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石油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工作环境及待遇情况
也不定是吃苦,当然,如果你是搞石油勘探的话,就是经常在野外跑了,确实很辛苦的。好的环境可以进石油局等坐办公室,或是在油田搞点行政或技术(现在在油田工作条件还是不错的,就是有点偏僻)。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再说年轻人还怕吃苦吗??关键问题、关键问题是:在石油行业工作待遇是很高的,给你举了例子吧: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现在毕业的石油专业(包括石油工程、石油勘探等等)本科大学生,聘到油田(比如大庆油田)工作的一年所有收入加完有十几万。
㈡ 怎样寻找石油
科学进步了,寻找石油的方法也更先进了,使人类探测海底石油方便了。比如,有一种海上人工地震法,就能探测石油。是用炸药在海上放炮,放炮产生的地震波向海下传播,当这种波遇到海底不同的岩层层面时,就会反射回来。有石油的地层,往往是由不同性质的石头构成的,上面是不透水的页岩,下面是疏松多孔的砂岩。地震波从这种地层反射回来后,可以用磁带记录下来,经过计算机分析,就能探出确有石油存在。地球上的油田,包括海底油田,百分之八十都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
据普查显示,海底不但有石油,而且藏量极为丰富,仅就目前探测出的,就占地球上石油总储藏量的三分之一。
㈢ 想学石油类专业,听说工作后会经常在野外各地跑,有没有从事相关工作的人介绍一下每年大概有多少时间可以
最惨的就是地质,勘探,钻井,采油。工作地都是沙漠,戈壁,荒漠,草原,海洋几百公里不见人烟的地方。原则上三个月休息二十天。但实际上半年,十几个月不能回家的大有人在。
如果不能进入管理岗位,这辈子就准备一直在野外干吧。反正我见五十多还在野外干活的,这辈子估计陪家人的时间屈指可数。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悲催的行业。
㈣ 什麽叫石油
海合会成立于1981年,包括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巴林、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六国,总秘书处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20多年来,海合会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在内部联合和经济共同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可以说是迄今为止阿拉伯国家内部最成功的一个区域组织,在协调政策、统一经济、加强防卫、维护安全、缩小差距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这次中国与海合会签署了《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启动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富得流油”的海湾六国
海湾,又名波斯湾或阿拉伯湾,位于亚洲西南部,是阿拉伯半岛和伊朗之间的一片狭长海域。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湾六国就是指毗邻该水域的六个阿拉伯国家。这里可谓名副其实的“世界油库”。据统计,海湾石油已探明储量达910亿吨,占全球的64.5%,其中沙特占25%,伊拉克10.9%,阿联酋9.5%,科威特9.1%,伊朗8.7%,全球石油储量最多的国家中有5个在这里,其中3个为海合会成员国。
除石油外,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仅卡塔尔、阿联酋和沙特三国之和就达2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4.8%,而且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开采。此外,这里的石油还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点,即开采成本低廉,一桶石油成本仅需1美元多,比美国和北海要低90%以上。
在目前其他许多产油地资源趋于枯竭的时候,海湾的石油仍可平均持续开采44年,有的国家可达90年以上。
什么叫石油大国?只有到了海湾才体会最深。这里的石油管道星罗棋布、纵横交错,总里程长达数十万公里,分为各国境内管道网和跨国管道网。输油管道将远离港口的石油,分别输送到地中海、红海和海湾沿岸的港口,然后再用船运到各消费国。海湾出口到西方的石油经管道可直达地中海东岸港口,缩短路程近5000公里。仅在沙特境内就有两条横贯东西、长达1000公里以上的管道,年输送能力达百万吨以上。源源不断的油气出口,换回的是滚滚而来的美元。海湾六国集团最大的经济实力就是石油和天然气的外汇收入。现在,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十分活跃的海湾石油美元达7000多亿。
海湾六国经济结构相似,六国的国民收入居世界前列,因此它们也必然成为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商品、劳务和军火推销市场。海合会国家人口只有3000万,但所拥有的市场远远大于人口比例。旱涝保收的石油美元,亚非欧三大洲交通枢纽的地理位置,便捷发达的海运和空运网络,低关税的自由贸易,使海合会国家成为全球商家必争之地。据统计,该市场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约2400亿美元,主要贸易伙伴国为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国家等,占阿拉伯区域外贸总额的62%。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欧盟向海合会国家的出口总额达300亿美元,在欧盟出口市场中居第五位;海合会国家对欧盟的出口达180亿美元,其中2/3为原油出口;在欧盟的投资达1220亿美元,占海合会国家对外投资总额的35%。海合会六国与我国的贸易额最近几年也在快速递增,2003年已攀升到170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近50%。尽管在增长的比例上名列前茅,但双边贸易额只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与中国的大国地位和市场份额很不相称。
能源合作是重点
2003年,中国进口原油9000万吨,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预计到2020年,我国仅对石油的需求量就达4亿吨,年均递增12%。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能源消费市场,谁都想跃跃欲试。随着石油贸易的增加以及石化行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国际石油市场的动荡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同样也反映到依赖单一石油经济的海湾六国。有数据显示,海合会六国的传统市场面临萎缩的危险。以阿联酋为例,以前其原油的60%出口到日本,现在由于伊拉克恢复石油出口,今年上半年日本从阿联酋进口的石油骤减了1/5。
近年来俄罗斯异军突起,不断挑战海湾石油地位。俄与美结盟,消极对抗欧佩克减产协议,目前日产量已达700多万桶。此外,世界石油市场已日益多元化,海湾石油在国际市场上的支配地位有所下降。在海合会六国的出口产品中,石油出口占90%以上。任何一点微小的波动,都会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在小有回旋余地的格局下,六国只能是广泛寻求合作伙伴。沙特王储去年访俄,签署天然气合作协定,加强在国际能源领域的合作,交换有关国际石油信息,共同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就是一系列举措之一。同样,六国财经大臣此次相约访华,也是希望在未来的国际大格局中,占据更多的中国石油市场份额。因为投入资金新增生产能力对于它们不难,重要的是事先找到稳定的买主,中国自然是理想的首选目标。
中国与海湾国家的贸易互补性强
中国的商品走向世界,海湾的石油流向全球,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互补性强”。
2003年1月1日,海合会成员国开始实施“关税联盟”,向经济一体化进程迈进。海合会成员国还拟于2005年、最晚不迟于2007年前成立海湾地区共同市场,2010年以前发行统一货币,实现电网连接、铺设共同的天然气管道等。十几年来,海湾六国相继开始与多国进行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其中与欧盟的谈判持续时间最长、最为艰难,与黎巴嫩已正式签署了协定,与印度、叙利亚等国的谈判也在进行中,这些都为正在启动的我国与海湾六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谈判起到了“打前站”的作用。为达到双赢的共同目标,双方有必要采取以下步骤:
一、在双方互有所求的格局中,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供应渠道,除单纯的原油贸易外,应不断扩大相互投资和贸易规模。中石化集团在沙特南部鲁卜哈利地区天然气田的测量、勘探及生产的项目上中标,是我国在该地区能源合作方面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二、在保护双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中国与海湾六国应加速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以便为中国进口石油,中国商品更大规模地进入海湾市场创造条件。目前六国在实施关税同盟后统一实行5%的关税。当双方建立自由贸易区后,除少数保护性的商品外,海湾六国将对我国的进口商品实施零关税。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正实现互利、互惠、双赢,才能正为彼此的发展提供保证。▲
㈤ 石油工人是一份什么样的工作
石油工人说白了就是偏远地方农村的野外工人。
不一定辛苦,但肯定艰苦。我的父母是石油工人,我的父亲希望我也是石油工人,所以我是石油工人。石油工人几乎都有风湿类疾病。
㈥ 各位大神这是干什么用的据说是石油勘探有经验者回答
是的,是石油勘探的野外放线工的工作,我就是吐哈石油人。
㈦ 石油开采学出来是做什么的
石油开发主要分几个阶段,前期的勘探,然后是钻井(包括钻井、固井、完井等步骤),开采,这些都属于上游业务;石油化工属于炼化类的,就搞炼油啊,油田化学之类的吧,和销售一样应该属于下游业务。我干石油的,个人感觉,下游业务轻松些,相对固定;对于上游业务,除了开采外,其余基本都要跑野外的,收入肯定相对更高;开采的话主要就是采油采气,工作相对还是比较固定。纠正一楼一个错误,泥浆是钻井时用的,和开采没关系,泥浆一般也是油田化学或者是钻井专业在搞。想做什么主要是自己喜欢,个人感觉,在石油单位还是上游业务好些。
㈧ 要进行建设,石油是不可缺少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都转不动。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毛爷爷说的啊。
㈨ 石油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去过油田,你会看到从地下采出来的石油是一种粘稠的,颜色很深的液体,人们叫它原油。
原油的颜色虽然很深,但各地产的石油并不是同一个色。大庆出的原油是黑色的,王门出的原油是绿色的、克拉玛依出的石油是褐色的。为什么颜色不一样,原来里面含的胶质和沥青多少不一样,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原油带有各种特殊的气味,这是由于里面含有一些有奇味的成分。比如有一种原油有股臭鸡蛋味,这是因为里面含有硫化氢。
原油的“体重”比较轻,密度大约是水的0.75或多一点,只有极少数的比水重。所以,大多的原油都可以浮在水上。
上面说好这些是原油的“外表”状况,那么它的“内心本质”是由碳和氢构成。其中碳占84%~87%左右,氢占12%~14%左右。余下的百分之一是极微量的硫、氧、氮等元素。
碳和氢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按它们的原子数从少到多排列,有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十一烷、十二烷等等。石油就是由这些化合物组成的。
由于组成石油的各种化合物“脾气”不一样,所以直接用它不方便。这就像各种性格的人搅在一起,发挥不出正常的作用一样。为此,科学家决定给石油“分家”。“分家”的办法就是加热,也就是蒸馏。
由于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在常温下呈气体状态,所以一蒸馏,它们就从蒸馏塔顶跑出来。
当加温到40~150摄氏度时,就会从蒸馏塔上部流出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等化合物来,它们在这个温度下呈液态。这部分液体油就是汽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大。
再加温150摄氏度以上,至300摄氏度时,在蒸馏塔中部会流出癸烷、十一烷至十五烷等化合物的混合物。这部分化合物也是液态,叫煤油。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二。
再继续加温,从200摄氏度加到350摄氏度时,则会在蒸馏塔下部流出另一种液体——柴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三。老三的成分包括十一烷至二十烷等。
再加温,从300摄氏度开始,则会在蒸馏塔底部流出沸点很高的重油来,它是石油家庭中的老四。它是由十六烷至四十五烷等化合物组成的。
由于重油的沸点很高,到400摄氏度也不蒸发,所以不能再用一般加热的方法来给石油“分家”了。科学家采用减压加热法,使重油又“分家”了,又得到了柴油,还有润滑油、石蜡、沥青等许多有用的东西。
这样,我们基本上把石油的里里外外都看清了,把它们一家的大小兄弟都找出来了。
㈩ 石油行业的石化,油田,销售,钻探公司都是干什么的哪个单位好
石化是石油工业的下游,是对原油进行加工的,分为燃料型和化工型(简单的分);油田是石油的上游,是生产原油的(将石油从地下采出来);销售公司是销售成品油的,炼厂出来的产品是经过销售公司进行销售的;钻探部分主要是钻,勘探在最上游,勘探出那里有油后,委托钻探公司进行钻井。
工作性质:石化一般都需要24小时倒班;油田也是,不过看具体岗位;销售就是到处跑,联系客户;钻探一般是要在野外跑的。
收入按一般员工来说,钻探要高一些(野外出差有补贴),油田次之,石化看厂子的效益,销售这块不好说,不过应该是收入很好的,但这些只能是个参考,具体要看单位,其它的说某一部分赚钱都是不确定的,反正这些地方当领导指定是有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