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为什么石油价格影响总供给曲线
扩展阅读
装修设计怎么协调价格 2025-05-14 10:15:09
苯丙乳液成本大概多少钱 2025-05-14 10:15:08

为什么石油价格影响总供给曲线

发布时间: 2022-08-02 17:39:01

㈠ 利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分析在石油价格上涨时,对国民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同时打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在货币市场上,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使LM曲线向左移动,均衡利率水平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在产品市场上,一方面由于利率水平上升造成投资需求下降(即利率效应),总需求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价格水平的上升还导致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以及该国出口产品相对价格的提高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求下降,该国的出口也会减少、国外需求减少,进口增加。这样,随着价格水平的上升,总需求水平就会下降。



(1)为什么石油价格影响总供给曲线扩展阅读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

1、设定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下限水平定为每桶40美元,即当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40美元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不再下调。

2、建立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设立专项账户存储,经国家批准后使用,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3、放开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液化石油气出厂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

4、简化成品油调价操作方式。发展改革委不再印发成品油价格调整文件,改为以信息稿形式发布调价信息。

㈡ 石油价格大幅增长对总供给有何影响

石油价格大幅上涨,会一定程度遏制有事的消费,减少需求总量,从而对供给总量和价格产生影响。

㈢ 宏观经济学题目:其他条件不变,国际石油涨价,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怎么移动,为什么

国际石油涨价,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㈣ 石油价格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

石油价格对总供给曲线的影响:价格升高,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

供给曲线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简单的说,是指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曲线。

供给指的是个别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价格越高意味着供给量越多。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是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的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一条曲线。

一般而言,供给量与价格会呈正相关。影响供给的因素包含:该商品的自身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㈤ 20世纪70年代石油冲击导致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原因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3年宣告结束。

(5)为什么石油价格影响总供给曲线扩展阅读

在7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长停滞、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同时存在,凯恩思主义受到质疑。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国际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当时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自此,由中东地区爆发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漫延全球。

㈥ 微观经济学石油价格提高对汽油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

石油的价格提升会导致汽油的价格提升,导致平衡点沿供给曲线移动

㈦ 宏观经济学:什么叫正面供给冲击为什么石油价格下降是正面供给冲击啊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用来分析GDP与价格变动关系的两个重要的宏观概念,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依据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变动可以对宏观经济作出基本判断。(关于GDP在笔记十二中讨论过)总供给(AggregateSupply)记为AS,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企业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它取决于价格水平、经济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各种相关因素,既影响长期(潜在)总供给又影响短期总供给。但有些因素,尤其是资源、技术对长期(潜在)总供给的影响更大一些;有些因素,如气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对短期总供给影响更大一些。仅仅影响短期总供给的是投入品价格(工资率、原料价格等)。讨论长短期的问题。又回到了潜在GDP这个概念,我们只需理解对生产投入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否发生了实质变化来区分长短期,涉及一个生产能力和实际产出的问题。总需求(AggregateDemand)记为AD,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经济中各部门所愿意支出的总量,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支出的总和,它既取决于价格水平,也取决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和其他因素。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可以得到供求的均衡,产出和价格水平在这一点达到平衡,相应地决定就业水平。简单形象的分析的工具就是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类似于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分析,来帮助理解政策工具和技术进步是如何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从而决定总产出和总价格的的均衡水平。横轴Q表示总产出(GDP),纵轴P代表价格总水平(CPI),总需求曲线AD表示假定在其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人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将要购买的数量;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总供给曲线AS所表示的是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企业所愿意生产与出售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假定其他影响总供给的因素保持不变)。总供给曲线显示了总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在长期中,总供给量并不取决于物价总水平,而是取决于经济体的资本、劳动以及用来把投入变为产出的生产技术,因此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在短期中,当物价水平背离了人们的预期时,由于错觉、粘性工资或粘性价格的作用,供给量就背离了由各类生产要素所决定的自然水平。当物价高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高于其自然率,当物价水平低于预期水平时,供给量就低于其自然率,因此,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AD和AS曲线的形状与微观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似,但含义绝对不同,AD和AS曲线体现的是总产出水平和总价格水平的决定,其前提是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以及资本存量这类因素保持不变。现代经济学中讨论的函数关系都在类似的假定下;而微观经济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指的是单个的商品的数量和价格,其前提是假定国民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等因素保持不变。AS和AD交叉在一起,就可以发现价格和产量的均衡值,所谓宏观经济均衡是指总产量和总价格水平这样一种组合,此时,买者和卖者都不再愿意改变他们的购买量、销售量或价格水平。短期宏观经济均衡可能出现三种状态:1、充分就业均衡,当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产量恰好处在长期总供给曲线上时,我们称这时的宏观经济均衡为充分就业均衡。这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失业率处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这是宏观经济的理想状态。2、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失业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从而企业开工不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3、通货膨胀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均衡时决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实际产出超过了潜在GDP的水平,推动了价格的上升。以上分析说明,宏观经济均衡很难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出现了经济的短期波动和商业周期。AD和AS曲线在受到非价格因素的外在冲击(SHOCK)时,会发生移动。当物价水平(P)不变时,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等宏观因素的变动会引起整条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凡是可能影响到社会对产品或劳务总需求的因素都可以称为总需求冲击。减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政府支出的增加、出口需求的增加、对未来经济走势乐观的预期等等都是正向的总需求冲击;反之,则是负向的总需求冲击;凡是可能引起社会总生产能力或成本变化的因素都可以称为总供给冲击。原材料价格的下降、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增加、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以及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高都会造成正向的总供给冲击;反之,原材料价格的上升、自然资源可获得性的下降、台风、霜冻、干旱、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的破坏以及劳动力数量的减少等都会造成负向的总供给冲击。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引入,使宏观经济理论分析跃然纸上,为IS-LM模型的建立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奠定了基础。

㈧ 解释什么是总供给曲线,并说明石油价格上升如何影响总供给曲线和产出

供给曲线以几何图形表示商品的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简单的说,是指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曲线。

㈨ 短期总供给曲线影响因素怎样影响

需求曲线,更多是受“产品价格”变化的影响。

这里的“价格变化”我之所以打引号,是我自己的理解,其包括:

1、原产品价格;

2、替代性产品价格(也就是竞争性产品价格);

3、互补性产品价格(比如汽车跟石油,kindle跟电子书等等);

4、收入变化(收入增加,原产品价格不变,就变相降价了);

末了加一个,就是个人喜好或技术变革(技术变革,又可以放入到因收入增加,某些正常商品变成劣等商品,比如诺基亚传统手机,在智能手机出来后,就从正常产品变成劣等商品了);

原产品价格变化

注意,原产品(就是我们要分析的目标产品,比如猪肉,鸡肉,或啤酒,白酒,或汽车等等)价格的变动,需求曲线不会平移(也就是曲线是不动的,但,需求量会随价格变化而变动)随便找了一个图,假设我们目标产品是西红柿,也就是单纯西红柿价格变化,上图中Deman Curve曲线并不会整体移动,但会因为价格变化,在某个具体价格下该约束条件下(也就是在某个价格A)需求量变化。

要点1:(原产品)单纯价格的变动,仅仅影响的是需求的变化,而不会导致需求曲线的移动,而供需更重要的是需求曲线的变化。

(或许有些绕,自己慢慢理解)

替代性产品

什么是替代性?简单说,比如棉花和化纤。如果棉花价格过高,而石油价格维系地位,那么,纺织企业一定有动力去利用化纤产品来替代纯棉的纱锭。比如原来划算的替代价格(我随便假设啊)是1吨棉花=2吨化纤制品,现在化纤制品降价20%或棉花涨价20%,那么,就会导致棉花需求下降,是任何给定价位的需求,相对于初始需求曲线都会下降,此时成为需求曲线左移(减少);

反之,依然。(化纤涨价,棉花降价或不涨价,也会导致棉花需求上升,曲线右移)

㈩ 用图形说明,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升引起了哪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曾连续多次采取限制石油生产的措施。由于石油为各国的重要能源,其需求缺乏弹性,所以,当OPEC组织决定降低产量时,石油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需求量下降幅度。这从短期来看会增加该组织成员国的收益,从长远来看也有利于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若该组织不限制石油的生产,则各成员国将因价格下跌而减少其收益
简单来说就出石油出口国降低产量,拉升了价格,就“危机”了。
1973-1974年,在阿拉伯国家采取的石油减产、禁运、提价、在国际石油公司中增加参股权和对国际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国际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一场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人们通常称之为“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危机在西方世界造成极大恐慌,引发了西方国家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以阿拉伯国家为主的欧佩克组织点燃引线,将西方国家自己埋放的炸弹全部引爆。为支援埃及和叙利亚发起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不少欧佩克组织成员对欧美国家实施了石油减产和禁运。由此引发的能源价格上涨,对许多西方国家的经济造成迅速而有力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