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钻石的鱼眼效应和黑底效应分别是光从哪个部位漏出的
这两种钻石都是因为亭部漏光,只是鱼眼效应是因为钻石亭深过小产生的亭部漏光;黑底效应是应为亭深过大产生的亭部漏光。望采纳
⑵ 钻石比率对切工有什么影响
台面大小对钻石切工的影响:台面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钻石的亮度和火彩,台面偏大,则亮度偏大,而火彩降低;台面偏小,则亮度偏小,而火彩增加。在台宽比为53%时,火彩表现得最完美,但是这种切磨常常是以损失钻石的重量为代价,因此切磨钻石是多方面考虑的结果。 理想切工,即一颗切割均匀的钻石,光线进入钻石台面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在钻石内部经几次或多次反射后,重新折射出钻石台面,光线进入观察者眼睛,观察者看见的是一颗光彩夺目的钻石。 “黑底效应”,由于钻石亭部切割过深,光线进入钻石台面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在钻石内部经几次或多次反射后,没有从台面射出,而是从另一端亭部射出,进入不了观察者眼睛,观察者看到的只是一团黑底。 “鱼眼效应”,由于钻石亭部切割过深,光线进入钻石台面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直接从亭部射出,只有少部分光线可以从台面射出,因此观察者也看不到璀璨的钻石。看到的只是象鱼眼一样的现象。 亭部深度对钻石切工的影响:当亭深比低于40%时,常会产生“鱼眼效应”,即从钻石的台面观察可见到在台面内有一个白色的圆环,环内则为暗视域,象鱼的眼睛一样。当亭深比在49%以上时,从冠部观察,亭部呈暗视域,从而产生“黑底效应”,这两种效果都是钻石切工差的表现,购买时特别注意。 钻石的各个比率值彼此之间相互关联,一粒切割好的钻石,台面宽度过大,就会使冠部高度变小;当冠高和亭深确定时,全深比大,则腰越厚,腰厚的钻石看起来比同重量的钻石显得小,如果腰薄,则腰围尖锐,易造成钻石的破损。
⑶ 为什么钻石反射的光是几种颜色呢
钻石能反射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彩光,尤其以柔和冷艳的蓝光为主,这种现象是钻石色散作用的结果。在所有的天然宝石中钻石的色散度是比较强的(色散值为0.044)。
因此,钻石会出现火焰般冷艳、璀璨夺目的美丽光彩。如果转动钻石,就会发现钻石上的奇彩光芒能迅速改变、闪烁不定、异常的迷人。
火彩的产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宝石材料必须有足够高的“色散”值,其次该材料在加工中必需遵循一定的角度和比例,这一点因材料不同而有所差异。
(3)钻石亭部反射什么光扩展阅读
金刚石有各种颜色,从无色到黑色都有,以无色的为特佳。它们可以是透明的,也可以是半透明或不透明。许多金刚石带些黄色,这主要是由于金刚石中含有杂质。 金刚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强,这就是金刚石为什么会反射出五彩缤纷闪光的原因。
金刚石在X射线照射下会发出蓝绿色荧光。金刚石原生矿仅产出于金伯利岩筒或少数钾镁煌斑岩中。金伯利岩等是它们的母岩,其他地方的金刚石都是被河流、冰川等搬运过去的。金刚石一般为粒状。如果将金刚石加热到1000℃时,它会缓慢地变成石墨。
金刚石矿物晶体构造属等轴晶系同极键四面体型构造。碳原子位于四面体的角顶及中心,具有高度的对称性。单位晶胞中碳原子间以同极键相连结,距离为154pm。常见晶形有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立方体、四面体和六八面体等。
⑷ 钻石在灯光下是什么颜色反射什么意思的光
灯光下分辨真假钻石
1、灯光分辨
钻石的反射光,一般是不同程度的灰色,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五光十色的感觉。在检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电灯光对钻石进行照射,如果折射出来的光呈现出彩虹般的反射光,那么这就可能不是真的钻石,而是钻石的高仿品,莫桑钻。
2、笔迹分辨
除了灯光可以分辨钻石的真假外,我们还可以用笔来辨别真假。钻石表面是十分光滑的,但是如果用钢笔在钻石表面划过,依然会留下连续的墨迹。如果是假钻石的话,留下的就不是连续的笔迹,而是小圆点般的墨迹。
3、折射分辨
钻石的特质是等轴晶系,对光是呈现单折光的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在纸上画上一条线,透过真的钻石看过去,依然是单一的一条线,而透过其他宝石进行辨认的话,会出现重影的情况。
二、真钻石在阳光下是什么颜色
1、钻石在阳光下,是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荧光效果的。所谓的荧光,指的就是钻石对紫外线照射折射出的光芒。现在一般将钻石的荧光氛围强、中、弱及无四个等级。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钻石都会在阳光照射下,发出这类荧光。相反,很多质量很高的钻石在阳光照射下,并不会有五彩斑斓的折射效果。
2、从颜色上来看,钻石的荧光折射有很多种,橙色、黄色、红色、白色等都有可能。在这其中,蓝色是最为常见的钻石荧光颜色。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荧光并不能作为辨认真假的依据。因为,很多合成或者人造钻石,在紫外线灯下也能发出荧光哦。
⑸ 一个钻石的各部位名称
1、亭部
又称底部,刻面宝石腰部以下部分,包括下腰面(或称下环面、下分裂翻)、亭面(亭部主翻)、底面或底尖。
2、腰部
简称腰,或称腰线、腰棱。刻面宝石冠部与亭部之间的部分,有时薄如线,有时有一定厚度,且可有小翻面;是一粒裸石横截面最宽的部位。
3、冠部
腰部以上的部位。
(5)钻石亭部反射什么光扩展阅读
地质钻头和石油钻头金刚石、拉丝模用金刚石、磨料用金刚石、修整器用金刚石、玻璃刀用金刚石、硬度计压头用金刚石、工艺品用金刚石。若涂在音响纸盆上,音箱音质会大为改善。
文艺复兴时期,用金刚石粉末制成的慢性毒药曾流行在意大利豪门之间。当人服食下金刚石粉末后,金刚石粉末会粘在胃壁上,在长期的摩擦中,会让人得胃溃疡,不及时治疗会死于胃出血,是种难以让人提防的慢性毒剂。
钻石由于折射率高,在灯光下显得闪闪生辉,成为女士最爱的宝石。巨型的美钻可以价值连城。而掺有深颜色的钻石的价钱更高。最昂贵的有色钻石,要数带有微蓝的水蓝钻石。
⑹ 什么是钻石火彩
钻石的光彩也叫“火彩”,它能反射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彩光,尤其以柔和冷艳的蓝光为主,这种现象是钻石色散作用的结果。所谓色散就是折射率的大小随着光颜色的不同而变化。在所有的天然宝石中钻石的色散度是最强的。因此,钻石会出现火焰般冷艳、璀璨夺目的美丽光彩。如果转动钻石,就会发现钻石上的奇彩光芒能迅速改变、闪烁不定、异常驻迷人,这种现象又叫钻石的“闪烁”度钻石闪耀的火彩总是给人们带来梦幻的希冀,钻石的火彩来自哪里?钻石的火彩成因又是如何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让我们来寻求一下解答。1、外部火彩(external brilliance)即光泽,是由光从宝石表面反射所引起,影响光泽强弱的因素主要是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光泽越强。但反射率与折射率呈正相关关系(如下式):即也可以说,钻石的光泽强,其原因在于折射率高。R0=(n-1)2/(n 1)2 ×100%R0为反射率,n为折射率。但除折射率外,钻石的光泽还取决于表面质量、平整度和抛光度,钻石表面越平整,抛光程度越高,光泽越强。为了提高钻石的火彩,必须对钻石小面实施良好的切磨和抛光。2、内部火彩(internal brilliance)内部火彩由通过钻石的折射光所引起。如果入射到钻石内部的光通过钻石亭部小面全部反射,并从冠部反射出来(图8-1),则钻石显得光彩夺目,烁烁生辉。如果入射到钻石中的光全部或部分从钻石亭部射出,则钻石会显得呆板,就不美。为了充分展现内部火彩,钻石必须被精心设计,面的多少,面与面间原角度都必须服从于钻石的光学性质,这些是钻石切磨必须重点考虑的。3、色散火彩(dispersive brilliance)我们知道,自然光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所组成,这些光包括红光(780-640nm)、橙光(640-595nm)、黄光(595-570nm)、绿光(570-500nm)、蓝光(500-400nm)和紫光(400-380nm)。当自然光因一定的光学原因被分开时,将形成一系带颜色的色谱,即自然光色谱。由于自然光中的各种单色光在钻石中的折射率存在差别,因此入射到钻石中的自然光将发生分离。经精心设计的钻石琢型,可将分离的光多次反射进一步分离后再从冠部射出,这样我们就可从钻石冠部看到钻石各种单色光,即出火。钻石加工艺越好,自然光被分离越大,火彩越足,钻石越美,价值越高。4、闪光火彩(scintillation brilliance)闪光是宝石被转动或光源被改变时,宝石的颜色、光辉和闪光等也随之发生变化的现象(Verena Pagel - Theisen, 1993)。进入钻石的光被反射的量取决于钻石刻面的数量、大小、几何对称性以及小面被抛光的质量。为了使钻石在转动时或光源被改变时,能产生颜色、光辉和闪光的变化,从而使钻石富有生气,就必须基于钻石的光学特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加工。以上内容由昆明茜欧钻石提供,地址:昆明护国路5号
⑺ 钻石的包裹体影像有哪些
并且每个影像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为了准确判断究竟是钻石存在多个包裹体还是影像作用,可以使目光垂直一个亭部刻面进行观察,消除其他刻面形成的影像干扰,从而判断包裹体的数量。表面灰尘:钻石具有亲油性特点,表面容易吸收灰尘,所以,在观察净度特征时要把钻石清洗干净,当钻石净度较高时,要注意表面灰尘和近表面的针尖状小包裹体的区别,可以把钻石侵入酒精溶液中漂洗干净后取出,趁钻石附的酒精未辉发式观察,因为究竟能够减弱钻石表面反光的影响,如果是表面灰尘,就会飘浮在酒精上面,由此将他与钻石近表面形成反射光,通过反射光能够判断观察对象是否是表面灰尘。 镊子的影像:当用镊子夹住钻石腰棱放大观察时,常常可以在镊子夹持位置看见镊子的影像,对于初学者,比较容易把镊子的影像当作钻石的包裹体或羽状裂隙,另外,由于镊子对光线的遮挡以及所形成影像的干扰,常常在镊子夹持腰棱的位置形成暗域,难以准确把握该位置的净度特征,尤其是当净度特征比较小的时候,为了克服镊子影像的影响,建议除学者在观察净度特征时变换钻石的夹持位置是影响覆盖区域充分暴露出来,最好放在6点钟位置观察,利用这种“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激光打孔和裂隙充填:激光打孔和裂隙充填是改善钻石净度外观的俩种最常见方式,若钻石内部存在深色包裹体,可以利用激光从近包裹体的表面打一个通道烧出该包裹体,然后利用强酸煮沸去除残留物质,激光打孔可以改善净度外观,但是并不能提高精度级别,烧出包裹体后形成的激光打孔通道和白色空洞应该作为钻石净度分级的内部特征处理,同时应在钻石分级证书中注明该钻石是经过激光处理。 当钻石亭部的内部包裹体靠近表面且位于俩个或三个相邻刻面的对称面位置上,常常因为光线反射、折射的关系形成俩个或俩个以上的镜像,若包裹体靠近钻石的底尖时,会形成一圈环状的影像,同一个裹体形成的多个影像常常具有对成型特点。并且每个影像大小,形状完全相同,为了准确判断究竟是钻石存在多个包裹体还是影像作用,可以使目光垂直一个亭部刻面进行观察,消除其他刻面形成的影像干扰,从而判断包裹体的数量。
⑻ 什么是钻石火彩钻石火彩由什么组成的
钻石火彩分为外部火彩、内部火彩、色散火彩、闪光火彩组成,下面来分部分详细介绍。
1、外部火彩
即光泽,是由光从宝石表面反射所引起,影响光泽强弱的因素主要是反射率,反射率越高,光泽越强。但反射率与折射率呈正相关关系(如下式):即也可以说,钻石的光泽强,其原因在于折射率高。R0=(n-1)2/(n 1)2 ×100%。R0为反射率,n为折射率。但除折射率外,钻石的光泽还取决于表面质量、平整度和抛光度,钻石表面越平整,抛光程度越高,光泽越强。为了提高钻石的火彩,必须对钻石小面实施良好的切磨和抛光。
2、内部火彩
内部火彩由通过钻石的折射光所引起。如果入射到钻石内部的光通过钻石亭部小面全部反射,并从冠部反射出来(图8-1),则钻石显得光彩夺目,烁烁生辉。如果入射到钻石中的光全部或部分从钻石亭部射出,则钻石会显得呆板,就不美。为了充分展现内部火彩,钻石必须被精心设计,面的多少,面与面间原角度都必须服从于钻石的光学性质,这些是钻石切磨必须重点考虑的。
3、色散火彩
我们知道,自然光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所组成,这些光包括红光(780-640nm)、橙光(640-595nm)、黄光(595-570nm)、绿光(570-500nm)、蓝光(500-400nm)和紫光(400-380nm)。当自然光因一定的光学原因被分开时,将形成一系带颜色的色谱,即自然光色谱。由于自然光中的各种单色光在钻石中的折射率存在差别,因此入射到钻石中的自然光将发生分离。经精心设计的钻石琢型,可将分离的光多次反射进一步分离后再从冠部射出,这样我们就可从钻石冠部看到钻石各种单色光,即出火。钻石加工艺越好,自然光被分离越大,火彩越足,钻石越美,价值越高。
4、闪光火彩
闪光是宝石被转动或光源被改变时,宝石的颜色、光辉和闪光等也随之发生变化的现象(Verena Pagel - Theisen, 1993)。进入钻石的光被反射的量取决于钻石刻面的数量、大小、几何对称性以及小面被抛光的质量。为了使钻石在转动时或光源被改变时,能产生颜色、光辉和闪光的变化,从而使钻石富有生气,就必须基于钻石的光学特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加工。 钻石火彩的组成您清楚了吗?上面是一些比较专业的讲述,钻石火彩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完美的钻石切工将进入钻石内部的光线全部放射出来,形成特有的彩色组合光线,这就是最直接的钻石火彩解释。
⑼ 刻面型宝石的琢磨
刻面型琢型是较新的加工工艺。这种加工工艺开始于14世纪。它是由具有对称的几何形态抛光小面聚合而成的。这种琢型款式用于所有的无色和有色透明的宝石。
1.刻面角度的选择
当光线以一定角度穿过宝石抛光小面而在体内反射时,如反射角大于宝石固有的临界角时,则使入射晶体内的光线,可以全部折射返回,使宝石光彩夺目。
正确的刻面角度,可使大量的光束发生全反射,如果刻面角度选择不合理,过大或过小的角度,都会造成光的反射不完全,而导致漏光(图11-1-3)。钻石对于刻面角度要求尤其严格。
图11-1-3
刻面型宝石角度的精确确定很重要,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宝石固有的折射率而定。J.Siukankas拟定了宝石折射率与其冠部角、亭部角的经验数据范围,每种宝石刻面角度见表11-1。这些角度的正确性,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实。如钻石,冠部角控制冠高,冠高控制着钻石台面大小,台面越大,宽度越好,台面越小,火彩越强。亭部角度控制亭深,正确亭部能使进入钻石内部的光,发生钠反射,而使钻石产生最好的明亮度。
折射率冠部角亭部角
1.40~1.6040°~50°43°
1.60~2.0040°40°
2.00~2.5030°~40°37°~41°
表11-1 宝石的刻面角度
续表
2.颜色的利用
对于有色透明宝石,除选择正确的刻面角度外,还必须将宝石最好的颜色,通过顶刻面表现出来。顶刻面的正确定位,使旋转宝石出现最理想的颜色,用防水墨水标出其位置。如宝石的颜色具有明显的分带时,加工时,将宝石的颜色条带平行放置,与顶刻面平行,从顶刻面上见不到颜色分带为佳。对颜色太浓的宝石,可利用减少角度以增加颜色的鲜明感;对颜色浅淡的宝石,可加大角度使宝石产生较浓的颜色。
3.刻面型宝石的款式
刻面型最早的琢型是以八面体钻石晶体为基础;琢磨成“桌型”(图11-1-4)。
(1)玫瑰花型:这种琢型起源于16世纪前的某个时期,上部为对称排列的刻面聚成的锥形(24个三角刻面),下部为一平底。这种琢型过去曾用于大颗粒的钻石及其他许多宝石,现代仅用于小颗粒钻石、锆石和镁铝榴石中(图11-1-5)。
(2)圆多面型:这种琢型也称“钻石型”,它起源于 17 世纪由威尼斯宝石工匠(Vi-cenzio Perugzi)发展,至今仍不断改进。圆多面型可使一些刻面反射光线获得异彩,使另一些刻面的折射光线增加火彩。是因为产生最大全反射的角度,不能同时产生最大的火彩,因而理想比例的设计需要不断的修改。
图11-1-4 现代刻面型宝石琢型的起源
图11-1-5 典型的荷兰玫瑰花形(24个三角刻面)
i.标准圆多面型及钻石的理想比例
标准圆多面型是钻石的理想琢型。其外形为圆形,冠部有33个刻面,亭部有24个刻面,共计57个刻面,如存在底刻面,共计58刻面。各刻面名称如图11-1-6所示。
图11-1-6 圆多面型刻面各部位名称
标准圆多面型、亭部刻面和腰棱之间的夹角非常重要。钻石亭部刻面角度约为 40°,其他宝石这个角度根据折射率而定。这种琢型的优点在于最充分地利用了钻石的高色散,从而产生高度的异彩。在不同国家,钻石的所谓“理想”角度和比例总是在变化。在欧洲最广泛接受的圆多面型建立在 W·F艾普洛博士的计算(1940)基础之上。我国钻石琢型分“上海工”和“新式工”,其中以“新式工”色散最好(图11-1-7)。
ii.变形
圆多面型有许多变形,如梨形、椭圆形、橄榄形(图11-1-8)。变形(改进形)的比例由原石的形态和性质所决定。原石的形态不规则,当有突出包体存在时,琢型的形态和理想比例要有所变化。原则是以保持最大重量和最高价值为目的来进行各种宝石琢磨形态的选择。
(3)阶梯型:也称祖母绿型,因更多地用于祖母绿宝石的琢型而得名。这种琢型由一个大的顶刻面,四周拥有成排平行梯形小面组合在一起,四角常被截断,目的是易镶嵌,对宝石的损坏可能性最小(图11-1-9)。
图11-1-7 圆多面型的不同比例示意图
图11-1-8 圆钻型的变形款式
阶梯型常用于许多透明有色宝石的琢型,如红宝石、蓝宝石、红柱石、金绿宝石、堇青石、锂辉石、碧玺等。大的顶刻面能充分显示出宝石的颜色。琢型的比例,形态通常由颜色的浓度和原石晶体的形状决定。阶梯型按外形形态有长方形、拱心石形、三角形、菱形、风筝形、五角形(图11-1-10)。
(4)剪刀型:为阶梯型的改进型,呈长方形状,四周每一个梯形面由四个三角形所替代(图11-1-11)。这种琢型的优点是广泛用于有色合成尖晶石和其他低档宝石的加工,可采取机械琢磨,因眼睛不易察觉三角形刻面的不准确,缺点是亭部的底端有些光的散失。
图11-1-9 祖母绿型
图11-1-10 阶梯型的款式
图11-1-11 剪刀型琢型
(5)混合琢型:这种琢型有一个圆多面型的冠部和一个阶梯状的亭部。阶梯状亭部通常琢磨得比较深。宝石光学效应欠佳,而且镶嵌困难。斯里兰卡的宝石工匠常采用这种琢型。
⑽ 怎么样分辨钻石的真假
1
看火彩
我们普通人最简单易学地鉴别钻石真假的方法就是肉眼观察法。肉眼观察即主要观察钻石的“火彩”,也就是钻石能反射出五光十色的彩光,基本义蓝光为主。越是切割完美的钻石,“火彩”越是耀眼夺目。而高折射率的仿制品发散出的光彩会显得生硬呆板。
2
手触摸
购买裸钻时,可以用手触摸钻石的表面看看是否有粘性。这主要是因为真钻会对油腻具有一种亲和性,用手触摸会感触到一种黏黏的感觉。
3
感温度
钻石具有“高导热性”的特性,所以我们可以体察下钻石有没有温度。将钻石贴近手臂或脸庞,是否能感到有一点温暖的感觉。如果是假的仿制品则不会有真钻石的那种传热效果了,而是会凉凉的。
4
呼气辨真伪
在购买钻石时,也可在钻石和仿钻石的表面同时呼一口气,真的钻石表面凝聚的水雾会比仿造钻上的水雾蒸发得快。当然,这种辨别方法,需要事先携带一枚钻石仿制品同行,作为实验的对比物。
5
检验镶工
在购买钻石饰品时,不仅要辨别钻石的真伪,镶嵌工艺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钻石饰品的价格,同时关系到以后的日常佩戴。
若想检验钻石饰品的镶工,需要一样秘密武器,那就是“美女穿的丝袜”。因为精湛的镶工应该是严丝合缝,购买爪镶的钻石戒指或其他钻饰时,最好用带有爪镶钻石面在丝袜上划过,如果划过时非常顺滑、完全不刮,证明是精良的镶嵌工艺,就可放心购买了。相反,则说明镶嵌不够密合,还是另选一款为佳。
6
水滴鉴定
将钻石清洗擦拭干净,确保其表面没有油脂的存在。然后,将小水滴点在钻石上,如果水滴能在钻石上保持很长时间,那么这就是真钻石,如果水滴马上散开,则可能是钻石仿制品。
7
线条鉴定
切工标准的钻石内部折射率很高,几乎没有光线可以穿过钻石亭部到台面,所以将钻石底部垂直放在一张白纸上,并且白纸上画有铅笔黑线,透过台面垂直看去是看不到黑线的,折射率较低的钻石仿制品,如锆石和立方氧化锆,则可以看到弯曲的黑线。
8
观察反射光
用放大镜(门店都有)可观察到钻石的腰围处呈现一种很细的磨砂状并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钻石的这种特征是独一无二的。
常见的假钻石材质
01
水晶和黄玉
这两种天然矿物的透明晶体,经琢磨后也有点像钻石,但都缺少闪烁的彩色光芒。且它们都是“非均质体”,而钻石是“均质体”,用偏光仪易于区分。
02
玻璃
用玻璃磨成的假钻石很容易区别,因为它的折光率低,没有真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芒,稍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另外,可用白瓷碗盛一碗清水,冒充钻石的无色玻璃制品漫入水中即看不清其轮廓,而真钻石暗黑的轮廓在水中显得十分清楚。
03
锆石
在人造立方氧化锆出现之前,锆石是最佳的钻石代用品。锆石具有很强的双折射,即它有两个折光率,并且两个折光率之间的差别较大。由此而产生了一种很特殊的光学现象,当用放大镜观察琢磨好的锆石棱面宝石时,由其顶面可以看出底部的面和棱线有明显的双影。而钻石因为是“均质体”,绝无双影现象。
04
立方氧化锆(即“苏联钻”)
这是首先由原苏联推出的最理想的钻石代用品或冒充品,是人造化合物,无天然矿物。这是由于立方氧化锆在折光率、色散等方面与天然钻石很接近。但它的硬度较低(8。5),比重为钻石的1。6—1。7倍,达5。6—6,且导热性远低于钻石,故仍可用仪器准确地将其与钻石区分开来。
05
人造尖晶石
它和钻石的区别是,缺少闪烁的彩色光芒,将它浸入二碘甲烷中,也会轮廓模糊,而真钻石的轮廓则十分清楚。
06
人造金红石
金红石是一种普通的天然矿物,它的成分是二氧化钛,由于它的折光率(2。61—2。90)比钻石(2。42)还要高,故琢磨宝石后能出现明亮耀眼的闪光,且能出现彩虹般的变化,显得非常美丽。但由于金红石有强烈的折光率,故与锆石一样,能用放大镜从顶面看到底部棱线的显着的双影,故易与钻石区别。
07
人造蓝宝石
无色透明的人造蓝宝石在琢磨后也可作为钻石的代用品。但它在“二碘甲烷”中几乎消失不见,而真钻石的边缘暗黑,非常清楚。
钻戒真假如何鉴定的方法小编已经教大家了,大家在购买钻戒的时候可要长点心哦,不要被市场上的假钻给迷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