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钻石矿藏 » 钻石黑色包裹体是什么
扩展阅读
机械制图在哪里找工具 2025-08-06 00:31:24
小龙虾面成本多少钱 2025-08-05 23:57:18

钻石黑色包裹体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5-26 07:55:31

Ⅰ 钻石的内含物类型有哪些

钻石的内含物是指影响钻石净度的所有特征。不同类型的内含物,对净度的影响程度不同,它包括内含物和外部瑕疵两大类型。内含物是指钻石内部或可达到钻石表面的瑕疵。观察内含物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决定钻石净度级别的主要因素。 内含物类型如下: 【晶体】 晶体是指钻石内所有具有明显的三维几何形态的矿物晶体,晶体又可分为无色的或浅色的包裹体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体。 【点状物】 钻石内部最小的可见包裹物.在10倍放大镜下看起来像一小白点。 【云状物】 钻石中朦胧状或乳状无清晰边界的包裹物,可能是由许多极细小的点状物组成,也可能是一种空洞。云状物常依钻石的对称轴分布(与钻石的成长历史有关),有时在白色的云雾里还可出现一些黑色的大小不等的点状物。 【羽状纹】 钻石内由于解理或张力所造成的裂隙,形似羽毛状。若羽状纹相对较大,则可称之为“裂纹”,有时还可见到半圆状羽状纹。 【须状腰(毛边、胡须)】 存在于腰部的须状裂纹深入内部的部分,形似老人的胡须,它是由于过激的粗磨造成的。 【内部纹理】 钻石内部因原子排列不规则所造成的生长痕迹,常呈平直线状,若为白色、有色或反光,则会对净度有影响。 【双晶中心】 结晶构造发生错动的中心点,常伴生有点状物。【凹原晶面】 从表面凹入钻石内部的原始晶面。 【激光孔】 用激光束及化学药品去除钻石内部深色包裹物时留下的孔洞,形似白色的漏斗或管道,可被高折射率玻璃充填。 【击伤痕(击痕)】 钻石表面受外力撞击成根状,伸入钻石内部。

Ⅱ 有GIA证书的钻石发现了个黑点,肉眼可见!怎么办,影响价值么黑点能去掉么

亲不要提心了,只要有GIA证书就好了,因为你钻石的所有参数都已经在证书上标明了,大家买的也是以GIA证书为准的。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您佩戴的时间较长,没有清洗过,有可能是外部沾上的,清洗后再看看。

SI级别的钻石具有明显的内含物,不过是在十倍放大镜下容易观察,SI2净度的则很容易观察。

希望能帮到亲!

Ⅲ 金刚石/钻石包裹体的形貌特征

本文利用实体显微镜和微分干涉显微镜对83片山东、63片辽宁和134片湖南砂矿钻石薄片中的包裹体进行显微放大观察,采用的仪器分别为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岩矿显微鉴定室和西北大学地质系特种显微镜室的实体显微镜(型号分别为Nikon SMZ1000和Nikon SIMZS00)、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微分干涉显微镜(型号为Nikon LV100),结果如下:

6.2.2.1 常见包裹体的形貌特征

三产地的钻石中橄榄石包裹体出现的频率较高,在辽宁发现13颗,山东发现18颗,湖南发现14颗,出现频率在分析的钻石样品中分别为20.6%、21.7%和10.4%。橄榄石包裹体大多数为无色透明的浑圆球状、柱状晶体(图6.1,图版Ⅵ)。湖南钻石中的橄榄石还具有哑铃状外形,哑铃状橄榄石显示浑圆的外形,晶体一头大一头小,中部线状内凹收窄,周围派生片状的内部裂隙和微裂纹(图6.2);山东钻石中还出现有钉头状橄榄石(图版Ⅵ)。橄榄石周围常环绕黑色石墨包裹体,部分晶体与石墨、裂隙相连接(图6.3,图版Ⅵ),辽宁钻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晶面上还有细密的蚀像(图6.4),在山东和湖南钻石中的多颗橄榄石包裹体晶面上都发现有黑色石墨斑点的覆盖,如山东钻石23-SD-02的橄榄石晶体的部分晶面布有细小的黑色斑点,湖南钻石146-HN-01-A中三颗橄榄石包裹体晶面上都覆盖有黑色斑点(图6.5,图版Ⅵ)。石墨斑点以薄膜状覆盖在橄榄石的晶面上,同时对所在橄榄石晶体的拉曼测试造成影响。石墨斑点或分散或密集地在部分晶面上和晶棱上存在,斑点个体大多数呈拉长椭圆形,个体间沿拉长方向平行排列,拉长方向大致与包裹体晶体的延长、变形方向或晶体被熔蚀方向一致,如湖南钻石样品802-7中球状橄榄石晶面和晶棱上都有黑色拉长石墨斑点,晶棱上的石墨在熔蚀凹槽内出现,斑点整体平行排列(图6.6,图版Ⅵ);共生于同一钻石中的橄榄石上的石墨斑点在相同方向的晶面上出现,并且各个橄榄石晶体上斑点的拉长方向一致(图版Ⅵ)。

表6.3 中国钻石包裹体的类型特征统计表Table 6.3 Statistics of inclusion types of diamonds in China

图6.1 山东钻石中的短柱状橄榄石

(样品23-SD-02,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1 Short columnar olivine inclusion in Shandong diamond

(sample 23-SD-0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2 湖南钻石中哑铃状橄榄石及周围的片状裂隙

(样品802-6-2,微分干涉显微镜下,100×)

Figure 6.2 Dumbbell-shaped olive inclusion with sheet fissure surrounded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6-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6.3 湖南钻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状裂隙及其内的石墨

(样品177-HN-0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3 Olivine inclusion and sheet fissure with graphite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177-HN-0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4 辽宁钻石中橄榄石包裹体晶面上布满蚀像

(样品3-LW-03,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4 Olivine inclusion fully covered with etched figures in Liaoning diamond

(sample 3-LW-03,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5 湖南钻石中橄榄石包裹体上平行成行排列的黑色石墨

(样品146-HN-01-A,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5 Olivine inclusion covered with parallel graphite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146-HN-01-A,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6 湖南钻石中橄榄石上定向拉长的石墨斑点

(样品802-7,微分干涉显微镜下,100×)

Figure 6.6 Olivine inclusion covered with oriented elongated graphite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7,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在三个产地的钻石中发现有两种类型的石榴子石:镁铝榴石和镁铝-铁铝榴石。

辽宁钻石中发现的镁铝榴石主要为灰白色拉长柱状(图6.7,图版Ⅵ),晶棱圆滑,周围有大量黑色包裹体,其中一个大型的黑色包裹体呈厚片状分布,放大观察可见其中包裹大量的浑圆晶体(图6.8,图版Ⅵ),同时在该钻石中分布许多熔蚀长轴状未准确鉴定的晶体;镁铝-铁铝榴石包裹体十分细小,以浑圆状晶体分布于大片状的内部裂隙和黑色石墨包裹体中,难于仔细观察(图版Ⅵ)。

图6.7 辽宁金刚石/钻石中拉长柱状镁铝榴石

(样品8-LW-02,实体显微镜下,250×)

Figure 6.7 Elongated columnar pyrope inclusion in Liaoning diamond

(sample 8-LW-02,Stereomicroscope,250×)

图6.8 厚片状黑色裂隙中浑圆晶体群

(样品8-LW-02,微分干涉显微镜下,200×)

Figure 6.8 Rounded crystal group in thick and black sheet fissure

(sample 8-LW-0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辽宁钻石中的石榴子石包裹体周围有大量浑圆晶体包裹体,种类有辉石族矿物和其他镁铝榴石以及未确定的矿物(图6.9),晶体包裹体彼此之间都或近或远地独立分布。

山东钻石中镁铝榴石包裹体以紫色为主,呈现中间收小的哑铃状、葫芦状和复杂晶形的浑圆晶体(图6.10,图版Ⅵ),晶体周围黑色石墨包裹体较少,多是浑圆的晶体包裹体,镁铝榴石包裹体没有与裂隙连通,较为独立。山东钻石样品23-SD-02的哑铃状镁铝榴石显示出层状结构,晶体内部为紫色,外部则为无色透明(图6.11);镁铝-铁铝榴石包裹体有紫色、黄褐色和无色(图版Ⅵ),晶体外形基本完整,部分晶体的晶面上有黑色斑点、红色斑块和三角锥状蚀像(图6.12):其中黑色斑点所在的晶面显示面平棱直的形态,可判断此晶面是受外力导致的破裂面,非熔蚀过程导致,斑点为六边形,与所在晶面的形状一致,且取向和所在晶面一致,判断黑色斑点是在石榴子石破裂面生成后形成的,为后生成因;红色斑块外形多变,多散布在晶体的边棱,向中部减少,对周围的一颗熔蚀状晶体上的红色斑块的拉曼测试结果为黄铜矿,推测石榴子石上的红色斑点应为同样生长环境下的同种物质;三角锥状蚀像密集在一晶面上。根据镁铝-铁铝榴石的形貌特征可判断钻石247-SD的生长经历了外力撞击和后期熔蚀的过程,显示该区金伯利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钻石发生再结晶作用。

湖南钻石中的镁铝榴石包裹体为无色透明晶体,呈拉长浑圆状四角三八面体,常独立分布,很少与裂隙连通,晶体周围还常常有其他种类的浑圆晶体包裹体存在,如样品150-HN-01中3颗分散的镁铝榴石包裹体,包裹体显示浑圆拉长晶体(图6.13);镁铝-铁铝榴石有拉长柱状晶形,还发现有钉头状外形,白色钉头状晶体有单独分布,也有成行分布(图6.14)。

辽宁钻石中的顽火辉石包裹体呈无色,浑圆拉长变形晶体,晶体两端大小不一(图6.15),周围伴有裂隙和黑色包裹体。

山东钻石中辉石族矿物种类包括镁铁辉石、顽火辉石和绿辉石,为无色透明柱状浑圆晶体,环绕辉石包裹体周围的钻石内呈现明显的应变异常双折射现象(图6.16,图版Ⅵ),长柱状辉石晶体的平坦晶面上呈现小阶梯状(图6.17)。辉石包裹体周围有大量黑色云朵状包裹体和大量的晶体包裹体,种类包括绿辉石和石榴子石(图版Ⅵ)。

图6.9 辽宁钻石中的橄榄石和石榴子石包裹体

(样品LN-50-037B,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

Figure 6.9 Olivine and garnet inclusions in Liaoning diamond

(sample LN-50-037B,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

图6.10 山东钻石中的镁铝榴石

(样品247-SD-0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10 Pyrope inclusion in Shandong diamond

(sample 247-SD-0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11 山东钻石中紫色哑铃状镁铝榴石

(样品23-SD-02,微分干涉显微镜下,200×)

Figure 6.11 Purple and mbbell shaped pyrope inclusion in Shandong diamond

(sample 23-SD-0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图6.12 山东钻石中浅黄色镁铝-铁铝榴石晶面上的黑色六边形斑点(右部)、拉长的三角形蚀像(左部)和红色斑块(中下部)

(样品247-SD-0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12 Light yellow pyrope-almandine inclusion with black hexagon spots (right),elongated triangular etched figures (left) and red patches (lower center)

(sample 247-SD-0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13 湖南钻石样品150-HN-01中的镁铝榴石包裹体

Figure 6.13 Pyrope inclusion in Hunan diamond,sample 150-HN-01

图6.14 湖南钻石中的镁铝-铁铝榴石包裹体

Figure 6.14 Pyrope-almandine inclusion in Hunan diamond

图6.15 浑圆拉长变形的顽火辉石

(样品8-LW-01,拉曼探针显微镜下实测图)

Figure 6.15 Rounded,elongate and distorted enstatite

(sample 8-LW-01,Raman Microscope on-the-spot figure)

图6.16 浑圆状绿辉石及其周围的异常双折射现象

(样品247-SD-0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16 Rounded omphacite with anomalous birefringence effect

(sample 247-SD-0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17 长柱状辉石,平行柱状体有阶梯纹理

(样品247-SD-02微分干涉显微镜下,200×)

Figure 6.17 Long columnar pyroxene with parallel stepped veins

(sample 247-SD-0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湖南钻石中辉石族包裹体种类有顽火辉石、镁铁辉石和绿辉石。晶体为无色透明,呈浑圆状,晶形多样,有柱状、板状、膝状和针管状形态,平行晶体延伸方向常具有阶梯状纹理(图6.18,图版Ⅵ)。辉石包裹体在钻石中都是单独存在,部分晶体周围延伸微小的裂隙。如钻石样品802-2中的膝状的顽火辉石,周围延伸出细小羽状片状裂隙(图6.19),一个方向上显示浑圆光滑晶面,相对方向上则显示规则阶梯状晶面。在一颗绿辉石包裹体晶面上发现有黑色石墨斑块(图6.20),斑块在两个相对的晶面上存在,没有方向性,说明包裹体经历的温压环境改变不具定向性,这与包裹体本身的原始晶形较完整相一致。在一个针管状孔道的不同位置(样品802-7)测出绿辉石的拉曼峰,同时还测出氮气和石墨,此管道延伸至钻石晶体表面,管道的内壁为面棱状,底部呈尖灭状(图6.21)。

6.2.2.2 特殊形貌特征的包裹体

图6.18 湖南钻石中的顽火辉石包裹体,平行柱状体有阶梯纹理

(样品127-HN,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18 Enstatite inclusion with parallel stepped veins in Hunan diamonds

(sample 127-HN,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19 湖南钻石中的顽火辉石包裹体

(样品802-2,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19 Enstatite inclusion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在研究的山东和湖南钻石多颗晶体包裹体上都附着黑色斑纹,包裹体种类包括橄榄石、镁铝榴石、镁铝-铁铝榴石、绿辉石和柯石英,各种包裹体晶体上的斑纹形态见图版Ⅵ,利用原位微区激光拉曼技术分析确定包裹体上的黑色斑点为石墨。分析发现,石墨大多数聚集成斑点状、条带状覆盖在包裹体的晶面上,但并不是在每个晶面上都存在,往往沿着拉长变形的晶面和受熔蚀的方向分布:石墨斑点个体大多数呈细长椭圆形,沿拉长方向平行排列,拉长方向大致与包裹体晶体的延长方向、变形方向或晶体被熔蚀方向一致,如样品802-7中的橄榄石包裹体的晶棱被熔蚀呈平行沟渠状,被拉长的石墨斑从熔蚀沟内延伸到晶面上(图6.22),但也有呈与包裹体晶形相同的形态,如247-SD-01中镁铝-铁铝榴石包裹体部分晶面上的六边形黑色斑点(图6.23),与所在晶面的形状一致,且取向和所在晶面一致;条带状的石墨沿着包裹体晶体延长方向分布,与晶棱平行(图6.24);也有的石墨呈非定向的分散斑块状在大晶面上分布,如样品801-11中的绿辉石包裹体上的石墨斑块(图6.25)。依此推断这些石墨斑点应该为晶体包裹体形成后,由于外部环境温压条件的变化产生,与所存在的包裹体种类无关。

图6.20 湖南钻石中的绿辉石包裹体,其上有石墨斑点

(样品801-1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20 Omphacite inclusion with graphite spots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1-1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21 湖南钻石中的针管状包裹体,管内测出绿辉石

(样品802-7,微分干涉显微镜下,100×)

Figure 6.21 Tubular inclusions detected as omphacite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7,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6.22 湖南钻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其上有拉长定向的黑色石墨

(样品802-7,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22 Olivine inclusion covered with elongated black graphite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7,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23 山东钻石中的镁铝-铁铝榴石包裹体,其上有六边形黑色斑

(样品247-SD-0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200×)

Figure 6.23 Pyrope-almandine inclusion covered with hexagon black spots in Shandong diamond

(sample 247-SD-0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图6.24 辽宁钻石中的镁铝榴石包裹体,其上有石墨附着

(样品LN-50-037B(1-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100×)

Figure 6.24 Pyrope inclusion covered with graphite in Liaoning diamond

(sample LN-50-037B (1-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6.25 湖南钻石中的绿辉石包裹体,其上有石墨斑块

(样品801-1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25 Omphacite inclusion covered with graphite patches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1-1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另外,在4片湖南钻石薄片样品802-3-1、802-3-2、802-7和111-HN-02以及一片山东钻石样品42-SD-01中都观察到针管状溶蚀孔道,它们在金刚石/钻石中呈一个方向或几个方向分布,如图6.26~6.29所示及图版Ⅵ。针管状包裹体有单独存在也有成排发育,形态为粗细和长短不等的管状,管道内部为面棱状,管壁显示阶梯或不规则形态,由钻石晶体内部延伸至晶面,或出露或在靠近晶面处被封闭,出露面为不规则形状。由于针管状孔道深入钻石内部,对钻石的整体均一性造成了影响,因此本文将其纳入钻石的包裹体范畴来分析。

含有针管状包裹体的钻石晶体都是强烈变形的歪晶或呈碎块状,晶体表面蚀像丰富多样,其中以熔蚀线和塑性变形滑移线最发育。针管状包裹体都发育在晶体滑移变形面的延伸方向和交汇处,内部裂隙发育,佐证了钻石中针管状包裹体与钻石生长环境中受应力作用有关。拉曼测试发现,针管状包裹体的不同地方分别显示出钻石(样品802-3-1)、绿辉石(样品802-7)、石墨、氮气(样品802-7)、黄铜矿(样品111-HN-02和802-7)和黄长石(样品42-SD-01)的拉曼峰。由此可以推断,钻石中的针管状包裹体主要与钻石内部晶格结构以及后期地质作用有关。当塑性变形区域形成了晶体内部缺陷(主要为线性晶格缺陷),钻石遭受熔蚀时沿塑性变形方向更易被改造而形成熔蚀通道,由表及里的熔蚀作用遇到其他形式的晶体缺陷会使通道扩大或终止,这取决于晶体缺陷对熔蚀介质的抵抗力,并会在钻石表面的通道露口处导致后期杂质物质的进入而形成次生包裹体。

从以上对湖南、山东和辽宁钻石中的包裹体形貌分析可以发现,三个产地钻石包裹体的形貌都是以浑圆晶体为主,包裹体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熔蚀,导致矿物包裹体显示圆滑晶面棱和变形拉长外形。

前人在研究山东八面体金刚石/钻石的透辉石包裹体时,沿解理方向也观察到细小黑色斑点(黄蕴慧等,1992);亓利剑等(1999)在观察辽宁钻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时曾发现少数橄榄石表面被黑色斑点状薄膜所覆盖,但都未对此种黑色斑点状薄膜进行确定。项目组在山东和湖南金钻石包裹体观察中确认了这些晶体包裹体上的黑色斑点是石墨物质,同时发现,石墨对所在包裹体晶体的拉曼测试造成影响,会造成包裹体矿物本征拉曼峰强度变弱或缺失(图6.30)。石墨斑纹在不同种类包裹体晶面上和包裹体周围派生微裂隙中存在,并完好封闭在寄主钻石中。原生石墨包裹体的存在可能说明这些钻石形成过程恰好处于钻石与石墨稳定区边界附近,而次生石墨包裹体在晶体中可能和钻石形成后外界温压环境明显变化有关(Harris,1968,1972;Vance,1972)。

在湖南和山东钻石中发现多个钻石中有成排出现针管状孔道,大部分管道直且内壁具明显的面棱状,推断应该是钻石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生长特征。早期研究表明,金刚石/钻石的熔蚀通道与晶体缺陷有关(Tolansky,1955;Orlov,1973)。两粒澳大利亚粉红色金刚石/钻石中出现熔蚀孔道引起了关注(etched dislocation channel)(Hofer,1985);Crowningshield(1992)在粉红色金刚石/钻石中也发现“之”字形熔蚀孔道;Taijin Lu(2001)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7颗天然金刚石/钻石中的熔蚀管道的特征,这些管道以各种形式的平行线状、弯折状或者是蠕虫状等外形出现,在许多产地中的Ⅰ型和Ⅱ型金刚石/钻石中都会出现;杨明星等(2004)对湖南褐色金刚石/钻石中的直管状的熔蚀孔道进行研究后认为它们是与塑性变形有关的熔蚀特征。湖南钻石在形成后的上升阶段,可能经过了剪应力的作用和普遍的熔蚀过程。

图6.26 湖南钻石中平行排列的针管状包裹体

(样品802-3-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100×)

Figure 6.26 Parallel arranged tubular inclusions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3-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27 湖南钻石中针管状包裹体,内壁显示多面棱形态

(样品802-7,微分干涉显微镜下,500×)

Figure 6.27 Tubular inclusion with multi-facet prism texture inwall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7,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500×)

图6.28 湖南钻石中平行排列的细长管状包裹体

(样品802-3-2,微分干涉显微镜下,100×)

Figure 6.28 Parallel arranged slender and tubular inclusions in Hunan diamond

(sample 802-3-2,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100×)

图6.29 山东钻石中密集的针管状包裹体

(样品42-SD-01,微分干涉显微镜下,200×)

Figure 6.29 Intensive tubular inclusions in Shandong diamond

(sample 42-SD-01,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200×)

金刚石/钻石在室温和较低温度下主要表现沿{111}解理,常具脆性,随温度的升高,塑性变形明显增加,溶蚀孔道可能和塑性形变有关。实验表明,金刚石/钻石要发生塑性变形必须有温度、压力条件相互配合(图6.31):天然金刚石/钻石生长的温度在 900~1300℃之间,压力为(45~70)×108Pa,因此在地幔高温高压下的金刚石/钻石生长环境中受应力作用时金刚石/钻石易产生塑性变形,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晶体缺陷,进而对金刚石/钻石晶体的生长和光学性能等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环境温度太低(在900℃以下),则有可能发生脆性变形(Bursill,1995;Schmetzer,1999)。

图6.30 湖南钻石中的橄榄石及其上的石墨斑点拉曼测试图

Figure 6.30 Raman Microscope testing results of olivine inclusion and the graphite spots in Hunan diamond

图6.31 金刚石/钻石塑性变形的温度压力范围

(原图据Schmetzer,1999)

Figure 6.31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range of diamond plastic deformation

(Original drawing by Schmetzer,1999)

综上所述,山东和湖南钻石晶体包裹体中附着的同生石墨包裹体可能说明钻石生长环境经历了明显的温压变化,钻石的生长环境具有波动性。湖南钻石中出现的针管状孔道数量比例最多,排列更密集,表明相对于辽宁和山东钻石,湖南沅水流域钻石的形成环境中塑性变形作用更为强烈,使其内部结构产生了复杂、明显的三维溶蚀缺陷。

Ⅳ 怎么分钻石内部晶体是无色和黑色

无色的或浅色的包裹体及深色的或黑色的包裹体。它的种类繁多(据统计有20多种),形态各异,是钻石中最普遍的内含物,在众多的晶体包裹体中,小钻石出现的几率最多,其次可见橄榄石和石榴石.它们常被小羽毛状裂隙环绕.或单独出现,或成群分布,可大亦可小。

晶体的出现,意味着钻石的净度等级一般不会高于VS级.除非晶体很大,否则也不会对钻石的美观及耐久性造成影响.

钻石大小怎么分:

对于钻石大小的划分是按照其实际重量。用镊子将钻石放在珠宝专用的称重台上,显示屏上就会显出钻石真实重量数据。钻石的重量首先测量到千分之一克拉(.001),然后进位到最接近的百分位(.01)。如果宝石重量的千分位数字是9,可以向上进位到最接近的百分位。

例如,一颗重1.768克拉的宝石将进位为1.76克拉,而一颗重1.769克拉的宝石将进位为1.77克拉。

Ⅳ 天然宝石中的包裹体和其他内部特征

一、包裹体按形成时间分类

天然宝石中的包裹体按其与宿主宝石形成时间的先后关系可划分为原生、同生和后生的三类。

1.原生包裹体

原生包裹体指先于宿主晶体形成而后被宿主晶体包裹的矿物颗粒。原生包裹体总是固相的。在岩浆冷凝过程中和岩石变质过程中均可形成。在岩浆冷凝过程中,矿物按一定的结晶顺序析出,先期析出的矿物可成为后期析出的矿物的包裹体,例如某些岩浆成因宝石晶体中所见的锆石和磷灰石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常具有良好的晶体形态,但也可能被后期形成的矿物溶蚀或交代,因而晶体形态遭到破坏。在岩石变质过程中,原生矿物被新生矿物交代,未被交代完全的原生矿物留在新生矿物中成为包裹体,例如某些变质成因宝石中的闪石类矿物和和云母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多具有被侵蚀的不规则的晶体形态。

2.同生包裹体

同生包裹体是与宿主晶体同时形成并被包裹的,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呈各种组合关系的孔洞。

(1)固体包裹体:与宿主晶体同时生长,属同一种地球化学条件的伴生矿物。如宝石中的磷灰石、黑云母、方解石、铬透辉石、橄榄石、黄铁矿、金红石、锆石等。

出溶(脱溶)是同生包裹体的一种重要成因。某些宿主矿物晶体中可能含有相当多的溶解的杂质,在晶体冷却固化过程中,随温度下降,晶体结构能容纳杂质的能力降低。如果冷却的速度缓慢,杂质将析出成为包裹体,多为小的片状或针状晶体,而且它们的定向与宿主晶体的结构方向平行。例如从刚玉中出溶的金红石结晶成三组成120°相交的细针状晶体。钛化合物如金红石、榍石和钛铁矿是宝石中最常见的出溶矿物。这是因为钛元素的丰度大,并易于为宿主晶体所容纳和从晶格中出溶。大量的出溶针状物可在刚玉、石榴子石和尖晶石等宝石中产生猫眼和星光效应。如果温度变化的速度不适合于形成正确的定向,这些针状物将产生丝光效应。属于出溶成因的同生包裹体还有绿柱石、堇青石和日光石中的赤铁矿,月光石中的钠长石等。

纤维状矿物的生长速度可和宿主晶体的生长速度一样快或甚至更快些,因而可形成长丝状的包裹体,如钙铁榴石中的石棉,水晶中的金红石针状包裹体。

宿主晶体生长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暂时中断。这时某些矿物质可聚集和生长在晶体的表面。当晶体重新生长时会覆盖这些生长在表面上的矿物,使之成为包裹体。这些包裹体常显示与晶面平行的取向,有些可显示分带性,构成所谓的“幻晶”(幻影)。如果这种过程重复多次,可出现多层幻晶。

(2)液体包裹体和两相、三相包裹体:总体上都可称为流体包裹体,有各种组合情况,但以气液包裹体居多。宿主晶体在生长过程中可能破裂并有成晶溶液灌入,随后裂缝愈合,将溶液封在晶体内。宿主晶体生长过程中也可能有暂时的间断或生长速度不均匀,这时的晶体表面会有些坑凹不平处,当晶体重新恢复生长时,会覆盖坑凹处聚集的溶液,成为液体包裹体。这两种情况下的流体包裹体最初是均一的液相,但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会分离出气体、固体或其他的液体,成为两相或三相的包裹体。

孔洞和裂缝的形状在愈合过程中可能有改变。一些地方发生溶解,另一些地方又在生长并使通道缩小,出现“颈缩”或叫“卡脖子”现象,有时可将一个三相包裹体分隔成两个,一个是液体中含晶体的,另一个是液体中有气泡的。也有时一个气液包裹体被卡断成2个或3个气液比不同的包裹体。

有时因晶格位错等缺陷产生的空穴被高温溶液充填后又继续按原晶格方向生长,形成与宿主晶形相似的体腔。这种由气液充填的形态与宿主矿物晶形相似的孔洞称为负晶形包裹体或空晶。也有人认为空晶应专指无气液充填的负晶形(气液流失)。

3.后生包裹体

宿主晶体停止生长后发育的包裹体。

裂隙结晶化是后生包裹体的成因。晶体停止生长后可能有外来物质渗入裂隙并在其中沉淀。最常见的是铁和锰的氧化物,它们总是形成黑色或褐色的树枝状包裹体。

二、包裹体按相态分类

包裹体物质可以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包裹体体系中均匀一致的部分是一个单独的相,故一个孔洞中若含有两种分离的液体(不混溶液体),它应算是两相包裹体,若一个孔洞中含一种液体和两种不同矿物的晶体,它应算是三相的。

1.单相包裹体

可以是固体包裹体、液体包裹体或气体包裹体。

(1)固体包裹体:主要是矿物晶体包裹体,也有熔体玻璃态包裹体,还有琥珀中的植物碎屑和昆虫包裹体。矿物晶体包裹体包括多种非金属矿物和金属矿物。宝石中最常见的矿物包裹体有金红石、锆石、磷灰石、各种闪石、长石、云母、方解石、电气石、石榴子石、黄铁矿、赤铁矿、针铁矿和铬铁矿等(见图6-3-1)。它们有些具完整或较完整的晶体形态如八面体、立方体,也有呈片状、纤维状、针状、针点状、粒状和不规则状的。可单独分布,也可密集成群。大量近无色的微小晶体包裹体集合到一起,可产生朦胧状外观,称为云状物。大量浑圆形晶体包裹体有时可产生糖浆状的外观。

多晶质玉石中某些虽含量少但特征明显的矿物颗粒,例如软玉中的磁铁矿和青金岩中的黄铁矿以及砂金石英中的绿色云母片等,虽从矿物学角度不能视为包裹体,但在宝石学中常作为包裹体来描述。

(2)液体包裹体:主要是含各种溶解盐,有时有含碳酸的水。在洞穴冷水碳酸盐晶体中常见。

图6-3-6 月光石中的应力裂缝

Ⅵ 一克拉多的钻石,1.05ct,带了正好一个月,钻石里面出现一个小黑点。

您好,黑点是正常的,可以说是天然包裹体,净度si级有黑色包裹体是很正常的情况,也请不要着急,首先要确定黑点是不是外面脏东西没清理干净,如果的确是内部的,可以对照gia证书净度素描图,找这个黑点的位置,如果证书上有说明在鉴定时就已经标记了,黑色包裹体是不影响佩戴的,比白色包裹体好上好几倍。

Ⅶ 钻石原石的包裹特征

钻石内部所含有的浅色的或无色的天然包裹体,常见的有钻石,锆石,橄榄石等晶体包裹体,多为钻石形成过程中包裹到钻石内部的同生或原生固态包裹体,此点状包裹体大,10倍放大观察时可以识别晶体形态。

钻石内部所含有的深色或黑色的天然包裹体,常见的有铬铁矿【黑色】、石榴石、【红色】、橄榄石、【渌色】、硫化物【深色】和属于此生包裹体的片状是墨等,与浅色包裹体相比,深色包裹体与钻石的颜色反差更大,放大观察时更容易被发现。

从宝石结晶形态鉴别:

钻石的单晶体矿物,属于等轴晶系,常见的晶形是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或者八面体跟菱形十二面体的聚形等。做常见的就是八面体,认准这个形状,大部分钻石原石是这个形状。

从晶面生长台阶鉴别:

三角形的生长台阶,沿着八面体上面的三角形一层一层往外面生长。

Ⅷ 墨钻里边含铁吗墨钻原石怎么区别

是黑色的钻石吗?
一般黑色的钻石里面黑色包裹体是石墨的。
钻石和石墨都是单质碳,在高温高压下可以相互转换的。
具体看光泽包裹体,需要专业知识,一般不易区分。

Ⅸ vs级别的钻石里发现一个黑包裹体

钻石的净度是根据钻石内部包裹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整体来看的。你都买的钻石饰品应该是有证书的,证书上会标注钻石的净度是什么级别的。另外你的钻石是多大的?如果钻石比较大,肉眼可见瑕疵,也是正常的,那净度有可能是SI等级的。你要是想准确知道钻石净度级别的话,那可以去珠宝鉴定部门检测一下的。

Ⅹ 什么是钻石的内含物

钻石的内含物也可以叫钻石中的包裹体。包裹体在钻石内部的一些独立的矿物,在钻石中的位置很随机,有些是在钻石晶体的内部,有些表露出表面,包裹体——“客”,钻石——“宿主”。常见形态:晶体、针尖、云雾、生长线、羽状体等(有黑色有白色)。是钻石4C分级中净度级别的主要依据。
补充:
钻石是指经过琢磨的金刚石,在地球深部高压、高温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由碳 (C)元素构成,具有立方结构的天然白色晶体。钻石具有宗教色彩的崇拜和畏惧,同时又把它视为勇敢、权力、地位和尊贵的象征。现在已成为百姓们都可拥有、佩戴的大众宝石。钻石的文化源远流长,也有人把它看成是爱情和忠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