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钻石矿藏 » 如何利用化学原理得到钻石
扩展阅读
体校费用大概多少 2025-05-07 03:11:16
北疆地下有什么资源 2025-05-07 02:58:35

如何利用化学原理得到钻石

发布时间: 2023-06-11 08:45:09

1. 骨灰可制作钻石骨灰钻是什么原理国内价格多少

骨灰是可以制作钻石的。将骨灰制作成钻石的原理就是利用骨灰中的碳元素将其改变分子结构放到特定的机器中制作成钻石。价位大约在10万~80万之间不等。

1,骨灰制作钻石的由来

随着墓地资源的匮乏,墓地也越来越贵。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新的安葬方法。比如说,钻石葬,气球葬,太空葬等。而钻石葬就是把亲人的骨灰制成钻石带在身边或者是供奉起来。虽然说钻石恒永久一颗永流传。但是将亲人的骨灰改变结构形态,制成钻石多多少少有些违背逝者为大这种中国传统思想。

2. 高温高压法——合成钻石

一、概述

众所周知,钻石是由单元素碳组成的宝石。在自然界,钻石的生成是在高温高压下地质作用的结果。合成钻石就是人工模拟天然钻石形成的条件,让非钻石结构的碳转化为钻石结构的碳。早在1953年,瑞士工程公司(ASEL)就利用一种称为“压力球”的装置成功地合成出了40颗小的钻石晶体,但直到1955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宣布利用称为“压带”的装置首次成功生产出钻石时,他们才将其研究成果公布于众。戴比尔斯公司(de Beers)也不甘落后,于1959年掌握了合成钻石的复杂技术。他们所采用的方法与美国政府下令严格保密的通用电气公司所使用的方法非常相似。60年代初期,戴比尔斯公司和通用电气公司就开始了生产工业用合成钻石粉。我国在60年代也已成功的合成了磨料级钻石,并投入生产。1971年,通用电气公司宣布他们已合成出了平均直径为6mm的钻石晶体。这些钻石晶体不仅有黄色、褐色的,也有含氮低的近无色的,还有含硼的蓝色钻石。1985年日本住友电气公司(Sumitorno Electric Instries)开始加入合成钻石行列,1993年生产出高净度的工业用钻石。1990年俄罗斯的新西伯利亚(Novosibirsk )宣布他们利用“分裂球”(Spl(it-sphere)或称BARS装置已成功地合成出了钻石。

由于受超高压设备和高温条件的限制,生产成本较高,故宝石级合成钻石仍是昂贵和稀少的,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价格合理的宝石级合成钻石面世。

二、合成钻石的原理

1.碳元素的化合物

钻石、石墨和无定性碳都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它们不同的外观和截然不同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们完全不同的原子结构(图9-7-1)。

图9-7-1 碳原子的等间距紧密堆积结构(左)钻石;层状结构(右)石墨

2.石墨—钻石的转换

合成钻石的温压条件要求高,即使有催化剂存在下,仍需要压力(50~80)×108Pa,温度为1350~1800℃。用高压设备合成钻石最常用的金属熔剂(催化剂)是铁、镍、钴及钯。图9-7-2是在碳稳定相图中,合成钻石区晶形与温压关系。在合成钻石区,温度压力不同,钻石的晶形也各不相同。所以,合成钻石受温压影响较大。温度较低时,以立方体的生长为主;温度较高时,以八面体的生长为主。所以人工生长的钻石多为立方-八面体聚形。

合成钻石的碳源一般用石墨,所以,合成钻石的生产就是石墨转换成钻石的过程,不过,宝石级钻石的合成分两步走,先用石墨合成钻石粉(工业磨料),再用钻石粉作原料,合成宝石级钻石,钻石粉可以保持压力稳定,生长出大颗粒的晶体。若采用石墨,其断裂的碳键改组成钻石时,会有体积损失,而使体系的压力降低,影响较大晶体的生成。

三、合成钻石的技术与设备

1.六面顶压机

合成钻石的设备目前多采用高温高压的压机,国内的合成钻石主要是工业钻(即工业金刚石),设备是一种称为“立方体超高温高压装置”的压机,压机采用油压和垂直固体传压装置,根据顶锤数量的不同,分为两面顶、四面顶、六面顶几种。现国内用得最多的是六面顶压机(即上下、前后、左右三对顶锤),其工作压力有1000~5000吨的多种,工作空间640mm×600mm×500mm,一般是上下顶锤通电加热,温度可达1900℃左右。

2.“压带”法

压带装置如图9-7-3所示,本方法与顶锤压机大同小异,将钻石粉末作为碳源放在生长舱内,生长舱放在特种材料做成的垫圈中,并放在两个铁砧之间,然后使生长舱内的原料经受极高的温度和压力,在生长舱内底部比顶部的温度低,以便形成一个温度梯度,使顶部的钻石粉充分熔化并通过熔剂向生长舱底部迁移。在温度较低的生长舱底部,钻石围绕籽晶生长成钻石晶体。

图9-7-2 碳稳定相图中,合成钻石区晶形与温压关系

图9-7-4 BARS装置的生长舱及其截面图

以上不同设备和方法,应属于不同的静压触媒法。除此之外,合成工业级钻石还有许多种方法,只是有的方法还不成熟,有的方法已被淘汰。如:爆炸法、液中放电法、气相沉积法、地下核爆炸法等等。气相沉积法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

四、合成钻石的鉴别特征

由于合成钻石的技术条件要求高,成本昂贵,目前尚无法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市场上销售的钻石一般不需要声明它的天然属性。但是,区别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仍有一些方法可遵循。

1.合成钻石的颜色

由于很难排除掉生长舱中的氮,大部分合成钻石多为含孤氮杂质的Ib型钻石,常呈黄色至褐黄色。有时也在生长舱中引入硼原子,随机取代钻石结构中的碳原子,产生具有导电性的蓝色IIb型钻石。为了生长出无色的合成钻石,常使用一种称为“氮吸收剂”的金属,如锆或铝。因为氮更易与这些元素结合,而不再取代钻石中的碳原子,这样就产生了无色的IIa 型钻石。所以,合成钻石很少出现 Ia 型钻石(该型钻石约占天然钻石的98%)。

2.吸收光谱

绝大多数天然钻石(Ia型)显示415nm吸收线,而合成钻石无这种特征吸收线。

3.紫外荧光

通常合成钻石在短波紫外线下的荧光比长波下的荧光强,且荧光颜色为黄色或黄绿色,而不是天然钻石的蓝或蓝绿色。合成钻石紫外荧光的颜色分带式样所表现的立方-八面体式样,与天然钻石的八面体式样也是完全不同的。

4.包裹体

合成钻石有时会出现金属熔剂、尘状物、面包渣状包裹体,及“砂漏状”色带。

5.仪器

针对合成钻石的性质特征,戴比尔斯公司研制了两种鉴别合成钻石的仪器。即钻石光谱鉴定仪(Diamondsure)和钻石结构荧光鉴定仪(DiamondView)。利用钻石光谱鉴定仪可观察到大部分天然钻石中的415nm吸收线。如果发现有415nm吸收线,便不需进行进一步的检测。钻石结构荧光仪可用来观察合成钻石紫外荧光所表现出的立方·八面体式样,这是由于不同的生长区和生长带含杂质的浓度不同所致。

思考题

一、是非判断题

1.珠宝市场上最常见的合成宝石是玻璃。

2.钇铝榴石的代号是GGG。

3.有无气液相包裹体是区分水晶与合成水晶的主要证据。

4.用水热法可生产祖母绿,也可生产红宝石。

5.弧形生长线是助熔剂法合成宝石的特征之一。

6.摩尔硬度大于7的人工宝石中有SrTiO3这个品种。

7.目前市场上的合成变石是水热法产品。

8.见到小片状铂或合金包裹体的合成宝石即水热法的产品。

9.合成祖母绿常见的针柱状、柱状包裹体,可以是方解石。

10.合成的红宝石的色带总是弯曲的。

11.钇铝榴石的代号是GGG。

12.有无汽液相包裹体是区分水晶与合成水晶的主要依据。

二、选择题

1.区分绿碧玺与合成绿色水晶时应使用:( )

a.滤色镜

b.偏光镜

c.折光仪

2.一般讲,助熔剂法合成宝石中的液滴状的包体是( )

a.助熔剂的残余

b.捕虏来的液体

c.填隙的后生气液包体

3.区分水热法合成红宝石与红宝石时,要观测:( )

a.折射率

b.有无同生气液包体

c.有无金红石或锆石等同生包裹体

4.“YAG”中文名称是:( )

a.钇铝榴石

b.镓榴石

c.钛酸锶

5.人工生长的下列宝石,哪种必须在宝石名称前冠以“合成”二字:( )

a.金绿宝石

b.钛酸锶

c.钇铝榴石

6.合成变色刚玉加入的着色离子是:( )

a.钒

a.铬

c.钛

7.任何一种具有与天然无机宝石相同化学成分,原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的人工生长晶体都应称为:( )

a.人造宝石

b.人工宝石

c.合成宝石

8.用焰熔法可以合成( )

a.钇铝榴石

b.祖母绿

c.尖晶石

d.立方氧化锆

9.冷坩埚(熔壳)法生产立方氧化锆所需的热来自( )

a.液化石油气

b.丙烷和氯

c.高频电流

d.高温电阻

10.合成绿色水晶:( )

a.有强二色性

b.无二色性

c.有弱二色性

11.目前合成宝石或人造宝石中色散最强的是:( )

a.α-SiC(α-碳硅石)

b.SrTiO3(钛酸锶)

c.TiO2(金红石)

12.从熔体结晶的人工宝石中不会含( )

a.气—液两相包裹体

b.同生的气-液两相包裹体

c.后生的气液两相包裹体

13.目前人造GGG由以下途径形成:( )

a.从熔体中结晶

b.从溶液中结晶

c.从气体中结晶

14.助熔剂法合成祖母绿中的特征包裹体为:( )

a.同生气液两相包裹体 b.固相-气相两相包裹体 c.指纹状气液两相包裹体

15.提拉法合成变石的特征包裹体为:( )

a.愈合裂隙中三相同生包裹体

b.指纹状气液两相包裹体

c.弯曲生长纹

16.腰棱标有“GE POL”的改成白色的钻石是:( )

a.用褐钻改的

b.用黄色钻石改的

c.用劣质绿色钻石改的

17.下列仿钻材料中,热导率最接近钻石的是:( )

a.合成CZ

b.合成α-SiC

c.合成刚玉

三、多项选择题

1.合成Moissanite(α-SiC)的物理性质是:( )

a.有一个n值为2.417

b.有双折射

c.热导率高于钻石

d.维氏硬度与钻石十分相似

e.反射率高于钻石

2.仿宝石 Imitation stones是指( )

a.人工宝石模仿天然宝石的颜色、外观者

b.人工宝石模仿天然宝石的特殊光学效应者

c.某天然宝石模仿另一种天然宝石的特征

3.天然水晶与合成水晶:( )

a.可有菱面体与六方柱等单形组成晶体外形

b.其化学式是SiO2·nH2O

c.可有较强的多色性

d.晶面条纹平行C轴

e.任何切面上都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折射率为1.544

四、填空题

1.焰熔法合成尖晶石的密度和折射率比镁铝尖晶石都( )。

2.合成刚玉宝石主要方法有( )、( )、和( )。

3.人造与合成宝石中代号CZ是( ),GGG是( )。

4.合成紫水晶不仅需要在原料中加着色元素( ),还需经( )处理。

5.合成宝石指其制取的全部或部分工艺过程是由人控制进行的。它们的( )、( )与它们所)和(对应的天然宝石基本相同。

6.除拼合石之外,人工宝石的制造方法可分为:从熔体中结晶或冷凝,从( )中结晶及从( )中结晶,和( )等。

7.水热法合成祖母绿的特征包裹体形状常为:( )、( )、( )。

8.与水热法相比,助熔剂法合成宝石的优点是能在( )情况下加热熔剂和熔解各种原料,并使晶体在熔体中结晶。

9.水热法合成的红宝石内部可见:( )、( )、( )、金属包裹体和( )。

3. 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宝石

化学沉淀法主要包括化学气相沉淀法和化学液相沉淀法。用化学液相沉淀法合成欧泊、绿松石、青金石和孔雀石等多晶宝石材料的方法及鉴别在本书宝石各论中已进行了介绍,本节主要介绍用化学气相沉淀法(简称CVD法)合成多晶金刚石薄膜、大颗粒钻石和碳硅石单晶材料的工艺过程。

一、CVD法合成金刚石薄膜

早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和前苏联的科学家们先后在低压条件下实现了金刚石多晶薄膜的化学气相沉淀(CVD)开发研究,虽然当时的沉淀速率非常低,但无疑是奠基性的创举。进入8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又成功地发展了多种CVD金刚石多晶薄膜的制备方法,如热丝CVD方法、微波等离子体CVD方法、直流等离子体CVD方法、激光等离子体CVD方法、等离子增强PECVD方法等。随着合成技术的日趋成熟,金刚石薄膜的生长速率、沉积面积和结构性质已经逐步达到了可应用的程度。

1.CVD法合成多晶金刚石膜的原理

化学气相沉淀法是以低分子碳氢化合物(甲烷CH4、乙炔C2H2、苯C6H6等)为原料所产生的气体与氢气混合(有的还加入氧气),在一定的温压条件下使碳氢化合物离解,在等离子态时生成碳离子,然后在电场的引导下,碳离子在金刚石或非金刚石(Si、SiO2、Al2O3、Si C、Cu等)衬底上生长出多晶金刚石薄膜层的方法。以金刚石为衬底生长金刚石薄膜的CVD方法也叫做外延生长法。有人曾利用微波等离子体CVD方法,以CH4和H2为原料在金刚石衬底的(100)表面成功地生长了厚度为20µm的金刚石外延层,该外延层具有平滑的外延生长表面和高的晶体质量,生长速度为0.6µm/h,而在金刚石(110)和(111)面的外延生长的晶体质量较差。这说明,金刚石的同质外延层的质量直接与衬底金刚石的晶面取向有关。

2.等离子增强PECVD法工艺条件

等离子增强PECVD方法是目前合成金刚石薄膜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其反应装置见图4-1-28。

图4-1-28 PECVD法合成金刚石薄膜示意图

等离子增强化学沉积法(PECVD)工艺需要使用能源装置,将输入的气体电离,产生出富含碳的等离子气体带电粒子。碳氢化合物气体通常采用甲烷和氢气,其体积比为(0.1~1)∶(0.9~9);反应过程中需要的温度为700~1000℃,压力为(0.7~2)×104Pa。在上述工艺条件下,碳氢化合物气体粒子分解,碳原子沉积在基体材料上,形成合成金刚石薄膜。

3.CVD方法合成金刚石薄膜的应用

据介绍,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的金刚石薄膜在工业上的用途极广,例如可做机械零件上的镀膜以增加耐磨性和润滑性;使用在电子产品上可提高散热效果;可以用来制作超级计算机的芯片、最好的滤波器;用在光学产品上可增强透视效果、保护镜片;在医学上可做人工关节的界面、人工心脏的阀片、最好的抗酸碱和辐射的保护膜;军事上可做导弹的雷达罩;日常生活上可用于不粘锅、音响振动膜、剃刀片护膜、条码机护膜等。

目前,CVD方法合成金刚石薄膜在宝石业方面的应用,主要有下列几种:

1)在各种仿制钻石刻面上镀合成金刚石薄膜,以使其具有天然钻石的部分性质。

2)在天然钻石表面镀彩色金刚石薄膜用来改变刻面钻石的外观颜色,模仿彩色钻石。

3)在切磨好的钻石表面镀金刚石薄膜,可以增加成品钻石的重量。

4)在硬度低的宝石表面上镀金刚石薄膜以增强其耐磨性等,例如在德国已有人对鱼眼石或蓝晶石进行金刚石薄膜处理并获得专利。

5)合成金刚石薄膜技术可用于欧泊表面镀膜处理,防止其失水和产生龟裂现象。

二、CVD法合成钻石单晶体

近十几年来,化学气相沉淀法合成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2003年,CVD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可以以相对低廉的成本生长出大颗粒的单晶体钻石,颜色、净度都可以达到较高的等级,甚至可以切磨出1ct以上的D色级、净度级别为IF的首饰用钻石。2005年5月17日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地球物理实验室分别在日本第十届钻石新科技国际会议和英国宝石协会的Gem-A Mailtalk网上宣布:他们通过对化学沉淀技术的改进,可以以100µm/h的速度快速生长出10ct、半英寸厚的高品质、无色的单晶钻石。但是,合成技术的细节均未透露。

CVD法合成单晶钻石的原理是将甲烷和氢气导入反应腔,利用电热丝、微波、火焰、直流电弧等设备,将碳从化合物分解成原子,在反应腔内形成等离子体。甲烷中的碳原子已具备四个键的结构,在氢的催化作用下,使每一个碳原子与四个碳原子结合形成钻石结构,并逐渐沉淀生长在预先制备好的“基座”上,其生长速度通常为每小时一微米至数十微米。生长基座可使用天然或高温高压合成的钻石切成平行{100}晶面的薄片,用微波加热形成等离子场,在800~1000℃、1/10大气压

1atm(标准大气压)=101325Pa。的条件下,可按需要合成出不同厚度或粒度大小的钻石。

CVD法合成钻石如图4-1-29所示。

图4-1-29 CVD法合成钻石

三、合成碳硅石晶体

1.概述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合成碳硅石(SiC)就被制造出来了,并作为磨料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SiC单晶的生长也已被研究多年,生长出的SiC单晶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二是在珠宝方面作为一种钻石的代用品。

1955年,莱利(Lely)采用升华法生长出了合成碳硅石晶体,奠定了合成碳硅石发展的基础。虽然用这种方法生长的晶体尺寸较小,且形状不规则,但生长的晶体质量很好,故莱利法一直是生长高质量碳硅石单晶体的方法。1980年初,俄罗斯的戴依洛夫(Tairov)等人对莱利法进行了改进,采用籽晶升华技术(又称物理气相输送技术)生长出碳硅石大晶体,且有效地避免了自发成核的产生,宣告有控制地生长合成碳硅石技术获得了成功。这种材料其刻面宝石的颜色可近似于无色。这种合成材料由北卡罗莱纳州道哈姆地区的克瑞研究公司(Cree Researchinc.)生产,并由C3公司销售。

1995年创立的美国诗思有限公司(Charles&Colvard Ltd.),其前身即C3公司,采用高科技成果在高温常压下解决了合成碳硅石的颜色、透明度问题,合成了大颗粒宝石级合成碳硅石晶体,并经过精密的切割后镶嵌在铂金和K金首饰上,正式推向国际市场。到2000年,生长出的合成碳硅石晶体直径已达到100mm。目前,合成碳硅石年产量可达7万多克拉。

2.合成碳硅石单晶技术

图4-1-30 戴维斯专利中的合成碳硅石生长设备结构简图

1990年,戴维斯对莱利法进行了改进,其成熟的技术获得了专利。该方法的设备结构简图如图4-1-30所示。工艺中用于生长合成碳硅石单晶的原料粉末经过多孔的石墨管后加热升华成气态,直接在籽晶上结晶,生长出梨晶状的Si C单晶体。整个过程既有物态的变化,也有物质结构的变化。

戴维斯专利的工艺条件为:

1)粉料的粒径应加以控制,并使用超声波振荡法填料。

2)籽晶与粉料应属于同一多型,并且籽晶的取向应稍稍偏离轴向。

3)生长初期应抽真空,而后施以低压氩气。

4)采用耐热的石墨套管加热,其中补给区温度为2300℃,晶体生长温度低于补给区温度100℃。

5)籽晶的旋转和生长过程中生长晶体位置的调整要准确无误,该方法能生长出达宝石级的有色6H型合成碳硅石晶体,直径12mm,厚度6mm,生长周期为6h。某些生长出的合成碳硅石梨晶表面显示出与钻石表面相似的三角形凹坑。

4. 碳如何变为钻石

在高温高压下结晶(如钻石) :在高温高压反应腔内,碳在高温区溶解,低温区结晶生长晶体。

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宝石:主要用来合成金刚石。
基本原理:利用高温高压原理,将碳源放在叶蜡石反应腔高温熔解碳,在反应腔中高温熔融金属内输运金属,采用Ni-Fe合金或Fe-Al合金,最后碳在低温区籽晶上结晶。

5. 用空气就能提炼钻石,这是什么原理

因为空气中含有碳元素,只要将空气压低到一定的压力之后,碳元素就会集结形成钻石

6. 稻草变钻石的原理是什么(化学的)

因为稻草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使这些碳原子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物质----钻石~

7. 培育钻石是怎么形成的

钻石的培育是一个将小钻石培养长大的过程。

(1)源自钻石种子:在实验室中,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前沿技术还原自然环境,将砂砾大小或是薄片装的钻石作为种子,置入培养仓内,为钻石的生长提供原子结构模板;

(2)高温高压环境:在培养仓里,温度和压强将迅速升高,大道地底深处过百里公里处的高温高压环境,人工创造天然钻石苛刻的形成条件;

(3)通入含碳养料:石墨(C)或甲烷(CH4)将碳源加入培养仓,在高温高压环境和特殊处理下,原料中的碳原子间的化学键将断裂,成为游离的碳原子;

(4)种子培育大小:游离的碳原子会被附近的碳原子结构吸引,所以他们会逐渐附着在钻石种子上,与钻石种子的碳原子结合,形成新的化学键,从而让种子逐步长大。

培育钻石分类

市面上可以批量生产钻石的方法有两种: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化学气象沉积,简称CVD, 以及High Pressure High Temperature 高温高压,简称HPHT。

CVD化学气象沉淀法

化学气相蒸镀乃使用一种或多种气体,在一加热的固体基材上发生化学反应,并镀上一层固态薄膜。所谓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沈淀)钻石是以一块天然钻裸石为母石,利用高纯度甲烷、加上氢、氮等气体辅助,在微波炉中以高压方式,让甲烷中与钻石一样的碳分子不断累积到钻石原石上,经过一层层增生,可形成大至10克拉之透明钻石。为使CVD的钻石生长顺利,碳源常用已具钻石结构的甲烷。甲烷可视为以氢压出的单原子钻石。这种“长大”的钻石,品质与天然钻石几无二致,肉眼难辨。

HPHT高温高压法

HPHT有几种不同的机器,原理都是类似的,在机器中心创造出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能把碳原料粉末压成钻石。中间需要金属催化剂,因此很多HPHT钻石都会有金属杂质包含在内。早期只能制作黄色小颗粒,作为工业磨料使用;随着技术进步,很多国内厂商可以制造出无色大颗粒,金属包含物也越来越少,达到了珠宝等级。国内产能主要集中在切割后裸钻重量1克拉以下。俄罗斯有一家曾经长出一颗切割后10克拉的大钻石,不过这种大颗粒万里挑一,目前不能量产

8. 可以从空气中提取碳然后制造钻石吗

可以,80年代日本就有人从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中提取碳元素,利用CVD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制作金刚石薄膜。
现在合成钻石一般都用高温高压法(HPHT法),利用比较纯的石墨和一定的触媒(镍、铁等)合成,成本较高。
最新的还有用骨灰、头发合成钻石的,这些不仅仅是经济价值了,还有纪念意义,是美国的生命珍宝(LifeGem)公司研发的,网上有很多资料。
从空气中提炼二氧化碳合成金刚石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种方法合成的一般都是金刚石薄膜,而且成本较高,更没有宝石学价值。
合成钻石的技术日新月异,彩色的大钻都可以合成,像是美国的阿波罗公司,真的很强,中国目前还达不到这种技术水平……

9. 怎么做钻石最简单的方法

做钻石的方法有:高温高压合成法、化学气相淀积合成法。

钻石的化学成分:

钻石的化学成分是碳,这在宝石中是唯一由单一元素组成的,属等轴晶系。它常含有0.05%-0.2%的杂质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们的存在关系到钻石的类型和性质。它的晶体形态多呈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四面体及它们的聚形。

纯净的钻石无色透明,由于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现不同颜色。强金刚光泽。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为0.044。均质体。热导率为0.35卡/厘米/秒/度。用热导仪测试,反应最为灵敏。硬度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矿物,绝对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刚玉的150倍,怕重击,重击后会顺其解理破碎。

一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钻石具有发光性,日光照射后 ,夜晚能发出淡青色磷光。X射线照射,发出天蓝色荧光。钻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不容易溶于酸和碱,酸碱不会对其产生作用。

钻石与相似宝石、合成钻石的区别。宝石市场上常见的代用品或赝品有无色宝石、无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锆、钛酸锶、钇铝榴石、钇镓榴石、人造金红石。合成钻石于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制成功,但未批量生产。

因为合成钻石要比天然钻石费用高,所以市场上合成钻石很少见。钻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与其相似的宝石区别。如:仿钻立方氧化锆多无色,色散强(0.060)、光泽强、密度大,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显。钇铝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难将它与钻石区别开。



10. 高温超高压法合成钻石

早在18世纪的后期就已经证实了钻石和石墨都由碳元素组成,后来就开始了合成钻石的研究工作,经过较长时间的艰苦努力,于20世纪中叶才在实验室合成出人工钻石,初期的合成钻石仅仅是磨料级的。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也合成出了磨料级钻石。

高温超高压法现又称为高温高压法(HTHP)。由于超高压设备和高温技术的限制,起初合成钻石进展较缓慢。直到1970年,美国GE公司才公布了第一颗宝石级合成钻石的诞生,之后几年各国一直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研究。进入90年代,合成钻石有了突破性进展,日本的住友公司、英国的戴比尔斯公司和美国的GE公司等相继公布了他们合成的宝石级钻石,引起了珠宝界的震惊。

关于合成钻石的方法,可分为静压法、动压法和气相外延生长法。大颗粒宝石级钻石主要是用高温超高压(HTHP)静压法中的晶种触媒法(包括压带法和BARS法)及最近多种媒体报道的化学气相沉淀法(CVD法)合成的,本节及第七节将分别予以重点介绍。

一、HTHP法合成钻石的原理

1.石墨与钻石的转换

合成钻石就是人为地模拟天然钻石的形成条件,使非金刚石结构的碳转化为金刚石结构的碳。

钻石的晶体结构是1913年由W.L.Bragy等测定出来的,钻石大部分呈立方结构而石墨则呈层状结构。金刚石的结构详见本书“钻石”一节,石墨结构如图(4-1-20)。

图4-1-20 石墨结构图

钻石中碳原子的2s、2px、2py、2pz四个轨道形成四个sp3杂化轨道,形成四面体配位,每个碳原子与周围的四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饱和键,键长0.154nm。

石墨的碳原子分布在六角环上,每一个碳原子为相邻的三个碳原子所围绕,其间距为0.142nm。相邻两层碳原子错位堆积,层间的间距为0.34nm,键力相对弱得多,所以石墨具一组极完全解理,可以滑移而分开。在高温高压下石墨可以转化为金刚石。

如图4-1-20所示,石墨的层间排列,间距为0.34nm,碳原子错位堆积;高压下Z轴方向中层间互相接近,由于碳原子错位堆积,1 ′、3 ′、5 ′向上运动,1、3、5、2 ′、4 ′、6 ′向下运动,从而石墨结构变为金刚石结构。

图4-1-21 碳的相图

2.合成钻石的生长机制

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金刚石晶体生长的条件。图4-1-21是石墨-金刚石转换相图。由相图可知:固相区I为石墨区,Ⅱ为金刚石区,Ⅲ为金属碳区,还有液相区。在低压高温区,主要以石墨相存在,只有在较大的压力和较高的温度范围内,金刚石才是稳定的相。除气相法、外延生长法之外,金刚石晶体生长都在较高的压力范围内,触媒法可以使压力降低一些。

由相图4-1-21还可以看出,在相图上部,碳质原料在超高压高温下,碳原子集团经过压缩、切变、热振动,使非sp3杂化的原子轨道向sp3杂化转化,从而使金刚石成核生长。在低于上述压力下,在金刚石、石墨稳定区界线上,压力和温度不足以使碳原子达到金刚石结构。但如果利用熔剂-触媒的复合作用,仍可达到目的,因为这些熔剂的熔化温度相对低,并与碳共熔,使碳原子与熔剂相互扩散,形成二维、三维的间隙相,最终形成金刚石相。

现代的科技条件,很容易实现稳定可靠的技术装备和实验条件,因此,生长出宝石级钻石就成为可能。近几年,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就温度、压力、时间等实验条件和熔媒种类、碳质原料种类、杂质影响等各方面得出许多实验资料和经验,从而更加完善了合成钻石的生长理论。

二、HTHP法合成宝石级钻石的设备与合成工艺

(一)HTHP法合成钻石的设备

静压法合成钻石的设备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即大吨位的液压机、合成钻石用高温高压容器(即模具)、加热系统和控制检测系统。

由于采取的是超高压设备,从技术上有许多难题,如材料的力学性能要高,加工精度高,压机能长时间保持压力稳定并可以升压和降压。这对压机油缸、密封、液机元件、机械加工精度等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达到这些要求绝非易事,它与整个机械工业水平有关。

此外,对于压力容器的要求则更高。首先是材料问题,能承受高温下500×108Pa以上的压力的材质较少,且价格昂贵,高压下材料的性能有可能改变,甚至会自爆。目前,加热系统和测量系统已实现了自动化。

实现HTHP法的设备方案较多,有六面顶、四面顶、两面顶。下面以两面顶年轮式为例介绍一下设备原理(见图4-1-22)。1为油压机机架,可以整体铸造,对于小于1000吨位的压机可以采用铸件,如果吨位较大,可以用缠绕式机架,即机架由钢丝或钢带缠绕而成;2为高压容器,是合成金刚石的关键部分,对它的材质、加工精度、形状设计都有严格的要求;3为油缸,内部活塞靠高压油上下移动,使模具压紧,这和其他类型油压机原理类似。

年轮式高压模具如图4-1-23所示。

图4-1-22 主压机示意图

图4-1-23年轮式高压模具

图4-1-23中1为压缸,它是由硬质合金做成的,一般为W、Co、C合金,w(Co)=15%;2为压砧,也是硬质合金,一般w(Co)=6%;3为耐热含金钢环;由压缸和压砧组成一个舱体4,是合成金刚石的室。年轮式高压模具也可用钢丝缠绕而成,以使应力分布更合理,从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合成金刚石所采用的生长舱有各种结构,简单的生长舱结构如图4-1-24所示。

图4-1-24中,1为叶蜡石,是理想的固体传压介质和绝缘介质,由于它含结晶水,影响金刚石的合成,目前大部分是用烧过的叶蜡石粉末再压制成型,不仅降低成本,提高了材料利用率,而且满足了合成工艺的要求。叶蜡石是合成金刚石工艺中的关键性辅助材料,其作用是:传压、保温、绝缘、密封。

图4-1-24 金刚石生长舱

图4-1-24中,2为石墨片,合成金刚石就是使石墨结构的碳转化为金刚石结构的碳,因此,碳质材料是关键材料。从理论上讲,各种形式的碳均可以转化为金刚石,但研究表明,不同的碳质材料对生长金刚石的数量、质量和颗粒大小均有相当大的影响,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自由能较低,因此使用较广泛。现在国内常用的石墨材料为GAI(原SK-2),它是采用熟石油焦粉、沥青焦粉和鳞片石墨为原料,并外加熔化沥青作结合剂加工而成的。

碳质材料是影响合成金刚石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获得较好的金刚石,对石墨有如下要求:①石墨有一定的气孔率,这样可以增加反应面积;②在合成金刚石的碳质素中,含少量Ni、Fe、Na、Co等元素是必要的,因为这些元素在合成过程中可以促进碳原子的活化,破坏原生的结构,为金刚石长大创造条件;③对石墨的结晶化程度也有要求,晶体的多少和排列对金刚石的转化都有作用,石墨化程度高,从动力学观点来看,转化为金刚石相对容易。

图4-1-24中,3为金属合金,即触媒片,根据碳的相图,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1.25×1010Pb的压力和2700℃以上的温度,为了使合成温度有所降低,用加入合金的办法,使碳在熔化的合金的作用下,以类似于熔盐法生长晶体的过程生长。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各种金属做试验,现在大部分用Ni、Mn、Co、Fe的合金,甚至有专门用于合成金刚石的合金片,如Ni95Co5、Ni65Mn35、Fe73Co27等。研究表明,Ni、Mn、Co、Fe、Cr等元素或由它们组成的二元、三元、多元合金,是合成金刚石基本的、有成效的触媒合金,若掺入微量Cu、Nb、Mg、B、Al等,不仅可改变金刚石成核与生长的条件,而且还可以生长出不同的金刚石。

晶体生长舱有各种形式的排列和组合,图4-1-25为一种大颗粒金刚石生长室的结构。把原料如图装进生长舱(即压缸)内,起动压机,把两个压头压紧密封,并通电加热。用这种加压、加温方式,可以生长出大于1mm的金刚石,但单次产量不高。

图4-1-25 大颗粒金刚石生长舱

关于高温加热系统,在静压法中有直接加热和间接加热两种,直接加热是通过反应材料本身发热,间接加热是通过套在外面的石墨管(与缸体绝缘)加热。

(二)HTHP法合成宝石级钻石的工艺过程

最常见的合成宝石级钻石的方法是压带法和BARS法。

1、压带法合成钻石工艺

1955年通用电器公司(GE)宣布利用压带(belt)装置首次成功生产出合成钻石,直至1970年通用电器公司采用晶种触媒法经过七天的生长获得了大于5mm、重约1ct的钻石单晶,其生长舱如图4-1-26所示。

图4-1-26 合成宝石级钻石生长舱(a)和改进后的生长舱(b)

图4-1-26所示的生长舱分上下两部分,作为碳源的金刚石粉放在压腔中心区,两端放置籽晶,触媒金属(铁或镍)放在碳源与籽晶之间,利用碳管的电阻加热(用碳管的不同厚度或用其他热材料放在不同部位也可改变温度梯度),在舱内保持一定的温度梯度,中心碳源区温度最高,端部结晶生长区的温度最低。当加热到1700℃时,金属触媒熔融,中心碳源区的金刚石粉就不断溶解到金属触媒中变成游离碳原子。起初,碳的密度比金属小,因此籽晶有从底部晶床向舱体中心区(籽晶被溶解)或从中心区向上端晶床上浮的倾向,约1h后达到平衡。顶部晶床含有许多细小的金刚石晶体,而在底部晶床上剩下少量的金刚石晶核,由于碳在金属中已达到饱和,所以金刚石晶核不再继续溶解,金属熔融体中的碳开始了缓慢的扩散过程。由于舱体内温度中心区高、两端低,所以中心区溶解的碳原子多于端部,并向端部进行扩散,从而沉积在金刚石晶核上。这个过程不断进行,直到中心区的细金刚石粉用完为止。若能使舱体中部与端部的温度梯度保持在30℃/cm时,晶体就能稳定地生长成宝石级大小的金刚石。又由于底部晶床晶核少,故能获得大的宝石级金刚石。

实验证明只要保持温度为1370℃、压力为6.0×109Pa,生长一周即可获得5mm大小(约lct)的宝石级金刚石。若在舱体中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可改善金刚石的性能,使金刚石着色,如加入氮,可使金刚石晶体显黄色;加入硼,呈蓝色,并具有半导体的性质。

2.“BARS”法合成钻石工艺

1990年俄罗斯公布了他们用BARS系统生长合成钻石的成果,BARS的意思是分裂球无压装置。近年来,美国Gemesis公司的技术人员在俄罗斯技术的基础上改进,设计了一个新的BARS“分离体”的装置。该装置合成舱体(大约有2.5cm厚)中的压力是从一个连续的碳化钢压砧复合施压而获得的。内舱设置6个压砧,这些压砧位于立方体的面部,围绕着合成舱体;外舱设置8个压砧,它们位于八面体的面部,围绕着内舱。整个排列好的多压砧部件被放在两个钢铸的半球中(这两个铰接的半球就称为“分离体”,可以作为压砧和合成舱体的通道),有两个大钢铗把这些部件连接在一起,见图4-1-27。这种“BARS”装置采用石墨管来加热合成舱体。

图4-1-27 改进的“BARS”法合成钻石装置

经过改进的设备具有使用寿命较长、生产率高、操作较为简单、更容易维护等特点。重要的是,它的操作十分安全,在操作过程中高压容器泄漏而导致危险的机率也很小。除了纯度、浓度和晶体的初始生长外,商业化宝石级合成钻石生长的关键是要小心谨慎地通过电脑控制整个晶体生长过程的温度和压力,以保证持续稳定的生长环境。另一个技术创新就是铸造半球可以开合,便于进行样品的装卸。

使用这种改进的设备,生长3.5ct的合成钻石晶体大约需要80h。合成钻石中黄色的浓度及晶体的外形、对称性、透明度,均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该装置曾用实验的方法在一个舱体内生长出多个晶体,晶体生长的周期为36h。但是,由于容积所限,这些晶体生长得很小。倘若舱体内生长4个晶体,则每个晶体只有0.6ct大小;如果舱体内生长8个晶体,则每个晶体只有0.35ct。

“BARS”法合成钻石的工艺条件为:

1)压力5.0~6.5GPa(相当于5万~6.5万大气压)。

2)温度1350~1800℃。

3)触媒各种过渡金属(如Fe、Ni、Co等)。

4)种晶天然钻石或合成钻石。

5)碳源石墨粉或金刚石粉。

种晶的定位决定了生长晶体的晶形。在合成舱体的顶端(亦称“热端”,放置碳源)和底端(亦称“冷端”,放置晶种)存在着很小但却很重要的温差。该温差为钻石晶体的生长提供了动力,因此,这项技术也被称为“温度梯度”法。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原料区的石墨粉迅速在热端熔融于金属熔剂中。在温度梯度的推动下,热区碳原子通过熔剂,向舱体冷端扩散,最终沉积在籽晶上,结晶成为单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