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最大的钻石坑可以满足未来3000年需求,为何钻石价格如此高昂
钻石这么高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钻石本就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所以开采起来极为麻烦。而且它开采出来之后形状并不是好看,所以它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这个加工的过程又更加的繁琐。以至于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钻石成品是经过开采和加工很多工序才完成的。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等都十分的巨大,所以这应该就是它昂贵的原因了。
还有从它本质的角度来讲,钻石这种物质的观赏能力和储存能力非常的好。钻石本就是世界上是最坚硬的物质之一,所以它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腐蚀。所以也能随着时代的变化,他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自古以来钻石也都被人们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因为它坚不可摧攻无不克的品质是我们人类一直都在追求的目标。
❷ 金刚石多少一斤
钻石,就是经过打磨的金刚石,又称金刚钻,矿物名称为金刚石。英文为Diamond,源于古希腊语Adamant,意思是坚硬不可侵犯的物质。
①通常指宝石级金刚石,尤指琢型宝石级金刚石,其实,钻石和金刚石在国外并无这种用词的区分,英文中均使用同一个词汇“diamond”,但国内则常把“金刚石”一词用于矿物学领域,钻石一词用于宝石学领域。但也不尽然,如“工业钻石”虽然不属于宝石学领域,只是人们已习惯于这样称呼,故在本词条中也采用之。
②宝石级钻石以无色透明为上品,但常见的多为略带微黄色调者。黄色调或褐色调愈深,品级也愈低。有一种无色透明中带一点蓝色的被称作“水火色”,却是佳品。而带深蓝、深黑、深金黄和红色、绿色者,更是少见的珍品,被称为“艳钻”或“奇珍钻石”,同一矿区的钻石带有相似的“色素”特征,以致有经验的人常可凭此认出钻石的产地。最早发明标准圆形明亮式切割的是在1914年,比利时安特卫普的钻石切割师托考夫斯基发明。判别钻石的标准被称为4C,分别是净度、颜色、切工、克拉重量。其中净度是指钻石的内含物,而不应称为瑕疵。内含物的存在正说明了钻石的天然性。当然,我们还是希望这种包裹体状的内含物越少越好,所以就有了净度的分级。即:LC、VVS、VS、SI、P级。过去人们不会琢磨钻石,只能用钻石原石作为饰品,金刚石晶体真正成为钻石,变为首饰的时代,大约在1450年。当时琢磨钻石只有17个面,1558年--1603年当政的英国女王佩戴的钻石戒,只是一个八面体钻石晶体,磨掉了一个顶尖作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国的波兰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设计出58个翻面的钻石切割工艺,至今仍在采用,这个切工是根据钻石的折光率系数等因素而精确计算出来的,不能任意改变,否则磨出的钻石将无光彩或漏光。
❸ 为什么说钻石是21世纪最大骗局,多少
在德国有一个用含有钻石的矿石建成的小镇,名叫诺德林根。专家测算,小镇的城墙和建筑中总共镶嵌着约7.2万吨的钻石。而这些钻石,不是来自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而是1500万年前的陨石撞击,产生的化学反应留下的产物。
就这样,戴比尔斯公司利用爱情这种美好的感情,把垄断和营销做到独一无二,把恋爱中男人和女人的心理运用到了极致。通常,我们都会看到,很多人卖车卖房,却很少有人卖掉钻戒。从此,钻石供不应求,价格扶摇直上。但无论如何,组成它的元素还是碳!
❹ 钻石的级别是怎么划分的什么样的工艺最好钻石的鉴定权威性怎么判断
鉴定部门一般都要有CMA国家认证,国际上比较认可的有GIA,HRD,GIE,IGC等
衡量钻石价值的四个因素
衡量一颗钻石价值有4个因素,因为这四个因素的英文字母都是C开头的,因而俗称4C !
钻石的克拉
克拉作为重量单位,起源于欧洲地中海边的一种角豆树的种子(稻子豆),盛开淡红色的花朵,豆荚结褐色的果仁,长约15厘米,可用来制胶。角豆树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无论长在何处,它所结的果仁,每一颗重量均一致。在历史上这种果实就被用来作为测定重量的砝码,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种重量单位,用它来称贵重和细微的物质。直到1907年国际上商定为宝石的计量单位,沿用至今。
钻石的重量单位克拉的次一级单位是分,100分为1克拉;0.1克拉的钻石也就是10分钻。
钻石的净度
钻石的洁净度是依钻石在10倍放大镜下观察的结果为依据。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宝石内部原有的缺陷及加工过程中对钻石表面造成的破坏。净度可分为如下六级:
完全洁净级(Flawless),简称FL
钻石内外无任何缺陷。有些小毛病也可列入FL级。
内部洁净级(Internally Flawless),简称IF
内部无任何瑕疵,表面有一点瑕疵。
非常非常细微的内部瑕疵级(Very very slight included)
有极微小的瑕疵,只有从亭部可以观察到或表面有很小的瑕疵,VVS1或VVS2的区别在于VVS2有极小的绵装点及小毛茬等(基本上内部没有什么缺)。
很轻微的瑕疵级(Very slightly included),简称VS1或VS2
可以看到非常微小的瑕疵,能看清大小及位置。VS1及VS2的区别在于VS2可能有微小的绵状物及毛茬
轻微瑕疵级(Slightly included),简称SI1及SI2
可明显地看到瑕疵。
不洁净级(Inperfect),简称I1、I2、I3
可以明显地看到瑕疵,有时也能清楚地看到明显的解理。
国际上对钻石洁净度有统一的符号,一般都标在鉴定证书钻石形态图的相应位置上。
钻石的切工
钻石的4c中,最重要的是切工,因为,无论一颗钻石的净度或色度甚至克拉数是多大,都是钻石天然生成的,也正因为这样,每一颗钻石才更加独一无二, 根据比率级别,修饰度级别再统一进行切工等级评估,分为很好,好,一般三类。 切工比较:
切工太深:当钻石被切的太深时,光线就会从它的底部逸出,因此钻石的亮度就会受损,而它的中心也因此变暗。
切工太浅:当钻石被切的太浅时,光线也会从它的亭部逸出,钻石的亮度因此受损,失去光泽而变得黯淡。
钻石的颜色
钻石的颜色,主要为无色、白色、淡黄色、黄色
香港对钻石颜色的评价,是用色度计把无色到黄色分为100色,故称为"百色级",我国就采用这种色级分类法。美国宝石学院则把无色到黄色,分为D、E、F、…、U、V、W等色级,南非戴比尔斯(De Beers)公司采用该色级分类法。
目前对钻石颜色分级的评价,大多采用对比法,即在标准白色钻石灯下,把所需要分级的钻石,与"标准钻石样"进行对比划分。
对于分级标准外的其他颜色,如红色、蓝色、紫色等,因极为罕见,故这颜色的钻石均为钻石中的珍品,其价格远远高于一般钻石的计价标准。如1987年4月28日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一次宝石拍卖会上,一颗重量仅为0。95克拉的紫红色钻石,其成交价竟高达88万美元。
❺ 我的世界工业时代问题
你的电箱电压太大不能直接连锡线,要连锡线得用中亚变压器和低压变压器,然后才能连锡线。
想直接连线最好用钻石导线,钻石导线直接连没有变压器升级芯片(两个)的机器,机器会爆炸。
串联电箱就像串葡萄一样连就可以了。具体怎么操作你可以问我。
❻ 十年时间钻石价格翻了几倍
事实上,去除通货膨胀,钻石并没有涨多少。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金刚石是一种天然矿物,是钻石的原石。简单地讲,钻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
❼ 钻石重1.02克拉。净度VS2.颜色H.切工EX.对称度EX.抛光度EX.GIA证书。请问价格大概多少
现在凡是买大钻石,基本都会配上一份国际证书,要么是GIA的,要么是IGI的,很多人会纠结,到底哪个证书好,比较他们之间区别的观点也有不少。其实造成这些表象区别的真正原因是在于两个机构的发展渊源,不同的渊源,造成了它们客户定位和理解的不同。
IGI全称是国际宝石学院。成立于比利时安特卫普,刚开始的时候只为比利时的少数钻石世家做私人钻石鉴定。后来一些高品质的大钻被销往了欧洲的各个的王室,IGI的名字渐渐在王室之间传开来,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欧洲、中东和亚洲的王室就把一些普通鉴定师难以鉴定的精细珠宝首饰送到比利时让IGI作分析。因为很多这类珠宝都已经镶嵌为非常复杂的头冠、项链、戒指等,必须具有比较丰富的Fine Jewelry鉴定的经验。IGI也渐渐从只做钻石鉴定发展为专门为钻石和高端首饰提供鉴定的全球宝石学机构。由于服务人群的特殊性,IGI在提供宝石学信息的同时,每张证书沿用了奢侈品的手工制作程序,为的是保证各方面品质都与珠宝相匹配。基于在钻石切工领域的权威研究,IGI制定了世界第一张完整全面的钻石切工评级表(Cut Grade Chart),成为了现代钻石切工体系评定标准的雏形。2007年,IGI首席鉴定师被比利时王室任命为比利时外交部钻石顾问。
现代商业时代的到来也让IGI的服务扩展开来,IGI证书也从原先的高端珠宝圈传播被珠宝商介绍给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但是,IGI证书至今仍然保留了欧洲的bespoke定制,手工制作,并提供激光刻字照片、精美的首饰照片。如今,在很多Dior, Montblanc等着名品牌的高端珠宝系列都可以看到IGI定制证书,一些明星像Paris Hilton也请IGI为她的粉钻表做证书。这一切都和IGI一直流传下来的历史渊源有关。IGI就像欧洲的定制服装师,为高级客户提供能体现产品特色的定制证书。
GIA是美国宝石学院,从全球的规模上和IGI不相伯仲,最早成立于30年代的美国。但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50年代,这一段正好是美国工业、消费大发展的时期。于是亟需一个统一的、可以大规模复制的标准来满足人们对钻石的大量需求。因此,GIA前瞻性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将之前行业里面商人们用来选石头的“净度”“颜色”的概念系统的提了出来,并于50年代正式提出了4C的说法,为今后珠宝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之后的时间里,也推出了很多分析宝石的仪器,方便了业内人士更高效率的进行宝石的鉴定。可以说,美国宝石学院是珠宝行业标准化,并向大众普及较早的推动者。其的定位也一直忠于服务最有消费信心和人数最为庞大的中产阶级上的,因此GIA在美国的粉丝众多,相对而言欧洲的高级珠宝使用的少。大家所不知道的是,GIA虽然是非赢利机构,其经费大部分却由美国各大珠宝公司赞助,其证书的出现也符合了美国珠宝商的发展利益,同时它也为很多面向大众人群的消费品牌提供鉴定证书。如主打主流中产阶级男性的着名美国网店“蓝色尼罗河”,基本上都用的GIA和AGS的证书。Tiffany原来在走中产阶级路线的时期也用大量美国宝石学院的证书,现在随着自身定位和品牌营销走高端路线和GIA的大众人群定位发生了偏移,也开始使用自己的证书了。
GIA证书强调统一。有一种流水线般的标准化之感。从证书的页面来看,明星的珠宝和街边小店的货品都统一使用同样的制版和设计。GIA印度和GIA美国、GIA香港的证书是无法分辨各自不同的出具地点的。就像美国的麦当劳、GAP,是给全世界的每一个警察、老师、渔夫、工人的证书。因此可以说,美国宝石学院满足了现代工业化大部分民众的消费需求。同时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90年代,GIA证书也随大量涌入的美国钻石进入了中国市场,成为了国内认知度最高的国际证书之一。
所以可以看到,两家机构的区别主要在于消费人群的定位上。对于主打大众消费人群的产品,商家通常比较倾向开美国的GIA证书。而对于一些专利切工或高端产品、品牌,商家又会相应的选择IGI证书匹配。至于鉴定标准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融合、统一,世界主要的鉴定机构(以IGI、GIA为代表,还有一些区域性的鉴定机构,如HRD)对尺度的把握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从本质来说,不管是哪家证书,它的作用和权威性都是一样的,就是顾客在购买钻石珠宝的时候起到权威公正的证明,保护消费者。而至于说选择哪个证书最好,这就像买车,奥迪和福特,起到的作用都是代步工具,而至于说你喜欢开奥迪的感觉还是开福特的感觉,那就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有所选择吧
❽ 钻石为什么这么贵呢
1.钻石固有的内在魅力品质
作为宝石,必须具备美丽、耐久和稀少这三大要素。钻石是唯一一种集最高硬度,强折射率和高色散于一体的宝石品种,任何其它宝石品种都是不可比拟的。这样的宝中之宝,稀中之罕,理所应当地成为贵中之最了。
2.钻石文化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钻石一直被人类视为权力、威严、地位和富贵的象征。其坚不可摧、攻无不克、坚贞永恒和坚毅阳刚的品质,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它具有潜在的、巨大的文化价值。
3.钻石矿床探寻艰难,耗资巨大
钻石矿床的寻找,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不小心摔一交 就能发现一个钻石矿床。钻石矿床的探寻往往要花上几十 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和劳动,耗资巨大。如原苏联西伯利亚 原生金刚石矿床的探寻,从1913年开始,历经了18年的艰辛,才得以发现;博茨瓦纳的“欧拉”原生矿床,耗资3200万 美元,历经12年的奋斗才挖掘出来;近几年,在加拿大西北部发现的金刚石原生矿床,则是经历了几代地质学家的艰苦努力,耗资至少达几亿美元才找到的。
4.金刚石矿床数量少,宝石级金刚石矿床品位低
世界金刚石矿床的数量,如果与铁、铜和金矿数量相比的话,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屈指可数。在开采出的金刚石中,平均只有20%达到宝石级,而其余80%只能用于工业。但这 20%宝石级金刚石的价值却相当于80%工业金刚石的5倍之多。世界金刚石年产量约为10000万克拉,宝石级约为1500万克拉,而加工成钻石的约为400万克拉(相当于800千克)。
有人粗略统计发现,要得到1克拉(0.2克)已打磨好的钻石,需要挖掘约250吨矿石。
5.开采的规模浩大、难度极高
钻石矿床的开采,可以说是一件规模巨大,却又细心备至的工作。开采过程中,既需充分开采含有钻石的矿石,又要谨小慎微,以确保矿石中钻石原石颗粒完好无损。开采不当会导致经济的巨大损失。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挖掘,都是一项声势和场面浩大的工程,人力物力的投入是难以想象的。
6.钻石加工程序复杂,工时量大
对开采出的矿石经精心破碎和分选后,并不像其它金属矿床一样,即可投入大批量的冶炼,而是要对每一粒钻石毛坯进行逐粒精心细致的分析,才能确定下切磨方案,以确保其重量、净度和款式。这往往需要对钻石本身物理光学性质有充分了解、经验相当丰富的人员来进行。一般步骤是:①设计标线;⑧劈钻;⑧锯钻;④车钻;⑤磨钻;⑥清洗分级。而这每一步骤中还包括了许许多多的小程序。每一小步都需要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就拿世界之最的库利南钻石来说,原石重3106克拉,三个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工匠,每天工作14小时,共耗时8个月,才将它分割成4颗大钻和101颗小钻。有些世界着名钻石的加工,往往仅设计都要花费几个月,甚至1—2年的时间。
7.到消费者手中,一颗钻石的经历繁多
据有人初步统计,一颗钻石,从它的开采、分选、加工、分级、销售,到最后卖到购买者手中,约涉及200多万人,一枚钻戒是天然造物主和200多万人心血的结晶,钻石的无比珍贵也就是在其中。
❾ 揭秘钻石这个东西为什么在咱中国古代一点都不金贵
在人类的各大古代文明中,各自都有自己的宝石之王。古代中华文明认为,白玉是宝石之王,诗经时代即有君子跟玉比德的传统,到了汉代,玉已是帝王家族专供,平民百姓不得拥有玉。而西欧文明则认为琥珀是宝石之王,到了与汉同期的罗马,琥珀也成为帝王专供,一块极品琥珀,可以换数十个壮奴。此外,两河流域还有把猫眼石、祖母绿作为宝石之王的,但我们就是找不到任何关于钻石的描述。显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钻石在古代并不像今天这样金贵。在中国,它长期以来不过是瓷器匠人的工具——金刚钻而已,充其量算是个手工业原料。而古代欧洲直到14世纪,甚至没人知道还有钻石这回事。
那么,是什么文明发现了钻石呢?答案是古代印度。
在距今2500年前,也就是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印度开始有组织地大规模开采和打磨钻石,并以加工后的宝石的形式在达官显贵中流传。但古代印度比较低调,所以,2000多年过去了,钻石也没有国际化。
钻石的命运,在一个叫让·巴蒂斯特·塔凡尼尔的法国人于17世纪60年代到达印度后,开始变化。他一下子买了44颗大的钻石和1122颗稍微小一点的钻石,带回了欧洲。塔凡尼尔的买主是当年的欧洲万王之王、法兰西史上最牛的皇帝路易十四。路易十四还有个身份,是东方的粉丝,只要上跟东方沾边的,他都喜欢。他太喜欢这些来自东方的闪闪发亮的石头了,立马就给这些石头起了名字,其中一颗112克拉的他叫它“希望之钻”。1668年,这颗“希望之钻”还被路易十四重新切割了一下,改名“法兰西之兰”。但法国大革命后这颗钻石被世纪大盗偷走,辗转法国、英国、美国,给其主人带来了一连串的厄运,它的传奇经历甚至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神秘的希望之钻》。
此后,欧洲各国王室纷纷跟风,掀起了一股钻石热,钻石从此被西方世界接受了~
❿ 石油骗局跟钻石骗局一样吗它是真的骗局吗
石油枯竭跟钻石都是天大谎言?石油成因解释为啥新油田不断被发现钻石被誉为二十世纪最精彩的营销骗局,它的唯一元素就是碳,是地球上最不缺的元素。却让戴比尔斯营销成钻石=美好+永恒=爱情,“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成为耳熟能详的广告语。那么石油枯竭是不是跟钻石一样是个天大谎言?毕竟从上世纪80年代起,报纸上就不断报道说地球上的石油仅够全世界30年使用我们要节省使用,但到了2019年,30多年过去了,石油消耗指数般的增长,但石油资源却没有出现枯竭现象,反而出现了持续的价格低迷。
钻石的营销谎言
工业时代,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其实关于人类会遭遇石油枯竭危机,是源于1956年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的一篇论文,论文的主旨是,石油是化石燃料,是5亿年前埋在地下的恐龙及藻类等生物经生化反应而成,并推断石油资源将在2050年枯竭。其核心理论虽是个假设,却成了近代“生物沉积变油”理论的主要依据。
世界石油勘探逐步由陆地转向了海洋
石油不会枯竭但价格会上涨,但对于中国这样的后发工业化国家而言,当前产业结构还是以消耗能源较多的制造业为主,所以未来油价的变动对我经济发展的冲击更加明显。而且在当今世界石油不仅仅是能源资源,更是大国经济战争的战略物资,参见恩道尔的《石油大棋局》。当然国际油价上涨也会间接刺激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利用,如风能、水能、太阳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