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知道地下有石油
进行勘探,你可以看看石油勘探的东西,我现在发一点东西给你,石油以及其他矿产的发现的办法相同,首先是经过地质工作者进行小比例尺踏勘,划分出地层,这种工作比较粗糙,只是对整个地区的大致了解,然后在小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做出地质图来(通常是用1:5万的地形图作为底图),全国各省都做这样的工作,然后在把各省的地质图合并到一起,成为中国构造地质图。 这是最初步的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在普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了许多矿产。分析各种矿产赋存的形式和各个地层主要赋存的矿产。做了这些工作后,奠定以后寻找各种矿产的基础,便于指挥和安排野外地质人员的去向。 从地质的普查资料中可以得知,石油的生成赋存形式主要在古老地层中的岩石——油页岩,凡是找到这种岩石,都会有石油的沉积,经过地表揭露后,把资料收集汇总,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设计勘探钻孔(根据地层的倾角,利用三角函数算出钻孔的孔深)。 根据勘探的精度布置钻孔,收集钻探资料,测孔等工作,勘探的过程大楷就是如此。 至于有些地区石油赋存多,有些地区赋存少,这主要决定于石油成矿后的后期构造的作用和含油地层的出露。 从整个中国地质图上可以分析含油构造,含油盆地等地质特征。 做 这些工作都需要专业学校毕业的人才能胜任。如地质专业,物探、水文地质、化探、勘探等。
Ⅱ 海底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于海底什么地形
石油主要的聚集于盆地,再细的话就是聚于背斜构造上,目前也发现一些向斜的构造上存在石油,但是很少,主要还是背斜。
Ⅲ 为什么都是在沙漠发现油田比较多
“总是沙漠地区产石油”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事实上世界上有很多大油田不是在沙漠地区.
例如世界上远景储量最大的秋明油田,就位于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平原上,那里不是沙漠地区.
又如中国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印尼、尼日尔爾利亚、美国阿拉斯加的大型油田,以及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大油田,都是在气候湿润地区,而不是沙漠地区.还有很多的海上油田,更不是在沙漠地区.
你会产生石油出产于沙漠的印象,可能主要是因为世界第一大产油区在中东,以及我国塔里木盆地出产石油的影响.
不过,有一点需要提到的,就是产石油的地区,有一些会倾向于形成沙漠气候.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知道石油是沉积的产物,也就是要地壳下沉,形成沉积岩,才会有石油产出.而地壳下沉,通常就会形成沉积盆地.
世界上大部分石油都出产于古代的或现代的大型沉积盆地里,如果那个大型沉积盆地是一个封闭盆地,周围是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那么这种封闭地形区多数都会因为水汽被周围山地高原阻隔而变得干旱,容易形成沙漠.
但是有很多盆地并不完全封闭,或者周围山地不高,或者离海洋不远,并不都形成沙漠气候,所以在各种气候区域内都会有石油.
Ⅳ 石油一般储藏在什么地质构造中
石油是当今世界极其重要的工业能源,被称作“工业的血液”,素有黑色金子之称。石油这种黑棕色的,粘稠的液体,以前面渗透到人类生活的许多领域。那么,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呢?经过长期的研究,以证明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变来的/在古老的地质年代里,古代海洋或大型湖泊里的大量生物、动植物死亡后,遗体被埋在泥沙下,在缺氧的条件下逐渐分解变化。
随着地壳的升降运动,它们又被送到海底,被埋在沉积岩层里,承受高压和地热的烘烤,经过漫长的转化,最后形成了石油这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据估计,全世界海底石油的总储量在3250亿吨,占整个地球石油储量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些石油多分布在中国近海、中东、波斯湾、墨西哥湾、西非几内亚湾和北海等浅海海底。
而中东产的石油由于中东地势犹如一个盆地,这更好储存天然的石油.
Ⅳ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中东这个地方这么多
石油的形成,在地质学上也有不同的说法,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吨升至143.1亿吨,跃居全球第二。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石油有海相沉积和陆相沉积之说,中东地区属海相沉积。从世界范围看,有两个基本事实:一是大多数含油气盆地的生油岩是海相沉积地层;二是世界上产油量多,储量规模最大,最丰富的含油区在中东地区,石油产量、储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储量的70%以上,而这一地区生油岩也都是海相地层。
Ⅵ 我国煤和石油的分布与地形有什么联系
煤和石油多形成与沉积环境,一般是背斜储油。北方的石油多在背斜盆地,煤层多是上升的山地、高原附近
Ⅶ 地球上波斯湾地区盛产石油,这是为什么呢
石油是一种黏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是各个国家重要的矿产资源,石油既是能源,又是资源,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目前,人类社会可以说是离不开石油资源的,利用石油我们生产了汽油、柴油等燃油,利用石油我们生产了化肥、杀虫剂等农药,利用石油我们生产了塑料原料,利用石油我们生产了各类化纤原料,可以说我们身边的很多产品都是以石油为基本原料的。
Ⅷ 什么样的地质条件有利于石油的生成
要使沉积物中的有机质能够保存下来,需要有特定的地质条件。大家都知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泥沙和有机质是在水的携带下,在一个低洼的地区沉积下来。因此,首要的地质条件就是要有一个低洼的地形。这种低洼地形,根据它的规模大小,分别称为盆地、坳陷、凹陷、洼槽等,并在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中是不断变化的。若随着地壳的运动继续下沉,它就能继续保持低洼的地形,可以继续接受沉积物,使地层厚度不断增大。若随着地壳运动上升,则低洼幅度就逐渐变小,
接受沉积物就少,使沉积的地层厚度变薄。如果升到水面以上,则失去了低洼的形态,不但不接受沉积物了,反而使早先沉积的东西会被风化剥蚀掉。由此可见,不断下沉的盆地或坳陷对有机质的聚集才是有利的。这里提到了两个因素,一个是地层沉积,另一个是盆地下沉。它们在进行过程中都有一个快慢问题,前者叫“沉积速度”,这与沉积物来源的充足与否有关系;后者叫“沉降速度”,这与地壳运动的强弱有关系。二者要有恰当的配合是最为理想的。如果沉积速度小于沉降速度,就会使洼地内水体的深度相对增大,使有机质的下沉到底的距离加长。这样沉积物受水中氧的作用时间也就长了,对有机质会起到破坏作甩。如果沉积速度大于沉降速度,则洼地的水体会变浅,甚至干枯成为陆地,使有机质暴露在大气中受氧的作用,以致遭到更大的破坏。因此,有利于有机质保存的另一个地质条件,就是两种速度要大体相当,即沉降多少,沉积物就补充多少。这被称为“补偿性的沉积速度”。
要生成石油还有一个必须具备的地质条件,就是缺氧的“还原环境”。这就是要求接受沉积物后的洼地水体能保持封闭或半封闭,或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能迅速被后来的沉积物所覆盖,使之与氧隔绝,防止有机质的氧化和逸散。
Ⅸ 石油形成需要什么地址和地形条件
首先,大地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强烈地壳拉张会产生低洼、深陷的古海盆或古湖盆的还原环境。大家都知道,原始有机质在陆地表面难以保存,有机质极易被氧化破坏,只有当原始有机质在比较广阔长期被海水或湖水淹没的低洼地区,在隔氧的还原环境下,才有利于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这种环境并不是到处都有的,它受到多种地质条件严格控制。那些沉陷规模大的湖盆或海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需要经历多期地壳构造运动,形成地势高低悬殊的高山和平原盆地以及深埋在地下看不见的很多起伏不平的隆起带和洼陷带。从现今全国地形图看,所分布着的大大小小众多被高山包围的沉积盆地(如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盆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陕甘宁的鄂尔多斯盆地,甘肃酒泉盆地,四川盆地,东北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以及中国沿海大陆架的若干沉积盆地等都有利于有机质堆积、保存,为油气生成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地壳运动还可以产生巨大的热量,能加速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
其次需要适合油气生成的古地理条件和古气候条件。
无论在海相沉积盆地还是在陆地湖相沉积盆地中,油气的生成还需要一个大量生物繁殖和生长的地域,如浅海大陆架区、陆地的深水?半深水的古湖盆区。
在海洋大陆架区,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水体较宁静,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的繁殖,尤其是各种浮游生物异常发育,死亡后不需经过太深的水体即可堆积下来,再加上这些部位邻近河流三角洲,陆上各种有机质也源源不断地被河流带入海中,致使这一带地层中的有机物质特别丰富,为极有利的生油气区。大陆上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发育的深水?半深水湖泊具有稳定的还原环境水体,浮游生物特别发育,还有来自湖泊周围河流带来的大量有机质。相反,在滨浅湖区、沼泽地区水体动荡,有机质受氧化破坏则很不利于生成石油;或者在浅海区,虽然生物也极为繁盛,但是水体中的氧含量也很高,死去的生物或者被其他生物吃掉了,或者迅速被氧化破坏了,无法被保存下来,因而也就谈不上以后形成石油了。
这就是说,地质历史上发育的湖盆、海盆从总体上讲具备了生油、气的大背景、大环境,但是要形成有工业价值的油气还需要适宜于有机质发育的古地理条件?海洋大陆架的较深部位、陆地的半深水?深水湖泊区。
不言而喻,古气候变化也影响到各种生物的生长和繁盛程度。温暖、潮湿的暖湿带?亚热带气候最有利于各类生物的生长。我国西北地区现今的气候基本上是属于干旱少雨的气候带,生物极不发育,将今论古,道理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