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矿藏 » 巴彦淖尔石油储量多少
扩展阅读
美团费用是怎么收的 2025-05-17 12:09:09

巴彦淖尔石油储量多少

发布时间: 2022-07-23 02:39:58

Ⅰ 石油储量排名

其实世界各国石油储量、日产量及开采成本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各个机构公布的数据往往差异也较大,本次主要是通过多方考证,得出目前各国大致数据概况,仅供大家参考。

典型国家石油概况点评:

第一名: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是世界石油大国,据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16年6月公布的世界能源储量统计,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估计为3009亿桶。 今年3月16日道琼斯信息,据欧佩克二手来源数据显示,委内瑞拉石油产量自2003年以来首次跌破200万桶/天。按目前这个产量,还能采408年,开采成本大概在23.5美元/桶。但目前处于较低位的油价让主要以石油出口为主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国家苦不堪言。

第二名:沙特阿拉伯

沙特一直以来都是富的流油,而且它的石油开采成本极低,多方报道的数据,他们的开采成本甚至10美元/桶,甚至有很多油田开采成本只有1美元/桶左右。已证实石油储量,大致为2660亿桶,该国的财富收入主要来自石油,其中石油销售占该国出口总收入的75%。在今年1月13日电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石油大臣法利赫日前表示,沙特已将原油日产量削减至1000万桶以下,降至近两年来最低水平。即使按1000万桶/天的消耗量,其存储可供其使用73年,而且还有未探明的部分,所以这个国家在未来几十年依然会非常富有。该国有3154万人口,如果按每天生产1000万桶石油,每桶按45美元的价格计算,每天人均仅石油生产带来的收入就高达14美元以上。

第三名:伊朗

已证实石油储量,1370亿桶。据阿塞拜疆通讯社(APA)2017年2月5日消息,伊朗到本财年底(2017年3月20日)将把每日石油产量提升至400万桶。而同时,伊朗与欧佩克的一份协议则规定,伊朗日产石油量不得超出379万桶水平。2016年11月底,欧佩克成员国决定将石油产量削减至3250万桶/天。该组织宣布,2017年上半年内,各成员国平均产量将减少约120万桶/天。但伊朗直接无视了欧佩克的减产协议。按照其每日消耗400万桶计算,其存储保守估计可供其使用94年。这个更多的原因还是前些年伊朗受到经济制裁,这两年适当放松制裁的力度,所以才拼命的扩大产能赚外汇。

Ⅱ 世界各国的石油储量排名

其实这个排名是不断变化的,每个国家都有新的发现的油田,但大体格局不会有太多变化。以下整理出的排名供楼主参考。

根据BP2006年的统计整理(储量是2004年的探明储量)

储量 所占比重
1 沙特阿拉伯 262.7 22.1%
2 伊朗 132.5 11.1%
3 伊拉克 115.0 9.7%
4 科威特 99.0 8.3%
5 阿联酋 97.8 8.2%
6 委内瑞拉 77.2 6.5%
7 俄罗斯 72.3 6.1%
8 哈扎克斯坦 39.6 3.3%
9 利比亚 39.1 3.3%
10 尼日尔爾利亚 35.3 3.0%
11 美国 29.4 2.5%
12 中国 17.1 1.4%
13 加拿大 16.8 1.4%
14 卡塔尔 15.2 1.3%
15 墨西哥 14.8 1.2%
16 阿尔及利亚 11.8 1.0%
17 巴西 11.2 0.9%
18 挪威 9.7 0.8%
19 安哥拉 8.8 0.7%
20 阿塞拜疆 7.0 0.6%
21 苏丹 6.3 0.5%
22 阿曼 5.6 0.5%
23 印度 5.6 0.5%
24 厄瓜多爾尔尔 5.1 0.4%
25 印尼 4.7 0.4%
26 英国 4.5 0.4%
27 马来西亚 4.3 0.4%
28 澳大利亚 4.0 0.3%
29 埃及 3.6 0.3%
30 叙利亚 3.2 0.3%

2006年储量:世界各国的石油储量排名
从储量上看,世界上排名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第一名:沙特阿拉伯,362亿吨;
第二名:加拿大,184亿吨;
第三名:伊朗,181亿吨;
第四名:伊拉克,157亿吨;
第五名:科威特,138亿吨;
第六名:阿联酋,126亿吨;
第七名:委内瑞拉,109亿吨;
第八名:俄罗斯,82亿吨;
第九名:利比亚,54亿吨;
第十名:中国,50亿吨。
2007年5月6日,中石油公司宣布在河北发现10亿吨大油田-冀东南堡油田,我国的石油储量由50亿吨增至60亿吨,排名由第十位,升至第九位。

希望对你有帮助!

Ⅲ 世界石油储量排行榜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是委内瑞拉,石油储备为3038为亿桶;排名第二的是沙特阿拉伯,石油储存量为2976亿桶,排名第三的是加拿大,石油储量为1697亿桶。中国石油储量世界排名第十。

详细内容

我国石油储量为250亿桶。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但是我国是世界上石油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石油对于任何事情说都是珍贵的物资,近期的汽油涨价也和一些国际局势有关系,因为国际局势紧张,所以我国进口石油的价格会增长,随之而来的民用汽油的价格也会上涨。

Ⅳ 最新世界石油储量排名

世界主要产油国储量排名/中国各大油田产量排名
国家及地区 储量 排名 中国各油田 2006年产量 排名
沙特阿拉伯 362亿吨 1 大庆油田 4341万吨 1
加拿大 184亿吨 2 胜利油田 3000万吨 2
伊朗 181亿吨 3 长庆油田 1700万吨 3
伊拉克 157亿吨 4 中海油天津 1600万吨 4
科威特 138亿吨 5 塔里木油田 1533万吨 5
阿联酋 126亿吨 6 拉玛依油田 1218万吨 6
委内瑞拉 109亿吨 7 辽河油田 1200万吨 7
俄罗斯 82亿吨 8 吉林油田 615万吨 8
利比亚 54亿吨 9 大港油田 500万吨 9
中国 50亿吨 10 青海油田 475万吨 10

Ⅳ 内蒙古发现一处油田预测储量有多少

内蒙古呼和浩特4月18日从正在乌兰察布施工的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事业部得到证实,该勘探部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境内发现一处油田,初步预测储量约3000万吨左右。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对乌兰察布市境内石油的勘探始于1985年,主要勘探工作量集中在近5年内。2018年该勘探事业部计划在乌兰察布市境内钻井21口,实施三维地震120平方公里,预计投资1.7亿元人民币。

Ⅵ 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怎样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经纬度西起东经97°12′,东至东经126°04′,横跨经度28°52′,相隔2 400多公里;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 700公里;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3位。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21公里。
气候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袤,所处纬度较高,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有降水量少而不匀,风大,寒暑变化剧烈的特点。大兴安岭北段地区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巴彦浩特--海勃湾--巴彦高勒以西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总的特点是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而炎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霜冻往往早来,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太阳辐射量从东北向西南递增,降水量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年平均气温为0°~8℃,气温年差平均在34°~36℃,日差平均为12o~16℃。年总降水量50~450毫米,东北降水多,向西部递减。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降水量达486毫米,西部的阿拉善高原年降水量少于50毫米,额济纳旗为37毫米。蒸发量大部分地区都高于l200毫米,大兴安岭山地年蒸发量少于1 200毫米,巴彦淖尔高原地区达3 200毫米以上。内蒙古日照充足,光能资源非常丰富,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都大于2 700小时,阿拉善高原的西部地区达3 400小时以上。全年大风日数平均在10~40天,70%发生在春季。其中锡林郭勒、乌兰察布高原达50天以上;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一般在l0天以下。沙暴日数大部分地区为5-20天,阿拉善西部和鄂尔多斯高原地区达20天以上,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呼鲁赤古特大风日,年均108天。
政区沿革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乌兰夫(云泽)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1949年9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设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和阿拉善盟。下设101个旗、县、市、区,其中以旗命名的52个(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民族自治旗),以县命名的17个,盟辖市14个、区18个。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呼和浩特市。
人口增长率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前的人口一直徘徊在200万人左右。1947年自治区成立后,内蒙古人口有较快增长,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快,1995年底,全区总人口达2 284.4万人,比1947年增加1 722.7万人,增长3.l倍,平均每年增长2.97%,占全国人口的1.9%,人口总数在各省市区中居第2l位。其中蒙古族人口369.92万人,比1947年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3.2%;汉族人口1828.75万人,比1947年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2.9%;其他少数民族人121 85.73万人,比1947年增长8.6倍,平均每年增长4.8%。1995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53%。,与全国土0.55%。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控制人口已初见成效。2001年,全区总人口2377.49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04.08万人,汉族人口1843.7万人。
人口性别构成 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性别构成在解放前处于失调状态,1947年,全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4.1%。解放后,男女性别比例逐步趋于协调。1995年底,全区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48%,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52%,性别比例为1:0.92。2001年,全区男性人口 1 228.9万人,女性人口 46.64万人。
人口文化构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每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148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6人,居全国各省市区第12位;每万人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 512.1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415人,居全国第8位;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3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9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4位。 2001年,全区总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90.35万人,高中、中专文化326.88万人,初中文化826.65万人,小学文化以下980.53万人。
人口年龄构成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区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8.45%,15—29岁占32.5%,30~44岁占21.1%,45~59岁占11.42%,60~74岁占 5.43%,人口年龄构成属于轻型结构。
民族 全区共居住有49个民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的有汉族、蒙古族;人口在10万以上的有回族和满族; 人口在l万以上的有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人口在1 000以上的有鄂伦春族、壮族、 锡伯族、俄罗斯族;人口在1 000以下的有藏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等38个民族。2001年,汉族人口1843.7万人,蒙古族人口 404.08万人,满族人口48.1万人,回族人口20.8万人,达翰尔人口 7.5万人,鄂温克人口2.6万人,鄂伦春人口0.4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共40.66万人。
土地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709.1万公顷,森林面积1866.6万公顷,草原总面积8 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状况看,林牧用地是全区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两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耕地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草场资源 内蒙古天然草场面积辽阔, 是国内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 666.7万公顷,占全国草原总面积21. 7%,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 800万公顷,约占内蒙古总土地面积的60%。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个着名大草原,生长有1 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无芝雀麦、披碱草、野燕麦、黄花苜蓿、山野豌豆、野车轴草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沛,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内蒙古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口性强,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放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内蒙古最西部的荒漠牧草稀疏且产量低,但气候温和,牧草具有带刺、含盐、灰分高的特点,很适宜发展骆驼。美的草原孕育出丰富的畜种,内蒙古着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白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毛皮肉等畜产品在国内外也占有重要地位。据1985年内蒙古草原勘测设计院对全区载畜量普自治区适宜载畜量为5 475.05万个绵羊单位,实际为5 576.85万个绵羊单位,超载量为101.8万个绵羊单位。由于近年来草场退化,草原的适宜载畜量有所下降。按1970年不变价格计算,自治区畜牧业总产值1980年为8.09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4.2%。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当年牧业总产值为5.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2.l%;1995年,牧业总产值为76.03亿元,占当年农业总产值比重的36.5%。1995年较1990年增长0.4倍,年均递增7.5%。
水资源 自治区地表水有黄河、西辽河、嫩江、额尔古纳河4个外流水系,流域面积为52.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673亿立方米。内流水系有乌拉盖河、塔布河2个水系,流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9.6亿立方米。全区地下水分布比较广泛,主要类型有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据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勘测设计院估算,自治区草原地下水补给量为97.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27.5亿立方米,东部多于西部,山地丘陵多于高原。自治区的天然降水量在100~450毫米之间,由东向西递减,其中额济纳旗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降雨量多集中在7~9月份,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70%。
矿产资源 内蒙古的地下矿藏富集,已发现的有120多种,探明储量的78种。其中有42种矿储量居全国前10位,22种列前3位,7种居全国之首。特别是煤炭处于国内北方露天矿群的集中地带,储量极其丰富。现已查明含煤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累计探明储量2 400亿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25%以上,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12 000亿吨,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5处,大部分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厚度大,埋藏浅,煤层稳定,易于露天开采,而且煤种质量优良,种类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是不用洗的天然优质动力煤,可与国际标准煤媲美,经济价值很高,已探明储量927.7亿吨。鄂尔多斯煨炭是造气和制作水煤浆的优质工业用煤。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9亿吨,发热量达7 470千卡/千克。内蒙古石油、天然气的蕴藏量也十分可观,已探明13个大油气田,预测石油总资源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为2 700~10 000亿立方米,世界级的大油气III--陕甘宁油气田的主体就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盆地。黑色金属矿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铁、锰、铬等多种。铁矿产地63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5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9位。有色金属矿产探明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矿种为锌、铅、锡、铋,居第7至第10位的是铜、钨、钼、铝土、镍、钴等;矿产地128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9处,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盟狼山--渣尔泰山,集(宁) 二(连)铁路线两侧,锡林郭勒盟东北部,赤峰市北部和呼伦贝尔盟北部。主要金矿床40处,大多数已开采利用。全区20多个旗县生产黄金,其中敖汉旗、松山区、喀喇沁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和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年生产黄金超万两。自治区稀土资源得天独厚,誉满中外,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全国的90%,居全国和世界首位。氧化铌储量占全国的90%以上,仅次于巴西,居世界第二位;铍、钽、钴的探明储量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二位。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其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有菱镁矿、耐火粘土、蓝晶石类物、白云岩、石英砂岩、脉石英、石英岩、石炭岩、萤石、铸型用砂、铸型用粘土、铁矾土等;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湖盐、芒硝、天然碱、电石灰岩、化肥用蛇纹岩、泥炭、盐矿、溴矿、砷矿、硼矿等;以及建材原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3个大类,42个矿种,近200处矿产地。其中4种居全国首位,20种居全国前5位。据有关专家估算,内蒙古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3位,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
煤炭资源 2001年,全区共发现煤田318处,累计探明保有储量为2232.4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2位;远景储量在12250亿吨以上,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有煤产地(煤田或煤矿区)140多处。内蒙古的煤炭资源不但储量大,煤层厚,而且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于露天开采。在全国开采的5大露天煤矿中,内蒙古境内有4个,即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准格尔。内蒙古煤炭种类比较齐全,东胜煤田的精煤和阿拉善盟的无烟煤,以质优着称于世。炼焦煤比重小,仅占总储量的2.49%,主要集中在乌海、包头市。无烟煤比重小,储量也很集中,已探明储量5.53亿吨,占全区煤炭总储量的0.25%。探明储量在100亿吨以上的煤田主要有东胜煤田(探明储量927.7多亿吨)、准格尔煤田(探明储量259亿吨)、伊敏煤田(探明储量126亿吨)、霍林河煤田(探明储量131亿吨)、胜利煤田(探明储量158亿吨);储量大于50亿吨的煤田有白彦花、乌尼特、白音乌拉、扎赉诺尔、大雁、平庄、乌海、石拐、陈巴尔虎和呼和诺尔煤田。经初步测算,内蒙古煤炭资源的潜在价值为11.2万亿元,居各种矿产资源之首。
森林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区森林总面积约1866.7万公顷,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居全国第1位。森林覆盖率达14.8%,高于全国13.4%的水平。森林总蓄积量11.2亿立方米,居全国第四位。树木种类繁多,全区乔灌树种达350多种,既有寿命长、材质坚硬的优良用材林树种,又有耐旱耐风沙运作防护林的树种,还有经济树种和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内蒙古森林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兴安岭北部山地, 原始森林就占全区林地面积的50%, 林木蓄积量占全区林地活立木蓄积量的75%以上, 被誉为"祖国的绿色宝库"。这里盛产的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色木等,均为着名的优质木材。在罕山、阴山、贺兰山等山地也生长着成片的天然次生林。 罕山地区的云杉、油松、柞木、山杨林,大青山、乌拉山、蛮汉山的山杨、白桦林,贺兰山的云杉、松树林以及大青沟阔叶林等,都是具有较高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珍贵树种。人工林是内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条件较好的平原区开展造林,而且深入河区、水土流失区及牧区进行造林。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等林种都得到较快发展。据1988年森林资源清查统计,全区人工林保存面积达237万公顷,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积增长52倍。特别是1978年开始进行的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和“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使自治区平原农区50%左右的农田实现林网化,牧区有35%的草库伦得到林木保护。2001年,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为14.8%。
黑色金属资源 内蒙古探明的黑色金属矿主要有铁、锰、铬,其中铁矿资源最丰富,全区8盟4市均有铁矿分布。目前已发现大小铁矿产地254处,矿床9l处,已探明储量并列入矿产储量表的58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4处,小型矿床42处)。至2001年,累计探明铁矿石保有储量24.1亿吨。富铁矿石约占总量的6%,其余多为贫铁矿。主要探明储量集中于包白(包头一白云鄂博)和集二(集宁--二连)铁路沿线,占探明储量的70%。包白线的铁矿资源已建成为包头钢铁稀土公司的原料基地,白云鄂博以富有铁和稀土等多种金属共生矿而成为世界罕见的宝山。内蒙古是铬铁矿的主要产区之一,目前已发现铬矿化点以上产地71处,其中矿床13处,矿点14处,矿化点44处;大型矿床l处,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10处。现有矿区7处,累计探明铬铁矿储量180.1万吨,占全区铬铁矿储量的15.4%,居全国第2位。内蒙古的铬铁矿主要分布在巴彦淖尔盟、乌兰察布盟以及锡林郭勒盟的北部,向东延伸至呼伦贝尔盟南部呼和哈达地区。其特点是矿体多、规模小、分布零散、矿石品位低、有害杂质低微。内蒙古已知锰矿产地35处,其中矿床5处,矿点16处,矿化点14处,主要分布于巴彦淖尔盟的东部及乌兰察布盟西部,已探明储量31.4万吨,占全国锰矿储量的0.05%,居全国第15位。内蒙古锰矿资源的特点是矿床规模小,富矿少,且分布分散。
太阳能资源 内蒙古海拔较高,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也较多。全区总辐射量在115~167千卡/厘米2年之间,仅次于青藏高原,居全国第2位。日照时数在2 600~3 400小时,是全国的高值地区之一,光能资源异常丰富。全区太阳能资源的分布自东部向西南增多,以巴彦淖尔盟西部及阿拉善盟最多。一年之中,4~9月作物与牧草生长期的辐射总量与日照率都在全年的50%以上。特别是4~6月,东南季风还未推进到内蒙古境内,所以空气干燥,阴云天气少,日照充足,这时正处于小麦和多年生牧草生长的盛期,叶面指数大,光合利用率高,从而弥补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生长期较短的缺陷,相对提高积温的利用率。
风能资源 蒙古风能资源仅次于浙江舟山群岛,是国内风能较丰富地区。全区年平均风速在3.3-5.7米/秒。阿拉善盟和锡林郭勒盟以及阴山山地属风力丰富区,年有效风能密度大于200瓦/米3,有效风能出现时间达70%,3~20米/秒风速年积累5 000小时以上。内蒙古南部年平均有效风能密度在50~200瓦/米3,3~20米/秒风速年积累4 000~5 000米/小时。全区风能总量约54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充分利用这一廉价能源,对于解决交通不便,缺乏燃料、能源的广大牧区和边远地区的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野生植物资源 内蒙古搜集到的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2 351种,其中野生植物2 167种,引种栽培的有184种。这些植物分属于33科,720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种。野生植物以山区植物最为丰富。有丰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还有草甸、沼泽与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维管束植物l 668种,隶属于121科、504属,有饲用价值的900余种,优良牧草200余种。内蒙古的野生植物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十几类。纤维植物有樟子松、落叶松、甜杨、荨麻、大叶草、芦苇、蒲、沙柳、红柳等70多种,是造纸、编织、制绳、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中草药有人参、天麻、麻黄、肉苁蓉、柴胡、甘草、黄芪、枸杞、黄苓、赤芍、杏仁等500多种。榛子、山杏、唐松草、金莲花、松籽、文冠果等几十种植物的种子是榨油的好原料。越桔、笃斯、悬钩子、山丁子、红豆、山樱桃等果实是酿造的重要原料。沙棘、野山楂、山荆子、秋子梨、蔷薇果、草莓等野果含维生素较丰富。几十种食用植物中尤以猴头、口蘑、发菜最负盛名。百合类、石蒜类等50多种植物在印染和淀粉工业中有重要用途。柠条、沙蒿、酸刺、马蔺、碱地肤等在固沙、治碱和环境保护中有独特用途。
野生动物资源 全区有兽类24科114种, 占全国兽类450种的25.3%。兽类中有产业狩猎价值的5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10余种。鸟类5l科365种, 占全国鸟类1 186种的3l%。被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兽类和鸟类共49种。兽类有驼鹿、马鹿、驯鹿、野驴、野马、野骆驼、梅花鹿、兔狲、貂熊、猞猁、麝、雪豹、盘羊、黄羊、青羊、狍子、獐子、黑熊、雪兔、虎、野猪、赤狐、水獭、北山羊、岩羊等;鸟类 有丹顶鹤、白鹤、白鹳、黑鹳、大天鹅、金雕、玉带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红嘴松鸡、兰马鸡、榛鸡、鸳鸯等。蒙古野驴和野骆驼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兽类,驯鹿是内蒙古特有的动物,百灵鸟是自治区区鸟。此外,鼠类是内蒙古草原上占优势的居住者。全区有啮齿动物54种,约占全国种数的35%,多属害兽。
农业资源 据自治区土地管理局最新勘测统计,全区拥有耕地面积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居全国之首。自治区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大兴安岭及阴山山脉以东和以南的河套、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两岸平原和广大丘陵地区。内蒙古水利资源丰富,河流分布广泛,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湖泊有1 000多个,地表水储量675亿立方米。内蒙古有水面93.1万公顷,可利用水面为60.4万公顷,已利用水面有49.5万公顷,具有发展淡水养殖的广阔前景。有适于农作物生长的黑土、黑钙土、栗钙土等多样性土壤地带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资源,从而形成自治区乃至我国北方的重要粮仓。内蒙古农作物多达25类10266个品种,主要品种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莜麦、高梁、大豆、马铃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许多独具内蒙古特色的品种,其中莜麦、荞麦、华莱士瓜颇具盛名。还有发展苹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红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条件。
畜牧业资源 内蒙古天然草场辽阔而宽广,总面积位居全国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66.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80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科尔沁、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和乌拉特6个着名大草原,生长有1000多种饲用植物,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碱草、野燕麦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从类型上看,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质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种类繁多,具有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宜于饲养大畜,特别是养牛;中部和南部的干旱草原降水较为充足,牧草种类、密度和产量虽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营养,适于饲养马、牛、羊等各种牲畜,特别宜于养羊;阴山北部和鄂尔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气候干燥,牧草种类贫乏,产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是小畜的优良放牧场地;西部的荒漠草场很适合发展骆驼。着名的三河马、三河牛、草原红牛、乌珠穆沁肥尾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阿尔巴斯绒山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闻名遐迩。
旅游资源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莽林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咬、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艺",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把中外游客带进浓烈的兴趣之中。名胜古迹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墓、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白塔,包头市的五当召、美岱召,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园,阿拉善左旗的延福寺,赤峰市的辽上京、辽中京、大明塔,鄂伦春自治旗的嘎仙洞等,星罗棋布。

Ⅶ 石油的实际储量是不是比煤还要多

就目前来看,石油的实际储量是没有煤多的。石油通常在古老的沉积盆地或浅海和湖泊中发现。这些沉积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积累了数百至数千米的沉积物,其中含有许多动物和植物的遗骸。数百万年来,这些生物有机物通过地质变化和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变成了微小的油滴。然后,这些油滴聚集成油流,集中迁移到地壳的封闭地层中储存起来,最终形成大油田。据统计,全世界已经发现了3万多个油田。

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能源来自于石油,远远超过任何其他来源。因此,控制世界石油储备的国家往往拥有不成比例的地缘政治和经济权力。在全球范围内,石油仍然是能源组合的一个关键部分。当然,资源在各国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石油也不例外。根据BP的《2020年世界能源统计年鉴》,14个国家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93.5%。这14个国家横跨五大洲,控制着252亿到3040亿桶石油,每个国家至少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此外,欧佩克成员国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8.8%!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有些人突然想: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听说地球上的石油最多 50 年就会耗尽。然后在20年前,一些专家说,地球上的石油只够人类使用20年。现在有些专家说,石油还可以使用20年。我们应该知道,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石油的诞生是地球上的植物体埋在地下变成碳氢化合物,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而变成煤或石油。石油的形成方式,是一种彻底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因为树木主宰地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树木的尸体不可能再积累几百万年而保持完整。在目前的森林条件下,即使一个地质灾难事件一下子吞没了地下所有的森林和动物,那点能量也只能形成一层薄薄的石油。

Ⅷ 我国有哪些地区发现了大储量油气田

塔里木千亿方级大气田

2018年12月,塔里木油田宣称,位于新疆自治州库车秋里塔格构造带中段的中秋1井已经试井成功,已经获得了高产气流,产量折合日产天然气的三十余万立方米,凝析油二十多立方米。这一发现表明在以后将有1千亿方级天然气进行开采存储。在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西北油田获得了重大的发现,油气资源量约为17亿吨(约为124亿桶),其中石油占十几亿吨,天然气占5000余亿立方米。油田的发现,无疑给国内石油气行业带来了一个福音。这是我们国家打开了一个新的油气富集区带。

乌兰察布油田

乌兰察布油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察右后旗,沿着该旗土牧尔台镇神舟路的一处油质好、产量高、埋藏浅、规模大的油气田。

Ⅸ 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四种

环渤海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矿、石油、海盐.环渤海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能源和矿产资源在我国沿海地区是得天独厚的。而且这些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易于开发投产;资源互补性强,便于规模化开采;匹配条件优越,有利于综合利用和深度加工。
1.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
环渤海地区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矿产资源储量之多与种类之广,是中国其他沿海地区所没有的。主要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主要地位。
以内蒙古为例,内蒙古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埋藏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芒硝矿;萤石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萤石矿属于特大型萤石矿床,原矿氟化钙平均品位达到熔剂富矿的工业要求;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查干里门诺尔碱矿,是亚洲天然碱储量最大的碱矿。
2.能源储量居全国之冠
环渤海地区石油储量非常丰富,从辽河平原一直到华北平原,是一个断陷地带,这个地带内已经查明是石油蕴藏的富集地区。现有华北、胜利、大港、中原四个油田,产量仅次于大庆居全国第二位。渤海是一个中、新生代沉降盆地,埋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现已探明渤海湾石油储量达6亿多吨。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煤炭最丰富的地区,煤炭探明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60%以上,其中山西省煤炭储量最多,探明储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内蒙古煤炭储量仅次于山西,在全国居第二位。还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内蒙古有四个,分别为伊敏、霍林河、元宝山和准格尔露天煤矿,其中霍林河煤矿是中国建成最早的现代化露天煤矿,准格尔煤田是目前全国最大的露天开采煤田;内蒙古东胜煤田与陕西神府煤田合称东胜—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个;白云鄂博矿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储量占世界稀土总量的76% ,该矿山含矿物172种 ,是世界上含矿物种类最多的矿山。
3.潜力巨大的海洋资源
渤海是中国最大的内海,素有 “天然鱼池” 之称,盛产多种鱼、虾、贝类水产品,还有丰富的其它海洋资源。渤海海洋动物和植物共约 170种以上,有哺乳类的海豹;各种鱼类。软体动物有乌贼与鱿鱼;甲壳类有虾、蟹;棘皮动物有海参,腔肠动物有海蜇,海绵类和海藻类有海带、紫菜、石花菜等。其中主要的鱼类就有 l00多种。由于渤海位置和海流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温水性鱼类最多,其次是寒水性鱼类。小黄花鱼是渤海鱼类产量最多的一种,也是中国海洋四大鱼产之一,主要在庙岛群岛、渤海湾、莱州湾一带;带鱼也是中国海洋四大鱼产之一,主要在莱州湾、辽东湾一带,其它鱼类如梭、鲙、鲅、鲆等鱼在渤海沿岸也有分布。渤海虾、蟹、贝类,海带、紫菜、石花菜等海洋植物也很丰富。渤海有许多良好的海湾和河流入口,是理想的天然渔场。渤海的渔场很多,北部有望海寨、菊花岛和大清河口渔场,南部有龙口、黄河口渔场,西部有海河口渔场。
渤海除了上述各种资源外,海底还有石油、天然气、煤、铁、铜、硫和金等矿物,藏量也相当丰富。此外,还有极其丰富的海洋能源资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风能、潮流能等。内蒙古自治区风能储量 2.7 亿千瓦小时 ,占全国总储量的1/5,居全国首位;全区年平均风速3.7米/秒,大部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功率密度为150—200瓦/平方米。
4.富饶的农、畜资源
环渤海地区包括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和辽河平原,是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这里是全国重要的小麦、杂粮、棉花、油料和水果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和内蒙古草原,是全国林、牧业基地之一。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的河套灌区,是亚洲最大的自流引水灌区。灌区总面积118.9万公顷 ,由黄河自流引水,灌溉条件优越 , 排水骨干工程已基本形成。
环渤海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和杂粮。 小麦分布大致以长城为界,以南为冬小麦,以北为春小麦。玉米在本区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主要分布在本区的东部和南部。谷子和高梁在较干旱的山西、内蒙古种植最为普遍,此外河北、北京山区和辽西也种植较多。高粱主要分布在渤海沿岸和海河平原、辽河平原低洼地区。甘薯以冀中南、晋中南和辽中最为集中。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坝上和山西雁北。水稻主要分布在辽河下游、海河下游、山东南四湖滨湖地区、沂沭河两岸、黄河沿岸及胶莱河谷地带。内蒙古西部区生产的褐色大粒荞麦,品质全国第一,粒大皮薄出粉率高,在国际市场首屈一指。
棉花是本区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一半左右,约占全国棉田面积的五分之一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油料作物重要产区之一,主要有花生、胡麻、芝麻、油菜等,其中以花生最重要。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两省,播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35%左右。山东省种植相当普遍,以烟台、临沂、昌潍等地区最为集中,泰安、济宁地区种植也较多,河北省冀东唐山地区和冀中南沙土地带是花生的集中产区。胡麻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北的坝上地区、山西的雁北和忻县地区,产量居全国首位。是全国重点芝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40%左右。以鲁西最集中。油菜以山东、河北低平地区最为普遍。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地方,是中国最大的无污染源动物食品基地。内蒙古阿拉善白山羊所产羊绒,以其细度、光度、白度三项指标成为世界最好的山羊绒。以伊克昭盟的阿尔巴斯白山羊绒为原料加工的KVSS无毛绒,是国际公认的“中国一号无毛绒”,被誉为“软黄金”。
5.绚丽多彩的旅游资源
环渤海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多采,既有陆上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又有变幻莫测的海洋景观,汇集成海光山色独具风格的旅游景观。
从陆上自然景观来看,有山、泉、洞、湖、原五种景观。环渤海地区内名山奇峰,构成北国一大景色。山东境内的泰山、山西的恒山,是举世闻名的大山。本区内有两处大草原,即黄河三角洲草原和内蒙古大草原,一派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风光。
海洋自然景观以海水、河滩、海岛为特征,构成集旅游、休闲、疗养为一体的理想胜地。改革开放以来,还专门建立了海滨旅游开发区,旅游开发区等。
环渤海地区还有丰富的自然科学旅游资源。如北京有密云太古代变质岩,十三陵中上元古代地层,周口店的中国猿人,延庆县硅化木化石群,石景山模式口的第四纪冰川擦痕;天津蓟县的中上元古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仙山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五塔寺“金刚座舍利宝塔”后照壁上的蒙古文石刻天文图,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完好的用蒙古文标注的天象资料,已将外国天文知识融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体系中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赉诺尔煤矿出土的猛玛象骨架化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猛玛象骨骼化石;大连老铁山鸟岛自然保护区,蛇岛自然保护区;山西襄汾县丁村人遗址,等等。
环渤海地区的人文景观尤为突出,名震中外。最着名的有北京的故宫、长城和十三陵,内蒙古赤峰市辽中京遗址上的八角密檐式砖塔(俗称大明塔),高达80.22米,周长113米 ,是中国现存体积最大的辽代古塔,承德的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山西的五台山和云岗石窟,山东曲阜的“三孔”,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易县的清西陵,冀东的山海关和老龙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典型代表,世界驰名。此外,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如辽宁兴城的明代古城,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大铜佛,赵县的赵州桥,邯郸的丛台和七贤祠,山东烟台的蓬莱仙阁,威海的刘公岛,山西应县的木塔,太原市的晋祠,临汾尧陵,内蒙古呼和浩特的昭君墓等。近代人文景观有西柏坡的革命遗迹,芦沟桥抗战遗址,刘公岛甲午海战遗址等。
环渤海地区的许多滨海城市利用其丰富多彩的海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旅游,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Ⅹ 巴林这个国家的石油储量是多少占世界第几位

当前巴林经济并不是依赖石油,自20世纪后期,巴林已投入巨资在银行和旅游事业。
储量1843.30万吨 主要是面积太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