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公经费是哪三公
三公经费(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严控三公消费支出:
1、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2、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3、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4、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税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1)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贰’ 三公经费指的是啥
三公经费”是指政府部门人员在因公出国(境)、公务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招待过程中支出的财政经费。
“三公经费”实际上就是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即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比如公务用车,实际上是为了办理委托代理事项而在交通上的需要;公款接待和公款出国,则是为了与委托代理事项有关的国内外人员维护人际关系、加强工作交流、提升自身履职能力的需要。
所以,“三公经费”作为公职人员履职的必要手段,其使用应该接受委托人的监督。当“三公经费”的使用与办理委托代理事项(履行公职)无关或背离委托初衷时,人民有权要求公职人员纠正,甚至可以撤销委托(即对有过错的公职人员进行免职、撤职甚至开除处理)。
(2)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的原则:
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
三公经费公开是一种进步,但这不是问题的全部,或者说不是问题的根本。中央各部门以及各地在公开三公经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三公经费的科学合理使用,即科学合理地进行三公消费。行政法上有一个重要原则叫“比例原则”。
它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三个子原则。笔者认为,“三公经费”的使用应遵循比例原则。
适当性原则又称为妥当性原则、妥适性原则、适合性原则,是指所采取的措施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有助于行政目的达到并且是正确的手段。
‘叁’ 三公经费是什么
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2018年6月20日,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2017年中央决算的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43.6亿元,比预算数减少17.87亿元。
(3)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发展状况
“三公经费”由2010年的94.7亿元预算执行量,降至2013年的79.69亿元的预算安排,共减少15.01亿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由61.69亿元降至43.99亿元,减幅为17.70亿元,居三项之首。
四次公开的“三公经费”中,前三次的执行数据分别为94.70亿元、93.64亿元、80.95亿元。在这些数据中,公车相关费用一直占比逾半。2010年,该项费用占总费用的65.14%,2011年该比例略降为62.78%。
‘肆’ 哪些支出属于“三公经费”、行政经费
1、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
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2、行政经费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进行活动所开支的费用。国家行政机关每年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年度预算,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后,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行政经费专款专用。
行政经费按预算科目分类,可分为工资、福利、公务、业务和其他费用等“目”;按费用性质分类,可分为劳动报酬性、生活津贴性、劳务补偿性、公用性等经费。
(4)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行政经费按预算科目分类,可分工资、福利、公务、业务和其他费用等“目”;按费用性质分类,可分劳动报酬性、生活津贴性、福利补助性、劳务补偿性、公用性等经费。国外行政经费主要包括行政支出,国务活动支出,立法、司法、监察支出,公务人员退休及抚恤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经费包括:
①行政支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费;各级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机关经费;统一战线、民族、华侨、宗教事务费;政治宣传费;统计业务费;档案馆经费;公务人员培训费;居民委员会补助费;等等。
②各级司法、检察、公安机关经费。
③民主党派和外交活动支出等。
‘伍’ 三公经费指的是什么
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故为社会普遍关注。
三公经费应怎样做账?
按照目前的预算科目分类,没有完整的“三公”经费这一科目,各个部门行政经费的支出,一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通俗地讲,基本支出是“养人”的费用,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的直接拨款;项目支出是各单位“做事”的费用,其资金支出用于各单位按照分工职能不同的日常政务和专项行政活动。
三公经费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
部门预算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是“养人”的费用,项目支出是“做事”的费用,“三公经费”是基本支出。但,项目支出没有具体的标准,部门随意性支出很多,一些违规的“三公经费”支出就被转移到项目支出里了。
三公经费是财政拨款开支的这句话对吗?
这句话并不准确。三公经费,是指公款出国、公款接待、公务用车开支。这三部分开支来源,并非全部是财政拨款。一是像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经费并非财政拨款;二是很多部门三公经费实际支出,远远超过财政拨款安排。
差旅费报销在三公经费中吗?
差旅费,包括个人和企业,主要是机票、酒店、会展会务以及相关的旅游等产生的费用。
所以,对于不同的人、组织、机构单位,差旅费也是不一样的。如飞航企业差旅就是以企业为主的差旅服务。
一般来说,三公经费是政府机构的称呼。为了说明,差旅费是否是三公经费,我们需要知道“三公费”有哪些?根据政府数据,“三公费”是指用于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和公务接待等方面的支出。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燃料费、维修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所以,根据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加上飞航企业差旅中对差旅的定义(出行商旅及公旅中产生的机票酒店旅游等费用),我们可以看出,差旅费中部分是三公费。
也就是说,政府部门的差旅费,出国所用到的机票、酒店等费用,以及国内接待外宾、同僚等的费用,是属于3公费用的。
所以,差旅费中因公出国和因公接待所产生的费用,是三公费。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头条号,下方评论区留言:想要学习,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编:学习
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会计课程15天!
因领取人数太多,不能及时回复,请大家耐心等待。。。。
‘陆’ "三公经费"具体指什么属于什么性质的财政支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属于公共行政领域消费支出。
全国人大常委会2011年6月30日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中央决算的决议,经财政部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三公“支出合计94.7亿元。决算报告还公布了汇总2010年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887.1亿元。2012年6月财政部公布,2011年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人民币。
(6)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三公消费总额突破:
中国三公消费总额突破了9000亿元,相当于2012年全年财政收入的10%。越来越庞大的三公消费支出引发民众的不满,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长范柏乃长期研究三公消费治理问题。据他分析,三公消费支出逐年攀升系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公共权力长期封闭运行;二是公共资源责任主体长期缺位,形成“不花白不花,白花谁不花”的结果;三是社会公众监督严重缺位,忽视了公众力量。
‘柒’ 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
三公经费包括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
按照目前的预算科目分类,没有完整的“三公”经费这一科目,各个部门行政经费的支出,一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通俗地讲,基本支出是“养人”的费用,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的直接拨款;项目支出是各单位“做事”的费用,其资金支出用于各单位按照分工职能不同的日常政务和专项行政活动。
(7)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
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按照目前的预算科目分类,没有完整的“三公”经费这一科目,各个部门行政经费的支出,一般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大类。通俗地讲,基本支出是“养人”的费用,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的直接拨款;项目支出是各单位“做事”的费用,其资金支出用于各单位按照分工职能不同的日常政务和专项行政活动。
‘捌’ 国家“三公”消费是什么意思
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
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的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故为社会普遍关注。
三公经费向社会公开
在2011年年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分别在议案和提案中提出“三公消费”问题。在全国“两会”召开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2011年6月报告的2010年中央财政决算中公开“三公”支出。
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2011年继续压缩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并在2011年6月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中央财政决算时,在报告内容中纳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而且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2011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2010年度‘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8)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严控支出
要把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要求体现在2013年的预算编制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
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要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继续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规模,确保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强度。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实好支持小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发挥财政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职能作用,努力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进一步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优化税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
‘玖’ 什么是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一般指三公消费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拾’ 三公消费是什么
指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三项所产生的消费。“三公消费”指的是国家职权部门、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等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腐败行为。
三公消费,指政府部门人员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产生的消费,是当前公共行政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中,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以及燃料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食宿费等支出。
(10)三公费用是什么扩展阅读:
政府过紧日子,但该办的事情还要办好。要在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的同时,增加对脱贫攻坚、“三农”、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生态环保、民生等领域投入,该保的支出必须保障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强化逆周期调节,意味着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一是减税降费的规模更大,企业得到实惠更多;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为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和补短板提供更多真金白银。
一般性支出,主要是指党政机关维持运转或是履行职能所需的费用,不仅包括“三公经费”,还包括办公楼和业务用房建设及修缮支出、会议费、办公设备购置费、差旅费等。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严格落实,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的出台,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越扎越牢。
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方面,工作用餐严格执行标准,下基层调研一律不接受宴请;公务活动能多人合乘一辆车的,就要安排合乘;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出国出访,一律取消。在节约会议开支方面,进一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无实质性内容或内容重复的会议一律不开;能开电视电话会议的,就不要兴师动众、异地集中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