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费用明细 » 跨期费用如何调整
扩展阅读
海湾石油有什么危险 2025-05-15 02:50:57
成本的要素费用有哪些 2025-05-15 02:32:55

跨期费用如何调整

发布时间: 2022-05-07 14:29:54

⑴ 跨期费用在汇算清缴时如何处理

汇算清缴时如发票发票跨期,请先确认此笔所产生的费用是否是属于次纳税年度,不然就做纳税调增。

⑵ 如何处理所得税汇算清缴之跨期费用

所得税汇算清缴后账务处理:
1、所得税汇算清缴后,补交的所得税帐务处理
(1)提取补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结转时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上缴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2、利润表不修改。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和应交税费“年初数”要作调整。

⑶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跨期扣除项目是指什么

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中的跨期扣除项目是填报维简费、安全生产费用、预提费用、预计负债等跨期扣除项目调整情况。
纳税准予扣除的项目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等,在确定纳税人的扣除项目时,还应注意企业在纳税年度内应计未计扣除项目,包括各类应计未计费用、应提未提折旧等,不得转移以后年度补扣和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统称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居民企业,即依法在中国境内成立,或者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但实际管理机构在中国境内的企业;
2、非居民企业,即依照外国(地区)法律成立且实际管理机构不在中国境内,但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企业;
3、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
(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
(二)企业所得税税款;
(三)税收滞纳金;
(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
(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
(六)赞助支出;
(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
(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第二十七条 企业的下列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
(一)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二)从事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三)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
(四)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
(五)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

管理费用跨期调整,对方科目怎么办

(一)按新准则规定,“待摊费用”科目中一些内容已不在该科目中核算。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应通过“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2。固定资产修理费 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不再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3。预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 超过一年以上摊销的固定资产租赁费用,应在“长期待摊费用”账户核算。 4。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
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在用)”,贷记“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工程施工”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摊销)”。
(二)除上述几项业务外,还有一些需要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的业务。 比如:预付保险费、预付报刊订阅费、预付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税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但是新发布的会计科目表中,删去了“待摊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中也删去了“待摊费用”项目。这几项业务如何处理,有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 这种观点认为,待摊费用是企业已经支付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摊销期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费用,支出发生时一次计入损益与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对全年的损益影响是一样的。
但笔者认为,这样处理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基础,没有严格划分费用的受益期间,不能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成本和盈亏,不能体现“谁受益,谁负担费用”。 比如:2007年12月支付2008年的报刊杂志费,是不能计入2007年损益的。
第二种观点:设置“待摊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因此,企

⑸ 管理费用跨期调整问题

期间费用没有调整分录,只要费用的归属期已过,就需要确认为费用,无需调整。也没有这样的分录

你可以在相关报表里面调整数据,账务没法调整

可以调整的是利润。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如果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可以调整。但是一般都是跨年度的才做调整

⑹ 跨期费用如何处理

签批手续齐全了,报销没有问题。如果金额不大,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如果金额比较大,需调整以前年度损益。12年所得税前不允许列支。

⑺ 对跨期的收入与费用,期末结账前必须进行账项调整

对跨期的收入与费用,期末结账前必须进行账项调整的。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九条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企业当年度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

(7)跨期费用如何调整扩展阅读:

跨期的收入与费用介绍如下:

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对企业发现以前年度实际发生的。

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年度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⑻ 审计出来的跨期费用如何做会计调整

这种情况的调整事项涉及到损益,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调整减少以前年度利润的事项,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

调整完成后,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拓展资料: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指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至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之间的期间。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events after balance sheet day

第一条 为了规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有利或不利事项。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是指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批准财务报告报出的日期。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是指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事项。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是指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

第三条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表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适用的企业不应当在持续经营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

第四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第五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诉讼案件结案,法院判决证实了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现时义务,需要调整原先确认的与该诉讼案件相关的预计负债,或确认一项新负债。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取得确凿证据,表明某项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发生了减值或者需要调整该项资产原先确认的减值金额。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现了财务报表舞弊或差错。

第三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

第六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不应当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表。

第七条 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重大诉讼、仲裁、承诺。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价格、税收政策、外汇汇率发生重大变化。

(三)资产负债表日后因自然灾害导致资产发生重大损失。

(四)资产负债表日后发行股票和债券以及其他巨额举债。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七)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第八条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的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资料来源:网络: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⑼ 汇算清缴 跨期费用处理

跨期费用不得计入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

即要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