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钻石矿藏 » 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钻石首饰
扩展阅读
什么低成本战略 2025-07-31 22:33:50
轿车托运企业什么价格 2025-07-31 22:31:55

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钻石首饰

发布时间: 2022-06-15 06:24:54

❶ 宝石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宝玉石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品种纷繁,誉满海内外。特别是近十年来宝玉石行业飞速发展,市场空前繁荣。
早在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石质装饰物来美化自己的生活。如距今两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用石珠贝壳等染色加工成串饰(古时的项链)佩戴在身上,用以装饰,它标志着石类装饰品的诞生和宝玉石行业的起源。新石器中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石质工具、玉器和宝玉石工艺品的生产,如用岫玉、绿松石等制成珠、环、坠、镯等,使宝玉石开始向独立的行业迈进,这一时期以浙江良渚文化和内蒙古红山文化为代表,其工与形已极为精致优美。玉料多为蛇纹玉石,部分为青白玉。
夏商周时,玉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有“上至天子,下至庶人,未有身不佩玉者”。在距今3000多年的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器七百多件中,有各种祭器、礼器,如璋、璧、圭、环、珠、玦、刀、戈等。商朝玉器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造型生动、准确。此时的玉料特点是和田玉有一定的增加,珍珠和天河石等开始使用。
春秋战国时期宝玉石品种、原料及加工业均有所发展,如原料品种包括玉髓、和田玉、岫玉、独山玉、玛瑙、孔雀石、水晶等。把玉人格化,如“君子比德于玉,德明而玉之真伪自判矣”。这说明春秋战国玉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影响之深远。
秦始皇在灭六国统一全国后,毁弃了先前的礼制和玉制,除玉玺外,几乎没有遗留任何玉器。玉业受到极大的破坏,秦代是玉器衰萎时期。
汉代是中国宝玉石业历史的转折点,一改秦代破坏玉业的政策,力求恢复夏、商、周三代重玉的传统,振兴和发展了玉业。如东汉时在南阳建立了玉器生产基地,工艺图案更为精细,玉髓、玛瑙的利用更达到鼎盛时期。
晋朝(公元3世纪)时,印度(天竺)的钻石传入中国,促进海内外的宝玉石和宝玉石知识的交流。随着道教的兴起,盛行以玉塞堵死人九孔,防止尸体腐朽之风。
唐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宝玉石业呈现出进一步繁荣。《唐书》记载:“德宗即位,遗给事朱如玉至安西求玉于于田,得瑟瑟(蓝宝石)百斤并它宝等”。《五代史》有:“吐蕃妇人辫发戴瑟瑟珠,云珠之好者,一珠易一良马。”西安市郊何家村唐代金银窖中的银罐内出土有红、蓝宝石(颇黎),野史上还有唐明皇收藏有猫眼石等宝石的记载。在玉器业方面,除了生产传统摆件外,随着贵金属的广泛应用,金银镶玉镶宝首饰有很多发展,如出土的南唐之银鎏金玉步摇、宋代的玉折之花饰等。提供用玉制砚、镇纸、笔洗、墨床等文具以及铭刻佛经的玉器也都是此时期的一个特点。在南宋出现了民办宝玉石商品交易,如杭州(临安)的“七宝社”出售玉花瓶和水晶、宝石等。从唐代开始,被视为广义的宝玉石工艺品的一个分支——砚石业得到了发展。如端州砚石开采始于唐武德年间。南唐后主李煜曾在歙州设置九品砚务官专门掌管歙砚生产与进贡事宜。
元明清三代的宝玉石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生产、贸易和文献着作空前繁荣。出现了大型玉雕,如元代的“山大玉海”,浮雕上的各种海兽栩栩如生,用玉料三千多公斤;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子重达五千公斤,这些工艺品反映了当时玉石开采、鉴定、雕琢技艺已经达到了新的水平。大力开发国内和国外原料,特别是干隆年间,宝玉石业进一步振兴,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子即为该时期的产物。国内宝玉石原料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当时辽宁阜新地区玛瑙开采近千人,干隆四十一年四月八日从新疆运回大玉料六块三万多公斤,民间私贩也比较常见。缅甸翡翠开始由云南大量输入到中国,很快掀起了“翡翠热”。印章石刻艺术品开始向民间发展,名贵品种不断发现。其中主要有: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和昌化石、内蒙古的巴林石,而田黄、田白和鸡血石的价值极高;宝玉石的着作亦有一定的增加。
清末至民国宝玉石业由封闭转向开放,宝玉石原石及其制成品品种有所扩大;加工工艺吸收了欧美经验,掌握了托镶、挤镶宝石和钻石的方法,北京、上海、河南、湖北等地涌现一批优秀人才;宝玉石学术研究最有影响的是章鸿钊的《石雅》(1921年)和《宝石学》(1930年)。
建国后宝玉石业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宝玉石业在勘探、开采、加工工艺、改善技术、合成生产、科学研究和教育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国内外市场动向表明,人们对宝玉石装饰品和工艺品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统计,自80年代以来,世界宝玉石市场成交额每年增长10%以上,个别品种每年增长达30%以上,在一些国家宝玉石业占据国民总产值的60%,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中国也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❷ 戒指是谁发明的结婚戴戒指的习俗起源于哪一年哪个国家

最初的结婚戒指是什么样的?——埃及、希腊和罗马的结婚戒指

最先使用戒指来代表永恒的是埃及法老。因为圆圈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而且是埃及人所崇拜的太阳和月亮的形状。埃及人还认为,戒指中间的开放空间代表着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埃及的衔尾蛇 (oor-uh-boor-ros) 戒指描绘了一幅蛇正在吞噬自己尾巴的画面,代表着事物的永恒循环。衔尾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符号之一,在希腊语中意为“吞尾者”。

结婚戒指

这款古老的克拉达结婚戒指在钻石王冠下镶了一颗玫瑰式切磨的心形大钻石,珐琅工艺雕刻的两只手捧着这颗心形钻石。戒指上刻有铭文“Dudley and Katherine united 26 March 1706”(达德利和凯瑟琳于 1706 年 3 月 26 日结婚)。由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友情提供。

❸ 钻石的最早起源

是印度!梵语中"金刚"一词就源于钻石(要不钻石的矿物名怎么叫金刚石呢!),意为"坚固不坏的".
印度人首先发现并利用钻石做首饰,并且也是最先掌握加工钻石技术的国家!
时候记不清了,好象是2000多年前还是2500多年前,反正印度是最先发现并了解使用钻石的国家.

❹ 钻石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自产钻石。

1971年以来的二十年中,在中国陆续发现了几颗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刚石,按发现时间的先后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苏省宿迁公路旁发现一颗重52.71克拉的金刚石。

2.1977年12月21日,在山东省临沭县常林大队,女社员魏振芳发现1颗重158.786克拉的优质巨钻,全透明,色淡黄,可称金刚石的“中国之最”。被命名为“常林钻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东郯城陈端口发现一颗124.27克拉的巨粒金刚石。被命名为“陈端口一号”。

4.1982年9月,在山东郯城陈端口发现一颗96.94克拉的金刚石。

5.1983年5月,在山东郯城陈端口发现一颗92.86克拉的金刚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东蒙阴发现一颗119.01克拉的巨粒金刚石,被命名为“蒙山一号”。蒙阴金刚石矿是全国最大的原生矿。

(4)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钻石首饰扩展阅读:

主要用途:

1、工业用途

地质钻头和石油钻头金刚石、拉丝模用金刚石、磨料用金刚石、修整器用金刚石、玻璃刀用金刚石、硬度计压头用金刚石、工艺品用金刚石。

若涂在音响纸盆上,音箱音质会大为改善。

2、慢性毒药

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

3、观赏宝石

钻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灯光下显得闪闪生辉,成为女士最爱的宝石。巨型的美钻可以价值连城。而掺有深颜色的钻石的价钱更高。目前最昂贵的有色钻石,要数带有微蓝的水蓝钻石。

❺ 我国从什么朝代起出现钻石的

钻石是迷人的,而与种种传说、迷信交织在一起的一部钻石历史,更增添了钻石的神秘色彩。钻石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一个缩影。这里只对其作简要的勾勒,目的是为钻石鉴赏者提供一个简要的线索。

钻石之初--印度

钻石的历史起源于印度。在十七世纪之前,虽然早期婆罗洲也产钻石,但由于产量极少,因此可以说印度是当时钻石的唯一产地。古印度人把钻石颜色分为四个等级,这是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就是对印度人地位、身份所进行的一种划分:无色的钻石称作“婆罗门”;浅红色的钻石称作“刹帝利”;浅绿色的钻石称作“吠舍”;灰色的钻石称作“首陀罗”。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文献中已有关于钻石的描述和记载,考古研究发现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纪已用钻石作为工具,对其它宝石的珠子进行雕琢。当时的印度人已知道,当两颗钻石相互碰撞时,部分钻石会裂开甚至蹦掉,这是钻石辟开加工的开始。在印度人看来,世间万物都有“生世之谜”,传说钻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无比的国王,他不仅出生纯洁,其平生所作所为亦光明磊落,当他在上帝的祭坛上焚身后,他的骨头便变成了一颗颗钻石的种子,众神均前来劫夺,他们在匆忙逃走时从天上洒落下一些种子,这些种子就是蕴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坚硬、透明的金刚石。

钻石之路--从印度到地中海

与古代中国通向西方的“丝绸之路”一样,连接古印度与西方的则是“钻石之路”。钻石之路实际上由两条路线组成,一为陆路,从印度经现今的两伊、土耳其抵罗马;二为水路,跨印度洋,经伊斯兰圣城麦加,从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达罗马。公元一至三世纪罗马帝国出现的钻石,即是通过这两条“钻石之路”从印度运来。可想而知,最好的钻石必然首先为印度的国王们所拥有,其次为沿途各国的统治者所占有,当走到终点时,剩余的钻石已为数不多了。

公元三世纪之后,在大约一千年的时间里,钻石在地中海地区销声匿迹。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波斯帝国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间,它取代了罗马帝国而成为印度钻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随罗马帝国衰落丧钟的还有基督教的兴起,由于此前的钻石大都与异教迷信联系在一起,刚刚皈依基督教的教徒们对钻石兴趣在为减小。

钻石新的生命--欧洲

中世纪的欧洲,虽然钻石已经受重现,但人们心目中的钻石仍带有各种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认为钻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认为钻石是有毒的,吞下去会导致人死亡。有一些关于钻石的迷信则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将士们认为钻石会给拥有者带来勇气,作战时佩载钻石,可无往而不胜,又如钻石会使男人对妻子的爱更深。但使钻石在欧洲人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有以下一些主要事件

(1)法王路易九世(1214-1270)在位时曾颁布节约法令,规定只有国王才能拥有钻石,女人不许佩载钻石。不到二百年后,查七世的情妇第一次公开场合违背路易九世的法令,多次在宫廷社会场所以其首饰上的钻石而引人注目。此举使钻石在当时的欧洲理人,特别在女士心目中变得更富魅力。

(2)1477年,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在与法国勃艮地的玛丽公主定亲前,接到公主的一封来信,内文写道:定亲之日,公主必须戴上镶有钻石的指环。由此,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第一枚结婚钻戒就此戴在了玛丽的手指上。钻石戒指从此成为情侣们忠贞爱情的至高信物。

(3)1499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首次绕过非洲南部的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通向亚洲的海上贸易之路。从而使欧洲人得以避开中东阿拉伯国家对钻石贸易的垄断,来自印度的钻石得以在欧洲大量地出现。除上述因素外,真正钻石在欧洲得新生的是钻石切磨技术首先在欧洲得到发展,威尼斯作为欧洲与东方的一个重要的贸易口岸,钻石在重新回到欧洲之初的十四世纪,这里也曾是欧洲最早的钻石切磨中心。但其地位很快被安特卫普所取代,并很快变成国际钻石切磨中心。到了十五世纪晚期,安特卫普的钻石切磨师们已经开始利用涂有细粒钻石的金属盘来对钻石表面进行抛光;到了十七世纪,这里的切磨师已能在钻石上切磨出58个面;到十八世纪,已掌握了钻石的劈开技术。由于钻石切磨技术在欧洲日益完善,欧洲人对钻石的兴趣日渐浓厚,阿姆斯特丹、伦敦也相继成为重要的钻石加工中心。

承前启后--巴西

印度的钻石产量在十七世纪达到高峰,年产量大约为5-10万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达到宝石级。此后钻石产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间,每年从印度运至欧洲的钻石只有2000-5000克拉,欧洲的钻石工业面临空前挑战。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个远离欧洲的大陆,南美巴西发现了钻石,并很快取代了印度,成为第一大钻石生产国。在1730-1870年的140年时间里,来自巴西的钻石主宰了世界的钻石市场。其产量在1850-1859年间达到顶峰,平均年产量达到30万克拉。由于钻石产量供给充足,钻石也不再是仅仅供王公贵族们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钱,不管你身份如何,你尽可以在市场上购到你看中的钻石。

现代钻石工业--南非

巴西的钻石一度使世界钻石业兴旺,但其供给量有限。到1861年为止,巴西的钻石年产量下降到17万克拉,到1880年,巴西钻石年产量只有5000克拉。这种戏剧性的产量下降对当时欧洲初具规模的钻石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在这时,一个神秘的大陆--非洲传来喜迅。1866年夏,一天,位于南非奥兰治河岸的德克尔农场一个15岁的男孩发现了一颗重达21.25克拉的钻石,后来这颗钻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椭圆形钻石,最初被命名为“奥莱利”。当这颗钻石亮相于1889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时,已被易命名为“尤利卡”(Eureka)。南非钻石出现署光后,很快在金伯利发现规模巨大的钻石矿床,1872-1903年间,从金伯利城周围的各矿床中开采出来的钻石年产量已达2000-3000万克拉,占全球钻石总产量的95%。由于南非钻石的发现,并在此基础上,创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公司-DeBeers公司,并由此开创了现代十分繁荣的现代钻石产业。

中国钻石

中国的钻石历史不知从何时开始的,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定论。在中国最古老的诗歌《诗经》中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记载,许多学者认为这“他山之石”就是金刚石。此后在《列子》、《海内十洲记》中都曾记载过“刀长有咫,切玉如泥”的昆吾刀剑,如果记载详实的话,那么这昆吾刀剑很可能就是以金刚石制成的。但以上记载和由此而得到的认识均只是人们的猜想,无法得到明确的定论。有史可查的明确有关钻石记载最早是晋的《起居注》:“咸宁三年,敦煌上送金刚,生金中,百淘不消,可以切玉,出天竺”。此后在《魏书》、《隋书》和《北史》等典籍中也都提及波斯拥有较多的钻石。可以看出,中国最早的钻石不是来自中国,而是来源于印度。

目前,我国辽宁的瓦房店、山东的蒙阴及湖南的沅水流域,都是钻石的重要产地。1983年,我国探明的钻石储量已居世界第六位,目前我国的钻石产量占世界前十位。1977年12月21日,山东临沂县常林村的一位农村妇女在耕地时发现了我国现今最大的“常林钻石”,重158.786克拉(比一般核桃稍大),现今储存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国库中。我国发现的100克拉以上的钻石共有4颗,均是在山东发现的。我国发现的最大钻石重1.4两,折合218.65克拉,1936年产出于山东沂沭河畔。钻石晶莹无暇、色泽金黄,取名为“金鸡”钻石。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侵华日军抢走,至今下落不明。1981年8月发现“陈端口一号”重124.27克拉。

❻ 我国铂金首饰的流行开始于20世纪什么时期

我国铂金首饰的流行应该说是开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吧,在以前的时候还都是以黄金为主的。九十年代后期的时候才开始流行铂金

❼ 世界上第一枚戒指的由来

戒指的起源最早追述到故埃及的法老,他们用佩戴圆环象征永恒。但是把婚礼与戒指联系到一起,则始于古罗马时代。那时的戒指是用铁打成的,到了中世纪才逐渐有了在金戒指上镶嵌宝石的式样。大约两千年前,第一批钻石在印度出现。随着岁月的流逝,钻石逐渐成为戒指上最盛行的宝石。

据传,英王爱德华六世第一个指定左手无名指为佩戴戒指的手指,因为根据古代的信仰,这根手指的血管直通心脏。1549年,则正式指定左手为婚姻之手。

公元13世纪,天主教教皇宣布在订下婚约到举行仪式间必须有一段等候期,至此才逐渐出现了订婚戒指和结婚戒指分开的习俗。第一枚钻石订婚戒出现在1477年,奥地利大公麦克西米利安以钻戒向柏根地的玛丽求婚时,大臣上书要求他向玛丽赠送一枚嵌有钻石的戒指。有趣的是,当时钻石的打磨切割技术还未出现,所以麦克西米利安赠送的是一枚未经打磨的钻戒。

时至今日,戒指的圆环象征着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的完美及永恒。佩戴婚戒,寄寓了人们希望婚姻稳固、白头到老的美好意愿。钻石则成为了情人们的定情之物,象征着爱情的坚贞,海枯石烂,永不变心。

在中国的传统婚礼风俗中,并没有婚戒的说法。虽然古书记载的聘礼单上常有金戒指这一项,但它与项链、耳环等一样,只是送给女友的首饰项目,不具特别的意义。佩戴婚戒的习俗是从西方传过来的,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中断,现在的新人们又重新把交换婚戒作为了婚礼中的一个必备项目。同时,越来越多的男子开始向未婚妻赠送一枚订婚戒。
世界上第一个把戒指用作订婚信物的人是奥地利王麦士米尼。1477年,麦士米尼在一次公开场合认识了一位叫做玛丽的公主。她的美丽容貌和优雅的举止使麦士米尼为之倾倒。麦士米尼虽然知道玛丽早已许婚于当时的法国王储,但是为了赢得她的爱情,麦士米尼还是决定试试运气。他命人专门打造了一枚珍贵的钻石戒指,送给玛丽。面对这只精雕细刻、闪闪发光的钻石戒指和麦士米尼的热烈追求,玛丽终于改变了初衷,与麦士米尼幸福地结合了。从此,以结婚戒指作为订婚信物,便成为西方人士的一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