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费用明细 » 管理费用下如何设核算项目
扩展阅读
石材用什么工具钻10cm孔 2025-08-01 16:57:53
南澳县有哪些文化资源 2025-08-01 16:50:34

管理费用下如何设核算项目

发布时间: 2022-06-28 02:01:34

㈠ 会计电算化实验要求:将管理费用科目属性设置为部门核算和项目核算

部门核算设置点击(放大镜钮)后,设置部门,比如 一车间、二车间,点击 [确定];
然后,一级管理费用科目分别增设二级科目几个, 科目编码中 输入660201 科目名称输入 工资
点击[确定] ,输入编码660202 科目名称 社险费 点击 [ 确定 ]其余类推。。。
你初始化时二级科目自可查看一下是二位数?还是三位数?
若是三位数编码,则以上科目编码为 6602001 、6602002 ......
--参考

㈡ 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如何下设明细科目

管理费用的明细科目包括: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绿化费、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等。

销售费用的明细科目包括: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

(2)管理费用下如何设核算项目扩展阅读:

用审查类别:

1、无形资产摊销的审查

主要包括:无形资产的估价是否真实、合理;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注意查明无形资产仍可长期使用而其价值已全部摊销,或者无形资产的使用期限已到,而其价值尚未摊销完毕的情况,这可通过查阅无形资产摊销明细账查明;有无将无形资产摊销列入固定资产折旧的错误处理。

2、土地使用费的审查

主要包括:根据有关规定,核实列支的土地使用费是否真实、正确;有无将上年度或下年度的土地使用费列作当年费用;对未办理土地使用证书或虽已办理了证书,但当年未支付土地使用费的,应查明其是否按规定预提了土地使用费,并计入当年损益。

3、职工教育经费的审查

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一般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其审查主要是审查是否按规定提取,计算是否正确,有无被挪作他用的情况等。

㈢ “管理费用”科目核算内容的有哪些

财务管理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筹资,投资,运营,成本,收入与分配管理,其中涉及预算与计划、决策与控制、财务分析等环节。

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1、筹资管理 2、投资管理 3、营运资金管理 4、利润分配管理

财务管理是指运用管理知识、技能、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以及分配进行管理的活动。主要在事前事中管理、重在“理”。会计是指以资金形式,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反映、监督和参与决策的工作。主要在事后核算,重在“算”。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㈣ 管理费用这个会计科目包括哪些具体项目

6602 管理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商品流通企业管理管理不多的,可不设置本科目,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企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包括固定资产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没有满足固定资产准则规定的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也在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管理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以及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借款费用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三)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发生的办公费、修理费、水电费、业务招待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技术转让费、研究费用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

四、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㈤ 怎么设置会计科目的核算项目

应交税金是企业根据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各种税金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所得税等。

其他应交款是指企业除应交税金,应付股利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交的款项,包括应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上述是两个旧会计科目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把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应交税费,长期应付款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其他应付款的项目和对方单位(或个人)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的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采用售后回购方式融资的,在发出商品等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或应收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本科目。回购价格与原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应在售后回购期间内按期计提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购回该项商品等时,应按回购商品等的价款,借记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五,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其他应付款项;期末余额如为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加的其他应收款项。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

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或退回其他各种应付,暂收款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所以:租房子发生的费用应计入的会计科目:

借:管理费用-租赁费

贷:其他应付款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

仅个人拙见。

(5)管理费用下如何设核算项目扩展阅读

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其他应交款应计入应交税费科目。

2006年新的会计制度,将“其他应交款”取消。“其他应交款”和“应交税金”合并成“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都不再在“其他应交款”核算。

二,具体会计分录是:

1,月终,公司根据计算出的应缴纳的教育附加费,编制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

2,公司收到代收代缴的车辆购置附加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

3,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

贷:银行存款

㈥ 管理费用明细帐户设置和核算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你公司经常发生的费用类型,特别是大金额的费用,可能需要单独列示,这取决于上司和老板的要求;
2、税法有限定的费用类型,应当单列,如工资、广告费、业务招待费、报废损失等。这些不单列,在汇算清缴时会比较麻烦;
3、对费用科目,应当规划好核算到哪一个层级,包括部门、客户、供应商、员工,甚至其他层级。比如小车费可能要核算到车牌号码,等等。这些与明细账户设置没有关系,可以用核算项目的方式来实现,比如金蝶、用友等都有这方面的标准功能。

㈦ 如何设置管理费用明细账

“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无形资产摊销、职工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存货盘亏或盘盈、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该科目应按费用项目设置三栏式明细账,若费用项目不多的企业也可设置多栏式明细账,并按费用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㈧ 管理费用核算内容

管理费用核算小企业发生的除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外的其他费用,包括小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行政管理部门在经营管理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办公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

小企业(商品流通)管理费用不多的,可不设置“管理费用”科目,本科目的核算内容可并入“销售费用”科目核算。

(8)管理费用下如何设核算项目扩展阅读

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税、土地使用税等。

费用管理是企业流通费用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费用管理的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和分析,反映商品流通费支出、挖掘降低费用的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管理的依据是:《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国营商业、外贸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国家对费用支出的有关规章制度和开支标准。管理的形式有:计划管理、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分口管理、分级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