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罗斯主要油田是什么油田
俄罗斯主要油田有萨莫特洛尔油田,第二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三个.秋明油田是俄罗斯第三大油田,整个油田的石油远景储量达400亿吨,可采储量50亿吨。“但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目前的年产量仅180万吨。俄方目前很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
此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国有石油公司一直无缘介入俄石油行业,尤其是俄罗斯的原油开采业。去年,总部设在哈尔滨的龙都石油有限公司以中国民企身份与俄方同为私营公司的卢克携手打造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预计总投资达10亿元。 其中由俄方投入3亿元、中方投入7亿元,在秋明油田从事石油的开采及炼制,共同实现中国石油企业在俄罗斯的“零的突破”。
炼油厂建成后将每年向中国输送其生产的三分之一成品油,约200万吨。这些成品油将主要在黑龙江省内销售,满足当地汽车用油的需要。
㈡ 俄罗斯东部油气资源蕴藏概况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碳氢化合物资源预计有850亿~900亿吨,包括石油200亿~220亿吨,凝析油30亿~50亿吨。2002年6月俄联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中着重提出要在东西伯利亚建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
一、西伯利亚油气资源概况
1.西西伯利亚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其石油储量占全俄的2/3,石油预测储量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这里分布着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和萨伊姆三大油区。
下瓦尔托夫斯克油区包括萨莫特洛尔、麦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萨莫伊洛夫卡、别洛泽尔斯克和索斯宁斯克油田。其中萨莫特洛尔油田是西伯利亚、也是原苏联最大的油田。该油田发现于1965年,面积为1800平方千米,地质储量高达60亿吨,可采储量约26亿吨;油田共分5个油层,厚度达78.5米;原油含硫量为0.75%~0.85%,含蜡量为1.45%~4.42%;油井深度为1685~2230米,1969年投产。瓦金油田发现于1963年,可采储量为5000万吨;油田共分8个油层,厚度达18~34米,油井深度为1690~2450米,于1965年投产。阿甘油田发现于1965年,油田共分3个油层,油井深度为2184~2280米,1973年投产。斯拉夫石油生产公司在麦吉昂,有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公司和麦吉昂石油天然气地质公司。
在苏尔古特油区,分布着乌斯季-巴雷克、西苏尔古特、良托尔斯克、贝斯特拉亚油田,其中乌斯季-巴雷克油田发现于1961年,探明储量为6.8亿吨;油田面积142平方千米,共分14个油层,厚度为28.7米;原油含硫量为1.33%~1.51%,含蜡量为3.3%~3.6%;油田深度为2000~2020米,1964年投产。西苏尔古特油田发现于1962年,可采储量为3.18亿吨;油井深度为2000~2330米,共分6个油层;原油含硫量为1.53%~1.82%,含蜡量为3%~3.2%,1968年投产。
萨伊姆油区是西西伯利亚开发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泽尔诺耶油田、乌宾斯克油田和莫尔季米亚—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储量大。西西伯利亚天然气潜在储量占全俄的60%,A+B+C1天然气储量占全俄的70%。天然气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北部约62万平方千米区域内。这里分布着乌连戈伊、扬堡、梅德韦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鲁津什捷尔诺夫斯克等气田。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质量好。天然气中甲烷含量超过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气的开采成本也是国内最低的。这里每开采1000立方米天然气,费用比高加索地区低44%,比乌拉尔-伏尔加地区低34%。秋明州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西西伯利亚地区天然气的主要产区。俄罗斯最着名的乌连戈伊、扬堡和梅德韦日耶等气田都位于该自治区境内。
2.东西伯利亚
东西伯利亚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伯利亚地台南部。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储量为13.3亿吨,天然气储量(A+B+C1+C2)为3.64万亿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气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潜在储量分别为118.3亿吨和43.79万亿立方米。
西伯利亚地台的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尤鲁布切诺-托霍姆斯克、索宾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州的维尔赫涅琼斯克、科维克金以及萨哈共和国的塔拉甘斯克、恰扬金斯克、中博图奥宾斯克、中维柳伊斯克、中琼格斯克等油气田(表3-1)。
表3-1 2000年西伯利亚地台主要油气田的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
资料来源:Б.Г.萨涅耶夫.俄罗斯亚洲地区和东北亚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前提条件与可能的方向.21世纪中俄区域合作展望(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论文集),2001:258
3.西伯利亚各州、边疆区油气资源分布
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是西伯利亚主要产油区。此外,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和新西伯利亚州、鄂木斯克州也有少量油气生产。
秋明州的汉特-曼西自治区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石油产量约占全俄的58%。下瓦尔托夫斯克和苏尔古特油区的大油田都位于汉特-曼西自治区。目前汉特-曼西自治区的石油开采存在一定的困难。多年来,这里石油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赶不上开采速度,导致石油储量的保障水平下降。
汉特-曼西自治区现有几家俄罗斯大型石油公司,如卢克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斯拉夫石油股份公司、秋明石油股份公司等。尤甘斯克油气公司在汉特-曼西自治区有28处采油区,东西伯利亚油气公司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和埃文基自治区有两处前景看好的油区。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新西伯利亚州、托木斯克州及哈卡斯共和国早就与尤科斯合作。该公司所属的安加尔斯克石化公司和阿钦斯克石油加工厂负责这些地区的燃料供应。此外,尤科斯在俄罗斯南部及阿尔泰边疆区也有相当稳固的地位。
托木斯克州是西西伯利亚油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开采和加工是本州的支柱性产业。托木斯克州的石油天然气工业也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苏联对西西伯利亚油田的大规模开发而得到发展的。托木斯克州石油产量位居全国第9(2000年数据),天然气产量位居全国第5(2000年数据)。
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的石油天然气的储量约占全俄的10%,在全俄位居第2位,仅次于秋明州。这里的石油质量高于西西伯利亚的石油,但开采量较小。
伊尔库茨克州石油天然气开采仅为满足本地区需求,开采规模小,产量低,有原油加工企业。位于伊尔库茨克市东北450千米处的科维克金天然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大的天然气产地,探明储量1.9万亿立方米,科维克金天然气田62.4%的股份属于秋明石油集团,开采权属于鲁西阿彼特罗列乌姆公司。目前该公司虽然获得了开采权,却只能用于再加工和内部市场供应,至今未获得出口许可。
二、远东油气资源概况
远东地区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占俄联邦国土面积的36.4%。该地区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在俄罗斯的比重占35%,仅次于占40%的西伯利亚地区,大大高于位居第3的乌拉尔地区(占25%)。其中就包括石油和天然气。远东所有行政区都拥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含油气的面积约160万平方千米,约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5%。从宏观上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大油气区:①临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萨哈林州东北邻海);②北极临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克奇海)大陆架油气区;③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大型油气区。这三个主要油气分布区的各种碳氢化合物的潜在储量分别为197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41%),176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38%),100亿吨(占全区预测总储量的21%)。整个远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等碳氢化合物的潜在总储量高达473亿吨。
萨哈林州是远东地区最重要的石油产地,约有62个油气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气田。20世纪末,萨哈林州陆地和邻海大陆架已探明石油储量3.88亿吨,天然气8770亿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该州东北海洋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远景储量分别为9.97亿吨和4.157万亿立方米。萨哈林油气田的地质特点是油气层多,构造比较复杂。萨哈其他林原油的含硫量为0.2%~0.3%,芳香烃比重大,属优质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仅各油田的差异很大,甚至同一个油田内,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异。有些油田的胶质含量不高,如涅克拉索夫卡油田为1.61%,帕罗迈油田为2.7%。有些油田树脂含量很高,如奥哈油田竟达17.2%。萨哈林气区的天然气大都属于重烃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氢,含氮量也少,氩和氦的含量较多。天然气的质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远东地区陆地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维柳伊流域、萨哈林州北部、阿穆尔河中下游、阿纳得尔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乌苏里斯山地等。
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是远东地区油气资源最富集的陆地地区。据2001年俄方公布的资料,萨哈共和国西南部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已探明的可供工业开发的天然气储量为2万亿立方米,预测储量高达16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29.16亿吨,凝析气储量3.88亿立方米。萨哈共和国的天然气不但储量丰富,而且质量也是最好的,有工业浓缩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馏分,不含有害杂质,有利于发展高效能的天然气加工业。
萨哈共和国(雅库特)境内的塔拉干油气田(石油储量1.24亿吨,天然气储量470亿立方米)的开采权掌握在俄罗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手里。塔拉干油气田是东西伯利亚地区规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气储量估计超过3.5亿吨,占俄罗斯石油开采量的13%。而塔拉干产出的原油正是俄罗斯计划供应远东原油管道第一阶段工程的。公司计划修建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设起于塔拉干油田,连接上琼斯克耶油汽田(石油储量2亿多吨),终点站为乌斯季库特市勒拿输油站,全长500千米,造价10亿卢布(约合3486万美元),年运输能力260万吨。初步计划建设13个输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铁路油罐车,纳入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的管道干线系统。公司总经理博格丹诺夫此前宣布,塔拉干—上琼斯克耶—乌斯季库特石油管道项目建设工作将于2005年内准备完毕,2006年开工,2008年完成,3年后纳入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线系统,与泰舍特—纳霍德卡管道连接。
远东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工作开展得很不均衡,重点在萨哈共和国和萨哈林州。迄今共钻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个,其中90%在萨哈林州;另外,马加丹州境内100个,楚科奇半岛70个。在萨哈共和国共发现了30多个油田和油气田,还发现6个大型天然气田。该地区石油天然气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据俄罗斯石油天然气专家的分析,分别为5%和6.5%,而西方国家的评估数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探明程度高的当数萨哈林州,分别为46.3%和28.1%,其次是萨哈共和国,上述两项指标分别为8.7%和12.8%。
此外,在堪察加半岛、楚科奇自治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还发现了一些规模不大的油气田。西伯利亚石油公司在楚科奇和白令海大陆架三个地方有油气开采许可证。该公司从2001年开始在楚科奇勘查钻探,在该地区总投入20亿卢布。由于勘探工作的重点是萨哈林周围的海洋大陆架和萨哈共和国的陆地油气资源,并在上述区域发现了大批大型油气田,因此,萨哈林州和萨哈共和国不仅油气资源开发规模大,而且也是外国投资合作的热点地区。
㈢ 俄罗斯石油工业概况是什么
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以及经济水能资源蕴藏最丰富、生产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近30年来,燃料生产增长5倍以上,电力生产增长了6倍多。同时,燃料动力的生产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石油和天然气在燃料动力平衡表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核能的增长也很明显,而煤炭已由40年代占第1位降到目前的第3位,位于石油和天然气之后。
一、石油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原油生产国,年产原油5.5亿吨左右,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原油是俄罗斯的首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年出口量约1亿吨左右。原油工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部门。
俄罗斯原油主要蕴藏在西部与北部地区,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原油储量就占全俄罗斯的3/4左右,其次为季曼—伯朝拉地区。俄罗斯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地区。
(1)西西伯利亚油田。采油区主要分布在秋明州,故称秋明油田,因其开发晚于前苏联的巴库油田和伏尔加—乌拉尔油田,故而又称“第三巴库”。这里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储集区和产区,油田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远景储量240亿吨,其中探明储量约40亿吨。该油田于60年代初开始建设,于70年代末已超过伏尔加—乌拉尔油田的产量,跃居俄罗斯第一位。于90年代初,其产量已超过4亿吨,已占俄罗斯原油总产量的3/4左右。西西伯利亚油田内共发现150多个储油区,已开发的有40多个,其中重要的有萨莫特罗尔、乌斯季—巴雷克和萨雷姆等大型油产区。西西伯利亚油田通过多条管道将原油输向前苏联各大炼油厂,进而把原油转运到黑海、波罗的海和太平洋沿岸油港,向国外出口。
(2)伏尔加—乌拉尔油田,位于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区,又称“第二巴库”。储油区面积近70万平方千米。该油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建设,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20年间,一直是俄罗斯的最大石油产区,由1978年起产量落后于西西伯利亚油田,其产量也逐年下降,但仍保持在1.2亿~1.5亿吨,占俄罗斯产量的1/5以上。鞑靼自治共和国的罗马什金、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的阿尔兰和古比雪夫州为该油田的三大产油区,三者合计产量占全油田的4/5以上。该油田位于俄罗斯经济发达地域,油品需求量大,因此,原油加工与石油化学工业发达,区内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能力达1.5亿吨,原油与油品管道纵横交错并通往外区。
(3)季曼—伯朝拉油田,位于俄罗斯欧洲地区东北部的高纬地区,地处能源短缺的西北区,距耗能高的中央区也较近。原油生产主要集中于科米自治共和国,乌萨为该油田最大采油区。全油田年产原油2000万吨左右。
除上述三大油田外,还有北高加索油田(年产1000万吨左右)和萨哈林油田(年产250万吨左右)等。
俄罗斯的原油加工能力几乎与原油开采能力相当,但深加工水平远低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炼油厂主要分布于油品需求量大的欧洲部分,乌法与萨马拉的炼油能力各为4000万吨左右,炼油能力超过1000万吨的城市还有鄂木斯克、下诺夫哥罗德、安加尔斯克、彼尔姆、格罗兹尼、雅罗斯拉夫尔、基里希和莫斯科等。
二、天然气工业
俄罗斯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的美誉。
80年代末俄罗斯天然气的探明储量约40万亿立方米,占世界的1/3以上。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地区,其探明储量占俄罗斯的4/5左右,其次为伏尔加—乌拉尔区、科米自治区共和国、北高加索和西西伯利亚等地。
西西伯利亚天然气田几乎都分布在秋明州内,又称秋明天然气田。1989年产量达533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产量的85%以上。其中的乌连戈伊气田的探明储量约8万亿立方米,为世界第一大气田,于70年代末着手开发。80年代末已达3350亿立方米,占俄罗斯产量的1/2以上。扬堡凝析气田可采储量为4万亿立方米,为俄罗斯第二、世界第三大气田,80年代中期投产,80年代末的产量近1000亿立方米。梅德韦日耶气田可采储量1.5万亿立方米,为西西伯利亚第三气田,80年代末产量达500亿立方米。
此外,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奥伦堡、伏尔加河口的阿斯特拉罕和科米自治共和国的乌克特尔等,也是俄罗斯重要的天然气田。
俄罗斯天然气管道长度已超过20万千米,主要干线均由西西伯利亚各气田通向其欧洲地区,进而将管道伸向东欧与西欧,并向那里出口天然气。
㈣ 沙特当年与强大苏联石油争斗中能占上风,究竟倚靠是什么
沙特阿拉伯之所以能够在与苏联的斗争中占据上风,主要是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的石油运输不方便,另外一方面是因为沙特阿拉伯有别的国家支持。综上所述,沙特阿拉伯主要有两个依靠,一个是地理优势,另外一个是政治优势。
㈤ 关于二战苏联的石油来源
苏联石油多了是,远东地区就有很多,高加索地区也有很多。还可以通过煤田获得大量的煤代替部分油料。美国支援的不过是一小部分而已。
㈥ 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的物产分布及种类(如:石油,粮食等)
二战期间,苏联的主要物产分布:
石油产地主要分布在高加索地区;
煤炭产地主要分布在秋明、莱蒙托夫、乌格列托沃克、锡涅戈尔斯克和瓦杜尔诺等地;
铁矿产地主要集中在南阿尔丹河、结雅河-谢列姆贾河和兴安岭-布列亚山丛等地;
粮食产地主要在乌克兰(有“苏联粮仓”之称);渔业主要集中在波罗的海沿岸、乌克兰黑海沿岸以及远东太平洋沿岸地区。
木材产地主要在西伯利亚和高加索部分地区。
㈦ 俄罗斯油气资源概况
俄罗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年产石油5亿吨左右。石油是俄罗斯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资。2009年俄罗斯石油(包括凝析油)出口2.47亿吨。石油工业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产业部门。俄罗斯也是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丰富、产量最多、消费量最大的国家,还是世界上天然气管道最长、出口量最多的国家,有“天然气王国”之称。
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千米,广阔的国土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有油气前景的陆地和海域面积约1290万平方千米,其中大陆架和海域面积为560万平方千米。俄罗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气的总资源量分别为353.5亿吨、8.4亿吨和98.74万亿立方米。截至2001年底,俄罗斯石油剩余探明储量为67亿吨,居世界第七位,占世界总储量1400亿吨的4.7%;原油探明程度不足34%,凝析油探明程度不足15.6%;天然气剩余探明储量47.5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储量149万亿立方米的31.9%
俄罗斯油气资源虽然丰富,但从地理分布上来说不十分合理,绝大部分储量集中在西伯利亚,远离国内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消费中心,仅西西伯利亚和伏尔加-乌拉尔地区的原油储量就占全俄的75%左右,其次为蒂曼-伯朝拉地区。俄罗斯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上述三个地区。其北部沿海及近海地区将是有希望的原油蕴藏区。天然气也主要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地区,其探明储量占全俄的80%左右;其次为伏尔加-乌拉尔区、科米自治区共和国、北高加索等地。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利用程度低,仅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气消费水平高的地区,储量开发利用程度已超过50%,发现新油气田的几率大大降低。
俄罗斯共有8个大油气区,其中主要油气区有5个:①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西西伯利亚油气区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油气资源十分丰富,1988年最高产量达4.1亿吨。该区共发现300多个油气田。已开发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的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油田区和萨伊姆油区。②欧洲的伏尔加-乌拉尔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俄罗斯西部,面积约78万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产量达到2亿吨。该区共发现900多个油气田。其石油产量仅次西西伯利亚,位居第二。③蒂曼-伯朝拉盆地。该盆地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东北部,它是俄罗斯继西西伯利亚、伏尔加-乌拉尔之后的重要油气产区和远景区,共发现油气田70多个。④东西伯利亚大油气区。该油气区位于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预测石油储量为115亿吨,天然气储量为44万亿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继西西伯利亚大油气区之后将要开发的另一大油气区。已发现几十个油气田,成为俄罗斯重要的油气产能接替地区。⑤俄罗斯周边海域大陆架含油气远景。俄罗斯周边海域面积620万平方千米,其中水深200~300米大陆架面积450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海洋大陆架面积的13%。据地质学家预测,上述大陆架面积中的80%,即360万平方千米为含油气远景区。
俄罗斯周边海域油气潜在可采资源量可达900亿~1000亿吨(折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气储量大6倍。石油和天然气比例中,天然气的预测资源量又占有绝对优势,石油占比重不超过15%~20%。根据俄罗斯政府制定的计划,到2020年俄罗斯在大陆架探明的油气储量有望分别达到130亿吨和20万亿立方米
㈧ 曾经的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苏联,是如何被瓦解
说起沙特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个石油富国。说的没错,沙特确实是世界闻名的石油富国。但这仅仅是几十年的历史而已,有人说过一句话“如果西亚各国没有石油,那和非洲也没什么区别。”这句话虽然偏颇,但也基本就是这样。很多人不知道,苏联曾经是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同样是出口石油,为何苏联始终玩不过沙特。
一、石油资源大规模使用于一战,当时沙特各国没有优势
其实石油这个东西,古人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了,只是感觉当时没用而已。例如宋朝的沈括就曾经发现了石油,可是当时的大宋王朝一点也不需要石油。西方各国也差不多,虽然西方各国探险家也曾发现石油。但是在以煤炭为主要资源的时代,石油的地位很低。直到内燃机的出现,石油才开始成为主要资源。不过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在石油尚未大规模推广之前。沙特等国家虽然储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但这些国家的生活水平当真不比非洲强多少。在一战的过程中,大量新式武器出现,例如战机、坦克等等。这些武器通常都以内燃机为驱动,在这样的情况下,石油的地位开始上升。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基本上抖储藏在地表很浅的位置,所以开采难度并不大。
在一战结束以后,苏联开始出现。起初苏联的石油重心并不在西伯利亚,而是在巴库地区,当时西伯利亚还没有发现石油。在二战的过程中,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逐步增大,进而确定了西亚各石油国的地位。西亚各个石油国的石油毕竟都在浅层,开采难度都很小。在二战结束以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来临,西方世界对石油的需求量急速上涨。当时的苏联虽然并不缺石油,但也无力对外出口。在50、60年代,西亚各个石油国依靠石油收入,基本上都是土豪国家。变数出现在1973年,就在这一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同为阿拉伯国家,海湾石油国为了抗议西方各国援助以色列,决定以石油为武器反击。海湾各国一方面大幅度降低石油产量,另一方面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就在此时,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超级油田。
二、苏联石油曾经非常畅通,但是价格始终不如沙特
海湾各国降低了石油的产量,但是西方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可能急速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各国必须寻找新的石油供应国。很不幸,它们只能去买苏联的石油。苏联依靠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逐步成为了世界第一石油出口国。依靠充足的石油收入,苏联开始与美国全面争霸,而且处于战略攻势。其实苏联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苏联的粮食一直歉收,苏联需要拿出一部分卖石油的钱,转手去买美国的粮食。请注意,苏联石油都在地表深层,开采成本比较高。但在高油价的驱动下,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居高不下。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国力达到了鼎盛。但是月满则亏,进入80年代中期后,国际油价开始疯狂的回落。
由于压制了石油产量,沙特等石油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沙特甚至背负了300多亿美元的债务。在80年代中期,沙特与美国达成了一系列协定。由于已经谈拢了一切,沙特等石油国开始大幅度提高石油产量。国际油价在1年之内,从每桶80多美元下降到了每桶20多美元。沙特等石油国的石油开采成本低,价格低没有关系,可是苏联石油的开采成本太高,石油价格下跌,这严重挤压了石油带来的利润。到了1987年,苏联的石油出口甚至出现了赔本的情况。苏联的经济总量只有美国的53%,军费开支却是美国的两倍以上。长期的高额军费给苏联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失去了石油收入作为支撑。
在漫长的时间里,苏联过度依赖重工、军工的严重畸形经济结构,早已为其发展种下了不良的种子。在国际油价下跌的大背景下,苏联人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机,以至于轻而易举地被一次油价大跌击倒,这背后也潜藏着长期以来的执政失误。
对原油,铜,天然气等贵金属投资有兴趣却无从下手或者已经在接触却并不理想的朋友,添加丽莎品金微信:473562950,获取每日投资获利资讯。行情走势分析,交易策略指导。
㈨ 评价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石油和粮食状况
石油肯定是不缺的。苏联一直是石油输出国。粮食一直都在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