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王陵墓为什么不挖掘
古墓属于国家历史遗产,是宝贵的财富,挖了就等于是变相盗墓;
现在的科学条件发展有限,好多东西保存不善都被毁坏了;
以万历皇帝的陵墓为例子,当时打开墓门以后,里面的好多字画等珍贵古物都直接被氧化毁坏了,被拿走的文物也因为保存条件不善收到损坏。
简单的说 挖掘 发掘很简单 但是保存手段太落后 帝王陵墓不是只有尸骨和随葬的小型墓穴 小型墓穴密封条件有限 基本已经处于过氧化状态 直接发掘不会再有较大的变化 但是如秦始皇陵墓等大型 超大型墓穴 其本身处于很稳定的保存状态 如果现在直接发掘 那么大多数珍贵的墓葬将会面目全非 例如(兵马俑出土时是彩色的 颜色还颇为鲜艳 但是当时没有完善的保存技术 结果现在看到的全是无色的 这已经属于很大的遗憾了,比如 如果要发掘请始皇陵 那么至少要建立一个超大型无氧 无菌 无光密闭建筑 至少要比火箭 卫星生产车间还要高标准)因此 在拥有切实有效的保存 封存技术前 发掘大型帝王陵墓是对我们的历史遗迹和遗物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堪称内涵最丰富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但秦始皇陵墓什么时候打开,是否打开,目前尚没有时间表。因为发掘后,从技术上来说,不能保证能保护好这些文物。特别是壁画、陶器、纸质、绢质、丝质等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是难题。另外,打开秦始皇陵也与我国“保护为主”的考古发掘政策不符。有关专家称,如今几乎没一个国家主动开掘帝陵。“尽量不主动发掘”的理念在20世纪中后期已成为国际共识。
2. 西晋皇陵在什么地方有没有盗墓贼挖掘
西晋皇陵分东西两区,东区在偃师市城关镇潘屯、杜楼两村以北的枕头山下,西区在首阳山镇南蔡庄北的鏊子山下,两区相距数里。
郭俊卿一边陪着我们前往枕头山,一边向我们道出了这个千年之谜的谜底。与潘屯、杜楼两村相距不远有两个村庄,一个名叫坟庄,一个名叫香峪。顾名思义,坟庄肯定与坟有关,香峪则是烧香的山谷。古代帝王修建陵墓后,都要派人守护,守墓人的后代就地为家,慢慢繁衍,最后形成村落,这些村落的名字往往与陵、坟等有关。在西晋皇陵被发现以前,这里没有其他皇陵,这些村名当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巧合的是,上世纪初,附近一户农家挖红薯窖时,挖到了一座晋代的墓。墓中有一方墓志,上有“北望皇陵”等记载。后来这里陆续有晋代古墓被发现,看来当时的晋人是想沾上皇家的好运,才纷纷把墓地选在这里。于是,人们猜想西晋皇陵就在附近,但具体位置仍是一个谜。
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利用先进的探测仪器,对这一带进行勘探,确定了西晋皇陵的具体位置,才解开了这一千年之谜。
由于交通不便,我们没有走到枕头山下,只能隔着山谷向对面望去,但见云雾缭绕中有一座形如枕头的山峰,其下面就是西晋皇陵东区。文物工作者在此共探出5座墓葬,均坐北朝南。其中1号墓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墓道长46米,宽11米,墓室长4.6米,宽3.7米,高2.5米。该墓位于墓地东部,居尊位,与其余4座墓相距约50米。枕头山下是低平、富庶的伊洛河平原,视野非常开阔。郭俊卿说,那里就是埋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人的地方。
出西晋皇陵东区向西区,我们登上了鏊子山。有趣的是,站在最高点看鏊子山,恰如一个圆圆的鏊子。鏊子山下发现了多处墓葬,均坐北朝南,其布局主次分明,排列有序,显示出死者生前的尊卑关系。其中1号墓位于墓地最东端,居于尊位,且在墓地中规模最大,其墓道长36米,宽10.5米,墓室长5.5米,宽3米,高2米,故此墓主人是该墓地生前地位最高者。考古工作者判定1号墓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峻阳陵。
晋武帝作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在墓地选择上看来是费了一番心机。鏊子山两端分别向南伸出一道较为平缓的山梁,对墓地形成三面环抱之势,就如一把罗圈椅,可以安安稳稳地坐享太平,是修建帝王陵墓的很理想的风水宝地。
不管陵墓风水选得多么精妙,不管保密工作做得多么好,西晋王朝还是在短短数十年里土崩瓦解了。看来,国家兴亡的关键还是要练内功,国泰才能民安,其他的都是飘忽不定的浮云!
3. 已挖掘的陵墓
秦公一号大墓,秦景公陵墓,在今天陕西省凤翔县三畴原上,墓道二条,墓葬坐东面西,面积惊人,东墓道151米长,西墓道85米长,总面积17000余平米,陕西考古队挖了10年,才清理完毕,出土文物3500余件,墓内使用黄肠题凑葬制,可见其规制之高。
4. 中国五千年,还有哪些帝王陵墓,仍然没被挖
截止2019年2月,还有以下帝王陵墓还没被挖掘。
1、秦始皇陵墓。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因为目前科技技术不够发达,无法更好地保护文物,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因此,秦始皇陵墓还没被挖掘。
2、乾陵,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乾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
3、元代的皇帝陵墓。
元代整个朝代的皇帝陵墓都没发现。
由于蒙古族盛行“密葬”,而且元代帝王死后,葬于漠北起辇谷,按蒙古族习俗,平地埋葬,不设陵丘及地面建筑,因此至今陵址难寻。就连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陵也只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
(4)哪个皇陵的墓地挖掘费用高扩展阅读:
已发现的帝陵:
秦始皇陵、秦二世胡亥陵墓、汉陵、唐陵、隋文帝杨陵,这些大都在西安咸阳地区已发现。宋陵在河南巩义,南宋的在杭州,吴越王墓也在杭州地区。明十三陵在北京,朱元璋孝陵和孙吴大帝孙权陵都在南京。清陵在河北,努尔哈赤、皇太极陵在辽宁省(辽阳、沈阳) 。
历史上早已被挖开或者盗掘的:
齐桓公墓、楚平王墓,汉文帝母薄太后南陵、汉阳陵、汉文帝灞陵、汉宣帝杜陵。宋理宗陵、清高宗干隆和慈禧的陵墓(孙殿英)、明神宗定陵(新中国)。
5. 哪座陵墓太邪门,挖掘的人都相继离奇死去,君王的东西果然不能碰
是定陵,从科学的角度讲,君王的东西可以碰,人这一辈子都有个七灾八难的,生离死别都是常事儿。
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乏帝王的从业者,帝王这个行业很珍贵,从事帝王工作的人,都被称之为天子,那就不是一般人,在我看来皇帝不好当,每天都要想太多的事情,人又不是机器,想那么多,很容易减少寿命的,你看看历代皇帝,有几个说我非常长寿的,一个不谨慎说不定就被手下谋权篡位,帝王死后那得修建陵墓。
这种话,完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所以不要相信,但是平时做事还是光明磊落点,敬畏鬼神也没什么错,小心驶得万年船。
6. 被挖掘的皇帝陵墓哪些
夏、周帝王墓葬不明;
殷商帝王墓葬多被盗。
自春秋战国至宋代帝王墓葬,已知的只有秦皇陵、唐乾陵地宫未被盗,汉代景帝墓葬不明,其余基本被盗。
元代帝王墓葬不明,
明代帝王墓葬基本未被盗,定陵已发掘。
清代帝王墓葬,东陵所有陵寝均被盗,西陵只有光绪陵被盗。
7. 已挖掘的陵墓现在有哪些陵墓已被挖掘,比
最完整的发掘是明代万历皇帝的陵墓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项考古计划曾试图解开十三陵所有的秘密,但最终只有一座陵墓的地宫被成功打开,这就是中国第一个也是至今惟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定陵。
8. 建国到目前为止哪些大的帝王陵墓被挖掘
建国后的帝王陵墓被挖的很少,解放前的就不说了(清东陵之类)
我只知道1956年明神宗显皇帝朱翊钧的定陵被挖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对皇帝陵的发掘。此次发掘工作由着名考古学家夏鼐主持。其他的帝王陵墓应该没有被官方正式挖掘过。
参考:2007年,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接受采访时着重强调:保护好材质种类各异的文物,尤其是在出土的第一时间进行保护,以我们现有技术还做不到。既然如此,我们的原则方针是不主动进行文物发掘,特别是不主动挖掘帝王陵墓。
童明康讲这番话是有所指的。前些日子,出于各种原因,有人提出应主动挖掘秦始皇陵、乾陵等历史上着名的帝王陵墓,鼓吹者中有些甚至是大学教授、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于是乎,在各类媒体特别是网络上,引起了大规模的争论,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国家文物局的态度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虽然国家文物局表态不支持挖掘,但并没有因此使争论稍歇,尤其没有让支持挖掘的人心悦诚服。
“许多人是没有亲见那些精美的文物出土后,由于保护不力而消失殆尽,真是可惜呀!这都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全人类的财富,而且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就这么永远地丧失了,那是犯罪呀!”童明康谈到此处很是动情。
童明康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只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主动发掘过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其中许多精美文物,包括利用前苏联技术保护的丝织品都毁掉了,没有保存下来。十几年前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一直存放在冰箱中。近年开始揭取保护,多数遗物一触即碎。几年前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陶俑的彩绘颜料作过保护,现在仍然有褪色现象。
童明康告诉记者,各类文物的保护技术还是个世界性难题,特别是我国的一些特有文物,比如木结构建筑、纸质文物、漆木质文物、纺织品、壁画、彩绘颜料等,其保护技术无法借鉴国外的科研成果。虽然近年来,我们在丝织品、彩绘颜料的保护技术方面有了一些进展,比起50年前,甚至可以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许多技术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9. 中国帝王陵墓被挖掘的有多少
经国家批准发掘的帝陵就只有明代十三陵中的定陵,如果是盗掘的,那就有很多了。比如宋陵,伪齐刘豫就盗掘了很多;还有杨涟僧迦,也盗掘了很多宋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