的天然气,炼油能力将达到450万吨。印度石油天然气委员会决定在1982年对印度近海和大陆架40万平方千米地区内所有有可能蕴藏石油的地区进行地震探测工作。除此之外,印度政府还决定开放17个近海地区(约40万平方千米)和15个陆上地区(约30万平方千米)供外国石油公司投标进行勘探。最初应招投标的有67家外国公司,由于种种原因,到1981年5月份仅剩下14家。
要完成石油开发计划,就必须大量增加石油勘探和生产设备。印度政府除向外国购买和租用以外,还计划发展本国的制造能力。根据现在的石油生产计划,到1984—1985年需要增加40~50架进行海上勘探的钻井机和40座海上采油平台。印度马扎贡造船厂从1978年开始制造海上采油平台,在1978年3月至1981年3月已有7座交付使用。
为了得到更多的石油美元,印度政府曾多次派人访问中东产油国家,大力发展同这些国家的经济合作。经过印度政府的努力,阿拉伯石油输出国国际发展基金组织已同意贷款6.72亿卢比帮助印度实行能源发展计划。其中有3.52亿卢比用于发展孟买浅海油田。贷款偿还期20~25年,包括宽限期5年,年利率3.5%~4%。印度极力争取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57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一部分就是用于发展国内石油工业。
从长远看,印度需要更多地发现新的、大的石油储藏结构。印度现在不惜花费巨额投资大力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工作,因此债务负担将要加重。印度虽已发现了一些有产油希望的结构,但尚未最后查明情况,已探明的油田要投入商业生产也还需要时间。所以印度要实现石油工业发展计划,特别是达到石油自给,尚需付出极大努力。
二、国家油气公司
印度在21世纪初加快了对阿拉伯海西海岸油气的勘探开发步伐,其中以国家油气公司ONGC为首,印度信赖实业集团(RIL)、印度石油公司(Indian Oil Corporation)、古吉拉特邦石油公司(GSPC)、Essar Oil公司、印度天然气管理局(GAIL)、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和Phoenix公司以及一些国际石油公司如India Ltd(GAIL)公司、英国Cairn Energy公司、BG公司、埃尼和加拿大Niko资源公司等紧随其后。
这些公司以前的活动仅限于一些老油气区内(包括孟买高地),直到最近才开始把勘探开发工作的重点转移到Saurashtra盆地、Panna-Mukta-Tapti油气区、Kutch湾、孟买高地的新D-1油气田和其他一些小油气田以及阿拉伯海上的边际油田上。
目前,阿拉伯湾的油气生产能力占印度全国油气产量的71%。由于印度是目前世界上钻井密度和勘探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因此在阿拉伯湾发现新的油气资源的可能性要高于世界其他海域。
随着油价的一路攀升,该国开始加强了深海的勘探活动。ONGC公司表示,希望在深海区域获得780亿桶石油发现。截至2007年3月,该公司在阿拉伯海坎贝湾已获得三个新发现,在孟买高地也获得了一个新发现。
2007年,孟买海上的石油产量约1.28亿桶,天然气产量6.18亿立方英尺,主要来自于五个油气田:孟买高地、Heera、South Heera、Neelam和Bassein。Bassein气田的天然气初始地质储量为9.67万亿立方英尺,位于世界最大的10个投产气田之列。目前该区域47个生产井的日产量为12.3亿立方英尺,占该国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以上。BPA平台目前的日产量为5.56亿立方英尺。
三、印度海上油气区介绍
1.Saurashtra盆地
到2008年,该区块上已经打过两口探井,第二口井1-B井在井口流压1346磅力/平方英寸条件下通过156/64英寸油嘴测得天然气流量为1860万立方英尺。该井位于256英尺水深海域,钻井总深度达7487英尺(2282米)。测试证实在中新系碳酸岩储层含有天然气。信赖实业公司是GS-OSN-2000/1区块作业者,持有其90%的权益;印度Hardy石油公司持有剩余10%的权益。由ONGC和Cairn Energy成立的合资企业完成了对海上Gujarat-Saurashtra 盆地GS-OSN-2003/1区块510千米的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工作,作业者ONGC公司持有其51%的权益,Cairn持有49%的权益。
RIL公司在Saurashtra盆地SR-OS-94/1区块发现储量可观的天然气田。作业者信赖实业公司持有该区块70%的权益,OIL公司持有剩余30%的权益。
2.Panna、Mukta和Tapti油气田
由BG公司、RIL公司和ONGC组成的财团投资5.2亿美元进一步开发Panna、Mukta 和Tapti油气田,旨在将其天然气日产量提高30%,由当时的4.59亿立方英尺提高到2008年的6亿立方英尺。此前ONGC公司曾投资2亿美元将其石油日产量由29000桶提高到42000桶。ONGC持有该油气田40%的权益,BG和RIL公司各持有其30%的权益。该财团宣布在49~131英尺水深海域发现石油可采储量约3000万桶的油藏。另外,海上Gujarat油田目前石油日产量为45000桶。
3.孟买高地和D-1油气田
孟买高地油气区位于印度西海岸110~200千米处,一直是印度主要天然气生产区,也是世界上低硫和轻质原油高产区。由于该地区产量曾下降40%,ONGC公司在2001年宣布采用新技术对该区域的北部和南部进行二次开发。该项目将在未来30年内使油田的采收率提高4%,增产石油4.5亿桶。该油田的估计储量近120亿桶。
继该油田平台在2005年发生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后,ONGC公司投入了6.5亿美元用于修建新的处理平台联合体。2010年5月竣工后,其液体日处理能力可达255000桶,包括日处理石油48000桶,日处理天然气2.401亿立方英尺,大火烧毁的13个生产平台已经全部升级并修复后投入运行。Mum High North和South油气田位于孟买西北部160千米处,其石油日产量占该国日产量(682000桶)的一半以上。
于1976年发现的D-1油田石油可采储量约1.35亿桶,但由于各种困难和离岸较远等原因直到最近才得到开发。
D-1油田于2006年开始投产,最高日产量达3000桶。其生产期到2015年,该油田原油总产量预计可达1.32亿桶。该油田位于孟买西南部约200千米处,有255千米的延伸区域,其南部和北部分别有隆起,油藏主要在南部,因此目前主要开发南部区域。其二期开发项目2009年完工,包括6口井的作业。
4.Kutch湾和小型油气田
ONGC公司曾在2008年3月份要求政府允许GX Technology公司获取Kutch湾区块的三维地震和探井数据资料。该公司希望印度国防部准许GX Technology公司采用其成像专利技术开展GK-28/41和GK-3区块上300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测。
ONGC公司目前正在阿拉伯海开发28个小型和边际油气田,希望可以在2008年实现石油产量3500万~5600万桶,天然气产量达到5.3亿~7.06亿立方英尺。该公司已经开始在大型处理平台联合体附近着手一些边际油气田的开发工作,目前正在开展的工程包括B-22边际油气田群的开发工作(包括South Bassein大气田西部的BS-12、BS-13和B-149区块),但这些气田主要为酸性气田。该油气田群的开发工作主要包括打10口气井和6口油井。其中两口井位于South Bassein气田BF平台附近。
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一个油气集输处理平台,两个三脚式生产井平台,一条长56.5千米的不同口径的海底管道,以及对BB平台和BF平台的修建工作等。该工程计划于2009年9月份完工,有望于2020年石油最高日产量达到6700桶,日产凝析油8200桶,日产天然气1.589亿立方英尺。
据悉,剩余资金将用于另外三个大项目:B-22边际油气田群的开发项目、一条新的Uran-Trombay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以代替原管道),以及海底集输管道铺设项目(包括在Mum High油气田平台安装海底电动泵)。
总结印度石油产业政策的变化,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积极推进石油产业市场化改革,如对外资和私人企业开放油气勘探领域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允许外资进入炼油和管输业务,允许私人企业进入油品销售业务,逐步取消政府对油品价格的管制;二是切实维护消费者利益,如增加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这些地区的消费者能够获得石油产品,要求销售公司公布最高零售价格,并对牟取暴利的行为进行纠正,对价格承受力差的部门进行补贴;三是政府的职能从直接管制逐步向监管和服务转变,如明确市场准入条件并进行监管,制定作业规范并确保施工安全,维护石油工业相关数据库以对政府的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健全监管法制并明确监管主体;四是构建国家石油安全和战略体系,如加强国内油气勘探确保石油安全,建设石油期货市场牟取石油定价权。
我国目前面临石油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化和维护国家石油安全的双重挑战,印度的改革经历无疑对中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 石油价格未来会反弹暴涨,还是持续下跌
未来石油价格肯定会反弹,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石油需求量大跌30%以上,油价自然会下跌。再加上,此前沙特、俄罗斯坚持不减产,又给油价重击。目前,油价已经在20美元/桶的区间上下徘徊。趣评之所以会认为油价必然反弹,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美国会极力保住页岩油产业,必然要抬升油价;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第三,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石油需求会反弹;第四,石油价格一直都是波动性的,有涨有跌。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品,又关系到美元的霸权地位,价格既不会长期维持高位区间,又不会长期维持地位区间。
5. 石油价格上涨有哪些原因呢
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3、国际石油价格从长期看,在1986年至1998年的12年中基本上稳定在每桶15美元至20美元的水平,其间只有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以及1996年下半年有过短暂的波动;但1999年伴随欧元出台以及随后的科索沃战争,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攀升,逐渐扩大上涨幅度与速度步入大牛市。以英国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为例,1999年1月平均价格为每桶11.11美元,到12月份上涨为平均每桶25.45美元,即原油价格在1999年上涨了129%。从纽约石油市场看,1999年以来国际石油价格每年上涨幅度都达到20%以上。而从2001年至2006年6年之中,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达到118%,年平均价格水平从25美元上涨到66美元。
4、美国坐庄石油价格。其实背后真正的操控者就是美国政府和经济调控当局。一方面,美国有美元报价体系的支持,有美国海内外机构的作用;有美国纽约石油市场的效应;有与石油生产国密切的关系。美国当局运用美元贬值,在本轮国际石油价格上涨风潮中,放弃平抑国际石油价格机会,甚至被外界观察认为是故意利用公布石油商业库存数据与对冲基金等投机资本相配合,刺激拉抬国际石油价格扩大上涨,及时出仓和补仓形成价格推波助澜作用,主旨在增加石油美元流动性,维持美元依存度,实现美元全面霸权,石油美元环流是石油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态势的主线。美国“坐庄”石油价格是引起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5、全球经济增长引起石油需求上升(尤其是中国、印度),加上基金炒作和中东地区的政治前途等问题,使得油价步步攀高,并且在高位振荡。
6. 石油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今年以来油气价格上涨主要原因 原油价格上涨主要因素: 1、上游资本开支减少,传统油气田的自然衰减。 2、OPEC+对于油价的控制力度增强,通过产量调节来控制油价。 3、美国页岩的资本开支克制,利润好转,用以降低资产负债率。
欧佩克+持续减产
2020年春季,在油价暴跌的背景下,欧佩克+采取了干预措施,通过削减产量来支撑市场。虽然在当前油价已大幅反弹的背景下,市场人士预期欧佩克将就取消部分减产举措达成协议。但在2021年3月4日召开的会议上,欧佩克+同意多数成员将减产延长至4月,允许部分成员小幅增产,其中俄罗斯获准在4月增产13万桶/日,哈萨克斯坦获准增产2万桶/日,以满足它们的国内需求。
欧佩克+将减产协议顺延至4月的举动使商家感到意外,因为此前部分商家预计,欧佩克+可能放松减产措施。此外,欧佩克“领头羊”沙特表示,将延长100万桶/日的自愿额外减产。受此消息影响,国际油价再次大幅上涨,3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割的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2.26美元,至每桶66.09美元,涨幅为3.5%,是2019年4月以来近月合约的最高结算价;伦敦洲际交易所(ICE)5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结算价上涨2.62美元,至每桶69.36美元,涨幅为3.9%,是2019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投资者退居其次
交易员和分析师表示,到目前为止,支撑油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关系,而不是投机交易。目前基金经理在WTI原油期货和期权合约中持有的看涨头寸和看跌头寸之比低于2018年油价上涨时的水平。这表明,投资者并没有主导市场。
但如果基金经理涌入石油市场,押注经济活动将重启,这种情况可能改变。
供应缺口大幅增加
受欧佩克+和其他产油国的减产影响,疫情开始时激增的石油库存已出现萎缩。由于担心新一轮封锁举措会破坏市场再平衡的努力,沙特2021年1月宣布额外减产。
分析师称,得克萨斯州2021年2月出现的极寒天气曾一度使美国失去近一半的原油产量,这也将有助于消耗全球原油供应。
摩根士丹利策略师马基恩·拉茨表示,目前全球石油日需求量超过日产量280万桶/日。今年一季度石油市场的供应缺口或将是2000年以来最大的。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杰弗里·柯里表示,“石油市场正处于供应短缺状态,这正是库存大幅下降的原因。同时,由于3月7日沙特石油设施遇袭导致国际油价短暂站上70美元/桶,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三季度会达到每桶80美元。
市场抢购现货原油
对原油产量和需求进行实时衡量很难,但不同日期交付的油价之间的关系表明,买家正在争抢原油。交易商愿意支付较高溢价来持有原油现货,而不是一年后才获得原油,这与去年春季时现货原油价格下挫、与期货价格相比有大幅折扣的情况截然不同。
石油交易商托克集团首席经济学家萨阿德·拉希姆表示,“这表明市场极度渴望获得原油,以至于需要动用原油库存。虽然原油市场还未完全恢复,但绝对正在复苏”。
需求在恢复
中国和印度的石油需求已恢复,美国和欧洲的石油需求也在好转。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2021年1月美国人日均消耗1860万桶汽油和其他燃料。这与去年4月的消耗水平相比增加了26%,不过与去年1月的消耗水平相比仍低了7%。
预测油价进一步上涨是基于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有序进行和财政刺激措施将使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活动重新活跃起来的假设。拉希姆表示,“复活节之后,人们将开始旅行并恢复出行”。
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负责石油市场的副总裁保拉对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期则更谨慎。根据公路和航空流量等数据,她预计,原油需求要到2022年底才可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页岩油供应出现问题
产油国每日闲置数百万桶原油产能,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如果产油国重启这些产能,油价能否承压?分析师预计,今年欧佩克+会逐步增加产量。
但交易员和分析师表示,短期内美国石油产量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约1300万桶/日的水平。在股东和债权人要求优先考虑现金流的压力下,面对油价上涨,石油公司并未急于增产。在美国页岩油产业这种“新纪律”的约束下,钻机数量尚未达到维持每日生产1100万桶石油所需的水平,更不用说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了。
7. 2022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今年油价会回到7元时代吗
最近一段时间里面,油价一直都在上涨,截止到目前已经突破了9元大关,并且还有还有上涨的趋势。由于多个因素的影响,石油价格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度下跌,所以今年油价可能不会回到7元时代,更不会回到6元时代。2022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可能性比较小。
对整个产业链来说,过高的油价不是一件好事。油价升至每桶70美元以上将进一步减少对亚洲炼油厂的需求,进而进一步降低原油加工的利润率。
主要石油消费国印度也认为,目前的油价过高。印度HPCL石油公司董事长认为,将油价维持在50-60美元对消费者有利。
随着疫苗接种进程的加快和主要经济体各种增长复苏迹象的出现,全球对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需求目前正处于复苏阶段。自去年以来,受原油加工利润率提高的推动,亚洲炼油厂一直在缓慢提高开工率。但现在,油价的突然飙升使这种反弹面临风险。
因此,油价在后疫情时代不会大幅飙升,但在疫情期间也将处于底部,国内成品油市场短期内不会回到6元时代。
今年油价会回到7元时代吗
短时间内不会回到7元时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油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疫情期间低油价的局面可能会永远消失。
展望2022年,OPEC+将保持稳定的增产路线。美国引领非OPEC+成为石油产量增长的主力军,原油供应增长强劲。在需求方面,中国、美国和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稳步复苏,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增长势头较弱,全球经济整体正在改善。然而,由于反复流行和通货膨胀,他们仍然面临下行压力。总体来看,预计2022年世界原油市场供需平衡将由短缺转向缓和,以抑制油价上涨。
非基本面因素对2022年的原油价格不利。黄金和美元市场仍然相对疲软和看涨。美国和伊朗谈判陷入僵局,俄罗斯和乌克兰持续紧张,增加了原油市场的地缘政治风险,影响了原油供应预期。2022年,由于非基本面因素的影响,油价下行风险增加,波动加剧。
油价为什么一直上涨
1.中东长期动荡导致大量油田减少或停产,原油供应短缺直接引发国际油价冲击。油价已超过每桶60美元,并继续上涨。国际油价受美国操纵,中国没有定价权。相反,中国现在越来越依赖石油。
2.石油税太高,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等。平均每桶石油要缴纳一半的石油税。国内原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国内炼油厂的炼油盈利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不够的。炼油成本的上升自然会提高国内石油价格。
3.低油价严重打击了新能源产业。比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本身就比普通汽车高。如果油价如此之高,新能源汽车将失去市场价值。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使用低油价将是一种浪费。
4.原因在于汽车的普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买汽车。因此,一些地区的地下停车场无法容纳这么多的汽车。此外,近年来,国家在绿色出行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了相应调整,并在汽车方面做出了新的变化。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转向购买绿色能源汽车。然而,绿色汽车并不是很受欢迎。许多业主仍然使用石油和汽油。如今,石油和汽油仍然是许多车主不可或缺的汽车能源,也是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5.石油资源有限。国家对石油开采有明确规定,禁止过度捕捞。由于国家限制原油出口,石油是一种稀缺资源,必须合理规划和使用。因此,许多业主的需求与供应不成比例,因此价格会上涨。
6.汽油生产技术消耗人力物力。作为原油,原油将受到原始分馏、萃取等技术的影响。为了在市场上使用,蒸馏、催化裂化和烷基化等发动机燃料需要进行不同的加工,最终达到国家标准并在市场上使用。
8. 石油涨价了
一定会涨的,现在国际价格已经140美圆一桶了,很快就波及到国内。
最新确切消息:
从7月1号起就涨价。汽油柴油涨1000元/吨,航空油涨1500元/吨,那我们汽车加油也要涨了。
9. 国际原油为什么涨价
这篇文章分析的还不错。
国际石油市场近年来强势震荡,诸多因素互动突出,油市前景扑朔迷离。继2003年、2004年和2005年连续大幅上涨后,2006年9月份起,国际原油价格突然持续下跌到60美元左右。2007年1月份,油价一直保持在50美元左右,油价的巨幅变动,对我国经济安全具有巨大影响。本文从影响油价长期走势的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以及对油价造成冲击的短期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油价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以供参考。
一.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
影响石油价格的供给因素主要包括世界石油储量,石油供给结构以及石油生产成本。
石油产量必须以石油储量为基础。过去的几十年中,世界石油资源探明的储量一直在持续增加,2005年底世界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2007亿桶,20年间增加了4303亿桶,增长了55.8%。虽然产量的增长速度大于已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但2005年底全球石油储量与产量之间的比例为40.6年,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10年不会出现全球范围内的石油供给短缺现象。但是,由于石油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际能源机构(iea)预测世界石油产量将在2015年以前达到顶峰,全球石油供给逐步进入滑坡阶段。
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特点也对石油供给具有重大影响。目前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方主要包括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非opec国家。opec拥有世界上绝大部份探明石油储量,其产量和价格政策对世界石油供给和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而非opec国家主要是作为价格接受者存在,根据价格调整产量。但2002年以来,受强劲的世界石油需求和高油价刺激,opec产量激增,原油剩余产能从2002年的560万桶/日急剧下降到2006年的140万桶/日左右,产能利用率高于90%,通过增加产量平抑油价的能力减弱。迫使市场参与者通过构建商业库存作为应对风险的缓冲,而库存需求反过来又刺激油价上行。
美欧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纪之交通过资本运作发起的新一轮兼并联合使得世界石化产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随着石化巨头对全球石油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控制力的进一步增强,世界石化产业的发展和竞争以及石油价格的波动带来了深刻影响。
此外,石油生产成本也将对石油供给产生影响。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成本会影响生产者跨时期的产量配置决策,进而影响到市场供给量,间接地引起石油价格波动。世界石油价格的下限一般主要由高成本地区的石油生产决定,而低成本地区的石油决定了价格的波动幅度。
二.影响石油价格的需求因素
石油需求主要由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变化,替代能源的发展和节能技术的应用决定。
全球石油消费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正相关。全球经济增长或超预期增长都会牵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出现上涨。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强劲增长也使得对原油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世界原油价格震荡走高。其中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带动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长的1/3。而反过来,异常高的油价势必会阻碍世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又会影响石油需求的增加。
替代能源的成本将决定石油价格的上限。当石油价格高于替代能源成本时,消费者将倾向于使用替代能源。而节能将使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缓和。目前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这势必将对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
三.影响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
短期影响因素是通过对供求关系造成冲击或短期内改变人们对供求关系的预期而对石油价格发挥作用的。
1. 突发的重大政治事件
石油除了一般商品属性外,还具有战略物资的属性,其价格和供应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势力和政治局势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生产国际化的发展,争夺石油资源和控制石油市场,已成为油市动荡和油价飙涨的重要原因。
2. 石油库存变化
库存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一个缓冲,对稳定油价有积极作用。oecd的库存水平已经成为国际油价的指示器,并且商业库存对石油价格的影响要明显强于常规库存。当期货价格远高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增加商业库存,刺激现货价格上涨,期货现货价差减小;当期货价格低于现货价格时,石油公司倾向于减少商业库存,现货价格下降,与期货价格形成合理价差。
3. opec和国际能源署(iea)的市场干预
opec控制着全球剩余石油产能的绝大部分,iea则拥有大量的石油储备,他们能在短时期内改变市场供求格局,从而改变人们对石油价格走势的预期。opec的主要政策是限产保价和降价保产。iea的26个成员国共同控制着大量石油库存以应付紧急情况。
4. 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短期流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特征是期货市场的影响显着增强,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期货市场向现货市场传导的价格形成机制。尽管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不是油价上涨的诱发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场投资机会缺乏,大量资金进入国际商品市场,尤其是原油市场,不可避免地推高了国际油价,并使其严重偏离基本面。
5. 汇率变动
相关研究表明,石油价格变动和美元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存在弱相关关系。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产品的实际收入下降,导致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维持原油高价作为应对措施。
6. 异常气候
欧美许多国家用石油作为取暖的燃料,因此,当气候变化异常时,会引起燃料油需求的短期变动,从而带动原油和其他油品的价格变化。另外,异常的天气可能会对石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导致供给中断,从而影响油价。
7. 利率变动
在标准不可再生资源模型中,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未来开采价值相对现在开采价值减少,因此会使得开采路径凸向现在而远离未来。高利率会减少资本投资,导致较小的初始开采规模;高利率也会提高替代技术的资本成本,导致开采速度下降。
8. 税收政策
政府干预会使得市场消耗曲线凸向现在或未来。跨时期石油开采模式的税收效应依赖于税收随时间变化的现值。例如,税收现值随时间减少会改变开采顺序的决策。和不征税相比,税收最终还是会减少任意时点上的净收益,也就减少了相应时期开采的积极性。而且税收会降低新发现储量的投资回报。
10. 印度历史上的通货膨胀
过去几年,印度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受通货膨胀上升、美国次贷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今年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将有所放慢。
中国经济网报道,印度财政部长帕拉尼亚潘-奇丹巴拉姆3月底曾表示,在2008至2009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8%左右,为四年来增速最慢的一年。亚洲开发银行日前公布的最新预测也显示,今年印度经济增长率预计为8.0%,低于去年的8.7%。
分析人士指出,通货膨胀压力上升是印度经济面临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印度总理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萨米特拉日前表示,本财年印度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控制通货膨胀。
CPI升至两位数 通胀成最大挑战
今年以来,印度的通胀压力不断加大,自2月份通胀率突破5%的警戒线后一路攀升。截至6月14日的一周,通胀率已经达到11.42%,为14年来的最高。印度政府将本财政年度的通胀目标定在5%,而印度的通胀率实际已连续18周超过这一目标。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是造成印度通胀迅速恶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印度有75%的原油依靠进口。由于价格控制,这些公司无法将油价的上涨转嫁给消费者。过去两年来,随着原油价格涨了一倍,政府财政受到了严重冲击。一些印度经济学家认为,国际油价高涨导致印度石油企业出现巨额亏损,包括印度石油公司在内的一些国有企业都面临着7月份没有现金支付进口原油费用的困难局面。随着国际油价的飙升,印度政府表示,需要削减使政府财政日益吃紧的燃油补贴。
6月5日,印度政府将燃油价格上调了约11%,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程度的涨价,由此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东部西孟加拉邦的情况尤为严重,抗议导致当地学校停课,商铺关门停业,航班和火车班次取消。这次抗议活动几乎席卷了印度全境,西孟加拉邦执政党共产主义党派组织的抗议活动几乎导致该邦完全瘫痪,在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也出现了街道空无一人和店铺停业的情况。
2007年国际油价持续上行,今年6月份更突破140美元/每桶大关,这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印度来说,是一大挑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印度油价上涨带来的新一轮物价全面上涨才刚刚开始。由于通胀严重,原材料价格上涨,银行又不断加息,印度企业的生产成本大幅提高;高企的通胀率也造成印度百姓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需求减弱,企业运营陷入困境。印度工商联合会6月29日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64%的印度企业今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比去年要差。
半年暴跌36.8% 股市雄风不再
在印度经济面临考验的同时,前两年高度繁荣的印度股市也雄风不再。6月30日,印度主要股票指数BSE Sensex指数收于13396.47点,较上一交易日轻微下跌,但较今年初的高点下挫了36.8%。而在过去7年里,印度股市刚刚经历了一轮波澜壮阔的牛市,BSE Sensex指数过去五年平均年涨幅为43%。该轮牛市自2001年下半年开始启动,当时BSE Sensex触底2600点后开始回升,从此走上牛市征途,一涨就是六年多,2008年初更是创下21207点的历史新高,最大升幅达7.16倍。
今年以来受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下行影响,印度股市虽在年初有所表现,但最终转入跌市,最大跌幅超过了三成,5月还曾两度出现大盘跌停的事件。5月17日和22日,由于跌幅过大,印度股市均在盘中停盘,尤其是22日,印度孟买证券交易所大盘开盘仅几分钟便下跌10%,触发了停板机制而暂时停止交易。最近几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外投资者在印度股票市场上投入的资金,已经从净流入转为净流出,这还是自2000年以来的第一次。
央行双管齐下遏制通胀 卢比连创新低
为遏制通胀,印度央行奏响了从紧进行曲,频频上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继6月11日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8%后,6月24日再次升息50个基点至8.5%,同时还大幅上调现金准备金率至8.75%。印度央行表示,如果通胀继续恶化下去,央行将进一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保证货币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印度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说:“在当前关头,货币政策的当务之急就是避免进一步加大通胀压力,并严格控制通胀预期。”
就在印度央行宣布加息前两日,即6月22日,印度卢比创下14个月来新低至42.97卢比兑1美元。今年以来卢比兑美元累计贬值达8.3%。印度国际收支状况的恶化也拖累了卢比,其经常性项目赤字从07年开始便日益恶化,今年一季度更出现了204.86亿元逆差,较去年同期飙升近一倍。分析人士称,印度央行最新的紧缩货币政策难以阻挡印度卢比兑美元的下跌步伐,鉴于该国经常性项目赤字扩大以及股市下挫,未来数月内印度卢比实际上还可能加速下跌。
印度金砖的光泽渐渐褪去
过去三年里,得益于外国资本的持续流入、企业盈利快速增加、全球经济处于景气周期等,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8.8%,与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市场一道被并称“金砖四国”。
从2004年开始,印度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GDP实际增长率高达8.8%。2007-2008年财政年度(从4月1日起到第二年3月31日),印度实际GDP增长率高达8.7%,虽然比上一个财政年度9.6%的增速有所回落,但印度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是在高热的经济“炙烤”下,这块“金砖”从2006年底开始出现过热迹象。印度通胀率自从1995年5月攀升至11%的高点以后,逐年下滑,近几年一直保持在5%左右的适度范围,不过从2007年开始,印度国内通货膨胀有所抬头。到今年上半年,印度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光泽已经渐渐褪去。
前景仍被看好
受高通胀现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影响,今年印度的高经济增长将难以维持。为此,许多国际机构最近纷纷下调对印度经济增长的预期。6月25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氏将印度今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值从9%下调到7.6%。6月27日,另一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今年印度经济增长预期从8.6%调低至7.8%。
尽管如此,看好印度经济发展前景的依然大有人在。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尽管今年印度的经济形势比过去几年都要严峻,但由于印度国内市场庞大,目前印度经济只是增速有所放慢而已,其整体增长势头依然比较稳固。随着印度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和经济刺激计划产生效果,印度经济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亚洲开发银行也预计,明年印度经济增速将有所加快,有望达到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