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石油天然气煤矿叫什么
扩展阅读
南京人力资源软件怎么样 2025-05-13 23:07:15
中石油为什么活动很多 2025-05-13 22:12:34

石油天然气煤矿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8-04 12:11:34

⑴ 我国煤矿、天然气、石油主要矿产区的位置

我国国计民生的煤炭、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铅、锌、铝土、钨、钼、金、银、磷、锡、硫铁、钾盐等17种主要矿产中,共新探明大型矿产地62处,其中石油新探明冀东南堡、大庆古龙和长庆姬源3个亿吨级大油田,天然气新探明吉林长岭、长庆神木、四川广安、塔里木大北、北方淞南5处300亿立方米以上大气田,煤炭新探明41处大型矿产地。

在煤炭新探明大型矿产地中,资源储量超过10亿吨的特大型矿产地有14处。它们是: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五间房煤田、东胜煤田乌兰希里详查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白彦花煤田东区、乌审旗呼吉尔特勘查区梅林庙井田、陈巴尔虎旗煤田巴彦哈达区、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呼和诺尔煤田、锡林浩特市巴彦宝力格煤田外围朝克井田、鄂托克前旗煤田宝老岱区、新巴尔虎左旗白音查干煤炭勘查区、东胜煤田红海子区煤炭勘查区、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煤田、鄂温克族自治旗南屯—西索木煤炭勘查区,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西黑山煤田、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芨芨湖西勘查区。

新增大型铝土矿3处,分别是:贵州省务川县瓦厂坪铝土矿、云南省丘北飞尺角铝土矿、河南省陕县柿树沟铝土矿。

新增大型金矿4处,分别是:甘肃省文县阳山矿带安坝矿段南部金矿、陕西省镇安县丘岭矿段东沟金矿、黑龙江省漠河县砂宝斯金矿区、吉林省白山市金英金矿。

其余探明的大型矿产地中,钼矿2处,锌矿1处,磷矿3处。

⑵ 石油和煤矿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

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块”,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超级卷流是石油制造者?

现在全球生产的石没之中,有60%是产生了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则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页岩主要是由未经氧化的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堆积而成。由此可知当时必须有可让浮游植物繁殖又不会产生氧化的缺氧环境条件,大量的黑色页岩才会形成。

最近发现,石油源岩在此时代的形成似乎与超级卷流运动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涌出的地幔物质所形成的洋脊体积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较低的陆地变成浅海,而浅海则具有可当石油原料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极易繁殖的环境。

浅海地区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现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现象,周围的细菌为分解其残骸而消耗氧气,于是出现了缺氧环境。

地球温暖化也会改变深层海水的流动状况,由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高低不同,较低温但含有丰富氧气的高纬度地区深层海水会流向低纬度地区海洋。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减少。氧气较少的海域因而扩大,无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渐堆积,所留下的大量有机物则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变了石油的性质

由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遗骸,因此调查石油的性质便可以得知古老时期的生物演化过程和地球环境历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过程。生命是于38亿年前诞生,并逐渐地进行演化,到了距今5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爆发性的演化才开始,大约4亿4500万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陆地。

4亿4000万年至4亿年前时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当时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氢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齿类植物在此时期繁琐盛于海岸近处,因此以陆上植物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现了。

2亿9000万年前,广大的陆地普遍出现由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并到处形成被沼泽地包围的湖沼,藻类便在湖沼中开始繁殖。由此也产生了以藻类为原料的新种石油源岩,这也是陆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质石油源岩诞生的一例。

9000万年前时期,被子植物和针叶树林开始逐渐扩张到高纬度地区和高地,因而出现以陆地木材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树木的树脂成为轻质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针叶树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类,成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质的分析技术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已逐渐可以取得有关石油原料性质,以及由热能引起的变化过程等的详细资料。由此种资料即能进一步了解原料生物遗骸逐渐堆积时的环境状况。

大约1亿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所发生的全球性规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时期,分布于广大范围的1亿年前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没入地中。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大约3分之2就是此时期形成的。 石油的成分

石油中碳氢两种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成分很复杂,并且随产地不同而异。按其结构又分为烷烃(包括直链和支链烷烃)、环烷烃(多数是烷基环戊烷、烷基环己烷)和芳香烃(多数是烷基苯),一般石油中不含有烯烃。

石油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有硫醇(RSH)、硫醚(RSR)、二硫化物(RSSR)和噻吩等。在石油的某些加工产物中还含有硫化氢(H2S)。

石油中含氧化合物主要有环烷酸和酚类(以苯酚为主),此外还含有少量脂肪酸。环烷酸是指含有11~30个碳原子的羧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骈合脂环,羧基可以在脂环上或在侧链上。如:

在炼油生产中常把环烷酸和酚叫做石油酸。

石油中含氮化合物主要有吡啶、吡咯、喹啉和胺类(RNH2)等。因吡咯在空气中易氧化,颜色逐渐变深,这踉汽油久存颜色变深有关。

石油的化学组成是没有一定的,随产地不同而异。根据含烃的成分不同一般将石油分为烷烃基石油、环烷基石油、混合基石油和芳烃基石油等几大类。但许多产油国家常根据本国的资源情况而有不同的分类。

●煤的成分

通常说煤炭,有的地方习惯叫石炭。但煤不是碳。煤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层下或在地壳中经过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氢、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煤的结构复杂。视频(煤的组成和分类)

无烟煤
(含碳量95%左右)

煤的主要成分

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中存在的元素有数十种之多,但通常所指的煤的元素组成主要是五种元素、即碳、氢、氧、氮和硫。在煤中含量很少,种类繁多的其他元素,一般不作为煤的元素组成,而只当作煤中伴生元素或微量元素。
一、煤中的碳
一般认为,煤是由带脂肪侧链的大芳环和稠环所组成的。这些稠环的骨架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因此,碳元素是组成煤的有机高分子的最主要元素。同时,煤中还存在着少量的无机碳,主要来自碳酸盐类矿物,如石灰岩和方解石等。碳含量随煤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我国泥炭中干燥无灰基碳含量为55~62%;成为褐煤以后碳含量就增加到60~76.5%;烟煤的碳含量为77~92.7%;一直到高变质的无烟煤,碳含量为88.98%。个别煤化度更高的无烟煤,其碳含量多在90%以上,如北京、四望峰等地的无烟煤,碳含量高达95~98%。因此,整个成煤过程,也可以说是增碳过程。
二、煤中的氢
氢是煤中第二个重要的组成元素。除有机氢外,在煤的矿物质中也含有少量的无机氢。它主要存在于矿物质的结晶水中,如高岭土(Al203·2Si02·2H2O)、石膏(CaS04·2H20 )等都含有结晶水。在煤的整个变质过程中,随着煤化度的加深,氢含量逐渐减少,煤化度低的煤,氢含量大;煤化度高的煤,氢含量小。总的规律是氢含量随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尤其在无烟煤阶段就尤为明显。当碳含量由92%增至98%时,氢含量则由2.1%降到1%以下。通常是碳含量在80~86%之间时,氢含量最高。即在烟煤的气煤、气肥煤段,氢含量能高达6.5%。在碳含量为65~80%的褐煤和长焰煤段,氢含量多数小于6%。但变化趋势仍是随着碳含量的增大而氢含量减小。
三、煤中的氧
氧是煤中第三个重要的组成元素。它以有机和无机两种状态存在。有机氧主要存在于含氧官能团,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等中;无机氧主要存在于煤中水分、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氧化物中等。煤中有机氧随煤化度的加深而减少,甚至趋于消失。褐煤在干燥无灰基碳含量小于70%时,其氧含量可高达20%以上。烟煤碳含量在85%附近时,氧含量几乎都小于10%。当无烟煤碳含量在92%以上时,其氧含量都降至5%以下。
四、煤中的氮
煤中的氮含量比较少,一般约为0.5~3.0%。氮是煤中唯一的完全以有机状态存在的元素。煤中有机氯化物被认为是比较稳定的杂环和复杂的非环结构的化合物,其原生物可能是动、植物脂肪。植物中的植物碱、叶绿素和其他组织的环状结构中都含有氮,而且相当稳定,在煤化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成为煤中保留的氮化物。以蛋白质形态存在的氮,仅在泥炭和褐煤中发现,在烟煤很少,几乎没有发现。煤中氮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它与氢含量的关系是,随氢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五、煤中的硫
煤中的硫分是有害杂质,它能使钢铁热脆、设备腐蚀、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硫(SO2)污染大气,危害动、植物生长及人类健康。所以,硫分含量是评价煤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煤中含硫量的多少,似与煤化度的深浅没有明显的关系,无论是变质程度高的煤或变质程度低的煤,都存在着有机硫或多或少的煤。煤中硫分的多少与成煤时的古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在内陆环境或滨海三角训平原环境下形成的和在海陆相交替沉积的煤层或浅海相沉积的煤层,煤中的硫含量就比较高,且大部分为有机硫。根据煤中硫的赋存形态,一般分为有机硫和无机硫两大类。各种形态的硫分的总和称为全硫分。所谓有机硫,是指与煤的有机结构相结合的硫。有机硫主要来自成煤植物中的蛋白质和微生物的蛋白质。煤中无机硫主要来自矿物质中各种含硫化合物,一般又分为硫化物硫和硫酸盐硫两种,有时也有微量的单质硫。硫化物硫主要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白铁矿、磁铁矿((Fe3O4)、闪锌矿(ZnS)、方铅矿(PbS)等。硫酸盐硫主要以石膏(CaSO4·2H20)为主,也有少量的绿矾 (FeSO4·7H 20 )等。

⑶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天然气是什么

天然气又叫油田气、石油气。天然气是埋藏在地下的生物经过很长时间的高温和高压等作用形成的可燃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热值高、燃烧稳定的环保能源。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少量乙烷、丁烷、戊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通常将含甲烷高于90%的称为干气,含甲烷低于90%的称为湿气。它主要存在于油田和天然气田,也有少量出于煤层。
天然气的优点

1、天然气无毒性,但燃烧不完全时,容易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

2、天然气密度小,比空气轻,发生泄漏的话,一般浮在空气上面。

3、容易燃烧爆炸,具有腐蚀性。

4、热值高,大约是煤气的两倍,是液化石油气的1/3左右。

5、能溶解普通橡胶和石化产品。

6、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麻痹性。

7、天然气燃烧时干净完全。

8、天然气的输送使用比较方便。

天然气的分类

1、从天然气井中开采出来的气田气,叫做纯天然气。

2、伴随石油一起开采出来的天然气叫做油田伴生气。

3、从含石油轻质馏分的凝析油中分离出来的叫做凝析气田气。

4、从井下煤层抽出的煤矿矿井气。
天然气的用途

1、天然气可以发电,降低环境的污染。

2、天然气可以作为居民生活用燃料,大大的减少成本,并且使用起来比较安全干净。

3、天然气可以代替汽车用油,减少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质,价格低、安全。

4、天然气可以制造氮肥,代替煤,用于工厂采暖,生产用锅炉以及热电厂燃气轮机锅炉。如烤漆生产线,烟叶烘干、沥青加热保温等。

⑷ 石油和天然气矿床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具有燃烧充分、发热量高、比重小、流动性、易于开采、运输方便和成本低廉等优点,近年来的开采量和需求量迅猛增长。据统计,在工业较发达国家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地位由90%跌至30%左右,而石油、天然气则上升到65%~75%。

石油和天然气还是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化肥、农药等化学工业最主要的原料。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工产品,目前约有50余种。从石油和天然气中尚可提取大量的硫,有些还可提取氦、氩、汞。因此,人称它们为“工业的血液”。

一、石油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1.石油的组成和性质

石油主要是由多种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混合物。纯粹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碳氢化合物(烃)。烃可以分成几个族。石油主要是烷烃(CnH2n+2)、环烷烃(CnH2n)、芳香烃(CnH2n-6)所组成。此外,石油中还含有少量的非烃类,如硫、氮、氧等,但含量很低(表7-8)。非烃组成对石油的质量影响很大。原油中含硫<0.5%为低硫原油;含硫>0.5%为高硫原油。在石油灰分中还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其中以钒和镍含量最高。

表7-8 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石油是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因而没有固定的物理常数,多为墨绿色、深褐色至黑色,具明显的气味,轻质石油有芳香味,浓而黑的石油有沥青味,少数含硫、氮多的有恶臭味,密度一般在0.75~1.00g/cm3之间;石油的粘度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烷烃和溶解气的含量高则粘度小,环烷烃含量高则粘度大;石油难溶于水,却易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在紫外光照射下显出荧光,这可作为确定岩石是否含油的标志。此外,石油的导电性差,是电阻率测井中用来寻找油藏确定油层的依据。

2.石油的形成

关于石油的成因,长期以来曾有无机说与有机说的争论,现在已普遍承认石油是有机成因的。那么生油的原始物质是什么?人们曾指出石油直接起源于活的有机体,并认为细菌是促使烃类化合物转变为更多类石油烃的主要营力。海洋生物,特别是藻类被认为是最佳的生油物质。而对沉积岩的研究则表明,各种沉积物中均不同程度的含有机质:泥质岩平均为2.1%,碳酸盐岩中为0.2%,砂岩中为0.05%。目前,已能从沉积有机质中提取氨基酸、类脂物、糖类物质以及烃类和沥青组分,但它们只占有机质中很少的一部分,而绝大部分是高分子残渣———干洛根。干洛根指存在于沉积岩和沉积物中不溶解于有机溶剂的有机质。干洛根可从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腐殖酸中产生。1962年亨特首次在隔氧条件下加热干洛根获得烃类化合物。尔后提出了干洛根热降解成油的观点,这一认识得到广泛的重视和认同。

石油的生成取决于:①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②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还原环境;③促使有机质向石油转化所需要的合适温度、压力以及细菌、放射性作用等。当有机质在埋深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有大量烃类产生;因此,长期稳定下沉的深坳陷是形成石油的最主要地质构造条件。只有当沉积物下沉到相当大的深度,才能保证温度和压力升高到足以使有机物热解转化成为石油。

二、天然气的基本特征和成因

广义的天然气泛指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切气体,狭义的天然气则指分布于沉积圈中或地壳上部的各种天然气,其主体是聚集成气藏的烃气。人们一般所指的天然气,即是那些与石油有成因联系的烃类为主的气藏中的天然气。

1.天然气的化学组成

气藏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表7-8),通常甲烷为主,次为重烃气,其中以C2H6、C3H8最常见。非烃气在大多数气藏中都为次要组分,常见为N2、CO2、H2S、CO、SO2、H2、Hg以及微量或痕量的惰性气体等。有时这些非烃气也可以成为天然气的主要组成,并形成非烃气藏,如我国广东三水盆地的CO2气田,CO2高达99.53%。

2.天然气的成因类型

(1)生物成因气:亦称菌解气,是指在浅层低温的还原条件下的生物化学作用带内,由厌氧细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机质而形成的天然气(甲烷气)。通过现代海洋沉积物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矿化作用研究表明,有机质形成甲烷是细菌的代谢作用过程。在喜氧细菌的代谢作用中,游离氧很快被消耗,形成缺氧环境。在厌氧细菌生活的环境中,细菌的发酵作用明显加强,生成甲烷的速率加大。因此,富含腐殖型和混合型有机质的浅海和海陆交替带的硫酸盐还原作用带以下深度,是生物气大量生成的有利环境。生物气在天然气工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占世界天然气总探明储量的20%以上。

(2)与成油作用有关的天然气:指分散的有机质(干洛根)在热降解成油过程中,与石油一起形成的甲烷为主的天然气,也包括液态烃在过成熟阶段热裂解形成的甲烷气。由于这种天然气在成因上和分布上与石油关系密切,又称为油型气。油型气通常有三类:①油田气,指溶解于原油中的气体和从原油中析出呈游离状态的气体;②气田气,是一种与石油没有伴生关系的甲烷气,产于与石油大体相同的构造中;③凝析气,是一种含有凝析物(油)的气体,这种气体冒出地面后,由于温度和压力的下降,会析出液态凝析物,它是一种轻质的、淡黄色液态烃,称为凝析油。

(3)煤层气:也称煤型气,是指煤在煤化过程中变质作用阶段所形成的天然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煤矿开采过程中不时涌出或爆炸的瓦斯,就是煤层气。在实际应用中,有人也称之为煤成气。从真正意义上讲,煤成气是指煤或煤系有机质在天然热力作用下生成的热解气,多聚集于煤层之外其他储层中。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洁净、高效的能源,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发利用。世界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因此煤层气潜量巨大。就目前所知,在世界发现的26个最大气田中,有16个是煤层气气田,其最终探明储量占26个最大气田总探明储量的72.2%。煤层气将成为今后世界上开发的最主要能源矿产之一。

近年来,随着洁净煤技术热潮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煤炭地下气化就是将处于地下的煤炭进行有控制的燃烧,通过对煤的热化学作用而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这种人为的使煤产生的可燃气不属于天然气范畴,但对煤的洁净和充分利用以及替代天然气资源具有变革性意义。

(4)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水合物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能源,预计40年或50年后将大部分替代行将枯竭的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是由碳氢气体(主要是甲烷气)与水分子组成的一种冰状固体物质,在低温(<10℃)、高压(>10MPa)下由有机质形成并储存于深海底之下的浅层沉积物孔隙内,大陆上永久冻土带也有大量天然气水合物。据估算,其资源量为(1.8~2.1)×1016m3,相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总资源量的两倍,其总量之大足以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世界开发利用的潜在能源。

(5)无机成因气:泛指在沉积作用过程中捕获的气体、岩石受热分解以及遭受变质后的脱气、岩浆析出气等各种无机成因的天然气。形成气藏的主要是CO2气。

三、油气藏和油气显示

1.油气藏的形成

油气藏是油气聚集的最基本单位。它的形成首先要有产生大量油气的生油(气)岩(烃源岩);其次要有具渗透性的储集岩,以容纳从生油岩中运移出来的油气;第三要有储集岩与非渗透性盖层或其他遮挡因素所组成的圈闭,以捕捉和聚集油气。

(1)生油(气)岩:指可能产生或已产生石油(气)的岩石。由生油(气)岩组成的地层叫生油(气)层。在一定地质时期内所形成的生油(气)岩与非生油(气)岩的岩性组合,叫生油(气)岩系。生油(气)岩都是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岩,以暗色的泥质岩和泥晶碳酸盐岩类为主。世界上所有大型油气田差不多都和泥岩、泥灰岩密切相关。在实际工作中,要准确地鉴定或定量地评价生油(气)岩,通常要进行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及有机质转化指标等方面的测试和研究。

(2)储集岩:指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又能输出油气的岩石。由储集岩构成的地层,称储集层或储层。储集岩必须同时具备良好的孔隙性和渗透性。砂岩的孔隙度高,并且渗透性能好,因而是良好的储集层。其次为石灰岩和白云岩。裂隙发育的页岩、变质岩和火山岩也可以作为储集层。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油气,99%以上储集在沉积岩储层中,其中又以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主。碎屑岩储集层包括砂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未胶结或胶结松散的砂层;碳酸盐岩储集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粒屑灰岩、生物骨架灰岩等。

(3)盖层: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对储集层起封隔作用、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组成盖层的岩石为不具渗透性的岩石,如泥岩、页岩、蒸发岩。其中,泥岩和页岩盖层常与碎屑岩储集层伴生,而蒸发岩盖层则多与碳酸盐岩储集层并存。

(4)油气的运移:有机物质转变成油气只是提供了形成油气藏的物质来源,只有使分散状态的油气经过运移而大量聚集后才能形成油气藏。油气的运移就是油气在地壳中因自然因素引起的移动。引起油气运移的动力因素有:上覆沉积负荷不断增加,导致压实作用而形成流体运动;由于埋藏深度增加,在温度升高的热力作用下,流体膨胀造成流体运动;其他动力因素,如粘土矿物脱水作用、毛细管作用、水动力作用等。油气从生油(气)岩中向外运移的过程,称为初次运移。油气脱离生油(气)岩后在储集层内运移,称二次运移。只有当储集层具有一定的倾角以及构造运动形成圈闭时,储集层中的油气和水才能在动压力、重力及水力等因素作用下继续向岩层上倾方向运动,直至遇到能捕获油气的圈闭,油气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5)圈闭和油气藏:圈闭亦称油(气)捕,指能阻止油气在储集层中继续运移并将其聚集起来的空间场所。圈闭必须具备储集层、盖层和一定的遮挡(或封闭)条件。根据控制圈闭形成的地质因素,圈闭可分为3种基本类型(图7-35):Ⅰ类为构造圈闭,为储集层在褶皱和断层作用下形成的圈闭,包括背斜圈闭、断层圈闭、裂缝性圈闭、刺穿构造圈闭;Ⅱ类为岩性圈闭,为储集层岩性横向变化造成的圈闭,包括透镜体圈闭、岩性倾向尖灭圈闭、生物礁圈闭;Ⅲ类为地层圈闭,是一组不渗透性岩层,不整合覆盖在具有储集性岩石上面造成的圈闭,包括不整合圈闭、潜伏剥蚀突起圈闭。通常最重要的圈闭是背斜构造,油气常聚集在背斜的顶部。

图7-35 圈闭的类型及油气藏类型示意图

聚集了一定数量油和气的圈闭,称油气藏。如果圈闭中仅聚集了石油,称油藏;只聚集了天然气,称为气藏。储量可供工业开采的油气藏,称为工业油气藏。一个地区,只有具备生油层、储油层、盖层、圈闭等基本条件,并且油气经运移进入圈闭聚集,才会形成油气藏。

2.油气显示

油气显示是指石油、天然气以及石油衍生物在地表的天然露头,有时也包括钻井岩芯或矿井巷道中见到的含油气迹象。其中,石油衍生物是指由石油演变而来的一系列有机矿物。常见的宏观直接油气显示有:由地下沿断层或其他通道向上运移而透出地表的液态原油,称为油苗,随地下水渗出或随泥浆涌出,呈薄膜状浮于其表面者,称为油膜;气苗通常在水中或泥浆中呈连续或断续的气泡冒出,有时从土壤或岩石中直接溢出,并可嗅到特殊的气味,甚至听到嗤嗤的响声;被液态原油浸染的岩石通常为砂岩,含油砂岩分为油砂和油斑,油砂指全部被原油所浸润的砂岩,油斑则指局部被原油浸染的砂岩;地下高压的天然气挟带地下水、泥砂、岩块喷出地表,所携带的泥砂等固体物质在溢出口形成锥状堆积体,即泥火山,实际上,泥火山是气苗的一种特殊形式;地表岩石含有石油沥青矿物(地蜡和沥青)属于固体显示。油气显示对油气藏的调查勘探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油气田和含油气盆地

在地表同一块面积下,油气藏类型和数目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组合的,即存在着不同圈闭类型或同种圈闭的多个油气藏。一般把受单一地质因素控制的同一面积内油气藏的总和称油气田。如果在同一面积下,圈闭中只聚集了石油或天然气,则称为油田或气田。

含油气盆地指有过油气生成,并运移聚集成为工业油气田的沉积盆地。含油气盆地在其地质发展演化的某一时期为沉积坳陷区,在同一盆地内或若干生油期,有相似的油气聚集过程。沉积盆地的基底可以是古老变质岩系或老的沉积岩层,其上有含油沉积盖层。在横向上常表现有分割性,隆起和凹陷相间。凹陷区往往是有利的生油环境,而隆起区则对油气聚集非常有利。

发现和勘探油气田首先要对该地区的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①区域构造条件,含油气盆地的内部构造特征;②区域地层关系、生油层、储油层、盖层的组合条件;③油气圈闭条件,尤其是构造圈闭类型和特征;④油气藏的保存条件;⑤油气显示。

⑸ 石油天然气煤炭属于什么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类矿产的产生最短也是以万年来计算的。从有机质的沉积、压实、埋藏、再经过一系列演化过程,这个时间短则上万年,长则以千万年甚至亿年计算。因此被称为不可再生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不可再生资源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历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比,其形成非常缓慢,与其他资源相比,再生速度很慢,或几乎不能再生。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而不可能保持其原有储量或再生。其中,一些资源可重新利用,如金、银、铜、铁、铅、锌等金属资源,另一些是不能重复利用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当它们作为能源利用而被燃烧后,尽管能量可以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但作为原有的物质形态已不复存在,其形式已发生变化。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按是否能够再生,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能再重新产生。

⑹ 煤、石油、天然气是怎样产生的

天然气的产生

科学家们认为,天然气的形成多数与生物有关,例如礁型的天然气资源。在地质历史中,海洋里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分泌钙质骨骼的能力,在水深、温度、光照和海水含盐度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便形成了坚固的生物礁。研究得知,钙藻类、海绵、水螅、苔藓虫、层孔虫、珊瑚等等都曾是地质历史中的造礁生物,现代海洋中的生物礁就是由珊瑚和藻类共同形成的。在漫长的地质史中形成的礁体厚度巨大,它们死亡后,被沉积物覆盖并埋藏在地层深部,在长期的地质作用下,逐渐成为石油和天然气形成的物质基础。科学家们通过对地史时期和生物礁的研究发现,在礁体的生物骨骼遗骸中具有成千上万的孔洞和空隙,含有较理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它们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储集提供了便利条件。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已在湖北、四川等地找到了一批产量丰富的礁型天然气田。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尸体,生物的细胞含有脂肪和油脂,脂肪和油脂则是由碳、氢、氧等3种元素组成的。生物遗体沉降于海底或湖底并被淤泥覆盖之后,氧元素分离,碳和氢则组成碳氢化合物。

我们已经在地球上发现3000种以上的碳氢化合物,石油是由其中350种左右的碳氢化合物形成的,比石油更轻的碳氢化合物则成为天然气。煤矿与石油的成因很类似,但煤是植物的化石,又是固态。

大量产生碳氢化合物的岩石即称为“石油源岩”。埋没于地中的石油源岩受到地热和压力的影响,再加上其他多种化学反应之后就产生石油,而石油积存于岩石间隙之间便形成油田。

地壳变动而石油生成

我们最近逐渐了解地球内部的变化与石油的生成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在描述此种关系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内部的状况。

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公里,覆盖地球表面的地壳下方是由岩石形成厚达2900公里的“地慢”,其下方则是由金属形成的“地核”,并以大约5100公里深处分界,分为“外核”与“内核”。外核主要是由液态金属铁组成,内核则主要是固态铁。 地球表面铺满坚硬的“板 块”,厚度约有100公里,是由向上喷出的“洋脊”产生的,’在 缓缓移动到“海沟”后就沉降于 另一板块下方。 80年代后期,人们学会捕捉地震波传递到地球内部时的立体图,于是发现令人惊讶的地慢活动状况。高温又巨型的上升流“超级卷流”由地底涌上后,以蘑菇形态分别存在于夏威夷和非洲大陆正下方。此外,低温的巨型下降流“冷卷流”则以水滴形态占据亚洲大陆及南美洲大陆正下方的冷卷流似乎是沉降到地函底部。

我们现在的知道的是,地幔内部落热对流是以冷卷流向超级卷注移动的形态而形成的。此种运动不仅影响板块运动,似乎也对整个地球的地质和环境的变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超级卷流是石油制造者?

现在全球生产的石没之中,有60%是产生了恐龙称霸地球时期所形成的石油源岩,所形成的“黑色页岩”则遍布世界各地。黑色页岩主要是由未经氧化的藻类等浮游植物遗骸堆积而成。由此可知当时必须有可让浮游植物繁殖又不会产生氧化的缺氧环境条件,大量的黑色页岩才会形成。

最近发现,石油源岩在此时代的形成似乎与超级卷流运动的活化可以促使由地下涌出的地幔物质所形成的洋脊体积增大,海面因而上升,使得较低的陆地变成浅海,而浅海则具有可当石油原料的藻类等浮游植物极易繁殖的环境。

浅海地区的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而出现大幅增加和大量死亡的现象,周围的细菌为分解其残骸而消耗氧气,于是出现了缺氧环境。

地球温暖化也会改变深层海水的流动状况,由于高纬度地区与低纬度地区海水的温度高低不同,较低温但含有丰富氧气的高纬度地区深层海水会流向低纬度地区海洋。但地球温暖化的现象减少。氧气较少的海域因而扩大,无法氧化的浮游植物便逐渐堆积,所留下的大量有机物则形成石油源岩。

生物的演化改变了石油的性质

由于石油的原料是生物的遗骸,因此调查石油的性质便可以得知古老时期的生物演化过程和地球环境历史。

生命的演化大概有下述的过程。生命是于38亿年前诞生,并逐渐地进行演化,到了距今5亿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寒武纪时期,爆发性的演化才开始,大约4亿4500万年前,生命也登上了陆地。

4亿4000万年至4亿年前时期,石油源岩的主要成分是当时繁茂的浮游植物所形成的耐碳氢化合物。另一方面,羊齿类植物在此时期繁琐盛于海岸近处,因此以陆上植物为原料的石油源岩也出现了。

2亿9000万年前,广大的陆地普遍出现由裸子植物组成的森林,并到处形成被沼泽地包围的湖沼,藻类便在湖沼中开始繁殖。由此也产生了以藻类为原料的新种石油源岩,这也是陆上植物的繁盛促使新性质石油源岩诞生的一例。

9000万年前时期,被子植物和针叶树林开始逐渐扩张到高纬度地区和高地,因而出现以陆地木材为原料的石油源岩。另一方面,树木的树脂成为轻质原油的原料,形成新的石油源岩。针叶树林的增加竟使得木材取代了藻类,成为石油源岩的主要原料。

最近石油性质的分析技术有长足的进步,我们已逐渐可以取得有关石驮�闲灾剩�约坝扇饶芤�鸬谋浠��痰鹊南晗缸柿稀S纱酥肿柿霞茨芙�徊搅私庠�仙�镆藕≈鸾ザ鸦�钡幕肪匙纯觥?

大约1亿7000万年到200万年前所发生的全球性规模“阿尔卑斯造山运动期”也造出了巨油田,在此时期,分布于广大范围的1亿年前前后形成的石油源岩都没入地中。现有的石油和天然气有大约3分之2就是此时期形成的。

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2

石油是当今世界极其重要的工业能源,被称作“工业的血液”,素有黑色金子之称。石油这种黑棕色的,粘稠的液体,以前面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那么,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

经过长期的研究,以证明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古老的地质年代里,古代海洋或大型湖泊里的大量生物、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埋在泥沙下,在缺氧的条件下逐渐分解变化。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它们又被送到海底,被埋在沉积岩层里,承受高压和地热的烘烤,经过漫长的转化,最后形成了石油这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

据估计,全世界海底石油的总储量在3250亿吨,占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些石油多分布在中国近海、中东、波斯湾、墨西哥湾、西非几内亚湾和北海等浅海海底。

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暴露了它们的来源,它们都是有机物,应
当与古代生物有关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油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伴随着沉积
岩的形成而产生的。远古时期繁盛的生物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在流水的搬运下,
大量的有机物被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机物与无机的碎屑混合,并沉积在盆底。宁静的深层水体是缺乏氧气的还原环
境,有机物中的氧逐渐散失了,而碳和氢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碳氢化合物,并
与无机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气是零散地分布的,还没有形成可以开采的油田。此时,
水盆底部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沉。在地下的压力和高温的影响下,
沉积物逐渐被压实,最终变成沉积岩。而液体的石油油滴们拒绝变成岩石,在沉
积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它们被挤了出来,并聚集在一处,由于密度比水还轻,
所以石油开始向上迁移。幸运的话,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终会遭遇一层
致密的岩石,比如页岩、泥岩、盐岩等,这些岩石缺少让石油通过的裂隙,拒绝
给石油发通行证,石油于是停留在致密岩层的下面,逐渐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层,叫做储集层,拒绝让石油通过的岩石,叫做盖层。如果没有盖层,
石油会上升回到地表,最终消失在地球历史的尘烟中,保留不到人类出现的时候。 内容:石油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暴露了它们的来源,它们都是有机物,应
当与古代生物有关系。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油气(石油和天然气)是伴随着沉积
岩的形成而产生的。远古时期繁盛的生物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在流水的搬运下,
大量的有机物被带到了地势低洼的湖盆或海盆里。在自然界这些巨大的水盆中,
有机物与无机的碎屑混合,并沉积在盆底。宁静的深层水体是缺乏氧气的还原环
境,有机物中的氧逐渐散失了,而碳和氢保留下来,形成了新的碳氢化合物,并
与无机碎屑共同形成了石油源岩。

在石油源岩中,油气是零散地分布的,还没有形成可以开采的油田。此时,
水盆底部的沉积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下沉。在地下的压力和高温的影响下,
沉积物逐渐被压实,最终变成沉积岩。而液体的石油油滴们拒绝变成岩石,在沉
积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它们被挤了出来,并聚集在一处,由于密度比水还轻,
所以石油开始向上迁移。幸运的话,在岩石裂隙中穿行的石油,最终会遭遇一层
致密的岩石,比如页岩、泥岩、盐岩等,这些岩石缺少让石油通过的裂隙,拒绝
给石油发通行证,石油于是停留在致密岩层的下面,逐渐富集,形成了油田。含
有石油的岩层,叫做储集层,拒绝让石油通过的岩石,叫做盖层。如果没有盖层,
石油会上升回到地表,最终消失在地球历史的尘烟中,保留不到人类出现的时候。

煤炭是怎样形成的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虽然它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代替,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为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
煤炭是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然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
一座煤矿的煤层厚薄与这地区的地壳下降速度及植物遗骸堆积的多少有关。地壳下降的速度快,植物遗骸堆积得厚,这座煤矿的煤层就厚,反之,地壳下降的速度缓慢,植物遗骸堆积的薄,这座煤矿的煤层就薄。又由于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原来水平的煤层发生褶皱和断裂,有一些煤层埋到地下更深的地方,有的又被排挤到地表,甚至露出地面,比较容易被人们发现。还有一些煤层相对比较薄,而且面积也不大,所以没有开采价值,有关煤炭的形成至今尚未找到更新的说法。
煤炭是这样形成的吗?有些论述是否应当进一步加以研究和探讨。一座大的煤矿,煤层很厚,煤质很优,但总的来说它的面积并不算很大。如果是千百万年植物的枝叶和根茎自然椎积而成的,它的面积应当是很大的。因为在远古时期地球上到处都是森林和草原,因此,地下也应当到处有储存煤炭的痕迹;煤层也不一定很厚,因为植物的枝叶、根茎腐烂变成腐植质,又会被植物吸收,如此反复,最终被埋入地下时也不会那么集中,土层与煤层的界限也不会划分得那么清楚。
但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和依据,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家住在离城不远的乡村,每当盛夏雨季来临时,一场暴雨过后,村子中央就会出现一条湍急的“小溪流”,我们许多小朋友就会跑到那里面去嬉戏,那小溪流也会因暴雨停止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小,最后干涸。但在没有断流之前你会发现,很多水流处却被冲下来的木棍儿、杂草等漂浮物堵塞,形成一个个小的水坎儿。为了能让水流通畅,我们不时地把那些小水坎扒开,有的时候也会借此筑起一道小溪上的“堤坝”。既便是现在居住在城里,一场暴雨过后,街道上很多地方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漂浮物截住了水流,堵塞了下水道口,而且很多漂浮物又被集中地滞留在一个地方的现象。
小巫见大巫,由此我们便可以推断出煤炭的形成可能与洪水有直接关系。如果没有洪水那样强大的力量和搬运的功能,煤炭的形成绝对不会那么集中,也不会那么优质。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千百万年前的地质历史期间,由于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地面上生长着繁茂高大的植物,在海滨和内陆沼泽地带,也生长着大量的植物,那时的雨量又是相当的充沛,当百年一遇的洪水或海啸等自然灾害降临时,就会淹没了草原、淹没了大片森林,那里的大小植物就会被连根拨起,漂浮在水面上,植物根须上的泥土也会随之被冲刷得干干净净,这些带着须根和枝杈的大小树木及草类植物也会相互攀缠在一起,顺流漂浮而下,一旦被冲到浅滩、湾叉就会搁浅,它们就会在那里安家落户,并且象筛子一样把所有的漂浮物筛选在那里,很快这里就会形成一道屏障,并且这个地方还会是下次洪水堆积植物残骸(也会有许多动物的残骸)的地方。当洪水消退后,这里就会形成一道逶迤的堆积植物残骸的丘岭,再经过长期的地质变化,这座植物残骸的丘岭就会逐渐地埋入地下,最后演变成今天的煤矿。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1998年中国遭受的一场罕见的水灾,为何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那是因为中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很低,而且有森林的地方多在高海拔地区,在平原到处是粮田,几乎到了没有什么森林可淹的境地,只不过是淹没了一些农田的防护林,并且农田防护林的树木很稀少,而且树木的根须又十分的发达,抓地抓得十分牢固,短时间的浸泡、冲击不会造成多大危害。而森林中的树木就不同了,很多树木都挤在一起生活,它们为了吸食太阳的能量,拼命地往上长,根须并不发达,一旦一处树木被洪水连根拨起,就会连带成片的树木被洪水毁掉,就如同放木排一样,顺流漂浮而下,势不可挡,最后全部堆积在一个地方。
另外,由于人类对大自然认识的增强,抵御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兴修水利,筑起坚固的堤坝,加固江堤、河堤,大大地减缓了凶猛洪水的冲击力,泛滥的现象少了,甚至乖乖地听从人类的召唤,并把凶猛的洪水变成了电能、动能、热能,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社会。
不仅洪水有搬运动植物这样的能力,而且潮汐、台风、海啸也具备这样的能力。由于地震、火山喷发等因素引起的海啸,可以使海浪掀起三、四十米还高,并且在顷刻之间把一个岛屿上的动植物扫荡一空;把海岸线附近的一切生物全部洗劫。
再者,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地球表面上的物质不可能永久的一成不变地等待着地球进行沉降运动的,而且地球表面上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循环流动着的。因此,“水灾说”是使煤炭形成得如此集中、优质,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是有说服力的,也是能够令人信服的。
煤炭千真万确是植物的残骸经过一系统的演变形成的,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仔细观察一下煤块,就可以看到有植物的叶和根茎的痕迹;如果把煤切成薄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就能发现非常清楚的植物组织和构造,而且有时在煤层里还保存着像树干一类的东西,有的煤层里还包裹着完整的昆虫化石。值得探讨的是它为何形成得如此集中,而且又是那么如此的优质呢?
由于古代的在植物大量沉积,被深深的埋在地层下,受到高压和高温,经过几亿年的时间,变成煤炭
煤矿和其它矿一样,是层状的,且不是到处都有,如果是地表植物积聚而成,则不会那么集中,应该到处都有,所以我认为,书上所说的不对。碳元素是地球故有的,地表的碳大部分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地心的碳以单质形式存在,地心的碳向地表喷出时,一部分为钻石,一部分为石墨,大部分为煤(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物质),和其它大部分矿的成因一样。
植物当被压在地下,在长时间的缺氧高压的条件下便会形成煤。
石炭纪地球植物大繁盛,为煤的形成形成的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来的造山运动为煤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经过常年累月,便有了煤。

⑺ 石油天然气开采属于矿山企业吗

矿是指蕴藏在地层中可供开采使用的自然资源:铁~。煤~。金~。油~。气~。采~。
矿山是指有完整独立的生产系统,经营管理上相对独立的矿产品生产单位;是开采矿石或生产矿物原料的场所。
从这里可以看出矿山和石油天然气开采的区别:矿山的产品是矿石。
因此,石油天然气开采属于资源企业,但不属于矿山企业。

⑻ 说说我国石油,天然气,煤矿主要布的地区。

天然气:
中国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中国气田以中小型为主,大多数气田的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勘探开发难度大。1991-1995年间,中国天然气产量从160.73亿m3增加到179.47亿m3,平均年增长速度为2.33%。 我国天然气资源量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西盆地。同时,我国还具有主要富集于华北地区非常规的煤层气远景资源。 近几年,祖国的东南西北中天然气勘探喜讯频传,初步为我们描绘出了21世纪天然气发展的轮廓。 东,就是东海盆地。那里已经喷射出天然气的曙光; 南,就是莺歌海-琼东南及云贵地区。那里也已展现出大气区的雄姿; 西,就是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在那古丝绸之路的西端,石油、天然气会战的鼓声越擂越响。它们不但将成为我国石油战略接替的重要地区,而且天然气之火也已熊熊燃起,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北,就是东北华北的广大地区。在那里有着众多的大油田、老油田,它们在未来高科技的推动下,不但要保持油气稳产,还将有可能攀登新的高峰; 中,就是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的天然气勘探战场越扩越大,探明储量年年剧增,开发工程正在展开。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生产的主力地区。我国

主要煤矿分布:
山西:大同、阳泉 太原 吕梁 晋城 朔州
内蒙古:鄂尔多斯 乌海 呼伦贝尔
陕西:榆林 铜川 神木
辽宁:阜新 抚顺 调兵山
宁夏:宁东
黑龙江:双鸭山 鸡西 鹤岗
江苏:徐州
四川:攀枝花
贵州:六盘水
安徽:淮北
河南:平顶山
河北:开滦、峰峰

石油:
1、陆上:
东北:松辽盆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吉林油田)
华北:渤海湾盆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大港油田、冀东油田)
西北西南:川陕盆地(西南油田、长庆油田)、新疆青海: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吐哈油田等
华中:中原油田、河南油田、江汉油田等
2、海上:
渤海:蓬莱19-3油田
东海:春晓等油气田
南海:莺哥海盆地

⑼ 什么是天然气 和石油是什么关系

天然气是沼泽等潮湿地带由腐烂的动植物尸体腐烂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而石油是地下深层经过漫长的高压化学反映产生的~
所含物质比较多~主要是大分子的碳氢化合物~

⑽ 在中国开采天然气的公司有哪些

没有外资可以独立在国内开采石油,都是合作,外国合同者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从生产的石油(气)中回收其投资和费用,并取得报酬。
合资基本都是下属子公司签订,具体公司名字不太熟悉,
壳牌和中石油的合资公司在我国西北部的长北天然气田进行开采
中国燃气与阿曼国家石油公司组成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由中东及全球其他地区进口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原油及燃油至中国,并将推行各项能源相关项目,如开采和生产石油及天然气。
国内管道燃气营运商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与韩国第三大集团SK集团(SK Group)旗下的SK能源(SK E&S)签署合资合同,在中国及世界其他地区投资包括天然气开采、液化、运输、城市燃气分销以及液化石油气(LPG)进出口

国内主要天然气生产商有: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产量占总产量的68%;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产量占18%;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产量占9%;其它仅占总产量的5%。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
长庆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港油田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长庆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河南石油勘探局
中国石化集团西北石油局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江苏石油勘探局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中国石化中原油气高新股份有限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永宁钻采公司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二连分公司
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吴起石油钻采公司采油一厂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呼伦贝尔分公司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大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杏子川钻采公司
延长管理局南泥湾钻采公司
延长石油管理局吴起石油钻采公司采油二厂
延长油矿管理局下寺湾钻采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定边石油钻采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靖边石油钻采公司
延长油田股份公司瓦窑堡钻采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王家川钻采公司
MI能源公司
海南福山油田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商河县大明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公司南江分公司
胜利油田高青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重庆鼎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德阳新场气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东苏旗锦嘉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青平川钻采公司
新疆广汇液化天然气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鄯善分公司
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中梁山煤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龙星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横山石油钻采公司
万通集团乾安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
中原油田分公司内蒙古采油事业部
吉林京原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油田黑油山有限责任公司
龙泉驿区天然气公司
长岭县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德阳联益石油天燃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松原市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煤层气勘查开发总公司定边油气勘探开发部
唐山北田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松原天曦港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新左旗苏131试采区
四川江油川西北宏发能源总公司
江苏华扬油气试采工程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子洲县钻采公司
松原经济技术开发区华茂通石油开发有限责任
松原市永达油田开发高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乾安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延安石油机械厂
松原市联华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松原市乾源油汽开发有限公司
延安市燃气总公司
吉林省松原市华都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省前郭洪源油气开发有限公司
松原市宁江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英旺钻采公司
锡盟华北石油管理局二连油区综合服务处
松原市长松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华油集团公司吉林分公司
吉林省吉原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宏源燃气股份有限公司
湛江市南油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采油公司
松原市华新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松原华源石油开发技术有限公司
松原市宁江区小油田开发公司
吉林前郭亿丰能源有限公司
兴源油汽开发有限公司
华池县石油经销公司
成都华油茂源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
吉林省桦甸市北台子油页岩开发有限公司
延长油矿管理局直罗钻采公司
桦甸市鸿昌油页岩发展有限公司
前郭县龙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
松原石油技术开发服务有限公司
云南省陆良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
华池县军地公司
吉林省四方坨子农场石油开发公司
什邡市华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松原市六合有限责任公司
淄博北威二氧化碳开发有限公司
黑河市西岗子煤矿
前郭县长新石油回收利用公司
新庙镇福利采油厂
高青金捷天然气销售有限公司
桦甸市大城子油页岩有限公司
镇赉县英大石油开发公司
西南油气田犍为液化天燃气
吉林省北方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沈阳奥德燃气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