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钻石矿藏 » 钻石琢型有多少种
扩展阅读
卒中ai哪个产品好 2025-05-16 18:23:27

钻石琢型有多少种

发布时间: 2022-09-08 00:08:35

⑴ 钻石分类常识


钻石基本常识
1、钻石的性质
钻石是具有等轴对称的结晶质的碳。它的矿物学名称为金刚石。钻石是宝石级金刚石的称谓。
化学成分:碳
硬度:10(最大)
光泽:金刚光泽(最好)
颜色:据含微量元素不同呈各种颜色。如无色、浅黄至黄色、褐色、浅绿至绿色、蓝色、粉红至红色等。常用于首饰钻石为无色至浅黄色属含"N"系列。
2、钻石的特性
①钻石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宝石材料之一。
②钻石是地球是最硬的材料。
③钻石是最受欢迎的宝石--宝石的定义:美丽、稀少、耐久、无害。在钻石中充分体现出来
④钻石是所有种类的宝石中,质量评价最为严格,评价标准最国际化的宝石。
3、钻石的矿物学分
I型:钻石含杂质"N"(氮),不能透过波长为250nm的短波紫外光,I型钻石占所有钻石的98%强,又分成两个亚型,Ia和Ib。
Ia型:含"N"杂质,约0.1%,"N"的集合体"N3"形式存在于晶格中,并导致主要是415nm的吸收,从而引起黄色,并称为Cape系列或黄色系列。大多数的Ia型钻石在紫外光下,具有强弱不一的荧光,通常为蓝白色。
Ib型:含"N"杂质,最多可达0.20%,"N"以孤立原子的方式替代钻石晶格中的"C"原子。Ib型钻石的光谱吸收比Ia更强,从500nm开始到紫外都有吸收,可形成黄色的彩色钻石,并称为Canary系列。Ib型约占所有I型钻石的0.1%,但合成钻石几乎全是Ib型。
Ⅱ型:钻石几乎不含"N",光谱可透过低于220nm的短波紫外光,Ⅱ型也分成两个亚型,Ⅱa和Ⅱb型。
Ⅱa:几乎所有的大钻石都属于Ⅱa型。颜色为无色或略呈灰色或褐色,约占所有钻石的2%。
Ⅱb:含微量的硼"B"呈蓝色,并且具有半导体特性,十分稀少。"铁达尼号"影片中的那颗--"海洋之星"又被人称为"希望之星",当时在印度被发现时,拥有者希望送英国呈献给英女王以便获得一官半职,遗憾的是一路上谁拥有它谁就死去。同时它还被称为"灾难之星"(意为谁拥有它谁就有灾难)。
4、圆钻(Brallant)及圆钻琢型
①、具有圆钻型式琢型的钻石简称圆钻,圆钻是成品钻石的主流,非圆钻的成品钻石通称为异型钻。
②、圆钻琢型:圆钻琢型是一种标准的形式由冠部、腰棱和亭部三个部分组成。冠部由1个正八边形的台面和8个三角形的星小面,8个四边形的上主面风筝小面及16个弧边三角形的上腰小面,共33个面组成。亭部由8个四边形的下组小面和16个弧边三角形的下腰小面,一个底小面共25个面组成。
③、圆钻能最佳地表现出钻石的亮度,亮度是下列光学效应的总和。
a、光泽:钻石表面的反射光
b、内反射:亭部刻面对入射光的完全反射。
c、火彩:由色散作用使白光分解成的色光。
d、闪光:钻石晃动时产生的闪耀(对光源的反射作用)。
④、圆钻是钻石分级最重要的对象。
5、钻石的分级(4C)
切工越精良的标准圆钻越璀璨,价值越高。宝石级的每颗钻石都非常美丽且独特。因为它们是天然的,所以不可能找到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工匠们总是尽可能地利用金钢石材料,因此一点细微的差别都能决定它们不同的价值,钻石评价分级是从颜色(Colour),净度(Clqrity),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开始的。由于它们的4个英文单词开头一个字母都是"C",因此钻石分级又称为钻石4C分级。
颜色(Colour)分级
GIA的色级是用英文字母表示,最高色级由D开始,最低色级为Z,共有23级。
颜色分级的条件
①、黄色系列或略带有其它色调的钻石,按其所带色调的深浅进行分级。
②、颜色分级的依据是比色石,样品和比色石的比较、确定所属的色级。
③、分级必须在合适的光源下进行。
④、分级必须在中性的颜色环境中进行。
净度(Clarity)分级
①、内部特征又称内含物或包裹体:指包含在钻石内部的各种缺陷。外部特征又称为外部缺陷:指位于成品钻石表面的缺陷。
②、净度级别的定义:无瑕(FL)、内部无瑕(IF)、极微瑕(VVS)VVS1、VVS2、微瑕(VS)VS1、VS2、小瑕(SI)SI1、SI2、重瑕(P)P1、P2、P3。
激光处理钻石
①、净度要与处理前的净度相当。
②、激光孔洞要作为内含物参加分级。
③、激光处理必须注明。
切工(Cut)分级
圆钻切工(Cut)分级通常分为:很好、好、较好、一般、差。镶嵌钻石通常分为:很好、好、一般。
标准圆钻:当钻石切割比例得宜它也更物有所值,当你凝视钻石看见光线于钻石中折射出来,散发出犹如彩虹的火彩光芒,那就是切工精良的标准钻石。
克拉重量(Carat)
克拉重量钻石的重量级别:钻石重量以克拉来计算,1克拉等于0.2克,1克拉可分为100分,一颗0.5克拉的钻石常称为50分。钻石克拉重量的评价,一般5分为一个单价级别,如:5分-9分、10分-14分、15分-19。但1ct以上的钻石就称为大钻石了,几十克拉重的钻石,就相当的稀有,而价值连城。因而钻石的单位价格与钻石重量成正比。
商业活动中称克拉台阶:由于拥有克拉整数例如拥有一颗2.00ct的钻石要比拥有一颗1.95ct钻石更为荣幸。因而克拉整数的价格要比不足整数的高得多。又例如1.00ct的价格要比0.99ct的价格高出15%左右。这种价格上的突变被形象地称为克拉台阶。

⑵ 钻石标准圆多刻面琢型有多少个刻面

为了使钻石能够发出耀眼的火彩,理想的标准钻石切割面(刻面)是57-58个。有底尖58个,没有就会是57个,也就是平时所说的明亮式切割,有一个台面,8个风筝面,8个星小面,16个上腰小面,16个下腰小面,8个亭部主刻面。

⑶ 常见的宝石琢型有哪些类型

以钻石为例,类型有

( 一) 尖琢型

尖琢型( point cut ) 是钻石的最早抛磨形状, 大约出现于14世纪。仅限于将八面体的8 个晶面磨得光滑。由于八面体面本身无法抛磨, 故所抛磨的面与八面体面有小的交角。抛磨的目的是改善对称性, 获得透明的钻石。

( 二) 桌形琢型

桌形琢型( table cut )大约出现在15世纪早期。 只是简单地磨掉八面体的一个角顶, 这样就形成了冠部4 条自然倾斜棱的桌形 , 进而又演化为阶梯状小面型琢型。

( 三) 玫瑰花琢型

玫瑰花琢型大约开始出现于15世纪,为平底、拱顶琢型, 顶部为小的三角形小面覆盖,。这种琢型质量损失小, 外观更漂亮, 很适合扁平晶体制成玫瑰花琢型, 其缺点是火彩不足。尽管如此, 玫瑰花琢型还是流行了数十年, 世界上一些着名的钻石就是这种琢型。

( 四) 单多面形琢型

单多面形琢型( single cut ) , 是桌形琢型向圆多面琢型发展的过度琢型, 它类似于现代的八面琢型( eight cut ) , 但外观不是圆形。它是4 个角顶被磨掉的斜截的桌形琢型。

( 五) 双多面形琢型

双多面形琢型( dou ble cut ) 由单多面形琢型转变而成, 许多人认为这是由马扎林(Mazarin) 主教倡导的结果, 故又称之为马扎林琢型。其外形似垫子, 总共有34 个小面, 其中16 个在冠部, 16 个在亭部, 再加1 个台面和1 个底面。

( 六) 三重多面形琢型

据认为, 三重多面形琢型( triple cut ) 是威尼斯的钻石抛磨工匠帕鲁兹( VincenzioPe ruzzi) 设计的, 他把小面数增加到58 个, 其中包括台面和底面。这增加了钻石的亮度和火彩, 但形态仍是不规则的。

( 七) 古典欧洲琢型

古典欧洲琢型(图5 - 34 ) 是上述琢型进一步改进的结果, 其小面的大小和角度更趋均匀、对称, 腰棱已具有更圆的外形。此种琢型在形状和式样上更加接近现代圆多刻面形琢型。

( 八) 现代圆多刻面形琢型世界不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现代圆多刻面形琢型的各种“理想” 琢型的比例。

⑷ 钻石的琢型

钻石的琢型是指钻石被切磨加工成的形状,通常分为两大类:圆钻和异形钻(圆钻以外其他所有形状的钻石)。

(一)圆钻

1.标准圆钻型

标准圆钻型各种比例名称见图5-1-1。

图5-1-1 标准圆钻型各种比例名称

第一个提出现代圆钻琢磨比例标准参数的是马歇尔·托尔科夫斯基(1899~1991年),时值1919年。按照托氏的设计,设腰棱直径为100%,则台面大小为53%。全高为60%~61%(其中腰棱厚度0.7%~1.7%,冠部角度16.2%,底部深度43.1%),冠角为34°30′,底角为40°45′。按照上述参数加工出来的圆钻,称为托尔科夫斯基标准工。在美国,一直把它作为理想工的标准,GIA至今还是把它作为评价钻石切工比例的标准尺度。

托氏当年设计标准参数时的指导思想是力求使钻石的“火彩”达到最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亮度。钻石的亮度主要来源于反射光和折射光这两种光线。实践证明,照在钻石上的入射光线一部分会从钻石表面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则会透过钻石表面折射到钻石内部;入射角越小,反射光也越少,折射光却越多,反之,入射角越大,反射光也越多,折射光却越少(见图5-1-2)。

图5-1-2 入射角大小同反射光、折射光多少的关系

反射光以静和动两种不同的方式在钻石表面形成反光和闪烁光(即钻石转动或光源晃动时钻石表面或明或暗的闪光)。反射光和闪烁光的多少主要取决于钻石外露表面面积的大小(即:钻石小面数目的多少、大小及其排列匀称与否)。

折射光与钻石的比例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大部分从成品钻石冠部进入钻石内部的光线,在钻石亭部发生两次反射之后,又从冠部最大限度地透射出来。托尔科夫斯基经过反复计算,找到了一个理想的比例(见表5-1-2),其中实现全内反射最关键的一个比例就是亭角的角度40°45 ′。圆钻如此,异形钻纵向的剖面图底角也应该是40°45′左右。亭角太大或太小,换句话说,亭部太深或太浅,都会影响经过全内反射之后再从冠部溢出的光的总量,即影响钻石的“火彩”(见图5-1-3)。

表5-1-2 圆钻主要品种各种比例比较

此外,从冠部溢出的光实际通过的是两个不同的途径:一部分从台面溢出,另一部分从冠部的刻面(即冠部主刻面、星刻面和上腰面)溢出。从台面入射又从台面溢出的光是不发生色散效应的纯全内反射光,而钻石冠部的刻面实际上相当于棱镜的作用,从冠部刻面溢出的光线将发生色散。这两部分给人感觉不同的光线的相对主次关系,就取决于台面的大小和冠部的厚薄(冠角的大小),如图5-1-4所示,左图:台面过大,导致亮度大而“火彩”不足;右图:台面过小,导致“火彩”强而亮度不足;中图:台宽比适中,保证“火彩”和亮度的均衡。

图5-1-3 亭角大小对钻石“火彩”的影响

图5-1-4 台面大小和冠角大小对钻石“火彩”的影响

从目前国际钻石行业的情况看,美国GIA是以托尔科夫斯基标准工为标准,欧洲多半是以Scan DN标准工为标准。

2.其他圆钻型

(1)瑞士工

一般适合于成品重0.03~0.05ct的钻石。上下共34个刻面:正八边形台面1个,冠部小面16个,底小面1个,底部小面16个,其中三角形小面占多数(见图5-1-5(a)。

(2)高亮工

其明显不同于标准圆钻的地方在于:两个主面之间的腰小面(包括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不是两个,而是三个,从而在标准圆钻的58个小面数目上增加了16个,总共有74个小面(见图5-1-5(b)。

(3)王牌工

由纽约“王牌钻石大师”公司研制。它的特点在于台面不是八边形,而是正十二边形,从而使冠主面和底主面的数目相应地增加到各12个,同时使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的数目相应地增加到各24个,总共86个小面。其他特点还有:台面小于50%,星小面比冠腰小面高,底腰小面只为底主面的一半左右(见图5-1-5(c)。

(4)马格纳工

它以正十边形的台面为特点,并且将冠主面一分为二,将冠腰小面和底腰小面一分为三,使小面总数达到102个,即台面1个(正十边形),星小面10个,冠主面20个,冠腰小面30个,底主面10个,底腰小面30个,底尖1个(见图5-1-5(d)。

(5)美国圆钻

被认为是最早的圆钻,19世纪中叶盛行于英国。其冠小面的排列已经接近现代标准圆钻,惟其全高几乎与腰棱直径相等(现代标准工仅为60%),出成率虽高,但火彩不好。此外,其台面小,约为腰棱直径的三分之一,而底尖面反而较大。近八边形台面的任一边同邻接的星小面和冠主面的棱线接近成一直线(见图5-1-5(e)。

(6)葡萄牙工

一种台面呈正十六边形,冠底部各5层,每层16个小面,加上底尖,合计162小面的放射型圆钻。主要适用于大钻石(见图5-1-5(f)。

(7)公主144工

这种磨工是在马格纳工、王牌工和高亮工的基础上综合开发出来的。它同标准圆钻显着不同的是:把每一段与16个冠腰小面对应的腰棱都磨成了三个小棱面,在腰棱和底腰小面之间增加了一圈16个三角形的小面和一圈16个菱形的小面,从而使钻石的“火彩”更加强烈生动,这一点在钻石转动的时候尤其明显(见图5-1-5(g)。

值得指出的是,下文还会提到一种正方或长方形的公主工,通常是57个小面,偶尔也有144个小面的,莫把它们与“公主144”工混淆。

(8)螺旋工

台面为正十二边形,冠部的小面有5层,底部有8层,以台面和底尖为中心呈螺旋状排列(图5-1-5(h)。

(9)帝王工

帝王工是近年由香港裕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研制的,其特点是以标准圆钻型为基础,将标准圆钻型的星刻面、上下腰面均做了两分割,并在腰部切出了96个面,这样构成了194个面。帝王工即使在光线弱的地方,其外周部分也能闪烁出光辉(图5-1-5(i)。

(10)“八箭八心”工

属于标准圆钻型的变体,近年来较为流行。其特点是对称性很强,切磨角度略有变化,比例不在理想范围内(见图5-1-5(j)。

(11)单翻圆钻

常见于分钻的切磨,冠部仅有一个台面和八个主面,亭部只有八个面,共17个面(见图5-1-5(k)。

图5-1-5 不同的圆钻型切工

(二)异形钻

1.常见异形钻

常见的异形钻主要有七种:马眼钻、心形钻、梨形钻、椭圆钻、祖母绿钻、长方钻和公主型钻(见图5-1-6)。

图5-1-6 常见异形钻品种

(1)马眼钻

马眼钻也称“橄榄钻”、“船形钻”,在现代钻石磨工中素有“琢形王后”之称。

马眼钻的长与宽的比,以1.75:1~2.25:1为最好,2.25:1~2.50:1次之,大于2.50:1或小于1.50:1则较差。

(2)梨形钻

梨形钻,又称泪滴钻。梨形钻的长宽比,最好是1.50:1~1.75:1,1.75∶1~2.00:1或者1.50:1~1.25:1亦可,大于2.00:1或小于1.25:1则较差。

(3)心形钻

心形钻是一种将圆钻和梨形钻的加工工艺相结合的放射型琢形,为古代印度工匠所发明。三角形薄片双晶原石最适宜做心形钻,出成率因石而异。

心形钻的特点:①不算心顶的缺刻,底尖应位于几何中心处;②冠主面倾角为33°~34°;③心肩部的底主面的倾角应为41°,腹部的倾角应稍大,约为42°;④长宽必须基本相等;⑤完工之后,腰棱一般都磨成了一连串的小腰棱面。

(4)椭圆钻

椭圆钻有标准型和瘦长型两类。标准型的长宽比为1.3:1~1.5:1;瘦长型的长宽比为1.5:1~2.0:1。

(5)祖母绿型钻

祖母绿型切工是一种倒角的多边形阶梯型切工,通常为长方形,其小面的层数标准的是上下各三层,也有各两层和各四层的。祖母绿型钻是仅次于圆钻的最流行的切工和琢形,被誉为现代异形钻群体中的“灰姑娘”。

祖母绿型钻的长宽比根据原石大小为1.1:1~1.50:1不等。

(6)长方钻

长方钻通常是长方形,其长宽比值往往比祖母绿型磨工大。因为切磨长方钻侧重于考虑保重,所以它们腰棱形状和各种比例都可以有不同寻常的伸缩度:有的可以很长很薄,有的也可以很短,长宽比接近正方形,两条短边也可以不一,从而形成一个带点锥度的等腰梯形。

长方钻被列入常见异形钻,主要是因为它被广泛地应用于首饰的群镶,所以一般尺寸都不大。

(7)公主型

腰棱一般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冠部小面呈放射状,底部小面呈山峰形,通常有57个小面,偶尔小面数也可以多达144个。注意不要与“公主144”工钻混淆。另外,齿形工也曾一度称为“公主工”,注意区别。

2.少见异形钻

少见的异形钻品种很多,可归纳为三大类型、12个系列:

放射型玫瑰系列、鞍垫系列、“贵妇人”系列、星形系列

阶梯型台面系列、多边形系列

混合型拜丽思系列、绚烂系列、公主系列、齿形系列、“五朵金花”系列、任意形系列。

(1)玫瑰系列

玫瑰工起源于400多年前的印度,世界名钻中的“莫卧儿大帝”、“奥尔洛夫”和“光之山”都是玫瑰工。

玫瑰工是现代放射型磨工的始祖,一般都采用平底,不磨小面,冠部是圆拱形,其拱高低不一,但均磨有小面。所用的原石大多数较薄,加工时但求保重,不太讲究比例,故不太“出火”。

玫瑰工的种类繁多,主要品种见图5-1-7。

图5-1-7 玫瑰工的不同种类

(2)鞍垫系列

古鞍垫形钻石呈圆角的长方或正方形,且四边稍微向外凸出。现代的鞍垫钻除保留以上风格外,冠部瓣面排列接近标准圆钻,底部差异较大(见图5-1-8)。

图5-1-8 鞍垫系列

(3)贵妇人系列(见图5-1-9)

图5-1-9 贵妇人系列

(4)半边系列(见图5-1-10)

图5-1-10 半边系列

(5)星形系列(见图5-1-11)

图5-1-11 星形系列

(6)台面系列

台面工是一种最古老的磨工,只在正八面体原石上稍加修饰而成。从晶顶开面磨出一个较大台面和一个较小的底尖面,再把各个晶面抛光即可(见图5-1-12)。

图5-1-12 台面系列

(7)多边形系列

同属阶梯型磨工,但腰棱外廓形状各异,见图5-1-13。

图5-1-13 多边形系列

(8)拜丽恩系列

1970年10月由南非磨钻大师巴兹尔·沃特梅耶先生创制,他用自己姓名的第一个字母“B”只换了其妻子姓名Marian中的第一个字母“M”,以表示他们之间爱情的结晶。

拜丽恩工冠部采用阶梯型磨工,底部采用放射型磨工,皆在提高成率和增加光彩。四方形的拜丽恩工钻石有62个小面,祖母绿型有70个小面(见图5-1-14)。

图5-1-14 拜丽恩系列

(9)齿形系列(Profile cut)

齿形工是一位名叫阿帕德·雷吉的人1961年在伦敦首先创制的,旧称“公主工”。它采用一般不为首饰行业所用的薄片状原胚制作,底部做成一排挨一排的41°的“V”形槽,腰棱形状则可以随意“裁剪”,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来(见图5-1-15)。“灵活有余,而火彩不足。”

图5-1-15 齿形系列

(10)“五朵金花”系列

1988年由钻石中央统售组织(CSO)顾问盖比·托尔科夫斯基创制,共五款,均以花名命名。主要针对低色级、晶形欠佳的原石设计(见图5-1-16)。

图5-1-16 “五朵金花”系列

(11)象形系列

这个系列的磨工主要根据原石腰的形状,因材制宜地琢磨出马头形、蝴蝶形、花朵形、鱼形等形状,小面的排列自然无规则可循(见图5-1-17)。

图5-1-17 象形系列

⑸ 钻石切工有哪几种

钻石切工分为5种,包括了理想切工、非常好切工、好切工、一般切工、差切工,切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圆型、梨型、心型、祖母绿型、公主型、橄榄型、椭圆型。

钻石一颗永流传这句洗脑的广告语,相信大家都听过,那么我们对钻石又了解多少呢?钻石切工有哪几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钻石切工的相关消息吧!

钻石切工有哪几种
理想切工理想切工(EXCELLENT):代表只有3%的一流高质量钻石才能达到的标准,这种切工使钻石几乎反射了所有进入钻石的光线,一种高雅且杰出的切工。

非常好切工非常好切工(VERYGOOD):代表大约15%的钻石切工。可以使钻石反射出和标准等级切工的光芒,但是价格稍高。

好切工好切工(GOOD):代表大约25%的钻石切工。是钻石反射了大部分进入钻使内部的光,比VG级便宜的多。

一般切工一般切工(FAIR):代表粗糙度为35%的钻石切工,仍然是优质钻石,但是一般切工加工的钻石反射的光线不及G级切工。

差切工差切工(POOR):这包含所有没有符合一般切工标准的钻石.这些钻石的切工要么深而窄要么浅而宽易于让光线从边部或底部逸出。

9种着名钻石切工
标准圆钻型切工(RoundBrilliantCut)

外形: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1919年安特卫普切割师(MarcelTolkowsky)通过光学计算,绘出了一个圆钻的切磨样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泽,这种切磨共包括台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个刻面,对25分以下的小钻则无尖底,共在57个刻面,从而奠定了标准圆钻型切割的基础。但一颗四尖的原石,按这样比率切割,损失的重量最多。因此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为:平均腰围直径:100%台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钻石理想切工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别。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国琢型,其他有德国琢型、欧洲琢型等。

椭圆形明亮型切工(OvalBrilliantCut)

外形:椭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有领结效应。其原石留存率可达到50%至60%,适合长形八面体的钻石原石。也因为它可以保留钻石较高的质量,所以多用于许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钻石,外形轮廓要求肩部对称。

梨形切工(PearBrilliant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梨形切工在法国路易十四时期十分流行,历史上着名的钻石中有将近20%使用此种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钻石:库里南一号(Cullinan1)。此种切工适合加工一端边角有破损或者瑕疵的钻石原石。镶嵌时需注意尖角处的保护。外形轮廓要求:两侧翼对称,尖角无缺损。

榄尖形切工(MarquiseBrilliantCut)

外形:榄尖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也译为马眼形切工或者舟形切工。此种切工的钻石两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有领结效应。

这种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较低,其特色在两端尖角处,此处的包裹体能够被较好地遮掩,并且尖角处的闪亮度极高。镶嵌时需要注意尖角处的保护。

外形轮廓要求:尖角对称、无缺损

方形切工(SquareBrilliant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或混合型

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钻石公司的注册专利切工,即公主方。

尖角处和亭部刻面产生的亮度和闪烁降低了包裹体的可见度,也稍“提高”了钻石的颜色级别,并且同样重量的方形切工钻石与圆形切工钻石相比,外形显得要大15%左右。

方形的外形适合用于钻石紧密排列的无缝镶嵌,这是其他形状的钻石所无法做到的,但镶嵌时需要保护尖角。

心形切工(HeartBrilliant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钻石外形以对称得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的,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心形钻石的外形评价主要注重两侧翼瓣对称、形状饱满。

祖母绿切工(EmeraldCut)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典型阶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于钻石的方形外腰围,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较扁,底尖收成线状。因常用于宝石祖母绿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绿切工的钻石,较难遮眼包裹体,适合净度较高、长方形、边角略带破损或包裹体的钻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达60%至70%之高。

外形轮廓要求:注意切去四角的大小、线面必须严格平行。

雷德恩切工(RadiantCut)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

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

Radiant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如圆形灿烂型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

Radiant切工适合略显长方,四角有破损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较高。

镶嵌时至少应以四爪镶嵌的形式来固定四个被切除尖角的部分,以保证镶嵌的牢固安全。

垫型切工(CushionCut)

外形:矩形圆角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古典

又称为“枕型”切工(PillowCut)。

垫型切工有58个切面,是现在明亮型切工的前身。相较而言: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则从台面观察钻石内部可见一个“空洞”。

垫型切工流传于19世纪至20世纪,是经过多次发展和改良形成的切割方式,在此之前钻石经过了几次改型,从1830年起,钻石有将近一世纪的时间运用且只运用这种切工,包括许多世界闻名的钻石,如:Hope、Regent等。

相较现代明亮型切工,垫型切工的钻石拥有更高的散射火彩。

现在年轻人结婚之前都会去购买钻戒,但是很多人对钻石了解并不多。以上是关于钻石切工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了解钻石的。

⑹ 钻石种类都有哪些

1.蓝白钻
一种纯净得像水一样的无色透明钻石,其中尤其带淡蓝色为最佳。如"世纪之星(Centenary)"等。
2.红钻
一种粉红色到鲜红色的透明钻石,其中尤以鲜艳且深红者为稀世珍品。澳大利亚是其主要来源。 ( 在红色彩钻分级上只有一级就是Fancy Red,没有Fancy Intense、Vivid、Light Red)
3.蓝钻
一种天蓝色,蓝色到深蓝色的透明钻石,其中以深蓝色者为最佳。这种钻石与所有其他颜色的钻石不同,它含有硼的元素且具导电性能。因其特别罕见,故为稀世珍品。如世界名钻"希望(The Hope)"等,南非普里米尔矿山是其主要来源。
4.绿钻
一种淡绿色到绿色的透明钻石,大多因为晶体结构变形而产生,颜色通常只在钻石表面,绿色钻石不容易有草原绿茵般的明亮色彩,其中以鲜绿色者的价值最为不斐。如名钻"卓士登(The Dresden)"是世界最大的绿色钻石。
5.紫钻
一种淡紫色到紫色的透明钻石,比无色钻石贵三倍,其中尤以紫红色者为稀世珍品,前苏联是其主要来源。
6.彩黄钻
一种金色的透明钻石,是有色钻石中的常见品种,若颜色呈现金黄亮彩“金丝雀黄”,如第凡尼名钻(The Tiffany)其价值惊人,1983年当时估计已有1200万美元。
7. 橘色钻
橘色乃黄和红色的混和体,通常色调较深呈棕色的感觉,而纯橘色于天然彩钻中至为稀少罕见。1977年10月纽约苏富比拍卖上,5.54ct的Fancy Vivid Orange(Pumpkin Diamond)以一百三十多万美元的高价售出。
8.黑钻
黑色金刚石通常不能作为宝石级钻石,但世界名钻"黑色奥洛芙(The Black Orloff)"据传是印度圣庙中镶于圣象上的钻石,又称梵天之眼。钻石的4C标准指的是:钻石重量(Caratage),钻石切工(Cut),钻石颜色(Color),钻石净度(Clarity)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4C):
(1)颜色(Colour):以无色为最好,色调越深,质量越差。在无色钻石的颜色分级里,顶级颜色是D色,依次往下排列到Z,我们在这里只说从D到J的颜色级别,D-G是无色级别,G-J是近无色级别,从K往下就基本没有收藏和佩戴意义了。因为从K往下钻石就会逐渐偏黄,我们选钻的时候,尽量选H 以上的颜色,I-J的级别虽然也在近无色的范畴,但多少也能察觉到一丝微黄.具有彩色的钻石,如:红、粉红、绿、蓝色等,又属于钻石中的珍品,价格昂贵。其中又以红钻最为名贵.
(2)净度(Clarity):净度分级的依据是内含物的位置,大小和数量的不同来划分的.净度级别由高到低详细可分为FL,IF,VVS1,VVS2,VS 1,VS2,SI1,SI2,SI3,P1,P2,P3.应在十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钻石洁净程度,瑕疵越多,所在位置越明显,则质量越差,价格也相应地要降低。
(3 克拉重量(Carat):在其他三C相同的情况下,钻石的价格与重量的平方成正比,重量越大,价值越高。钻石的重量是以克拉为单位的。1克拉(ct)=0.2克(g)。把一克拉平均分成一百份,每一份是一分,商场价签上标的0.3ct,0.4ct就是我们说的30分40分.
(4) 切工(Cut):一颗钻石的原石,即使扔到大马路上也不会有人去注意,是切工赋予了它第二生命,让它有着绚丽的火彩.切工是指成品裸钻各种瓣面的几何形状及其排列的方式.切工分为切割比例,抛光,修饰度三项。每一项都有五个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是EXCELLENT,VERY GOOD,GOOD,FAIR,POOR.一般我们所见的都是标准圆钻型切工。顶级切工的石头,它对于光线的反射可以达到一个最接近完美的比

⑺ 钻石有几种切工方式

关于钻石切工,一般分八大重要切工。

1、标准圆钻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圆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钻石琢型一般都是标准圆钻型的。这种琢型共有58个小面。顶部的平面被称为台面,直径最大的部位为腰围,腰围以上为冠部,腰围以下为亭部。

1919年安特卫普切割师(Marcel Tolkowsky)通过光学计算,绘出了一个圆钻的切磨样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泽,这种切磨共包括台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个刻面,对25分以下的小钻则无尖底,共在57个刻面,从而奠定了标准圆钻型切割的基础。但一颗四尖的原石,按这样比率切割,损失的重量最多。因此这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为:平均腰围直径:100%台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钻石理想切工的基础。不同地区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别。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国琢型,其他有德国琢型、欧洲琢型等。

5、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或 混合型

起源:上世纪中期,由比利时工匠发明,此种切工被不断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

由于其改良形式兼有阶梯型切工的特点,所以也可归类于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拥有方形或长方形外形,通常有76个刻面。但也有61个、101个刻面或144个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为E.F.D.钻石公司的注册专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样化,但普遍冠部较浅,台面较大,亭部较深。

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高于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适用亭部较浅的钻坯。

尖角处和亭部刻面产生的亮度和闪烁降低了包裹体的可见度,也稍“提高”了钻石的颜色级别,并且同样重量的方形切工钻石与圆形切工钻石相比,外形显得要大15%左右。

方形的外形适合用于钻石紧密排列的无缝镶嵌,这是其他形状的钻石所无法做到的,但镶嵌时需要保护尖角。


6、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灿烂型

起源:近代

钻石外形以对称得两个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钻石全深较浅,适合形状不规则且整体较扁的钻石原石的,原处凹槽位置的包裹体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钻石净度,但此种切工原石留存率较低。

心形钻石的外形评价主要注重两侧翼瓣对称、形状饱满。

7、祖母绿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阶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阶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于钻石的方形外腰围,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较扁,底尖收成线状。因常用于宝石祖母绿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绿切工的钻石,较难遮眼包裹体,适合净度较高、长方形、边角略带破损或包裹体的钻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达60%至70%之高。

外形轮廓要求:注意切去四角的大小、线面必须严格平行。


8、外形:矩形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发明于1977年,匠人希望综合祖母绿切工的优雅外形和圆形切工明亮度,而创出此种切工。

Radiant拥有长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顾了祖母绿切工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状,也拥有如圆形灿烂型切工的优秀光芒表现。

Radiant切工适合略显长方,四角有破损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较高。

⑻ 钻石形状分类11种

钻石形状可分为圆形、公主方形、祖母绿形、上丁方形、榄尖形、椭圆形、雷地恩明亮式、梨形、心形、长角阶梯形、垫形11种。
1、圆形:圆形闪亮式切工是目前为止最流行和被研究的样式。在过去的100多年中,钻石切割师用最先进的光学原理和精确的数学计算来切割出最具火彩的钻石。而且,这种切割方式得以兼顾切工、颜色和净度等级。
2、公主方形:公主方钻石是最受欢迎的异形钻,拥有冠部角和四方外形。以美丽的亮度再加上独特的切工成为打造结婚戒指的最佳选择。
3、祖母绿形:祖母绿形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的亭部,其被切磨成直角的切面从而创造出独特的亮光。这种切割也需要钻石有很高的净度。
4、上丁方形:上丁方形钻石美丽的独特琢型接近于祖母绿外形,但也接近正方形。同样,这种上丁方形钻和祖母绿形钻一样有着独特的亭部,它的被切磨成直角的切面创造出独特的亮光。
5、榄尖形:榄尖形钻石可以使钻石克拉重量达到最佳,外表给人一种型号较大的感觉。这种亮度切工的异形钻设定有圆形或珍珠形边缘。
6、椭圆形:椭圆形钻石有着圆钻同样美丽的光辉色彩。椭圆形钻石因其长度易突出女士手指的纤细,因此也是一种极受大众喜爱的钻形。
7、雷地恩明亮式:纵倾冠部角是这种异形钻的标志,这种冠部角使钻石发出多方位的光彩。雷地恩形钻石外观如法国棍子面包状边或圆钻的边。
8、梨形:这种具有亮度切工的异形钻石有一个圆形端和一个尖端。
9、心形:心形钻石是一种最基本的爱的象征符号。由于大部分心形钻石接近圆形,它也具有将近圆形的亭部。
10、长角阶梯形:一个世纪以前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切割就是这种长角阶梯形钻石,具有圆形冠,较大的面在烛光下增加了其光彩。
11、垫形:垫形切工有58个切面,相较而言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

⑼ 钻石的形状有哪些

钻石的形状分两大类即圆形与异形钻。我们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圆形钻,术语中把非圆形的钻石均称为异形的钻石,简称异形钻,下面分别为大家详细的讲一下各种形状的钻石。 1、圆形 (Round) 圆形切工的钻石形状是至今为止最为流行和被研究开发最多的钻石外形,因为圆钻形可以体现出最佳钻石的光学效应,钻石切割工匠们一直都在运用最先进的光线行为理论和精确的数学计算来优化圆形钻石中的光彩和亮光。 2、公主方形 (Princess) 将钻石切成方形正飞快地成为订婚戒指中最流行的切割方法之一。公主方形钻一般为正方形,冠部瓣面呈放射状,底部瓣面呈山峰状,采用明亮型切割并留有锋利的未雕琢的尖角。一枚公主方形的钻石通常有76个刻面,使得方形钻石与圆形明亮型钻石相比闪亮度更高。 3、祖母绿形 (Emerald) 祖母绿形钻是一种倒角的多边形切工,呈阶梯状,可以有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等,这种切工的钻石,容易看到内部的包体,因此对净度的要求较高。 4、雷帝恩/辐射形 (Radiant) 这款魅力独特钻石琢磨外形几乎和祖母绿切工一样,除了它的外表方形之外,其成直角的琢面和祖母绿的琢型一样。 5、垫形 (Cushion) 垫型切工有58个切面,相较而言:其台面较小,其他切面更大,钻石腰围较薄,整体较扁平,并且底尖被加工成一个小切面。垫型钻也是异型钻中的首选,这会让您的婚戒变得与众不同。 6、椭圆形 (Oval) 7、梨形/水滴形(Pear) 曾是一种很流行的琢形,长宽比应在1.5:1-1.75:1,肩部也不能太高。以圆形明亮型钻石的传统结构为基础。和其它形状的钻石相比,水滴形钻石的长度和宽度之比更取决于个人的喜好。因为水滴形钻石可用于订婚戒指、项链吊坠、耳坠和传统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 8、橄榄形 (Marquise) 又称马眼钻,有琢形王后之称,按照理想比例加工的橄榄钻,其出火胜过其它琢形的钻石,由于市面上的异形钻很少,因此对橄榄钻的挑选不像圆形钻的要求那么高,净度、颜色可参考圆形钻,切工主要考虑长宽比的要求,一般长宽比在1.75:1-2.25:1为最好,全深比一般在 60%左右,肩部不能太高,腰围不能太尖,从台面看去,腰围呈圆弧形,两边对称性要好。 9、心形 (Heart) 心形钻的款式来源于古印度,标准的心形钻有63个面,长宽比正常为1:1,长宽比能决定钻石的外形,也决定了钻石从顶部观看的整体外在效果。从台面看去,两肩应呈圆弧形,不应有尖角。心形最能代表爱情。心形因其独特的外形使它在众多的珠宝选择中脱颖而出。