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国时期的一个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在民国初期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相当的高的,相当于现在的两三百元。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过一个工人的工资,可能一个月也就几个大洋。
综上所述,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块大洋的价值是非常的高的,但是后来因为大量的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大洋也就不断地贬值。
‘贰’ 民国时期的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要看什么时期的,民国早期相当于50多元,晚期只相当于30多元。
以大米、猪肉、白糖、植物油和棉布等衣食用品在上海市场的价格为例(民国元年是1912年,民国成立以前的大洋沿用清朝的):
1872年上白米为每旧石(音担)2.7银圆,计算大米的容量单位1旧石=10斗=160旧斤=177.7市斤(许多人通常误认为1石=100市斤是搞错了),就是说当时每斤上白米价格为1.5分银圆。这时期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1百多元。
1901年米价为每旧石4银圆,也就是每斤2.2分钱。这时期的1块银圆大约折合今人民币70元左右。
1911-1919年米价恒定为每旧石(178斤)6银圆,也就是每斤米3.4分钱;1银圆可以买30斤上等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2分-1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8斤猪肉;棉布每市尺1角钱,1银圆可以买10尺棉布;白糖每斤6分钱,植物油每斤7-9分钱;食盐每斤1-2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40-50元。
1920-1925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9.5银圆,1市石=160市斤,也就是每斤大米5分多钱,1银圆可以买18斤大米;猪肉每斤平均1角4分-1角5分钱,1银圆可以买7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2分-1角4分钱,1银圆可以买8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钱,植物油每斤1角5分钱,食盐每斤2-3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5—40元左右。
1926-1936年上海大米平均为每市石10.2银圆,也就是每市斤大米6分多钱;或者说,1银圆可以买16斤大米;猪肉每斤大约2角-2角3分钱,1银圆可以买4-5斤猪肉;棉布每市尺大约1角5分-1角8分钱,1银圆可以买6尺棉布;白糖每斤1角5分钱,植物油每斤2角钱,食盐每斤3-5分钱。……这时期“一块钱”大约折合今人民币30—35元左右。
当时上海的物价比北京(1928年以后称为北平)高出大约10-20%,一般说来,南方的物价比北方高些,城市的物价更比乡镇要高得多。
30年代在北平,一块银圆(大洋)可以请一顿“涮羊肉”;在上海,一块银圆(洋钿)可以请两客西菜套餐。要逛公园,一块银圆可以买20张门票;要看演出(戏剧或电影)一块银圆可以买10张入场券。至于精神食粮,一份报纸零售3分,一块银圆可以订阅整月的报纸;一部《呐喊》售价7角,一块银圆可以买一本比较厚的书,或者两本比较薄的书。
希望答案对你有帮助。
‘叁’ 民国初期,一块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呢
民国的钱币换算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当时的物价来做对比,而参考的商品最好的就是百姓通用的吃穿等物品。
以民国初期的物价推算,当时的一块大洋价值约等于今天的250元,而到中后期时的价值就没有这么高了,只能值现在的100元人民币。
‘肆’ 民国时期大洋在民国是多少钱
在民国时候,一块大洋大约差不多等于一两银子或者比一两银子稍微少点,在清朝一两银子的价值差不多在300元以上,但是贬值的很快,按照民国初期算,大约可以到200元左右。
在民国初期,四块大洋可以买一头驴,一块大洋可以买一担米;民国后期一块大洋是一担谷。(这里谷和米做一下解释,米是谷子加工来的,所以民国后期银元价值稍有下降)。在30年代的北平,也就是北京,那个时候叫做北平,一块大洋可以在饭馆吃一顿三菜一汤;在上海,一块大洋可以去西餐吃两顿。
再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大洋,民国初期鲁迅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那个时候鲁迅先生的工资是300大洋,相当于现在至少5万元,当时一般的工资是5~10个大洋,这里的情况应该是当时大学教授是特殊高薪职业,所以工资会很高,和现在的大学教授的工资差不多,但是可以想象这个差距有多大。因为民国时期很长,加上民国时期国家战乱货币价值浮动很大,只有黄金和白银才不会贬值,其他纸币都有随时都会变成废纸,就好像后来的金圆券,老百姓拿到金圆券首先就是去换成银元。
银元里面袁大头的款式最多,而且每个年代都有特殊版本特殊品相的版本,比如甘肃版等较为常见。
‘伍’ 民国时期,十个大洋相当于现在的多少人民币能够买到多少东西
我们在看近代电视剧的时候,常常能看到民国时期的老百姓们,普遍都是使用的大洋作为日常货币,而且当获得一个大洋的赏赐时,老百姓普遍表现得非常高兴。如果他们得到十个大洋,可能高兴得跳起来。那么十个大洋,究竟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10块大洋能买到些什么东西呢?
大洋
大洋其实就是指的当时老百姓所使用的法定货币,银元。宣统年间,清政府就已经设立专门的铸币局,发行银元。由于当时的政府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所以市面上存在有非常多的银元,各式各样,包括龙洋,鹰洋等等,而这些银元就统称为大洋!
结语
综合来看,民国时期的大洋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购买力会相对低一点。而在没那么发达的内陆城市,大洋的购买力还是挺高的。一块大洋在内陆城市相当于有两三百人民币的购买力,10块大洋基本够一个三口之家正常吃喝了。而普通的工人,工作一个月其实也就挣10块大洋,相当于现在的月薪三千。也就是说,十个大洋相当于现在的3000人民币。
‘陆’ 民国三千大洋能买什么珠宝
民国三千大洋能买黄金钻石珠宝。
1930年,也就是民国十九年,那一年恰逢混战,也就是中原大战,二月到十月黄金价格有波动,当时一两黄金需要68.28元。
‘柒’ 民国时期的货币主要是什么一个大洋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的人都过上了小康生活,再加上现在我们几乎都是使用手机支付,所以大部分的人都对一块钱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但是在以前的时候一块钱却是很多人都想要的,因为那个时候的一块钱购买能力是很强的。在民国时期主要流通的货币就是印有袁世凯头像的大洋,这种货币是在北洋政府统一全国之后才出现的,而且在《国币条例》颁发之后,北洋政府规定了“袁大头”的制作材料为银,并且还规定了在1914年12月开始由江南造币厂开始制造一元大洋。
如果按照当时的土地价格来计算的话,在民国时期只有四五块大洋就可以购买一块面积差不多为三亩的土地,而且这块土地的位置还是很好的。如果是放在现在的话,位置很差的一块面积为三亩的土地价格最少就是几万,所以说大洋的购买力在当时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