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一杯奶茶成本1元 卖5元 第二杯半价 第三杯可以怎么减价出售 或者我有没有必要优惠第三杯
没有必要,第二杯半价是为了最大的获得利益,第二杯已经足够了,而第三杯的利益与付出不对等,况且有几个人会买三杯呢?其实这是一种价格歧视。
网上有一种解释:“对于麦当劳而言,一杯饮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电、人工和原材料,你在买第一杯的时候已经把这些费用都分担了,后面半价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为边际成本,而这个很低。所以也许第二杯麦当劳从你身上赚的钱更多。”
经济学家许小年反对这种解释:“这是因为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而不是企业的边际成本递减。喝了第一杯之后,不那么渴了,第二杯饮料带来的满足感低于第一杯。”
第一个解释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观思维,但它却是错误的。定价并不是由成本决定的。你在山上捡到一颗市价10万元的钻石,你不会因为获得它的成本很低,就10元钱卖掉它。你仍然会把它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分析:之所以卖半价,是因为想赚更多!
同样,麦当劳不会因为第二杯饮料边际成本低就卖半价,它之所以卖半价,是消费者不肯为第二杯饮料出高价。
麦当劳消费者喝的第一杯饮料中赚得最多。当然麦当劳不满足于只赚第一杯的钱,对它来说,能多赚一点是一点。但是消费者已经不肯为第二杯饮料付同样多的钱,因此麦当劳采取了差别定价的策略,这就是所谓的“价格歧视”。
这个价格歧视对麦当劳和消费者都是有好处的: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了第二杯饮料,麦当劳也多赚了钱,双方都获得了剩余。
策略:你会用“价格歧视”吗?
价格歧视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比如很多超市里,有会员卡的顾客和没会员卡的顾客,购物的价格不一样,这就是一种价格歧视,人们不会觉得会员享受更低价格有什么不公平。价格歧视在经济学中就是一个中性的词,可以造福多方。
对生产者来说,他们总是希望赚取任何层次的消费者的钱。假定一项产品从10元到100元,都有人愿意消费,但如果定价100元,固然能赚取较高的单位毛利,却会吓跑低价位的消费者;如果定价10元,留住了低价位的消费者,却没有充分赚取到高价位消费者的毛利。
在这种情况下,对生产者来说,最佳策略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定价。
如何区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
市场中,产生了很多区别不同消费者的办法。比如麦当劳以第二杯来区分消费者、超市以会员卡来区分消费者。在教育领域,常常根据成绩来进行歧视定价。
一位论坛网友说,自己读重点中学时,对那些考分不够、但多花钱就能进重点中学的学生很不满,觉得不公平。
但是有一天,他顿悟:学校里那些优于其他学校的教学设施,不就是用这些学生的钱买的吗?而这些设施是大家都可以享用的,学习好的学生实际上享受了多掏钱的学生带来的好处。
教育领域的歧视定价虽然遭到很多指责,但毕竟还能存在。而在一些国有垄断领域,生产者完全没有歧视定价的权限,却产生了“价格听证会”这种怪胎。
企业要涨价,需要有关部门召集一堆人进行价格听证,来确定其涨价是否合理。听证的重点,就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可见“成本决定价格”的谬误深入人心。
这种根据成本来裁决价格的听证会,会产生什么后果呢?以水价为例,确实有很多低收入的老百姓,不愿意看到水价上涨。但是自来水定价低,耗水量大的富人,如玩高尔夫的人,就会对水价不敏感,这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
而由于穷人、富人的用水是统一定价的,因此自来水公司不能定价太低,这实际上也就抬高了穷人用水的价格。
相反,如果允许自来水公司歧视定价,自来水公司就既可以从富人那里赚取较高的单位毛利,也可以留住提供较低单位毛利的穷人。
至于歧视定价的办法,可以由自来水公司自己去研究。比如很多学者提出的根据用水量进行阶梯定价,也许就是一种不错的办法。当然,是否真的不错,还得生产者自己去判断。(来源:销售)
⑵ 肯德基的冰淇淋一直第二份半价,有什么猫腻吗
应该很多人都吃过肯德基、麦当劳吧,更是小孩子们的热爱,很多家长周末的时间也会带着小孩子去吃一顿好吃的,也是小孩们最开心的时刻,“肯德基、麦当劳甜品站又推出甜品啦”,这句台词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走在路上都能耳熟能详的。
这样更加能增加产品的销售,也能让顾客满意,反正都是自己要买的东西,所以也不会在乎钱,第二件半价,何乐而不为呢,一个甜筒只要6块钱,但是2个就只要九块钱,相当于只加了3块钱就能又买到一个,很多时候大家看似是自己占了便宜,其实这里面,并没有多少便宜占,大家都很了解,冰淇淋本身的成本就不高,而且你买多买少,赚的都是他们
这样的营销方式会吸引很多的年轻群体,因为两人一起会更加的有乐趣,特别是对于情侣来说,两个人一起逛街,一起吃冰淇淋也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虽然是不是一起吃一个,但是这样也会有一起的乐趣,还有很多的闺蜜也是同样的道理,会觉得很有趣,还能在一起拍拍照,这是很多姐妹的日常啊,所以说这样就很能抓住消费者的心理。
一年四季都不怕没人吃,而且还能给自己打广告,尤其是推出新品的时候,大家走在街上看着那些拿着冰淇淋的人,就想着自己也要去吃,这样能达到很多的效果,总得来说,这样做是非常有利商家的,不光是让顾客吃到了满意的东西,也让他们更加赚到了其中的利益,很多人知道以后,才发现原来这里面的套路这么深,这下你们知道了吧。
⑶ 一个人怎么优雅地吃第二份半价的冰激凌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你要保证你可以吃完第二份冰激凌,也就是你能保证自己在吃完不会出现“上吐下泻”的不适感,以及吃完可以继续逛街进行之后的娱乐活动的情况下,你才有能力去优雅地吃完。
如果你不嫌麻烦,你可以加冰保存,可以慢慢享受。也就是点外卖两份冰激凌到家里,一个先吃,一个放冰箱里保存,等吃完一个再吃下一个。这样你可以看着书哼着小曲,悠然自得吃着两份冰激凌。加冰保存还有一种就是放到盒子里,外面加上冰,不过这个好麻烦啊。
如果你和我拥有神一样的快速能力,你完全不用担心有什么会不优雅的。我曾一分钟吃完一个汉堡,对于普通人来讲相信速度已经很快了,加上常年吃饭速度快,练就了吃什么都可以不弄到身上快速吃完的本领。你和我一样,你就可以左右手各拿一个冰激凌,然后左边一口右边一口的吃着,只要在这个时候你注意形象,那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不优雅,因为这个时候的你还是比较可爱的。
一个人吃的话,为什么不买一个呐?这样想想其实你并没有亏,吃到了冰激凌的同时,你还剩下了第二份的那半价,这样够你买别的吃的时候的一个小零头了。不过劝你还是和朋友一起比较好,增进情感,丰富生活嘛。
还有就是纯属歪理了,心里想着我很优雅,我很优雅,然后你会觉得自己真的很优雅,完全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你是给自己活得,再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做自己让自己开心就好。
⑷ mojito第二杯半价出自哪里
出自商家活动中。
本来是商家经常推出的活动,买两杯可享第二杯半价,后来渐渐变成嘲讽单身狗的梗,因为单身狗没人喝第二杯。
1、“第二杯半价”原本是饮料商家发明的一种促销的手段,大体是指如果顾客一次性购买两杯饮料则第二杯的价格是第一杯的一半。2、因为这种手法主要是吸引情侣用的,后来慢慢引申为准情侣之间暗示或者试探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借口。如果一个女孩问一异性是否可以跟她合买“第二杯半价”的饮料,很大可能就是对他有意思。
⑸ 这竟然是套路!麦当劳第二杯半价是利用了什么原理呢
利用了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模式,第二杯半价就意味着总价会降低,两个人一同购买均分价格降低,使得人们感觉赚了大便宜。
⑹ 第二杯半价计算公式
假设商品价格为x,那第二件价格就是x/2,两件价格优惠的时候就是x+x/2=1.5x,不优惠的时候就是2x,1.5x/2x=0.75折
⑺ 第二杯半价买8杯怎么办
买八件就属于第二件半价x4,一起就是四件原价四件半价,一起是6件的价格,你也可以理解为买六送二。
第二杯半价释义:
第二杯半价就是第一杯一倍价格,第二杯0.5倍价格,总共花1.5杯价格享受两杯,相当于打7.5折,只买一杯就不打折。一来第二杯会便宜一些,买两杯比一杯划算,鼓励消费者多消费。
⑻ 麦当劳买两杯饮料半价,真的么香芋派两个8元是真的么,
我是麦当劳员工。麦炫酷+麦炫酷,麦旋风+麦旋风,甜筒+甜筒,可乐+可乐(或雪碧),橙汁+橙汁,第二个都是半价的,而且不需要在甜品站,店里也是有的!麦炫酷啊、麦旋风之类的不能混搭,因为一个是冰激凌,一个是饮料,当然,买两杯麦炫酷的口味可以自选,两杯麦旋风的口味可以自选(不一定非要一样的)。派的话,单点一个6块,两个8块(口味也是可以自选的)。很负责地跟楼上的“推荐答案”说,1、没必要非在甜品站,2、派没有2个6块钱的促销活动(有的话也是N年前了),除非你买张麦乐卡,5块钱一张,搭配点餐的话,一个派4块钱,有效期到11月30号,而且无限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