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康菲石油产量怎么样
扩展阅读
活力28哪个产品最好 2025-05-15 05:17:06

康菲石油产量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07-30 06:57:58

①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的康菲中国

在与中海油(CNOOC)的合作努力中, 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在11/05区块发现了蓬莱19-3 海上油田。在合作开发位于中国渤海湾的蓬莱19-3和蓬莱25-6油田中,康菲石油中国公司是该油田的作业者。2002年12月该项目一期投产,日均原油产量为两万五千桶。项目的一期开发使用一座井口平台和一艘租用的浮式采油、储油和输油船 (FPSO)。
2005年1月17日,蓬莱19-3油田二期及蓬莱25-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ODP)正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并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之一。蓬莱油田二期项目中的详尽工程设计和建造项目正在进行之中, 根据计划, 其中要涉及到的设施有几座井口平台、中央处理设施和一艘新的大型FPSO。一期项目中的平台将与新建的FPSO相连, 新FPSO船身长 300 多米,日处理原油能力可达19万桶。预期将在2007年上半年开始二期项目的首次投产, 届时第二座井口平台将完成与现有FPSO的连接,新建的FPSO预计可在2008年底投入生产。
在南海,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海上油田西江24-3于1994年投产。一年后第二个油田西江30-2投产。1997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了西江24-3的卫星油田(24-1)。该油田的开发使用水平延伸钻井技术,曾经创立了几项世界钻井纪录。2005年西江油田日均原油产量为七万二千五百桶。自1994年投产以来,截至2005年12月31日,西江油田累计产量达到3.1亿桶。

② 页岩气的开发利用

受美国页岩气成功开发影响,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呈快速发展态势。
随着水力压裂技术日臻成熟,美国兴起了页岩气开发热潮。成功开采页岩气使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产气大国,随着技术的进步及探明储量的持续增加,未来页岩气开采将进入爆发式增长期,并带动美国的天然气生产进入“黄金时代”。
数据显示,在2000年,页岩气产量不足美国天然气供应的1%,而今天已经占到30%,而且份额还在上升。得益于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2009年,美国取代俄罗斯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占世界天然气总产量份额达到20%。2012年,美国天然气销售量更达到7160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加30%。
受美国页岩气成功开发影响,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呈快速发展态势。墨西哥计划未来2年投资20亿美元开发页岩气。已有40多家跨国石油公司在欧洲寻找页岩气,埃克森美孚公司已开始在德国进行钻探,雪佛龙公司和康菲石油公司开始在波兰进行勘探,奥地利OMV公司在维也纳附近测试地质构造,壳牌公司将页岩气勘探目标锁定在瑞典。能源供应大国俄罗斯尽管具有超大规模的常规天然气储量,但也还是做好了开采页岩气的准备。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以及非洲的南非等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页岩气的发展规划。
页岩气成为新宠,不仅深刻影响天然气市场格局,而且开始改变美国一些高能耗的重化工业的命运。由于能源成本下降明显,美国的化工、制造业出现“回流”现象,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
在我国,根据《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完成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实现2015年页岩气产量65亿立方米,2020年力争达到页岩气年开采量为600亿至1000亿立方米。如果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我国天然气自给率有望提升到60%至70%,并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中的占比提升至8%左右。这将有助于扭转我国过度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并减少能源对外依存度。 页岩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技术和多层压裂技术、清水压裂技术、重复压裂技术及最新的同步压裂技术,这些技术正不断提高着页岩气井的产量。正是这些先进技术的成功应用,促进了美国页岩气开发的快速发展。如果能引进这些先进技术,将为中国页岩气开发助一臂之力。
中国页岩气开发技术不断进步:一个是钻井技术,3500米的页岩气井、2000米的水平钻最快45天就完成。二是分钻压裂技术已经完全掌握并基本实现了国产化。 虽然有吸附与游离相天然气的同时存在,但页岩气的开发并不需要排水降压。由于页岩中游离相天然气的采出,能够自然达到压力降低的目的,从而导吸附相及少量溶解相天然气的游离化,达到进一步提高天然气产能并实现长期稳产之目的。由于孔隙度和渗透率较低天然气的生产率和采收率也较低,因此岩气的最终采收率依赖于有效的压裂措施,压裂技术和开采工艺均直接影响着页岩气井的经济效益。
有专家提到根缘气,J.A.Masters (1979)提出了深盆气(Deep bagas)思想,建立了气水倒置的模式,描述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广阔前景。由于识别难度大,P. R. Rose等(1986)提出了盆地中心气(Basin-centergas),B.E.Law等人研究思路将该类气藏的识别方法从“区域气水倒置”改进为“没有边水”,从而简化了繁琐的识别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前了对该类气藏的识别时间。由于对“无边底水的确定仍然较多的钻井地质资料故仍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经过实验研究,将根缘气确定为致密砂岩中与气源岩直接相连的天然气聚集,并强调其中的砂岩底部含气特点。由于紧邻气源岩(根)天然气与地层水在运移动力上形成直接传递的连续介质,故被视之为根缘气。该类气藏主体形成于砂岩普遍致密化后,大致对应于煤系及暗色泥岩的热解及石油的裂解生气阶段,故一般的埋藏深度相对较大。
根缘气研究方法基于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原理,将气藏识别技术推进到单井剖面即是否出现并发育砂岩底部含气特征(与常规圈闭中的砂岩顶部含气模式和特点完全不同),在野猫井(而不是预探井甚至开发井)上即可对气藏类型进行最早期的快速识别。只砂岩底部含气就能够说明天然气在成藏动力上的连续性,并进一步阐述天然气成藏的机理特点,从而确定天然气的聚集机理类型,即深盆气、盆地中心气、缘气甚至向斜含气或满盆气等的存在,确定天然气的成藏、富集及分布特点将气藏类型识别的时间向前延伸至勘探限为后续勘探思路最大限度的时间。 页岩气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也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问题,比如水资源的耗费和污染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阳建发自华盛顿 美国是页岩气开发最早、最成功的国家,由于储量丰富、开发技术先进,美国的页岩油气资源开发已渐成规模,2011年其页岩气产量达到1800亿立方米,占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34%。曾有专家预测,有了页岩气的补充,美国的天然气足够使用100年。
不过,虽然页岩气减少了美国的对外能源依赖,对于大规模开发页岩气,美国国内仍然存在诸多争议。 页岩开发助美成油气大国
美国非常规能源储备十分丰富,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在美国可开采的天然气储量中,页岩气、致密型砂岩气和煤层气等非常规能源天然气储量占到60%。
美国石油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算上页岩天然气资源,美国达到开采标准的油气资源居世界首位,比沙特阿拉伯多24%。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政策、技术进步等支持下,美国率先在全球勘探和开发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之后,美国在水压破裂和水平钻井技术方面的进步,解决了从页岩中开采油气的技术和成本挑战,美国页岩气开发逐渐形成规模。
2000年,美国页岩石油每天开采仅20万桶,仅占美国国内总开采量的3%,而2012年每天开采100万桶。美国页岩气产量也从2000年的122亿立方米暴增至2010年的1378亿立方米。
美国剑桥能源咨询公司预计,到2020年底美国每天可产出300万桶页岩石油,超过2012年原油产量的一半。美国PFC能源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页岩油气资源将占美国油气产出约三分之一,届时美国将是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国,超过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 因浪费水、易污染遭抵制
页岩气的开发改变了美国的能源结构。过去数十年来,煤电一直是美国电力的主要来源,2003年占比仍达53%。但随着页岩天然气的开发,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廉价天然气,造成很多煤电厂关停,天然气发电厂兴起。2011年前9个月,煤电比例降至43%,而天然气发电比例则从2003年的不足17%升至25%左右。 不过,页岩气也引发了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首先是消耗大量水资源且不可回收。页岩天然气开采所使用的水压破裂技术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由此油气开发商开始抢占农业用水,甚至会挤占市政用水。据介绍,灌溉640英亩(约合2.6平方公里)干旱土地需要4.07亿加仑(约合15.4亿升)水,可收获价值20万美元的玉米,等量的水如果用于水压破裂技术钻井,可获得价值25亿美元的石油。由于钻井所使用的水注入页岩层,比地下蓄水层要深得多,主要被岩石吸收,不能再回收利用。
开发页岩气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页岩油气开采在钻井过程中要经过蓄水层,钻井使用的化学添加剂会对地下水形成污染威胁。主要输送从油砂中提炼的重油的“Keystone”管道在2010年5月就曾发生两次重大泄漏事故,造成严重污染和生态破坏。
正是因为存在诸多隐患,美国环保团体和农牧业团体强烈反对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奥巴马政府也推迟决定“Keystone”管道延长线项目的实施。

③ 塘沽的康菲石油公司怎么样啊待遇好吗

不知道给你的是什么岗位, 应该说无论是出海还是陆地办公室的工作,待遇上还是非常可以的,不过海上的工作强度会较渤海石油的同级别要大,另外最近康菲海上也比较缺人.康菲的各项福利政策也比较齐全,它的薪酬据我了解是每年都会有一个基本标准,07年的标准就比06年高,然后会跟据工作情况逐年有调整.
有问题欢迎继续交流.

④ 页岩气的政府支持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规模储量大、易探好采的常规能源越来越少,这严重威胁着各国的能源战略安全。近20年来,随着勘探和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资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特别是美国页岩气的大规模开发,对提高该国能源安全、降低对外依存度、缓解天然气供应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美国最早发现、研究、勘探和开发页岩气的国家
1821年,在美国纽约州的弗罗里达,页岩气第一次作为一种资源从浅层、低压的裂缝中采掘出来。页岩气的水平钻探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1947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口页岩气井。页岩气的大规模工业开发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那时,美国的传统天然气储量的下降驱使联邦政府对相关的研发项目进行投资,并且最终促成了定向井与水平井、微震成像以及大型水力压裂技术的形成。直到20世纪70、80年代,页岩气开发仍然被认为是无法商业开发的。 面对传统天然气储量的下滑,联邦政府对许多替代能源项目进行了投资,其中包括页岩气。投资项目包括1976年东部页岩气项目,以及每年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对天然气研究所的研究经费支持。1982年,联邦政府对该研究机构投入了巨额资金。联邦政府通过1980年的能源法案对能源行业提供了税收优惠等其他优惠政策。能源部随后于1986年与几家私人天然气公司成功建造了第一口利用空气钻井技术的多裂缝页岩气水平井。在20世纪80至90年代,联邦政府进一步通过29号法案对非传统天然气的税收优惠鼓励页岩气钻探。微震成像技术起源于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对于煤床的研究。这一技术后来在水力压裂法页岩气开发和远洋石油钻探方面有广泛应用。George P. Mitchell是公认的水力压裂法之父,而且他成功地将开采成本降到4美元。这使得水力压裂法具有商业价值。Mitchell Energy公司利用各种技术于1998年成功实现了第一次具有经济效益的页岩压裂。他们创造性地利用了非胶化压裂液技术。从此以后,页岩气成为了美国发展最为迅猛的主要能源组成部分。世界其他各国也纷纷开始页岩气的研究。据国际能源署估计,页岩气能够从技术上增加50%的可开采天然气储量。
Mitchell能源公司在美国东部纽约州Chautauqua县泥盆系Perrysbury组Durdirk页岩中钻探,在井深21米处,从8米厚的页岩裂缝中产出天然气。美国的页岩气开发取得巨大成功,扭转了美国天然气一直以来进口的局面。美国的页岩主要发育在20个州21个大小不等的盆地里。据最近的估算,美国页岩气资源量为42万亿立方米~52.6万亿立方米,2012年前后商业开采主要集中在5个盆地,即密歇根盆地的Antrim页岩、阿巴拉契亚盆地的Ohio页岩、福特沃斯盆地的Barnett页岩、伊利诺伊盆地的New Albany页岩和圣胡安盆地的Lewis页岩。其中,Barnett页岩是当前美国页岩气开发的主力层位,也是各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学习的样本,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最新的统计,其资源量约0.74万亿立方米,产量在2005年已经超过美国页岩气产量的一半,现所占比例更高。
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历程,从Barnett页岩开采看,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以前——直井大型水力压裂;第二阶段:1997~2002年——直井大型清水压裂为主;第三阶段:2002~2007年——水平井压裂技术开始试验;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水平井套管完井及分段压裂技术,逐渐成为主体技术模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替代能源发展的税收激励或补贴政策,这些政策法规包括:1980年的《能源意外获利法》出台替代能源生产的“税收津贴”条款,对1979~1993年钻探的非常规油气,包括2003年之前生产和销售的页岩气和致密气实施税收减免,对油气行业实施5种税收优惠;1990年的《税收分配综合协调法案》和1992年的《能源税收法案》扩大了非常规能源的补贴范围;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1992年取消了管道公司对天然气购销市场的控制,规定管道公司只能从事输送服务,这使得非常规天然气的供应成本大幅度降低;1997年的《纳税人减负法案》延续了替代能源的税收补贴政策;2004年的《美国能源法案》规定10年内政府每年投资4500万美元用于包括页岩气在内的非常规天然气研发等;2005年美国《能源政策法案》将水力压裂从《安全饮用水法》中免除,解除了环境保护局对这一过程的监管权力,从而让水力压裂技术很快应用起来。从2005年起,美国政府加大了开发难采天然气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大降低了天然气开采税;为激发土地所有者与开采公司签署土地租赁合同的积极性,政府给土地所有者增加了25%的强制提成;并且鼓励天然气企业积极开展水平井钻探和多级地层水力压裂工序等技术创新。在这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的推动下,页岩气勘探开发取得了明显成果。
最近几年,随着墨西哥湾深水油气产量的急剧下滑,一些大石油公司开始通过对已有页岩气开发经验的中小公司的合伙、参股或收购等形式参与美国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世界上第二个对页岩气进行勘探开发的国家
加拿大是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对页岩气进行勘探开发的国家,页岩气生产也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加拿大页岩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且资源分布面积广、涉及地质层位多,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地区,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中泥盆统的霍恩河盆地和三叠系Montney页岩,艾伯塔省与萨斯喀彻温省的白垩系Colorado群,魁北克省的奥陶系Utica页岩,新不伦瑞克省和新斯科舍省的石炭系Horton Bluff页岩。根据加拿大非常规天然气协会(CSUG)的资源评价结果,加拿大页岩气的资源量大于42.5万亿立方米,其中霍恩河盆地和Montney的页岩气资源最为丰富,据世界能源委员会估计,其页岩气资源量为39.08万亿立方米。已有多家油气生产商在加拿大西部地区进行页岩气的开采或开发试验,但与美国相比,加拿大页岩气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商业性开采。按照CSUG主席Michael Dawson在2009年9月一次报告的观点,加拿大的页岩气区带中只有Montney达到了他所称的商业开发阶段,霍恩河盆地则部分处于先导生产试验阶段,部分还处于先导钻探阶段;魁北克低地、新不伦瑞克省以及新斯科舍省的页岩还处于其所称的早期评价阶段。
加拿大在西部沉积盆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部和艾伯塔地区)上白垩统Wilrich组及其同时代地层、侏罗系Nordegg/Fernie组、三叠系Doig/DoigPhosphate/Montney组、Exshaw/Bakken组和泥盆系Ireton/Duvernay组开展了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预测该区页岩气资源量约24万亿立方米。CSUG认为西部(包括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北部Bowser盆地)Colorado页岩段、侏罗系及古生界页岩和东南部的泥盆系页岩具有开发的潜力。
早期的页岩气生产来自艾伯塔省东南部和萨斯喀彻温省西南部白垩系科罗拉多群的Second White Speckled Shale,2000年~2001年才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三叠系的Upper Montney页岩开始商业性的页岩气生产。
2004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能源矿产部将页岩气的区域资源评价列入能源发展。泥盆系评估工作已完成,三叠系评估项目正在进行。2006年,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油气委员会已核准的白垩系和泥盆系页岩气试验区块共计22个。
随着对页岩气的认识加深,加拿大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兴趣大大增强,勘探开发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北部的中泥盆统霍恩河盆地与三叠纪的Montney页岩。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许多公司对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还扩展到了萨斯喀彻温省、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不伦瑞克省以及新斯科舍省。 英国和波兰是该洲页岩气前景最好的国家
2009年,国际能源署预测欧洲的非常规天然气储量为0.35万亿立方米,其中将近一半蕴藏在泥页岩中,这个数字远低于美国,从全球来看,除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欧洲的页岩气储量可能是最少的。欧洲页岩气主要集中在英国的威尔德盆地、波兰的波罗的盆地、德国的下萨克森盆地、匈牙利的Mako峡谷、法国的东巴黎盆地、奥地利的维也纳盆地以及瑞典的寒武系明矾盆地等。其中,英国和波兰是欧洲页岩气前景最好的国家。
欧洲启动了多项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2009年初,德国国家地学实验室启动了“欧洲页岩项目”(GASH)。此项跨学科工程是一个为期6年的多学科页岩气研究开拓计划,由政府地质调查部门、咨询机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组成工作团队,工作目标是收集欧洲各个地区的页岩样品、测井试井和地震资料数据,建立欧洲的黑色页岩数据库,与美国的含气页岩进行对比,分析盆地、有机质类型、岩石矿物学成分等,以寻找页岩气,对欧洲页岩气资源潜力进行评价与有利盆地优选,探索欧洲页岩气的赋存空间、成因机制及其性质。2010年,欧洲又启动了9个页岩气勘探开发项目,其中5个在波兰,波兰的马尔科沃利亚1号井1620米深处已出现页岩气初始气流。
多个跨国公司开始在欧洲地区展开行动。埃克森美孚、康菲、OMV及壳牌等国际石油公司已经分别在德国、波兰、奥地利和瑞典开始实质性的工作。2007年10月,波兰能源公司被授权勘查波兰的志留系黑色页岩。壳牌公司声称对瑞典的Skane地区感兴趣。埃克森美孚公司已在匈牙利Mako地区部署了第一口页岩气探井,并计划在德国下萨克森盆地完成10口页岩气探井。Devon能源公司与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得在法国钻探的许可。康菲石油公司宣布已与英国石油公司签署了在波罗的海盆地寻找页岩气的协议。波兰政府发放了100多个页岩气勘探许可证,积极引入外资开发本国页岩气,埃克森美孚、康菲和埃尼等国际能源巨头都已介入。2011年4月底,阿索纳塔公司与意大利ENI公司签署了联合勘探和开发页岩天然气的合作协议,借鉴ENI公司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双方将开辟能源合作新领域。同年6月,保加利亚政府将为期5年的页岩气勘探许可授予了雪佛龙公司,允许其在面积达4400平方千米的Novi Pazar页岩气田勘探作业。2011年6月,俄罗斯TNK-BP计划投资开发乌克兰页岩气。2012年6月,雪佛龙(Chevron)和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宣布,将在乌克兰得到非传统天然气的勘探权,此举可能使该国置身于欧洲新兴的页岩气开采领域的前沿。同期,世界最大油气生产商埃克森美孚公司(XOM)宣布,将停止在波兰勘探页岩气,原因是发现该国东部的两口勘探井的天然气储量不足。这一消息打击了波兰政府的页岩气勘探计划。已有20多家全球性能源公司正在波兰勘查页岩气。 页岩气华东第一井
2013年5月8日,江西省地矿局召开了页岩气勘查工作推进会,确定“华东第一井”首钻施工地点为武宁县清江乡,设计孔深1500米,计划2013年6月左右开钻。至此,号称“页岩气华东第一井”的江西页岩气钻探点火井进入开钻倒计时。
外商助推页岩气开发
中国产业洞察网《2013-2017年中国页岩气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预测报告》显示2012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2015年产量达到65亿立方米,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而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页岩气勘察开采方面施工钻井80余口,其中水平井20余口,2012年年的产量不过0.5亿立方米。显然,按照这样的进度,《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难以实现。
不过,国家在页岩气政策上有所转变,就是鼓励外国公司开发中国页岩气。新近批准中国石油与壳牌签署中国首份页岩气产品分成合同是标志之一。
受政策鼓励,壳牌将加大对华页岩气投资,法国第一大石油公司道达尔、雪佛龙集团、BP中国公司也纷纷表示将积极参与中国页岩气开发。这些国际巨头已拥有美国等地30来年的页岩气开发经验,它们的加入将加快中国页岩气开发的进程。
高端管材需求大增
页岩气开发的提速,除使石油设备制造商进入长期的高景气周期外,相关油井管和输气管制造商也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油井管的年需求量在500万吨左右,随着页岩气开发的提速,预计未来油井管的需求每年增长30%以上。其中,高端油井管的增长更快。
同时,根据“十二五”规划,2015年末全国油气输送管总长度将达约15万公里,以全长9035公里的西气东输二线消耗440万吨钢管来测算,则“十二五”油气管需求量近3500万吨。
页岩气井的地质条件要比常规油井复杂得多。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工程技术人员何宇介绍,页岩气井钻探的深度往往要达到3000~5000米,甚至7000米,如川东北地区的高酸性油气田,油气资源中含有很高的硫化氢,又含有二氧化碳等腐蚀性气体,需要使用镍基合金油井管。
中国钢协专家介绍,镍基合金油井管有多个型号,含镍量从8%~20%不等,有的还需要加钼、加钨、加碳,国内这类管材的售价也从10多万元/吨至20多万元/吨不等,进口的则要达到100万元/吨。目 前,500万吨/年油井管需求中,镍基合金油井管等高端管材占10%左右,因此,尽管国内油井管总体上供大于求,但高端管材需求旺盛,并呈快速增长之势。
岩气中标企业萌生退意
2012年底,国土资源部进行了第二轮热火朝天的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在20个区块中,资源条件最好的重庆黔江区块和酉阳东区块引来众多企业的竞逐,而最终拿下这两个区块的是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重庆能源”)及其当时控股的重庆矿产公司。按照合同,在3年内仅黔江区块重庆能源就得投入17.34亿元。这个中标价是中石化出价的10倍,成为当时的“标王”。
然而,不到半年的时间,重庆能源就通过转让重庆矿产公司65%股权的方式,将酉阳东区块转让给了华能集团公司勘探。而如今,其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就黔江区块的合作谈判也正进入最后阶段。“页岩气开采企业投资巨大,基本属亏损经营。重庆能源是迫于勘探开发巨大的风险投资,才将区块进行转让,以降低风险。”参与日前国家有关部门针对页岩气开采现状调研的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两大油开发成本高产量小
中国页岩气开发勘探程度低、区块资源情况不清、面临开发成本高、产量小且不稳定扶持政策不够等投资风险,这从中石化、中石油这两大先行者的身上可窥一斑。
调研显示,截至2012年4月底,我国共计完钻63口页岩气(油)井,其中石油企业61口,国土资源部2口,有30口页岩气井获得工业气流,但产量很低。
“井深3600米,每米费用1.8万元左右,投入7000万元,由于没有精勘、储量不清,也无法测算能否实现连续产气,能否收回成本或盈利还很难说。”上述参与调研人士称。
据他介绍,美国的页岩气埋藏深度仅为1000米左右,储层厚度达数百米,单井钻井成本不足两千万,完钻时间仅需一周左右,经估算,页岩气开采成本是1元至1.27元/立方米。但中国四川、重庆等地的页岩气埋藏深度普遍在2600米至3000米,储层厚度仅几十米,单井钻井、压裂成本接近亿元,而且钻井平台整体水平明显落后美国等发达国家,智能化和系统化水平低,打一口井需3个月左右,综合下来中国开采成本大约是美国的4至5倍,即5元至6.3元每立方米。
我国没有专门的页岩气运输管道,页岩气只能通过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和公路进行运输,加之天然气管道在页岩气分布地区非常有限,且缺乏分支官网,页岩气无法接入管道,只能通过公路运输,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四川长宁和重庆涪陵焦石坝页岩气生产井每天生产页岩气5万至6万方,只能通过压缩,使用压缩天然气运输车进行运输,增加了成本。上述参与调研人士告诉记者,如没有国家扶持,前期投入巨大,企业基本属于亏本经营。因此,截止2012年,参与页岩气实验区勘探开采的基本上仅是中央油企。虽然国家出台了补贴标准为0 .4元/立方米的扶持政策,但页岩气开发企业能否收回成本或实现盈利心里没底,开发的积极性普遍受到影响。
四川盆地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
2014年9月17日,经过近5年的努力,我国率先在四川盆地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探明首个千亿方整装页岩气田,勘查开发技术基本实现国产化,开始进入规模化开发初期阶段;页岩气这种清洁高效资源,可望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9月17日国土资源部专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司长彭齐鸣介绍,中石油、中石化、延长石油相继在四川、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宁、威远、昭通、涪陵、延长等地取得页岩气勘探突破,获得三级储量近5000亿立方米,形成年产15亿立方米产能,建成首条93.7公里的输送管道,累计生产页岩气6.8亿立方米。
预计到2015年,我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2017年达150亿立方米,2020年将超过300亿立方米,如果措施得当,有望达到40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1/5左右。专家预计,页岩气这种清洁高效资源即将成为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焦石坝页岩气生产能力将超过50亿立方/年
2014年10月18日,中石化集团党组成员王志刚在一个能源论坛上表示:焦石坝地区的焦页1井获得高产,围绕焦石坝地区部署的焦页2、3、4这三口井也都获得了成功,钻明页岩厚度基本上在38到42米之间,产量15万到35万之间,动用的面积是229平方公里,部署了253口井。初步估算,实际钻的100多口井,最终产能高于50亿。 印度、阿根廷、澳大利亚均发现页岩气资源
2011年1月25日,印度ONGC公司在靠近西孟加拉邦杜尔加布尔的一口研究和开发井的大约1700米深处的Barren Measure页岩中发现了天然气。
阿根廷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21.9万亿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是南美天然气开发利用前景最好的国家,特别是内乌肯盆地页岩气前景看好,为此吸引了一些世界大油气公司的青睐。
澳大利亚Beach石油公司在大洋洲7个盆地中发现了富有机质页岩,前期评价的资源潜力大,计划对库珀盆地的页岩气进行开发,已在新西兰获得单井工业性突破。

⑤ 康菲的中国扩展

在中国的渤海湾,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共同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莱19-3油田,面积覆盖约3200多平方公里。
在与中海油的合作中,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在位于中国渤海湾的11/05区块发现了蓬莱19-3 海上油田。目前,康菲石油中国公司是该油田的作业者。
2002年12月该项目一期投产。蓬莱油田二期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其中要涉及到的设施有五座井口平台、中央处理设施和一艘新的世界最大的FPSO之一――“海洋石油117”FPSO (又称为“蓬勃号”FPSO)。与此同时,与19-3油田毗邻的19-9和25-6油田也在进行开发。四座井口平台已经投入使用,“海洋石油117”FPSO则于2009年5月正式投产。蓬莱油田预期在2011年达到产量高峰,日产原油预计达69,000桶.2009年,11/05区块的日均原油产量为33,000桶。在南海,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海上油田西江24-3于1994年投产。一年后第二个油田西江30-2投产。1997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了西江24-3的卫星油田(24-1)。
该油田的开发使用水平延伸钻井技术,曾经创立了几项世界钻井纪录。这三个油田距香港约80英里,2009年,日均原油产量为五万桶。根据合同,康菲石油对24-3和24-1油田的所有权于2010年1月终止,对30-2油田的所有权将于2010年11月终止。
2006年3月31日,康菲石油公司成功完成对柏林顿资源公司的并购。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的资产,其中包括获得在中国南海15/34区块的番禺4-2、5-1和11-6油田的所有权。中海油是番禺油田的作业者。该区块2009年日均原油产量为11,000桶。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同时,更注重回馈公司作业所在的社区,包括支持教育,保护环境,重视员工及家属的安全,积极促进技术转让,并一直倾力通过多种大学项目支持教育、通过探索未来之路教育计划支持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等。康菲中国还持续资助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光爱学校来帮助贫困孩子获得基础教育,与天津泰达心血管病医院合作,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地区患儿提供手术支持,并在八达岭长城西侧建立国际友谊林等。康菲石油的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于2003年获得美国国务院“优秀企业奖”提名,并于2004年获得首届光明跨国企业十佳公益奖,以表彰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2008年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民生行动先锋”奖。
但在2011年漏油事件中被指责处理渤海漏油事故不力。
6日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了解到,北海分局日前组成检查组对蓬莱19-3油田进行现场督查,检查组认为到目前为止,康菲公司对溢油应急工作采取的只是一些临时性措施。检查组要求康菲公司加快落实国家海洋局“两个彻底”的要求。康菲石油承认蓬莱油田仍在漏油。
据了解,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康菲”落实国家海洋局关于B、C平台停止生产作业的执行情况及B23、B37井回流泄压作业情况,国家海洋局提出的“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及其他监管要求的落实情况,B平台溢油点集油罩集油、回收、集液处置效果情况,C平台海底油污清理作业等情况。
检查组认为,到目前为止康菲公司采取的只是一些临时性的措施,在完成国家海洋局提出的“确保海上溢油不登陆、确保不影响环境敏感区”要求上没有兑现承诺,在清除海面溢油和海底油基泥浆工作上没有达到要求,对以上问题检查组当场予以指出并责成立即纠正。

⑥ 摩根大通:美联储预计加息75个基点,这和普通人有哪些关系

当地时间6月15日,备受关注的美联储议息决定出炉,早期销售市场加息75个基点的广泛预测分析如愿以偿。美联储现任主席鲍威尔强调,美国5月份通胀水准出现意外升高,现阶段已经迅速行动使其减温。此次少见大幅度加息并不是常态化,下一次大会还存有加息50个基点或75个基点的概率。

国际性油价下跌,能源股是少有的挫败版块,西方国家石油跌2.92%,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石油均跌超1%。美国能源信息局发布的资料显示,美国上星期商业服务原油库存为4.187亿桶,环比提升200万桶。截止到收市,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质轻国际原油价格下挫3.62美金,收在一桶115.31美金,下滑为3.04%;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国际原油价格下挫2.66美金,收在一桶118.51美金,下滑为2.20%。

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在简讯大会上公布,美国美国总统潘基文为了更好地减少美国石油价格付诸行动,从发展战略石油贮备中每日释放出来10亿桶石油,并协同合作方,一同释放出来附加的2.4亿桶石油。潘基文当日写信给美国的关键冶炼厂,号召炼油厂企业需承担起义务,相互配合政府部门行为减少石油价格。

皮埃尔称,减少石油价格还必须炼油厂企业的相互配合,不可以以放弃美国家中为成本扣除盈利。她表明,上一次石油价格在120美金一桶时,车用汽油均价在4.25美金一加仑,而现在的汽油油价对比增涨了75便士。从今年初到现在,炼油厂企业的毛利率翻了三倍。

⑦ 海洋生态破坏的例子~~

1.阿玛斯号货轮油污事件,发生于2001年1月的公害事件,污染范围位于台湾垦丁国家公园境内的龙坑生态保护区。事件为保护区的生态带来浩劫。2003年,环保署向挪威法院提出赔偿诉讼,这成为台湾首宗跨国诉讼的油污事件。
2001年1月14日,希腊籍三万五千吨货轮阿玛斯号(Amorgos)满载矿砂,由印度驶往中国大陆,行经台湾南部海域时,阿玛斯号失去动力。漂流12小时后,当晚20时左右,在垦丁海域搁浅。台湾交通部和国军搜救中心接报后,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于23时将船上25名船员全数救出。1月15日,花莲港务局成立“灾害处理中心”,准备防止漏油的相关措施,并要求船东及保险公司尽快出面处理。18日,阿玛斯号船身出现破裂情形,并开始漏油;环保署立即依2000年10月通过的《海洋污染防治法》规定,函请花莲港务局限制所有阿玛斯号船员出境。
2.阿拉斯加港湾漏油事件发生于1989年3月24日午夜,欲前往加州长滩的埃克森油轮瓦迪兹号在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湾触礁,导致泄漏了一千一百万加仑原油。这起事件被认为是当时最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
该事故导致威廉王子港的鱼和野生动物大量消亡,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捕鱼业亦不复存在。泄漏的原油最后覆盖了四千多平方公里的海面,埃克森公司说,他们几乎花费了二十亿美元清理水面,并且支付了数以百万计的赔偿金额,这家石油公司至今仍在抗争法院的赔偿裁决。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于2007年发现,威廉王子港海滩下仍然有两万五千多加仑的原油残留。负责监督清理泄油事故的“埃克森瓦迪兹漏油事件信托理事会”报告提到,某些区域仍有泄油留下的有毒物质。根据环保报告,部分野生动物回到该地,但是大部分渔民已经迁往别处或另寻谋生途径。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说,他们已经清除了漏油,并且自称是个优秀的企业公民;惟环保人士说,那里的海水永远不可能恢复原样,而该处的自然环境及野生动植物,甚至是当地居民,仍旧没有从灾难中恢复过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甫接任美国联邦运输部副部长的赵小兰女士,于事件发生同年八月亲自前往阿拉斯加州,对漏油后续处理进行督导视察。
3.河北精神号溢油事件是一个重大的溢油事件,由一首驳船在韩国忠清南道泰安郡大山港撞到河北精神号(Hebei Spirit)而引起。在韩国当天上午(2007年12月7日)本地时间上午七点半,一首驳船与河北精神号在黄海海面相撞,漏出大约10000吨原油。韩国时报称它是韩国的最严重的漏油事件,超越发生在1995年的溢漏事件。这事件,是埃克森瓦尔迪兹号漏油事件大约三分之一的大小。由于此事件发生在寒冷了冬季,因此最初专家相信溢油的面积不会扩大。然而因为异常的天气,加上强大的海浪和意料不到的风向,使得漏油的扩展面积蔓延速度超出了原先所预测的,并污染了海岸的蚝田。
4.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又称英国石油漏油事故,是2010年4月20日发生的一起墨西哥湾外海油污外漏事件。起因是英国石油公司所属一个名为“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的外海钻油平台故障并爆炸,导致了此次漏油事故。爆炸同时导致了11名工作人员死亡及17人受伤。据估计每天平均有12,000到100,000桶原油漏到墨西哥湾,导致至少2,500平方公里的海水被石油覆盖着。专家们担心此次漏油会导致一场环境灾难影响多种生物。此次漏油还影响了当地的渔业和旅游业。墨西哥湾漏油事故发生后,漏油事故附近大范围的水质受到污染,不少鱼类,鸟类,海洋生物以至植物都受到严重的影响,如患病及死亡等。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马州的渔业进入灾难状态,过半数受访者,不满意总统奥巴马处理今次事故的表现。有官员指,至今墨西哥湾沿岸有超过300只海鸟因为油污死亡[2]。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墨西哥湾漏油的影响如同911恐怖袭击。美国政府的在11月份的调查报告指出有6,104只鸟类,609只海龟,100只海豚在内的哺乳动物死亡,这个数字可能包括了死于自然原因的动物,所有因深海漏油而死亡的数据断定尚待时日。
英国石油公司打造了一个4层楼高的巨型“金钟罩”希望能降到1500米的海底,把漏油的地方罩住,让原油保留在金钟罩里,然后再抽回海面上接应的油轮,但深海水温太低,金钟罩内部累积了大量的冰晶,中途就无法正常运作,这项计划宣告失败。英国石油公司被美国政府要求成立一个200亿美金的基金来处理这个事故。同年7月,利比里亚籍的台湾除油船鲸鱼号(A Whale)抵达墨西哥湾,在测试成功后投入海水油污清除作业[5],但因除油效果不佳,退出除油作业。漏油后数月内,海水中高浓度甲烷被快速繁殖的深海嗜甲烷菌所吞灭,甲烷迅速地回归正常值。
5.2011年6月期间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这是中海油与美国康菲公司的合作项目。康菲公司负责宣传的人士表示,康菲是作业方。
据悉,渤海湾是中海油的主产区,根据2011年一季度中海油季报,来自渤海湾的石油以及石油液体产量占到总产量比例超过57%,天然气产量超过12%。[1]
2011年7月5日下午,中国国家海洋局在北京通报了中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渤海湾漏油事件初步结果,并首次公布此次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的相关画面。
2011年 6月30日,中海油和国家海洋局内部人士证实了漏油这一消息。不过,目前中海油和康菲石油官方均未作出回应。国家海洋局介入调查。
7月1日 中海油称渤海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 蓬莱19-3油田出现油膜,中海油有关部门回应。
7月2日 国家海洋局方面告诉记者,将在7月5日公布渤海油田漏油的调查情况。昨晚,记者得到的消息是,这一漏油事件中原油渗漏点已得到有效控制,油膜回收工作基本完成。
7月3日 据中海油内部人士今天(7月3日)透露,中海油渤海湾一油田发生漏油事故已基本处理完毕,由于泄露范围比较小,只涉及200平米左右,对事故海域及相关环境影响较小。
7月4日 中海油漏油事故披露不全,一直未对对溢油数量、原因等仍未有说法,而且中海油披露的漏油面积和其他途径披露的相差也较大。有专家称,可能情况比较严重。
7月5日 国家海洋局通报中海油漏油情况称已得到有效控制,漏油致840平方公里海域水质被污染,对周边海域造成危害,目前已对涉事公司立案。
针对中海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故,2011年7月5日下午14时,国家海洋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中海油渤海油田漏油事故的调查情况。据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介绍,发生事故的B平台早在6月4日已经开始少量溢油。油田单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积158平方公里,目前已使周围海域840平方公里的1类水质海水目前下降到了劣4类。
此前媒体报道,漏油事故从6月17日开始。但根据发布会上的情况介绍,早在6月4日便已开始少量溢油。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司长李晓明称,此次发生泄露的有两个平台,B平台和C平台。6月4日,北海分局接到中海油合作伙伴康菲石油公司报告,称发现海底溢油点,在蓬莱19-3油田海面发现少量油膜带,随即命该公司开展自查。
而后,6月17日上午,C平台发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当日停止所有平台作业。

⑧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COPC)是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员工超过500名,与中外方合作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业务。在中国渤海湾,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共同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蓬莱19-3油田。该公司是渤海油田漏油事件的责任方之一。2012年1月25日,农业部、康菲石油、中海油总公司同时发布消息称,康菲出资10亿元,用于解决河北、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和补偿问题,然而相关索赔细节却迟迟未定。2015年10月,根据原告养殖区附近的浅水湾近岸海水石油类浓度情况,可以认定原告遭受损失,根据庭审举证情况,法院参照当地政府确定的赔偿补偿标准,酌定原告的损失数额为1683464.4元,判令康菲公司对此承担赔偿责任。
法定代表人:马博威(Mark Thomas Wheeler)
成立时间:1984-01-01
工商注册号:110000440010827
企业类型:其他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38号现代汽车大厦11、12层

⑨ 康菲石油公司简介

康菲石油是一家全球着名的国际一体化能源公司,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加工和营销,以及化工和塑料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康菲石油是全美第三大能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在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截至2009年6月30日,其员工总数达到3万余人。康菲石油以拥有勘探与生产技术、油藏管理和开发、三维地震技术、高等级石油焦炭改进技术和脱硫技术闻名于世。公司正在进行的新兴业务包括发电,碳-液转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开发可再生和替代能源技术等。 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是康菲石油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目前员工约800名,与中外方合作从事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与开采业务。目前在北京、塘沽和蛇口设有办公室。在中国渤海湾,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共同开发中国海上最大油田之一--蓬莱19-3油田,面积覆盖约3200多平方公里。在与中海油的合作中, 康菲石油于1999年5月在位于中国渤海湾的11/05区块发现了蓬莱19-3 海上油田。目前,康菲石油中国公司是该油田的作业者。2002年12月该项目一期投产。蓬莱油田二期项目正在开发建设之中,其中要涉及到的设施有五座井口平台、中央处理设施和一艘新的世界最大的FPSO之一――“海洋石油117”FPSO (又称为“蓬勃号”FPSO)。与此同时,与19-3油田毗邻的19-9和25-6油田也在进行开发。四座井口平台已经投入使用, “海洋石油117”FPSO则于2009年5月正式投产。蓬莱油田预期在2011年达到产量高峰,日产原油预计达69,000桶.2009年,11/05区块的日均原油产量为33,000桶。在南海,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第一个海上油田西江24-3于1994年投产。一年后第二个油田西江30-2投产。1997年,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开发了西江24-3的卫星油田(24-1)。 该油田的开发使用水平延伸钻井技术,曾经创立了几项世界钻井纪录。这三个油田距香港约80英里, 2009年,日均原油产量为五万桶。根据合同,康菲石油对24-3和24-1油田的所有权于2010年1月终止,对30-2油田的所有权将于2010年11月终止。2006年3月31日,康菲石油公司成功完成对柏林顿资源公司的并购。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在中国的资产,其中包括获得在中国南海15/34区块的番禺4-2、5-1和11-6油田的所有权。中海油是番禺油田的作业者。该区块2009年日均原油产量为11,000桶。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发展业务的同时,更注重回馈公司作业所在的社区,包括支持教育,保护环境,重视员工及家属的安全,积极促进技术转让,并一直倾力通过多种大学项目支持教育、通过探索未来之路教育计划支持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等。康菲中国还持续资助北京打工子弟学校光爱学校来帮助贫困孩子获得基础教育,与天津泰达心血管病医院合作,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贫困地区患儿提供手术支持,并在八达岭长城西侧建立国际友谊林等。康菲石油的表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于2003年获得美国国务院“优秀企业奖”提名,并于2004年获得首届光明跨国企业十佳公益奖,以表彰其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2008年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民生行动先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